怎么判断参考文献 杂志是杂志还是期刊

我写了一篇论文,后面有很多参考文献。怎么样能查到我参考的论文是出自哪个期刊的哪页以及编号?_百度知道
我写了一篇论文,后面有很多参考文献。怎么样能查到我参考的论文是出自哪个期刊的哪页以及编号?
提问者采纳
我们的参考文献格式都是这样的你好;卷,我之前就是做期刊的;页码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呀:期刊名称;年;期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参考文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92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2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
第,卷第/期%&&’年,月石家庄;:;&=&8>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石家庄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关键词:参考文献;学术期刊;审稿;作用中图分类号;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编号:(%&
第,卷第/期%&&’年,月石家庄学院学报:;&=&8&;587?@122A?A012,,31&/452&%&&’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张转(石家庄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充分重视参考文献在稿件鉴审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寻根溯源,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对文章质量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关键词:参考文献;学术期刊;审稿;作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报编辑应重视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善于寻根溯源,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鉴别稿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文章编号:(%&&’)!+,(-!.,%&/-&!%’-&/稿的科研工作者,必然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十分熟悉,其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也会比较规范;相反,如果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标注与要求格格不入,如文内不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混淆参考文献和注释,参考文献严重缺项或不合规范等,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缺乏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或科学研究的方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还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这也是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实、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可以说是每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学术素养,它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便于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启发其思维,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准确、规范地标注出处,则会被认为作者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或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从文献的引用量判断稿件质量科研人员在进行选题论证、调查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一定量的文献资料,这是论文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如果引用的文献数量太少,一方面反映作者不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参考价值审稿是确保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依照有关规范标准从形式上审查来稿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又要初步地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即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依靠编辑的专业知识、学识和经验,但编辑受自身知识所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因此有时会对一些稿件难以作出评价,此时编辑可通过该文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做出辅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复审。!&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目前,学术期刊采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标准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及《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基本一致。随着学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推行,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被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和采用。可以说,一个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并经常写稿、投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转(!.,&―),女,河北辛集人,石家庄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石家庄学院学报%&&$年’月对本领域研究动态把握不够,研究的起点较低,这样的学术论文很难有创新或突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参考文献标注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出怀疑,这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核查是否存在多引少标的情况。此外,参考文献太少还会给审稿带来一定的麻烦,因为论文没有参考文献或文献太少,审稿者往往无法从参考文献反映的信息中判别论文的创新性和理论深度。同国际学术刊物相比,国内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明显偏低。只有在广泛检索、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引用参考文献,才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论文的创新之处。当然,并不是说论文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好。有的作者以为,所列的参考文献越多,反映论文水平越高。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文章中过多堆积他人不重要的观点,会削弱和分散文章的主题,不能突出自身的成果;同时也反映作者不善于提炼,抓不住研究的重点。有的作者为了体现其论文的学术性、权威性,把那些与论文主题无密切关系或不相关的某权威专家、学者的文献也著录上去;有的作者把不能作参考文献的内容标注出来,这样的参考文献有凑数之嫌。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数量多少应根据论文类型、学科的研究状况、学科发展概况而定,不可不加区分地硬性规定。如对新兴学科而言,该学科刚刚形成,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不会太多,此时论文所引用的文献也有限;而对于成熟的基础学科,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情报信息,若其论文所引用的文献仍然很少,那么该论文作者很可能未对该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又如,对专业性极强的述评性论文,一般需要参阅大量的文献才能完成,因此此类论文后也常附有较多的文献记录。总之,评价一篇论文中文献数量应视具体情况而论,必须结合参考文献的质量综合分析评价。!&从参考文献的质量看论文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论文的学术水平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从文献的时效性、权威性、语种种类、载体的种类以及文献的著录格式等几个方面来评价。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作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高低。该篇论文如果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新,文种广,具有权威性,文献作者的知名度高、成果多,说明作者猎取学术信息的能力强,获取的信息广,其著述的立论基础扎实,起点高,所论述的问题也就越接近学科前沿,所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该论文的先进性与学术性越强。(#)文献时效性。文献的新老也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参考指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应引用国内外最新的文献,一般应在$年左右为宜,表明作者密切跟踪学科研究动态,已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情况。若引文陈旧,说明作者的理论思想和观点较陈旧,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多是一般性研究,创新性不够,论文的学术水平不会太高。但应注意两点:一是学史类论文所附参考文献一般不但齐全,而且其出版年的范围宽,有时涉及到很老、甚至是该学科刚刚兴起时的某些文献;二是某些学科的经典理论一直是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些文献虽然很老,但却经常出现在参考文献表中,这说明所引用的经典理论经得起科学的长期检验。此两种情况就不能单凭文献的时效性来评价论文的质量了。(%)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每一学科都有一些权威专家、权威期刊及高水平论文等。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应有权威人士或权威期刊的论文,应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为主,否则难以反映出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科的权威专家及其科研集体常占领着该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其学术成果丰厚并多为世人瞩目。若一篇论文所附参考文献多出自他们之手,至少说明撰文作者对该学科的前沿领域有所掌握,这也是从事高深层次研究的必要前提。权威期刊刊用的论文一般学术水平高,反映学术前沿,创新性强。如果一篇论文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引自本学科的权威期刊较多,说明作者善于利用该学科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引用的观点、理论大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该文也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相反,若引用的文献多出自较低层次期刊,说明该作者较少参阅那些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引用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也很可能不具代表性和权威性,那么此类论文的层次不会太高。(!)文献的语种种类。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大都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的学者由于外文水平有限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很少阅读外文资料,不能及时了解最新国际研究动态,不能及时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而使其研究缺乏新意。只有及时掌握学科的国际研究动态,才能真正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因此,参考一定量的外文第!期张转: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文献是写出优秀论文的前提之一。所以,根据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情况,有利于帮助编辑审稿时分析和推断作者对本学科国际研究现状掌握程度,从而间接确定论文可能达到的水平。应注意的是有的作者外语水平不高,并没有真正阅读外文资料,而是从别人文章中转引而又标注原文献的情况,这当然不能反映作者对学科国际研究现状掌握程度,此种情况编辑应认真判别。(!)文献载体的种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一起成为各种文献的载体和来源。电子文献的主要类型有: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软件等等。电子文献因其出版快、内容广而新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引用。作者在引用传统的文献类型(图书、报刊等)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多地引用电子文献,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各类文献的运用能力和先进的文献观念。编辑审稿时应重视电子文献的核查,保证其著录清楚、准确、完整,以便读者查阅。!&通过参考文献的索引功能判别引用的真实性、确当性,从而为进一步鉴别稿件提供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且其获取的渠道也很广泛,这为学术研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抄袭剽窃和其他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一些抄袭剽窃或拼凑的稿件或不著录参考文献,或堂而皇之地著录看似十分规范的参考文献,给编辑鉴别带来一定难度。参考文献的索引功能为编辑进一步鉴别稿件提供依据。根据参考文献数量、时间及其权威性,可进一步了解作者对本课题研究的程度,进而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溯本求源,进一步检索更详细更具体的文献信息,更多地了解该领域的研作为论文的究情况,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编辑,审核者,也可以说是论文的最初读者,也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溯本求源,判别引用的文献是否真实、确当,从而判别文章的价值。首先,核查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的原始文献,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客观评价自己的论文和他人的工作,从而保证所引文献的正确性。通过查阅作者所列的文献,可以发现作者是直接阅读的原始文献还是转引文献;是确有此文献还是作者杜撰的。其次,核查参考文献的确当性。参考文献应与作者论述的主题密切联系,引用的论点、数据等必须准确无误,能很好地支持作者的观点;不能断章取义,不得损害被引文献的权益;引用要恰当,不能多引和漏引;另外,要确保文内参考的文献的内容与文后的文献出处对应,避免标错。通过查阅作者所列的文献,可以发现文内参考文献的内容以及文后著录项目是否准确无误,文献内容是否被曲解,引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力支持作者观点。再次,通过核查参考文献,鉴别出抄袭剽窃和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编辑通过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论文是否为作者独立完成,要把论著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通过认真核查参考文献,可以发现作者大段引用他人的文章而只标注一小部分的情况,也可通过文后列的文献发现有的文章是几篇文章拼凑而成,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甚至有完全照抄他人文章的情况。这些情况如不能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编辑要认真核查参考文献,做好把关工作,以免因鉴审失误而侵害有关人员的著作权和损害期刊形象。二、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参考文献在审稿中的作用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充分重视参考文献在稿件鉴审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章质量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编辑要从思想上认识并积极向作者宣传参考文献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学术期刊编辑对参考文献的重视还仅停留在著录格式的规范化上,对文献的真实性、确当性以及其他深层次的审核还未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只看是否缺项,如有的作者无法补充完整,便随意删去此条文献;有时为节省版面,随意删去参考文献;不结合文章内容考查参考文献,导致文献的质量极低,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作为编辑,要充分认识著录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参考文献数量、质量对论文乃至期刊质量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认真审查,发挥参考文献在文章鉴审中的作用。要提高参考文献的质量,仅仅靠编辑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同时需要作者的配合和努力。编辑应在与作者的联系与交流中,向其宣传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严谨性及规范性,帮助作者提高标引参考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可通过稿约的形式提出参考文!&#石家庄学院学报())J年U月献的著录要求,以便作者加以参照;也可通过举办讲座帮助作者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意识;在接待作者来电或来访时,可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况教给作者一些文献检索和著录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知识。作者标引参考文献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就能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都认真选择、引用最有力的文献资源,论文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将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列入审稿范围许多国际著名刊物在审稿意见表中明确列出“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合理、全面”的评审指标,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得当反映了作者是否充分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关于参考文献引用的情况,作为审稿的重要方面备受关注。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不仅要仔细审阅正文,而且要考察论文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及其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及全面系统性等等。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对文后参考文献过少的论文需要求作者补充、完善;对参考文献错引、漏引及缺少项目的要让作者添补;对无法补充完善的或核查有抄袭之嫌的要缓发或不发。但需要强调的是,运用对参考文献的分析来评价论文的质量,只是在编辑初审时的一种补充的参考手段,该方法一定要与论文内容的审查相结合,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从形式上,参考文献是指文后附录的参考文献,但从参考文献所起的作用来看,其作用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文内”,而不是参考文献:“文后”,因此,探讨参考文献的作用既要从文后入手,又要从文内洞悉,只有如此,才能全面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加强编辑自身利用参考文献审稿的能力首先,编辑要加强《著作权法》和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的学习。参考文献的标注不仅仅仅要遵循著录规则,而且不能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著作权法》的内容,才能在审稿实践中对文献作者的著作权予以高度重视,严格区分合理引用和抄袭剽窃的关系。编辑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执行和运用。其次,在对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的审查中,编辑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有敏锐的判断力,善于透过参考文献蕴藏的信息判别稿件质量。要敢于怀疑,本着对期刊、作者和读者负责的精神,通过参考文献发现疑问,要提出并搞清楚,以明辨是非真伪。再次,编辑要提高利用现代化手段检索信息的能力。如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为我们寻找相关学术信息、识别明显的抄袭剽窃行为提供了便利;各种数字图书馆和期刊数据库也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信息提供了方便;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也可以查找相关信息。编辑人员应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效提高鉴别能力。(+)!&#李胜利$科技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及要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浩元$科技期刊标准化十八讲!,#$北京:(+)!+#王平$重视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岳静玲$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发挥参考文献的作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0)())+,$!*#张文才,(责任编辑周亚红)!&&#$%&’()*+,-&.’$/&,0/1/-/’$/2&’0/3&2&’(4-.1&2,1!$.5/*&$6/-&,5&$.72(:;&=&?&8@ABC8?=DB9=,E6&F&8G6789HI&@@BHB,E6&F&8G6789H)J))+J,I6&98)892&-.$&:3K89&DC&?=89=C8?=&L8?BKB8?M6C8CB?,=6B?BLB?B9MB&K9&=&9@N89BOC?BKK&&9&L&=K87=6B?’K?&H&?&7K8CC?&8M6=&KM6&@8?@N?BKB8?M6P7=89&DC&?=89=L8M=&?L&?8CC?8&K&9H&=KKM6&@8?@N@BQB@$:;&=&?KK6&7@;C8NL7@@8==B9=&&9=&=6B?&@B&L?BLB?B9MBK&9BQ8@78=&9H;?8L=K$R6BNK6&7@;,8MM&?;&9H=&=6BKCBM&L&MM&9=B9=,&9S7&?B&9=&=6B?&&=89;L&9;&7=?B@BQ89=&9L&?D8=&&9K&8K=&D8TB89BO8M=M&DDB9=&9=6B?BKB8?M6C8CB?$:/;3,-52:?BLB?B9MBK;8M8;BD&MCB?&&;&M8@K;?BQ&K&&9&L;?8L=K;?&@B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专业论文、92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等内容。
 外文资料的比例等衡量作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为审稿人评定稿件质量提供一定参考....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执行.这样的著录格式有利于提高各类期刊在期刊评 价中的...  参考文献代号 2页 免费 参考文献代码 2页 免费 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 4页 免费 参考文献的评价功能及其... 暂无评价 2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 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论文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  参考文献中J、M等的意义_专业资料。参考文献中J、M等的意义J――期刊文章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  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论文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 学术论文的写作, 从问题的提出, ...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 4页 免费 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 5页 免费...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十分清楚地规定:&参考文献是作者...参考文献和注释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并非每篇论文一定要有参考...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滥用、 误用、 错用参考文献...2、引用参考文献的项目不全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技术...二、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 (一 )体现作者严谨、...&  136.李其庆:《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1期。  137.李翀:《金融资本的发展与经济的虚拟化》,《东南学术》2003年第6期。  138.孙伯良:《《政治经济学》应沿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139.赵春学、黄建军:《论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基本关系》,《当代财经》2000年第8期。  140.冯继康:《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41.刘义圣:《马克思利息理论与我国利息问题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142.李涛:《银行资本职能与两种金融功能观》,《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143.吴立波、郦菁:《论虚拟经济的本质、作用与历史地位》,《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五辑。  144.曹雷:《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与股份制--经济学家智效和访谈》,《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7辑。  145.何自力:《论法人资本所有制》,《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7辑。  14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47.刘涤源:《垄断价格机理研究──垄断价格机构的理论与实践》,《经济评论》1994年第3期。  148.韩德强:《反垄断的新思路:民主化管制》,《改革与理论》2002年第5期。  149.江瑞平:《法人垄断资本主义--关于日本模式的一种解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150.李克勤、齐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151.约翰·B·福斯特、陈喜贵:《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6期。  152.叶卫平:《世纪之交看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论断》,《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6期。  153.童仁:《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党建研究》2002年第1期。  154.杨达伟:《怎样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4期。  155.胡松明:《金融资本全球化与新金融霸权主义》,《世界经济》2001年第7期。  156.蔡中兴:《国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概述》,《学术月刊》1995年第5期。  157.张玉柯、杨会良:《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58.陈耀庭:《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问题的探讨》,《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159.霍爱英:《垄断与反垄断存在的合理性》,《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9期。  160.龚维敬:《垄断与竞争之争》,《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7辑。  161.陈征:《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162.陈征:《论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经济学家》1995年第3期。  163.陈其人:《关于绝对地租理论的几个问题》,《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164.白暴力:《《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确定的区别与一致性》,《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65.屈炳祥:《《资本论》与马克思的土地经济学》,《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66.崔光胜、屈炳祥:《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和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改革》1997年第6期。  167.谢地:《《资本论》第三卷中的地租概念与《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总地租的关系》,《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  168.潘永强:《对马克思地租量规定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4期。  169.于俊文:《土地所有权与绝对地租内在联系的科学论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读书札记》,《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170.王文举:《绝对地租:科学的地租理论之精髓》,《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第10期。  171.张瑞恒、侯瑞山:《关于水资源地租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172.黄小虎、李辛:《政府片面追求地租收入最大化的危害》,《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71期。  173.周天勇:《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海派经济学》2003年第3辑。  174.程恩富:《公平、效率与经济人分析--与张五常先生商榷之二》,《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  175.程恩富、胡鹏飞:《“入世”对国内消费的影响与对策》,《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  176.程恩富、汪桂进:《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消费经济》2000年第1期。  177.程恩富、蒋道红:《知识经济将使消费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经济》1998年第6期。  178.程恩富:《论经济力中的消费力及与消费关系的辩证运动》,《消费经济》1997年第6期。  179.程恩富:《驾驭书籍:日显重要的精神文化消费》,《消费经济》1996年第4期。  180.程恩富、周肇光:《党的性质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学术月刊》2001年第7期。  181.吴树青:《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9期。  182.刘国光:《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183.卫兴华:《关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问题》,《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84.陈学明:《国家、阶级与革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85.田心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186.赵磊:《多元论·精英论·阶级论──权力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4期。  187.何干强:《论收入平等及其实现途径》,《经济评论》2002年第4期。  188.李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和思考》,《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189.顾钰民:《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10期。  190.邰丽华:《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91.王军旗:《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两极分化》,《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92.周肈光:《关注“警戒线”,证伪“洋教条”》,《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6辑。  193.毛立言:《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范式与类型结构》,《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7辑。  194.程恩富:《国有控股公司:成因、产权关系与治理结构──国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资本营运模式分析》,《学术季刊》1998年第1期。  195.程恩富:《确保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之要点》,《学术月刊》1998年第7期。  196.程恩富:《重构三层分类管理机构和三级政府监管机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的研究建议》,《当代财经》1995年第5期。  197.吴易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行调节论述评》,《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  198.卫兴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评析》,《东南学术》1998年第3期。  199.傅殷才、屈炳祥:《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微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评论》1997年第1期。  200.张银杰:《论企业、市场、政府的行为边界》,《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201.马艳:《国有产权多样化流动中的利益透视及政府行为》,《财经研究》1998年第3期。  202.何干强:《论国有职能资本支配权及其控制主体》,《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203.林炎志:《国有资本人格化》,《中州学刊》1997年第6期。  204.李强:《驳出卖国企只是“形态变化”论》,《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4期。  205.邓屏:《从中国现阶段的MBO看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绩效》,《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5辑。  206.伍装:《两种价值判断,两种改革目标》,《经济经纬》2004年第12期。  207.程恩富:《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四个方面》,《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1期。  208.程恩富、曹雷:《当代外国学者对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2期。  209.程恩富、王小文:《20世纪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体制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10.傅殷才、屈炳祥:《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11.张银杰:《市场的缺陷与政府的职能》,《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第3期。  212.白暴力、方凤玲:《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与特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1期。  213.董瑞华:《政府职能:从“守夜人”到全面干预--从经济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14.王云中:《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内容与优势》,《江汉论坛》2002年第12期。  215.张朝尊、曹新:《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16.曹新:《论马克思的宏观平衡理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17.成保良:《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调节理论》,《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218.王千红:《对计划、计划经济和计划性的理解与辨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19.陈云良、漆丹:《市场调节、国家调节和国际调节的关系》,《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