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陈式太极拳基本功视频引导功

太极拳的九层功夫(张方)
太极拳的光阴很难练到传说中的地步,人们更大的疑问是:太极拳事实能不及打?连练了九十多年太极的吴图南师长都说,“太极拳推而不打”,不及打,那又缘何称为“拳”?在杨露禅、郝为真地方的谁人年月里,乃至在阎志高的时期,太极拳都是能打的,那么即日的太极拳为何只能推而不及打人呢?
  老拳谱太空洞,非到修炼至必定水平,不易领会。20世纪下半叶的太极拳名家中,除郝少如、阎志高的拳论堪称经典外,只有乐亶和郑曼青的著作能做修炼的准绳了。近期吴文翰师叔又专门撰文引见郑氏之著作。郑曼青师长有云:“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日: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具体的练法,郑师长的大作里都有详论,值得故意者去鉴戒。
  我在此要引见一些学者在各个修炼条理中的操纵办法,也算是对那篇《太极拳十问》的增加吧。
  第一层光阴:形正气顺。
  有些自以为练的差未几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光阴!到公园里看一看,就这光阴有几个体能练到的,不是低头猫腰,便是挺胸凸臀。练古代的还别瞧不起人家专业的竞技武术,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最出彩的节目便是那几位太极拳冠军演出的《行云流水》。那应该是形正气顺的样板,形正不光是一种美,并且形不正则气不顺。冠军们接二连三地腾空二起腿和转身腾空摆莲,不光轻灵超脱,有滞空感,并且落地后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哪一位练古代的有这份光阴!竞技活动员不练内功,不练武术,更不练推手,几年、十几年就练一个形正气顺,就能出这么大的光阴。
  何如不妨正形,窃以为吴图南师长所说的:“松功之要,首在提举,提举愈高,着落愈速。”这几句话最重要。所谓“提举”者,与“虚领顶劲”有符合之处。太极拳要练出轻灵的光阴,务必要松,吴师长有云:“松功如高举珠,悠然而断,有如断线珍珠,粒粒着落,如珠走盘,圆活反常,节节贯穿,鱼贯而上,方显天真而不迟滞。”凡练太极,只能打慢拳,不及打快拳者,皆是不得“虚领顶劲”之要领,更不知“提举”之后松的滋味,还在那处自诩一套拳能打一个多小时,有多大的光阴呢!
  那么“提举”何如练呢?是不是用脑壳把肉体提起来,便是“提举”?笑话,你非把自己顶出个高血压弗成!虚领顶劲时头部的肌肉要绝对松开,百会穴只有松开了,本领“吞天之气”。所谓“提”,是要提起“百劳”穴后背的那根筋,这根筋连着整个脊骨的各环节,如能将这根筋提起,则脊椎各环节自然会成为被串起的珠子了。以前练太极拳或别的内家拳者都先让这根筋腾起来,有运用“肘会飞金晶”或“峨嵋十三桩”等办法的,八卦掌的拉磨式也是拧筋出槽的最好办法。
  腰是太极拳行功的要害枢纽,先辈说:腰劲宜往下沉。何如沉法?命门要向后微微兴起,尾闾向前向下找双脚之涌泉,双臀向脚后跟溜。腰劲沉好了,本领以丹田转动满身。有些练武式太极者,多将夹脊穴隆起,外传与修炼敛气入骨时的光阴相关,原来否则。腰和顶是太极拳形正的要害,形正本领气顺。
  气顺之准则是调息,即丘处机先师所云:“使呼吸至根柢吸自外而内,呼之亦人内。”吸气自然,呼气用意念降至丹田,有铸剑者则降至会阴。
  第二层光阴:丹田内转。
  许多练家将此列为高妙光阴,原来否则。在正宗太极门内这是基本,武式先要以五行功转丹田。转丹田有二个功效,一是把丹田活开,使之能纳气,此气属混元之气,依然后天的有形之物,但他是修炼天资一气的资本,具有通常根器的练拳者不或许一开始就进来到天资虚灵状态,因此先练出混元之气是必经的基本。二是培育以丹田运转肢体的民俗,下丹田是内家拳的中枢,有人说丹田是人的第二大脑,密宗修证出脐下四指有明点,能自赋头脑。太极拳武术的最高地步是应物自然,而离形丹田则一概不及。
  先要以意念扶引得气,站太极桩,走太极步,再行功走架,吐纳之气,经络之气聚合于丹田,逐渐而成气丘,内转此气丘而旋动脊柱和中脉,以内动而外显形成拳架,则可入内家拳之方法矣。
  第三层光阴:松弹抖炸。
  想议定练太极拳用于武术者,务必不妨发劲,推手的光阴只可用于逐鹿游戏,推手的劲是长劲。而能用于太极拳武术的冷脆抖炸,只能议定抖大杆子和修炼秘传的拳架取得。数十年来,笔者不停寻觅实用于武术的原传太极拳架,至2007年,经姜铁森师长引见,才得识霍梦魁师长的嫡传门生吴本萍师长,学到了武禹襄传杨班侯的五十四式小架太极拳。听老辈们讲,陈青萍、杨露禅都曾伤过人,由武家借助政海的权势帮他们摆平,因此武家兄弟得窥能伤人的拳法和练法。而陈杨两家由拳致祸后,皆以能制人而不伤人的太极拳法示人,导致本日习太极拳者误以为打手则是推手,推手便是太极拳的武术。吴图南师长说的“太极拳推而不打”,与通常人性命相搏,恐怕时间一长就会自身难保,更况且与妙手过招,如吴公仪与白鹤门陈师长交战时,其既不及制人又不及伤人,令众人对太极拳大跌眼镜。
  古今中外能称为拳法者,必有能伤人的光阴,所发之劲力必定要有杀伤力。少林等门派的杀伤力靠铁砂掌、铁拳功和铁指功取得,而内家拳则议定站桩、扶引和打坐及抖大杆子,修炼阴劲、抖擞劲等得之,以击外而伤内为主意。通过数年的修炼,双臂在肌肉松开的状态下,刹时即可陆续发出弹抖寸劲,互助拳架操练身法和步法,可用于武术,抖大杆子的具体练法可见拙著。周身炸劲的出现有赖于混元气充裕之后,再通过大杆子光阴有成而取得。在实战武术中,他方拳脚近身时,周身螺旋发力,这股炸劲能代开他方的打击。
  第四层光阴:绵延快打。
  通常操练太极者,多有中定一势,武式门内阴阳相济之时,也要静上一静,所谓“其静如动,其动如静”也!而古代的定势练法,有点像瞬息的桩功,一势要以过三五次呼吸才可。因此有人就将太极练的越来越慢,这是练法,无可厚非。但用准则需越练越快,内气鼓荡,不及有一点间歇和停顿,武式小架、杨式小架、杨式长拳和吴式快拳均是云云。
  先要把光阴练到内气鼓荡,此气仍非天资一炁,依然有形之混元气,行于经络、脏腑,可助武术,并能抗击打。真能内气鼓荡,行功走架自然会越练越快,且每一发劲后,内气如抽丝般柔柔收束,能使拳势继续不散,意气形绵绵无间如绕梁之音。关于拳架的选择也很重要,早年我在辉璞师长门放学过吴式快拳,后在北京看法过杨式小架,其本事和步法之丰裕,给我的印象很深。至2007年,随吴本萍师长习李启轩传的五十四式小架快拳后,才彻底领会太极拳原传拳法的秘密。
  李启轩传下的武禹襄老架,认真旋转中脉和脊柱,使腰、腿、臂形成“背丝扣”,脱手成圈,行步滑动如风,发劲冷脆,特别适于武术。但却特别难练,没有十年纯功者,绝对练不出味道。像祝大彤师长宣扬的那样:不消练气,不消练劲,不消腰,不下势子,就用一个“松”,一个“空”,就能练出光阴,纯属异想天开,我想这是他为自己年青时由于没下过光阴,没有正式入过太极门,而杜撰出的独门表面吧!
  第五层光阴:中黄直透。
  闵小艮师长鉴戒密宗的修炼办法,而创“中黄直透”的中派丹法,我议定实践发觉,“中黄直透”比运转任督上脉更实用于太极拳的丹道修炼。许多练家以混元气用意念导行于任督,会发生遗患。看似容光焕发,身宽体胖,原来多患消渴症、高血压,但中黄直透与密宗以修炼中脉为方法的办法还纷歧样,太极拳的内动是先以四象转动丹田,以中脉和脊柱为中轴旋转启发四肢,因此这种内动很易买通三焦,许多人练太极拳一年左右就饭量大增,胃口洞开,这也正是太极拳不妨健身的最大特点,而这种特点注定了“中黄直透”比小周天更得当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近期有人撰文陈述“太极拳表面与藏密之三脉七轮学说”的相干,这不是穿凿附会,而是两大修证体系的一定符合。有人在太极拳行功走架者的身上假想出有九个珠子,由这九个珠子的旋转形成了太极拳架,原来这与七轮内转而启发周身行拳是一个原理。太极拳的“中黄直透”先要在阴跷动怒,这与藏密拙火的修炼原理定是一样的,不外太极拳的动怒靠的不是七支坐法,而是大江西派的太极桩功法。阴跷动怒后即可渐化腹中气丘的混元气,使之转化为天一真水,小腹会平复如少年,好似有减肥的效用,而内脏及精力更面对着洗手不干前的熔炼。天一真水与密宗的“菩提月液”相似,这是后天转天资的基础,也是敛气入骨的基本。
  我曾撰写过多篇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文章,多是些本人按先辈们的指点依古代丹道办法修炼的心得,循规蹈矩并有利润,但欲成长太极拳学,却不及不博采众家之长。上海有许多隐修太极功者,他们鉴戒20世纪初密宗高僧所传的大指模心法,将太极拳修炼到了很高的地步,我们知道的只有乐家父子,原来再有许多。我的门生李舒在上海体院念书的五年时间就多有看法。
  第六层光阴:敛气入骨。
  郝少如师叔在其大作《武式太极拳》中论及“腰脊敛气”:“两肩松开,以意将气下沉贴于背,由两肩收于脊骨,敛于腰脊,谓之腰脊敛气。”何谓腰脊?郝师叔有论日:“武式太极拳以个别脊椎脊骨为主弓,大椎与脊骨根上下两头为弓梢,腰脊(命门处)为弓把。”也便是说命门处为敛气的窍要。命门确是“生命之根,天资之本”,但命门虽有壮阳益肾之效力,惋惜却无法敛气。能敛气者首验为“骨阳”,骨髓由温而热。本门秘传的敛气入骨之方法是尾闾骨,源于陈致虚先师所传之内赤心法。尾间骨中原有九窍,可吸纳天一真水。
  此一阶段之动作,姜铁森形立足体空如水管,且柔若无骨,气血如水,而内力如水之压强,可随拳架之改变,将气血任意贯注。我之体验:脊骨由下至上,先温后热,反面之皮肤会出疹子,红且痒,或许接连很长一段时间。热至指骨,上肢一动就会发出“骨鸣”,继而如开水注入下肢,脚心会很热,一年四序都有或许患上脚气。以来肉体会喜凉怕热,逐渐寒暑不侵。
  乐幻智师长的儿子乐亶留住了八篇太极拳学方面的文章,此中谈内气的开合和运转都很具体,有形蓄意,而且以为中气不妨像“车轮通常的旋转中”,“便基础上已是天资窄小后天的水平了”。窃以为此论不当,天资无形无象,不妨像“车轮通常的旋转者最多也就练到了混元一气的水平,离天资倘远”,能“敛气入骨”才是入天资的标记。先要将混元一气化成无形无象的“天一真水”,天资色才可浸入尾闾九窍。关于混元气我再说几句,1989年我为先师王辉璞师长拍摄吴式太极拳讲座时期,一天黄昏,师长让我单独去他贵寓,师长请出张三丰的自画像和一本太极拳老谱让我长了看法,然后聊“太极丹”的事儿,先师让我摸他的小腹,果真有一个乒乓球巨细的器械在动,先师说:“这便是太极丹。”然后评释道:“光阴越深,则球越小,王茂斋师祖的太极丹只有黄豆粒那么大,而杨禹廷老师的却有花生米巨细。”即日想来,王师长的太极丹也是有形之物,属后天混元气天生,而能将其炼化得愈小则距天资越近矣!
  拳架行至敛气入骨阶段,周身骨节均要抻开,拳势伸张松放,注意动中求静,身心如一,如能在前念无灭,后念未生之际行功走架,则后天转天资成矣!
  第七层光阴:一觉独灵。
  练至“中黄直透”,“人多发胖”:“至精是求者,其征有二,一则精力注重,而腹背皆干滑如腊肉,一则气体健举,而额颅皆肥泽如粉粢。是皆血脉盛行,应乎自然,内充足而外安宁,犯而不校者也。”而“敛气入骨”之后,人会练得瘦下来,造血干细胞的流量加大后不妨激活肉体中已经虚弱的神经编制,按《时轮密续》中的教法:人之气脉,原来有72000条,从生下来后的五个月开始,每天坏死两条“气脉”,100年后,72000条气脉就全部坏死。敛气入骨之后则或许逆转这种状态。如能激活周身的气脉,自然会发生“一觉独灵”的效力。
  光阴练到一觉独灵的条理,行功走架会极轻灵。周身的“环节要松,皮毛要攻”,夏季站太极桩时,不妨看到胳膊上的汗毛竖了起来。1996年的秋天,我指导摄制组去长海县拍摄大型记录片《人与海岛》,白日采访,晚上到海边练功。打拳时身上出汗,招惹蚊子,每有蚊子落下,沾身能知,总是将身一抖,台里随行的弟兄们见我打拳的样子都感触可笑。站桩时,心如止水,发梢上落了蚊子也能知道。那年年关去了北京,访问了几位先辈,谈起这些体悟,有先辈说:这是一觉独灵的光阴。
  太极拳的“一觉独灵”光阴已进来到修心的条理,我1992年始知禅的味道,对太极拳大有辅益。假若不是逐日禅定半时,一觉独灵的光阴也不会提前上身。此时看待消息的分别心骤减,不妨真正体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趟拳能打很永劫间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站桩时易入静,定中得天资炁也很快。在肉体逐渐瘦下来后,会出现骨血离别,肌肉犹如是挂在了内骨骼上,很松!在行拳走架时,肌肉好似已经不住作用了。
  第八层光阴:应物自然。
  真正的松,是身心俱放下,不是用意念松到了。当时,肉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能自己做主,局部就是整体,整体也可化入局部。武式门内认真打手,搭手即打,真正的大众,接办时并不化,以肉体的自然感触力,转换角度未来劲打出,这种光阴用小脑去想、去判别已是徒劳,要在刹时仰仗皮毛的触觉及神经的感触力而做出响应。相关于内家拳先辈在不视、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将偷袭者打出去的传说,也并非都是子虚乌有,我也有过体验。有人评释应物自然的光阴是,能在肉体被击打的刹时,将体内的真气凝集在被击收拾上,从而发生庞大的产生力。这种说法固然有点牵强,但好似也不妨说得通。
  原来应物自然的光阴,圆满是修心的结束。以唯识学而论,若如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则与太极拳及丹道和禅学的修炼体系类似,修心是将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与第六认识离别,再将第六识与第七识末那识剥离,最后呈现出阿赖耶识,则成绩大圆满。长久在有时识的状态下行拳走架、站桩和禅定,人的前五识就会由被迫的授受,转化出自主认识就会,同时可以对客观事物做出响应。至此条理,修炼者的整体认识就会“依止基础识,五识随缘起,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固然距原本面主意剥现尚远,但已进来应物自然的地步。行拳走架时,丹田区之四象已不再起驱行动用,周身也开始虚化,只有脐下明点在自转而组合形成拳势。
  第九层光阴:虚空生化。
  这应该是有形修炼之最高地步,无形无象,有时无欲,毫无一丝做作,拳势不是出于手脚和肉体,而犹如是一泓清泉从内心流出,这个心便是阿赖耶识。自有照像术问世以来,悉数名家的拳照都不及验证出此等地步,唯有郑曼青的“白鹤亮翅”不妨靠近这一条理。此地步是不松而松,不空而空的化境,身心已经圆融,消息如一,表里如一。身心通透,表里无碍,犹如是一个影子在打拳,修炼者不知我在练拳,依然拳在练我,逐渐不知拳,不知我。
  有几个题目再借此谈几点见解。如今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月我在小河沿和鲁迅儿童公园练功时,不光有松鼠放戈,晚上再有猫头鹰夜行,如今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人了。这么多练太极拳的人,此中大局部是为了健身,太极拳也确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但太极拳的真光阴绝不是四五十岁的人能练出来的,以前老先辈说:二十岁多学点,三四十岁多练点,五六十岁多养点。年龄已经到了四五十岁了才想起学太极拳,有了点理解,就著书立说,乃至否认古代表面和古代练法,好似有点螳螂挡车!何况他们的这些表面通常因而阶段性的体验替换了修炼的全经过,以偏代全险些成了今世太极拳表面的特点。
  其一是作甚太极拳的原动点,有人说是肉体的力作用于脚镯,那么肉体内动的原点又在那里?有的人以命门两侧的肾球为原动点,这应该是源于王培生的“六球功”表面,惋惜双肾球位于中心线偏后,执意于此,行拳走架时一定前倾,于是不免让人说:“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原来丹田是一个整体太极球,内含水四象阴阳,武式门鉴戒王宗岳拳论及丹道表面,而创四象内转和外运五行的内功心法,通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实践,得到的验证是:可作为总共内家光阴修炼的窍要。
  其二是妄谈“松”和“空”,松是太极内功修炼至必定火候而出现的以内摄外的表象,并非刻意求得。习拳之初不紧则为松,这是家师辉璞的教言,内功有成后,周身有一处不松就不及发劲,才始知松的滋味。以意求松,非是真松,岂不知有形蓄意皆为假的原理!“空”更弗成妄谈,伸手摸人摸个空,不外是人家身上有化劲,沾上就走,并非是他的肉体真的练空了。真能将肉体练空的光阴不是太极拳,有大指模的净幻身和大圆满的虹身诀窍,内丹修炼到极致也可到达这种地步,那是真的改形换质的“空”了。
  其三是夸大推手的功效,推手不外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看待升高肌肤的听觉和重心的稳固性有益处,但应对真打实战的搏击则无能为力。不信就找那些练拳击和散打的小孩童试一试,别以为你年龄大了人家不敢打你,别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
  真能将太极拳的光阴练到“虚空生化”的地步,会出现“三易”的形象,面如润玉,鹤白童颜,或能练到青发童颜,乃至落齿重生。像郑曼青的拳照就有一种由由然,体不堪衣的感触,那是真正的松,一种表里无碍的圆融,一种恍兮惚兮的地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沐:&大成捷要&丹功讲解
第一讲  《大成捷要》之来历及内容特点
  据称,此书乃丹功练师王乾一游河南中岳篙山崇福宫时发现的,抄录后带回辽宁,后又辗转传至青岛峪山太清官,经众道长研读认为,立论精当,实为一部难得之“玄门秘典”,后又经王全启道长转赠朱文彬,经朱文彬编辑整理后传抄。此皆朱君文彬乐道之诚心,济世之善念,使《大成捷要》一书得以流传于世。据说朱得此书后潜心研读,默识揣摩,刻苦锻炼,虎伏龙降,坎离既济,功力猛进,精神焕发,身健童颜,得益非浅,后全真派用为秘本。本书是一部编辑颇有特色的版本,它广采各家丹经口诀,引证丹经经典达164部之多,汇为三卷而戊书。各家丹功功法秘诀摘引堪称详尽,文字内容亦属深入浅出,从这个角度看,对我们气功爱好者来说,不央为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对初学者来说在阅读过程中还会有不少困难,修炼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提示,不论过去和现今都是必不可少的。现主要按照本书的体系讲解,也要根据我的认识和体会做出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以共同切磋。  此书认为道教丹功之全程应该分为四个步骤:1.炼精筑基功夫,百日关,为小成;2.炼气化神功夫,十月关,为中成;3.炼神还虚功夫,九年关,为大成;4.炼神合道功夫,为了手功夫。丹功全程至此完成。此书内容简明完整,故称之为达到丹功大成之捷径。  关于道家丹功的分步修炼,应注意掌握两个重点:  1、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这是它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必要的,不是人为的。丹功的节次性极强,绝无逾越之可能。无论哪家哪派都无法改变这个客观规律。高级功是从初级功练起的,绝不能主观地、人为地随意称某种功法是所谓高级功法。任何炼功者若欲修炼道家丹功,必须按部就班循序练习,先从筑基入手功夫开始,完成一步再进下步,从小成乃中成至大成。否则必然要落得欲速而不达,欲进而反退的后果。筑基小成阶段是一个十分要紧的一步,希望大家引超重视,且不可好高鹜远,幻想一步登天。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况且不仅是从平地上盖高楼,还必须挖掘深厚的地基才有可能建造起祟楼峻阁,否则勉强建造则必将倒塌而无疑。这正是老一辈丹功家把丹功的第一步称为“筑基”功夫的良苦用心,告诫练者切勿急躁冒进忽略而成。为此,我想把小成筑基功夫作为讲解重点,以使大家学有所得,为以后学练丹功打好基础。实际上在这个阶段里也包括着治病、强身两个内容,因为有病之躯,五脏元精化生无着,更谈不到“化气”了。在炼精的过程中病体将激愈,体健精足。丹经云“有药方能造化生”正是此意。练功者必须正确把握小成筑基阶段的重要性。以下各步只做适当讲解和介绍,以便于大家以后阅读古籍经典。  2、在阅读丹经和修炼中应注意以理统法。对于上述丹功的四步,在过去有天元、地元、人元之说;还有称大成、中成、小成者;又有大丹、神丹、金丹之称,总之都是对丹功进程的不同阶段的命名而已。我们在阅读丹功著作时,应紧紧把握丹功原理以为准绳,详细验证辨析,而不要为某些错误的议论所左右,以致危及锻炼之实践。  对于一些历史上有影响的丹经著述的分类,举例言之,如《敲艾歌》、《金丹真传》等,是专指人元金丹而言;《慧命经》、《性命圭旨》等书则专指天元大丹,以静功修炼为主旨的;再如《道德经》和《阴符经》是兼顾三元而总揽全程之作。  当前,我国气功功法异彩纷呈,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在保健、医疗乃至科研等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成绩,因而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让人十分欣慰。但也有人反映,在气功的普及上也存在著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法多而理不足,有待加强。在学习《大成捷要》中,希望能帮助大家掌握一些中国道家丹功的基本知识,以便大家今后不论在读丹经和学功中有行所遵循,少走弯路。
  第二讲  丹功步骤(一)
  《大成捷要》一书,对各家丹功口诀选摘详尽,出处清楚,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在顺序的安排上,尚欠明晰妥当,部分内容也有错误,这是它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初学者,阅读起来有不少的困难。我准备按修炼程序予以明确和订正,以便于大家在阅读和实践中有所验证和遵循。  一、性命双修是道家丹功的基本原则  1、在各家功法中,有只重修性而不注重修命的;也有只重修命而忽略修性的。唯有道家丹功是将“性命双修”贯彻于从筑基入手小成功夫直到大成了手功夫的丹功全程,并视此为丹功成就之保证,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人一落生即称之为一条性命,可见性命对于一个人,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对立统、—的整体。人生之初,孕育在母体中,性命一体,混沌不分。—落后天,即一分为二,性归于心而上,命归于肾而下,并转接后天顺规律发展,日益破坏其相依相助之本性。因此我们说“性命双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本质决定的,反映了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性。违背“性命双修”的规律,就难以达到贵生养命之目的,丹功亦难有所成就。  2、性功是丹功的基础。  讲性命双修,从其先后顺序上看,必须先性后命。后天顺欲而行,耗气乱神,乃致病致死之道;反之,制欲无为,则是积气养神之法。“顺为凡,逆为仙”即是此意。因此修炼道家丹功,必须首先注意性功,即思想性格的修养,以为丹功修练创造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二、小成筑基入手的几个关窍  在筑基阶段中,又可细分三个小阶段,即:(1)炼神入静;(2)炼气以通任督二脉;(3)补精,以达到精满、气旺、神全,为进入下一阶段升级做好堆备。正式进入筑基下手阶段,关窍是丹家炼功酌重要手段,必须正确掌握才能下手炼功,取得功效。针对当前在各类气功文字和不同功法中,对关穷各持所见,众说纷坛引起的疑问,我准备在此分段加以介绍,以提供诸位参考。  1、玄关一窍。此窍历来为丹家称之为秘窍。这是因为丹功功法,常常涉及生理机能,为防受到非议,所以不愿公开明言。此窍的名称颇多,玄关、玄关一窍、玄窍、玄牝、玄牝之门等等,都是指此一窍。玄关一窍有用而无体,故有“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全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的描述。  丹经上说:“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子他也,所以无体可寻,寻则着相。”《性命圭旨》把玄关画在中田,把玄窍画在下田,就是过于拘执,其实不必指实在位置。  关于玄关一窍的景象,即玄关窍开的感觉,在丹功的过程中本不应预先说破,而应在炼功过程中亲自体验。现在为给大家破疑,稍作提示,但大家不可就此过份追求,以防偏差。它是在筑基阶段后期微现的一种感觉,至进入百日关开始,开窍不明显,常与活子时同时而动。明代李虚庞说:“一阳初动即玄关,不必生疑不必难,正好临炉依口诀,自然有路透泥丸。”这就是说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时,关窍随之即开,此时即由筑基阶段转入炼精化气阶段了。  2、丹田。—般分三部分,上丹田也叫祖窍,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脐上;下丹田在脐内。因门派不同,说法很多。我们全真派系统传授是在脐内一寸三分,与肾相对。  丹田是道教丹功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窍位,它位居重心,百脉之枢纽,生命之根源。它在丹功四步功中的名称,第一步,筑基为守中之处;第二步,为炼精化气,它叫坤炉;第三步,炼气化神时,称为下炉。二、三两步作用为收纳神气,内炼归炉的地方,尤以第三步为开始结丹之处。  丹田虽已公开,仍称之为秘窍,这是因为丹田在丹功中的关键作用。四秘窍都是调动青春活力的处所,它们互相关联,互相呼应,不能每窍孤立来炼,而以发动青春活力,为其共同目的,因此口诀是口口相传,不便公开传授,写在书上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里我们从人手开始,主要讲“凝神入气穴”,首先要用这两个秘窍,其他两窍我将在下一讲中介绍。  三、入手方法  静室端坐,返观内照,凝神人于命门之地(气穴)。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知而不守,先存后亡。勿忘勿助,顺其自然。  四、收心炼已口诀  “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数息、心意相依而行,此即锁心猿栓意马之法。总要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  五、验证标准  调息入顺,心息相依,呼吸和绥,空洞畅快,神气融和,倏然阳生,如醉如浴。
  第三讲  丹功步骤(二)
  下面解释一下筑基阶段的天机问题:  一、什么是天机  为了弄清“天机”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阅释道家丹功中“机”的概念,不论在丹功功浊或功理中都经常使用这个词,它是道家丹功中的—个重要概念。它是在练功过程小的一种稍纵即逝的实感和现象,其内涵比较灵活,比较广泛。所以可以说,对“机”的理解过程就是练功的过程。也可以说只有在实际练功中,并且在练功中取得功效,有了进展之后才能真正比较准确、比较完整地理解它的内涵。日常生活中有一句脸炙人口的谐语“天机不可泄露”正是一种客观的、甚至是实际的表述。“机”者初动也,始变也。更堆确地说应是荫动、萌发,是一种动态,一种趋势,也可作微兆解。“天机”则可解为自然规律中自然现象的萌动,它预示着一种新事物的萌发和这种就事物从萌动到酝酿成熟的可能性和趋势,邵康节说“动而未发曰机。”至于这种趋势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式的具体事物,就必须结合实际练功实践的进展去体会了。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又非常活动的。说广泛,是指在丹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天机”;说活动,是说它的瞬时性、变动性,它的实现可早可晚,这是由它的诸多影响因素决定的。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即是决定它的参变函数多,而这些参变函数本身又都是变量,因此就愈发增加了它的活动性或难以捕捉性。从社会角度、人际关系讲则更为复杂,先贤不是有“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和“人心惟危”的警言吗!一种人体生命现象,受到主观(智力的和情志的)因素和客观(宇宙即时空超巨系统)因素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各种参变函数极大地、微妙地、瞬时地左右着这个坐标点的具体位置,我们实在不该主观地随意地预先把这个准以把握的“天机”提前徒劳无益地予以“泄露”。  此外,从练功角度讲,还有一个真假的问题,即练功效果问题。天机的预先“泄露”,容易造成假象、幻象。如果在练功过程中出现这种假象,对于丹功进展是十分不利的,至少是“欲速则不达”的。根据以上的理解,还是让我们遵守这条自然法则,不去试图轻泄“天机”吧!让我们把注意的重点放在“炼己”上,以待天时的到来,以便不失时机地合成它,所谓“炼己待时”者是也。  简而言之,机是动之前的象征;天机在此处指天元神丹之机,所以二十四个天机,都列出不同的重点。  二、蛰藏气穴的作用  去而复归日返,失而复得日还。返还之道讲的是“还虚”。虚静本是人之天性,人处先天,元神执政,人身内气旺盛运行,阴平阳秘,故人得以享高年长寿;一交后天,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七情六欲充斥,名利缠身夜思日逐,以假作真,耗精乱神。天地之气、四时之法皆被扰乱,本来虚静恬谈之人性大失,后天识神用事,元神退位,内气运行失常,人体健康恶化。为求康复延年,得求退还之道,补精养神,精满气足神全,生命活力旺盛。昏默以止息识神之欲火,元神兴则水火交,以神抱气,神气结合而为丹母。  有说气穴在脐下(应认为泛指下丹田),上通泥九,下贯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为产无情之地。千变万化之道,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医家则称气穴为命门,故又有“命门旺,十二经皆旺,命门衰,十二经皆衰;命门生,则人生,命门绝,则人死,”之说。  铅即元精之别称,为人身精、气、神之物质基础。神入气穴,坎离相交则元精产出。坎离之合须真土调合,真土即真意之别称。真土又分戊土和己土。阴中之阳为真阳。阳中之阴为真阴。动静相兼,动中之静为真静,此为道家丹功功法之核心。凝神入于气穴,久而久之,静极生动,动极愈静,虚极静笃,恍然天机发动,真铅产矣,也就是玄关开时活动之地。  三、回光返照与入静  上窍之神称为窝火,结合内视照射下窍丹田之中;下窍称为坎水,照之守之,万能俱静,唯有呼吸,吹之嘘之,惭凝渐静。窝火神光射于坎水之中,始觉空洞无物,惭则视如黑色之球。继守继照,由暗转亮,黑中生白,水里火发。回光返照的过程即是入静过程,愈照愈静,静极生动,无中生有,暖信传出,是谓天机发动。
  第四讲  丹功步骤(三)
  神蛰气海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气海的穴位  丹田有三,气在中丹田,神在上丹田,精在在下丹田,气海穴亦称为下丹田,为生精之地,位于脐内一寸三分(与医学穴位不同)。  二、筑基期间神的作用  道家丹功以元神元气二者双修而不可分,故有性命双修之说。“性命双修”始则以神主之,以上窍元神,内视凝照,凝神入于气穴。神为修丹功之主,不以元神主乎气,便不培育其气,便不得真药。  三、先天天神与后天识神  人之先天元神,为人之本性,良知良能,“天性人也”,亦称“道心”。人落后天,“为学日益”知觉发达,与私欲合则生识神,识神生则借灵生妄,见景生情,随风扬波,七情六欲无所不至,称为“人心”,“人心惟危”。元神与识神,非此即彼,调息凝神为抑止识神之法,以后天呼吸渐入真息之境,动极生静,元神渐为主位了。  四、筑基阶段之主旨在求返还之道,以补后天亏损之精  精产于下丹田气穴之中,以内视之法使上窍元神驻于下田之中,以神入气,随呼吸之出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神气相泡,如虫之蛰,渐惭神定气息,丹田暖气回旋于气穴之中。
第五讲  百日筑基
  在我国以自身锻炼,活动肢体,调整呼吸以保持健康,提高体质,祛除疾病的养生方法甚多,一船称为吐纳、导引,以各种仿生肢体活动及调息为其特点,其主要原理即是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门派支流颇多,除此以外还有以提高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其小如锻炼硬功的铁砂掌、红砂手、铁挡功、金钟罩等硬气功,还有轻功乃至各种体育、体疗套路等。总之涉及面大,范围甚广。但它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以追求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为目标的。  道教丹功从总的目标看可以说与气功有共同之点,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其区别在于道教丹功有其严谨的系统性和明确的步骤,练道教丹功必须严格遵守它的步骤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前进,不可忽略而成。在前面三讲中讲到“丹功步骤”,介绍了进入“百日筑基”功法之前的一些准备知识,如性命双修的道理,  丹功秘窍的具体位置与作用,以至天机内涵的解释等,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丹功功法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在我们进入具体功法之前应该了解,如果说道教丹功与当前气功有共同之点的话,就是在这个准备阶段。其日的是有病医病,无病强身,以便为修炼丹功做好物质准备。在本讲中为了使大家有一个对气功与丹功的明确区分的概念,我们不妨用列表形式加以说明,以便于大家容易把握。  一、道教筑基功法(入手功夫)1、炼神初步。其中包括:(1)收心|(2)松身|---与气功相同(3)入静|(4)内视丹田
2、炼功初步。其中有:(1)调息、行气&&&&&&&&&&&&&&|
(2)由后天气炼到先天气|---功法与气功相同(3)通任督并通三关&&&&&&&|
(4)炼逆呼吸
3、补精初步。补精之说与具体功法步骤为道教丹功所独有,亦称补漏。气功则仅炼神炼气而止,应加以区别。这里所说的精,。即人身内之精微物质,精华物质。人之元精有用而无体,似为人体内之内分泌、激素之类的物质,是先天元精与后天谷水合成之产物,为炼气之物质基础。经过“风吹火炼”将现萌动之机,即肾脉初动之征兆,此时之火候分寸甚为微妙,难以把握。总之为至静未动曰元气,静而将动则称元精。此步功夫所需功时之长短取决于亏损程度,如人在十六岁以前为先天未破之元身,元精元气完好无损,稍加指引点化即可进入炼精化气的第二步转手功夫,而无须补精之法。人入十六岁以后,因体力和精神耗损,故需补精,功程之长短,则以亏损程度而定。  二、以上入手功夫中的三步功中,前两步与气功部分同。从第三步补精初步起则全为道功。至于以后的“转手”、“了手”、“撒手”的三步高级道功,则与气功完全分道扬镳了!筑基为道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为仙功。  1、炼神。这是百日筑基的第一步功夫。“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凝神即收心、收神,以达到固精养气之目的。凝神之法,属修性范围的功法的一部分,要求练功者下一番静修内省的功夫,要选择静室或夜静时间,去除一切忧虑,排除一切干扰,闭目内视,不使思想有一毫之牵挂,截断外缘干扰。“凝神入气穴”则属内修入静的功夫,要在不有不无中讨消息,外无所着,内无所思,空空洞洞虚虚灵灵,心不得因外缘牵动而放驰,在这种内外条件下进行凝神调息。关于气穴的位置及作用参看《大成捷要》原书之“性命双修心印口诀天机秘文”。关于炼神的回光返照天机与蛰藏气穴天机已经在上讲初步谈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2、道功的文武风火。风为呼吸的代号,火为神的代号,关键在于使用的时机和达到的目的。不论文风文火或武风武火,都是我们用以达到炼精炼神目的之方法。我们的着眼点或着意点是调息、入静。文风文火是指无为之风火缓细悠长,用在调息方法之中;而有为之武风武火则是用在仙功阶段,要掌握恰当时机进行猛烹急炼,以防仙药走失。、  3、动静无偏。这是丹功中极其重要的核心功法,亦可称之为火候,很难掌握,道功阶段即应当细心体会,反复练习。所谓乾坤为体,指身体上下位置。按丹功步骤:(一)外动多,内动少;(二)内动与外动相应;(三)外动少,内动多;(四)内动为主,外动极少。  阴静阳动,从理论上说:坎王中一阳支象中男,代表肾水,以此填补元神,抽坎填离。以心肾交融日炼气;以离中一阴爻象中女,阴气在中,干扰性功。道功即以坎封一阳补足心中阴气,使逐步阳长阴消。丹功讲炼讲化,都是在筑基基础上做的,才能由阴化阳,丹成即纯阳成就。周天即以园辟为阴阳变化的炼法,吸为阖,至泥丸而止,下转任脉为天风女后(最后二字合在一起),一阴生于五阳之上,以至于丹田。卦象纯阳,需一阳之再生,故《参同契》曰:“三光陆沉,温养子珠”,指阴极阳生也。  我们本段只讲道功,即打通任督阶段,目的是气通,为下一步运药小周天铺平道路,也就此运转来做初步炼精炼气补精的渐法。  这里讲的都是以“炼己”为主,达到祛病延年的健康水平,为仙功打基础,至于发气治病,及求灵异神奇,我们暂对此不作专论。
附件之一:
&&内丹进程表——筑基阶段(一)
&&&&&&&&&&&&&&&&&&&&&&&&&&&&&&&&&&&&&&&&&&&&&&&&┏1、收心
&&&&&&&&&&&&&&&&&&&&&&&&&&&&&&&&&&&&&&&&&&&&&&&&&&&&&&&&&&&&┃2、止念
&&&&&&&&&&&&&&&&&&&&&&&&&&&&&&&&&&&&&&&&&&&&&&&&┏守中┃3、放松
&&&&&&&&&&&&&&&&&&&&&&&&&&&&&&&&&&&&&&&&&&&&&&&&┃&&&&&&&&┗4、入静
&&&&&&&&&&&&&&&&&&&&&&&&&&┏1筑基练神┃
&&&&&&&&&&&&&&&&&&&&&&&&&&&&|&&&&&&&&&&&&&&&&&&&&&|&&&&&&&&&&『1、内视
&&&&&&&&&&&&&&&&&&&&&&&&&&&&|&&&&&&&&&&&&&&&&&&&┗意念┃2、止观
&&&&&&&&&&&&&&&&&&&&&&&&&&┃&&&&&&&&&&&&&&&&&&&&&&&&&&&&&&┗3、三念(杂念、正念、恶念)关系
&&&&&&&&&&&&&&&&&&&&&&&&&&┃
&&&&&&&&&&&&&&&&&&&&&&&&&&&|&&&&&&&&&&&&&&&&&&&&&&&&&&&&&&&&&&&&&&&&&『1、先天气、后天气
&&&&&&&&&&&&&&&&&&&&&&&&&&┃&&&&&&&&&&&&&&&&&&┏气(用)┃2、呼吸——正呼吸、逆呼吸
&&&&&&&&&&&&&&&&&&&&&&&&&&┃&&&&&&&&&&&&&&&&&&┃&&&&&&&&&&&&&&&&┗3、调息(胎息铭、胎息经)、踵息
&&&&&&&&&&&&&&&&道功&&┠2筑基练气┃
&&&&&&&&&&&&&&&&&&&&&&&&&&&|&&&&&&&&&&&&&&&&&&&&&&|&&&&&&&&&&&&&&&&&『1、开关、通任督、八脉、经络
&&&&&&&&&&&&&&&&&&&&&&&&&┃&&&&&&&&&&&&&&&&&&&┗窍(体)&&&&&┗2、知窍(丹田、会阴、玉枕、玄关)
&&&&&&&&&&&&&&&&&&&&&&&&&┃
&&&&&&&&&&&&&&&&&&&&&&&&&&|&&&&&&&&&&&&&&&&&&&&&&&&&&&&&&&&&&『1、正子时、活子时
&&&&&&&&&&&&&&&&&&&&&&&&┃&&&&&&&&&&&&&&&&&&&&&┏&运&┗2、呼吸——正呼吸、逆呼吸
&&&&&&&&&&&&&&&&&&&&&&&&┃&&&&&&&&&&&&&&&&&&&&&┃
&&&&&&&&&&&&&&&&&&&&&&&&&&|3筑基补精&&&&┃
『1、还精补脑(开发智能)&&&&&&&&&&&&&&&&&&&&&&&&&&&&&&&&&&&&&&&&&&&&&┗炼&&&&&┗2、按摩搂兜(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
  附件二:  一、《胎息经》原文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二、幻真先生胎息铭口诀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日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第六讲  百日关程序与方法
  一、上节讲气功与丹功之异同,意在引导大家在气功治病全形的基础上继续上进提高,理解先哲所传之“心印口诀,秘旨灵文”,锻炼之程序节次。  在通三关问题上,气功与丹功是相合的。但在气功功法中有的人把通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打通小周天,作为锻炼的目标,认为内气能在任督二脉中循行,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再通大周天。其实“通三关”在道教丹功中只是“百日筑基”的准备功夫,在这个准备阶段中,运用逆呼吸法进行调息练习,使自己习惯此种反向的腹式呼吸方法,以为日后“药产神知”之时进行调药、炼药、采药之用。道教丹功认为,“有药方能造化生”,锻炼丹功功夫关键在于炼药,药是丹功修炼之物质基础,药是身内之元精。只有经过入手功夫达到精满、气足、神全程度,外药发生,才是丹功之通关阶段。
&&&&&&&&&三、结合《大成捷要》以释金丹进程表  1、种:比喻生精,“有情来下种”,是一个锻炼过程。下种的方法即指返现内照之法,神气凝聚下田,即所谓“和合凝集决定成就”。  方法即凝神人气穴,使心力目光返观,内照,凝聚下田,静之又静,沉之又沉,直沉静到忘人忘我无我无他之境,忽然静中生动,精气萌生,则活子时动了。  2、采:采药天机口诀一章,讲得较细,所称扇开炉焰,即神驻丹田(不必拘泥于呼吸上面,目的是精还本位,也叫归炉)。  上表列出识清浊,什么叫清,即活子时系无欲念而生;什么叫浊,即有欲念才动。清的可采,浊者不可采,因其不能用也。  什么叫不老不嫩?《性命圭旨》云:必须金水相平,金,先天元精;水,后天精。先天无质,后天有质,不老不嫩,即在有质无质之间。所谓归称一斤,金八两,水八两,即是此种比喻。  什么叫舐、吸、撮、闭?即去舐上腭,吸气内运沿脊椎上升,撮肛门以上提至三关,闭四门以防外驰。  什么叫封固?即采药后凝神聚气加以温养的功法。将采来之药,收入丹田存储,待三百次数满,即成为丹母。  什么叫炼?五次活子时,七次大混沌,应详读。《慧命经》“炼者以火而化物”。俞玉吾日:“内炼之道,惟欲降心火于丹田耳。”  止火景象:(1)阳光三现;(2)止火信号。止火之候,采药之景至关重要,火未足而止火,则大药不生,火已过而止火则真气不聚,失之过嫩、过老是为倾危。阳光一现,火候未足,凡遇阳生再采再炼至三百周天之限数,直至龟缩不举,阳光二现,即当止火,此后再有生机只内动于气根,气机在内萌动。此时不可再行周天之功,须速入定凝神默视,只等阳光三现。此后为七日采大药阶段。  大药:七日混沌天机,大药产生天机,此段只作一般介绍,不拟细述。
第七讲  七日大药与十月关
  炼精化气为百日初关,它的内容是在三全的基础上把精与气合而凝炼,使化为真气,以作炼丹之本,称为丹母,为三归二。初关过后得丹母,而具备进入十月中关的基本条件。其内容为将气与神合炼,精气皆无而化为神,名日二归一。在初关与中关之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俗称“过关”,又称“入环”。这是丹功进程中功力发生质变的转折点,七日关需要严格的条件,“大药”是基本条件,“法、财、侣、地”也必须充分准备,始可谨慎施行。  十月关亦称中关,为一种对丹功进程中人体真气发生质变飞跃的一种比喻。其内容是指百日关后期阳光三现后,顺利渡过七日关始得大药,阳神初孕,喻为胎儿或婴儿,其孕育过程状似“十月怀胎”之景象,故名日“十月关”,炼气化神,炼大药功程的完成是有时间界限的,但非拘泥十个月的整数,可略有长短。以经历炼大药之各种景象为准,最后达到出阳神之最终目标。  对于称为“过关”、“入环”的七日关,学者应予充分注意,从其名称可得其意,实由此始得进入丹功实质性之阶段。百日筑基阳光三现为炼精化气已成之信号,至此气根之内已有大药,二现、三现皆为止火之景,特别是阳光三现,是为采大药之景,大药之候。此后万不可再次妄自行火,以防大药溢出于体外化为后天有形之精。阳光三现后,纯阳真气已凝于鼎中,但不经七日采大药之功,则大药隐而不现。经过七日关之采炼,始见于鼎中火珠呈象,自此只在鼎内内生内动,不再外驰,内药真铅因而得名。
  第八讲  《大成捷要》总结
  关于《大成捷要》,前几次仅就丹功进度略述,重点详于筑基,简于化神,盖躐等而进,道家所忌,必须筑基稳固,方能进入仙道。如果过早详述,则炼者偏重命功,易生偏差。所以这七讲以性功为基,而以命功功法为用,实际是拟求性命功达到平衡,简易而悟。我们研究的是道功、仙功功法,欲达到大成,门派不同,进度自异。  本书我已通读八遍,稍有心得,谨将心得及其优缺点,分别提出,算是我自己一点体会,望各位学者不吝赐教,以矫正各处错误,则幸甚矣。  一、本书特点之一  《大成捷要》一书,目的在达到“大成”,所以讲人手功夫较简,并合并于百日筑基之中。实际龙门派有四步功法即:筑基、百日关、十月关、九年关。筑基与百日关应分为两步,但丹经并未明显标出。《慧命经》虽有入手功夫、转手功夫、了手功夫、撒手功夫,但其入手功夫系自炼药讲起,如《金仙证论》,将炼丹列为第一章,即为实例。  因此,本书所列二十四天机中,第一至第五止火天机,为百日关重点,第六、第七谈采大药及过关天机、过关、七日混沌。  出关以后,功法也很详细,第十至第十三讲中宫养路、移胎,第十四至第十九谈阳神成长。以下第二十至第二十四为还虚天机(开天门,凋阳神出人)。  所以,本书重点放在大成部分,而我们要明确的是筑基部分,讲此限于照顾全面,因此大成部分仅能画一轮廓,其余留待炼者自悟可也。  本书讲的上乘功法,对求大成者有极大帮助;对求速效者则简略异常,难于满足、因观点不同,难以轻下优劣之断语也。  二、特点之二  (一)明五事  1、明先天三宝;2、明炼己还虚;3、明凝神气穴;4、明机动调药;5、明药产采药。  (二)丹旨渊源  1、六候说:宗《天仙正理》、《慧命经》;2、炼心旨:宗《唱道真言》;3、止念旨;宗《青华秘文》;4、主敬存诚旨:宗“人心推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5、主静立极之旨:宗《太极图说》;6、文武火候之旨:宗《金仙证论》、《慧命经》;7、玄关一窍之旨:宗《修真辨难》、《唱道真言》;8、阳火阳符、小周天之旨;宗《天仙正理》、《慧命经》;9、七日大药之旨宗《仙佛合宗》及《仙佛合宗语录》;10、五龙捧圣之旨:宗《仙佛合宗语录》;11、胎元止火之旨:宗《金丹心法》; 12、九年面壁之旨:宗《金丹心法》。  以上渊源,本自全真龙门派,虽抄他书较杂,但神机来源,比较明确。  (三)指出五个活子时  丹经以子午卯西为四正时,采药为活子时(包括正子时),本书则分之为五:  1、机动活子时;2、产小药活子时;3、息住活子时;4、玉管双吹,痒生毛窍之活子时;5、产大药时有大珠显现之活子时。  此种分类,比较合理,因百日关、十月关动法进度不同,称为活子时,自不限于炼精化气,虽抄列各书功论,实为实践所得之经验也。  (四)列出百日关、十月关的七次混沌  1、第一次玄关窍开产出真种;2、阳光三现;3、初结道胎;4、日月合壁,二阳生;5、三花聚顶,五气朝元;6、六通出现;7、金光如轮。  三、特点之三  1、语言简洁通俗,比喻少;2、无冗长之议论;3、抄录要点明显,口诀寓于语言之中,不离全真清修派宗旨及功法理论;4、采真种,封固,沐浴,都将口诀消化在内;5、天元丹法,作者均已披阅,炼者按图索骥,可免涉猎之劳。  四、书不足之处及应商酌之处  1、书目列天元地元人元书名一百四十五种,但抄录只限于天元书目之内,其他地元人元七十五种,并未涉及。作者三本书尚有下册,但书中无有。  2、目录与书的内容不配合。  3、讲小周天不具体  书中“元神领元气升降口诀”不具体;“周天文武之妙用”有错误,尤其文武人论法与全真功法不合。  4、道教源流谱有误  有许多误点,如伍中虚真人为龙门第八代弟子,误为第四代(伍名守阳,守字辈),陈观吾事迹则尽属传讹、  5、插入胎息经,不系统,无意义、六结语  本书抄录者,恻重上乘功法,顾名思义,目的在大成真段,所以前段简略,后段繁重。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按照各人水平,各取所需,不必指摘本书,多加否定。因此项工作,既不用术语,又混入口诀精神,创作不易,当善于应用之。  至于功法有些地方与全真有异,则去粗存精,善加选择可也。  此次努力加以说炼,按龙门丹功步骤,另排次序,目的是为读者醒目,可以直探骊珠,至于不足之处,未能尽补,希读者谅之。
&&&&紫阳真人曰:意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不可离也。
&&&&圜一子曰:修仙所以用意者,大要酌量运得其中耳,夫意属脾。仙家所以谓之真土,真土者,和也,作丹是动功,不可毫发差殊,鲜不为患,全要审其轻重、浮沉、强弱、老嫩而消息之,使其阴阳相当,水火均平,不致太过,以生他虞,若非此意为之运量斟酌,安能保其不错谬哉。
&&&&张三峰曰:意者何,即元神之用也,非元神外又有一意也。紫阳真人云:心者,天君也,以无为而用之,则其所以动者,乃元神也,此金丹之用心也,然不驰于意则可,一驰于意则勉强助长,而非自然搬运,劳扰为患不小,就使善用,亦不免执著,徒添意病,命宗人所以不及虚无大道者在此,学者不可以为微言妙道,而谨守之也。
&寥阳子日:元神所照处即是意,照而无照,是善用意,但起一念安排即驰于意矣。
&&&天华道人按: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工夫!世上唯真意难得,真意出,丹头瞬间成。人我本空,此见修者基本皆可了,唯然妙有难觅。观空易得,顿破难窥。观境易现,破执敏歇。所谓“荆棘深处踏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意者,炼己在此,成丹在此;寿身在此,粉碎虚空亦在此!佛即道,道即佛;东西圣者心本一。天下理岂有二至?
《心要法门》
澄观(738—839),唐代僧人,为华严宗第四祖。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俗姓夏侯,字大休,号清凉国师、华严菩萨、华严疏主。11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14岁得度。乾元元年(758)以后,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又依本州昙一律师学南律,诣金陵玄璧学鸠摩罗什所译之三论。大历年间,在瓦官寺学《大乘起信论》、《涅盘经》,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论疏义》,复从天竺法诜等习《华严经》。大历七年(772)往剡溪,从成都慧量再习三论。大历十年至苏州,从湛然习天台《摩诃止观》、《法华经》、《维摩经》等经疏;又谒牛头山惟忠、径山道钦等,究学南宗禅法;复见慧云,学北宗禅法。此外并兼通吠陀、五明、秘咒密仪轨、经传子史之学,而尤重法藏之华严教学。
大历十一年,游五台山、峨眉山,后返居五台山大华严寺,专修方等忏法。尝讲华严宗旨于大华严寺、崇福寺,名震京国,声达帝听。贞元十二年(796)应德宗之召入长安,与厕宾三藏般若共译出乌荼国王贡献之《四十华严经》,进之于朝,奉敕奏对华严大宗,帝大悦,赐紫袍及“教授和尚”之号;又奉诏于终南山草堂寺制《新经之疏》十卷,是即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贞元十五年(一说十一年)德宗圣诞,召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帝朗然觉悟,谓“以妙法清凉朕心”,遂赐号“清凉国师”。师曾立十愿以自励,依此赐号而称清凉十愿。顺宗即位,亦礼之为国师,朝野悉慕高风。宪宗元和五年(810),答宪宗之间,述华严法界之义,以深惬帝旨,加号“僧统清凉国师”,任国师统,并敕有司铸金印。开成四年示寂,世寿102(一说元和年中示寂,寿70余)。葬于终南山石室,相国裴休撰碑文。
师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宗密、曾睿、法印、寂光。著作颇多,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纲要》三卷、《五蕴观》、《三圣圆融观门》等三十多种。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空非有,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迷现量则或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知有证,则慧日沉没于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照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圆起。
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见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言止则双忘智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不可示人,说理非证不了。悟寂无寂,真智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然本寂不能自见,实由般若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终两体双绝,证入则妙绝圆明,悟本则因果交彻。
心心做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证真,无一尘而非佛国。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炳然齐致。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镜。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志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矣。
炼丹火候说注解
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罕传真。亦不可着于无力,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当下手修炼,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点是不可偏执于有为,因为有为一概属于后天,偏执于它就不能返归到先天。现在道教门中修功的人多流于此弊,所以,能修出真功夫的人极少,能传授真功夫的人也极少。另一点是也不能偏执于无为,因为偏执无为便落人毫无收获的顽空。当今佛教门中修功的人多流于此弊,所以天下真正得道的佛子少得可怜。这种大道功夫之所以得不到真正推行的原因,都在于大道真理并未被修道者们弄明白。
按:有为无为,本是修道者借助的手段。此二者,无论离开那一方面都不行。但同样,如果偏执于某一方面也不行。实际上,大道修炼所讲的无为与有为,与修炼所忌讳、所批判的无为与有为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大道修炼要求的有为,意思有两种,一种指具有目标的修炼意志与信心,一种指修炼过程中所应采取的要领与方法。缺乏前者的“有为”,就谈不上修炼什么大道,无非仍与常人一般;缺乏后者的“有为”,修烁的过程就无所适从,不得其门而入,仍与常人一般。这两种,尤以修炼过程中的“有为”最重要。而这种“有为”,其实就是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自律行为,使违背于客观规律的身心状态顺应符合于客观规律。换言之。“有为”即是无违背客观规律的身心调理行为。它既表现在专门的修炼功夫之外,也表现在专门的修炼功夫之内。这种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切作为皆顺应符合客观规律。有为是以后天返归先天,无为是以先天规范后天。有为中贯穿无为,无为中包含有为。
而修炼所忌讳和批判的有为,是违背客观或不能顺应客观的身心行为,是偏执手后天而不能返归先天的身心行为。比如说,下手兴工凝神调息,先由后夭入手,即先要运用后天识神行使自律,意守丹田;先要调整好站姿、坐姿、睡姿,或一些必要的动动锻炼;先要由口鼻呼吸进行调节。这些都是以后天的有为而通往先天无为的途径。而一入功中,说意守,便守住某一窍穴不放,甚至还要制造一些意守的幻象,如色、光、物、人、神、景等;说调整姿势,便将各种动功视为一成不变的定律或长久坚持的必修课,造成姿势已达正确反而担心不正确,某些姿势动功随着练功进程已无必要,反而觉得不该少;说调节呼吸,便一直关注在口鼻呼吸上而不能放手,或采取一些吐纳呵嘘呼吸法则永不罢休。这些有为,都是偏执行为,不能吻合于大道。只算得后天法的养生健身小术。
修炼忌讳和批判的无为,就是不采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入门修炼的身心调节方法,不顾神与气是否结合,性与命是否交接,阴与阳是否循环,而单一片面地使心性进入一种什么都不存在都不去管的空寂态。在这种空寂态中,可能什么也感受不到,即是感受得到,最终什么也不能获得,故而称为“顽空”。佛门中则称为“枯禅”。
在古代,修道之人可谓是前仆后继,层出不穷,而得道者少如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其他复杂原因外,很显然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的修道者往往不是偏执于有为,就是偏执手无为,各走向一个极端。道门的修炼,大都从有为处导引而入门,故偏执于有为而止步不前者多。佛门的功夫,自从分出禅宗一派,重在渐悟顿悟的优劣论辩,重性薄命,故偏执于无为而落入枯禅者多。所以说,大道之所以不能被有效推行,正是由于人们对大道真理中所包含的极为辩证的有为和无为的道理弄不清。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
下手练功前最初步的功夫在于消除任何情感牵连的因素,把滋生的一切杂念统通予以扫尽。可以认为,扫除杂念是首当其冲的“筑基炼己”功夫。这步功夫的作用就在于,一切带有利己(已可视为是个人与群体人的代称)特征的人心消除干净以后,天道自然之心就重新返归而来;一切带有利己特征的人欲消除干净以后,天道自然之理就常常存在。
按:宇宙万物之生化,并非万物想怎样生化就可以怎样生化,运作生化的主宰是“天心”。所谓“天心”就是自然之道的本性。这个本性,至大至公,至灵至妙。宇宙万物之巨细,皆受它运作而生化,故至大至公;宇宙万物之存亡,皆受它巧变以安排,故至灵至妙。宇宙万物之生化,固由“无心”而主宰,但“天心”并非有随意性,而是遵循自然生化的规律与法则。此即称为“天理”。天理借天心以显示,天心以天理为依据。故而,天心的运作即为天理运作,天理的表现即为天心的表现。作为救生化的宇宙万物,当其不表现后天自私心性行为,它即会接受天心天理的运作主宰。天心天理的本体是混沌、永恒、无序的。当一派生后天,它即由本体显现出清明、点线连接、螺旋运动的有序。这个“序”是正与负的双向共存。万物不自作后天主张,天心天理的序即朝正向发展,按“生物进化论”之说法,生物可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升华。万物如自作后天主张,无心天理的序即朝负向发展,以生物为例,生物即由原级蜕化到从前的低级,或异化为另一形式低级,或原有生存形式彻底解散,被解化为其他物体的再造材料。正负之“序”在宇宙自然中表现的是一种规律,无所谓好与坏。但作为人,因对生命的价值极为重视,可以察悟天心天理之“序”,具有对此正负“序”的双向选择能力,所以对此“序”的正负向运动,就给予了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好坏评判。一般意义上,任何一个人都愿向“序”的正向发展走去,而不愿向“序”的负向发展走去。而事实上,当人类进入笼统上而言的文明时期,仅有极少数的修道者才真正步入在天心天理之“序’的正向发展道路上,其余则无一例外地被卷入此“序”的负向运动漩涡之中,只不过有一些远近急援之差罢了。追溯原因,就在人心人欲所导致。
这里所指人心人欲皆就后天而言。所谓后天即大公的先天自然造就出了一个有形有象、有血有肉的后天角色化、个体化了的躯体,即有了“己”与“私”。天道本是以公而造私,在天道中,私即公。故天心天理的主宰是以私显公的,每个私都是公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自然生态圈”、“生物圈”等,便是其中的反映。宇宙万物皆顺乎天心天理的主宰,虽有“私”的后天,仍表现出“公”的先天,故整体的大自然仍旧是和谐的。这是公与私的统一,这是物心物理与天心天理的统一。
天地造人,给人以特别的恩宠,有了高于万物的思想智慧。按照天心天理的本意,人大约应该是宇宙万物中天心天理的代言人。而人,往往并未体会天心天理的本意,反将高于万物的思想智慧,视为利己的特殊资本,不是与万物和谐共存,不能通过利他而实现利己,而是一切为了利己,或利群体之大已,或利个体之小己,肆无忌惮地掠夺万物,甚至不断发展到掠夺同类群体和个人。后天与先天的统一被打破,人心与道心的统一被打破,人理与天理的统一被打破,因此也就以主观偏执的有为而被动卷入天心天理之“序”的负向运动漩涡之中。自造的破坏自然、自造的残杀动植物、自选的战争、自造的抢掠、自造的违背健康的身心行为……这一切,皆以自残或他残,以慢性自杀或快性他杀,导致了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夭折。
修道是找回后天与先天的统一,将人心合于天心,将人理合于天理。这个“找”并不难,把违背天心的人心去掉,把违背天理的人理去掉就行了。这个“找”也很难,不愿扫除后天人心私欲,或扫而不尽,除而不断,那天心天理就永不可见。故而修道将此视为筑基之功。基址不牢,一切所谓修炼就是空中楼阁。
扫除杂念,去除人心人欲,既可视为全部修道的筑基之功,也可视为每一次练功时的基础之功。只有当一个修道者后天的人心人欲完全消除干净,筑基之功才告完成。有鉴于此,一个初学丹功者,炼已统基当分两步走,一步是功外功,即在日常生活中修心炼性;一步是功内功,即在每次做功开始扫除杂念,如果开始仍旧做不彻底,还当在功中继续进行。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而自调,气不用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天去,是谓神息,是谓真橐籥,真炉鼎,是谓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薰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谓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它。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然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
每天练功的时候,先把杂念扫除,使心情安静下来,等到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注:这还有一个调节形体和呼吸的方法过程),才开始将两眼微微闭上。称之为“垂帘”。两眼的目光向内观照心之下肾之上居于中位的一寸三分之间,不要观注的过紧,也不要离开;不要忘掉这一观照,也不要加重这种观照。此时的心态,任何思虑念头也没有,唯有一颗清静灵明的心悬在虚空之中,如同一轮明月高挂万里碧空。这种心境状态,称为正念。这个时候,属于自我的心无牵无挂,清静灵明;而相对独立自我之心另外一面的生命根蒂之气自由自在,中和流畅,悠悠扬扬。心与气在这种状态中逐步融合,一同运化,心随气的鼓荡频率在身体内上下运行。因为这种气化运动是天然的中和表现,所以这种呼吸形式运动到上部不会冲击心脏,运动到下部也不冲击肾脏。始终是和谐的一开一合,一来一往。以这种方法和效果做功,一般做到七天或者十四天,两肾自然渐渐感觉如火热蒸,丹田之气也有温热之感。(按:所谓的七天到十四天所见之效验,有其严格的先决条件,可归纳如下:一,炼己纯熟;二,身体无严重疾患;三,调形调息方法得当;四,专职性练功。四者缺一都难以达到上述之时间效验。另外也还因人而不同。年轻人、体质好者则快,年老人、体质差者则慢。有时时间相差悬殊极大,不可一概而论。)呼吸不用调节而已自行调节,内气不用烹炼而已自行烹炼。气与息既然已达到混合而中和之状,经络脉穴必然通畅无碍,内元真气自然就在体内上中下均匀分布运化,不再通过口鼻的出入补充后天之气,故无一来一去的鼓荡运动。这种状态就称之为胎息,称之为神息,称之为天地的真风箱、真鼎炉(注:此借炼丹而言),称之为性命归根重新生发,称之为玄牝之门,称之为天地之根。真阳之气(注:气的异名最多,元气、内气、真气、真阳之气、真灵之气、元阳之气、先天一气、先天元气、真铅之气、金气、真消息、真药物等,都是它)在这个时候,像花蕾初绽,如胎儿刚刚兆形,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所以,它的进一步壮旺,便同时薰蒸到在肉体外层的营卫之气,随着营卫之气的周天运转趋向,由尾问号闾夹脊关,升上脑中泥丸;再经泥丸下降口内鹊桥,过喉部重楼,至心下绛宫而落于中丹田。这个过程称为河车初动。
以上这个过
程是气先生发运动,而先天元神尚未圆满,更未能与气发生深入的交合,所以还称不上先天真动。故而不要理会它,修功者于此时只须微微凝照守于中丹田,维持住虚无空静的中和态,自然会蓄养起无限生机。古人所谓“养勤鄂”,也就是指此状态。
按:此段正指下手功夫。关键在于调心、调息、调形三者方法得当,谐调统一。此三调即为导引,导引的目标是进入胎息。一入胎息便返归先天自然,往后只须顺应自然即可。静,随其静;动,随其动。故称“养鄞鄂”。
“养鄞鄂”之术语,今未见有明确解释者。依愚推析,此语当沿自战国时的典故。鄞,即越国之称;鄂,乃楚国别名。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屈于于吴王夫差,后卧薪尝胆,经二十年默默发奋,养精蓄锐,终使越国强大起来,而战败了吴国。所以,“养鄞鄂”大致是借用这些典故来比喻对元气的蓄养。
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余,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候,血水有余,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扬。一霎时间,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谓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见,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于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将守中宫“养鄞鄂”之功行持一个月到两个月,自己的心神会更加清静。心神能长久清静,那么气也就会不断生发。这是神可以生气、气又可以生神,二者互补互益的功效。如此坚持到一百天或一百多天,精神会更加增长,真气会更加充沛。在这种不燥不寒的火候温养下,气血充余旺盛,自然而然会实现阴中真阳与阳中真阴这种坎与离的交媾,最终达到纯阴与纯阳这种乾与坤的会合。实际也就是元神与元气的结合。这时,神有气的滋润而是圆融的,气有神的养育而是畅扬的。(按:此段功夫称为百日筑基。)神气混合,达到了这一深化阶段,会在全不自觉的一霎时间,自然有一种回风的感觉上冲百脉(按:肉体反应是骨稣肉绵,周身彻里彻外震颤,如触低压之电,如空腹饮酒之微醉,如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之初开情窦,美快无比,不可尽言),这才称为是河车真动。这其间,丹田之中好像有一点灵光闪灼(按:比喻之词。总之是感受异常,且变化多端,国人而异。而这里的比喻具有大致代表性。),在丹术中被称为水底玄珠(按:精为水,精化气,气为精水之精华,如同水中生玉,故喻水底玄珠),土内黄芽(按:外丹烧炼,铅矿中生如如丝之白银,细微幼嫩,名土内黄芽,此也借土中生出植物幼苗而言元气初发之状)。这时也就是先天一阳返归前发的征状,它恍如红日初开,照耀于无边无际的沧海之内,虽有光芒,却被海上的晨雾所笼罩,若隐若现,但始终遮不住它那蓬勃的朝气。这就是所谓的“铅火”发生之象。
“铅火”发生后,要仿效乾坤、坎离未交的当初下手,入于静定,达到虚无寂灭,空其一切,将神凝聚于这个境界当中,并一直维持住这个境界,不能间断,把神与气都打成一团,彼此无分,这就称为是身心中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合、攒簇。
至于说接下来的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按:按顺序,河车逆转当在四候得药之后,此处因造句需要而未重顺序,仅重介绍一个阶段情况),元神一刻也不分散地凝聚于内,保持着“金丹”之光的统御观照,这就是所谓的大周天,就是所谓的九转大还功夫。这时一点纯阳的精华凝结在身心的虚空境界中,隐藏在没有丝毫的思欲念虑状态下,而成为赋感赋知的真实存在。到此阶段,当行内外温养之功,稳恒持久地保持静定,不能有即或最短暂的对静定温养状态的破坏。这又称之为十月怀胎的功夫。
按:这一段是将百日筑基和十月怀胎两层功夫连接起来讲的。实际上丹道修炼本来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递进过程,只是前人为了传授的方便,而勉强划分出阶段层次。当然,这个阶段的划分还有另一种意义,那就是便于一些修道者因无法保证一次性的由始到终全部完成修炼成果的较长专业性时间,而可以视客观情况分步修炼。也可以照顾到一些目标并不远大的人取得一些小果致用。这很类似上学,从小学到大学是可以一放气读完的,有些学生凭才华、信心,都可以一放气读完大学,但他们中却有很多国复杂的背景使他们不能实现这种直达理想,所以,他们或上完初中、高中,或是转读中专、大专,先谋职业,以后有条件再继续将大学读完。更多的则是学不进去,只好在大学以下的各个学阶里止步了。但有一个共同点:学比不学有益,学多比学少有益。此与丹理极相同。
百日筑基与十月怀胎,从入手的方法要领、身心内环境的变化,与所得的功夫征验都是有所区分的。从方法要领上讲,百日筑基首先从调节后天之神、后天之息、后天之形入手,以后天返先天。举精气神为例。此三者皆是后天之物,神是识神,为凡神,凡大;气是口鼻呼吸之气,是凡息,凡风;精是周身有形之精,以肾精为总代表,为凡精,凡水。以凡火借凡风烹炼凡水,始产先天真阳之气,始入胎息,始进玄牝之门。以身心内环境讲,百日筑基主要是后天神与气的交合,即坎离卦象的交合。这种交合,也由于后天的自律引发出先天神气的初步交合,即坎中真阳与离中真阴的交合。但由于后天尚且存在,故先天的交合只是后天交合的伴生现象和初步追求的收获。从功夫征验上讲,百日筑基所得的尚只是结丹的药物,即元神之汞与元气之铅,又称为真汞真铅。这步功夫可使人宿疾全消,成为康健之体,并能抵御各种疾患的侵袭,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益寿延年。而十月怀胎,因为身心内环境已由后天返归到先天,从火候上讲,带有强制性自律的武火而已无必要,带有一半出于人为的河车搬运也无必要.先天已经全部发挥主导作用,一切方法要领皆是顺应和维持先  天自然。从身心内环境状态讲,此时许是元神,为真火;气是胎息之气,为真气真息;精是元精,为真水。故而精气神的烹炼是自行烹炼,交媾是自行交媾,结丹是自行结丹。功夫证验即是阳神处于孕育之中,随着阳神的渐趋成熟,会出现六神通,也会出现最为复杂的幻景。前人称这些幻景幻象是身中阴神尚未炼尽的缘故。十月怀胎的完成,就会出现身外之身,其实就是能相对肉体而独立存在、并负载着肉体全部信息、能呈现形象的阳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