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培养课题的总体框架怎么写研究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怎么写

西宁市城北区三其小学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青海省电教馆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是:
- 西宁市城北区三其小学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 西宁市城北区三其小学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内容提示:本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结论与观点;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本课题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价值的自我评价;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设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问题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诸因素的深刻变革。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又是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所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陈志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改革问题”,“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去研究”。目前,国内专家认为就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模式:一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二是不单独设课而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第二种认识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进行 “以电脑为学具、以网络为资源、开发大脑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改实验,其实质就是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包含两个涵义:一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优化各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使学生既学到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又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进行开拓性学习。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性和一致性,避免过早或过 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2.课题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素养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成为新世纪的“通行证”。面对互联网上的信息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传统教育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介入,必将出现新的局面。如实验成功,将探索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把电脑定义为学具,有效地辅助学生认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 3.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目前,我校的现代教育条件日趋完善,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逐步完成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站及校园网的建设,并完成了学校网站、教师个人资源库的建设,计算机生机比例19:1,学校教学资源库存量为21G,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可容纳80人)、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点,教学资源在逐步增加;学校100%的教师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初级合格证。教师微机使用率100%。具备了校园信息环境。&&& 二、实验假说及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说&&& 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这正是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跳出“学科本位”的窠臼,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具体分析:&&&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投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媒体)的集中展示,它的出现使教育教学资源更加充实,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新方法、新理论和新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教育技术以传播媒体理论和视听觉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有关视听媒体的研究应用于教育,促进了教育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发展。&&& 2.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将系统方法和学习、教学理论渗透其中。教育技术是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教育技术学中所包含的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教育,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实验目标&&& 1.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 2.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型教学模式。&&& 3.提高全体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性教师。&&& 4.使学生不仅完成相应学段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任务,并在培养创新精神和掌握包括信息技术等实践能力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5.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水平和整合研究的水平,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形成特色。&&& 四、实验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整和”实验是一个涉及到众多高科技的、新兴的、复杂的、系统实验。我们在教育方针指导,根据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持续发展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遵循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理论的规律,确立了以下实验原则。&&& 1.创新性原则: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的精神。&&& 2.整体性原则: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出发,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做到既有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还有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 3.主体性原则: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探究者,教师起引导、帮助作用。&&& 4.科学性原则:要严格遵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和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 五、实验内容、方法、成果&&& 1.实验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任务驱动”学习信息技术;以“认知工具” 辅助学科教与学。 && (1)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科教学。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解决学科问题或学习该学科的新知识,有效进行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3)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及整合课评价方式。&& (4)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 (5)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学习软件的积累与开发、实践与研究。&&& 2.实验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结合其它研究方法进行。&&& 3.实验成果&&& 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课例及学习软件等。&&& 六、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9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 2.论证课题、设计制定试验实施方案。&&& 3.学校对参加课题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 (1)对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补充,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和实施细则。&& (2)建立实验课题组档案,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将实验研究的进程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3)针对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特点,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科整合的具体课例,体现“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积累经验,写出阶段总结,完成、完善实验目标检测体系及方案。&& (4)分层落实实验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研究活动。&&& ①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② 定期开展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③ 通过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研究与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全方位地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整理实验进程材料,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资源库,组织课题组教师完善所有学科教学、学习软件,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广,形成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并写出结题性报告&&& 七、实验保证措施&& (一)健全科研组织、强化课题系统管理。&&& 成立学校实验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如下)由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丰富实践教改经验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教研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实施研究计划,各学科教学骨干参与实验研究:&&& 1.实验顾问:李安海&&&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徐小玲(年)唐爱容(2010年)曹灿(2011年)刘成才(2012年)&&& 副组长:张守义&&& 组& 员:宋生兰、刘秀清、许俪娃&&& 3.课题组组成:&&& 课题主持人:张守义&&& 课题组成员:宋生兰、汤芳莉、刘秀清、包有青、许俪娃、甘富盛、李洪莉、崔洪霞(2010年起组员扩大到教师全员参与)&& (二)制定实验方案,并构建与实验方案相适应的实验评价体系,对课题组教师参与实验研究的情况进行考核,强化过程评估。&& (三)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在上级科研部门的督导下由课题组负责按实验研究的阶段要求认真落实实验计划,确保实验稳步进行。&& (四)建立实验管理制度,促进实验规范运作&&& 1.档案积累制度。&&& 由专人负责整理各种实验进程资料,定期归档。&&& 2.成果评审、奖励制度。&&& 定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验收和考核,对在实验进程中研究成果显著和有突出贡献的课题组教师给予年终考评加分和奖励。&&& 3.加强过程管理,丰富研究活动。&&& 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得到顺利进行 的又一重要保证。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作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 首先是落实课题实施计划。我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作好课题研究记录,及时作好经验总结。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有机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其次,执行定期集体研讨制。近二年来,坚持做到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程序是集体备课、个人执教、课题组听课、研讨总结。在每次研讨活动中,我们以事实说话,以课例为讨论依据,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某些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法。也正是在这样定期的研讨活动中,及时地解决了在课题研究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进行了新理念的学习和新课改信息的传递。&&& 最后,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本课题实施的主阵地。学生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因此,我们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研究。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并及时登记所用到的网络资源的网页位置,以便其他教师再次利用。而且要求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收集网络学习资源,在课上交流,课后则再次拓展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选择典型的、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课文,通过认真探讨,到微机房开展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以利于本课题研究的深入。&&& 4.经费使用制度。&&& 按实验计划确保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并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供资金保障。&&& 5.我校的现代教育条件日趋完善,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已经具备了校园信息环境,教师计算机使用率与合格率都为100%,并都能自制课件进行授课。 &&& 八、注重交流、提升效益&&& 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需要反思和总结,课题研究更需要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实现了对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因此,我们极力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研究得失,提炼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使自己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 首先,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每月课后小结,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得失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思和总结,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反思和总结时得不到解决可以在集体研讨时提出来。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一旦形成了一个有主题的经验,就要在课堂中再实践并最终提炼成研究论文。&&& 其次,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总结交流会,一起讨论解决在总结过程中的症结问题,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问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合理组织问题等,以利于课题组成员及时形成统一的意见,进而形成具有适用意义的研究成果。&&& 最后,我们还组织教师将自己撰写的研究论文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和向教育教学杂志社投稿。如在每年的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市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比等活动中,学校都将组织自行评选,提出修改意见。&&& 九、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整合”中效益比太小,没有实现课堂整合的最大化效应。&&& 主要地表现就是“高投入低产出”,这里的“高投入低产出”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一层意思是指相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效用而言,它的投入显得太高。为了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去购买了教学设备,但买来之后,或者为了珍惜或者是教师缺少使用激情而导致在一般课堂教学中不使用,只是在公开课上“偶尔露峥嵘”,造成教学资源的无形浪费。另一层意思是指现在的语文教师花在课件制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有时科任教师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还要请专业人士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课件只用一次,缺少资源最大化的管理机制,确实存在劳民伤财的嫌疑。&&& (二)课件制作粗糙,网络利用有限,教师缺少课堂整合的先进理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作秀痕迹。&&& 有些地方的评课标准中明确地把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必要条件,致使部分教师为用课件而用课件,没有从发挥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支去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让信息技术成了公开课的摆设,装点课堂教学的贫乏本质。另外,也存在着走极端的现象,把课件制作地过分的花哨,过分花哨的课件只是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整合的目的背道而驰。其实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必须基于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无论是便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是便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是便于学生德道品质的养成……如果背离了这个主旨的一切手段都是无效的,可以说是一种作秀。&&& (三)由于缺少钻研精神,有不教师不加选择,盲目拿来,严重削弱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 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些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用。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他本人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其教育理念、教学环节的安排设计而成的。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课件都教者与作者、与编者、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基于特定的学情条件下,而精心创作的成果。可以说课件是个别的,不是通用的,不可盲目移植,教学的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课件的内容和流程应不同,如果忽视这些,盲目引进,做现成的课件的贩子,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教学机械、僵化,缺乏个性,甚至起到反面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是既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成长。&&& (四)有的教师错误地把幻灯片当作密度更大的黑板,认为仅可以提高知识的密度,缺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思想。&&& 把屏幕当黑板,把更多的内容写入幻灯片,把在黑板上的板书提前写到课件里,然后把课堂的教学变成多媒体课件的放映。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师生的双边活动被花哨的多媒体挤压掉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多媒体的放映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多媒体的高密度冲淡了……一切就围绕光怪陆离的纪灯片,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异化为音像观赏活动,大大缩小了教学内容的内涵,这可以说是现代技术运用的悲哀。&&& 十、经验总结&&& (一)本课题的实施拓展了教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培养了师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用于教学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增进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再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查阅更多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存储、交流。这样就能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重组信息等信息素养。同时可促进学生对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显然,这种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课堂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二)本课题的实施可促进参与行为,激励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而人的大脑是网状结构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获取知识的速度。利用多媒体文、图、音并茂的特点,可以为阅读教学创造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如运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模式―――场景式、人像式、图画式、设问式、音乐式、组合式等,就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动机。&&& (三)本课题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拓宽交流渠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协作互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很重视学习环境,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又很强调协作学习。在传统阅读教学中也可进行协作学习,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其优势在于多元多维交流,在于互补与共享并存。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合作主要表在:交流的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平面的,信息的传播也是线条式的,教师一人面对众多学生,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少,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教师的控制几率更少。教学效果取依赖于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信息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教学双方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能更畅通的进行交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就阅读中的发现与教师讨论,也可以自由选择协作伙伴探讨;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交流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个体获得的资料彼此共享;每个学生都可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也可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大多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在互动中互补,由此获得益处,得到成功的喜悦。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对现有课堂教学的严峻挑战。它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由传授知识、指点迷津的权威变成了学生阅读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四)本课题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启发创作冲动。&&& 现代教育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性区别之一。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当前的教学,显然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让学生既阅读文本语言,又观看有关形象、聆听有关音乐,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多渠道地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能训练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增加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可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当然,那种简单地以形象代替想像的CAI阅读课件,那种新瓶装旧酒式的多媒体设计,只会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本身而言,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即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课件内,在与丰富的资源、生动的现实完全隔离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根据教材安排和课时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如果课程内容较少,就安排一些讨论,多设计一些活动;如果课程内容较多,就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教学。虽然也采用一定的辅导软件,但都在上述思想下编制,因此,没有什么突破。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太大区别。信息技术的引入,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按照教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和学生的投入程度,这一层次信息技术分别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加以运用。第二层次是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这一层次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等综合信息能力。&&& 前两个层次虽然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没有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组织架构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中的第三层次。然而,这一层次在教学实践当中只是初露端倪,远未形成普遍的教育现实。&&&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传统教育技术原始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化的融合不紧,传统教学封闭环节与现代教学开放环节整合不细,传统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结合不够,传统教学规范与现代教学特色调和不当等等。
友情链接:
州县教育局
西宁市教育局
海南州教育局
兄弟省区电教系统
中央电教馆
北京电教馆
天津电教馆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七号
邮编:810008 青ICP备号
Copyright & 2005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周 平 儒(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 四川平昌 636400)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大量CAI课件进入课堂,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教育方式。教育信息技术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教育重要部分的生物教育,用不用计算机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因此,需要进入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化学教学中,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越性。传授化学知识、训练技能、进行方法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是基础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今化学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实现的。建构主义更能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更适合于指导教师培训学习。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与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激发人们寻求和发展适合新技术和人们认知的新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探索和创建一种可行的交互式教学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围绕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把多媒体计算机当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求知。2、创新学习的理论。创新学习鼓励学习者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重视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培训工作需要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三、课题研究 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就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教与学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同步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四、课题的设计思想(一)研究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为总的指导方针,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的规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研究方法该实验是一项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人”。所以,我们的研究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以自然实验法为主。(三)整合方式小组指导式学习:小组指导式学习,是由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请教内容,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的教学方式。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任务的差异,一般各小组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紧扣学生的要求。互动合作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又联系着一个群体,群体中成员的协作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另一重要特征。协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研究、讨论和交流等进行教和学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协作去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的交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此间使得学习的交流更加简洁,及时高效,使学生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谋求在各自需要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就是自主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服务功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完成探究任务。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四)研究步骤基础发展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组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实验组;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深化发展阶段(2004年9月―2005年8月):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目的和目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按方案实施;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分析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实验工作报告;编辑《研究成果汇编》。五、课题的研究基础(一)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原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子课题,后来改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课题。该课题于2000年7月结题,通过专家组鉴定,并刊登在由徐崇文、姚仲明、魏耀发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5月出版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小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一书中的1459页。1999年10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实验报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在会上发言。同时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将实验报告的摘要编入大会论文集中的136页。《中国电化教育》将实验报告刊登在2000年第4期上。2000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二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年3月,被原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课题组和全国中小学课程导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心,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研究资助金项目《初中英语听、读、说、写整体教学模式》。该课题于2000年7月结题,通过专家组鉴定。2000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二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平昌县“九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2001年8月,三各课题结题,均通过专家组鉴定。2001年10月,均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市首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研究周期为2000年至2002年。2003年5月,通过专家组鉴定。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结题,结题材料已上报,在鉴定之中。巴中市“十五”期间首批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作用》,研究周期均为三年现已结题。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优秀电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该课题研究周期五年在运行之中。四川省“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提高贫困山区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育身育心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优化组合与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研究》,这些课题研究周期均为三年在运行之中。(二)论文发表《CAI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原文共3500字),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CAI课件必然要进入生物教学中去,成为教师用以构建成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02年7期。2002年11月被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奖。此文被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林刚撰写的《从&中小学电教&刊发的论文看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的论文(在《中小学电教》页上刊登)作为第二部分“热点问题及主要研究领域”的第二点“课程整合”的“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方法”内容的实例。《浅谈JeanTiagnt的学习理论》(原文共3600字),发表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期上。日被巴中地区教委评为优秀电教成果一等奖。《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环保教育的实践和探讨》(原文共5900字),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内的一场新的革命,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教师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网络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把交互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9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原文共3400字),分别发表于《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2期、《电教世界》2001年3期、《中小学电教》2001年11期和《教育导报》日第三版。日经全国中小学电教,征文评选委员会专家评审荣获二等奖。2002年3月被巴中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日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电教成果三等奖。此文在2003年4期的《巢湖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所引用。2001年6月,该论文的目录被载入中国教育技术网。2001年12月,该论文在上海奉贤教育信息网上刊登。2003年6月该论文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刊登。《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原文共2500字),分别发表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2期和《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4期。此文在2003年3期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平台的构建》一文所引用。《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原文共3100字),在创新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后盾,构建创新教学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创新氛围(师生平等的交流的氛围和学生协作学习的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分别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01年9期和香港《当代教育》2001年6期。日泰国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海南省教育学会、泰国东方文化书院、泰国中华总商会、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中国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上交流,分别被评为学术论文优秀奖和教育科研奖。2003年11月该论文在北京市崇文区天龙东里小学上刊登的《运用教育美学原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结构研究开题报告》一文所引用。《试论教育技术条件下研究性学习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原文共4300字),分别发表于陕西《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3期和《沙洋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3年2期。2003年8月被西南新闻发展中心评为一等奖。2003年11月,该论文在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网上刊登。《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研究与探讨》(原文共6000字),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确定的两门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包含两个方面,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渗透于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问题性、亲历性等特点。在整合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整合的基本理论;以小组指导式学习、互动合作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为整合的具体方式;以强化教师培训、改变教学方式、创建网络平台和构建评价体系为整合的实施策略。分别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2期和陕西《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期。2003年7月被《中国现代探索新论文库》编委会评为一等奖。2003年5月该论文在浙江杭州在线教育资讯网上刊登。2003年5月该论文在北京科利华网站上刊登。2003年9月该论文在山东淄博中国博客网站上刊登。《中小学网络教育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原文共4500字),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内的一场新的革命,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教师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网络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把交互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发表于《学校思想教育文稿》2003年4期。2003年10月,该论文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等奖。获奖名单在福建厦门西柯教育网上刊登获全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论文评选活动普教组获三等奖。《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原文共4700字),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自体验和参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的一项体验式的过程。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新方式。发表于河南《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4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的结题报告》(原文共2500字),分别发表于《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l期和《中小学电教》2003年2期。2003年2月,该论文在吉林长春中小学电教电子版上刊登。《铁元素的变价规律小结》、(原文共2000字),发表于《教与学报》日第三版。《CO2专题复习》、(原文共1500字),发表于《中学生理化报》日第三版。《化学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原文共1500字),发表于《中学生理化报》日第三版。《改进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3期上发表。《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现代教育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别在《教育教学论文选》上刊登。《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探》和《化学性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分别在《川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论文集》上刊登。(三)课件获奖课件《苯酚》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课件《巴黎的桥》和《平分已知角》,日分别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优秀奖。课件《The visit to Monkey isiand》、《原子的核外结构的发现》和《地球的运动》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一等奖。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鸟类的多样性》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四)实验研究条件实验经费:由学校承担实验所需的一切经费。设备、设施:由学校向研究课题组提供实验所需一切设备、设施。本课题除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外,还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顾问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我校教学设备齐、师资队伍整齐,力量强,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上进的教育群体。本课题研究已收到了大量资料,已有部分成果。特别重要的是,本课题已得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六、课题人员的分工课题研究将充分发挥的优势,注重相互间密切、有效的配合,实行分工负责制。牟友贵:主要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督导、协调各部门工作。周大海:全面负责课题调控,组织提供资金、人员、时间的保障。丁丛喜、李海峰:课题实施负责人,主抓一线课题实验教师,听评课、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参与实验全过程。谢世刚、胡顺举、汤卫华: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题实验,通过多种方法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教科室:承担本课题的设计、实验技术和手段的指导与支持,协调县教研室与校方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费预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