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理论是在什么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上提出的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wangyueyue2012(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什么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什么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08-09-05 & 发布
产业竞争力理论(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的综合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区位优势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中国国际旅游企业小、散、多,竞争力不强,此次金融危机也对中国国际旅游影响巨大。本文将围绕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国际旅游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际旅游的发展方向,以及提高竞争力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钻石模型,发展有特色的国际旅游,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旅游;竞争力;竞争优势
On Enhancement of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ourism Based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Abstract: The enterprise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ourism are small, loose, and excess, however low power to compete.
The economic crisis has strongly effect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This article will concern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e diamond
model. And on this base, we do know how to develop the competitive
power, and what we must avoid when we deal with this problem.
Finally, the writer bring up some politics, to build our own
diamond model, to form our countr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ourism.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 Competitive P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一、引言&&&&
一) 写作背景及意义
写作本文时作者主要注意到两方面情况,一是中国旅游产业中企业小、散、多,而且竞争激烈,但竞争力不强。二是金融危机给中国国际旅游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我国大多数的旅游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有限,市场集中度低。这样的企业规模难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只能在国内市场上争夺有限的客源。因而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事件屡见不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业以赶超的速度快速地实现了数量扩张,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然而,由于没有在产业结构演进及高度化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旅游经济几乎一直停留在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水平之上,必然产生旅游企业的数量过多和过度竞争,从而导致了资源浪费。
更让大家关注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中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欧美金融危机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月,部分与次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降息;2007年末至2008年初,美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溃堤,美联储注入资金并加大降息力度;2008年3月,美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2008年7月,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公司陷入困境;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至此,因美国次贷危机倒闭的银行已达14家,专家预测,未来一年多时间里,还将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破产。美国和欧洲相继推出一系列紧急救市措施但未见成效,美国股市周跌幅逾18%,欧洲股市周跌幅逾20%,跌幅均创纪录新高,而亚洲和拉美股市也同样深受重创。
与此同时,全球商品市场一泻千里,国际油价更是跌破80美元。金融危机有蔓延全球之势,且延续时间将是漫长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国际旅游由于产业本身的脆弱性,受到的影响更不可忽视。而本文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探讨。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对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意义重大,面对金融危机,不仅可以从政策上给予指引,而且能避免竞争力指标的局限。对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提高,建立自己的钻石模型有重要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国际旅游竞争力国内外文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多从各种竞争力指标定量分析,二是金融危机作为一个机遇性事件,对旅游竞争力影响相当大,但国内仅有部分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国际旅游的影响进行探讨的定性分析。
在对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探讨时,大多是从国际通用的三个竞争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包括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如董小麟,庞小霞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中用国际通用的评价产业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对中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通过数据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市场占有率处于平稳中有升的态势;TC指数中国则是在下降中呈回升态势;显示性比较优势表面中国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距离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作者在最后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二要实施国际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要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四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五要熟知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和我国旅游业的入世承诺,充分把握加入WTO后给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提供的机遇。六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政策措施都和竞争优势理论有很大的相关性。
另外,也有的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现状(徐军,2008),或者是讨论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升(许虹,曲颖,2008)。但从文章讨论结果看,大多局限于指标值的分析,不能结合现实中其他因素对旅游竞争力做出更科学的评价。
不过,《中国国际旅游出口竞争力探析》(姜一贸,刘慧芳,李俊,2006)一文提出了新的看法,用新的指标对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用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安全程度、旅游成本、旅行社竞争力、相关配套服务及设施和政策环境等六大指标及各种小的指标通过主观赋值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世界第一,结果固然令人兴奋,不过冷静思考,不得不对其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产生怀疑。
另外,国内也有相关文献就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于成国在《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2008)中从旅游投资、旅游市场和旅游支柱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欧美金融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金融危机作为一个机遇性事件,在还尚未蔓延的时候,就有人就次贷危机对国际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黄平,2008)。但这些分析都是对旅游经济,或者说是对旅游业整体的分析,而对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没有确切描述。
相关文献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定性分析不多,大多是对中国国际旅游进行定量分析。但在对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时,可能会限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对评价指标的分析。而且对竞争力进行分析的文献中,最后提出的政策建议大多相差不大,基本上都能包含在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中,但这些文献对竞争优势理论基本没有涉及。
同时,有关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都是定性分析,但局限于旅游产业,对国际旅游及其竞争力没有详细探讨。
本文就将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就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中国国际旅游企业小、散、多为背景,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进行定性分析。
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本论文主要立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视角对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考察。文章首先运用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指出了发展国际旅游,提升其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明了国际旅游发展的方向,并指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提升可能导致的误区。最后结合相关理论予以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结合竞争优势理论的定性分析。这样虽然不能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直观的比较,但能针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有效防治。并能相应提出可行的政策。
文章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作者运用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定性分析,并且提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可能陷入的误区。
(一)&& 竞争优势理论简述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新贸易理论,该理论超越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静态分析,提出以创新为基础的动态竞争优势学说,从而有效的解释了一些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贸易问题,更加符合当前国际贸易的现实.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繁荣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与创新的能力高低。”而一国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是由四组基本因素决定的,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组因素是一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支撑国家竞争优势,是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政府和机遇是两个辅助因素,并通过前面四个因素对竞争力产生影响。该六大因素决定了竞争中个体的竞争优势,并决定了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等。这个模型就是“钻石模型”(见下图),每个国家由于各种因素,六大要素都各有特色,形成各自的钻石模型。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二)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的构建有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应先研究我国现在的国际旅游产业的钻石模型,也就是从钻石模型的各个要素分析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发现现阶段我国钻石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发展的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旅游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旅游生产要素是指发展国际旅游竞争力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主要包括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人力资源(非熟练劳动力和专业人才)、资本以及与旅游相关的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发展旅游业经验等)。总的来说,中国旅游资源具有很大优势,同时存在严重的污染等问题;而中国的人力资源、资本、知识要素等的竞争力则有待加强。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对外国游客有极强吸引力。地域辽阔,土地广袤,使得各种自然风光非常丰富;同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累了大量开发了和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另外,中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差异化的风情习俗,具有很大的神秘性和情趣。
在此基础上的旅游产品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无与伦比的东方美食,二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情调服务,三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设施设备的完美结合。
虽然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都有比较突出的特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风景区生态环境失调,风景区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
以上是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旅游生产要素的另外两个方面则是我国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较为不利的部分。我国熟练劳动力较少,高素质人才缺乏,虽然我国旅游教育培训企业数量质量增长迅速,但劳动、知识资源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资本缺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旅游业发展大部分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不能不说与资本投入有很大关系。
国内旅游需求不足
波特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外国的需求所取代不了的。“一个产业尽管参与国际竞争,但其竞争力的来源还根植于本国,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是通过国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国内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大小不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更新改造的速度及范围”。根据上述理论,尽管国际旅游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其竞争力却来源于国内旅游业的发达情况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发育、成熟状况等。
由于国内旅游需求是国际旅游竞争力来源,所以培养成熟的国内旅游需求可以推动国际旅游竞争力服务贸易获得竞争优势,这点对中国这类超前发展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一直是“出口导向”,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为主的国际旅游,忽视国内旅游的发展,这样其国际旅游业必然具有先天“缺陷”。我国国内旅游处于发育阶段,需求简单,难以在产品种类、质量、服务等方面对本国旅游企业产生创新压力,无法起到刺激和提升本国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而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班牙、法国)更易获得国际旅游竞争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在发展国际旅游竞争力时,应该认识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竞争力是密不可分的,从提高国际旅游竞争力角度出发,促进国内旅游发展可以为国际旅游提供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从1999年推行黄金周,掀起了国内旅游热。同时开始对国家旅游政策进行了调整,把发展重心不再单一的放在国际旅游上,而着重发展国内旅游,促进国内消费。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入境旅游出现了低谷,中国更是通过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大力刺激国内旅游需求。虽然短期内这一政策会对入境旅游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助于国际旅游竞争力提高的。
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主要指为旅游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旅游业共享某些技术、共享某些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通讯、零售业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使旅游业的供给能力大大加强,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Clusters).当然,产业间的作用机制是互助的、双向的,由于旅游业的强大联带功能,也必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竞争优势在国际旅游竞争力业与相关、辅助产业间必然有一个传导、扩散机制。
中国一直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出资4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航空运输等在这期间很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改观。就已经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看,已具有相当规模,中国航空运输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按旅客周转量计,已上升为第4位。全国所有省会城市、83%的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和74%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中等城市,以及机场、铁路枢纽,都将被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
旅游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最终形成需依靠旅游地的旅游企业来完成。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必将决定着产业国际竞争力。旅游企业是促进各地国际旅游竞争力业不断发展的行为主体,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企业规模、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机制等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无疑起着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尤其是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有序,大、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等都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国际旅游竞争力业而言,首先是作为旅游企业的旅行社要有一定的规模与效益,如果旅行社都是“小散、弱、差”,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那将对旅游竞争力造成影响。同时,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等行业的规模、结构与竞争都会影响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力。
而我国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正如作者在背景中提到的,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没能形成规模经济。政府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引导和改革,致使整个市场陷入比较盲目和混乱的状态。
5.相关政策的现状以及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四个因素以外,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也会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政府的影响主要包括通过有关法律和法规,保护与促进旅游业发展、规范旅游市场上的企业行为等。在很多国家,政府主导发展国际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西班牙、法国、新加波、英国、泰国等国际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在旅游目的地整体促销、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调研、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在国际旅游政策方面的扶持很多,但对旅游业整体的扶持不够,需要国家制定政策,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协调发展。近期出台的生态旅游年的相关政策是一个很号的榜样,不仅仅是重视,在具体措施上更多的体现了国内外、国内各个区域的平衡。
国际旅游是一个很脆弱的产业,其发展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重大事件如奥运会的举办、汇率的重大调整等都会给国际旅游的竞争力带来影响。本次金融危机就对国际旅游竞争力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各国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汇率开始大幅度调整。受美欧地区货币贬值影响,中国货币开始相对升值,这使得中国国内企业议价能力降低,同时外资的均纳入可能减少,这些都使得中国作为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下降。当然,如果中国企业抓住这次机遇,加大投资,树立品牌,开创新的特色,比如上海车展在全球车市冷淡时大放异彩,出乎意料的火爆现象就是国际会展旅游抓住机遇的范例。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旅游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汇率升高,使得运输成本上升,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成本提高。因此而减少的旅客流使不少企业停业甚至倒闭。但从整个产业来看,淘汰部分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树立品牌,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集团,从而达成规模经济,对提高竞争力又是有利的,可以说是难得的机会。
要提升国际旅游的竞争力,就应该保持已有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保持甚至提升其竞争能力;同时,改变尚不具备竞争力的因素,创造竞争优势。结合中国的现状,作者认为,要实现从旅游资源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中国国际旅游应该向以下两个个方向发展。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推进产业升级。二是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建立品牌企业集团。只有坚持这两个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中国的“钻石模型”结构,从而建立中国自己的有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培养中国国际旅游的竞争优势。
1.促进产业升级,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我过旅游资源丰富,但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保持并提升旅游资源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保护旅游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也就是要发展生态旅游。国家适时出台生态旅游年的政策,也体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总旅游人次近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2.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集团,加强国际旅游的竞争优势
从微观角度看,我国如今的企业发展状况要求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集团。我们认为,旅游业同样是具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而技术密集产业的基本特征,要求资源要素的大规模集聚和组合。同时。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业要求产业结构升级,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在产品特色品牌上下功夫,组成品牌企业集团才能加快创新速度,提高竞争力。
同时,组建品牌企业集团的时机已基本成熟。金融危机发生后,旅游企业正发生剧烈变化,竞争能力弱的正逐渐退出市场,好的企业口碑也将在整个行业动荡时形成。如果政府能大力推动,品牌企业集团则能较快建立。
1.贸易保护主义陷阱
由于国际旅游具有脆弱性,受政治经济影响大,所以一旦政治经济局势变动,极容易使人们忽视其天生的开发性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被发现并在世界传播后,世界各国先后停开了与墨西哥的航班,流感病毒虽然有一点特殊,但是也很容易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开放性最容易成为牺牲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开放政策,但是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前期的政策等都说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心不无必要。同时,开放程度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要更好的发展国际旅游,提升其竞争力,就必须反对一切拒绝或者影响开放的政策措施。
2.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一直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能最终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可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具体分析中国国际旅游,就是如果中国发现自己在资源优势方面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就加大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由于没有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竞争力降低时,继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竞争力降低,再开发资源。当然这里还没有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加入资源有限性这个限制后,资源优势最终也只能放弃,发展比较优势最终只能得到眼前利益。这一直是竞争优势理论倡导者反对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理由,竞争优势理论主要提倡通过不断创新,不是加大对有比较优势的部分的投入,而是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部分,从而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也就是竞争力。
因此作者认为,发展国际旅游业应实现从旅游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提高竞争力才是根本之道。如果只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相关的资源优势说、吸引力说等学说发展国际旅游,国际旅游竞争力最终将趋向消亡。
3.依附性陷阱
依附性陷阱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依赖,二是对外资的依赖。依附性陷阱是指过度依赖于某一外国市场或某国资金而出现的被他国经济状况或资本所牵制的状况。
从中国的市场结构看,并没有形成对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中国入境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国家,但欧美发达国家的游客所占份额也相当大。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欧美、俄罗斯入境游客大幅减少,但我国入境游总体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并不很大,预计今年国际旅游仍将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限于开放程度,外资进入中国的规模有限,而且金融危机导致外资进入进一步减少,给民族资本进入国际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依附性,尤其是对外资的依赖性问题可能会逐步显现甚至加强,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依附性陷阱仍需小心防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力支持民族资本抓住机遇,抢占先机。
1.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实行有序开发。应组织一支多学科、多层次、业务精的科技人员到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尤其要对旅游业主体、客体、介体进行科学分析,即游客及未来市场前景,旅游风景资源是否具有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交通及服务设施是否方便、完备等,都应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对旅游区进行开发时,要在开发原则指导下,遵循适度有序地分层开发,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从生态角度去开发富有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2.增加投入,完善生态旅游区的各项配套设施。首先,要按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强生态保育,加强生态维护,加强环境修复和治理。其次,加强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受能力范围内,完善交通、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交通通达性。最后,是切实加强生态旅游的安全和救援体系建设。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一般地域比较偏,户外项目和户外活动比较多,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建立健全医疗救护体系和紧急救援体系。
3.要坚持把实施精品建设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把发展生态旅游的科学理念贯彻到发展中去,在市场上树立起生态旅游的真实形象和鲜明形象,促进和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我国有很多生态系统十分独特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受生态保护的严格要求,其中的部分区域可以在经过批准以后,高水准规划、建设、发展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精品。同时,为适应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国家生态旅游认证标准,按照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要求,对我国典型的生态旅游产品进行认证,以便普及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树立生态旅游的鲜明独特形象。
制定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通常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在深入分析了解宏观经济背景和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特定的旅游资源条件,拟定其旅游综合开发方向,将这种规划作为区域旅游业的产业规划明示企业,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制定和执行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加快旅游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既是管理者,同时又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和顾客,以受益者的身份对旅游企业提出质量管理的目标。籍此原则,区域内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对执行标准的年度审评,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吊销其执照,强令其退出市场,从客观上强制企业在管理、服务水平上的升级。
对旅游企业开增旅游发展税,适度提高市”诶荨B糜沃鞴懿棵呕阃ど獭⑺拔癫棵牛郧蚰诘穆糜纹笠嫡魇盏厍糜畏⒄顾(如营业额的1%),将此款作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防止小企业的过度进入,也加快了对经营业绩较差企业的破产速度。
以扶优强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兼并。在市场行为中,企业总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并根据绝对利益原则选择其经济活动区位,但由于企业各自资金、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不同,在经营业绩上又会有良莠不齐的表现。对于绩优企业(如营业利润率达到或超过某一定值),在兼并弱势企业时,可享受区域优惠政策,如给予优先贷款,低息贷款以及兼并后二、三年内减免部分所得税、允许适度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以此盘活存量资产。
加强资本运营,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旅游集团企业。区域性旅游集团企业要真正成为具有群体效应的整体,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在集团企业内部建立资产连接纽带。非此,成员企业间缺乏切身的利益牵制,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核心企业应在集团内建立资产纽带关系,对成员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确立其主导地位,从而构筑集团企业结构框架,使集团的管理规范化。
创新境外营销手段,加大境外营销力度,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国际旅游营销不应仅局限于参加各种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等展销活动,而是要立足于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国际旅游营销也不应该是政府层面上的各种旅游推介活动,而是在政府搭台,企业为主力基础上的公共关系行为。国际旅游营销不仅要加强与境外旅行商的合作,而且要把旅游营销渗透到境外市场终端(境外旅游者)层面,直接催生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产生。
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人力资本是旅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中国的旅游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一批熟悉国际旅游市场环境、能够与国际旅行商及相关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职业经理人。旅游相关企业应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育力度。
中国的境外旅游营销还需在进一步细分境外市场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目标市场对象,也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同时,还要在巩固以东亚、欧洲、北美为主要客源的传统客源市场基础上,开拓印度、中东、拉美等新市场,促进国际旅游的全面发展。
文章围绕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作了深刻分析。面对金融危机危及中国国际旅游产业,同时国内企业呈现小、散、弱等现象,作者在结合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中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对中国国际旅游发展的方向,也就是如何从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作了深入探讨。并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做了详尽描述,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竞争力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