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好生活第三期7.44秒的30秒背景音乐下载叫什么

初中三年纯真的生活结束了,想造一本电子相册,大家说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好呢?_百度知道
初中三年纯真的生活结束了,想造一本电子相册,大家说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好呢?
!,谢谢,感受与你同在,拿出来分享下:1
不在乎有没有以后
回忆的独奏
可惜不是你
给不了的幸福
我们说好的
我的回忆不是我的 海鸣威 10 残缺的歌
王啸坤 11 终于明白
动力火车 12 下一站永远
至上励合 这些都是我喜欢听的歌!试听100%,喜欢的话就采纳我的答案同班同学音乐分享天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背景音乐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青春纪念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民日报报系
||| ||||| |
回放|回放|回放|回放|
版主有话说:
人民日报聚焦:
明星|&&&&&&&&&&&&&&
&&&&&&&&&&&&&&&&&&&&&&&&&&&&&&&&nbsp&&&&&&&&
舆情|&&&&&&&报刊|&&&&&&&&&数据|&&&&&
国内分站&|
全球分站&|
友情链接&|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京公网安备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约翰·列侬:活在歌声中的诗人
&&&&&&&&&&&&&&&&&&&
陆正兰& &原载于《词刊》2011年第3期
刚过去的2010年,音乐界把它称为“列侬年”。此年 10月9日,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 “甲壳虫”
Beetle的谐音)的核心人物,音乐家、诗人、和平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诞辰70周年;12月8日,列侬倒在他的歌迷查普曼枪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已过去整整30周年;巧合的是,2010年也适逢披头士乐队组建50周年,他们的第十二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Let
It Be》发行40周年。
实际上,不只是“列侬年”,人们才想起列侬,想起他的故事,想起他的歌,就像《列侬真相》的作者拉里&凯恩所说,“查普曼并不是故事,他只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列侬25年里的成就,是他留下的音乐和诗。”
1960年,出生在英国利物浦工人家庭的列侬,与4位伙伴组织了一个乐队,乐队命名为“甲壳虫”,列侬作为主唱之一,并担任节奏吉他手。没想到这个名字怪异的乐队,很快就风靡英伦,继而盖过了美国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鲍勃·迪伦,征服了世界歌坛。至1970年披头士乐队解散,10年间,披头士乐队共留下了250多首歌曲,其中爱情歌曲占75%左右,录制的唱片发行总约2.5亿张。
至今,披头士被认为音乐史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乐队,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开创了以吉他为主的乐队模式,音乐结构打破了黑人和白人,摇滚与流行的界限。披头士乐队很少翻唱别人的歌,他们的声音,改变了摇滚的定义,也改变了音乐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结构简单,旋律平凡,大多歌词缺乏新意的美国摇滚,随着披头士声音的入侵,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另一个原因,也在于披头士歌词的特别表达方式:清晰、自然、明朗,容易上口,貌似简单却富有深意,这种风格也为他们赢得了全球性的歌迷。
有披头士乐队“灵魂”之称的列侬,在他短暂的一生,留下大量歌曲,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披头士”时期,二是“单飞”时期。
“Real”(真)和“Love”(爱)是贯穿列侬作品中的两个高频率词,也是他作为音乐诗人最真实的写照。这首《永远的草莓地》(Strawberry
forever),是他披头士时期的作品,也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歌词虽然没有明显出现“真”和”“爱”这两个字,但仔细体会,从头到尾,歌词无不渗透着这种真实而强烈的情感。
&& No-one I
think is in my tree
我想没有人和我在一棵树上
&& I mean it must be high or
我的意思是非高则低
&& That is you
can't you know tune in but it's all right
就是说,你知道,你难以入调,不过没关系,
&& That is I
think it's not too bad
就是说,我觉得这不算太糟
&&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让我带你回家吧,因为我要去草莓地
&&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没什么是真的,也没什么可留恋
&& Strawberry fields
永远的草莓地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闭上眼睛活着很容易
Misunderstanding all you see
你看到的都是误解
&& It's getting hard to be
someone but it all works out
做个人物很难,但一切都会解决
&& It doesn't matter much to
这对我不是个大问题
Always no sometimes think it's me
永远,不,有时,觉得是我
&& But you know I know and it's a
但你知道,我知道,它是个梦
&&& I think I
know of thee ah, yes but it's all wrong
我想我,不,我是说,啊,对,但这都错了,
T&& hat is I
think I disagree
就是说,我想我不同意
这首歌是“迷幻摇滚”(Paychedelic
Rock)名曲,有一种梦幻气氛。它似乎只是列侬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却写出了艺术家成长过程中与这社会不断妥协的“与众不同”。
歌曲一开头,“我想没有人和我在一棵树上,我的意思是非高则低”,似乎有些傲慢,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保持这“傲慢”,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是多么艰难。歌声回到童年,“闭着眼睛活着很容易”,单纯的童年很快过去,接下来,歌词中传递的是迷茫、挣扎、自我安慰、自我否认、自我修正。“就是说,你知道,你难以入调,不过没关系,就是说,我觉得这不算太糟”。“我想我……不,我是说……啊,对……但这都错了……就是说,我想我不同意”。这些听上去带着意识流风格,且有些支离破碎的歌词,正好应和了成长的矛盾心理,仿佛是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和听众的倾心对话。歌曲的最后,一再反复的“永远的草莓地”叠句,毫无疑问是作者对童年依依不舍的追念。整首歌,除了主歌歌词中的“you
see”和“to
&me”以及叠句中的“fields”和“real”之外,没有明显韵脚,节奏也不整齐,突出的是列侬所追求的口语风格。
在音乐节奏运用上,除了常规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外,还有四分音符的三连音,正常时值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一首歌中混合了多种节拍单位,列侬处理节奏的大胆,以及风格鲜明的歌词让当时的摇滚界刮目相看。
《永远的草莓地》承载了列侬童年梦想和成长故事,如今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不仅用“草莓地”来纪念他,也用这首歌追忆和童年联系在一起的美好岁月。
《妈妈》(“Mother”)
也是列侬披头士时期的作品。钟声在歌曲的前奏中频频响起,歌中的每一句尾音的震颤,都有一份心碎。列侬五岁就离开了破碎家庭,这个跟随姨妈长大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非常复杂却不失真挚。
Mother,you had me,but I never had you
妈妈,你拥有我,我却从来没有拥有过你。
I wanted you, you didn't want me
   我需要你,你却不需要我,
 && So I,I just
got to tell you goodbye,goodbye
所以我只能和你说再见。
  Father,you left me,but I never
&&& 爸爸,你离开了我,
我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你。
I needed you,you didn't need me
  我需要你,你却不需要我,
  So I,I just got to tell you
goodbye,goodbye
所以我只能和你说再见。
Children, don't do what I have done
孩子们,不要做我所做过的事,
I couldn't walk and I tried to run
 && 我走不动就想跑,
&& So I,I just
got to tell you goodbye,goodbye
所以我只能和你说再见。
&Mama don't go ,daddy come home
妈妈,不要走,爸爸,回来吧(反复三次)
歌词简单朴实,却是列侬心底流出的声音,时光不能倒流,更不幸的是,18岁时,列侬的生母在车祸中丧生,实际上,列侬唱出的是一道无法弥补的伤口。
如果说披头士时期的列侬,是一个年轻、才华气质俱佳的超级流行巨星的话,那么,离开乐队后单飞时期,与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生活在一起的列侬,已经成熟为一个真正的富有人文精神的艺术家了。仅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就有120多首,也正是这个时期,列侬把“Real”和“Love”这两个字演绎得更为彻底而坚定,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将自己的灵魂都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的艺术家:用歌声展现出人类最质朴,最真实的情感。这一时期的《爱》就是最好的体现:
&Love is real,real is love
爱是真实,真实就是爱
&&Love is feeling,feeling
爱是感觉,感觉爱
&&Love is wanting to be
爱是渴望被爱
&& &Love is
touch,touch is love&
爱是触摸&,&触摸就是爱
&&Love is reaching,reaching
爱是伸出手,够到爱&&
Love is asking to be loved&
爱是要求被爱
&&&Love is you,
&You and me&
爱就是你,你和我
&& &Love is
knowing&,We can be&
爱是了解,我们能做到
&Love is free,free is
爱是自由,自由就是爱
&Love is living,living love&
爱是活着,活着就是爱
&&&Love is
needing to be loved&
爱是需要被爱
我们可以说,这种爱,不再是狭义上的爱,它是人类普遍而深沉之爱,是爱的真义。列侬用干净、真实、安宁的声音把他的体验唱了出来。
同样真实的,是他对影响他一生的伴侣,日裔艺术家小野洋子的爱。《和我一起变老》是列侬写给小野洋子的歌。歌词浪漫而深情,最后一段
“不管命运如何裁决,我们都能度过困难,因为我们的爱是真实的。”每段叠句歌词“上帝保佑我们的爱”,与其说是向上帝的祈祷,还不如说是上帝给予真爱以祝福。难怪这首歌,已成为西方婚礼上的常用歌曲,它已不再仅仅属于列侬和洋子,它也属于世界上所有相亲相爱的伴侣。
Grow old along with me
和我一起变老
The best is yet to be
最好的时光将要来到
When our time has come
当我们的日子来临
We will be as one
我们将成合二为一
Grow old along with me
和我一起变老
Two branches of one tree
一棵树上两个树枝
Face the setting sun
我们一起面对落日
When the day is done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
列侬和小野洋子爱情算不上一段传奇,只是两个艺术家之间最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用列侬自己的话来描述,它是“一杯用爱情、性欲和忘却兑成的怪味鸡尾酒”。尽管《我渴望你》(I
Want You)这首爵士摇滚风格的歌曲被列侬自嘲为有点破坏他的“硬汉式”形象,然而,在
7分44秒的歌中,一再反复的歌词“我渴望你”,唱出的列侬对洋子毫不掩饰的渴望,“我渴望你,我实在渴望你,我快逼疯了。她,那么重,沉重,深重,深沉。”列侬并不是一个圣人,他和小野洋子的爱,也因为承受太多的压力,而格外复杂。歌词从第一人称“我”的渴望开始,每一句都重复一次,表现爱的强烈。第二段转成第三人称“她”的描述,三个
“Heavy,&heavy,&heavy&”的重复叠加,有一种重量不断加深的力量姿势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爱的列侬。
如果说爱是动力,真实是源泉,那么,这一首广为佳诵被誉为“地球曲”的《想象》“(Imagine)”是列侬留给全人类的一首天籁。音乐简朴和纯净,歌词内容超越了时空。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幻想没有天堂,这很简单,如果你愿意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我们的地下不再有地狱,我们的头顶只有蓝天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幻想所有的人,都只为今天而活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幻想再也没有国界,这并不难做到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没有杀戮,没有牺牲,也没有宗教之分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幻想所有的人,生活在和平之中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也许你会说我是个追梦人,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大同世界就此会诞生
这首歌曾经作为反战歌曲在传唱,实际上,它已经超出了对战争残酷的控诉,超出了对美好生命的赞美。列侬以幻想的形式,用歌声建构一个美丽的乌托邦,这是美的集散地,是全人类的梦想,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大同社会,列侬是一个乌托邦战士,只有列侬,岁月成长,信仰并没有改变。有人说,鲍勃·迪伦是美国的鲍勃·迪伦,鲍勃·马利是牙买加的鲍勃·玛利,而约翰·列侬则是世界的约翰·列侬,这话不是过誉。
列侬不仅用歌声传递他的和平和大同梦想,他还用极端的行为艺术向世界发出和平呼唤。1969,越战爆发后,列侬为了抗议英国政府对美国越战的态度,退回了英国女王颁发的最高骑士勋章,并和小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床上静坐运动,呼吁“给和平一个机会”
(Give Peace a
Chance),这也是列侬最著名的一首同名歌曲。此歌,多年来在西方国家的和平运动街头中,总是异口同声地响彻在抗议人群里。
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每个人都在说
B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
手袋主义,蓬乱主义,拖拉主义,癫狂主义,戏弄主义,标签主义
This-ism, that-ism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
Isn’t it the most
难道它是最重要的?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在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Oh Let’s stick to it
噢 让我们坚持
Ev'rybody's talking about
所有人都在谈论
John and Yoko, Timmy Leary, Rosemary, Tommy Smothers, Bob
约翰,洋子,蒂米.利阿里,露丝玛丽,汤米 斯莫瑟斯,鲍勃. 迪伦
Tommy Cooper, Derek Tayor, Norman Mailer, Alan Ginsberg, Hare
汤米. 库珀,德勒克. 泰勒,诺曼. 梅勒,艾伦.金斯堡,哈尔 .克里什那,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最深刻体现列侬的主张:和平、博爱、平等、交流、献身的,应该是这首带有神秘东方思想的《及时报应》(Instant
Karma 也叫We All Shine
On),此歌没有前两首流行,但也一起被《滚石》杂志列在“历史五百金曲”中。
Instant Karma's gonna get you,
及时报应会找到你
&&& Gonna knock
you off your feet,
会把你一拳打倒
Better recognize your brothers,
最好认清你的弟兄们
Evryone you meet,
是你遇到的每个人
&&& Why in the
world are we here,
我们到底为什么在这里
&&& Surely not
to live in pain and fear,
当然不是为了痛苦和恐惧
&&& Why on earth
are you there,
你到底为什么在那里
&&& When you're
evrywhere,
你本应无处不在
Come and get your share.
来吧,得到你的那一份
&&& Well we all
我们都在闪光
Like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sun,
就像月亮,星星和太阳
&we all shine on,
对,我们都在闪光,
&&& Everyone
来吧,每个人都闪光
Come on and on and on on on,
来吧,来吧,来,来,来
&&& Yeah yeah,
alright, uh huh, ah-.
好,对,好…..
列侬在谈到这首歌的创作经历时,说这首歌在他吃早点时写成,吃午饭时录成,吃晚饭时发行完毕。如此复杂而深刻的作品,列侬一挥而就,足以证明,贯穿在列侬心底的思想。“Karma”是梵语“报应”的意思,列侬把东方的宗教观点融入他的平等、博爱、和平等主张中。歌曲的最后,是召唤,并用各种表达赞许的姿势语期待一个“和平大同世界”的到来。这首歌的影响力深远,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后来改变成电影的著名小说《闪灵》(The Shining),就来自这首歌中的歌词。
《爱》、《想象》、《给和平一个机会》等等,这类歌曲的意义已经超越音乐本身,它们已成为一种列侬式的态度或精神在影响着人们。
1980年的12月8日晚11点,列侬倒在血泊中,第二天美国《时代周刊》曾以“音乐之死”为封面标题,报道此事件,把“列侬之死”和“音乐之死”画上等号,这种被描述的悲哀和震惊,就像人们感觉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一样。
2005年英国BBC电台曾向英国民众做过一次调查,内容很简单,询问年轻一代民众是否听说过列侬,是否听过他的音乐,是否知道他的和平主张。调查结果表明,在列侬逝世的25年后,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丝毫不减,虽然列侬一生都在极力躲避“偶像”、“领袖”等头衔,但他仍旧被推崇为最具领袖气质的偶像,他赢得人们尊重的正是他的真实与爱。
列侬的影响已超越时空,他不仅被当做是他们那一代人中为自己信仰而奋斗的偶像,就如奥兹·奥斯朋称列侬为“人文主义的推动者”一样,即便在当今音乐舞台上,他的歌还在不断地被世界乐坛的很多歌星翻唱,就连最火的Lady
Gaga也在向他致敬。中国大陆著名的音乐人崔健、汪峰,张楚,许巍,台湾的郑智化,陶喆,五月天乐队等也都承认受过他的深刻影响。
近年,“列侬热”的不断升温,关于列侬的书籍大量出版,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温纳的《列侬回忆》(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1970),波森纳的《列侬》(Lennon);关于列侬的音乐电影也不断发行,其中有吉里阿诺的《列侬在美国》(Lennon In
America),罗森的《无处不在的列侬》(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Lennon)等。中国的音乐史论著《地下乡愁蓝调》,《废墟之花——摇滚·历史·文化》,《时代的噪音》等,也都有关于披头士、列侬的介绍和评论。与此同时,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这个在列侬身边一直备受争议的先锋艺术家、女权主义者、政治热心者,在列侬逝世后的日子里,整理重录了列侬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并继续着列侬生前的各种和平行动。2000年,列侬逝世20周年,小野洋子在美国三大城市(纽约、洛杉矶和克利夫兰)组织张贴如下广告标语:“自从约翰于日被枪杀后,在美国,还不断地有人被枪杀,此后20年共有676,000人死于枪口之下。”广告背景图案是:列侬那副带血的、破碎的眼镜。
人们常说,我们怀念的总是那些逝去的,或现实生活中匮乏的。“列侬热”的不断升温,也正是一种告示,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依旧渴望歌声中有着列侬式的人文主义精神。
今天,在世界各地,英国利物浦的“列侬机场”,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Imagine广场”,古巴哈瓦那广场上的列侬纪念碑,这些标志,都在提醒着我们记住列侬,但真正活在人们心中的是他的歌,是他被一代又一代传唱的歌,在歌声中,列侬永在,人文主义精神持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秒背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