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旅游建设的申请报告

湖南省郴州市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申请报告
当前位置:
湖南省郴州市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申请报告
发布时间: &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 (双击滚屏) 浏览量: 次
湖南省郴州市
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郴州市人民政府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8.0font-family:仿宋_GB年4月17日
(一)地理及气候情况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地理位置: 东经112°13@--114°14@,北纬24°53@--26°50@。东邻江西省;南接广东省;西与永州市相连;北与衡阳、株洲两市接壤。国土面积1938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0.01千公顷,水田168.38千公顷,旱土51.63千公顷。
郴州地处北回归线偏北1―2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并有向南亚热带、热带过渡的特征。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低,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洪旱交错;秋季干旱少雨,台风入侵频繁,时有山洪暴发;冬季低温干燥,但寒期短,雨量少。
(二)社会经济状况
郴州市下辖2区1市8县,有164个乡、86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3372个村(居)委会。全市现有人口506万,其中,城镇人口近200万,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5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6.4亿元,财政总收入150.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6%,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50%。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7%,绿地率34%。
(三)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去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参加“做好水文章”的调查研究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带队到山东济南、临沂等地考察学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市委书记向力力发表了题为“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名城”的调研报告(此文发表在水利部《水利发展研究》2013年第2期),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市中心城区生态水利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经研室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郴州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郴办字[2013]15号文件,详见附件3),紧锣密鼓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今年2月19日,市委书记向力力组织召开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就郴州《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宜居利居乐居山水名城》及“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及“市中心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行专题研究。
今年2月27日,湖南省水利厅以湘水资源[2013]4号文(详见附件1),请求水利部将郴州等三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4月,湖南省水利厅和郴州市人民政府又向水利部联合行文(湘水资源[2013]14号文件,详见附件2),请求将郴州市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近期,郴州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决定”,审批印发“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市中心城区生态水利建设规划”,召开“全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据水利部有关方面的信息,有望在郴州召开“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
(一)水资源状况
郴州位于湘南粤北交界之地、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之间,是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和湘江、北江、赣江三大水系的源头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资源优厚但开发利用不足,基础较好但水患亟需治理。总体上看,郴州做好水文章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1、总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据统计,郴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国的2.28倍;水资源总量207.06亿立方米(其中湘江水系154.47亿立方米、珠江水系44.17亿立方米、赣江水系8.43亿立方米)。同时,境内河流发育,成放射状密布,有大小溪河2065条,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23条,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62条,大于500平方千米的河流13条,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6条。其中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有3座大型水库、621座中小型水库和15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大,且雨洪水资源流失严重。从年际看,丰水年降雨高达2200毫米,少雨年只有900毫米;从年内看,4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
2、资源优厚但开发利用不足。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峰峦起伏、山青水秀、树木葱茏,森林面积1027.6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62.2%,水库和河流整体水质较好,优于III类水质的占77%,其中面积160平方公里、总库容81亿立方米的东江湖,各项指标检测全部符合饮用水标准,是国内面积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而且,东江湖、欧阳海、青山垅等大中型水库及境内干流长达223公里、集雨面积3326.5平方公里的舂陵江等河流、湖泊,大多距离市中心城区在半小时以内的通勤半径,完全具备与中心城区的水系共融互通的条件,能够实现水的整体开发和综合运用。此外,郴州地下水资源点多、面广,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是华南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国8个“中国温泉之城”之一,目前探明的温泉资源有110多处,可供开发的达40多处,地热水日总流量达16.07万立方米。可以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郴州水资源相当优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全市水资源利用率只有14.6%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95立方米,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182立方米、124立方米,水田灌溉用水每亩53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不足0.55,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69升/天,农村居民用水量106升/天。特别是优良的温泉资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基础较好但水患亟需治理。全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9万多处,其中大(一)型水库1座,大(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6座,小(一)型水库128座,小(二)型水库761座, 山塘89471口,总库容130.3亿立方米。其中,东江水库为大(一)型水库,欧阳海水库和青山垅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另还有莽山水库(大二型)处于可研设计阶段。这些水利设施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工程性、功能性的水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洪涝干旱灾害威胁还没有消除;水利工程运行多年,老化失修,安全隐患多,水库加固率只有33.1%,还有727座水库没有加固,而且病险水库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的水库除险加固已先后运行了十多年,又出现了新的的病险问题,有的由于资金不足,除险加固不彻底,致使防洪抗灾能力偏弱;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城镇生活污水、工矿企业废水排放增加,部分水域水环境遭到破坏,等等,这些水患都需要尽快加以治理。
(二)水生态状况
1、自然条件优越。一是水资源丰富。郴州地处湘江、北江、赣江三大水系源头之地,市域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23条,小二型以上水库928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国的2.28倍,水资源总量207.06亿立方米,人均4439立方米,是全国的1.9倍、全省的1.3倍。郴州还是华南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国8个“中国温泉之城”之一,全市11个县(市区)目前探明的温泉资源有110多处,可供开发的达40多处,地热水日总流量达16.07万立方米。二是森林资源丰富。郴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植被良好。“郴”由林、邑组成,意为林中之城。全市境内峰峦起伏、山青水秀、树木葱茏,森林面积1027.6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62.2%。三是知名山水景观众多。“湘南洞庭、东方瑞士”东江湖、“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国际狩猎场五盖山、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莽山,还有丹霞地貌百里便江国家水利风景区、高山草原仰天湖和处于“北纬25度温泉旅游圈”的灵泉圣水汝城温泉等知名山水是郴州独具特色的优势。四是福文化、水文化底蕴深厚。郴州自唐代开始就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晋代以来广为流传苏眈骑鹤祈福和桔井吉水治病等传说,80年代国家女排因连续五年在郴集训而勇夺“五连冠”后,“福地郴州”之名更是闻名于世。秦少游的千古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和宋代诗人阮阅的“万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等名人佳作更为郴州的“郴山郴水,幽香醉人”、“山环水绕”、“山青水秀”提供了明证。“郴阳八景”中的“北湖水月”、“相山瀑布”、“圆泉香雪”、“龙泉烟雾”、“鱼绛飞雷”、“
桔井泉香”等无不传承着浓厚的水文化气息。
2、区位优势明显。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扼湖广咽喉,处湘粤赣三省边界,自古以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由于处在广州、长沙、赣州、桂林三百公里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在产业承接、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等方面更显得得天独厚,是中国内陆与沿海经济、科技、文化交汇的重要结合部、过渡带,更是湖南“通粤达海”、走向世界的“南大门”。正是得益于区位的优势,郴州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由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出口加工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资桂一体化区域还列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点。郴州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省际中心城市。
3、建设基础厚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郴州水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就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郴州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为郴州建设“山水福城?美丽郴州”奠定了基础。“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名城”,市委、市政府已向500多万郴州人民吹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冲锋号。特别是当前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的“三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两城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更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厚实基础。此外,郴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温泉之城、中国银都和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矿物晶体之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于独特的地理、地质和气象条件,水旱灾害历来是我市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知难而进、加压奋进,先后战胜了全市性大水灾34年次、局部大水灾48年次及全市性大旱灾37年次、局部大旱52次,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程体系。建国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全市上下以项目建设的理念谋划水利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郴江杯”水利建设竞赛活动、水利建设年活动、水利建设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各类水库928座(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6座、小型水库889座),总库容130.3亿立方米;建成水闸963座、山塘8.9万口、水轮泵站1268处;蓄引提水量92.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71.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37.5万亩;2012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解决了336.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是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依法明确和细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防汛抗旱责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市委、市政府每年汛前都会印发《关于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全市大中型水库防汛抗旱责任人安排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2年还出台了《郴州市小型水库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郴州市小型水库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座(处)水库(水闸)、水电站、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等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名单,每年汛前都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建立了有力有效的保障体系。组建了612支1.89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并拥有9支230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1支12人的专业潜水救捞大队和1个96人的民兵独立舟桥连。加强了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强化了抗旱设施设备管理。加强了灾情信息员、水库管护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基层队伍,市、县、乡三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能力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加大了冲锋舟、卫星电话等针对性强的防汛抢险物资储备保障力度,加强了重点地段、重点工程,尤其是存在隐患的水库、水电站、矿山、尾砂坝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抢险物资的储备。建立了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协议备用管理制度。加强了与驻郴部队、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联系,强化了军民联防。2007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保费1100余万元,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了农村住房和灾后基本生活救助统一保险制度。
四是建立了严格可行的制度体系。市政府印发了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总体预案,水利、国土资源、安监、煤炭、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交通运输、住建、教育、旅游等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要求,制订完善了部门预案,健全了四级预警响应机制。各乡镇(街道)、村组在修订完善预案时,进一步细化了人员安全紧急转移的路线、安置方案等内容。在建涉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均积极组织力量,编制完善了应急度汛预案(方案),并按程序进行了报批、备案。城镇低洼地带、各类产业园区加强了防汛排水预案的编制完善,储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落实了相关措施。城镇、学校、工矿企业等人口密集区,加大了应对特大干旱、突发性水源事件应急供水预案制订和完善的力度。
五是建立了现代高效的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引进更新防汛抗旱应用科学技术,基本实现了气象、水文、水利工程监测预报的现代化和资源共享。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初具规模,防汛抗旱信息报送系统、计算机网络设施、视频会商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检查和指挥系统平台已经建立。多普勒天气雷达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共拥有自动雨量站727个、地质灾害监测点1215个、降雨水位图像一体化遥测点205个、无线预警广播主站312套分站1259套,储备了手摇报警器1967个、铜锣9000多面、高频口哨1.5万个、手机气象短信用户14万多户,建立了全覆盖、快反应、高效率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郴州市制定了《郴州市人民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度实施意见》,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序推进水功能区划、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规费征收及水质监测保护等水资源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度,全市用水总量逐年降低,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入河湖排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11年底,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95立方米,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182立方米和124立方米。
1、严格水功能区划工作。历时三年,编制完成了《郴州市水功能区划》,并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市政府即将批准颁布实施,为我市“三条红线制度”的建立、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开展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考核工作打下基础。按照该区划,州境内共划分85个一级水功能区,其中保护区22个,缓冲区7个,开发利用区35个,保留区21个,并在一级区划分的35个开发利用区中共划分出43个二级水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区21个,工业用水区8个,农业用水区6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个,过渡区1个,排污控制区3个。
2、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完成了安仁县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郴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嘉禾县三百蹬水库、桂阳县桃源水库、中国五矿桂阳白沙子岭锡矿等35个重点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并对全市1236家用水单位的取水许可证进行清理和完善。
3、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质监测保护工作。近三年来,全市依法征收水资源费9000多万元,并从征收的水资源费中安排近500万元,加强东江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地的监测保护工作。同时,在全市主要河流布设水质监测站9个,监测河长519.2N。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采用单因子法进行评价,全年Ⅱ~Ⅲ类水质河长501.2N,占总评价河长的96.53%,其中全年期Ⅱ类水质河长为252.2N,占总评价河长的48.57%;Ⅲ类水质河长为249.0N,占总评价河长的47.96%;Ⅳ类水质河长为6.0N,占总评价河长的1.15%;Ⅴ类水质河长为12.0N,占总评价河长的2.3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统筹推进山与水、水与绿、水与城的融合,统筹安排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的建设,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二)目标任务。以建设“山水福成?美丽郴州”为总目标,以满足城市饮水安全为基础,以水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营造“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山环水绕、城水相依、水绿相映”的城市山水格局,将城市水系和滨水区域建设成为堤防安全的防洪带、风光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人水和谐的居住区,力争用5―8年的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为省级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市。主要指标: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2亿立方米以内;全市城市供水到户率和水源保证率达100%、乡村供水到户率和水源保证率在95%以上;城市供水能力达到每日100万立方米、乡镇供水能力达到每日50万立方米;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98%以上;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0立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态环境和景观用水保证率在95%以上,生态用水源水质在Ⅲ类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市中心城区和县城防洪标准分别达到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5%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低于2500,森林覆盖率达到6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道路绿化率85%,水岸绿化率达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平方米,人平水域湿地面积10平方米。
(三)建设重点。根据郴州水资源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城区水系与其他水体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通过“移城就水”、“引水入城”、“依水造景”,重点在市中心城区构建“五河、十一湖、十库”水生态核心景观系统,在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构建“一轴、三带、两湿地、十片区、十河、十八库”水生态景观工程,在全市形成“一轴五带、十城百景”水生态景观。在工作中着力推进水资源保护、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水环境整治、地热水开发、水效率提升、水景观打造等六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在市中心城区规划布局“五河、十一湖、十库”水生态景观系统,五河即郴江、同心河、燕泉河、东河、秧溪河,十一湖即北湖、爱莲湖、南湖、王仙湖、苏仙湖、骆仙湖、西湖、东湖、刘仙湖、金田湖、金银湖,十库即仙岭水库、四清水库、高峰水库、山河水库、江源水库、赵家水库、龙潭水库、雷溪水库、东波水库、观山洞水库。(详见附图1)
在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规划布局“一轴、三带、两湿地、十片区、十河、十八库” 水生态景观工程,“一轴”即耒水东江、翠江、便江景观轴,“三带”即郴江、西河、舂陵江景观带,“两湿地”即东江湖和舂陵江湿地公园,“十片区”即在郴州大十字城镇区域建设十湖片区、龙女和天堂温泉片区等十大水景观片区,在各县城城区组团附近各建设一座水面面积约100公顷的湖泊,在风光景观带附近各乡镇人口集中地各建一座30至50公顷的湖泊,“十河”即西河等十大河流景观体系,“十八库”即中心城区10座水库和长青水库、方元水库、肖家山水库、黄岑水库、石灰坝水库、半垄水库、长青水库、龙潭水库、青山垅水库等8座水库,形成水景观的规模效应。(详见附图2)
在郴州市市域规划布局“一轴五带、十城百景、温泉五镇”水生态景观工程,“一轴五带”是以东江为主要水系构成的生态轴以及舂陵江、武江、郴江、西河、永乐江景观防护绿带,“十城百景”是由中心城区和九个县城,依托河流、水库、湖泊和泉水构建的百景,颇具特色的温泉五镇则由天堂温泉、龙女温泉、热水温泉、悦来温泉、一六温泉构成。除此之外,郴州还要通过
“环湖造景、绕库造景、沿河造景、依泉造景”,建设具有郴州特色的永兴县便江、东江湖、欧阳海湿地、青山垅、大石、南湖、莽山水库、石陂水库、普乐水库、樟溪口水库等“十大国家水利风景区”及仙岭湖、长青湖等“二十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详见附图3)
1、大力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指标,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动态监测体系,开展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封山育林植草,加快崩岗、坡耕地、小流域、石漠化等综合整治步伐,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并结合植被恢复、湿地修复、减排治污、农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性措施,切实保护水资源。
2、大力实施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一批骨干水源、防洪减灾、除险加固、农村水电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把治理水患与水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变害为利,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雨洪水的科学调度水平。
3、大力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综合运用调水引流、限制排污、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快河道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化治理河湖渠岸线建设,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4、大力实施地热水开发工程。郴州的地热分布点多、面广,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我们必须立足温泉资源优势,引入高水平的策划运营团队和战略投资商,重点开发好郴州城区的龙女、天堂及宜章一六、永兴悦来、汝城热水等温泉,形成完整的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疗养、居住等温泉产业链,打造温泉特色小镇,形成高品质的温泉商务休闲度假区和温泉生态居住区,把郴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
5、大力实施水效率提升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的责任,把节约用水、提升用水效率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一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建立以重点功能区为核心的水生态共建与利益共享的水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土壤水的利用率。三是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四是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生活节水器具,杜绝输水管网的跑、冒、滴、漏,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6、大力实施水景观打造工程。以城区内河景观建设为重点,按照“水清、岸绿、流畅、景美、人聚”的要求,将水与文化、水与艺术、水与经济、水与景观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可游、可观、可闲、可留”的亲水平台。
(四)工作步骤。总体上分三步走。第一,初步建设阶段(201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仿宋_GB年)。重点推进水源点建设以及水系绿化、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展现“山水福城?美丽郴州”雏形。第二,完善提高阶段(2014―<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仿宋_GB年)。重点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水景观建设,完善防洪、排水、供水、景观体系,建设水生态屏障,形成“山水福城?美丽郴州”基本格局。第三,目标基本完成阶段(2017―<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仿宋_GB年)。全面完成规划内江河湖泊水景观建设,完善水生态体系,提升水文化内涵,基本打造“山水福城?美丽郴州”水生态文明品牌。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郴州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详见附件2),加强对领导力量、部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统筹协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都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抓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顶层设计。立足郴州实际,树立国际视野,坚持战略思维,突出系统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围绕人水和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市、县两级建立水利规划委员会,加强规划设计的统筹、协调、研究与应用。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商、专家会商、信息共享、资源互利的工作机制。要按照“自然化、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的要求,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区域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用高水平的规划引领水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构架和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三)加强政策引导。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决定”,明确如何加强组织领导、规划指导、政策激励、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建设资金投入、区域(流域)协调、生态补偿、工程建设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保障机制。要广泛开辟资金渠道,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争取政策支持,扩大市场融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强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度,努力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用好政策,更好地运用BT、BOT、TOT等融资方式,对全市现有水生态资源进行聚集、重组和运营,最大限度地盘活水资产,做活水文章。
(四)加强宣传考核。紧紧抓住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定位,高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旗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市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水道德观念,凝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爱水、惜水、亲水、护水的共识,提高全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市委、市政府将建立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研究制定评价体系、评价办法和问责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