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社培育核心主义价值观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关于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的通知_公告通知_学校主页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意见》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研讨。重点围绕大学生如何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者,提高自身以德为首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大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习近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展开研讨。题目自拟。
二、征文对象:全校大学生。
三、征文要求:同学们撰文要密切联系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思考深度。文章要求一般不超过2500字。文章要求除诗歌之外的各种体裁皆可。
四、投稿形式:请文章作者将征文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一式3份)投至学生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具体联络方式是:
电子文本发送到:
纸质文本交到:花都校区学生公寓2栋208宿舍
联系人:魏燕霞(计算机科学系)&手机:
电子文本发送到:
纸质文本交到:海珠校区学生宿舍4栋105宿舍
联系人:张燕群(教育学院)&&手机:
五、投稿截止时间:日。
六、征文评审及使用:先由学生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理事会对征文组织初评,然后由主办单位邀请专家对征文进行终评,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以班为单位,按投稿的数量和质量,评出“征文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今年“五·四”召开获奖征文颁奖大会并颁发证书。获奖文章将择优在《校报》、《烛光》报上发表。
&&&&&&&&&&&&&&&&&&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学生科学发展观学习研究会
&&&&&&&&&&&&&&&&&&&&&2014年3月12日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  提 要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提 要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升华的特点。 中国论文网 /4/view-4401212.htm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05-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结束战乱和四分五裂的状况;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这两大任务,都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从成立之初起,中国共产党在确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同时,也确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现实目标。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问题,深刻地指出了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方向和正确道路。他说:“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于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他深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邓小平也多次强调,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无法结束旧中国的混乱状态,无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更解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问题。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奏。只有通过获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虽然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但在本质联系上必然是一脉相承的。一般而言,“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的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这是逻辑的必然。毛泽东曾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从具体实践和历史过程看,也体现了这一重要传承性。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宗旨、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建立现代化新兴工业、广泛开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又体现了与社会主义性质和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成为这一时期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艰苦探索,并通过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一系列斗争,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说:“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指南和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并且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必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通过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才能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因此,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就整个政治情况、整个经济情况和整个文化情况来说,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新民主主义的。”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不会满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是要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
  四是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更响亮地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的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深入鼓舞人心,迅速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总动员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动员、引领、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迅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五是把“建立现代化新兴工业”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前提和基础。近代以来的世界史表明,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工业,是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前提和基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我们党就高度重视新兴工业的建设。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的客观形势,当时我们党认识到,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首先必须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工业。毛泽东指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深入阐明了实现工业化与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辩证关系。他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号召全党:“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是广泛深入开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非常重视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干部,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虽然在党的早期文献中没有出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字样,但是在所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已内在地包含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做道德高尚的人;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中指出:“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二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顺利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取得了抗美援朝等斗争的伟大胜利,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理想中的革命导向和建设导向,交互出现。革命导向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思维和价值主张,坚持斗争哲学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始终警惕和反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复辟,反对党内出现“走资派”;建设导向立足于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成为代表人民的唯一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实际,强调要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为中心,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也充分地体现了这种革命导向和建设导向交互作用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极左思想也造成了我国价值观领域的重大失误和严重混乱。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巨大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已经确定地在中国人民中间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新中国的发展前途就是社会主义。这个前途,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成为新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了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一步确立和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广泛传播。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毛泽东充满诗意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里“建设一个新世界”,不仅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也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建设。毛泽东庄严地宣布:新中国“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强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如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教育,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普及教育、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学习,在高校开设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批评艺术领域的唯心主义思想等活动,对内批判和清除腐化堕落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等在我国传播的有害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也出现了一些方法上简单、粗暴的缺点,甚至采取了运动式搞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当做法,但从总体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的雄厚基础。
  (二)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我们党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的现实目标,首先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农业社会化,由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的最初步认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和毛泽东提出的“我们的总目标,……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一系列思想基础上,我国于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虽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制约,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主要落脚点在物质文明层面、技术层面和硬实力层面,较少延及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没有深入到人的价值层面、精神层面和信念层面,但由于它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顺应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正确的战略思想,于是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深地烙刻在新中国建国后30年的艰难创业史上。   (三)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展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道德领域除旧布新,宣传和发展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深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强调了领导干部和先进分子在道德上的率先垂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座右铭和口头禅,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比较夸大精神的作用,忽视人民群众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加之缺乏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因而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四)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在全党全社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主张用共产主义理想和艰苦奋斗精神使人民超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为实现“四个现现代化”服务,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无私奉献、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英雄主义等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尽管一直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社会道德风尚基本上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全国人民迸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热情。尤其是在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左”的干扰,并且经历了“大跃进”、苏联撤援、三年自然灾害等困难,但我们党仍然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石油工业、“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的时代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诚如邓小平所说:“(20世纪)50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人民不是团结奋斗,渡过了难关吗?”   (五)极左思想造成了我国价值观领域的重大失误和严重混乱。随着反右扩大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革命导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必然受到“左”的干扰。由于宣扬“斗争哲学”,鼓吹阶级斗争,以单纯性的、暴风疾雨式的政治运动、群众运动取代经常性的、润物无声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培育践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性、持续性和长期性,以致造成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严重失误,造成思想道德领域的严重混乱,先前社会赖以维系的价值共识与刚刚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遭到破坏,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从而造成了一定时期的价值“空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迷惘和价值扭曲,如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样,思想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也遭受严重挫折。正如胡绳同志所说:“由于‘文化大革命’玷污了党的形象、社会主义的形象,在一些人中产生了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乃至否定的情绪。”   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文化大革命”的沉重灾难和深刻教训,使我们党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仅仅建设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没有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文化上的跟进,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使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从一元僵化向全面改革转向,从内外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向,使社会结构及运行状态开始逐步由革命性动荡走向建设性平稳发展的历史轨道。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条件的重大变动,使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开始不再将改变现有的价值秩序和思想道德规范作为重点,转而寻求和强调价值发展的秩序、规范和规则,以及对现有制度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以适应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风尚中的引领作用,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一)始终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从此之后,通过拨乱返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在与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直是中华儿女矢志追求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成为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口号,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近代以来,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英勇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凝聚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面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精神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风尚中的引领作用。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强调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丰富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提出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作出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阐述和全面部署,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继续对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部署,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三个倡导”这一明确表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到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新风正气的形成。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准则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一至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未来[N].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任浩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践行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