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拳法教学视频教学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路段

【图】- 散打自学者该从哪边开始学散打哪里有好的教学 - 南京白下艺术培训 - 百姓网
更新提示:发现新版本浏览器,一样简单易用,速度提升30%不再显示&&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散打自学者该从哪边开始学散打哪里有好的教学&提示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提示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8月6日 13:54 &...次浏览 &信息编号: &1335781****号码归属地:南京&&百姓网号码保护功能介绍&&拨打百姓400转呼电话绝不收取您任何额外费用,该信息发布人仍能看到您的来电号码。该信息源于“”,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见面最安全,发现问题请举报。课程学费:元地区:上课地址:白下-中山南路南京中山南路289号都市宾&&馆5楼
类别:武术培训
授课方式:一对一&&
价格:1280元
联系人:邱老师
上课地址: 白下-中山南路南京中山南路289号都市宾馆5楼 类别: 武术培训 授课方式:一对一&& 价格: 1280元
信息详情 南京瀚枫体育是一家多年从事散打培训的体育文化机构,在我们的学员中,有很多人都会在先前或多或少的通过网络平台来自学散打课程,但是网上课程繁多,不知从何学起,包括训练装备等等。南京瀚枫体育针对此现象特别推出自学散打手册,帮助那些喜欢自学的武友,同时南京瀚枫体育散打暑期班,平时班,特长班,私教班等等详情咨询。&上一节课,讲到武术散打功夫技术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快、长、重、准、稳、无、活、巧八个字。那么接下去,我们要讲准、稳、无、活、巧这几方面。一)准准,是指动作的力点、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是否准确。力点是击中对方的接触点,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点要求,力点不准,不但影响动作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受伤。(二)稳稳,是指完成动作需要稳定。在激烈的对抗搏击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身体的重心不稳定,不利于控制反作用力。2.动作击中对方后遇到阻力,需迅速调节姿势状态和稳固重心,为发起下一个攻击或防这动作做准备。3.散打技术虽然有&长&&重&的技术要求,但必须是在保持身体重心稳固的前提下进行,并尽量避免偏移身体重心的现象,以免给对方造... 南京瀚枫体育是一家多年从事散打培训的体育文化机构,在我们的学员中,有很多人都会在先前或多或少的通过网络平台来自学散打课程,但是网上课程繁多,不知从何学起,包括训练装备等等。南京瀚枫体育针对此现象特别推出自学散打手册,帮助那些喜欢自学的武友,同时南京瀚枫体育散打暑期班,平时班,特长班,私教班等等详情咨询。&上一节课,讲到武术散打功夫技术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快、长、重、准、稳、无、活、巧八个字。那么接下去,我们要讲准、稳、无、活、巧这几方面。一)准准,是指动作的力点、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是否准确。力点是击中对方的接触点,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点要求,力点不准,不但影响动作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受伤。(二)稳稳,是指完成动作需要稳定。在激烈的对抗搏击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身体的重心不稳定,不利于控制反作用力。2.动作击中对方后遇到阻力,需迅速调节姿势状态和稳固重心,为发起下一个攻击或防这动作做准备。3.散打技术虽然有&长&&重&的技术要求,但必须是在保持身体重心稳固的前提下进行,并尽量避免偏移身体重心的现象,以免给对方造成&四两拨千斤&和&顺手牵羊&的机会。(三)无无,是指动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没有任何预兆。所谓预兆是无意识地预先暴露进攻意图的附加动作,这是散打运动员比较容易产生的错误。(四)活活,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快速灵活转换。要实现动作的灵活转换,一定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脚跟要微微提起,以保持弹性,便于移动;四肢肌肉适度放松,不要僵滞,便于快速启动;身体重心处于两腿之间,便于转换动作;下颌微收,头不偏不倚,中正安舒,便于大脑发挥完成动作的操作思维。(五)巧巧,是指运用技术时要方法巧妙。散打单个动作各有各的作用,散打技术每一个动作本身并没有巧妙与否之分。但由于散打运动具有技击的完整性和随机应变的技术特点,因而为散打动作相生相克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南京瀚枫体育同时欢迎各位武林同盟来学习来交流散打心得,帮助新人学习散打,同时南京瀚枫体育散打暑期班,平时班,特长班,私教班常年招生,随到随学,详情咨询。地址: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289号都市宾馆5楼瀚枫体育 查看更多该信息源于“”该用户其他信息6月19日&&/&其他6月18日&&/&其他6月12日&&/&舞蹈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散打练习哪些项目?
散打练习哪些项目?
练散打时项目有哪些,该怎么样练习(我在家自己练习)怎么办?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散打不是乱打,给你个入门教程先练着.散打初级入门教程: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是继承和表现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格斗术中单纯注意“招法”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以突出其综合应用能力。比赛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根据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变化,抓住对方的弱点斗智、较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熟练地掌握散打技术,还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从而明显区别于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由于散打自身的特性以及社会的某种需要,散打这一运动项目突出地反映了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为了使散打招术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内容,即所谓致人于死地的绝招,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后脑、颈部、档部等为禁击部位;另外,在技法上,不管运用哪种技术流派的击打方法,均不允许使用反关节的擒拿动作,以及用肘、膝等部位的技法进攻对方。所以,散打的实用性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按照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规范散打已成为当前散打技术发展的主流,为大众所接受。 现代散打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形态,找出规律,即通过规整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其中进攻技术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一种是弧线型。然后根据“追求效果”的原则给这两种技术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再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论证,确定拳法以冲、贯、抄、鞭,腿法以蹬、踹、弹、扫为内容的散打基本技术。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住“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的方法,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散打技法特点。同时,对防守技术也根据“实用效果”原则进行了分类,划分为“闪躲性防守”和“接触性防守”两种基本形式。 其二,对世界各国搏击技术进行大胆借鉴,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具体的实用技法,使散打技法形成现今流行的模式。 一、散打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所以,掌握好进攻技术的规格、要领是教学训练的重要任务。进攻技术包括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如按动作的结构可分为: 直线型,包括冲拳、蹬腿、踹腿等; 横线型,包括贯拳、鞭拳、横踢腿、勾踢腿等; 上下型,包括抄拳、劈拳等。 任何一种进攻方法在动作的起止点、受力点和运行路线三个方面都有其规格要求,改变哪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出现错误的动作。因此,每学习一种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格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它。进攻技术的要求如下: 1.速度快 散打攻防技术如能体现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要快速地完成散打攻防技术,肌肉力量是基础,正确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避免动作的“预摆”是根本。 首先,进攻动作是靠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完成的,没有力量作为保证,欲做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 其次,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收缩-放松,就是武术用力技法的本质所在; 最后,每一个进攻方法的运行路线以及动作的起止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了加大力量而把动作幅度做得很大,或带有“预兆”,如先收后放或先拉后打等,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时间,结果达不到快速出击的效果。 2.力量重 力量重是对踢、打、摔方法运用的力度要求。在进行散打比赛时,运动员处在你追我赶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如何加大攻击力度呢?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力量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发力的刹那,配合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3.力点准 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力点不准,不但是方法错误,也易造成伤害,如横踢腿动作的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股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还会踢伤脚趾。 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其一是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如该绷脚的却放松,该勾脚的却伸直;其二是腕、踝等关节部位在用力的一瞬间紧张不够;其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横踢腿做成斜上撩踢,力点偏至脚弓内侧;其四是距离判断错误,如勾踢腿时对手距离较远,着力点落在脚拇指上。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格,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在实战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技术水平。 4.预兆小 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打运动员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规律之后,进攻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给对手创造反击的时机,导致比赛的失败。 5.方法巧 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即拳谚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散打比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巧妙的方法,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散打防守技术 准确、巧妙的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为更好的进攻创造条件。防守是积极主动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防守技术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闪躲性防守和接触性防守是两类不同的防守方法,其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 1.闪躲性防守要求时机恰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 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守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攻目标,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故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 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初学者往往会因闪躲幅度过大或移动距离过长而贻误战机。 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一致性。如向后闪时,有的练习者只是仰头,躯干和腿都不动,形成了只躲头不躲身、不躲腿的错误。 2.接触性防守要求防守面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快: 防守面要大,是要求在实战过程中要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动作幅度小,是指防守动作幅度要小,应以防守的效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但由于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在防守时不容易做到。 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守后转为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动作间的转换速度与动作幅度、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速度。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打下防上、击左护右、击右护左。既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攻之有法,防之严密的畏惧感。 三、散打防守反击技术 防守反击是一种复合技术,它是由防守与进攻技术组合而成的。其形式有三种: 一是先防守后反击; 二是防守的同时施以反击; 三是以攻代防。 反击技术运用得成功与否,除正确、熟练地掌握防守与进攻技术,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还需把握防守反击的时机和培养防守反击的意识。 散打防守反击中的主要技术还包括接住对方进攻性的各种拳法和腿法之后运用的快摔法。主要有以下技术要求: 1.借势 借势是指在运用散打中的各种摔法时,在对手重心不稳,身体将要失去平衡时,稍加力量将其摔倒。借势的关键是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手在动作发力的瞬间一旦落空后,身体就会处于失衡状态,如果能在此时顺其失衡的同侧方位稍加外力,效果极佳;或在对手发力时顺其发力的方向稍加外力,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掀底 掀底是指采用接腿摔法时,为破坏对方的支撑点而采取的掀、拉、摇、托等方法将对方摔倒。如果对方下肢柔韧性较差,我方用掀底动作,效果较好。 3.别根 别根是指通过运用自己身体的某一肢体绞绊对方支撑重心的肢体根部,达到摔倒对方的目的。如抱腿别腿、抱腿勾踢等摔法,正是运用了别根技法,才使摔法更加省力和巧妙。 4.靠身 靠身是指通过身体向前的动作将对方摔倒,如在运用抱腿和搂腿的技法时,必须配合身体向前的动作挤靠对方,效果才会更好。 虽然散打的摔法很多,而且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技术要领,但在实战中,如能结合运用借势、掀底、别根、靠身等动作,可以更加突出散打摔法快速、巧妙的技术特点.
练体质...韧带...平横感...惯性...中心线....述度....爆发力
我属于自修散打的,其实就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动作,这个很容易学到。然后就是体力训练,锻炼力量。最终就是实战,总结战术,形成自己的对战风格。
其他的,我们再切磋,以武会友
在实战中,力量,反映,速度是最重要的,而在训练中,也主要是练力量和速度,还有柔韧及基础动作,打靶等
体能&& 拳法& 《 前直 后直 前摆 后摆 平勾 左右勾拳》&摔法&& 。接腿摔等。。 腿法《前后底鞭& 高鞭&&&&&&&& 侧 踹》练些套路& 协调身体 。。。
散打: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1979年散手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武术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许使用擒拿,不许攻击喉、裆等要害部位;运动员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在对敌斗争中这些界限就没有了,军警对敌斗争就专寻对手的要害部位击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较凶狠,杀伤力较大。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春秋战国时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视。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 现代散打的主要技法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正所谓“远踢、近打、贴身摔”,散打以技术全面,灵活多变见长。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其中还演变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侧踹腿,正蹬腿,边腿,现在比赛中常用的就有踹腿和边腿,而比较高难度的大幅度腿法如:后摆腿,劈腿,后踢,后踹,剪腿等腿法只有少数高手在实战中能运用自如。 摔法是现代散打的重要标志,其技法之繁多,但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投和绊,前者主要依靠力量去强行破坏对方重心,使对方失衡,后主则主要依靠巧力来实行,但技术难度较前者大。 腿法训练 弹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多年来为什么腿法深受广大习武者的偏爱呢?因为腿法有四大特点。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当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术界曾以科学方法测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边腿即横扫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达500公斤。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 参考资料: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武术搏击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第一章散打运动概述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 徒手对抗的现在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散打的名词概念及其分析关于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记载于文字流传于民 间的叫法不少。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于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台 子上进行,故俗称“打擂台
” 。现在称之为散打,亦称散手。一、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古代相搏简称为“搏” 。以“搏”字而论,最初出现在先秦古籍中,且常常与狩 猎活动有关,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主要是“田猎搏兽也”“搏”的初义与“搏”字 。 相通,可以说“搏”是“捕”的引申义。随着私有制和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 狩猎活动的徒手搏斗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与人都的一种专门技术,并且得 到不断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人与人“相搏” “手搏”之类 的文字记载,如《谷梁传?僖公元年》载:(鲁)公子友谓吕曰:吾二人不相悦,士 “ 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 ” “晋侯梦与楚子搏》” 。“搏,手搏 也” ,说明“搏”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谓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 《释名》曰: “搏,四指广(搏)亦以击之也” ,令人翁士勋认为此处的“四指”即“四肢”的借 代。 “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 ,表明当时的手搏技术可打可摔,打要击其要害, 摔要使对方倒地。 徒手格斗的技法已经相当全面, 并不只单指以相击。 班固在 《汉书? 艺 文志》 “兵技巧”中收有《手搏》六篇,可见当时手搏不仅在技术上以有相当水平的 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以有专门的论述。今人陈邦怀注意倒《居延汉简甲编》第 1304 号简有六个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 。他认为这支残简正是《汉书?艺文志》 中《手搏》一书的序文。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或“弁” 。如《汉书?甘延 寿传》载: “试弁,为期门,以材力爱幸。 ”据《说文解字》 “卞”的本字是“拼”由 于同音,古籍中常借用为“卞” “弁”“拼”的原意是“拊手也” 。 ,因此,段玉裁认为 是由“拊手”引申为“两手相搏也” ,即“手搏” ,所以“卞” “弁”实为“手搏”的 异称。 “白打”一词始见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撰《五杂俎》 (卷五)列举的十八般武艺, 前十七种均为兵器名称,第十八“白打”即是指徒手搏斗的技艺。明朱国桢《涌幢小 品》卷十二云: “白打,即手搏之戏。 ”清周亮工《闽小记》载: “白打,即为之手搏, 名短打者也。昔曰白手不持寸铁为白战,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为终。 ” “打擂台”是中国古代比武之武之习俗,即指两人在台上徒手较量武艺。1975 年 在湖北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木篦,其狐形背面由彩绘的“手搏”比赛场面。画面上 有三男子,均赤膊,下着短裤,腰间束带,足穿翘头鞋。右边两人正在较量,左边一 人双手前伸,为比赛做裁判员。台下挂着帷幕飘带,表明比赛是在台上的帷幕中进行 的。隋唐五代时,比武几乎形成制度,大体规则是不分体重级别,没有护具,多赤身 穿短裤,活动多在方形的台子进行,犯规处罚不严格,获胜者给予重奖。宋代一般在 比武前要筑台,称做“露台” ,上台比武称做“露台争交” 。到了明代,正规的比武叫 “打擂台” ,赛前先设擂主,再安排高手应战,凡欲较量高低之人,临场报名并立下 生死文书,方可上台献艺。当时的台子叫“献台” ,裁判员称做“部署” 。比赛时不许 暗算,先被打下台者为输,胜者可获得旗、帐、银杯、彩缎、马匹等奖品。明代对抗 性比武在典籍著述中也右反映,如袁宏道在《嵩游记》中称在少林寺时“晓起出门, 童白分棚立,乞观手搏。 ”江西揭暄子《兵法园机》中关于当时相搏的记述: “当思搏 法,此临时着也。敌强宜用抽卸,敌均宜用裆抄,敌弱宜用冲燥。 ”这说明对抗比武 时,对手情况不同,用的招势和方法应有所区别。明清时期是武术的打发展时期, “打 擂”比武在民间颇为流行,诸如春节、庙会或其他节日集会,各门派不同拳种的练武 “社” “馆” 大都会设擂比武发展技艺, 一般在擂台两侧挂上诸如 “拳打男山猛虎” “脚 踢北海蛟龙”的楹联以增加比赛的气氛。比赛通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擂主在公开 场合搭上擂台,分别迎战所有的挑战者。这种比赛不用事先报名,来自各地的拳师只 要自愿参加、对方同意就可以上台比试。另一种是由主办者设擂,各路人士不分地区 及身份,均可自愿报名参加,死伤自负,比赛不分体重级别,用“拈阄儿”配对手, 比武在高台上进行。比赛时在擂台四角各做一名裁判员,另有一名主裁判一手持小铜 铃,一手持小红旗或黄旗,比赛开始或停止时以摇铃为令,出现险情时用旗子隔开。 每对赛手打三个回合,以得点多者为胜, “见红” (被打出血) “倒桩” “甩翻” (被丢 下台)为败。获胜者被众人簇拥披红挂彩、打马游街、以示庆贺。二、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民国时期,始将武术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散手”是相对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招数拆散运 用于攻防实践。所以散手、散着(招) 、散打、拆手,实质上是不同的词表达的同一 个概念。当时,随着“国粹体育”和民族体育的宏杨,人们认为“欲振兴国术,非积 极提倡比试不可”。通过竞技可振作尚武精神。同时,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下,武 术逐渐走向现代化体育运动会的竞赛场。1928 年和 1933 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先后在南 京公共体育场举办了两届国术国考,有 20 个省、市国术馆和中央国术馆三百多名应 试者参加考试。考试分为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单人表演,正试为两人对抗比赛,散手 被列为“国考”的重点项目,预试及格方可参加正试。比赛不按体重分级,只以抽签 分组进行淘汰赛。比赛无任何护具,也不作时间限制。规则要点是凡用手、肘、脚、 膝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得一点,凡击中对方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犯规三次取消比 赛资格,严重着一次取消资格。当时的散手比赛主要是点到为止,有的只用脚尖踢中 对方或以手指摸到对方头发也算得一点,故双方均不轻易进攻,只得躲躲闪闪跳过来 蹦过去,壮如斗鸡。 1929 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性国术游艺大会, 开始规定参加散手比赛的代表必须有 保送单位或保送人。大会组织者在看了套路表演之后,对技艺不精者劝其不要参加散 手比试。参加比试者均着大会统一的短装,扎腰带,分为红、白两色。擂台高 1.3 米, 长 20 米,宽 18.6 米。比试双方在擂台中央画定的粉圈上相对而立,待评判长鸣哨后, 各上前互行一鞠躬礼,在鸣哨即开始比赛。另有两名监察委员手持红、白旗在台上管 理、指点,必要时制止犯规动作的作用。由于规则粗疏,因此边打边改规则,及至最 后决赛时,评、监两委员会共议“拳脚一律解放,踢击各部位均可”。 1933 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大会”,仍设有散手比赛,比赛以性别分组, 按体重分级,并带有护具(用棒球的护胸和足球的护腿) ,头和裆部是禁区,三局两 胜,没有时间限制,比赛近似摔跤,一队选手比赛有的竟长达 1 小时一上。 虽然国术国考和当时的散手比赛有种种不足,但它借鉴了西方现代体育的比赛方法, 使武术改变了传统的竞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竞技的发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散手项目亦受到武术运 动爱好者的青睐,习练者日众。1953 年 11 月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 和竞赛大会上,散手别列为竞赛项目。其后,国家只将套路运动形式作为武术推广、 表演和竞赛的重点,散手则在民间仍有流传,直到 1979 年 3 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 列为竞技比赛实验项目,同年 5 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手作 了尝试性的表演。 1980 年, 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 为尊重历史沿革, “散 手”一词作为武术徒手对抗项目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三、武术徒手格斗项目名称的论证对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运动项目“散手”这一名称,从 1979 年开始试点比赛之 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沿 革,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称不准确,不好理解, 应该改为“散打” 。名称是表示某一事物的语言文字符号,它作为一种专用的概念术 语应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从历史发展来看,将武术 对抗形式的比试引入正式体育比赛场,就是要把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运动从传统的、 民间的、封闭的状态,引进现代的、公众的、开放的竞技体育舞台。因此,不仅是在 技术层面和表现形式上有一个由零散、繁杂向统一、规范的竞技体育转换的问题,而 且在名称和术语的使用上也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武术徒手对抗比赛试验的 反复实践过程所反映出来的表象,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形成了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 人们在口头语言、文字记载、媒体报道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散打”这一名词术语。 “散打”概念中的“散”字就是表示散手、散着(招) 、拆手、招术的意思; “打”字 表示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这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字组合在一 起,不仅能够从字面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表象及其本质属性,见其词、名其意,而 且通俗易懂,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因此,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从 1998 年开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渐规范统一。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名称问题,现代散打运动作为体育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已 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实用散手,它不仅仅是对武术中的传统技击术进行 简单的继承和实现,而是将传统武术不同风格的技击术,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循现在 体育精神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根据武术发展的需要 和社会精神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为竞技体育运动并大力推广,从转型的模 式上讲, 就是在 “制度层面” 把武术的散打纳入体育运动系列, 使之成为 “竞赛项目” 。 由于体育竞技运动的规律和要求,其技术表现和运用不可能完全保持原来的面目,需 要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有目的的舍取与整合,使之能够符合体育竞赛的特点。正是这些 变化,最终产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即“意识层面”的更新,使得体育性质 的武术散打概念得以确立,这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第二节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简况中国武术打练结合历经久远而不衰,因为人们学习武术是希望通过武术训练,在 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获得一些防身卫的能力。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20 世纪 50 年 代以后的武术运动一直以套路形式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直到 1979 年,中国武术界 才开始散打比赛试验,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十年实验阶段( 年)现代散打运动真正得以全面发展,是在 1979 年之后。当时由于国内武术热的兴 起,为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国家体委决定先在北京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1979 年 5 月在广西西 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汇报表演。 同年 9 月, 4 届全运会期间, 第 又调北京体院、 武汉体院、 浙江省和河北省散打队在石家庄赛区进行了公开表演。 1980 年 10 月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征求意见 稿) ,通过实验修改,于 1982 年 1 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初稿) ,并且按照 此规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自此,散打运动员按照“积极、 稳妥”的精神,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手)表演赛” ,不断试验, 逐步发展。当时散打比赛的场地是:在平地上铺一块 9 米直径的圆形地毯或在软垫上 铺设帆布盖单,并标有中心点,距场边 0.5 米画一警戒线。比赛时要求穿戴护具,有 圈套、护头、护胸和护裆。1985 年又增加了体操鞋、护腿板。其后又将体操改为“赤 脚穿护脚背” ,并增加了护齿。在判定方法上,规定将对方摔打出界而自己站在界内 可以得 2 分,逼使对方出界可以得 1 分。后来在技术方法、得分标准,禁用方法等方 面几经曲折与变化,例如当时的散打比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戴头盔,允许击头;另 一种是不戴头盔,不允许击头。最后逐步取得一致。1988 年 9 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举 行的全国表演比赛项目,已基本成形,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了解和喜爱。同 年 10 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武术节上,首次向国内外全面地展示了现代武术散打的风 姿。1989 年,现代散打运动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二、快速发展阶段( 年)散打运动被确定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为这项运动的快速、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 条件.各省、市体委、直属体院和行业体协纷纷成立专业运动队.1990 年国家体委正式 公布《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首批散打武英级运动员.1990 年 经国家体委审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1991 年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分设上半 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和下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个人 赛.1993 年散打比赛被列为第 7 届全运会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1997 年在上 海举行的第 8 届全运会上将金牌数增至三快,分设大级别、中级别、小级别三个小团 体.2001 年在广州第九届全运会上男子十一个级别比赛的金牌总数增至六快.与此同 时,散打在国际上也快速发展.1991 年开始,经国际武术联合会批准,散打列为世界武 术锦标赛的正式项目,同年在北京举行了第 1 届世界锦标赛.此后,在每两年举行一次 的世界武术锦标赛上都有散打比赛.1998 年,在泰国举行的第 13 届亚运会上,散打被列 为正式比赛项目,设五快金牌.2002 年 7 月,经国际武联批准,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武术 散打世界杯比赛.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散打运动. 散打在全国的体育院、系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开展,部分体育学院还把散打列为重 点项目.全国各地的民间武术馆则把散打作为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部分和公安系统 更是将散打作为训练徒手技能的必修科目.为了保证散打运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全面发 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作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并加大了对散打科学研究的力度通过设立武术科研基金和科研课题、召开武术专题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多次组织 各地专家学者对诸如散打与传统文化、武术套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散打发展的影响、 散打运动特点及技术体系的构建、散打发展战略及战术发展趋势、散打教学与训练的 规范化与科学化、生物科学对提高散打运动水平的指导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 讨与探索,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科学决策、共 同促进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二)大力推广和培训技术骨干自 1989 年 4 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散打教练员训练班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 过多次各种类型的教练员培训班,组织编写并出版《中国散手》和《中国体育教练员 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手)》,加强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和轮训工作,为各地组建和发展更 多的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队伍提供了技术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时,还配合国际武联, 组织编写了国际武术散打教材,多次举办国际武术散打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派出大 批专家、教练员到各国去推广普及散打运动,甚至帮助组建和训练所在国家的代表队 参加世界性或地区性各类散打比赛.所有这些,都为散打运动快速地在国内普及和走 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不断地修改、完善竞赛规则自 1982 年制定出第一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以来,根据散打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次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规则的导向作用,规 范竞赛行为,发扬武术散打的技术特点,正确引导技术的发展,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发 展情况,先后修订出版了 1990 年、1996 年、1998 年版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以及 《补充规定》.这些逐年修订的竞赛规则,在体重称量、因伤弃权、强制读秒、消极搂 抱的规定等方面,逐步朝着更加公平、对等、合理的方向完善,符合现代竞技体育规则 的总体原则和发展趋势,既顺应了散打运动的发展要求,又确保了散打运动持续顺利 地快速发展.(四)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和赛风的建设为了保证散打运动健康有序地发展,严格规范了各类比赛的报批程序和批准条件, 加强了对参赛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和注册登记工作,制定了端正赛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规定,逐步完善了散打的医务监督措施.目前,我国不仅有数十万 武术散打爱好者,而且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卓越、体能超群、善打能拼的优秀运 动员.散打运动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 轨.三、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 年至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武术竞赛改革,就必须面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和 人民大众的需求来运作比赛.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从 1998 年开始,分别在陕西户县、河 北沧州、山东青岛举行了三次具有试验性的武术比赛,运动员脱掉头盔、护胸、护腿 和护脚背,只戴拳套、护齿和护裆,使比赛更为精彩激烈。同时增加了比赛的局数, 也促进了运动员在体能和抗击打能力方面的训练。同年 10 月,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举行了中美武术搏击争霸赛和中国与欧洲运动员武术搏击对抗赛。在此基础上,从 1999 年开始, 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上也正式脱掉了护头、 护胸、 护腿和护脚背等护具。 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挖掘开发武术散打的市场潜力创造条件。其实这些工作,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一开始就一直未间断地进行系列尝试。为了吸引企业的赞助和观众的 参与热情,在全国正式的锦标赛之外,还举行过不同形式的各类散打擂台邀请赛、挑 战赛和争霸赛等赛事,如 1994 年的“中华武术南北争霸赛” (还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武状元”称号的运动员) 。1999 年 5 月在浙江台州还出现了 别开生面的“武术散打水上擂台赛” :当时只设了男子 60 公斤、65 公斤、70 公斤三 个级别的角逐;长宽各为 7 米的正方形擂台搭建在水中,台面高出水面 0.5 米;每对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通过活动跳板走上擂台角逐,赤膊穿短裤,只戴拳套、护齿和护裆; 一局比赛中,一方一次落水,另一方为该局胜方;如果双方落水,则从水中爬起上台再 战;为保证运动员安全,不仅水中有救护员,而且在赛前还要测试运动员的游泳技能, 不合格者不能参赛.此后,在湖北等地还举办过类似的全国水上擂台赛,观众踊跃,市 场火爆.以上这些比赛都为开拓国内市场和满足观众需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武 术散打走出国门,与世界同类徒手格斗项目进行比赛交流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为创造 武术散打新赛事创造了条件. 1999 年,经过长期的酝酿和艰苦的谈判,12 月中旬,中国武术代表团赴美国,与美 国职业拳击进行对抗赛.在美国犹他州圣乔治城的迪希体育中心,双方共进行了男子 54 公斤、62 公斤、66 公斤、71 公斤、76 公斤、81 公斤、85 公斤和女子 62 公斤共九 个级别的较量,最后中国队以 7:2 的悬殊比分赢得对抗赛的胜利.这次比赛是武术联合 企业界携手使散打走向海外市场的巨大进步,把武术散打与职业拳击两个不同的项目 放在一起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创举.通过比赛促进了两个不同项目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打开了禁锢,提高了武术散打和其他同类项目进行交流比赛的信心,也打出了武术散 打运动发展的新天地.近几年,中国武术散打与泰国的泰拳、法国的自由搏击、日本的 空手道等都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与相互学习.相信今后这种国际间的武术交流与合作将 会更加频繁. 2003 年 3 月,一个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运用经济手段跳动个方面参与比赛 的积极性、与过去单纯依靠行政组织管理完全不同的全新赛制的比赛―-“中国武术 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散打王争霸赛每周举行一场比赛,贯穿全年.参赛选 手分 65 公斤、70 公斤、75 公斤、80 公斤、85 公斤、85 公斤以上共六个级别,各个级 别的参赛选手通过双败淘汰制决出本级别的冠军,最后由六个级别的冠军分成两组进 行第一轮的循环赛,第二轮由各组的第一名进行决赛,最终的获胜者成为“散打王”. 为了使散打王比赛比以往的比赛更加精彩激烈,对规则的执行也作了部分修改,主要 变化有:每场比赛须打满 5 局,每局 2 分钟;拳套更加轻、薄;场子缩小为 6 米×6 米; 擂台四周围上护栏;缠抱时间严格控制在 2 秒种之内;充分放开得手段,鼓励运动员使 用腿法和摔法得分.全部的比赛由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进行异地现场直播,把散打比 赛的场面真实地传递给亿万观众.现代化的灯光、音响、音乐和舞美设计,比赛现场主 持人的解说,包括运动员的服装、发型以及出场亮相的动作全部经过专业人士的包装, 把紧张激烈的赛事渲染得极富观赏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社会认知面 和认同程度,而且使众多原本默默无闻的散打运动员成了受人瞩目的明星.散打王争 霸赛是中国武术史上比赛跨度最长的赛事,也是散打运动员开展以来影响最大的赛事. 比赛全部采用市场运作并导入了导演概念和国际最前卫的包装概念,是中国武术向职 业化、产业化的方向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三节散打的特点和作用现在开展的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现代散打运动 技术包括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防守反击技术三大类.它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关系,应 该说有些继承的成分,但更多的则是经过整合而有所发展.所谓整合,是指具有不同文 化特质的技击术,经过相互吸引、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整合后的散打技术更 加符合竞技体育项目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技击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文化相 互交融、渗透的典型表现.现代散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适应于竞技的新的技击技 术体系,它有别于传统的“点到为止”,也不同于“一招制敌”的实用技击技术.一、散打的特点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 对抗性--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本运动特征.现代散 打运动并不局限于对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进行单纯的继承和表现,而是在继 承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和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中只主意“招法”的观念发 展成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比赛对方没有 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即转移,斗智、较技,互相捕捉对方的弱点 以所长制所短.它不仅要求运动员熟练的掌握散打技术,还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从而 明显区别于武术套路运动形式.散打由于自身的特性以及社会的需要,更突出地反映 了武术的本质――技击性.打击对方、保护自己是散打的基本目的. 体育性――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 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散打是一种激烈、残酷 的运动,虽然其技术总是在不断追求最大的攻击效果中发展,但出现对运动员健康有 害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散打技术的攻防招法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 术方法,即所谓致人于死地的绝招.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后脑、颈部、裆部等为禁 击部位.另外,从技法上,不管用哪种技术流派的击打方法,均不允许使用反关节的擒 拿动作,以及用肘、膝等技法进攻对方.其技法的实用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 民族性--指现代散打运动在比赛形式和技术运用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都体现 了中国武术的民族性特点.首先,散打在 8 米×8 米的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 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其次,在散打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 贴身摔”技击方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 运动特点.现代散打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它 们的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 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过度概括,确定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 线形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形方法.然后根据“追求效果”的原则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在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论证,确定了拳法以冲、贯、抄、鞭,腿法以蹬、踹、鞭、勾、劈、 扫、摆为内容的散打基本技术.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 握住“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快招摔”的方法,形成了“远踢近打贴 身摔”的散打技术特点.同时,对防守技术也根据“实用效果”原则进行了分类,即划 分为“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两种基本形式.现代散打技术还对世界各国 搏击技术进行大胆的借鉴,摄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具体的实用技法,使现代散打 运动形成现今流行的模式.二、散打的作用 (一)培养竞争意识散打是比较激烈的搏击运动.直面拳脚的攻击与身手比试,成功与失败、痛苦与高 兴、失落与得意,两者必居其一.竞争意识是现在社会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可以说散打最能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精神.青少年经过一段时间散打的练习,成 人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行列,将会更加朝气蓬勃而又充满竞争活力.(二)健体防身散打运动是斗勇斗智、较技较力的运动.通过散打练习,能掌握自卫防身的技能, 同时能够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尤 其是对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很好的作用.(三)锻炼意志散打运动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功力训练上是十分单调的,训练 过程中要克服全身肌肉的疼痛,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其次,两人交手 比试时,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逐步增强敢拼的意识.比试中如果遇到强手,可能要挨 打,此时的皮肉之痛,使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而意志坚强者则会咬紧牙关,在艰难中 拼搏,直到最后胜利.通过多年的散打训练,能培养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四)发展心智散打绝不是凭蛮力来拼命的,而是要讲究方法技巧,要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 它是一项以巧取胜的格斗技术.中国传统武术中“以小胜大” “四两拨千斤”等技击法 则,始终是散打技术应用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通过散打练习,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反 映与应变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培养人在危难之际保持一种冷静 而又从容应对的心理智能. 第二节散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为了叙述方便,本教材把散打技术归类为实战姿势、步法、防守法、跌法、踢打 法、摔法和防守反击法等.下面介绍各项技术的特征及要求. 一、实战姿势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的实战姿势,通常也称预备姿势.武术运动中,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预备姿 势,如形意拳用三体式、长拳多用高虚步、南拳多用半马步、八卦拳则用摆扣步等, 其特点都是局限于本拳种的需要或某个典型动作。练习者可以通过长时间磨炼和反复 实践而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然而,分析某个姿势是否合理,则需要从实战的需要出 发,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实战姿势,它都应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便于运用进攻方法 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运动员应急的敏感性来 获得的。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对方时而用拳,时而用腿;时而打上,时而击下,而且 距离不断变化,这对实战姿势时两手所放的位置和两脚所站的距离至关重要。因此, 实战姿势应便于灵活地变换和运用各种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 (二)便于防守 散打的防守方法有时是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闪等;有时是用四肢防守, 如左右拍击、格挡、阻截等。选用的散打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投影面要小,即暴露给对手所击打的身体部位要少;二是防守面 大。因此,实战姿势要求身体侧向站立,两臂一上一下,紧护头部和躯干,使胸、腹、 裆等得分或要害部位都处于有效的保护之内。另外,还要求竖项梗脖,下颌微收,闭 嘴合齿,以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三)便于步法移动 散打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的时机、距离、条 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转换步法和姿势。实战姿势应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在两腿之 间,不论做前后左右的移动,都是等长距离,无须明显地倒换重心。另外,两腿微屈, 使身体总是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以增加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二、步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中的步法在各种拳种中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比赛常用的步法有进步、退步、纵 步、垫补、上步、撤步、闪步、跳闪步等。步法的快慢,移动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 着攻防的效果。散打对步法的技术要求是: (一)活 活,是指步法移动、变换要灵活敏捷。运动时轻松自如,虚实变换,让对手抓不 住身体的重心所在,给对手造成判断困难。判断对手的重心所在,是使用方法的依据。 比如对手用右贯拳进攻,身体重心必须落在前脚,如果在防守反击时以右勾腿踢其前 脚,此时对手欲以前腿做反击已不可能了。散打步法要活,首先力量是基础,膝关节、 踝关节弹性要好;其次在站立时两脚相距不宜太宽,两膝弯曲不能过大,身体重心尽 可能不向一边倒(除必要的进攻外) ,实战中应该是“动态型” ,尽量避免“静止型” 。 (二)疾 疾,是指步法移动的速度。双方交手前都处在相持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 一定的距离,任何一方发动进攻,必须以快速的步法接近对方,在有效距离施以技法, 进攻才能生效。同样,防守一方也必须具备有快速的后退和躲闪能力,防守或反击方 能成功。 (三)稳 稳,是指步法移动的稳定性。掌握了对方的身体重心及移动的规律,破其稳定, 才可以巧取胜。例如,有的运动员冲拳时只注重力度而使身体重心过分前移,过多地 超出了支撑面,对手如顺势一带就失去平衡。还有的运动员使用腿法进攻时,一味追 求腿的击打高度,造成支撑腿站立不稳,如对手掀托其腿部便会倒地,这些都是步法 不稳的结果。 (四)准 准,是指步法移动的准确性。准确地移动步法,能为进攻、防守和防守反击赢得 时间。进攻时的步幅太小,不能产生最佳效果,也会影响到二次进攻和回位防守。防 守时步法移动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时、空感觉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 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 三防守方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准确、巧妙地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可为更好地进攻创造条件。防守是积 极主动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防守技术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接触性防守,即通过肢体的拦截达到防守目的,如 左右排挡、挂挡、抄抱等;另一类是非接触性防守(或称闪躲防守) ,即通过身体姿 势的变化或是位置的移动达到防守的目的,如下躲闪、左右侧闪、后闪等。两类防守 技术有不同的特点,非接触性防守能充分发挥四肢的攻击作用,接触性防守有较大的 保险性,与前者相比较容易掌握。在实战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运用不同的 防守技术,或者根据个人的擅长,侧重掌握不同的防守方法。 防守技术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都要反应敏 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但两类不同的防守法,其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 (一) 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1、 防守面要大 防守面要大是指在实战中要立足于防守一片,尽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例如,以 左手拍挡对方的冲拳时、上臂和前臂的夹角要小,前臂近似垂直,使从头到腹都处在 保护之下,对手的冲拳高一点或低一点都能防守到。若把肘尖向外一翻,前臂呈水平, 防守面就小多了,而且容易防守落空。再如以右格挡防守对手的左贯拳为例,肘尖尽 量下垂,五指伸开,躯干右侧也相应侧屈,使头至右肋均能得到保护。 2、 动作幅度要小 动作幅度要小这在防守技术中是不容易做到的,特别是缺乏实战经验的运动员, 由于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加之正确动作未定型,一遇对手(尤其是强手)的进攻, 就会手足无措,只想迎挡对手,以致动作幅度过大,结果影响了防守的准确性。防守 动作幅度要小,但应以防守的效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不能只图幅度小而失去了 防守和反击的作用。 3、 还原转换快 还原转换快指防守后回原位或转换进攻时间或连续变换几种防守的间隔要短。如 左手拍挡以后,转左掸拳反击,或防左转防右、防上变防下等的转换,还原要快。动 作间的转换快慢,与动作幅度、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的 速度。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打下防上、击左护右、击右护左。既 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攻之有法、防之严密的畏惧感。 (二) 非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1、 时机恰当 时机恰当是说要求防守的时间与进攻的时间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 手则转移进攻或变换招法;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因此,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 反应能力。 2、 位移准确 位移准确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 性。移动距离短了,往往易被击中;距离长了或幅度过大了,势必会给反击增加难度, 甚至贻误战机。 3、 整体协调 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是指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 注意整体性、一致性。如下躲闪对方的冲拳或贯拳,应由踝关节开始,膝、胯、腰、 颈、头等关节都要同时弯曲收缩。有的练习者只是一仰头,躯干和腿都不动,形成了 躲头不躲身、不躲腿的错误,如果对手是指上打下的组合招法,你就会顾此失彼。 四、跌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跌法, 是指双方在使用摔法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保护自己而采用的各种倒地动作。 跌法和摔法相互依存,有摔法就必然会出现被摔倒的现象,因而说摔法中包括了跌法 不无道理。但从其技术功能而言,摔法为进攻,跌法为防守(也称保护) ;从其技术 特点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散手中的跌法较多,但从摔倒的不同方位划分, 有向前、后直倒或滚翻的,有左右侧摔或斜前、斜后跌扑的,有腾空和不腾空的翻摔 等。不同的跌法有不同的技术,下面介绍跌法中的共性特点。 (一) 缓冲 任何一种跌法,首要的一点是在躯干触地之前,以双手和双脚先着地,在通过各 关节的化解,缓冲给地面的作用力,达到减轻对内脏器官的震动以保护自己的目的。 如前倒(套路术语称栽碑) ,必须先以两手或两前臂着地,左右侧倒、斜倒等也是如 此。 (二) 低头(勾头) 颈椎和后脑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神经中枢和“司令部” 。当身体突然倒地而发生震 动时,由于颈部肌肉力量薄弱,颈椎往往极易受伤;当身体后倒时,也会因为后脑先 着地而出现脑震荡。因此,跌法中的低头,是避免或减少颈椎和后脑受伤的关键性技 术。 (三) 团身 在倒地的瞬间,尤其是向前后倒地瞬间,通过团身(结合闭气) ,一则能缓解对内脏 器官的震动,二则能迅速地逃离对手,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四) 闭气 在倒地的一瞬间,通过突然闭气,能够反射性的引起胸、腹肌肉紧缩,从而增大腔内 的压力,增强躯体接触地面的弹性,犹如一个打足了气的球,摔在地上会反弹起来一 样,缓解了地面对五脏六腑的反作用力。 (五) 臂内旋 旋臂,即在倒地(尤其是向斜方位倒地)的瞬间,同侧臂内旋,使虎口朝内,在极大 冲力的情况下,肘关节及肩关节顺势依次滚动弯曲着地,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通过 临场观察和统计,散打比赛中,由于到底方法不当而出现肩、肘关节损伤的现象不少, 必须引起运动员的足够重视。 (六) 接触面要大 接触面要大是指尽量增大身体倒地瞬间接触地面的表面积,以减轻对身体局部的震 动。因此,在倒地的一刹那,要求手掌辅助拍地,以增大接触面积,缓冲对身体的震 荡。 五、踢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中的进攻技术分为踢、打、摔三大类。所谓踢打法,即为腿法和手法。在目 前散打实战时,运动员需要带手套,实际手法中也只能以拳法为主。按动作的结构归 类,踢打法可分为直线型、横线型、上下型和旋转型四种:直线型包括冲拳、掸拳、 蹬腿等;横线型包括贯拳、鞭腿、勾腿等;上下型包括抄拳、劈拳等;旋转型包括转 身鞭拳,转身摆腿和前、后扫腿等。任何一种进攻方法都存在着动作的起止点、受力 点和运行路线三方面的规格要求,改变哪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是错误的 产生。因此,每学习一种方法都必须严格要求并准确地掌握它。现将踢打法共性特征 归纳如下: (一) 踢打技术如能发挥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影响动作的快 慢,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肌肉力量是基础 进攻动作的完成最终是靠肌肉的收缩而产生力量,没有力量作为物质基础,想做 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 2. 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 力量和速度,在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难成正比例发展的。任何武术流派 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各方面。刚 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收缩――放手就是武术用力的技 法所在。只有肌肉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缩力量。 3. 避免动作的“预摆”是根本 每一个踢打方法的运行路线和动作的起止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了 加大力量而把动作的幅度做的很大,或带有“预兆” ,如先收后放、先引后打等等, 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时间,提前暴露了进攻意图,结果达不到快速出击的效果。 (二)力量重 力量重是指踢、打动作的力度要求。散打比赛,运动员处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 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取得“清晰有效”而得的效果,同时 也才能给对方一种威胁。例如,甲方使用左冲拳进攻乙方,乙方欲进身以摔法反击, 若甲方冲拳力量很大,乙方便会担心被重击而受伤,进身也就不那么果断。反之,力 度很小,乙方心理不畏惧,进身抱摔时也就毫无顾虑了。再如,甲追乙退,乙方欲以 左踹腿阻截,若力度小,则不但不能挡住甲方的冲击,反而会因踹腿而反作用于自己, 造成自己倒地。如何加大攻击方法和力度呢?除了运动员必须具备力量素质外,还要 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现有素质的条件下发挥除更大的能量。任何一个动作的发 力,都是通过腰的作用点而贯制四梢(两手和两脚)的,没有高度的协调性,很难使 动作发力完整。例如右冲拳或右贯拳,先是通过后脚的蹬地和前脚的制动,然后使力 传至腰,又通过腰传至臂,最后达于手。一个动作只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全身 协调一致,同时配合呼气,闭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 更加完整。 (三) 力点准 进攻技术的力点(受力点) ,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无误。力点 不准,不但是方法错误,而且极易造成损伤。如鞭腿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 小腿胫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地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还会踢 伤脚趾。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一是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如该绷脚的却放松,该勾脚 的却绷脚,该旋转的没有旋转;二是腕、踝蹬关节部位在用力的一瞬间紧张不够,梢 节松弛;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鞭腿做成斜上撩踢,力点落在了脚弓内侧;四 是距离判断错误,如勾腿时离对手较远,着力点落在了脚的拇指上。因此,平时的训 练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格,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体会动作的准确性,才能在 实战中提高判断和运用的能力。 (四) 预兆小 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打运动员普 遍容易出现的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 一旦抓住了规律,进攻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给对手创造反击的良机,导致比赛的失 败。动作预兆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动作前有的习惯眨眼、皱眉、咧嘴,有的身体先往 下松在击打,有的手、脚明显先后引再出击,有的打拳先动步,有地起腿前先明显地 倒换重心、上体后仰等。克服动作预兆,首先要求练习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学一 种方法都要严格要求;其次是练习的初级阶段最好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监督下进 行,有条件的可面对镜子练习,使动作正确进而巩固定型。 (五) 方法巧 散打比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艺高一筹。方法的巧妙,必须与攻 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以及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等有机地结 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例如,甲方以垫步左踹腿进攻乙方,乙方若趁甲方垫 步重心向上时,迅速用左蹬腿阻击其腹部以上部位,甲方则必因受击而后倒。再如, 甲方以左贯拳打乙方头部右侧,乙方左闪身以左冲拳直线反击甲方的头部,很有可能 将其击倒,或者在甲方重心落在左脚的瞬间使用右勾腿反击,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六、摔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 散打中的摔法分贴身抱摔和接招摔两种,贴身抱摔包括夹颈、抱腰、抱腿的各种 贴身摔法,接招摔包括接住对方进攻的各种拳法和腿法之后运用夹臂和抱腿的摔法。 散打中的摔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技术要领。但由于受散打竞赛规则和护具的 限制,散打中的摔法应该朝着快和巧的方向发展,如何使散打中的摔法运用得更加快 速和巧妙,概括起来有以下技术要求: (一) 借势 借势,是指在运用各种摔法时,借助对手重心不稳或将要失去平衡的姿势,稍加 力量将其摔倒。如甲方连续使用拳法追击,乙方在步步退守的情况下突然下蹲后倒, 使用“蹬枝”方法将甲方摔下擂台。此招就是借助了对手连续打拳而突然击空,重心 前倾的不利姿势,使“蹬枝”的方法既省力,效果又好。再如,甲方以右鞭腿攻击, 乙方在抄抱其腿的刹那间,快速上步切掌将其击倒,或者在接腿的瞬间用摇涮的方法 将其摔倒,这两招也是借助了对手鞭腿时身体向斜后侧倾的姿势。借势,关键是掌握 好时机。一般来说,在动作发力的瞬间一旦击空,身体就会处于失衡状态,如果能在 此时顺其失衡的同侧方位稍加外力,效果极佳。还有,在对手动作发力的同时,如果 顺其发力的方向稍加外力,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掀底 掀底,是指采用摔法(尤其是接腿摔法)时,为破坏对方的支撑而采用掀、拉、 摇、托等方法,将对方摔倒。例如,甲方被乙方抱住右腿后,乙方尽量向上或向左右 掀托其右腿,甲方必然会因左腿(底部)失去支撑能力而被摔倒。值得注意的是,对 于下肢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产生掀底效果较快,而对柔韧性较好的运动员来说,必 须以掀至对方摔倒为止,不见效果不脱手。 (三) 别根 别跟,是指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别绊对方支撑重心的根部(脚踝处) ,达 到摔倒对方的目的。如接腿别腿、抱腿搂腿、折腰搂腿、接腿勾踢、接腿挂腿等摔法, 正是运用了别根的要领,使摔法更加省力和巧妙。 (四) 靠身 靠身,是通过身体向前挤靠的办法将对方摔倒。如抱腿搂腿摔法,除了运用抱 腿和搂腿的技法外,必须配合身体向前挤靠对方,效果才会更好。 散打中的摔法,除少数一些远距离摔法(如接腿摇涮)外,绝大多数是主动进 身抱摔和接腿、接拳的摔法。在每一种摔法中,尽管有其独特的关键性技术,如接 腿勾踢摔主要是勾腿(既别根) 、接腿上托摔主要是掀底、抱腿前顶主要是靠身等, 但是如果把借势、掀底、别根、靠身四种技巧结合运用,突出了散打摔法中的“快” 字特点,那么肯定效果更好。第三节散打技法运用的原则 技法是散打的主体。技法,顾名思义,就是散打的技术方法,他既是散打对抗 经验总结的物化形式,又是操作技巧的运用过程。只有掌握好散打技法的运用法则, 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执法中的使用性原则 散打中的任何技法都是以能够“击中”或“防住”为目的来构建和运用的,因 此,应该根据实用性原则的五个要素来实施。 (一)隐藏 主要是指使用技法的意图不能轻易暴露,动作的预兆要小,甚至没有。 (二)突然 就是运用动作时的初速度要快,带有突发性,从而带动动作运行过过程中的加 速度,最终表现为由速度而产生的力的效应。 (三)简捷 指的是能在对抗中表现为形成最佳的选择点,包括角度、方向和由此产生的路 线与动作结构等。 (四)顺达 表现为整个技法动作过程中的劲力充沛,动作协调、流畅顺达。 (五)奏效 在以上四点的基础上,运用中需随时随地抓住时机,表现出较高的成功率。 二、符合力学作用的原理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技法的最后完成是表现在动作着力点的力度上,这其中主要的是动作支撑点上的 反作用力在起着重要作用。反作用力还表现为一种制动力,比如冲拳时的后腿支 撑点的有力蹬地,使重心迅速前移,随之出拳,这是反作用力的推动作用。出拳 后的肢体肌肉即出现了爆发式的收缩,使在支撑反作用力和重力的合力作用下, 人体重心向合力方向移动,加上肩、胯、腿的协调配合,打出有力的一击,这就 是制动力的作用。 (二)力与加速度 技法在静止到运动的瞬间起动,必须是在力的作用上克服人体自身的静力惯性才 能发生。技法在开始动作时,人体起动要产生加速的力,动力的大小与产生的加 速度成正比,即质量一定时,动力愈大产生的加速度也就愈大。 (三)力与杠杆作用 在摔的技法中应充分应用杠杆合力偶的作用。具体操作时,就是固定支点,有意 加长力臂或加大力偶臂,用较为省力的方法使对方的中心移动或转动其基底范 围,使其失去平衡而倒底。防守的技法则是应用延长接触时间,或者改变对手的 间距、动作路线的角度来减少或消除冲力。 (四)用力的稳定与平衡 技法运用在动态中总体上是处于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的交替状态中,这其间支 撑面、稳定角、平衡角及稳定系数对其身体稳定性的影响和判定,以及肌力工作 的要求、调整身体平衡的方法,无不涉及到力学原理。因此可见,技法本身的完 成是一个复杂整体的用力系统,它既有身体不同分部分间的用力分配,又有不同 用力性质的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三、全面发展身体的原则 技法运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而不是以某项素质的最大 能力为标志。技法的具体要求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巧妙而合理地利用所具备的 各项身体素质,充分表现出最佳应用价值,即达到较高成功率的目的。技法中的 身体素质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全面 主要强调速度性力量。它是肌肉做快速动作时用力的能力。如果没有速度力量, 再使用的技法也只能是一种运动形式,而不能表现出技法的效果和能力。 (二)速度方面 主要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在技法应用时,对对抗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反应和 判断的快慢,以及抓住时机做出相应的动作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三)耐力方面 耐力即人们对克服疲劳的能力。如果耐力强,一定时间内完成技法的质量就会保持不 变;反之,则影响技法的应用与发挥,贻误战机并因此而被动。 (四)灵敏方面 灵敏是条件反射活动的一种形式,表现在动作中则反映为完成技法时必须具有的 协调能力,并同时反映为一种应变能力。 (五)柔韧方面 由于技法的动作结构都有其一定的活动幅度, 因此, 要求运用技法时人体各关节韧带、 肌腱等应有良好的伸展能力。同时,对柔韧的要求往往大于力量的要求,这是因为除 了技法动作幅度之外,它可直接影响到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 三、符合竞技对抗性原则 竞技对抗性原则表明,按一定规律构成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并不取决于某个单独 要素,而是存在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之中。散打技法的整体 性要求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攻防兼顾,相生相克 为在对抗中取胜,积极地抑制和反抑制,必须在进攻的同时考虑到防守的可能性 和可行性,防守的同时要注入反攻的因素,这就是攻防兼顾的原则。 (二)技法的最佳表现值 技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任何一种技法的单体结构都是该动作运动链中地各个环节或 全身各部位相互配合的结果。整体的配合与协调愈好,技法完成的质量就愈高。如果 在这一运动链中的某一点出现不协调, 就会影响到速度、 力度运用效果的质量与节奏。 此外,技法间的组合也应表现出长短结合、上下一体、攻防有效的合理性。 (三)积极主动 散打比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谁控制了谁,谁就占有主 动权。因此,要积极主动制定各项战术方法,全面了解对方情况,避实就虚,先夺其 长,掌握主动权,使其不能发挥特长。 (四)受规则的制约 技法的构成与运用应有规范性的要求,技法须依规则确定的内容来构建,运用时 要充分考虑到规则的限制性。第十二章散打教学散打教学和其他项目教学一样,既有体育的特点又有教学的性质。因此,散打教 学必须以教学学和体育理论为指导,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 规律,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并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掌握这些技能外,在教学 实践中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适合本项目特点的教学阶段与步骤及独特的教 学方法与手段等。 第一节 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了解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 散打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只有了解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遵循散打教 学的独特规律,才能不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德为本,贯穿始终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散打教学不仅是增进健康、培养一定的格斗 技能的过程,而且是陶冶情操、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首先对自己的言 行要严格要求,不仅要有高尚的武德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而且在教学中更要善于了解 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武德教育,以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德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寓武德教育于社会规范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 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练武习德不断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良好的 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学生以宏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己 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 (二)动作规范,注重实用 散打技法丰富,在实战中更是变化多端。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动作,都是由最基 本的技术动作组成的。散打技术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战经验的总结。因此, 在学习散打技术时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严格动作运动路线、技术要领、发劲特点、 着力部位等,做到路线明、方法清、力点准、发劲顺,一丝不够。对错误动作和方法 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进行纠正,尤其对于初学者更要严格动作规范,否则一旦形成错误 的动力定型就很难纠正。 (三)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任何技术动作都是由初练到娴熟,由娴熟到精巧、到运用自如,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 过程。学习散打技术同样要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习时 要从最基本的拳法、腿法、摔法学起,从单个技术到组合技术,从简到繁,从条件实 战到实战,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不同的个体,其身体状 况、接受能力以及生理特点等不尽相同,因此,在散打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 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又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相应 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条件,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另 外,即便是同一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在心理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所有这些都要求 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 (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不怕千招会,最怕一招熟” ,这是武术技击中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学习技术 不要之求多,更要求精,要有自己的最熟练、最独特的“一绝” ,才能给对手一种威 胁,一种震撼。虽然散打的技术内容相当丰富,不同的技术方法在实战中有着不同的 表现形式和功能,但在实战搏击中,如培养练习者的进攻、防守及反击的战术意识和 应变能力,提高对时机、空间和距离的把握能力,培养克敌制胜的智力和心理品质等 方面却是相同的。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练习和实战,不仅可以使练习者提高 兴趣、集中注意力、降低心理压力,而且有利于重点技术的熟练和提高,有利于战术 意识的形成,进而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学习者在实战中 运用技、战术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后,在逐渐丰富攻防技术方法,以期达到全面掌握散 打中踢、打、摔的技术内容。 “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教学特点,其核心是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抓基本、抓 重点、抓规律、抓共性,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切勿一开始就面面俱到,贪多求快反 而没了核心,没了重点。待学习者基础牢了,深度有了,在从广度和数量上发展。 (五)双人配合,贵在和谐 散打是两人的对抗性项目,双人的配合练习是提高散打技、战术的有效途径,也 是重要的练习形式之一。双人配合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攻防技术练习,有攻防技术练 习、打靶练习、喂招练习、条件实战等等,配合练习要注意根据课的目的任务以及技、 战术的具体要求有计划的安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散打是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标,攻、防矛盾是散打的主要矛 盾。因此,如何提高对方在进攻和防守中对技、战术的运用和应变能力是双人配合练 习的主要意图。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教育学生树立“为对方服务”的良好品质, 从对方的实际水平出发,无论是动作的速度、力度,还是动作变化的难易程度,都要 以对方的最佳适应性为度,否则是难以收到最佳练习效果的。 二、散打教学的注意事项 由于散打是运用踢、打、摔的方法全方位进行攻击的激烈对抗性项目,运动损伤 时有发生。因此,尽量减少和杜绝伤害事故是散打教学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 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严格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严守课堂纪律。在练习时使学 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和要求。无论是教学的组织还是采用的练习形式和方 法,都要落实安全措施,如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双人配合练习 时,严格按照老师进行的要求进行,杜绝“求胜”和“怕吃亏”的心态;在条件实战 或实战时,要合理安排配对的对手等等。第二节 散打教学的阶段和步骤 一、散打教学阶段的划分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知道下,通过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 过程。由于散打的激烈对抗性,决定了散打教学必须从实战出发,使初学者在反复实 践中掌握和提高技能。散打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建型阶段(泛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感性认识,粗略地掌握 动作。对这一项新的技术内容,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等,先形成一个粗略的概念,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初步形成有关动作的表象。 在这一阶段, 学生大脑皮层的联系处于泛化阶段, 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动力定型, 动作表现紧张不协调,容易出现多余动作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 调动作细节,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在掌握动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讲解要简练,示范要正确,要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让学生看清动作的起止路线、 动作力点、击打部位等,达到初步掌握动作的目的。 (二)配合运用阶段(分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质量,并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二人在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下进行配合练习,不断提高对技术动作 的运用能力,包括对时机、距离、空间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逐步培养进攻、防 守和反击的实战意识。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些不协 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这时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由泛化进入了分化阶段,大部 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的完成动作,初步建立了正确的动作定型。 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错误动作的纠正,可采 用对照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使 动作日趋准确,并结合技术分析,提高对动作技术的理性认识。 (三)实战提高阶段(巩固和自动化阶段) 通过进一步的反复练习, 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不断巩固, 建立了良好的动作定型, 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熟练, 有较好的协调性、连贯性,而且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 的程度后,动作可出现自动化现象。这对于散打技能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赛场是瞬 息万变的,动作的自动化可使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摆脱第一信号系统的束缚,专注于 战略、战术的变化,及时捕捉战机。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条件实战和实战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自 动化程度,提高动作运用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在各种条件下运用动作的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和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个体配对实战, 如按不同的体重级别、不同的技术状况进行配对,使学生尽快熟练技术并不断提高质 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力定型达到一定程度后,仍要继续强化练习,使动力定型更 加巩固,否则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 的要求,加深理性认识,对动作要精益求精。 在散打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各过 程的出现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既于教学方法、训练水平有关,又 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又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 不同阶段,选择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法和练习手段,促使运动技能尽早形成。 二、散打教学的步骤 (一)学会动作 学生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动作,对动作的运行路线、发力顺序、击打力 点等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时学生的条件反射刚刚建立,尚不巩固,教师在教学中不要 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要抓住技术的关键,多运用示范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对技术动作 有一个初步体会。 (二)强化体会技术及用力技巧 在初步掌握动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和用力技巧,消除多余 动作,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动作细节,尽量避免动作的预兆,使动作做得更加协调、完 整和准确,并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强调攻防意识,强化条件反射。 (三)配合运用 在初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之后,为了达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的目的,必须有针 对性地进行两人配合练习。配合练习,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目的提出不同的条件 限制,从单个技术到组合技术、从单一战术到复合战术的运用,包括用力的大小、速 度的快慢等一定要适度,一定要符合对方的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任何过高或过低 的条件限制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条件实战 在对动作有了一定理解和掌握后,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进行两人的实战练习。 条件实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练习的目的选择相应的实战内容。在不同的条件 下,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技术、战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对距离、时机、空间的精 确感觉和把握能力,培养在散打实战中特有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为完成过渡 到实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实战 最后的一步是实战,实战是技术学习的最高阶段,也只有通过实战才能真正检验 动作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战可以不断锤炼对技术动作的把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在实 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提高总结的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 自己的实战技能。第三节散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是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接受技术的最生动具体的方法,在散打教学中尤为重 要。它是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作为教学的范例,用以指导学生学 习的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技术动作的示范,可使学生形象地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特 征、技术要领和完成技巧等,从而较快地建立动作表象。协调优美的示范还能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对示范的要求是: 1.示范要正确、熟练。教师在做示范时要切实保证动作的质量,做到协调、流 畅,从动作的路线、发力到身体的配合等都要准确无误。 2.示范要有针对性。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示范,其次是根据不同的教 学阶段和目的进行示范。 3.示范方法要多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的要求,灵活选择相应的 示范方法,如对于简单的动作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对于复杂的动作 和基础不好的学生,可采用分解示范;为了便于观察,可采用慢动作快示范、快动作 慢示范;为了加深对正确与错误动作的认识,可采用两种动作的对比示范等。 4.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老师(或指定的学生)的示范以全体学生都能看得 到为原则,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示范位置和示范面。 5.示范与讲解、启发学生思维相结合。示范常常结合讲解进行。有的先讲解后 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或边讲解边示范,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二)讲解教学法 讲解是散打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主要的也是普遍采用的形式。它主要是指教 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和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要求等。 通过语言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掌握动作技术技能, 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有关的散打知识。 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1.动作名称及规格要求,包运行路线、发力要点及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等。 2.动作的攻防作用、击打力点和部位及在实战中的运用价值等。 3.动作易犯错误。 4.相关的练习方法等。 讲解法的要求: 1.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2.讲解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步骤有所侧重,做到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讲解。 3.讲解与示范要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多种感觉的综合功 能。
散打概述―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打沙袋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