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危机背后的阿富汗 大国的博弈博弈1500字论文

当前位置:&>&&>&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叶天乐  ●从内部来看,政府军与民间武装的战斗依然未完全平息,东部政权这种“事实独立”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  ●从外部来看,乌克兰危机在后苏联空间内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趋势,俄罗斯整合独联体地区的难度增大,而乌克兰等国融入欧盟的决心将更加坚定,俄罗斯与西方对于乌克兰的博弈仍将持续。  2014年是乌克兰自二战以来最动荡的一年,年初大规模集会转为暴力街头革命,亚努科维奇出逃,反对派夺权上台,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东部动荡,总统选举,东部独立公投,明斯克会谈,议会选举……一幕幕的悲喜剧在第聂伯河两岸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自古就饱受苦难的乌克兰民众,在过去一年中所承受的痛苦,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从心中抹去。  回顾整个2014,乌克兰危机不仅仅成为了地区热点,还无时无刻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改变着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展望2015,乌克兰内部动荡仍将是常态,地区紧张难以消除,大国博弈也将继续。  从内部看,在经历了2014年如此严峻的国家危机后,2015年摆在乌克兰当局面前的有两大任务:和平与改革。首先,实现东部和平是首要目标。东部动荡是“二月革命”的产物,也是乌克兰东西部长期的隔阂与分歧的结果。据联合国统计,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东部战事已导致4707人死亡,看成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中影响最大的内部战争。当前,政府军与民间武装的战斗依然未完全平息,冬季来临后,双方坚守阵地,互有伤亡。在物资供应、东部地区地位、交换战俘、撤出重武器等方面,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分歧仍旧较大,仅进行了一轮的明斯克会谈也迟迟无法恢复。随着双方“拉锯”状态的逐步稳定,东部政权这种“事实独立”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其次是实现内部改革。乌克兰自独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始终未能恢复至解体前水平,国内政坛受经济寡头控制,腐败丛生,效率低下。10月议会选举后,新政府决心全力反腐,甚至允许外国专家进入内阁,以期稳定形势,恢复民生,在获得更多援助的同时,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内部动荡、经济贫弱的背景下,2015年,这种改革的势头是否能将乌克兰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还有待观察。  从整个独联体地区看,乌克兰危机在后苏联空间内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趋势,而这也将继续影响2015年的欧亚地区局势。一是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国融入欧盟的决心将更加坚定,脱离俄罗斯的步伐加快,并且在许多方面成为“反俄”主力。二是俄罗斯整合独联体地区的难度增大。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保持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石。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急于通过加速欧亚一体化,建立“同盟体系”应对西方孤立。然而,在自身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普京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困难重重,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联盟内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受俄罗斯经济拖累,担忧本国也出现类似俄罗斯的经济困局,对欧亚一体化进程期望下降。对于即将加入联盟的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俄罗斯虽然承诺加大投入,但在油价下跌与卢布贬值的双重打击下,能够抽出多大精力令人生疑。三是其他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又疑又惧。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后,中亚、高加索国家见识到俄罗斯的强硬手段,对其欧亚一体化的倡导心生疑虑,惧怕俄罗斯利用政治、经济手段逐步加强对本国控制。在这种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未来一方面还将与俄罗斯保持友好,但同时也将坚持多元化的外交方针。  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大国对于欧亚战略利益的争夺。2015年,俄罗斯与西方对于乌克兰的博弈仍将持续。一方面,俄罗斯经济整体滑向衰退,2015年GDP预计将下滑0.8%,资本外流,金融市场动荡,债务高企。在自身困局难解的情况下,俄罗斯或将致力于缓和与西方关系,寻求对俄制裁的突破口。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立场将趋于软化,对于东部自治政权的支持也将有所减少,但仍不会放弃诸如乌克兰加入欧盟、北约等安全红线。而另一方面,美国在俄罗斯的交锋中已占据先机,其带头发起的数轮制裁已经起到效果,对乌克兰政府的经济军事援助也释放出了将进一步“进逼”俄罗斯西部战略空间的信号。未来,美国对乌克兰加大投入的势头还将继续保持,以乌克兰为“样板”,构建对俄军事、经济包围圈。同时警惕俄罗斯希望缓和与欧盟关系,离间美欧对俄制裁“统一战线”的行为。在双方都不肯放手的背景下,恐怕乌克兰又要承受新一轮“拉扯”。
本文相关新闻地缘政治下的乌克兰危机-论文-捷迅论文网
热门: |||
当前位置: >>
地缘政治下的乌克兰危机
地缘政治下的乌克兰危机 (1)
08:44:31&&作者:赵天鹏&&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
简介:摘要:
自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以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
定”之后,乌克兰人民长期对政府的怨恨与不满,持续发酵,瞬间酿成了一场政治危机。而在2014年
以后,这场 ...
摘要:&&& 自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以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
定”之后,乌克兰人民长期对政府的怨恨与不满,持续发酵,瞬间酿成了一场政治危机。而在2014年
以后,这场国内政治危机愈演愈烈,亲俄暴力事件不断升级。2月19日被迫与反对派达成停战协议,并
同意提前进行总统大选,21日议会宣布释放前总统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宣布无效。随后亚努科维奇
出逃被阻拦滞留,并被议会宣布弹劾。这引起了主要以俄罗斯人口为主体的克里米亚半岛人民的不满
,他们于3月16日举行了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从此,一场
看似是乌克兰本国的政治危机瞬间成为各方力量介入的政治博弈和力量角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乌克兰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克里米亚危机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它并不是以一次偶然的抗议作为
导火索,而是乌克兰自存在那刻起,它的地理地缘等因素就已经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种子。下面就从
地理与地缘角度来解读乌克兰的前世今生。&&& 一. 地处东欧,作为亚欧大陆的连接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南临黑海,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
利,罗马尼亚和摩尔瓦多诸国相邻。南部黑海是联系乌克兰、格鲁吉亚、罗马尼亚、俄罗斯西南部的
重要通道,俄罗斯为乌克兰最重要邻邦,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苏联的主体,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拥
有强大实力。包括俄罗斯在内,各东欧国家也在民族、文化、宗教等历史传统上与乌克兰十分接近。
乌克兰是西方国家同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在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 自然优势明显,领土广袤,资源较为丰富。&&& 乌克兰领土广阔,多平原,农业发达。其中坐拥190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平原,与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合称世界三大黑土地,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很长一段时间,人均粮食
产量达1吨左右,位居世界前十。十月革命前乌克兰就素有“欧洲粮仓”的美誉,在20世纪的苏联时代
,也一直保持着“面包篮子”的称号。湖泊众多,水力资源,林业资源,矿石资源丰富,世界著名的
顿巴斯煤田就坐落于乌克兰,这为苏联工业以及日后保留下来的乌克兰工业主体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 三. 人口数量大,民族众多。&&& 乌克兰人口多达四千多万,这在欧洲并不多见。巨大的人口优势为本国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没
有一个欧洲国家会忽略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之多的国家。境内拥有130多个民族,集合了除乌克兰人之外
,包括俄罗斯人、希腊人、德意志人、犹太人在内的中东欧以及亚洲各地区民族,可谓欧洲又一个“
民族熔炉”,他们或信仰东正教,或信仰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聚合区,这
天然地与他国的民族问题和政治稳定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不论从地理,自然环境还是人口与民族,乌克兰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东欧大国的形象。但
恰恰是乌克兰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优势却成为了地缘政治下的矛盾冲突区,尤其自苏联解体,冷战结
束,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行为体之后,如何以一个新兴力量的身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抑或
是又有多少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这都是摆在乌克兰面前的巨大难题。&&& 当然,一场危机的爆发是各种内外因的集合体,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研究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而根
据国际政治学的地缘政治理论,我们或许能从地缘角度来对乌克兰危机有一个客观具体的认识。&&& 著名的“心脏地带学说”(也称大陆腹地说)是由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
(Halford•John•Mackinder)于1919年在《民主理想与现实》一文中提出的,他首次以全球战略分析
世界格局,将地理学概念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角度独特新颖,一度成为纳粹征服世界的
理论依据,并对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nbs
责任编辑:jiexun01
本文引用地址:&
     
&& 版权所有  | | | | 
乌克兰处于欧盟与俄罗斯之间,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紧邻欧盟国家。苏联解体后,“向东”还是“向西”成为乌克兰历届政府需要慎重权衡问题。
随着乌克兰东部冲突不断加剧和美国扬言要向乌提供杀伤性武器,持续1年之久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濒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
04-21 07:08
04-14 10:33
03-16 09:52
02-22 18:45
02-22 15:46
02-22 17:02
02-22 12:48
02-22 10:23
02-22 05:59
02-22 14:29
02-21 03:55
02-20 23:00
02-21 10:08
02-20 07:00
02-20 00:07
02-19 23:34
版权所有 新华网
新华网国际频道制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内信息网
&&新闻内容
思政课大讲堂:乌克兰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思 政 课 大讲 堂 第 三 期
题目:乌克兰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时间: 5月9日 14:30—16:00&&& 地点:主楼礼堂&
主讲人:石云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 办: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主讲人简介:
石云霞,男, 1942 年 10 月生,河南省太康县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十大教学名师,获2003年教育部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7 年教师节期间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国家级精品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头人,中央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组主要成员。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含合著)2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1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10多项,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教学示范片《辩证的否定观》2000年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欢迎我校广大师生参加!
文章发布员:乔畅
&&&&浏览:2293 &&&&浏览:1584 &&&&浏览:2430 &&&&浏览:2147
新闻内容<<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14 年迎来甲午马年,也正值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20 周年,中日关系严重恶化,处在..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以及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场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深..
一、交互式冲突解决方法及其理念 20世纪60年代以来,鉴于传统的以实力、权力、..
一、高层互访促进中越关系新发展 近年来,中越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两国有着悠久的..
在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于1990年发表的小说《兔子安息》,亦即兔..
冷战结束以来,族群冲突似乎已取代意识形态竞争成为国际以及国内冲突的源头,尤..
国际政治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博弈之乌克兰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