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温情乌龙指事件什么

|||||||||||
最新播报:
光大乌龙指内幕解密:两个ETF的套利游戏
一场游戏一场梦,一次乌龙一场空。
8月16日,蓝筹股集体骚动,股指期货市场也闻声而起,A股短暂雄起归于平静。
当天下午四点后,据证监会证实,上午股指瞬间上涨近6%,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大额买入,而公司则声称为下属部门使用独立套利系统出现问题。
面对那么多长长的上影线,投资者感叹就像梦一场。更后怕的是,该事件显现出,创新大跃进之后,券商等机构填补风控漏洞刻不容缓。
16日,数千万投资者先喜后悲,市场深切感受到,没有健全机制的监控,将是多么脆弱。即使有昙花一现的行情,短暂亢奋后仍如同被打鸡血,剩下的是恐惧。
“这个图这辈子可能就只能看到这一次。”一位投资者将16日的一张股票交易截图发在自己的微博上,并配以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这张图上,包括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数家银行股以及宝钢股份、中国联通、中国铁建、中国铝业等十余家大盘蓝筹股在当日上午11时刚过便集体涨停。
而也正在此刻,原本低开且一直在2060点位附近徘徊的大盘指数也突然在11点02分至11点05分,短短几分钟内大涨至2123点,随后不久,更一度上涨到2149点附近,上证综指瞬间上涨5.96%。
面对这突发的始料未及的异动,在当日上午休市之后,各种传言纷至沓来,而其中大部分传言都直接指向了光大证券的有关交易行为或将是此次“撬动”大盘的始作俑者。
8月16日午间,光大证券的一纸公告也直接证实了上述猜想的可能性,该公告称:今天上午,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除此之外,公司其他经营活动保持正常。
“传闻光大自营盘中突现70亿神秘资金,是有神秘资金走了光大证券的自营通道”、“光大证券的虚拟盘误嫁接实体盘”、“光大证券在买入ETF时下单乌龙出错”,在光大证券承认其对此次大盘异动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之后,对于其所谓的“套利系统时出的问题”也同样引来了市场的揣测,并有消息称光大证券已经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当日的有关交易作废。
“70亿资金自营盘的说法并不属实。”当日中午,光大证券董秘梅健表示,“目前有关事件还在进一步核查中。”而对于有关申请有关交易作废一事,他也加以否认,表示并不存在撤销有关交易申请的说法,因为“该部分钱的确是光大证券自己的钱”。
那么到底是何种交易使得大盘集体暴动呢?是否真的是光大证券有关部门在买入ETF时下单错误呢?
“光大证券当日的有关交易实际上并非是直接买入ETF出现乌龙而导致市场异动的。”8月16日下午,一位光大证券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有关交易的基本过程已经查清楚,与有关传言有较大的偏差。
ETF的两个市场
从70亿的自营盘神秘资金的传闻,再到虚拟盘与实体盘的错误对接,以及最后被市场较为认可的ETF交易下单出现数据乌龙,当天光大证券的有关交易标的到底是什么?能足以产生数十只权重股集体涨停的数十年难遇的震撼场面?
“光大证券当日交易的对象的确是与ETF有关,但并不是直接购买的ETF基金。”上述光大证券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光大证券此次交易的对象实际上还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中直接买卖的股票。
据记者了解,此次出现交易问题的是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门,该部门为光大证券在几年前为做一些风险中性业务设立的。其虽然属于光大证券的自营业务,但其是使用独立的套利系统,与公司的其他自营业务是相互隔离的。
“上午11点,按照有关投资决策,策略投资部门计划在此时进行套利行为,而此次套利的标的是上证50ETF基金。”上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套利的标的为上证50ETF基金,但并不意味着直接购买该ETF基金。
“由于ETF拥有两个市场,两个价格,当两个价格出现一定差异时,投资者在价格较低的市场买入,拿到价格较高的市场卖出,获取中间的差价,就是套利。”上述有关人士坦言,当有关的ETF在一级市场的净值低于其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有很多投资者自发地申购有关的ETF,拿到二级市场卖出。反之亦然。
而对于ETF而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物申购和赎回。
ETF的基金管理人每日开市前会根据基金资产净值、投资组合以及标的指数的成份股情况,公布“实物申购与赎回”清单,这就是所谓的“一篮子股票档案文件”。投资人可依据清单内容,将成份股票交付ETF的基金管理人而取得“实物申购基数”或其整数倍的ETF,以上流程将创造出新的ETF,使得 ETF在外流通量增加,称之为实物申购。实物赎回则是与之相反的程序,使得 ETF在外流通量减少也就是投资人将“实物申购基数”或其整数倍的ETF转换成实物申购赎回清单的成份股票的流程。
有了实物申购和赎回的行为后,就为ETF的套利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光大证券的有关部门在当日发生的有关交易起始就是为取得ETF实物申购权利而进行的对该ETF指向标的的一篮子股票的买入行为。”上述有关人士坦言,即此次其计划进行实物申购的为上证50ETF,因有关标的股票的股价近期已经到达一个低点,与ETF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形成了套利空间,故其计划在当日买入该ETF指向的“一篮子股票”,以之与基金管理人兑换成有关ETF进行套利。
而在购买上证50ETF的指向标的股票时,光大证券内部的套利系统将根据有关ETF的“一篮子股票”标的组成对应自动生成所需买入股份的量。
“打个比方,比如需要购买能兑换成3000万份ETF的股票数为3000万股,那么则只需要在交易系统中输入3000万股股票的量,系统将自动集合分别朝有关标的股票下单,但在下单时,因为股票买卖系统的最小单位为‘手’,即100股,那么此刻则需要下单的数字即为30万。”上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而在当日之所以引发光大证券有关交易事故,就是有关交易员在下单时将3000万份的数量直接输入在了股票买卖系统中,使得有关交易在一瞬间放大了100倍。
虽然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门所采用的套利系统为独立系统,但其买入标的股票则同样是采用其自营席位买入。
“显然这么大的买入量必将使得有关标的股票涨停。”上述有关人士坦言,而更巧合的是,此次购买的上证50ETF其标的的“一篮子股票”几乎全部是大盘的权重指标股,于是随着这包括数家银行、大型央企在内的50只权重股的集体大涨,大盘指数被瞬间戏剧性拉高,这便出现了在8月16日当天A股市场数年难得一见的“奇观”。
而在当天晚些时候,在证监会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当日大盘“异动”的真相做出的解释也侧面证实了上述有关说法。
“有关交易异常事件发生后。上交所立即进行了核查,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大额买入。”证监会有关人士在发布会现场如是说。
“财大气粗”只因看好后市
对于光大证券因为一笔“乌龙”交易而使得大盘“异动”的逻辑似乎已经清晰。
“实际上,该事件对于光大证券的实际影响并不大,而就此蒙上的一些行业声誉则损失得更为严重。”北京一家资深投行高层告诉记者,光大证券此次所作的股票买卖行为,实质是为套利ETF而做,而其从股市买入后进行实物申购的行为,就说明ETF的净值和市场价格已经形成了一点的套利空间,也说明光大证券对于指数基金的上涨是持续看多的,而目前有关指数的点位也的确在今年的低点,而即将到来的四季度,则被市场大多数机构抱以乐观态度。
“虽然此次光大证券将30万手股票变成了3000万手,放大了100倍,但该笔投资并不见得会让其亏损,而且其赚钱获利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上述投行高层坦言,据悉此次光大证券的交易共“动用”了近70亿资金。
“放大100倍后依然能成交,这说明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的账户资金应该是至少大于此次最终的成交资金的,也就是说仅光大证券一个独立于自营部门之外的自营业务账面资金便达到近百亿之巨。”上海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士提醒记者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系统会提醒其资金不够而使得其有关交易员对下单数据进行核查的,但光大证券此次能顺利下单,则说明其账面资金巨大,“即使在刨去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其自有资金的数目也至少在30亿之上。”
“它是一个自营业务,用的是公司的钱。”光大证券董秘梅健在其后发表的一则回应中称。
如此这般的话,在一个月前因被“立案”而被撤销其再融资权利的光大证券似乎并不缺钱,而其该次被取消的申请再融资规模也正好约70亿元,正好与光大证券此次的“乌龙”事件的资金相近。(21世纪经济报道 卜坚 记者李新江对该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关于“乌龙指”的新闻
3月20日,上市仅三天的新三板指数之一——三板做市指数,就遇上了令人质疑其指数编制的事情。天风证券员工误将6.8元的价格输入成68元,仅成交1000股,就让三板做市指数盘中大涨18%,不免让人怀疑新三板指数是否太容易被操纵。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泽先姜鑫)刚刚上线3个交易日,三板做市指数便迎来了一场“乌龙指”的洗礼。上周五由于红豆杉(430383)的1000股买单,三板做市指数瞬间被拉升了311点。上周五10时零6分,走势平稳的三板做市指数突然被拉升,瞬间从1717点跳涨至2028点,三分钟内涨幅高达18%。短短一分钟后,指数又迅速回落至1717.11点。造成指数异动的是新三板做市股红豆杉,据其交易行情显示,10时零6分-9分之间,红豆杉股价出现暴涨,前一交易价格还是7元/股的红豆杉,股价突然暴涨877%至68元/股。
上周五,上线仅三天的三板做市指数盘中出现异动。上午10点07分,该指数瞬间从1717点跳涨至2028点,瞬间涨幅约为18%。而同一时间,三板做市成分股红豆杉发生异动,该股在68.4元成交1000股,股价瞬间涨幅约为877%。
昨日夜盘上海期金上演了双边乌龙指,该品种最低探至了224元/克,而最高则升至了241元/克,要知道今年以来上海期金的日均波幅才刚刚超过1%,这说明了市场在美联储决议前的情绪已日益高涨,联想一下隔夜美国期金的大笔建仓引来的波动,意味深长。
网易财经3月20日讯 继A股市场出现光大证券“乌龙指”之后,新三板市场今日也出现“乌龙指”状况。今日上午,新三板市场上,红豆杉(430383)盘中瞬时出现877.14%的涨幅,同时,由于红豆杉为三板做市成分股,因此,三板做市(899002)指数盘中亦出现异动。10:07分,该指数瞬间从1717点调涨至2028点,瞬间涨幅约为18%。
随着即将召开的“两会”,环境治理也成了今年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 嗅觉敏锐的投资者自然也不会放过其中机会。作为在上一轮行情中出尽风采的B级基金,也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均等待在周一开盘抢筹入场。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据微博号股社区爆料,由于昨日环保概念大热,很多人抢分级基金环保B,结果有位大户输入HBB,看也没看就买了排回报B,1500万封涨停,不过很快就被砸回去了,因为回报B就是个债券基金。
上市刚刚三个交易日的50ETF期权发生乌龙指事件,中信证券调整报价参数导致50ETF期权两个品种瞬间跌停,并触发熔断机制,中信证券因此损失1万元。2月11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线第三天突然出现两笔“诡异”交易,两只合约被卖单突然打至跌停——0.001元,瞬间暴跌,触发熔断机制。
一笔近500万元的大卖单以偏离市场价格近9%的价格突然卖出,而后股价又被迅速拉回至正常价位。昨日东方海洋(002086)盘中的一记“乌龙指”便送出了逾70万元的红包,而对于“乌龙指”背后的原因,市场则出现诸多猜测。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期权市场参与者太少、流动性不佳或是昨日期权市场惊险乍现的原因]
国内期权交易在度过两个平稳交易日后,昨日下午却出现“乌龙指”,两合约在盘中出现瞬间暴跌99%随后又恢复正常价格的情况。而根据昨日晚间上交所公布的核查情况,上演期权市场“乌龙指”的对象正是中信证券,原因则是由于其做市商模式计算而产生的报价错误。
昨天午后,刚刚上市交易三天的50ETF期权出现错单交易,两个合约被一笔打至0.001元,跌幅达99%,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各种猜测纷起。昨天晚间,上证所方面作出回应称,这是做市券商“乌龙指”导致大幅偏离理论价值报单造成触发熔断。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梦)9日,中国外汇市场中的交易人士指出,由于某做市商的输入错误,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第一笔开盘价出现明显失误,后经双方协调已取消了该笔交易,各提供报价的信息服务商也随即做出更正。目前,经更正后的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价为6.2495,上日收报6.2447。
12月26日上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主角杨剑波起诉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案及市场禁入决定案宣判,法院一审驳回杨剑波要求撤销证监会对自己做出的处罚和禁入决定的诉讼请求。杨剑波已经在法庭上公开表示,自己将会上诉。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沉寂了近9个月之后,光大乌龙指事件“主角”杨剑波起诉证监会一案今天(26日)走进宣判环节。曾经备受关注的内幕交易处罚究竟是合理合法还是存在问题,今天即将有个答案。
沉寂了近9个月,光大“乌龙指”案迎来了一审宣判。昨天上午,该案在市一中院公开宣判,杨剑波诉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市场禁入决定两案的全部诉讼请求均被驳回,证监会胜诉。“对这个结果很遗憾。”杨剑波当庭表示将继续上诉。
在光大证券“乌龙指”主角诉证监会一案三度延期宣判后,记者12月15日获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于近日下达通知,光大证券证券(期货)内幕交易投资者民事索赔案亦将延期审理,据律师分析,投资者索赔案的延期审理或是受到杨剑波诉证监会一案延期宣判的影响。
上周,A股券商股的上涨可以用“火箭速度”来形容,不过,港股的内资券商股也毫不逊色。其中,申银万国(00218,HK)和中州证券(01375,HK)的上周涨幅甚至高于A股券商股的涨幅,而在港股上市不到半年的万洲国际(00288,HK)却不断创出新低。
昨日,港股通标的中出现了一只走势奇异的股票:新创建集团(00659,HK),这只股票在早盘开市时曾异常飙涨100%至28港元,后又迅速恢复平静,大幅回落至14港元附近。这样诡异的走势令不少投资者“觉得害怕”。
证监会官方微博昨日发布“证监会微讲堂”对沪港通相关各类问题进行介绍。按照现行制度规则,内地投资者参与沪港通投资,须缴纳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交易征费、股份交收费、证券组合费、券商佣金等六类费用。沪港通在制度设计中,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情况,准备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其中还专门针对沪港通下出现“乌龙指”事件的情形做出应急安排。
证监会18日就沪港通相关问题举行第二期微讲堂。谈及沪股通下发生“乌龙指”事件问题,证监会表示,对于沪股通,上交所对沪股通交易单元实施盘中分时金额前端控制,香港联交所设置了买入价不能超过当前成交价4%的价格申报控制。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乌龙”入编,不能只讲政策没有温情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薛家明
  近日,网络论坛上出现了一则关于《南宁高新区教育局欺诈招聘28名研究生》的帖子。帖子称,南宁高新区教育局在招聘时承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办理入编”,但现在教育局却否认有相关入编事宜。7月16日,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就此事作出回应,所谓“承诺试用期满一年后直接考核入编转正”纯属个人擅自承诺行为,非组织行为。(7月19日 《南国早报》)
  一场本该“透明”的招聘,因招聘人员的“理解性偏差”,变成一场入编“乌龙”,最终给28名毕业生的职场生涯,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高新区管委会规定“编外聘用教师原则上为一年一聘,最多不得在高新辖区内连续聘用两次”,这28名教师即使再续签一年合同,明年也只能另谋出路。但显然,简单的将28名教师“扫地出门”,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
  于情,教育局的“系统性”失误,不该只有28名教师承担。封副局长在不同场合,多次承诺入编,工作人员也在确认是否入职的邮件中,注明“第二年考察结束,合格者给予办理入编手续”,然而教育局却未及时澄清这些错误。显然“乌龙”入编,并不是简单的“理解性”偏差,而是教育局的“系统性”失误。但这个错误不该由教师买单。试想,倘若没有入编承诺,28名研究生会招来几人?又有多少人,在这一年中骑驴找马,找到下家?简单的将28名教师“扫地出门”,公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于法,教育局也不能无事一身轻。《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封副局长在招聘报名办公场所、入职培训大会、入职聚餐等正式场合,多次承诺“此次招聘进来的研究生,在2014年5月左右将考核入编”。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单位理应承担。尽管,封副局长已经调离,且“考核入编”不符合政策规定,但显然,教育局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删除”。
  显然,无论在在法律层面讲,还是在情理角度上论,28名教师都不该简单的清除了事。有关部门,不能只讲政策没有温情。与其让乌龙入编,变成一道政策解析题,或者沦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拉锯,不如坐下来,带着感情与教师沟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给予其补偿,以便找到双方都能认可的解决方案。(薛家明)[责任编辑:陈城]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程恩富、刘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龚群
光明网版权所有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大乌龙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