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幼儿园园长证什么都不管还是课题负责人公平吗

重庆教师研修网――我们携手成长的网上家园
                
        
        
        
酉阳县机关幼儿园举行市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加入时间:
9月6日上午,酉阳县机关幼儿园市级立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幼儿园会议室举行,酉阳县教科所所长冉绍瑜、副所长冉新民、教研员陈亚丁、黄绿鲜到会指导,幼儿园园长冉义芳、分管教学业务副园长郑雪莲及课题组全体成员12人参加。
会上,冉绍瑜所长首先宣读了课题立项的通知文件。随后,课题组负责人、幼儿园副园长郑雪莲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有: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状、课题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课题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等。
副所长冉新民在发言中称赞课题研究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针对性强,成果实用性强,充分体现地方幼儿教育特色。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课题组应注重实践,重视阶段性的研究成效;二是课题组成员开拓视野、加强学习,对研究的内容能从理论上提升;三是成员分工要明确,积极肯干,要富有专研精神。
冉绍瑜所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此课题的研究对全县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希望以此课题为引领,带动全县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
最后,该园园长冉义芳代表幼儿园对课题研究作了实施表态发言,感谢专家组一行的亲临指导,同时要求课题组扎实的开展研究工作,幼儿园将对课题给予大力支持。
据悉,此课题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2年11月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此课题的研究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促进地方幼儿教育以及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黄春江)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酉阳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的研究》经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2年11月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为,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本地资源,挖掘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游戏活动形式,积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开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可如今的孩子,在家里各种高档玩具应有尽有,各类电子游戏眼花缭乱,虽然这些游戏也会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效应:不少孩子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打电脑、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在幼儿园里多是由老师精心组织、孩子被动参与的游戏活动,远不能让孩子的自主游戏活动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协调组织能力、合作竞争意识得不到体现。
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不但具有所需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它还给幼儿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真的天地,幼儿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民间游戏是民间广为流传,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民间游戏多是幼儿与同伴集体玩耍,是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和与人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好方法,更是促进幼儿锻炼身体、健康成长的好活动,特别是游戏规则中所蕴含着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性教育价值,能有效转变现在幼儿自私、无情、缺乏爱心与合作的现象。是现代游戏及一些高档玩具所不能比拟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园注重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我园将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把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作为园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展示我县的民族风采,彰显我园“创设生态游戏,培育阳光宝贝”的办园特色。不断丰富我园游戏活动内容与形式。
二、国内幼儿民间游戏的研究现状
国际国内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挖掘、研究从没间断,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作了充分认可,《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5)的《开展民间游戏促进体质发展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2)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对3-6岁幼儿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12(6) 的《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发展》2008(11)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利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1)的《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对幼儿民间游戏的分析、研究,在董旭花主编的《幼儿园游戏》第六章“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中也充分肯定了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多数是对幼儿体能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而对语言类、益智类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研究较少,对民间游戏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改编思考不多。
从2008年以来,我园一直重视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曾发动全园教师收集和整理民间游戏,于2008年6月汇编成册,全园每班一册,作为园本教材使用,明确要求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一日保教活动中,并在2012年幼儿园60年庆典活动时加印200多册,赠送给全县各幼儿园作游戏参考教材。虽然我园一直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但收集、整理的多是民间体育游戏,更多关注的是幼儿体能方面的培养,且只是原用民间游戏,对其创新与改编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题将在已有民间游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游戏,提出语言类、益智类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更要在原有民间游戏的基础上创新和改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及器材,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我县是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先辈们在劳作、休闲的活动中流传下来许多好玩、有趣又具有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因此,在本研究中的“民间游戏”专指我县特有的,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游戏活动。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发与运用,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体会与人交往、集体游戏的乐趣,对社会活动领域发挥促进作用。
2.通过运用体育类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丰富幼儿健康领域活动。
3.通过语言类民间游戏的开展,让幼儿体会普通话、方言的语言美,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民间游戏的开发与运用,可以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可以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内容,在运用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特色器材和教材加以推广。
四、研究内容
1、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发
(1)开发现有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收集、整理就可在幼儿园直接开展的游戏。
(2)把现有的、整理好的民间游戏进行创新、修改,使之更科学、合理,更适合现在幼儿的需要。
(3)原创性的开发:鼓励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群众开展幼儿民间游戏原创比赛,事物是发展的,鼓励创造出新的、与时俱进的幼儿民间游戏。
(4)开发独具特色、与时俱进的民间游戏器材。
2.幼儿民间游戏的运用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层运用适合的民间游戏。
(2)将幼儿民间游戏按其特点分为“体育类”“语言类”“益智类”等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
五、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目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了解真实现状、认真研究,分析情况、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通过多渠道搜集、查阅大量的有关民间游戏的文献资料,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以及寻取相关的专业理论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民间游戏,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
教师及时关注幼儿游戏情况,观察并记录下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各种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来进行判断幼儿的游戏情况。
4.行动研究法
让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民间游戏中去,在游戏中促发展。教师则对这一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5.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课题组成员阶段性地组织总结、反思,撰写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1)对民间游戏在社会上流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向家长、教师、社会群众征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
(3)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分工。
(4)课题组教师查阅资料,找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4年7月)
(1)各年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
(2)课题组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
(3)撰写有关教学教案、论文。
(4)展示现场教学观摩。
3.综合整理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0月)
(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
(2)撰写阶段性报告。
4.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4)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七、参与研究人员
课题推荐人:冉新民,酉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技术指导小组:龙勇,酉阳县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科科长,小学高级教师。冉绍余,酉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负责人:
郑雪莲:副园长,幼教高级,2011年撰写论文《处处留心& 适时引导& 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获市级一等奖。2007年在“重庆市第三届示范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2010年参加重庆市首届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获二等奖。2009年撰写论文《论幼儿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获市级三等奖并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发表; 2010年11月―2011年3月担任全县幼儿园等级评定小组组长组织开展全县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并撰写了调研报告《酉阳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并在第八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连续8年年度考核为优秀,2009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县级骨干教师。
主研人员:
冉义芳:园长,幼教高级,论文《浅谈幼儿园“家”文化的思考》获重庆首届幼儿园骨干园长论坛二等奖;论文《浅析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策略》获重庆市第八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一等奖;曾获全县优秀教师、优秀领导干部等称号。
冉小英: 中班组教研组长,幼教高级,2011年撰写的论文《浅析土家民谣走进课堂》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被评为年度优秀班主任。园级骨干教师。
王燕:小班组教研组长,幼教高级,2009年撰写论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浅谈》在《中国科研创新》上发表。园级骨干教师。
冉琼:大班教研组长,幼教高级,论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获市级三等奖。园级骨干教师
周琼:大大班教研组长,教育故事《用欣赏的眼光爱孩子》获第八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赛三等奖,幼教高级,县政协委员,园级骨干教师。
张青:后勤主任,幼教高级,论文《活在天使中间》在《幼教金刊》发表。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园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经费和政策上都会给予大量支持,参研人员由园长牵头,副园长、教研组长负责,全园教师共同参与,决不会只停留在研究表面,我们将深入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广泛调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特色教育。通过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发与运用,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丰富幼儿园游戏的内容,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更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民间游戏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和教科研水平。努力打造我园 “创设生态游戏,培育阳光宝贝”的办园特色。
经费预算:40000元。
课题组成员观摩、调查、走访预算经费10000元;制作活动图片、视频资料预算经费20000元;幼儿民间游戏汇编册预算经费10000元等。
九、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3.图片、录像资料
4.反思、随笔集
5.幼儿民间游戏汇编册
6.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民间游戏特色器材和教材
十、结题工作:
预计2014年底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工作。
&以上是酉阳县机关幼儿园《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运用的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全部内容。
&&&&&&&&&&&&&&&&&&&&&&&&&&&&&&&&&&&&&&&&&&&
酉阳县技装中心 吴大祥
& [][]
&&&&&&&&&&&&&&&&&&&
&&&&&&&&&&&&&&&&&&&
&&&&&&&&&&&&&&&&&&&
&&&&&&&&&&&&&&&&&&&
&&&&&&&&&&&&&&&&&&&
版权所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服务电话:023-&&&联系方式:
ICP备案号:渝ICP备号-3&&&&&&&&&&&&&&&&&&&&&&&&&&&&&&&&&&&&&&&&&&&&&&&&&&&&&&&&&&&&&&&&&&&&&&&&&&&&&&&技术支持: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黎里中心幼儿园|黎里幼儿园|幼儿园
    |        |    
 |  |  |  | ');" >园所简介 |  园务公开 |  园丁风采 |  教育科研 |  有效教学 |  健康绿洲 |  家园共育 |  走进我们 |  年度考核 |   |   |    
首页 && &研究方案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立项编号:&&&&&&&&&&&&&&&&&&&&&&&&&&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
课题类别&&&& 微型研究专项课题&&&& &&&&&&&&&&&&&&&&&&&&
研究方向与范围&&&& 学科教学研究&&&&&&&&&&&&&&&&&&&&& &&&&&&&&&&&&&&&&&&&&&&&&&&&&&&&&&&&&&&&&&&&&&&&
课题主持人&&&&&&&&&&& 闵梅珍&&&&&&&&&&&&&&&&&&&&&&& &
工作单位&& 吴江市黎里中心幼儿园&&&&&&&&&&&&&&&&& &&&&
申报日期&&&& 2011、8&&&&&&&&&&&&&&&&&&&&&&&&&&&&& &&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1.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时,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严谨明了,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本《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后用钢笔填写。可以从“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网站(网址:http://www.szteacher.net/)“教育科研”栏目下载。
3.关于封面的填写:
左上角“立项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批准立项后由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申报市(区)”栏内填写所属市、区。
根据课题设计以“年、月”格式填写“预期完成时间”。
申报专项课题的在“课题类别”栏内填写“微型研究专项课题”,其余不填。
苏州市规划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范围包括以下15个方面:1.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2.区域教育发展研究;3.课程改革研究;4.学生发展与指导自学研究;5.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6.学科教学研究;7.学校管理与学校特色研究;8.教师发展研究;9.职业技术教育研究;10.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11.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12.教育信息化与国际理解教育研究;13.“苏”(苏州)派教育与苏州教育历史研究;14.学校党建研究;15.其它教育研究。结合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方向与范围”并填写,如“4.学生发展与指导自学研究”。专项课题不填“研究方向与范围”栏。
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工作单位”栏内必须规范填写申报单位的完整名称。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栏中,各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的填写要注明级别、课题名称、参与情况(主持/核心参与)和完成情况(已结题/在研/终止/撤项)。
5.《申报评审书》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规定程序逐级报送。《申报评审书》只需报送1份原件。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课 题 组 组 长 )
专业技术职务
吴江市黎里中心幼儿园
吴江市黎里人民中路39号
全国、省、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结题
“十 一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2010《学前教育》
《关于镇区幼儿与农村幼儿在家庭道德行为习惯的调查和启示》
2010《吴江教育》
《从公鸡吃米想到的……》
2010《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学会读懂孩子》
2006《教育导刊》
《架构“生活”与“教育”的桥梁》
2006《吴江行知》
《让心飞扬――浅谈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以幼儿和谐发展为本的园本化课程―家园、社区互动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引导孩子从小学起》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健康教育从“心”开始》
专业技术职务
(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10人)
课 题 组 核 心 成 员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内分工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黎里中心幼儿园
子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发展及其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关注。课程改革试验的成果要通过教师高质量的常态教学来实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一种普遍性的高质量教学过程。因此,新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推动和加速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在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不少教师中仍存有“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错误观点。以为工作尽职尽责就够了,该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只要不打折扣完成就行了,因此对于学习提升搞研究却鲜有热情,这不正确的思想严重影响着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让我们感到,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或许需要从外部为她们的发展提供一种支撑和扶助,内外合力,才能改变“几个老师上台唱戏”的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一个优化的外部支持框架,有效地帮助教师自主地从混沌和无序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走上理性教学的道路。
如何让这些教师参与到学习的行列中来?学校极有必要为教师搭梯建桥,创造提升教师的条件。在我们幼儿园,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如何把教师的教学特长最优化,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作用呢?拟思考根据教师的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两个学科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一是“快乐阅读共同体”;二是“快乐美术共同体”。再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模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总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集体协作,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教师学习共同体”。
所谓的“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另一解释就是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如同欧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这是一个以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习为内容的组织。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上构建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平台。是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每一位老师)共同构成的团体。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以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我们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个体学习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切合实际的规划、组织、学习充分唤醒组织内部成员的研究意识,以“自主”、“互动”、“对话”、“有效”为组织学习的核心理念。实施以理论学习为引领,课堂研讨为抓手,案例研究为策略,组织内成员相互促进影响为纽带,建构“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体提升”的螺旋形上升的学习组织形态。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博耶尔(Ernest L. Boyer)在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of learning)报告,在报告中首次用到了“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有效的学校教育首要的且最重要的要素是: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为了在学校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他指出学校必须:有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的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最早是在纽约高中,他们从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团队任务出发,学生的学习从探究出发,努力让学生形成“学习是他们自己的责任”的意识,教师则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制定课程方案,学校采用跨学科课程和团队教学,每个教师团队自主决定团队的工作方式。这种研究思路先在本校开展,后与另外一首有声誉的学校合作,仅仅四年,纽约高中成了名符其实的学习共同体。
美国北中地区教育实验室(NCREL)设计构筑了一个“有效学习共同体”。在这个有效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1)信息探索者;(2)知识的建设者;(3)认知方法的练习者;(4)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者;(5)有时担任教师的职责。共同体的教师则是:(1)学习的支持者;(2)学习向导;(3)学习中的合作者;(4)进行设计课程和科学研究;(5)持续进取,寻求专业成长。共同体中的教学活动是真实确切的、跨学科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评估是基于绩效的、与学习过程相融合的、真实可信并能产生新的学习效果的。我们共同的愿景就是:教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学校即学习型组织。
近年来,要在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去年的11月,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腾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作报告时,这样说:学习共同体是21世纪学校的变革,学习共同体是21世纪的教育理想,儿童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教师是学习型专家而不是教学型专家,彼此建立一种相互学习关系,相互倾听关系,是多样性中下的共同生活。在我国,学习共同体的最初原型出现在网络学习中,在网络上,大家就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表建议,相互探讨。近年来,我们国内已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的例子,但在幼儿园层面研究的较少。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可以点燃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提升幼儿园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深化符合本园特色的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实践研究,不仅让共同体这个组织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能让教师个体得到发展。如可以提高教师对自身的认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智慧、同伴间合作互助的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从而实现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共赢。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学科教研组为基点,以交往模式的改变、网络论坛的运用等为切入点,构建多元化学习渠道,打造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让共同体成为积极推动教师实践能力和认知自我专业状况的的平台,使基于共同体的教师个体成长成为可能。
(四)理论依据
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斯坦福大学的格鲁斯曼教授(Grossman)等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特质及组建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说明,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一群教师”之间的本质区别。迈克劳林(McLaughlin)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的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以使教师去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提高专业水平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了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2、校本培训理论。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终身教育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学校、教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实现“自主”、“互动”、“对话”、“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建构一个能够促进教师和专业支持者共同参与、有效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模型。
(2)能够提炼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改进和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幼儿高效的学习,使幼儿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3)能够促进老师形成自己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创造属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这些教学策略是教师实践知识和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容。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对教师学习能力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理论的阅读,夯实理论基础、积累资料、总结提炼经验。
(2)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管理机制的研究。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制度、操作方法、评价体系等,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我园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均衡发展。
(3)对教师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和模式的研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合作教研,营造共同体中互助互促的合作文化和模式,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整体水平。
(4)探索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快乐阅读”和“快乐美术”的优质教学模式的研究,充分发挥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快乐阅读学习共同体”及“快乐美术学习共同体”,并确定一位骨干教师为学科教研组组长。以这两个共同体为抓手,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使组内成员形成思考、评价的习惯,逐步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科教研组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研究要点: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发展个案;学习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快乐阅读”和“快乐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
建立师徒结对小组。如果说学科教研组是集体的粗加工智慧,那么师徒结对就是一对一的精加工智慧。由同一共同体中的一位骨干教师带好一位青年教师,园长室对师徒小组提出一些明确要求:每月定时间、定内容进行一次备课、观摩或上课指导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把问题放在备课、上课活动中进行解决,并取得效果。“师徒小组”的建立,拉近了教师的心理距离,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合作、共赢。研究要点:师徒结对是共同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小分子,通过结对如何让两者合作共赢。
加强园际合作。走出本园,加强与姐妹园的沟通与联系,有机地将园外教师的经验优势整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使我们的教师合作共同体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研究要点:将教师学习共同体向园外纵深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依托吴江行知论坛。让“吴江行知论坛”成为学习共同体“个个可登台,人人都表达”的展示交流的平台、文化的窗口。研究要点:利用网络论坛,提高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研究水平。
2、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 (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
(1)、分析我园教研组现状,了解不同层次教师需求,找准问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领会“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十二五”总课题及子课题研究方案。
(3)、邀请市教科室专家来园指导,分析我园的教研现状,寻找切入点,制定、修改研究方案。
(4)、确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科教研组组长,将研究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以落实。
实施阶段 (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
(1)、以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行为细则为依托,对照实施方案分别开展研究性活动,并将活动的过程资料(文字及照片)及时上传校园网。
(2)、规范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工作,保证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与教训,并不断完善改进。
(3)、组织教师开展备课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展示交流等活动,不断完善、建构适合本园教师实际的学科教学模式。
(4)、开展姐妹园之间的互动教研活动,扩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范围,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辟更多的渠道。
(5)、抓好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示范引领工作。
(6)、运用各种手段记录研究过程,收集阶段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7)、构建适合本园教师实际的学科教学新模式。
总结阶段 (2015年1月至9月)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2)、对研究中的资料素材等进行总结分类,反思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3)、反思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经验论文。
3、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集中全员力量,人人参与。根据学科教研组制定的方案、计划,在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特色。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工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了解各教师对学习共同体工作的建议,以便修改和完善。
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引导教师们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提高教师在案例研究中研究自己,反思自己并自觉调整教育行为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阶 段 成 果(限填5项)
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阅读教学模式
快乐美术教学模式
教师学习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集
(限填3项)
最 终 成 果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朱燕& 沈方勤
教师专业成长故事集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此课题组核心成员由园长、业务园长、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具备承担具体实验任务的能力。多人曾独立承担市级规划课题,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专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省市各级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我园经费的支出属于园长负责制,因此,园长有条件安排课题研究经费的开支,极大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转。
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市(区)教科(教研)室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三)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黎里幼儿园版权所有&&&&电话:6&&&&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民中路121号&&&&E-mail:&&&&网站建设:&&&&建站热线: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园长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