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俞逊发牡丹亭视频完整的视频(30余分钟),是视频不是音频,谢谢

http//,亨德尔简介
友情链接:[转载]俞逊发台湾琴缘之《牡丹亭·皂罗袍好姐姐》(含曲谱)
俞逊发演奏《牡丹亭》视频和截图
近日,华音笛友黯然根据以前我在华音笛子论坛上传《牡丹亭皂罗袍》MP3帖子找到我,要俞逊发台湾《琴园》音乐会之《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视频。于是想起以前答应大家上传视频的,后来没找到转换软件,渐渐淡忘了。现发到博客,写下最近听俞老师曲子的感受,并整理以前的相关资料,与诸位分享俞老师的风采。虽然没有当面或直接得到俞逊发的指点,但是从他的学生那里间接得到了很多指导,所以在此尊称俞老师。
俞老师这个版本的《牡丹亭》与《牡丹亭组曲》不同,是根据昆曲《牡丹亭》最经典的唱段《皂罗袍》和《好姐姐》的上海昆剧院版本演奏的(与上昆张静娴版吻合),目前网上还没提供欣赏和下载视频的地方,希望不会造成侵权影响,只想与大家共同欣赏俞老师的演奏,发扬俞老师的笛艺文化和精神。该曲的MP3在07年已经通过华音上传。俞老师在《琴缘》音乐会上共演奏了四首曲:《玉芙蓉》、《采花谣》、《五梆子》、《牡丹亭》。玉芙蓉是道教音乐。采花谣与爵士乐合奏,很有趣味。另外三首适当时候再分享了。
《牡丹亭组曲》音乐视频狗狗搜索结果:
这个视频由VCD转录成avi格式,音频比特率选择160kbs,视频选择320X240(普通mp4格式),512kbps,改天按原比例转换一下。
&& 原文件的参数Video: MPEG1 Video
352x240 (107:80) 29.97fps 1152Kbps [Video]
Audio: MPEG Audio 44100Hz stereo 224Kbps [Audio]
由《牡丹亭》谈俞逊发老师的音色
笛子的音色特征。笛声由吹笛人富有规律和个性的气流在笛筒内震动发出,通过薄薄的有一定细纹的芦苇膜的震动和竹子纤维的共鸣形成带有“磁性”的动听音色。笛者,涤也,好听的笛声乃荡涤心灵之音。
大凡达到一定水平的业余演奏者都能吹出清脆甜润的音色,专业的演奏者特别是大师们的笛声音色更是悦耳。众多笛子大师中,音色听起来基本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纯正、清脆、甜美的悠扬笛声令人很难辨别是谁吹奏的,气震音(腹震音)在时间稍长的音中基本都是音量由小到大然后变为均匀的震音,音末则音量变小淡出,可谓炉火纯青。
相比之下,俞老师的笛声音色则没有这般的“规律”,且更加饱满、甜润,更富“磁性”,特别有一种“内涵的张力和充实”,笛友们大都觉得非常好听。我想这是俞老师在早年的炉火纯青后上升到的更高的一种笛艺境界。这首根据昆曲《牡丹亭》唱段演奏的《皂罗袍·好姐姐》和大家熟悉的《姑苏行》、《琅琊神韵》、《妆台秋思》应可当作俞老师的笛子音色的典型代表。诚然,昆笛与其它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有别,但是,俞老师这首曲子的吹奏与其他司笛的吹奏也有很大区别。听俞老师的弟子说过,吹笛子气震音或腹震音时不要刻意去追求均匀、规则的振幅和音量,要用心去吹,放松、自然地吹,这样出来的音色可能更符合人类普遍的听觉审美特征。因此我也就想到,为什么高雅的美声唱法总是曲高和寡,而随意自然的流行歌曲那么流行,道理不言而喻。在听俞老师吹奏的笛子曲时,我能感受到这醉人的音色里面包含了更多“自然之中有深意”的个性和深刻感悟。
大家知道,俞老师广泛学习、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他不仅自己博访周咨,虚心求教,而且也鼓励学生们广泛汲取。就像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所认为的,琴派的形成同古代交通不发达有关,故“言琴派者”“概以地分”,而今交通便捷,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古琴界整体水平的提高,应不分流派,不分门户,不分“专业”“业余”,能者为师;古琴虽古,应为今人所用。然而琴是弹给现代人听的,就必须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因此,对于古琴的速度、力度、音色,张子谦自有独特的追求。而对于笛子,俞老师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寥寥数言,时间仓促,不曾修改,贻笑大方。
&&&&&&&&&&&&&&&&&&&&&&&&&&&&&&&&&&&&&&&&&
根据俞老师演奏整理的乐谱(水平有限,精准的还得仔细听乐曲核对):
以前在华音论坛上传mp3时的帖子内容:
俞逊发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上传欣赏
四百年最最经典的昆曲唱段《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笛子曲
俞逊发台湾《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欣赏&
&乐曲时间长5&08&P
&&&音乐介绍:此曲是2002年台湾的“琴缘”音乐会上,俞逊发老师演奏的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曲子在VCD里署名《牡丹亭》,但与半小时的十级《牡丹亭》组曲不同。VCD是从俞老师的一个学生那借来复制的,非常珍贵,经搜索,目前该专辑的曲子网上还没有下载的。转录为音频格式上传,纪念俞老师逝世一周年,并与到这里来的朋友们共享。
&&&&&&&&此曲只应天上有,现今可得百回闻。
俞师的甜润而有内张力的笛音,带着“凤头、豹尾”和圆润饱满行音的昆笛味,带着迷人的昆腔味,在古筝、琵琶、司鼓、低音提琴的护送下,娓娓吹来,不绝如缕。
& 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香茗。
& 如见心中最美的仙女随着音符节奏,起伏流畅、婀娜多姿、裙袂飘飘、水袖翻飞地舞蹈。
& 如立于鸟语花香的涧谷幽林,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一股清泉从心灵荡涤而过。
让人沉迷、陶醉,神清气爽。
《牡丹亭》的剧文,配之于昆曲游弋逶迤的旋律、婉约细腻的唱腔,声绵绵而无尽、情悠悠而愈深,实在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极易诱人沉溺,忘了今夕是何年。
四百年来,这个唱段的经典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不知引起多少多情的文化人心灵上的共鸣。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写出多么唯美动人的景致。&
清晨静静聆听此曲的体会。
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相关典故资料:
A.这《牡丹亭》的戏文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戏文:“‘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荆摇荡,如醉如痴,黯然神伤。足见《牡丹亭》影响之巨,感人之深。
B、1947年,梅兰芳和俞振飞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昆曲,白先勇看的那一场刚好是《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这一场《游园惊梦》俘虏了少年白先勇的心,给他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让他不禁怦然心动。“皂罗袍的音乐听过就永远不会忘记,这音乐的美中还有一点忧伤,是中国大传统的伤春悲秋。每次听到这旋律,情绪就起来了,这是中国人的血统里才有的文化基因。”那一年,白先勇十岁。从此他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也就有了后来火遍中国大陆和台湾高校的《牡丹亭》青春版。我有幸于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白先勇的家乡——桂林看了此剧,并拜会了张继青老师,还请教了司笛邹建良老师。
C、很多有录音出版的昆曲名家新秀,都有《皂罗袍》唱段流传,像俞振飞、张继青、华文漪、张静娴、单雯(雯雯)等。
单雯在昆剧《1699桃花扇》中唱《皂罗袍》:
&&&《牡丹亭》青春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演奏《牡丹亭组曲》_百度影视
订阅精彩视频,请
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演奏《牡丹亭组曲》[转载]俞逊发台湾琴缘之《牡丹亭·皂罗袍好姐姐》(含曲谱)
俞逊发演奏《牡丹亭》视频和截图
近日,华音笛友黯然根据以前我在华音笛子论坛上传《牡丹亭皂罗袍》MP3帖子找到我,要俞逊发台湾《琴园》音乐会之《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视频。于是想起以前答应大家上传视频的,后来没找到转换软件,渐渐淡忘了。现发到博客,写下最近听俞老师曲子的感受,并整理以前的相关资料,与诸位分享俞老师的风采。虽然没有当面或直接得到俞逊发的指点,但是从他的学生那里间接得到了很多指导,所以在此尊称俞老师。
俞老师这个版本的《牡丹亭》与《牡丹亭组曲》不同,是根据昆曲《牡丹亭》最经典的唱段《皂罗袍》和《好姐姐》的上海昆剧院版本演奏的(与上昆张静娴版吻合),目前网上还没提供欣赏和下载视频的地方,希望不会造成侵权影响,只想与大家共同欣赏俞老师的演奏,发扬俞老师的笛艺文化和精神。该曲的MP3在07年已经通过华音上传。俞老师在《琴缘》音乐会上共演奏了四首曲:《玉芙蓉》、《采花谣》、《五梆子》、《牡丹亭》。玉芙蓉是道教音乐。采花谣与爵士乐合奏,很有趣味。另外三首适当时候再分享了。
《牡丹亭组曲》音乐视频狗狗搜索结果:
这个视频由VCD转录成avi格式,音频比特率选择160kbs,视频选择320X240(普通mp4格式),512kbps,改天按原比例转换一下。
&& 原文件的参数Video: MPEG1 Video
352x240 (107:80) 29.97fps 1152Kbps [Video]
Audio: MPEG Audio 44100Hz stereo 224Kbps [Audio]
由《牡丹亭》谈俞逊发老师的音色
笛子的音色特征。笛声由吹笛人富有规律和个性的气流在笛筒内震动发出,通过薄薄的有一定细纹的芦苇膜的震动和竹子纤维的共鸣形成带有“磁性”的动听音色。笛者,涤也,好听的笛声乃荡涤心灵之音。
大凡达到一定水平的业余演奏者都能吹出清脆甜润的音色,专业的演奏者特别是大师们的笛声音色更是悦耳。众多笛子大师中,音色听起来基本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纯正、清脆、甜美的悠扬笛声令人很难辨别是谁吹奏的,气震音(腹震音)在时间稍长的音中基本都是音量由小到大然后变为均匀的震音,音末则音量变小淡出,可谓炉火纯青。
相比之下,俞老师的笛声音色则没有这般的“规律”,且更加饱满、甜润,更富“磁性”,特别有一种“内涵的张力和充实”,笛友们大都觉得非常好听。我想这是俞老师在早年的炉火纯青后上升到的更高的一种笛艺境界。这首根据昆曲《牡丹亭》唱段演奏的《皂罗袍·好姐姐》和大家熟悉的《姑苏行》、《琅琊神韵》、《妆台秋思》应可当作俞老师的笛子音色的典型代表。诚然,昆笛与其它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有别,但是,俞老师这首曲子的吹奏与其他司笛的吹奏也有很大区别。听俞老师的弟子说过,吹笛子气震音或腹震音时不要刻意去追求均匀、规则的振幅和音量,要用心去吹,放松、自然地吹,这样出来的音色可能更符合人类普遍的听觉审美特征。因此我也就想到,为什么高雅的美声唱法总是曲高和寡,而随意自然的流行歌曲那么流行,道理不言而喻。在听俞老师吹奏的笛子曲时,我能感受到这醉人的音色里面包含了更多“自然之中有深意”的个性和深刻感悟。
大家知道,俞老师广泛学习、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他不仅自己博访周咨,虚心求教,而且也鼓励学生们广泛汲取。就像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所认为的,琴派的形成同古代交通不发达有关,故“言琴派者”“概以地分”,而今交通便捷,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古琴界整体水平的提高,应不分流派,不分门户,不分“专业”“业余”,能者为师;古琴虽古,应为今人所用。然而琴是弹给现代人听的,就必须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因此,对于古琴的速度、力度、音色,张子谦自有独特的追求。而对于笛子,俞老师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寥寥数言,时间仓促,不曾修改,贻笑大方。
&&&&&&&&&&&&&&&&&&&&&&&&&&&&&&&&&&&&&&&&&
根据俞老师演奏整理的乐谱(水平有限,精准的还得仔细听乐曲核对):
以前在华音论坛上传mp3时的帖子内容:
俞逊发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上传欣赏
四百年最最经典的昆曲唱段《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笛子曲
俞逊发台湾《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欣赏&
&乐曲时间长5&08&P
&&&音乐介绍:此曲是2002年台湾的“琴缘”音乐会上,俞逊发老师演奏的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曲子在VCD里署名《牡丹亭》,但与半小时的十级《牡丹亭》组曲不同。VCD是从俞老师的一个学生那借来复制的,非常珍贵,经搜索,目前该专辑的曲子网上还没有下载的。转录为音频格式上传,纪念俞老师逝世一周年,并与到这里来的朋友们共享。
&&&&&&&&此曲只应天上有,现今可得百回闻。
俞师的甜润而有内张力的笛音,带着“凤头、豹尾”和圆润饱满行音的昆笛味,带着迷人的昆腔味,在古筝、琵琶、司鼓、低音提琴的护送下,娓娓吹来,不绝如缕。
& 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香茗。
& 如见心中最美的仙女随着音符节奏,起伏流畅、婀娜多姿、裙袂飘飘、水袖翻飞地舞蹈。
& 如立于鸟语花香的涧谷幽林,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一股清泉从心灵荡涤而过。
让人沉迷、陶醉,神清气爽。
《牡丹亭》的剧文,配之于昆曲游弋逶迤的旋律、婉约细腻的唱腔,声绵绵而无尽、情悠悠而愈深,实在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极易诱人沉溺,忘了今夕是何年。
四百年来,这个唱段的经典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不知引起多少多情的文化人心灵上的共鸣。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写出多么唯美动人的景致。&
清晨静静聆听此曲的体会。
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相关典故资料:
A.这《牡丹亭》的戏文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戏文:“‘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荆摇荡,如醉如痴,黯然神伤。足见《牡丹亭》影响之巨,感人之深。
B、1947年,梅兰芳和俞振飞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昆曲,白先勇看的那一场刚好是《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这一场《游园惊梦》俘虏了少年白先勇的心,给他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让他不禁怦然心动。“皂罗袍的音乐听过就永远不会忘记,这音乐的美中还有一点忧伤,是中国大传统的伤春悲秋。每次听到这旋律,情绪就起来了,这是中国人的血统里才有的文化基因。”那一年,白先勇十岁。从此他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也就有了后来火遍中国大陆和台湾高校的《牡丹亭》青春版。我有幸于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白先勇的家乡——桂林看了此剧,并拜会了张继青老师,还请教了司笛邹建良老师。
C、很多有录音出版的昆曲名家新秀,都有《皂罗袍》唱段流传,像俞振飞、张继青、华文漪、张静娴、单雯(雯雯)等。
单雯在昆剧《1699桃花扇》中唱《皂罗袍》:
&&&《牡丹亭》青春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俞逊发台湾琴缘之《牡丹亭·皂罗袍好姐姐》(含曲谱)
俞逊发演奏《牡丹亭》视频和截图
近日,华音笛友黯然根据以前我在华音笛子论坛上传《牡丹亭皂罗袍》MP3帖子找到我,要俞逊发台湾《琴园》音乐会之《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视频。于是想起以前答应大家上传视频的,后来没找到转换软件,渐渐淡忘了。现发到博客,写下最近听俞老师曲子的感受,并整理以前的相关资料,与诸位分享俞老师的风采。虽然没有当面或直接得到俞逊发的指点,但是从他的学生那里间接得到了很多指导,所以在此尊称俞老师。
俞老师这个版本的《牡丹亭》与《牡丹亭组曲》不同,是根据昆曲《牡丹亭》最经典的唱段《皂罗袍》和《好姐姐》的上海昆剧院版本演奏的(与上昆张静娴版吻合),目前网上还没提供欣赏和下载视频的地方,希望不会造成侵权影响,只想与大家共同欣赏俞老师的演奏,发扬俞老师的笛艺文化和精神。该曲的MP3在07年已经通过华音上传。俞老师在《琴缘》音乐会上共演奏了四首曲:《玉芙蓉》、《采花谣》、《五梆子》、《牡丹亭》。玉芙蓉是道教音乐。采花谣与爵士乐合奏,很有趣味。另外三首适当时候再分享了。
《牡丹亭组曲》音乐视频狗狗搜索结果:
这个视频由VCD转录成avi格式,音频比特率选择160kbs,视频选择320X240(普通mp4格式),512kbps,改天按原比例转换一下。
&& 原文件的参数Video: MPEG1 Video
352x240 (107:80) 29.97fps 1152Kbps [Video]
Audio: MPEG Audio 44100Hz stereo 224Kbps [Audio]
由《牡丹亭》谈俞逊发老师的音色
笛子的音色特征。笛声由吹笛人富有规律和个性的气流在笛筒内震动发出,通过薄薄的有一定细纹的芦苇膜的震动和竹子纤维的共鸣形成带有“磁性”的动听音色。笛者,涤也,好听的笛声乃荡涤心灵之音。
大凡达到一定水平的业余演奏者都能吹出清脆甜润的音色,专业的演奏者特别是大师们的笛声音色更是悦耳。众多笛子大师中,音色听起来基本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纯正、清脆、甜美的悠扬笛声令人很难辨别是谁吹奏的,气震音(腹震音)在时间稍长的音中基本都是音量由小到大然后变为均匀的震音,音末则音量变小淡出,可谓炉火纯青。
相比之下,俞老师的笛声音色则没有这般的“规律”,且更加饱满、甜润,更富“磁性”,特别有一种“内涵的张力和充实”,笛友们大都觉得非常好听。我想这是俞老师在早年的炉火纯青后上升到的更高的一种笛艺境界。这首根据昆曲《牡丹亭》唱段演奏的《皂罗袍·好姐姐》和大家熟悉的《姑苏行》、《琅琊神韵》、《妆台秋思》应可当作俞老师的笛子音色的典型代表。诚然,昆笛与其它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有别,但是,俞老师这首曲子的吹奏与其他司笛的吹奏也有很大区别。听俞老师的弟子说过,吹笛子气震音或腹震音时不要刻意去追求均匀、规则的振幅和音量,要用心去吹,放松、自然地吹,这样出来的音色可能更符合人类普遍的听觉审美特征。因此我也就想到,为什么高雅的美声唱法总是曲高和寡,而随意自然的流行歌曲那么流行,道理不言而喻。在听俞老师吹奏的笛子曲时,我能感受到这醉人的音色里面包含了更多“自然之中有深意”的个性和深刻感悟。
大家知道,俞老师广泛学习、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他不仅自己博访周咨,虚心求教,而且也鼓励学生们广泛汲取。就像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所认为的,琴派的形成同古代交通不发达有关,故“言琴派者”“概以地分”,而今交通便捷,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古琴界整体水平的提高,应不分流派,不分门户,不分“专业”“业余”,能者为师;古琴虽古,应为今人所用。然而琴是弹给现代人听的,就必须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因此,对于古琴的速度、力度、音色,张子谦自有独特的追求。而对于笛子,俞老师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寥寥数言,时间仓促,不曾修改,贻笑大方。
&&&&&&&&&&&&&&&&&&&&&&&&&&&&&&&&&&&&&&&&&
根据俞老师演奏整理的乐谱(水平有限,精准的还得仔细听乐曲核对):
以前在华音论坛上传mp3时的帖子内容:
俞逊发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上传欣赏
四百年最最经典的昆曲唱段《牡丹亭之皂罗袍&好姐姐》的笛子曲
俞逊发台湾《琴缘》音乐会之《牡丹亭》欣赏&
&乐曲时间长5&08&P
&&&音乐介绍:此曲是2002年台湾的“琴缘”音乐会上,俞逊发老师演奏的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曲子在VCD里署名《牡丹亭》,但与半小时的十级《牡丹亭》组曲不同。VCD是从俞老师的一个学生那借来复制的,非常珍贵,经搜索,目前该专辑的曲子网上还没有下载的。转录为音频格式上传,纪念俞老师逝世一周年,并与到这里来的朋友们共享。
&&&&&&&&此曲只应天上有,现今可得百回闻。
俞师的甜润而有内张力的笛音,带着“凤头、豹尾”和圆润饱满行音的昆笛味,带着迷人的昆腔味,在古筝、琵琶、司鼓、低音提琴的护送下,娓娓吹来,不绝如缕。
& 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聆听此曲,如品一杯甘润醇美的香茗。
& 如见心中最美的仙女随着音符节奏,起伏流畅、婀娜多姿、裙袂飘飘、水袖翻飞地舞蹈。
& 如立于鸟语花香的涧谷幽林,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一股清泉从心灵荡涤而过。
让人沉迷、陶醉,神清气爽。
《牡丹亭》的剧文,配之于昆曲游弋逶迤的旋律、婉约细腻的唱腔,声绵绵而无尽、情悠悠而愈深,实在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极易诱人沉溺,忘了今夕是何年。
四百年来,这个唱段的经典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不知引起多少多情的文化人心灵上的共鸣。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写出多么唯美动人的景致。&
清晨静静聆听此曲的体会。
牡丹亭经典唱段《皂罗袍&好姐姐》相关典故资料:
A.这《牡丹亭》的戏文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戏文:“‘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荆摇荡,如醉如痴,黯然神伤。足见《牡丹亭》影响之巨,感人之深。
B、1947年,梅兰芳和俞振飞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昆曲,白先勇看的那一场刚好是《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这一场《游园惊梦》俘虏了少年白先勇的心,给他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让他不禁怦然心动。“皂罗袍的音乐听过就永远不会忘记,这音乐的美中还有一点忧伤,是中国大传统的伤春悲秋。每次听到这旋律,情绪就起来了,这是中国人的血统里才有的文化基因。”那一年,白先勇十岁。从此他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也就有了后来火遍中国大陆和台湾高校的《牡丹亭》青春版。我有幸于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白先勇的家乡——桂林看了此剧,并拜会了张继青老师,还请教了司笛邹建良老师。
C、很多有录音出版的昆曲名家新秀,都有《皂罗袍》唱段流传,像俞振飞、张继青、华文漪、张静娴、单雯(雯雯)等。
单雯在昆剧《1699桃花扇》中唱《皂罗袍》:
&&&《牡丹亭》青春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曲牡丹亭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