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乐乐我很喜欢你在课外书读报纸和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要他读课本做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小语课程直属0146班
陈静宜(355236) 发表于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一部分,它还应当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成为照耀孩子精神生命的阳光,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
班& 级:&小语课程直属0146班&&&&&&&& &&& 日&&&&& 期:&2007年11月17日班主任: 陈静宜&&崔&&彦&&张立平&&&&&&&& 指导教师:戴志强&&& 陈树军主& 编: 陈静宜&&&&&&&&&&&&&&&&&&&&&&&&&&&&责&&&& 编:陈静宜&& 崔&&彦&&&张立平
编&& 委: 崔& 彦&&陈静宜&&张立平& 戴志强&&&陈树军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 让阅读成为照耀孩子精神生命的阳光
读书,给孩子配制一把开发智慧的钥匙;读书,让孩子插上一对解放心灵的翅膀;读书,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每一个喜爱阅读的人,每一个爱孩子的人,心里都会升腾起对阅读无尽的感触:让我们的孩子喜爱阅读,这将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也是最圣洁高尚的恩惠!
&&&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读书活动真正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浓郁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园,让读书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脚步,更加自信充实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今晚8点,相约付丹阳光教育,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张田若教授系列讲座之五---习作教学,如何参与请见帖子:&&&&&
点亮儿童阅读的心灯
&&&&& 记忆中的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那时候每天都缠着姨丈讲故事,如《西游记》、《杨家将》等,每天吃完晚饭后的时间,我都会守在姨丈膝前津津有味地听故事。上学后,我开始识字后,就变得特别爱看书,那时候,小孩看的书大多是有画有字的“小人书”。可那时父母在外地工作,我住在姨丈家,姨丈他们的生活也不宽裕,要想多买几本书都是很奢侈的事。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每天省下早餐钱,偷偷地去卖小人书的书摊前去租书看,或是从同学那里借。甚至是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便到父母工作的县城去读书了,那个小县城有一个图书馆,那时的我非常喜欢看书,父亲便在图书馆给我办了借阅证,我每天一放学就去图书馆去看书和借书,小小年纪的我借阅了很多的书籍,从书中认识了很多有名的儿童作家,正因为小学时候的大量阅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学起语文非常的轻松。我喜欢读书,我更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们能够受到熏陶。我深知,读书所带给孩子们的影响远不止提高作文水平这样简单,它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及人生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和积极引导。因此,当了老师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小时候识字读书的这些经历,因而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上,我有了自己一点点小小的经验。&&& 一、让小故事成为开启孩子走向课外自主阅读的钥匙。
&低年级孩子,由于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读书容易疲倦,但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对此,阅读初期,可采用老师朗读,学生听的方法,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借助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将孩子们带入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再告诉孩子老师的故事都是从哪儿看来的,引导孩子慢慢从“喜欢听”向“我要看”转变。同时,还利用班级小平台,下载一些声情并茂的故事录音。在每天午间,与孩子一起聆听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小题目去“为难”孩子,让孩子听得更仔细。另外,每一个故事,教师都应尽量利用空白让学生去猜想,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读经典,搭建阅读平台,为课外自主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分辨是非能力差等特点,还不具备独立选择合适图书的能力。因此,“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就成了我们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为此,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我每个早读课都会用上十多分钟让学生选读《弟子规》中的一小段,再给学生讲讲与其有关联的小故事。学完了《弟子规》后,接着继续教学生学《三字经》、《论语》。日积月累,学生从《三字经》中认识了三皇五帝,五代十国;从《弟子规》中懂得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论语》中知道了为人处事,信誉为先。现在班中孩子非常地有礼貌,知道“长者先,幼者后”会自觉主动地去遵守规则。我喜欢中外古典名著。孩子们无法看懂的,我就讲给他们听。我每周都会给他们介绍一位名作家的故事,从我国的曹雪芹、施耐庵等到外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和海明威等,孩子们了解了作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更为作家笔下无数栩栩如生的形象所吸引。
&三、多种方式,点亮阅读心灯&&& 实践证明,一些孩子不喜欢阅读,有时并非因为不爱读,而是苦于阅读无法,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久而久之就丧失了阅读的耐心。因此,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做一盏“航标灯”,巧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在课外读好书。当遇到有班干部向我报告在上其他课时有同学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的时候,我总会找这些同学来谈话,我不会粗暴地没收他的书,但一定会了解清楚他看的是什么类型的书。读的是好书,我会在表扬他的同时告诉他,上课不听老师讲课,是对老师的劳动不尊重,应在课外看;看的是一些无聊的,思想内容不健康的日本漫画书,我会告诉他“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然后向他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学写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中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
&&& 四、建立小小图书角,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我班上,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民工,家庭并不富裕,想多买一些课外书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一些孩子家里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最好的办法是开设一个资源共享的交流的渠道图书角。让学生每人捐一两本书是不成问题的。但学生大多不愿意捐出一些好书来,因此也可采用图书拍卖的方法募得一些班会费,然后让班委去购买一些好书。毕竟经费有限,能买到的书不多,班上还采用向学生租书的方式,让学生把书带来,班委向这个同学租这本书一个月,一个月后再还他。有了图书角,图书角的管理是归班委设专人管理。并办理了每人一张借书卡。有了图书角,学生更喜欢看课外书了,班上出现了借书、看书热。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还鼓励学生去办理市图书馆的借阅证,这样学生看的书就越多了。随着学生的阅读量的扩大,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每次考试时错的比率最高的阅读题,现在学生做错的比率越来越低了。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真的非常的欣慰。
&&&&不论是什么书,学生爱读总是好事,关键在于我们要教会孩子辨识好坏,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着引导的更深入,他们会越来越爱读书,越来越能读书,并读而快乐着。
&&&&&&&&&&&&&&&&&&&&&&&& &我选择&& 我喜欢
&&&&&&&&&&&&&&&&&&&&&&&&&&&&&&&&&&&&&&&&&& &&商容
针对高年级学生贪玩,很少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他们觉得宁可看电视来得直观、有趣、开心的现象。为了改变不爱阅读的习惯,我在班级里采取“我选择&& 我喜欢”读书推荐系列。
一、朗读――感化读书习惯
& &我先是开辟出每天的晨会课,让孩子自由点播,我会特别挑选一些类似小故事、大智慧的精品文章大声读给孩子听。这类文字短小精悍,情节生动,又引人深思,一般都是孩子爱听的故事。每天读、每天都有新故事,而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于是孩子对每天晨会的20分钟充满了期待,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相信同时也会让他们爱上阅读。
二、交流――感悟读书心得
照本宣科一段日子,我结合教材中文本,推荐孩子阅读相关的文章,由于学生有了课堂上的见解,继而再拓展阅读,鼓励他们交换读书心得时,言语中更多的掺杂着个人的一些思想和对这个故事的一种理解。这样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读书也成了快乐的事。
三、推荐――感受读书快乐
&&& 阅读是人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为了不局限孩子的阅读面,鼓励他们“我选择,我喜欢”的书籍读,并不间断地根据他们年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类型书报。由于学生能在书籍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制作,或是从书中解答疑惑,甚至读书让孩子积累大量写作技巧,作文水平与日俱增……此时的孩子已从读书中找到快乐,阅读当然不再是累赘的事了。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引导和培养的体会
&&& 多年来,语言教学一直被“少、慢、差、费”所困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那么我们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营造阅读氛围,打通课内外阅读呢?我也进行了一些摸索、探讨和研究。
&&& 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到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去。我认为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以“趣”为切入点。一是抓住孩子们喜欢画画的特点,例如,以第三册教材上练习“做做说说”中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为着手,让学生搜集描写秋的优美片段和古诗词来给自己的画配解说词,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二是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以《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为切入口,让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以及有关昆虫的科普读物,老师抽取其中的一两篇,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再引导他们自己去看。有时老师还抓住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二、提供正确的阅读导向和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可以从“趣”入手,但也不能只读有趣的、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学生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目标。学了《蒲公英》和《三袋麦子》后,老师请学生去找一找《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读一读,然后在班级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学《三顾茅庐》一文后,老师请学生自己去寻找并阅读成语故事。这样由课内拉动课外,通过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寻找阅读材料,避免了无效阅读或垃圾阅读。学生看多了好作品,自然就会形成辨识力,慢慢地他们自己也就能有选择地去读书了。
&&& 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可总结概括为“读、思、记”三部曲。教会学生对浅显易懂的书采取浏览的方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内容,做简要摘取;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可用“品味法”细细揣摩,欣赏吟诵,变为自己的积累。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读书心得、评语、疑问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做摘录笔记,记录一些好词佳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提供交流的平台,营造读书氛围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活动是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起因。因此我都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结合教材要求,我请学生去读书馆、新华书店,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动手做手抄报粘贴在教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营造了班级读书氛围。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或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故事,或手舞足蹈地说着昨天看的书,或展示自己的新书……通过组织班级读书活动,不仅提供了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更营造了“书香”的氛围。
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循循诱导为方法,在丰富的活动中沟通课内和课外,必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展开。
&&&&&&&&&&&&&&&&&& &巧法诵经典
&&&&&&&&&&&&&&&&&&&&&&&&&& &&&
说到课外阅读指导,我觉得,我校目前和其它很多学校一样正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这项活动真可谓是一种极好的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活动.儿童中外经典导读,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最宝贵的年龄,最经典的教材,最简捷的方法,最完美的人才”。读经典诗文,最佳效果是背诵,背诵了,才真正归自己所有,然后随时可以消化、吸收、变形、化用、推陈出新。背不下来的,就熟读,也不错。熟读经典,看其他书就势如破竹了,可谓以一当十。说“儿童经典导读适合我区中小学生”,那是因为,虽说我区属开发区,但是一共才两所小学,学校的文化底蕴不深,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再加上我区没有少年文化宫、图书馆、书店等文化设施,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是很理想,看的少,听的少,自然积累的也就少。因此,就这一条来说,闲着不如读书,读普通书不如读经典,读经典不如背经典,而且晚背不如早背。
&& 如何把握小学生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呢?我认为主要应从培养兴趣入手。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得好,要让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
&&&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巧用教具
&&& 针对一年级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制作了许多教具,在制作、使用教具的时候能注意游戏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统一,有效地激发了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如:每次教授新的古文或是唐诗,我用大号字把所教内容打印成文,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小朋友都能看见,这样孩子们边看边读,他们的视觉、听觉感官都被积极利用;孩子基本都会念了,我将其中的几个较常用的字剪去,做成字卡,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们找找哪几个字宝宝躲起来了,当孩子找到相应的字贴上去后,他们完整朗诵的劲头更高了。这样既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又达到了复习、巩固的好效果。又如“接龙字卡”、“笑脸娃娃找朋友”等。实践证明,在成人眼中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经典诵读在我们的巧妙引导下,孩子学得如此轻松、快乐。
&&&&2、教法多样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儿童诵读的兴趣。
&&&&1)、带读法。即老师一句句地教幼儿读经典,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老师可特别注重读音的轻、重、快、慢,有时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让儿童边读边做。如:拍拍肩、拍拍腿、转手腕、变化手指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
&&&&2)、对念法。即老师念前面一句,儿童念后面一句,依次对着念,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第一句老师念,第二句学生念,第三句老师念,依次类推,这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当然次序也可交换。
&&& 3)、跟念法。即小老师念一句,其余学生跟着念。这种方法便于发挥榜样的作用,让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用手指好字带领全班学生念,从中可以发现幼儿发音是否正确。
&&&&& 4)、接龙法。即让学生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牢,这种方法有利于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那段内容,以确定能否教下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复习时,我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内容朗读,看谁能很快地接上来,注意听人家说话。既要注意力集中,又要考验有没有熟记。
&&&&& 7)、拼句法。即出示古文中的一句话,每个字单独分开,顺序打乱,让学生通过看看、拼拼,拼成一句话,并把它念出来,不会的可以去查书,自己去寻求答案。
&&&&& 8)、吟唱法。即启发学生根据诗文内在音韵规律有节奏地、抑扬顿挫地朗诵或演唱古诗文,在长期的吟唱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古诗文意境的感受。
&&&&&&&&&&&&&&&&&&&&&& 推荐好书,积极引导
&&&&&&&&&&&&&&&&&&&&&&&&&&&&&&&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对一个人的修养、文学积淀、审美情趣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在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我并没有指订出详细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觉得爱看书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看书,没有一点文学的积累,没有对生活、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没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看着学生写出的枯燥无味甚至是千篇一律的文章,我头疼不已,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开始根据所教班级的特点想出了一些对策。首先,我采取了“推荐好书,积极引导”的方法,我自己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也看过不少好书,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逛书店时,我也时常留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在日常的教学或是和学生的交流中,我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向学生推荐一些看过的好书,比如在《读者》上看到的好文章,或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读物,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西游记》或一些文笔流畅、易于理解的儿童读物,如:《秘密花园》、《窗边的小豆豆》,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谈论对某些作品的看法,或者在讲述课文时穿插一些关于作者的经历或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逐渐的了解到一些知名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读物。教师的话其实往往就是学生行动的“指挥棒”,一些学生也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喜欢上看书,也喜欢和我交流对文学的看法。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做法,使班上渐渐的形成一种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 在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方面,我主要采用写读书笔记和制作读书卡的方式进行引导,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世上没有几个过目不忘的天才,要善于积累,才能把看过的好书化为己用。读书卡就是让学生将读过的书,摘抄在卡片上,记录下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好词、好句,在写作时能借助读书卡快速的查阅所需的资料。在读书笔记的内容上,我要求学生大胆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哪怕和别人的不一样,可以是对全文的概括,也可以围绕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喜欢的人物,畅谈自己的感受,总之形式不拘一格。在审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时,我最高兴的就是看到他们酣畅淋漓的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常常忍不住提笔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下我的意见,渐渐的,这种用纸笔交流的方式成为了我和学生互相了解的途径,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通过文字,我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他们也体会着我的关心和爱护。
&&&& 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开始注重给他们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一是每月一次的“好书推荐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班里的同学推荐自己最近看过的好书,还要阐述推荐的理由。目的在于让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二是每次上课前5分钟的“好文共赏”,学生依次轮流上台,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看过的文章,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主要是一些篇幅短小、寓意深远的“小美文”。这种方法我认为既能锻炼学生在人前大胆发言的胆量,又能培养他们的口才。
&&&&&&&&&&&&&&&&&&&&&&&& 走近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 &&&
&&&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多之又多,当然,这些阅读要求主要是课外阅读。然而在各种游戏在网上吸引学生眼球和生活中充斥各种诱惑的情势下,要学生静下心来,潜心阅读,那对学生来说是有点“勉为其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这些阅读要求呢?“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下面谈一谈我近段时间的一些做法。
&&& 1、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争取与教学内容同步。
&&&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的《伊索寓言》一课之前,我提前几天要求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集》这本书,并布置大家准备教完《伊索寓言》后,举行一次讲寓言比赛。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又为了故事会上大显身手,不至于落于人后,就利用空余时间去阅读,形成比读书、比讲故事的风气。
&&& 2、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力争多种多样。
&&& 其实,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差别的,如果只读一种内容的书籍,容易会产生“阅读疲劳”、“审美疲劳”。因此在布置阅读内容上,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教学五年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去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也可以搜集一些内容一致、内容类似的古诗。利用一节课让大家交流,甚至举行一些诗朗诵主题会。
&&&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善于捕捉阅读机会。
&&& 现在虽然到处都在鼓吹要学生“减负”,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作业、练习、测试依然很多,“很多”的原因有的来自于学校、老师,有的来自于家长。因此,捕捉阅读机会就显得很重要。最常见的不足是,有些老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因此,学生容易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这样的阅读效果不大。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在双休日或各种假日,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4、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相互交流,大胆展示。
&&& 学生都有或强或弱的表现欲。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把握得当,好好地利用学生这个“表现欲”,那么,它就会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就象以上点到的一样、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之后,我们要有所检查。检查的方式很多,最有效的当推举行读书会了。读书会上,学生可以讲自己读过的故事,可朗诵读过的美文,可发表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
一起阅读 共同成长
&&&&&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推崇的今天,新课标也对阅读分年级段作了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无法确保。大量的阅读就需要学生有课内延伸到课外。
&&& 缺少了教师指导的阅读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呢?我是这样做的:
&&& 首先,走进文本,体验感受。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读中诱发情感,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深化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识的庐山真面目”,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认识到语文不是学课文,而是在研读生活。
&&& 其次,正确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课堂解决孩子能读书的问题,课外解决孩子多读书的问题。在课堂就要加强学生独立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课内得法,得益课外。
&&&& 此外,为了让学生的课外能读、坚持读,多读、读得好,我会在平常多提醒、多倾听。并和坚持能力较差的同学事先去约定“师生同读一本书”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陪着他们去读。
&&&& 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去读,我将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的书做成书目张贴在教室以便于他们多读一些好书,在读中成长。
&&&&&另外,在班级阅读课上,我引领学生去读诗、悟文,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扩展视野,知道更多,既而引发下一轮的阅读热情。
&&&&&&&&&&&&&&&&&&&&&&
&&&&&&&&&&&&&&&&&&&&&&& 课外阅读之我见
&&&&&&&&&&&&&&&&&&&&&&&&&&&&&&&&&
&&&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尽不人意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 1、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 2、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悦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人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 3、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读后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 4、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课内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大打折扣。
&&&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 1、课内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品读、略读等。
&&& 2、课堂中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 3、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快乐,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课前3~5分钟演讲;手抄报活动;自主摘抄等。
&&&&&&&&&& 培养阅读兴趣的做法
&&&&&&&&&&&& 魏锋&
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我的做法是:  第一、定期向学生推荐其课外必读书目。学生手头的阅读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是学生不适宜学生阅读的,或者有的学生读书偏重一个方面,造成阅读面的狭窄。对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先把阅读书目印发给学生。同时,介绍这些书的内容,介绍作者,及其重大影响。  第二、与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学期至少两次。报告会上学生或叙述故事情节,或赏析优美语段,或介绍作者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报告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交流体会、培养情趣、激发兴趣。在学生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三、注意向学生介绍新人新作。这些作品关注当代学生生活,以新的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启发学生加深观察、理解生活中各个层面的能力。  第四、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五、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在规定时间里,老师、学生和家长同读一本书,并出题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测试。在了解学生读书情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集中的交流和碰撞。
&&&&&&&&&&&&&&&&&&&&& 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
&&&&&&&&&&&&&&&&&&&&&&&&&&&&&
我认为,阅读具有超越单纯的言语说教,在和学生的交流上,与其他方式相比更能贴近学生、更有实效。阅读交流能激起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近期,为孩子们推荐了杨红樱的《女生日记》。最初也犹豫过:二年纪的小家伙们会喜欢这纯文本的校园小说吗?之后,我发现,只要有空部分孩子就坐在座位上阅读,偶尔还发现成绩低于40分的一个孩子也捧着书在翻阅。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我不由得也翻开了这本以日记形式展示校园生活的小说。就那么一两篇,就又带我进入了15年前那涩涩的年华……
&&&之后,在处理男生欺负女生的问题上,是《女生日记》帮了我的忙,在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我有了新的启示……
&& 我想说:感谢《女生日记》,感谢阅读……&阅读需要交流和讨论&&&
我觉得学生的阅读首先必须是在自主的、积极的阅读状态下进行的。
学生在阅读初期总需要一个目标,和作文一样,很多孩子需要知道他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即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这时应适当地明确阅读目的,这对于小学生阅读来说是有必要的。刚走上教育这条战线,对于教授学生阅读,我缺乏经验和恰当的方法。第一次让学生阅读时,我的要求显得极不明确。学生因此对于我让阅读的目的也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记得让学生读《爱的教育》一书时,我只是要求他们读,并没有制定什么阅读计划,也没有将阅读目的明确化,最终的结果是:第二天当我问学生相关内容时,学生回答不上来。
后来我也和学生谈过,他们反映: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后就放手交由学生自己阅读,这本没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过后根本没有检查这一环节或检查环节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失去了阅读的目的性,且教师没有给孩子们一个交流谈论的平台,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打折扣。后来我自己好好反思了一下,既然要让学生将阅读落到实处,那么我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后来,只要是我布置了阅读任务,我都会专门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交流讨论,结果真的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出奇的高,连平时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会去好好的完成阅读任务。我找一个这样的学生谈过,问及到他的这种变化,他说:“别人都因为看了你要求看的书,上课讨论的可热闹了,我没看,所以他们讲的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不喜欢这样。”我这才发现,这种交流不但能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个不错的办法。
当然,这些不过是形式,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我回忆自己阅读的经历,始终觉得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来说,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如果把阅读仅仅看做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的话,我觉得这种看法太狭隘了,是不可取的,阅读的真正魅力在于让一个人学会如何享受读书的过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认为还是要多动脑筋,多想一些形式来丰富他们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最大限度的爱上读书和阅读。&
&&&&&&&&&&&&&&&&&&&&&&&&&&&&&&&&&&&&&&&&&&&&&&&&&
&&&&&&&&&&&&&&&&& 阅读笔记&& 雁过留声&
&&&&&&&&&&&&&&&&&&
精彩评论:
读从兴趣起步,从方法入手,从形式突破,祝你的指导阅读之路越走越宽!
坚持对的,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真实的作业,听到了您对孩子们一颗充满"爱"和"会爱"的心灵倾诉!
好方法,相信每一种方法总结落到实处都是学生们的幸福.阅读在小学阶段需要这样方法的引领.向你学习!
画与演永远都只能是"读"的辅助,而且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建议还是要回归抽象的文字阅读上来.将阅读和思考真正结合起来,收获更大.
你的经历是最好的经验,你的行动是最好的指导.
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能想学生之所想,有针对性地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想读,会读.
我现在比较困惑,所教的班级孩子读书量比较大,但是都是盲目地读,没有掌握读书的要领,做起阅读题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满意.因此.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还要让学生会读书,要读有所得,才能不断地进步!
你很用心的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也认为课外的阅读,家长的督促是十分必要的,我现在是用发放读书检查表的方式取得家长的配合。
让学生在快乐中读书,从读书中找到快乐,这点做得很好.
&&&&&&&&&&&&&&&& 课外阅读,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
一直以来我就知道阅读课外书对孩子的作用,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我就喜欢阅读课外书籍,4岁开始就熟读唐诗三百首,小时候我没有其它的玩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到现在我的小人书,童话书,名著等等书籍装了满满几大箱,这成了我感到骄傲的事情。现在我作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当然也希望我的孩子喜欢书,更喜欢读书。因此在我所教的二年级班级,从一年二期我就开始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教孩子进行阅读。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因为我们学生手中都订阅了《小学生导刊》这本书(低年级有注音),在阅读课中我同孩子一同阅读这本书。首先,我会很有感情地将文章朗诵一遍,然后让阅读能力强的几个学生阅读给大家听,接着我让学生自己阅读,一边读,一边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最后让大家谈谈你喜欢文章中那些地方,并说说为什么。这样上孩子们还是挺感兴趣的,于是我会布置孩子们回家自己读一篇文章,然后跟爸爸妈妈说说文章里面哪些地方写得好(家长签字)。
&&&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还比较浓,可是回家落实的情况就不行了,可以说家长负责的孩子,都能按要求完成,但是家长不负责的的孩子,却完成不了这项作业。低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学习上还是需要人督促的,我多次和家长协商,却取还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现在这也就成为了我最头疼的事情。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课外阅读,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 厚积才能薄发
&――构建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推荐学员:
  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   毕竟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课外阅读恰巧弥补了课内阅读之不足,它可以成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70%。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淡以下几点:   一、构建课外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学生,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精美而又大气,琅琅上口而又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而又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因此,我便在班中提倡“每天一诗”,“课前一诵”诗歌由学生自己查找和提供,按学号轮流进行,每天早晨书于黑板右上角。课前必吟唱,必诵读,并辅以适当的启发和适时的点拨。学生自备一本古诗摘录本,摘下古诗后,自己题写目录,自己配上插图,自得其乐,其乐无穷。融会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孩子们可以听到昆虫的低吟,落花的叹息;可以看到鸟儿的飞翔,溪水的流淌;可以闻到青草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甚至可以感悟到人世的悲欢离合,宇宙的神秘浩渺,继而唤醒生命的意识,点燃理想的火炬。这是一种犹如空气般了无痕迹的渗透。虽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必是人生一得。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我在教《赤壁之战》一课时,就用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学生课外捧起了《三国演义》、课余谈起了三国逸事,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就这样,随着教材内容的转换,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巴金、老舍鲁迅等名作家,也开始深入了解《红岩》中众多的革命先烈,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啃起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平》……   二、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   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   主要有:①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速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度等能力。②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 我在班中提倡两条途径:一是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但要求每天记下书名与页码,教师定期检查,对学生的阅读面与阅读量及时调整、指导与推荐。并提倡学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定期组织“我喜爱的书”之类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主体唱主角,或读、或诵、或谈、或展示。二是适当联系语文教材,学习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学了《夏明翰英勇就义》后,读读有关革命英雄的故事;学了《私塾先生》,读读关于陈毅元帅的其它事迹等。两种途径,以第一种途径为主,因为它更内在更主动,对主体素质的优化作用更大。   三、变“读”为“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使学生的阅读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我所用,为此在班中,我每周开设一次“自由论坛”。氛围是自由的,论题是自由的,见解是自由的。时间大约三十分钟。有时是谈话式的,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谈论的是一些诸如“当班干部好不好”之类的话题;有时是辩论式的,辩题或严肃,如“机遇与才能哪个重要”,或幽默,如“胖好还是瘦好”。也正儿八经地成立正方反方,并在辩论中评出优秀辩手;有时是新闻发布式的,大至国家要事,小至日常生活,均可入题。“自由论坛”的内容和主题,必须提早一周确定并告知,让学生有充分准备、思考和查找资料的时间。论后要及时总结,指出不足,使活动更好开展。此项活动虽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每次都有说话的机会,但至少使一部分脱颖而出。伶牙俐齿的背后驰骋的显然是思维的骏马。   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
&&&&&&&&&&&&&&&&&&&&&&&&&& 推荐学员:陈 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新时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 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 & & & & & &&&&&&&&&&&&&&&&&&&&&&&&&&&&&&&&&&& & 林晖标& 邹思祥
&&&&&&&&&&&&&&&&&&&&&&&
&&&&&&&&&&&&&&&&&&&&&&&&&&&&&&&&&& 推荐学员: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阅读作为辅助和补充。课外阅读指的是小学生利用课程表规定以外的时间里进行读书看报的活动。它是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而且是课内知识的运用和扩展。许多语文程度好的学生,绝不是靠课内由教师教几十篇好文章提高的,往往是得益于课外的广泛涉猎。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抓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首先注意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举行专题讲座,召开讨论会等形式,向小学生讲清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小学生懂得阅读能力的形成一要靠精读,对一篇文章反复多次的读;二要靠多读,即广泛地涉猎。此外,还采用定期举行“课外知识知多少”的竞赛,和请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谈体会等形式,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注意教给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我们首先注意利用教材中的范文的学习,向小学生传授文章阅读的有关基础知识,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同时,利用教材中重点训练项目的《读写例话》,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实践,边读边学,一篇带读多篇,逐步使他们掌握如何读懂一篇文章,一本书的方法。&&& 第三,向小学生推荐有益的书刊,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读物。实践证明,怎样利用正确的东西去占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资本主义国家一些腐朽的东西乘机而入。有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读了一些黄色有害的读的,因而思想上受到毒害,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指导是争夺青少年的重要阵地,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是:1、书籍的内容要符合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这一目的;2、内容和题材广泛,既有文艺作品,也有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3、语言要规范,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4、注意与课内阅读配合起来,尽可能根据阅读教材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读写要求互相配合。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定期按一定的主题选出一些书刊,编成目录,在学习园地或墙报上向小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书报刊物,使课外阅读体现出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引下进行的特点,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果。&&& 第四,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我们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看小人书,但只看图画,不看文字;有的只翻读故事情节生动部份,不仔细看全文;有的只注意故事情节,不注意语言文字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阅读记录卡,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填写,既提高了阅读效果,又方便检查评比,促进阅读内容:①书名和作者;②主要人物或事件;③最喜欢的人或事,或书的某一章节;④词语的摘录;⑤编提纲或写心得体会。&&& 第五,定期举行读书讨论和汇报会,促进课外阅读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是定期举行书报讨论会。在全班读过的某一种相同的读物后,由教师布置思考题,如书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些人物?为什么?你认为书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等。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作总结。二是定期举行书报叙述会,组织学生复述读过的书报内容或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要能传达书报中的感情,也可以由学生朗读其中精彩的片断。三是是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方法、经验和收效,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由于我们注重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既促进了小学生课内学习,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既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近几年县举行的各种语文知识竞赛中,我校参赛的学生都能取得较优秀成绩。先后还有140多个同学的习作在县以上举行的各类评比中获奖。
&&&&&&&&&&&&&&&&&&&&&&&&& 浙江省桐乡市启新小学 &葛永腾
&&&&&&&&&&&&&&&&&&&&&&&&
&&&&&&&&&&&&&&&&&&&&&&&&&& 推荐学员:
目前,我们小学阶段阅读课文的总量不过三四百篇,才几十万字,这么有限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制约着我们的阅读教学的发展,两眼只盯住教材,把教材中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知名作家写了篇文章,经评论家的评析,出乎那位作家的意料:在写时,他压根儿就没有这样想过。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也正像这些评论家吗?重分析、轻感悟,把有限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毫无用处的肢解上,学生听课迷迷糊糊,老师讲课辛辛苦苦。&&&& 古人在实践中得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可见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在于分析课文如何透彻,关键在于阅读量的增加,通过增加量来提高阅读的质。&&&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笔者在实践中,感受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一、联系式&&&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再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了《空城计》、《五擒孟获》等文章让他们阅读,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侯,他们就会无意识地进行联系、比较,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故事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查找式&&&& &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而这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查找中获得知识。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除了对太阳的温度、大小等感兴趣外,对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古代的树为什么能变成煤,太阳在宇宙中的地位,怎样测量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等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我就让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以找专家咨询,或者网上查询等。在查找过程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因为他们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目的。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三、汇集式&&& &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汇集在一起,供其他学生阅读、查阅。当其他学生需要的资料能在资料小册中查找到的时候,作为收集者必定会有一种成功感,因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必定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去汇集资料、整理资料。如教学《赵州桥》后,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南京长江大桥》供学生阅读,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可以让对桥感兴趣的同学去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外国的有名的桥的图片、资料等。在这次收集中,有许多同学收集到了50多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汇编成册,供同学阅读。再以此为锲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并建议大家收集亲朋好友和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门票、旅游图和拍摄的照片等。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在班级中进行展览、评比,评一评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在收集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又拓宽了学习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收集,在无形中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四、荐读式&&&& &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我把原作提供给学生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很高。他们在读原作的同时,与课文进行了比较,并得出:原作中对人物的刻划比课文中更深刻,更入神;故事情节更复杂,更多变。可见学生对这类著作是很感兴趣的。&&& 在小学阶段,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中的部分情节经改编后选入课本,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一下,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精彩片断,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那么,在上学毕业前,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把三大名著阅读完。&&& &&五、生活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丰富的生活,无疑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宽宽的翅膀,无时无处在吸收、内化着知识。正如“新大纲”中所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进行收集信息,将会收益匪浅。当学生走在马路上,会看到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句,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记录在一本小册子上。如有的同学抄录了“宁可绕百步,不走一步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运安全最要紧!”等句子。当学生漫步在街头巷尾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一些商厦、店家的广告语,如有的学生收集到了“菊景甲天下,茶香溢四方。”“家友,千家万户的朋友。”等等。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多留意城市、街道建设的宣传语,如桐乡已举办了两届“中国桐乡菊花节”,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桐乡田野菊海,中国秋色一绝。”“冬季到台北去看雨,秋季到桐乡来赏菊。”等宣传桐乡的标牌语。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人家过年过节贴在墙上的对联,日历本上的小知识、小常识,看到、听到的各类广告语等等。&&&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逐步得到提高。&&&& &六、创造式&&&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多么希望我们每位教师从大处着手,用发展的、全局性的眼光来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培养具有个性的,有特长的创造性人才也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收集他所想要的,所喜欢的资料,供他去选择,去学习,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一位教师了解到有一位学生特别喜欢音乐,特别爱唱校园歌曲,就向他推荐了音乐方面的书籍,还让这位学生向学校、音乐老师、同学借录音带、录像带及CD片,让她多听多唱,把好歌带给同学,还鼓励她自己写歌词,唱歌词。说不定她长大后还真成了有名的作词、作曲家呢。在音乐的王国里,她学到了课文中学不到的知识,在小小的创作中提高了写的能力,在听听唱唱中培养了感悟能力,当然语文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生活中,有的学生爱好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的学生喜欢小制作、小发明……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收集、保存、应用有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让充满灵性的学生在收集中学习语文知识,表现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生主体发展所必须的。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读书之乐乐无穷”吧!
&&&&&&&&&&&&&&&&&&& &爱读书 &&&& 会读书 &&&& 读好书 &&&&&&&&&&&&&&&&&&&&&&&&&&&&&&&&&&&&&&&&&&&& &灵川学区东进小学 &&&& 黄金梅
&&&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 1 - 2 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 1 、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 2 、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 3 、 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 1 、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 1 、讲。 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 2 、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 3 、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 4 、展: (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文很喜欢看课外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