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当代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树立怎样的生态理念 1200字的论文

怎么写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环保问题一级如何参加生态文明建设 的论文?
怎么写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环保问题一级如何参加生态文明建设 的论文?
如题,求一篇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环保问题一级如何参加生态文明建设 的论文,字数在一千五百字以上。
  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方位全过程的一项神圣事业,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生态难题不断增多,能源危机、淡水危机、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等此起彼伏,在我国也有所反映。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我国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变得十分突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内,各类能源、资源的人均消费量还要增加,能源、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将更加明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面临严重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有些地方农村人口还未喝上安全饮用水,部分城镇人口饮用水源水质不合格。土壤污染面积扩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加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等极端天气增多,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等问题十分严峻。全国近80%以上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37%,海洋自然岸线不足42%。资源开采和地下水超采造成土地沉陷和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濒危动物达258种,濒危植物达354种,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的高等植物有种,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已难以承载传统的发展方式,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代际公平,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大自然是整个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不仅在久远的过去哺育了我们的祖先,还要养育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直至遥远的未来。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是宇宙的匆匆过客,是资源、环境的临时托管人。联合国曾提出这样一句寓意深刻的话来警告世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且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考虑生态的代际公平,既要注重当代人的福祉,也要顾及后代人的利益,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我们没有权利为了满足我们这一代的需要,剥夺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权利,更不能让子孙后代承担我们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果。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维护资源环境对人类的长远供养能力,使后代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公平机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代代相传。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老百姓需求内容在不断升级变化;不仅要满足其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还要满足其对生态产品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满足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态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生态产品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生建设的“短板”,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制约因素。在城市,群众热切期盼的“舌尖上的安全”、清洁空气、洁净饮水、良好气候、优美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和健康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在农村,生存条件简陋、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人喝不上干净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用绿色的植被,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产品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既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人民群众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还是提高人民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的目的所在。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和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和血脉,社会建设是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应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建设的自然载体和环境基础,并渗透、贯穿于其他建设之中而不可或缺,一切发展建设都应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底线。如果生态文明建设缺失或滞后,那么,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失衡,经济建设将不可持续;由于一部分当代人与另一部分当代人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失衡,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将有失公平和偏颇;由于生存和发展条件恶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社会建设也是难以实现的。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五个建设一起抓,五个轮子一起转。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丰富和重大发展,也是对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理念、道路认识的升华,不仅是对中国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决心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摘要]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刍议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客观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共在、共存、互为伙伴关系的生态自然观。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策略和路径,一是必须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责任感。 中国论文网 /4/view-6095272.htm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4.02.013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之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并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国家未来发展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如何让大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难题。为此,本文拟探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意义、哲学基础以及策略路径等,以期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客观需要。   一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通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可以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蜕化问题。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生态文明问题本质上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发展理念和主体的价值选择问题,其根本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P11)。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主体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所以,要落实好中共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精神,必须抓住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主体,让所有社会主体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3],把国家发展理念化为每个社会主体的共同行动。而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十分必要。   1.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参与的一项事业,若不引导和调动这一部分社会主体的积极性,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识的强弱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要取得宣传和教育的良好效果,必须重视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因为大学生既是接受宣传和教育的最适当的主体,又是联系广大社会群体的纽带。他们既生活在学校小生活圈中,又联系着社会大环境,在大学这个小生活圈中受到的教育、获得的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家庭、亲戚邻居和朋友,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形成的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良好生存环境的诉求必然会影响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持续存在和发展。   2.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往往侧重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让受教育者接受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这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新生社会力量,并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但除此之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内容。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思想观念,一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内容。对于那些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就要引导受教育者相信它、接受它;反之,对于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辨析其错误,消除其对受教育者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其对社会造成危害。就目前来说,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悖论”性问题,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让人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无论是从生态治理的积极面去看还是从环境破坏的消极面去看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让人们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前景忧心忡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缺乏自信。让大学生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未来建设者,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另外,作为未来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决定着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态价值理念及其相关责任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包括多方面价值因素的培育,譬如,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体现出的自然价值,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赖而产生的社会价值,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世界而表现的实践价值等;除此之外,还有个体价值、美学价值、规范价值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这些价值因素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之中,使其成为他们行为取向的影响因素,能够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爱护大自然、参与到社会健康发展过程中,这是他们肩负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目前的工业社会或者后工业社会,人如何对待自然已经成为关键,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来看就是生态哲学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必须让他们理解生态问题的哲学基础。   在中西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之关系问题论述很多。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经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人类和他的大地母亲”在相互作用的历史中变化着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刻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而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审视,人们更多的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为立足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P161)   在这一段论述中,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共在、共存、互为伙伴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强调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人及其社会活动是在自然中进行的,自然具有先在性。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有进一步的表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519)另一方面,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对象性关系,自然在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状态,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对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又强调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2](P193)这就是马克思阐述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2个方面。当然,马克思在这里所强调的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01)。所以,对“人的活动对自然的作用”的理解,必须从“社会关系中的人对自然的作用”来理解。   马克思上述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正如当代苏联学者HT弗罗诺夫[4]所指出的,无论现在的生态环境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情况多么不同,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的方法、他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问题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现实有效的。让当代大学生透彻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的哲学内涵,把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之上,不仅可以避免他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肤浅化理解,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到现代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纠缠和冲突是造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而今天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转嫁再次证明,基于不同历史传统的民族国家,由于其大小、强弱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关系,决定着一个民族国家与生态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的性质和程度。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策略与路径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一方面,必须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态道德养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责任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之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进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问题,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程度,以及解决的策略措施也不同。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让他们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对现代化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通过工业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而工业文明遵循着消费主义和规模经济的逻辑,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化必然导致的后果,这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尤其明显。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提出了包括工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和发展目标,但由于后来持续多年在发展问题上走了弯路,造成我国工业化的速度放慢,只是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快速现代化进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现代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对比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以发现,中西方之间既有共性又有重大的差异。   从共性来看,工业化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在使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破坏了本国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成果”[5]。同样,我国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并且我国的工业化由于成为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部分,还承载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部分消极后果,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受害者。
  从差异来看,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还有不同的特点。由于我国的快速现代化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所以,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表现为一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加上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难度也比其他国家要大,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个性特征。讲清楚这些问题,让大学生明白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性质,以及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受制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程度等,能够使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和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问题之间的关系。   提升生态道德意识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成果,有没有生态道德意识已成为环境保护行为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多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从经济、立法及技术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或者虽然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道德意识,由于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生态道德意识的影响作用未充分发挥,从而没能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   关于生态道德意识的内涵,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关于一般的道德意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依据社会的道德标准,通过舆论或个人内心活动,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态度。”[6]根据这一说法,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以人类的善恶观念来对待自然,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类的道德关怀和道德评价之中。   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也是衡量大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是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时期,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即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生态价值观念和生态审美能力,使大学生道德素养整体上得到提升。   四、结语   只有通过大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生态伦理理念,使他们能够依据生态道德规范对待自然、保护环境,自觉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以“生活的逻辑”取代或者至少弱化“资本的逻辑”,才能促进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的落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4][苏]弗罗诺夫 H T.人的前景[M].王思斌,潘信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6]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员会宣传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知识问答[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硕士论文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硕士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f煳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少》午年3日劫B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KI系列数据库及其它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箍姆导师签名:型生年三月赳目加‘丫年≥月弓f曰摘要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发展,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在当今这个(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要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能否正确的树立价值观,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自身修养,能否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当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以高素质为前提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对他们自身甚至于整个社会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形成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面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以往的价值观局限,将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在原有基础上更直接纳入到价值体系中,这不仅仅是对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项重要的新课题,它的出现不仅仅会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完善,也将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素养,环保理念,提高大学生生态环保自觉性,从而更有效的应对当前极其严峻的生态现状,对于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空前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明确界定了伦理、生态伦理、生态伦理价值观的概念,并以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的现状的调查,分析出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对生态伦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和具体;对生态环保自我道德约束力弱;生态实践活动能力欠佳;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实际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出大学生“功利性环保”意识严重;高校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局限;社会尚未形成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这些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树立的原因,最后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应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措施。从真正意义上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在本文写作上全面梳理、分析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已有研究,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途径的科学构想,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本课题的落脚点是放在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上,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伦理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道德的责任感从强调现实利益延伸到人类的利益,从强调对人的关怀上升到对世间万物的关环,自觉地把谋求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结合起来,对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no doubt will be the essors to the cause ofsocialism in our country,the cause of socialism can be faster,better,more efficient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oralduty.In today’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society,promote the su(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stainable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background,as a college student of new times,whetherthe right set values,have e a qualified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Can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their own values,form Our own values on the premise of1ligh quality ecological ethic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of themselves,and even thesociety as a whole will be extremely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In frontof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sis(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therefo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forward the higher,newer request.We mustbreak through the values of the limitations of previous,the ecological morality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more directly into the value system,it is notonly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also is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new topic,itwill no(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literacy will also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and thus more effective responseto the currentextremely severe ecological state of affairs,for better construction of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unprecedented imp(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ortant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first define the concept of ethics,ecological ethics and ecologicalethical values,an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ecological ethics and ecological view ofmarxism,ecology marxism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values education,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theory basis.Second,through the survey of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analysis ofthe college students’ecologi(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cal ethics values exist many problems,such as:the level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ethics is not enoug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ral Poor ecologThe lack of action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initiative and self-consciousness.Thu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college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utilitarian”seriOUS(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Thelimim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s education in colleSocial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not been formed the strong atmosphe陀of these fa{哟rS are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set reason,finallv in view of the survey reflects the problem to fmd a reasonable solution,putforv朔rd to s仃engme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tion shouldfoilow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thics,sh(来源:淘豆网[/p-7105218.html])ould be the main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the specific measures.From the true sense of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f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feasible Suggestions are putforward. .In tKs article bing and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ethjcs values education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to enrich the ideological aIldDolitical edllcation theory research provide reference,through the research of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education,put forward thewav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values of scientific conception,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br m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The essences of this topic is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ethics values,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tion of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 and puts forwardcotmtermeasures,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Make college students’mor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emphasis on realisticinterests extends to the human,from the emphasis on the concem’S for people to riseto n-cyclohexylmaleimide for everything in the world,bine seek their ownvalue and respect the natural value,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of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eoHege students’ecological ethics values目录摘要ABSTI渣CT目录引言第一章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概述………………………………1一、相关概念界定……………………………………………1(一)伦理…………………………………………………1(二)生态伦理……………………………………………..1(三)生态伦理价值观………………………………………..2二、研究理论基础……………………………………………3(一)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3(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5三、当代大学生加强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6(一)是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6(二)是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7(三)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8第二章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0一、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现状的分析……………………..10(一)大学生在对生态文明了解的程度方面的调查………………….10(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行为方面的调查………………….13(三)大学生在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调查……….15二、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8(一)对生态伦理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和具体……………………….18(二)对生态环保自我道德约束力较弱…………………………..19(三)对生态实践活动能力欠缺……………………………….。19(四)缺乏实际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l(一)大学生“功利性环保”意识严重…………….…………….21(二)高校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不够……………………..22(三)社会尚未形成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22第三章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路径……………….24一、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原则………………….24(一)“以为人本&原则…………………….……………….24(二)整体性原则…………………………………………..24(三)全面性原则…………………………………………..25二、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25(一)生态自然观教育……………………………………….25(二)生态科技观教育……………………………………….26(三)绿色消费观教育……………………………………….27三、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28(一)提高主体素质坚持知识学习与生态实践相结合………………..28(二)构建教育体系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29(三)营造良好氛围坚持舆论宣传与社会监督相结合………………..30结论………………………………………………...32致谢……一………………………………………….33参考文献…………………………………………………34附录…………………………………………………37引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今天的信息技术革命这一时间段内,各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都建立在消耗环境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物种资源的不断消亡。随着气候变暖、各种物种的不断灭绝,人类终于意识到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环境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也不容乐观,各大城市的连续雾霾、各种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的不断灭绝、各大地区出现的生活用水水质的不断下降以及各地癌症村的不断出现都深深触动着我们这颗敏感的生存神经,这种生存的危机感已经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我党在新时期里对这种新的问题的情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路线,这是我党在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我所研究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建设的思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也希望能够在理论探索上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2007年,世界联合国组织也对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警告,人类正处于在灾难之中,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恶化已经不容忽视,我国面对这种警告,也做出了应有的行动,我国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适合时宜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要想使这样的重要思想得到确实的落实和发展,就要选择好落实的途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把这样的思想发扬传承下去,需要每一个人都付出行动,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积累,使他们树立符合时宜的新型环保型绿色生态价值观有着重大的意义及作用。这个经济文化都在不断发展的新型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人才军团,他们普遍文化素养及自身修养水平都很高,他们在校园中一直接触学术及理论界最前沿的思想与知识,所以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培养好她们对祖国未来的发展以及壮大有着重大意义。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性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树立生态的价值观更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程。所以,认识到了这点,本文对此加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的现状,并对其加以分析,发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帮助大学生改善现有存在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及观念的树立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贡献。在本文的写作上我全面梳理、分析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已有研究,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途径的科学构想,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课题选择上,本课题的落脚点是放在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上,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加强,使这种责任感不但是停留在表面的利益层面,而是延伸到入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中,从浅层面上的对人的关怀升华到对所有人和物的关怀层面,自觉地将追求自己的发展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尊重世间万物、尊重自然相结合。这将对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建设起到重大的作用,产生重大作用基于本论文研究的课题特征,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在大学生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得到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增强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性。2.文献研究:收集并整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与资料,找出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分析,取之有用之处为我所用,获益良多。使本文的理论基础更加广泛,更丰富。3.比较鉴别法: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方法途径的对比,吸取了国外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生态伦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第一章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概述一、相关概念界定(一)伦理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规范道德的标准通常是伦理∞。在西方,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关于“伦理”的记载,后又经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并对大意加以改造,将最早出现的英文单词“ETHIC”的意义加以延伸,他不再是单指一群人居住的地方,而是将意义扩大到一个范围的范畴,其中包括共同居住的人的气质性格风俗习惯以及产生的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在我国,早在汉代初期就已经有关于“伦理&的相关记载。记载反映出伦,是指人伦,常论。是指一种人与人或物之间的关系,而理,则是道理的意思。所以,总的来说意思大概就是人与人或物之间的一种或几种的合乎道理符合常理的关系。(二)生态伦理生态伦理这个词是随着环保主义的影响和宣传,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被大家所慢慢了解,慢慢认识的。很多学者也对生态伦理价值进行了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大地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等也可以称之为生态伦理学。具体来说,生态伦理是人们价值观的重要一部分,也就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内心的信念的综合。生态伦理主要需要社会的舆论和内心的信念来发展和维持。生态理论在伦理方面基本上就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这个不仅是在中国传播着,在西方也是有着一个叫做环境伦理的哲学被人们广泛传播。这些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环境之间传播的,是维持社会和谐方面的哲学部分。在社会中的体现就是群落之间一定要是非常和谐的,且对大自然拥有足够的尊重的态度②。现在在生态伦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怎么样的与自然进行和谐的生存,并始终保持着伦理的态度生活着,可以说,生态伦理就是有着它自己本身价值的完全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就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研究的,可以①雷新兰.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有效途径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杨通迸.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硕士论文.pdf
文档介绍:
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硕士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f煳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