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可以买小牛电动车买前攻略辆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 资讯> 前途光明,现实还堵着,小牛电动车的亮点与槽点分析
前天下午,牛电科技在北京798艺术区召开了“小牛电动发布会”,并且正式推出了名为“”的智能电动踏板车(以下简称N1)。N1的配置我们已经有过报道,因此本篇着重讨论的,是关于N1的亮点与槽点。
N1有哪些亮点?
电动车本身属于传统制造业,其核心关键就在于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车架几点上。而对此,N1给出的方案都挺出彩——其采用了锂电池代替了原本行业主流的铅酸电池,虽然在此之前,不少知名电动车品牌都推出了锂电池产品线,但大部分没有以主流之位相待,同时由于电芯方案与质量都参差不齐,使得当前的N1就显得倍儿有底气。
N1采用了与特斯拉同级的170节2600mAh松下18650锂电池,18650电池是最早、最成熟、最稳定的锂离子电池,价格不太贵,但是容量、振实密度和续航都很好,官方称N1上的电池本身拥有5年寿命和600次循环周期;但光电池好只是一方面,N1还采用了安全性强的PTC电芯保险丝和配套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能提供过充、过放、温度、短路、过流等保护方案;同时N1还设计了提式可拆卸锂电池模组,重量为12kg,这使得其也无需像之前的铅酸电池一样,由于重量上太过负累,使其只能先将电池运到销售点再进行焊装最后再分销,而N1则可以在模块化的基础上,直接组装好整车发货。
电机方面,N1采用了德国博世的特别定制方案,官方称其能量转化率达到了89%-90%,100rpm转速下最大扭矩达到100N/m;而电机控制器则是小牛团队自己研发的FOC矢量电机控制器,采用1:1调校,三档控制,能够省电8%。
车架方面,N1并未选择第三方代工,而是豪气的盘下了位于江苏常州的一家德国电焊机工厂,然后自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用以生产整车和零部件。
除了这老几样之外,N1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其“活塞液压双碟刹+EBS电子刹车+动能回收系统”,据称该系统在20km/h的时速下制动距离仅1.4米,相比传统的鼓式刹车缩短了21%,同时刹车动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官方称其可以提升6%的续航里程。
至于N1“智能”的点,则主要依靠其配备的封闭式GPS模块和导航系统来实现,辅以其配套的App,用户可以实现远程车况检测、位置记录、报警提示等功能,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监测到电动车的动态,包括电池被取出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小牛电动未来销售将完全以在线渠道为主,不过其也会在线下与渠道商合作建设3000家体验店,但不是从头自建,而是和现有的维修店合作,由牛电负责培训,店铺则主要用来展示、试车和售后。
但思索之后,觉得却也一般
上述几个方面牛电做的固然好,但并没有到颠覆行业的地步,而所谓“锂电革命”给人的感觉也是营销噱头的成分更大一些,此外对于N1,我们还有不少槽点要吐露。
第一点是N1的设计,它精致、好看、大方,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的设计很有局限性,偏向于小清新路线以及女孩子们,而少了一些能吸引爷们的动感与粗犷,或者说作为电动车界的特斯拉,它并没有前者那么酷——而这种局限性在产品线被拓展开之前,会一直存在,相比之下,传统厂商则提供了丰富的多的产品种类。
第二个槽点是它的价格,N1城市版售价3999元,动力版售价则为4999元,作为声称“要改变2亿人交通出行方式”的N1来说,这个价不能算便宜,特别是后者,在有限的提升程度(20公里里程)上溢价了1000元,不免有些太不实惠——然而从这你也能发现,牛电要做的并不是电动车界的小米,它更像是锤子。然而考虑到N1并非只瞄准极客人群,而是2000万-3000万的大众市场的话,就算其不搞饥饿营销,这个价格放在企业最初,可能最后的销售结果也不会特别好看——现在电动车市场由于多层渠道分销的策略,价格本身有不少泡沫,但遗憾的是N1显然并没有选择压实它们。
第三个就是其定位,“给充满牛劲的年轻人”——这句话听上去毫无新意,甚至让笔者想到了中兴之前推出的互联网子品牌“红牛”,加上其设计上的局限性,使你也很难把它和“牛劲”这个词联系起来,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很难与这个定位产生共鸣。
第四个则是其功能性,整个发布会,牛电没有提到N1具备防水功能,然而电动车主一定都深有体会,电动车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怕水,因为如果下雨时电动车内部进水了再直接开动的话,很容易烧坏元器件,而N1在这一点上也没有改良。
前途光明,现实还堵着
随着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成为了最重要的民生课题之一,“科技+新能源”的切入点也就应运成为了下一个风口,这里面不止有牛电,还有小米、乐行等大大小小的代步工具厂商。但无论产品形态如何,核心关键点都落在了“电动”一词所代表的的环保意义以及这些轻量的交通解决方案,对于改善城市道路拥堵的积极作用。
但是有人说了,电动车其实一直都是假环保,人们只注意到交通工具上使用了清洁能源,但忽略了整体电能需求增大之后,最终还是需要电厂烧更多的煤来发电——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应该是单纯的自行车,而且后者不仅兼具上两个核心因素,它同时也响应了“全民运动”的号召,看上去更加无害而实惠。
而且电动车这个产品本身也有点局限性,比如其人包铁的特性,就不适合在天寒地冻、刮风大雾的环境里使用,再加上大城市里电动车上路有限制,小城市里走互联网营销销售路子的话又缺乏土壤,最后N1的价值如何体现,就更得打上问号。
再者,牛电科技选择了自产的模式,优势是坐拥流水线和供应链,对于研发、生产、销量和成本的控制都会比较有把握,但自建工厂就走的是重资产的路子了,考虑到 一边要权衡互联网营销和销售,另一边要吃住传统生产管理,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压力不会太小。
此外,还有更现实的问题是产量,如果产量上不去,不仅喂不饱自己工厂,成本也下不来,而如果产量上去了,能不能销售出去又是问题。特别是考虑到,传统电动车企业混到如今这般地步,绝不是像牛电所认为的那样依靠运气或垄断,如果后者群起而上的话,那么牛电所谓的“锂电革命”,更有可能演变成的是号召行业的全面改革,而非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的一次变革。
作者提出的几点都是比较客观的。
牛电如果想复制小米的成功,第一步必须明白,打动平民百姓的,就是性价比!电动车要有卖点,但是价格够实在的情况下,允许有缺点。但是价格是大部分人买电动车的心理门槛!超过3000的,考虑的人群会减少。毕竟电动自行车市面上的选择已经有千把种。
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大部分的城市开始限电限摩,牛电的电动车网购没法上牌。就算是本地购买,也无法上牌,上路只会被扣留。
为什么只注重功能都不注重一下设计,没人和我一样觉得这个车真的很难看很普通吗?
看过李一男的很多奇迹往事,觉得他应该是个天才,但是没想通小牛电动车作为一个“改善两亿人交通出行方式”的大品类定价却这么高,大城市限电动车小城市又嫌贵,哪来的规模喂饱自己建的工厂?这货续航又很长,不能像特斯拉那样通过路上充电衍生消费,那小牛电动车到底颠覆了什么?是不是天才也会老?
现在电动车管制,一台电动车合法的使用寿命是3年,3999元一台车,=3.65元/天。还要承担被偷及损坏的风险,好像跟现在2000元左右的电动车没有什么优势,至少普通电动车换电瓶还没那么贵。
确实,小牛电动车的外观很难吸引大老爷们啊
小牛电动车能在过膝的水里行使嘛?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jonne_jonne小牛电动车 这台居然跟GOGORO一样能跑100KM.
小牛电动车这台这么优的价钱性能...
或许是就是安卓版的GOGORO.
虽然外型没有GOGORO那么优,
但是哇好想买一台...
因为它CP值超高.
不晓得GOGORO的售价能跟它拼吗?
管妹不要删我的文啊,
有竞争大家才有福利.
旋 马 wrote:
小牛电动车这台这么...(恕删)
在台湾市场能买得到才有用啊
买不到的东西价格再优性能再好都没用
没有写任何的性能,只写续航力100km. 大容量的电自也能办到呀?
马力有点给它小
才一匹到两匹
跟台湾一般常见的电动自行车差不多,说不定捷安特都跑比它快
gogoro与这台设计出发点完全不同
autio wrote:
马力有点给它小
才一匹到两匹
跟台湾一般常见的电动自行车差不多,说不定捷安特都跑比它快
gogoro与这台设计出发点完全不同
台湾的电动机车的起码要求是能跑六十码。在大陆不用戴头盔,能跑四十码已经足够了。
如果就松下电池成本来分析,
小牛电动车售价约4999RMB,约25000台币,
扣掉毛利假设20% 5000元,
小牛电动踏板车采用了与特斯拉同级的松下18650锂电池,重量仅为12kg,由170节2600mAh电池组合起来提供1560wh的超大电量,提供持久续航!
假设松下电池1.56Kwh占生产成本50%,也才约10000台币,
而每颗gogoro电池重9公斤、电压为43.2伏特、电池容量为30.3Ah,能够转换为1.37kWh的耗电量。
所以如果gogoro跟小牛电动车一样使用特斯拉同级的松下18650锂电池,
GOGORO其松下18650锂电池成本应该不会超过20000台币.
可跑100KM是这样来的
动力版在满电状态、时速20km/h条件下可连续行驶100km以上
都市版在同等条件下可连续行驶80km以上
kc105 wrote:
可跑100KM是这...(恕删)
gogoro 1.37kWh*2颗=2.74kWh.
小牛电动车才1.56kWh.
想也知道小牛电动车一定有唬烂...
不然就是gogoro技术比人家差.
地球国民 wrote:
台湾的电动机车的起...(恕删)
台湾只有少数几台才能跑到GPS60以上
其他都45~50左右而以热门搜索:
  文:张无忌/车聚网&
  【引言】汽车玩不转,那就先玩两轮的吧。喊了多年的互联网造车,今天终于在电动踏板车领域有所突破了。而小牛能否取得成功,也将是许多对觊觎电动汽车的IT企业的重要参考。
  故事先从小牛电动踏板车创始人李一男本人说起。
  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6岁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2000年创办港湾网络,后被华为收购,再度出任华为副总裁。此后,他先后出任百度CTO(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旗下12580的CEO;2011年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可谓少年成名。
  但若想成为雷军、马云这样的人物,之前的经历是支撑不起来的。他需要一部翻身之作来证明自己。就像乔布斯需要一个“苹果”,雷军需要一部“小米”一样。于是,曾经的天才少年、技术狂人想到了电动踏板车。
  为什么李一男会选择电动踏板车作为“东山再起”之作?显然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碰到一群自己喜欢的设计师和自己喜欢电动踏板车”这么简单。打动李一男的是电动踏板车背后的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自行
  2014年全国共产销电动踏板车2904.5万辆,随着政府鼓励绿色能源、限购、限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未来五年将迎来大面积的更新换代(我国电动踏板车保有量已达2亿辆),而目前我国年销量30万辆的电动踏板车企仅20家。
  在这一数据的诱惑下,李一男推出了小牛电动踏板车,且看起来牛气哄哄:原装松下锂电池,可蓄航100公里,EBS电子刹车系统、GPS定位和导航系统、防盗功能……当然,有如此丰富功能的小牛也不会便宜,动力版售价为4999元,城市版售价为3999元。
  李一男的梦想很美好:推动电动踏板车的锂电池革命(目前电动踏板车大部分都使用铅酸电池,有污染),推动电动踏板车的高端化(导航、防盗)。就像智能手机是一场从年轻人开始发动的革命一样,李一男也把推动电动踏板车革命的希望放在年轻消费者身上。“小牛电动的目标用户是充满牛劲的年轻人。”他自信满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目前表现来看,小牛电动踏板车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一、设计没能让消费者尖叫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要产生吸引他们的购买力,其实很简单,就是能激发年轻消费者的肾上腺素,让他们尖叫,让他们失禁。
  但打着年轻、时尚口号的小牛走的却是一条守旧的老路。牛电科技推出的准确地说是一辆电动踏板车。电动踏板车在中国市场实际上已经被玩坏了,就跟微型汽车一样。电动踏板车已经被定位为城乡接合部、三四线城市、买不起汽车的老百姓的工具了。
  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不遵守规则是很多汽车司机对电动踏板车的印象,通俗点说就是没有逼格。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如果短途出行,他们更愿意选择一辆脚踏自行车或者是电动平衡车,这样更有逼格。而骑电动踏板车则会被看成很LOW。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电影里美好的爱情,要么就是如《甜蜜蜜》里那样骑一辆自行车,要么就是如《警察故事》里的骑一辆机车,更常见的则是一辆汽车,连场景设计都差不多,要么是自行车穿过风景如画的郊外,要么是机车轰隆隆驶过闹市,要么是汽车在蓝天白云下……这些都和电动踏板车沾不上边。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骑着一辆自行车去见客户或者上下班,会被认为是爱好者或者是运动爱好者,如英国首相卡梅伦、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就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被媒体评为亲民、;如果你骑辆机车,会被认为是酷、炫、拉风,如中国的经济学家李稻葵,就经常骑一辆机车穿梭在城……可是,可是如果你骑一辆电动踏板车,画风就会完全变了,则被认为是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
  当然,如果小牛电动能颠覆之前所有电动踏板车的外形,重新设计一个够炫酷、够拉风、走在时尚潮流的,也许能改写电动踏板车不受年轻人待见的尴尬局面,但遗憾的是小牛仍然沿袭了传统电动踏板车的外形,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无法让年轻人尖叫,自然也就无法打动年轻消费者。
  所以,李一男如果真的是要把小牛送给有牛劲的年轻人,更应该设计一辆自行车或者是一辆机车,或者是一辆电动平衡车,而不应该是一辆没有逼格的电动踏板车。
  二、配置缺乏实用性
  小牛电动搭载的是锂电池,并且配有EBS电子刹车系统、GPS定位和导航系统、防盗功能等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功能。
  但这些功能装在一辆电动踏板车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村里来的翠花戴了一头的珠宝首饰,怎么看怎么不搭。
  对于电动踏板车的目标消费群体来说,他们的主要用途是短距离出行,譬如上下班、买菜、接送小孩上学,这些路程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加个GPS定位和导航系统完全就是摆设、浪费。再说防盗功能,的消费者应该更相信价格贵一点的防盗锁。
  这就好比我要招个做饭的阿姨,你却给我推荐了级酒店的大厨一样的道理,大厨固然好,只是我用不上,也就等于没用了。
  所以,小牛电动把这些汽车上的功能放在电动踏板车上,看起来是提升了的档次和质感,实际上却是为了配置而配置,缺乏实用性。
  三、虚高的定价
  如果要让消费者接受小牛电动踏板车在前面两项上的错误,也是有可能的,那就是低价。譬如小米、华为之所以杀出了一条血路,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低价高配置。
  但小牛电动踏板车却没有走小米、华为的成功之路,而是选择了当初汽车的模式,高举高打。无论是4999元的动力版,还是3999元的城市版,都是普通电动踏板车的两倍多。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花五千块买一辆电动踏板车,还不如再加一些钱买一辆知豆微型电动汽车,至少还可以遮风挡雨吧。
  当然,李一男已经说过了,这些人不是小牛的目标客户,可他认为的目标客户又看不上小牛电动,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我不爱他,结局也就很清楚了。
  所以,现在判断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踏板车是神话还是笑话为时过早,但要想成为“李布斯”,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那颗属于他的蓝色小药丸。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
  ---------------------------------------------------------
  欢迎微信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车聚网
  车聚网,网聚汽车人的力量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车聚网,网具汽车人的力量!(爆料投...
选车、保养、修车老被黑,就问有车以后!权威汽车专家24小时真人在线。
专业关注于汽车导购分析
客观、专业、有态度的汽车新媒体。
深度关注新能源、车联网、后市场、汽车电商、创业投资五大产业。
综合高端汽车品牌全资讯、高品质汽车生活,车主移动社交的平台。
精选最实用的用车知识,最新鲜的车型导购,最麻辣的行业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牛电动车可以上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