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自行车的网站选购

组装自行车时,把钱花在车的哪个部分效率最高?
从性价比来讲,自行车的变速传动、轮组、车架、前叉等等,哪个部分最值得花钱?车圈的“穷烧架、富烧叉、SB烧变速、专业烧轮组”又要怎么理解?(肯定有答案会从车的玩法不同来提,山地、DH、长途、竞速肯定需求不同,如果需求不同,那花钱的方向在哪里)
总算遇到能为知乎贡献一个长答案的题目了。很赞同@李嫑嫑知友关于均衡的说法。我就根据个人经验再延伸一点,从各种骑行方式的特点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说中低端,高端车购买者一般来说要么是懂车的有了自己的理解,要么是土豪也不在乎太多性能。个人认为对于用来专门进行某种骑行方式的车子,花钱重点在于消除当前骑行方式中的器材的短板,先解决安全性可靠性,再谈如何提升性能。XC党人自然从XC开始。XC骑行:1.自锁。如果你已经从山马党时代的初学者慢慢走进了XC世界,自锁可以说是最值得选择的配件。显著增强颠簸路面时稳定性,一定程度提高踩踏效率。真没必要担心自锁的摔车问题,除了刚开始马路上一般会零速度摔倒丢几次人,越野时真的罕见摔了不开锁的。另外上了自锁可以很随意的作出兔跳等动作,过过减速板路牙石轻松多了。2.后拨。一个容易被新手XC车友忽略的部件,即后变速器。如果你的后拨还是Alivo以下,请至少升级到Alivo再进山,如果新装的XC用途车子,建议至少配Deore以上(因为Alivo和Deore之间正是个分界线,是9速到10速的跨越,许多部件都不兼容,从Alivo向上升级比较麻烦。之前忽略了这一点,多谢@陶然知友提醒)。见过多次低端shimano后拨因为弹簧太软越野时被缠进辐条了,这种情况还是挺危险的。好的后拨还有着更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承受更多复杂地形的突然变速、大力踩踏时变速等考验。好的后拨还有着更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承受更多复杂地形的突然变速、大力踩踏时变速等考验。3.前叉。重点,一分钱一分货。建议至少用个入门气叉,可以显著改善颠簸路面控车能力,手不麻了眼不花了才有信心驾驭车子嘛....并且气叉相比油簧叉大幅减重,越野时车头更轻灵。个人用过入门神叉Epicon觉得还行。4.轮胎。选一对好点的折叠胎,胎纹适合你的路况的,能让骑行时的安全性和顺畅性提升很多。说折叠胎是因为通常它的胶质更好抓地强,编织层密度也高,不易扎胎。胎纹方面,比如潮湿和石头石子多的地方就不要用纹路太细的胎的,不然滑来滑去既危险又骑的不顺影响心情。一直骑平顺的乡间小路也没必要像我的一个逗比朋友一样常年用建大K1010大齿胎;尖锐石头多的地方就不要用太轻量化、侧壁太薄的胎,比如下面提到的Schwable某款。针对硬土路面为主的情况,个人推荐Maxxis Crossmark。较湿滑的路面,用过WTB的Bronson觉得不错。顺带黑一下Schwable的Rocket Ron 真空胎,一条顶两条Crossmark贵,但除了轻就没别的优点了。地面有点潮就滑的要命,用了第一次上山回来后胎侧壁就被刮破,一条胎就废了...上面几个是关系安全可靠性的几个重要瓶颈,下面就是进一步提升性能的范畴了。5.车架。有种说法是装车时要把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预算用在车架上,个人表示赞同。好的车架更轻更硬,可以更有效的传递力量,摇车时尤其明显。更轻的话,个人倒是不太在乎。一方面同价位同材质的山地硬架重量都不会差太多,另方面尤其铝架太轻之后可能影响刚性。比如我山地整车上的XTC SLR铝架号称只有1200+g听起来很牛的样子,但前不久骑了几天朋友的CAAD10铝架公路车后,感觉自己的车架简直软的像竹子做的。而某次试骑国内业余顶尖选手的顶级Look碳架加SLR轮组和XTR套件,每一脚踩踏后都感觉像是有人在推屁股...6.套件。包括刹车套件和传动套件。传动套件除了后拨因为可靠性不要太差,牙盘也是提高踩踏效率的关键之一,但比几个大件次要一些。相比之下指拨和前拨就次要多了。刹车个人最在意的是可靠性,一直建议入门车友用V刹,因为简单可靠。上碟刹的话就用好一点的油碟,三天两头漏油、进气、活塞单边动、不回弹的低端油碟真的很烦。7.轮组。好的轮子也是更轻更硬(其实这也是运动自行车最大的追求),能踩踏时更省力,摇车时有一窜一窜的感觉。但之所以把它放的靠后,是个人感觉对于入门车友轮子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玖欲/DP20之类的入门组合骑个三五年也不会给你掉链子,等车架前叉等大件升级完了再说....8.坐垫。对XC骑行而言,坐垫其实没那么要紧。一方面因为平均骑行时间短,一般人在山里转2小时就累的不轻了;另方面是因为越野时会经常起身,也坐不了多久,别用太软太厚重的就行。9.把组、座杆等小部件。一般只要是强度够用的正牌货,适合你的身体尺寸和习惯,比如把横的宽度、把立长度。都可以用便宜些的不考虑更换,对性能影响都不大。但别用山寨无标,不然万一断了就是悲剧...长途骑行:长途骑行要求更多可靠性、舒适性、易用性。因此如果你和许多车友一样买了一辆2000左右的山地整车准备去骑长途时,建议先换个人体工学把套、坐垫,装个副把,可以提升较多舒适性。换掉原厂的塑料脚踏,那东西遇泥水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往往根本没法骑,半路上欲哭无泪,所以挑个有口皆碑的轴承脚踏。然后换一对好点的光胎或半光胎还有刹车块,可以减少阻力提升雨天和刹车时的安全性。其他的手机支架、尾灯头灯、挂车小包等小附件平时看有点业余,但长途时很有用。公路车说一点点,骑得少不敢多妄言。车架很重要,比如上面提到的CAAD10与SLR的比较。然后应该重视的就是轮子和牙盘。山地还有些骑行技术的讲究,越野时上上下下也能休息一下,而公路基本就是用体力纯踩,所以一切都要轻又硬。轻硬之余,一些小因素例如刹车系统的手感也值得关注,比如看上去都差不多的105与UT手变和夹器,手感就是两个层次,太涩的话长下坡之后手指都要捏抽筋...另外如果买整车,根据个人身体尺寸和习惯后将把立等部件换成适合的,可以骑得更舒服。对了还有自锁,公路自锁就是纯粹提升踩踏效率,摇车时的后脚的提拉动作尤其有利于加速...更重型的AM及DH,基本没有涉猎。一般也都是老鸟转入此领域,就不说了。废话这么多,均衡还是很重要。入门爱好者有时会偶然看到某二手论坛在出一个高端零件,比如汤神把立什么的,然后一看价格也买得起,就收来装上,觉得车上有了高端部件性能提升了,其实在浪费钱。刚入门时曾听老鸟云:装车要么三四千,要么10000+,现在觉得很对。对一般XC和郊游而言,的车可以保证可靠性了;如果中了毒,开始追求性能。还是直接买辆10000+的新车更省事。中部区间里,总会让你觉得”有的地方可以更好的“,然后就是烧钱升级……(有人觉得折腾也是乐趣请别拍我)买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自行车也分尺寸是不是可以列入“有哪些你所在领域的常识却往往不为外人所知”?)。不管你买的是高中低端的零配件,尺寸合适都是必须的。最好问问认识的车友或者百度搜一搜,车店店员有时为了成交并不会为你考虑,甚至硬说大了一码的车架适合你。更科学的是找大型车店,寻求Fitting服务,花小几百块详细测定自己的身体,在选购高端车的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一起来享受自行车运动!
器材这种事,不交点学费总是入不了门的。HiFi圈,摄影圈,自行车圈,户外圈,滑板,滑板鞋,模型,跑鞋,玩着玩着,真的就是那句,你开心就好了。出发太久,忘了为何出发,哪怕出发的时候踌躇满志。此刻我在凌晨的海边喊,静静抽一根烟。黑暗的大海低低地怒吼。你有没有试过,四十公里下山路,一路阳光和风声穿过胸膛。漫山红叶都散发着爱的气息。当年一辆破单车过秦岭,下了山刹车片已经光滑,那么年轻不要命,问你怕不怕?我怕你忘了。每个人都告诉你要更好的器材才能让你更舒服。我怕你忘了,当初只是因为想和她去吹吹风。抱歉这个答案没有帮助╮(╯_╰)╭
看了一排排的回答,感叹知乎上真正懂车的真少。
不谢邀!个人感受,从提高速度上来讲零配件,而不是重要性:1.自锁,起码提高你30%的速度,我公路车不用自锁和别人一起走av25就很辛苦了,用了自锁,一般单人av35左右还是可以的,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用自锁提高的速度最快,而且高速的时候不会踏空,越野赛不必担心被弹飞。就是解锁需要练习,基本我认识的每个人上锁都会摔...2.车架,其实五通那个地方的硬度很重要,我用过200一套的铝合金架子带叉和碗组,也用过3000多的TCR的架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架子的硬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很快的速度,而且大力摇车或者快速通过的时候感受到的,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感受不大,五通在大力蹬踏的过程中会变形,如果五通很硬的话,会很少卸力,你的力量可以很好的传递到驱动 ,而不是部分被五通的弹性吸收,所以,五通那个地方做的硬又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蹬就感觉后轮来劲!另外一个好架子的尺寸和工艺也很重要,用小架子可能会被束缚伸展不开,用大架子会导致操控不强甚至发生危险,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你的架子尺寸要适合,还有,架子的设计,隐藏碗组现在用的越来越多了,并不是说比那种箍式的碗组就好多少,但是的确你可以感觉到,同一个档次,用隐藏碗组的车子就是转动灵活一点,车首那里也简洁好看一些,当然,有些好的碗组是100左右的隐藏碗组无法代替的!另外车架的角度和设计,比如有的偏重平地,有的偏重爬坡,有的两者都有,TT车子样子更可怕,几何结构对发力角度影响很大。总之一个好的你该用的车架子,应该是选材质,硬度高能吸震,尺寸适合你,使用环境适合该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好车架!  本来我想把车架放到第三的,因为我认为轮组对于提诉更重要些,但是车架是灵魂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我,不过和自锁想比,提高速度车架子还是不如自锁来的快,花的钱少,所以自锁第一,车架第二! 3.我认为是轮组,其实无论是爬山还是平地用还是综合型的,都希望轮子有这样的性质,那就是在一定的重量内,花鼓越轻越好,轮子的重量都尽可能的集中在圈的外侧好,因为只有这样,在同样的速度下,圈的惯性更好,越不容易降低速度,有的特别轻的轮子,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反映非常灵敏,一发力马上速度就上来,但是一停止蹬踏,速度很快就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轮组轻的反而没有重的跑的快和稳的原因,一套好的轮组,无论是自己编的还是工厂出品的,都喜欢用很轻的花鼓和重量适当的外圈,而且风阻小,我用过那种SUN的足有5-6CM厚的铝合金的大刀轮,是DH用的,国内也不是很好弄到的,重的要命,踩的时候反映也慢慢的,但是速度上来后相当好保持速度,稍微一用力可以跑好久,速度也可以很好的保持!4.我认为是外胎,我用过23-45C的所有700C系列的胎,感觉的确是轮子越细,C数越小速度越快,注意,我说的是av的速度,不是极速,很奇怪的是,我用过那么多车子,最快的速度都是在60左右,昨天下午一努力,加上一个大下坡,也是到了60左右,和我用公路的车最快速度差不多!而轮子越细,AVS的确越快,这和轮子的阻力减小也是分不开的!这是说轮子的宽度,我现在就用23C的了。但是,并不是说25C的换了20C就更快,这个时候看胎,管胎说不好,就用过一次,体会不深,而且那个家伙胎粘的也不好,没太好的感受,但是对于冲气的胎,还是感受很深的。胎好不好,先看抓地力,还有减震性,然后是防刺穿能力!好的胎,会牢牢的抓住地面,哪怕是有水的路面也很老实(这点光头胎不行,但是要是晴天,光头胎比谁跑的都快,刚买了2条26*1.20的山地光头胎,前天出去玩,“侮辱”了一下一些一般的公路车)用这种胎的感觉就是,车子压在地面上,风从耳边掠过,只听到轮胎和地面连贯而又细微的摩擦声。用MICELIN PRO RACE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担心高档胎的快速磨损,和别人说M不如V抗扎耐用和M出色的抓地力中度过的,用了1年,仍然很好,后来卖了公路车,胎留下做个纪念!所以,好胎抓地力一定要好,一套抓地力好的胎,可以弥补25C和20C的差别,用过50一对的正新20C的胎,和PRO RACE一样细,但是那种感觉和换了车一样,手马上开始震的难受,甚至觉得轮子的反映都慢了(这个很好理解,PRO RACE的胎,我的那对是209克/条正新的要在350克/左右)而我用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做平时使用,尽管只有23C,但是总是比我以前同样状况下用20C的正新或者是建大胎感觉好的多,速度也相当,甚至更快一点!)  所以,这里我说明了C很重要,但是在C相差不大的时候,抓地更重要。还有就是吸震性,好的橡胶可以吸收很多震动,我在使用一些便宜的胎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子的震动增加,而换上好胎后,其实就是换上PRO RACE后感觉震动就小了很多,(不是说只有PRO RACE好,而是高档胎中,我拥有的最高档的而且用了1年的只有PRO RACE,其他的一些用的不多,或者都是用别人车子时候感受的不是特别深!)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可以很舒适,可以跑的更快而不担心震动太大自己受不了最后是抗穿刺能力,大家都说 V做的好,我用M的感觉也不错,一年就扎了2次,这个不好说 ,用KEVLAR的胎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有的高档的用了5层,不过是胎就有扎的时候,一般来说,高档的胎这点做的都还可以。  最后说重量,胎轻可能就要做的薄,就不耐用,但是反映快,因为轻,体力消耗也小,胎重可能胎冠很厚,很耐磨,但是反映就慢一点。体力消耗稍微增加一点。折叠贴因为不用象普通胎那样用钢丝边来做固定,所以轻了不少,但是也不是很容易在边上坏掉!看胎的档次高低了  所以,一条轮胎在抓地,减震,防穿刺,重量上要求都很高的,好的胎也是在想办法把这4个性横中和 在一起,大家一定还希望价格很便宜,特别耐用,翘胎的时候不用太费劲!可惜,这7点无法共同保证啊!我买的时候PRO RACE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价格很不正常,2条只要了350元,还送了M的胎垫。正常都是要在240-300/条的。抓地一流,减震很好,一年扎2次,算不错,重量:209克,很轻的了,因为买来价格也还很好,算便宜,耐用吗,用了1年,跑了10000公里,现在看来再用5K公里估计不回有问题,及格,翘胎很方便,配合MAVIC的圈,记得那次扎的时候,跑着跑着感觉后轮不对劲了,气放完了,用手一拽,就下来了,装的时候用手稍微使劲一点,也差不多!  所以,个人意见,把轮胎放在第四位!5.传动系统,和一些其他的提高速度的一些办法,当然很零碎了,什么都有,也分不出主次来,就一起说了  牙盘,有人说曲柄不能软,有人说盘片不能软,道理和中轴和五通一样,就是在大力气蹬踏的时候,越不容易变型越好,因为变形就卸力,吸收蹬踏的能量。软不软的事情,其实在你腿力很强的时候才能感觉到,av上到40左右的时候再说好了,一般的车子我们还是踩不出软的,当时他们的确对你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非常细微了。没有前4个因素影响那么大,对于比赛选手来说,分秒必睁,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我想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没有到1秒钟压过几个人的时候,所以爱好者看钱包提示,不要一味的乱花冤枉钱!  一般来说,CNC的尺盘比冲压的尺盘要硬,你可以这样想,从一个大土豆上片一片土豆下来,比你把一个小的土豆块用菜刀拍成一片比起来,自然要结实一些,材料好自然也硬,比如7075CNC的东西,显然比普通的钢冲压的好太多。曲柄硬度和材料也有太大关系了。影响碳曲柄的轻,而且硬度还好,而且还能起到吸震作用,但是贵的要命!爱好者们根据钱包选择,用过才知道,不要相信别人说怎么软怎么软。  至于什么前后拨啊什么的,手变啊,刹车啊什么的,对车子的速度没有什么影响,重量上有点差别 克重量,SORA 450克重 ,UT的耐用,却要485克的重量,但是这些对于你的车子的速度影响小的很,车子上甩多点泥点子,换个好点的胎都可以弥补这点重量的不足,但是花费的钱,可就不是那么点了!  链条上也不多说,DA的可以考虑,因为便宜才160/条就用个DA的,满足大家虚荣心,SRAM的也很好,带魔术快拆的,也才300不到,什么都方便。但一定注意要兼容。重量比DA轻一点,而其他的HG系列和IG系列的还有KMC系列的重量差距不大,禧玛诺飞轮牙盘再用链条比KMC润的多。爱好者说自己总能踩断链条的不是乱发力踩车子就是链条装的不好。  比赛不是看谁变速快,润,骑在车上的是人,给自己的力量升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否则,阿壮下来,车给你,你也是落后。 所以我说,传动系统对你的速度影响不是很大  其他的提高速度的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了,  车子要非常舒适,比如吸汗减震的把带,碳叉子和硬而不颠架子,碳杆,舒服的座包,总之,你要明白一点,舒适才能保证你的快速,而即使不要求高速度,尺寸合适和舒适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2000左右的人门车也建议他们用碳叉子和意大利产的座包和贵一点的把带的原因,这些可以让你最舒服,舒服才能骑好车  说一下为舒服升级的经验:先是把带,比如GINELLI最近的那种工包的40元的把带,40员买个一线牌子,简直是馅饼。而且把带投资最少,效果也显著,你的手最先把良好的感受带给你!  然后是坐垫,屁股很重要,前列腺很重要,要宝宝,DD很重要,投资稍微要高一点,比把带贵一点,但是值得啊。140的VIPER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穿骑行裤子,一般100公里左右,PP不会造反的6 然后就是前叉,半碳全碳在减震效果上是一致的,重量上差距而已,手上的震动马上少了很多,手很舒适,屁股不疼,胳膊不麻,你还不骑快点啊?  最后是座杆,放在最后为什么呢。把带花的小,效果快,换好坐垫的效果又比换碳杆子来的快,用碳叉子是因为效果也比碳杆子强,至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你换了前3样后再换碳的杆子,屁股的感觉区别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有钱还是换了好!  所以,要为车子舒适升级:顺序是:把带-坐垫-碳叉-碳杆7 就是骑行服,我的体会是:骑型裤和上衣非常有用,尤其是那种带背带的裤子,有了裤子后,你的屁股才会很舒服,而且因为那个垫子的造型,你的屁股才会老实的坐在坐垫上,而不会前后的来回动。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的蹬踏位置。而带背带而不是那种半截的卡在腰上的裤子,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腰很舒服,不受影响,而且呼吸也顺畅。上衣用的专业面料可以让你的汗水迅速的排除体外,保持干爽!而且贴身的设计,可以降低风阻,有人穿那种大的运动服出来骑车,后背兜风,鼓的和气球一样,能快吗?8 学会适当的变速,保持一个高速度,其实靠的是一个固定的踏频,比如你用53带17,因为路矿好,你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比你的固定频率有所提高,换53-16,你就会回到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爬坡了,你用39带15频率有下降,换39带16,不行换17,总之固定到一个你习惯的灯塔频率上,你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体力消耗不大!专业选手为什么追求10速,还要11-21,一点一点的增加,要的就是细腻的过度,来保证自己的蹬踏频率是一个固定值! 就这样吧,有什么问题先赞再问!
俗话说:山地一根叉,公路两个轮
你装什么车呀
如果我说哪个部件都不能马虎,会不会有人用土豆砸我的脑袋。。抛开地形和适用性来说,我个人偏向均衡性,在有限的预算内把车子组装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组装自行车最重要的是均衡,像排名第一的知友说「车座」,它确实很重要,但如果不提及「车架」和「龙头」以及其余各个零配件的相互作用,那么就算你换再舒服的车座,也依然不会舒服。别说是30公里了,10公里都够你受的了。因为车架龙头之间的比例不舒服,你就算坐到婴儿车里也不可能舒服。骑车是要长久保持着一定的姿势,不恰当的骑姿会让你越骑越累,消耗无谓的体能。而且有一个隐性的关键因素是部分人没有注意的,就是你的身高比例和你车子的比例,一定要不断的调试到最适合自己的高度和距离。如果不能,短期会让你受罪,中期下来越骑越累,长期下来你就养成了一个对身体有损伤的骑行姿势(等到那时你自己都不会察觉)。但问题来了,对于自行车DIYer来说,如何组织搭配最适合自己的车呢?这就是技术活了,可不是简单的调整一下车把高度和车座高度就能应付的事,有的配件不适合或设计蠢,都会让你即便调到最优,但舒适度依然很差。到最后你说这辆车你骑还是不骑?骑吧,蛋疼。不骑吧,心疼。对于自行车(山地车)纯DIY来说,均衡永远大于性价比。要么做到均衡务实,要么做到发烧极致。性价比这玩意儿不要盲目追求,性价比也是会牺牲一部分去放大一部分,不可能做到完美。
我认为组装自行车每个部分都不能忽略,要是非要选一个,我会选车座,最直接的骑行感受来自车座和屁股的对话。我有很多辆自行车,经受过不少车座的“折磨”。给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我用过的车座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复古的皮质车座,还有就是公路车上用的竞技类车座。皮质车座开始骑的时候会很硬,坐的屁股生疼,还很废裤子,慢慢的车座的颜色变深了,也软了好多,直至车座上出现了两个坑,终于坐出了自己的臀型,才体会到舒服。竞技类车座给我的感觉从造型上说,流线感很强,外形很漂亮,发力的时候能给你很好的回馈,不泄力。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一款适合的车座,根据不同车型选择不同车座,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公路狗来回答一个。处女答。深夜手机码字也是心碎了。 首先是车架。好架子的设计和气动性远远好于普通架子。因为它的角度设计和自身强度硬度都很好。发力直接不拖沓。其次轮组。一直在动的只有轮组。好轮组真心是省力的。花鼓润
力量损耗相比之下会小。再其次传动。其实感觉影响不大。变速系统 只要档位够了【目前稍微好点都是11速】
剩下基本只有手感和重量差异。锁踏【此段修改】锁踏的作用简单说 1固定脚和脚踏
2省力并可以在脚上提时候继续发力 3安全
固定起来保证摇车不会脱踏。
脚踏因人而异。同品牌高端和低端的差异不大。主要在重量上!!坐包。很重要。1 气动性 2 保证你下半辈子幸福把组。你开心就好。添加一段【】变速方面。有米或者有需要 可以上电子变速。快准狠是其主要特点。一直很眼馋没钱买。价格不菲。因人而异。
另外。关于前面的牙盘 可以选择椭圆盘。个人用的就是椭圆盘。简单说就是减少发力死角 增加发力点到曲柄中心的半径。使得发力点位置发力更多
死点位置腿可以快速通过。附上我和自己爱车合影么么哒。
XC而言。一般:1、车架;2、变速和轮组;3、前叉和其他,各占1/3。这样攒出来的车比较均衡。车架是一辆车的根本。一个车架的轻或重,硬或软,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除了山马党或者通勤车,不爬坡不越野的之外,还是应该在车架上多投入一些。变速想换就可以换,车架不行的。车架也是安全等一切的前提。没有车架,安全等等免谈。个人现在用的是2010款Tank Race Elite,和XTC Team差不多一个级别,比TEAM略软略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这个车架的管材,很有意思的。轮组个人认为是最容易变形部分了。尤其对于处女作的车主来说,轮组飘了那叫一个闹心。变速不准了自己就能调,轮组飘了基本就要进车店了。个人用的是久裕041/042搭配DP20,配置稍微偏低。变速是直接关系到骑行感受的了。个人认为变速精准最重要,速比次之。10速11速的套件我们基本用不上。况且SHIMANO研发的速度太惊人,技术更新换代太快,老旧变速保值率很低。因此建议够用就行,不要追求太过高端的变速。个人用的是2014款DEORE。前叉建议耐用为主,其次再考虑回弹介质、锁死方式什么的。油簧叉经久耐用,性价比高,回弹线性好,推荐使用。我由于用过不少油簧叉,想要换气叉试试,但是预算有限于是上了2013宽神叉。虽然性能上有诸多诟病,但是性价比摆在那里。刹车建议用好V刹不用烂线碟,用好线碟不用烂油碟。不要盲目追求“高端”和“拉风”。个人用的2014款DEORE,和变速一起下来的。把组坐管什么的按照自己的喜好。车座建议用双钉的,身边有体重大的朋友坐断过单钉的。买个WTB什么的车座,舒适度好,性价比高。不要忽视变速线。对手感影响很大。
钱花在头盔上! 保命的东西!
玩车这件事,和所有与器材相关的行当一样,不交学费终究是入不了门的。
长途,按性价比来看,座包 & 车把 & 休息支架 & 前叉 & 轮胎 & 车架
单谈公路车, 这么多回答中竟然没一个提到功率计的. 现在入门点的七八千, 甚至因为汇率原因, 5000都可以买个全新的了. 如果骑行的同时还想提高成绩的, 不看数据, 不了解自己身体怎么提高?
谢邀山地如果山地车一个好的车架并不会一下吃光你的腰包,那就勇敢的往前冲。况且车架不好装太多顶级的配件也是多余的,譬如装车预算是1W的山地xc话,我就会2000花车架上2000花前叉3000套件 2000轮组 1000把组 坐垫上。因为XC毕竟还是要越野的,前叉性能不能差,前轮是住要操控,套件在爬坡的时候还是毕竟占优势的,轮组考虑的是质量,刚性要够,反映回馈明显,这是一个好的轮组该有的。公路选好个架子是关键的关键,这决定你以后的骑行风格,破风?爬坡?TT?全能选手?轮组在公路里面至关重要,好轮组风阻会很低,不同牌子,很多专利套件对于公路来说,符合车的级别就差不多了。如果我有3W的预算,车架1W轮组8K变速7K套件 1K锁踏 把组2K 其他配件2KDH基本上都要好预算5W车架2W 前叉1W轮组7K变速7K外胎,座垫 ,1K把组2K另外不要忘了买大几千的全盔总而言之,车架是DIY一台车的起点和灵魂,也是整台车可置换升级性最差的部分,其他的东西你可以升级,车架都升级了你还会认为是原来那台车吗?
车座,真的……30公里之后,真正让你蛋疼的,只有这个
如果仅仅从“效率”(我理解为用最少的力走最远的路)这个角度出发,以硬尾,即山地车,路况为铺装路面的情况为例,个人以为各个部分的排位如下:车架;在车价和轮组是相同材质的前提下,车架几乎是自行车重量的最大组成部分,而重量对于骑行效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车架的重量并不是车架的唯一衡量标准,刚度强度这些硬指标暂且不谈,车架的几何设计个人认为极其需要考量的,个人骑过的美利达挑战者800的改装车(HFS的车架)和加能戴尔Trail SL1 29er(车架型号不知道,见谅),应该说二者从角度设计上差异极大,骑美利达最大的感觉就是上肢受力很大,经常四五十公里就觉得胳膊酸了,这种情况在SL1上从来不会发生,当然SL1也有吃亏的时候,比如陡坡要极其注意重心位置,不然会翻车…轮组(包括培林在内):车架和轮组一起占了车身重量的绝大部分;轮组除了重量,还有很多其他地方影响着骑行效率,不过这部分了解过少;脚踏系统:包括自锁脚踏和锁鞋;在车身其他条件不变,且骑行人骑行姿势正确的前提下,自锁脚踏和锁鞋能够有25%(经验数字)甚至以上的差异,一套在平民看来“ 过得去”的脚踏系统水货价格也就在700-800左右,这个部分是我认为最具有性价比的提升骑行效率的装备,没有之一;变速系统:好的变速系统能够为骑行效率的提升的原因在于更加丰富的档位能够让骑行者调整到适合自己骑行状态的踏频,但相对上面三个带来的提升,并不是特别高;前叉:此物不解。
所有:头盔是保命的,你的命应该还值个三五十万,这个性价比最高。所有运动目的:不上锁踏的都是菜。飞来飞去前后空翻的级别,锁踏平踏DH经验丰富的,有权使用平踏。山地车:变速要求可靠准确,alivio~deore级别就可以凑合用了,slx已经满足你的需要了。要是你必须slx以上的,那就是你来教育我而不是我来教育你了。骑游:合适的车座,骑行服,锁踏。XC:轮组,车架/前叉,排名有先后。120~160行程软尾:下坡越多刹车+前叉后胆越重要,上坡越多轮组和后胆锁死越重要,地形变化越多升降座杆越重要。DH:刹车加避震。钱砸向这些不会错,轮组买一对500二手36辐条的就可以达标了。
大体说一下吧,这个主要看车子的用途了,车子用途不一样,花钱重点也不一样了。首先说越野(xc am 再重的车没玩过)最影响越野体验的就是车子的操控性,车子操控性不好会直接导致你无法控制车子进而摔跤或者撞车。而在跌跛的山路上避震性能基本上决定了车子的操控性,好的避震系统能够让车轮保持紧贴地面,带来畅快的加速、减速、转向的感觉。我在最初入门时就是用了2000元神车atx770搭配了一根1000多元的recon351前叉,虽然车子的级别决定了车子的踩踏性能不是很好,但这个避震让我在越野时体验到了征服感与碾压感,从此爱上了越野。 再说说长途骑行。长途骑行由于要长时间骑在车上,车子的舒适性是必须要考虑的。车子舒适性的基础是车子合适的尺寸以及几何角度,一些菜鸟经常因为车子尺寸问题而导致手掌、胳膊酸、腰疼等问题。建议买车前去有条件的车店做一次fitting,根据你的身高、臂长、腿长来为你推荐合适的车子,避免尺寸不合适带来的不良感受。然后就是车上的跟身体接触的那些零件,把套 车把 座子 脚踏这些,这些东西虽然小,但是对舒适程度影响很大,绝对不能省钱。比如把套,一个好的把套,首先不能在车把上滑动,材质不能掉渣,不粘手,粗细合适,避震性与摩擦力有一个较好的平衡。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马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