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向市职业生涯规划备选方案局讲述选地建校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在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李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在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李 培(日)同志们:在年月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座谈会后,再次召开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工作,研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强化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和思想理论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加快推动全省高校内涵式发展,非常及时、意义深远。上午和下午位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上午高峰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一年多来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自年月召开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座谈会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高校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在增强责任引领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明确目标优化发展、科技支撑特色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加大投入推动发展、建好队伍保障发展、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呈现出一些亮点。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年底,全省高校达所,在学学生超过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与年相比,高校增加所、在学学生增加万人、毛入学率增长个百分点。至年底,全省高校占地面积达万亩、校舍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亿元。抢抓历史性机遇,采取超常规措施化解高校债务,财政部、教育部认可我省年各级财政通过一般预算支出化债资金亿元。年,中央安排我省化债奖补资金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奖补资金总量的,为高校减轻债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大学等部分高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顺利启动,云南师范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深入推进,年全省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所,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达到了个;新认定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个,推荐参加国家评审认定个;新增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所,入选该计划学科专业达个。东南亚南亚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大力倡导云南青年志在四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活动,大学生到基层到一线干事创业的观念进一步强化。大力推行走下去服务基层、走出去就业、支持校园招聘、创业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帮扶等六项计划,特别是采取特殊措施,对到省外实现较高质量就业的云南籍毕业生给予奖励,去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在已就业的万名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万人,到省外就业的云南籍学生首次突破万名,得到教育部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注重配好高校领导班子,选好党委书记和校长,调整加强所本科院校领导班子,加强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所公办本科高校和所行业部门管理的高校,聚焦高校系统四风方面存在的个突出问题,认真贯彻秦光荣书记重要批示,锁定校风、教风、学风,切实抓好学习、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抓好整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功应对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舆情,确保了高校和谐稳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会前,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就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全省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大而全,发展定位不清不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集中度不够,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特色不鲜明,一些高校同质化趋势明显;二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亟待深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权、管理权、学术权和监督权关系需要进一步理清,办学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亟待加强,少数高校的校风不严、教风不正、学风不浓,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四是学科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储备、服务社会能力等核心指标与发达地区高校的差距还在扩大,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全省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五是高等教育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保证经费稳定增长和提高效率的机制还未建立,部分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行政性支出占比偏高,化解和控制债务的任务还比较重。这些差距和困难影响了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步伐,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创造新业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省肩负重要的使命。当前,我们面临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将滇西高校纳入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委省政府支持我省高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等历史性机遇。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高校基本完成了规模化发展任务,已经具备了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各地各有关部门尤其各高校必须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尽快把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和工作重心从注重外延扩张、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变,从关注硬件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加快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加强省级统筹,着力优化高校内涵发展的外部环境。贯彻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不断强化省对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一要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工作机制。通过省委文化教育卫生改革专项小组,加强对全省高校办学定位、专业布局、学科平台建设、教师编制、财政拨款等方面的统筹研究,形成组织、宣传、教育、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从2014年开始稳定公办高校办学规模,原则上公办高校招生计划只减不增,适当扩大民办高校招生规模;加快制定省财政对公办高校拨款稳定增长的改革方案;研究制定适应高校内涵发展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管理办法,建立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的激励和约束工作机制。二要建立分类管理的统筹发展模式。尽快出台《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按照综合型大学、专业特色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三大分类方式,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各高校发展定位,推动州市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引导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三要统筹构建省级教学科研人才平台。针对云南高校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而单一高校引进、培养能力有限的问题,根据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筹划建立统一管理的省级人才引进、培养平台。针对云南高校科技投入不足而省级财政收入有限的问题,探索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与分配制度,筹划建立统一管理的省级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和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平台。针对云南高校面向西南的国际竞争缺乏合力的问题,以国家战略为指向,通过实施全省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计划,避免内部恶性竞争,构建省域高校共同发展平台。(二)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以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通过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强内部治理结构调整、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一要加快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加强章程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各高校要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为指导,加快大学章程制定或修订步伐,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要简政放权,加强督促指导,力争今年至少所本科高校出台章程。通过规范大学章程的内容,理顺高校内外权力关系,确保高校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深化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各高校要以学院层次管理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学院制改革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厘清决策权、管理权、学术权和监督权四大关系,让资源、权限和职能三下沉,控制行政人员占比和行政开支占比,实现高校内部管理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变,有效提高资源分配的透明度和资源使用效率。三要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宏观管理和评价指导为手段,通过学校评估、专业认证、经费审计、事项公开和事后问责等模式,完善评估监督办法,探索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新格局,确保高校用好权、办好学。(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实施院士后备人才、云岭学者、“云岭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举措。今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加大对创新团队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希望高校系统一定要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强化人才强校战略,用足用好政策。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积极与省科技厅汇报对接,争取教育系统多申报“院士后备人才”,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今后每年要公布一批全省高校的名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实施博士后定向培养计划,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进一步增加投入,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急需紧缺名师。要突出教学科研业绩评价,创新教学科研名师激励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方式改革,对教学名师在职称评聘方面采取特殊倾斜政策,有效提升高校教学工作的地位,为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和培养一批师德典型,大力推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将学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与产业发展、社会就业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相衔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做强做大优势学科,打造支撑质量提升的学科品牌。要把教育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服务教学一线,保障教学一线;把本科教育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特别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坚决避免本科教学被弱化的现象。要扎实推进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学分制学费、学分制拨款、学分制选课模式,逐步搭建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强化省级统筹,突破学分制“壁垒”,探索建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使用的省级学分制公共信息平台;以学分制选课为基础,逐步构建低质课程退出机制和高校课程竞争机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和转学、转专业的自主权,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积极探索加强校际交流方式,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各校的学科优势,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在多元的校园文化中熏陶成长。(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偏离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永恒使命。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不仅要加强专业教育,更要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地方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通过建立完善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引导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一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一批高技能应用人才。要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开放力度,支持“走出去办学”,扩大和提高南亚东南亚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六)强化科学研究工作,着力推进协同创新。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力量,要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发展需求,以协同的理念推动科研改革,打破封闭分散格局,发挥多学科多功能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努力推动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同、科研创新主体之间协同、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科研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探索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尝试建立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建立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渠道和平台,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云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形成云南高校面向西南的区域国际竞争力。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高校要切实抓好内涵发展的规划工作。今年内,各高校要依据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加快地方大学转型发展的意见和我省加强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意见,加快推进内涵发展、区域性高水平大学规划编制工作。一要明确目标,科学定位。要围绕全省高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区域特色,深入研究本校的发展思路、途径和举措,寻求突破口,实现新的发展。二要服务国家,服务云南。要根据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结构等,为国家和云南发展服务。三要发挥优势,错位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办学定位,努力探索特色化办学道路,与其它高校错位发展;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目标任务具体化,在重点时段实现阶段性目标,坚持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四要优化结构,整合资源。优化学校内部结构,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争取更多资源和政策支持,推动学校跨越发展。五要跟进时代,推动改革。要深入研究推出具有制度性、科学性、规范化、可操作的改革方案措施,通过改革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六要细化路径,有效实施。要细化各种实施方案,开门搞规划,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汲取群众智慧精华,将发展规划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切实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高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第次省委常委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要认真贯彻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做到七个融入,重点做好八项工作。抓好七个融入:就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改革发展目标、融入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师德建设。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就是把三个倡导融入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专栏;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二)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省领导为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制度,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进修学习、实践教学案例、督导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等工作,编写好《形势与政策》教材,加强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思想理论课实效。(三)紧紧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实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程。各高校要建好用好管好网络这块阵地,除利用网络开展正面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把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作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三项机制和建好三支队伍。一要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省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要与宣传、公安、安全、通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会,梳理分析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细化应对策略,完善防控机制,指导高校做好舆情的引导与处置工作。二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各高校要在各自门户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校领导电子邮箱,在学院子网站设立学院微博、微信、群、辅导员班主任微信与等网络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回应师生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避免谣言扩散,掌握舆论主动权。三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横向建立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负责收集上报学校网络舆情信息,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综合研判,提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纵向建立贯穿高校工委和教育厅、学校、院(系)等个层面的舆情监测网络。实施网络舆情一周一报、特殊时期实时上报制度。要建设一支以党团干部为主体的专职网上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专家学者、学生骨干为主体的舆论引导工作队伍,为实施网络舆情引导工程奠定基础。(四)紧紧围绕育人中心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工程。要抓好高校党政团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这支队伍,形成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合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格局。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实施高校党政团干部培养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开展高校组织、宣传、统战、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二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健全机构配强队伍。认真落实专职辅导员按师生比的比例配备,着力培养百名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员班主任骨干队伍,探索建立职称评聘、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原则,健全党组织工作部门,配备组织、宣传、统战、学生工作、纪律监察等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组织,支持其按照有关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理论研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云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工作的开展。通过设立专门课题或委托项目,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研究和联合攻关,推出一批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工程。高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我省高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热点问题增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境外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对高校的渗透活动加剧,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压力较大。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尖锐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要坚持长抓不懈,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各高校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落实领导责任、构建体制机制、人防技防、部门协同配合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维护高校稳定长效机制。同时,在高校持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深入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做到以文化滋润人、以文化培育人,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阵地三项工作。一要培育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优良传统、办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二要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云南精神。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三要坚守校园文化阵地。加强高校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团活动、校内媒体的管理,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要严密防范境外非政府组织以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捐资助学、学习培训等名义,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最后,我再强调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的民主集中制问题。总体上讲,全省高校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好的,但还有一些薄弱单位,少数领导同志在认识和把握上还有一定差距。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也是高校党委的根本制度。各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三重一大”等议事制度规则,以制度保证学校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出现个人说了算现象,避免决策失误。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处理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把握好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角色定位,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防止党政不够协调等问题出现,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同志们,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共同开创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出新贡献。
版权所有(C)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技术支持: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15:57:1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福建省南平市西芹学校
拟用地面积:
拟建筑面积:
相关文章: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版权所有:南平市城乡规划局
地址:南平市滨江中路235号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npghj@备案序号:闽ICP备
技术支持:南平科锐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联络电话:
欢迎光临,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年杭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5〕5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我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建设,推进市区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异地高考、“单独二孩”等政策实施,以及教育小班化、国际化等措施落地,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年杭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下达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一、如需对本计划进行局部调整,应确保各区域内存量教育资源不减。经市建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确认,由于住宅开发量减少等原因,区域内规划配套的义务教育设施确有余量的,应考虑为民办学校和国际性学校预留办学空间。  二、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城区政府应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本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平衡生源;相邻城区边界区域的教育资源应实行共享,以方便周边居民子女就近入学。  三、各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应首先满足住宅小区内居民子女入学的基本需要。同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人口流动管理办公室和公安、人力社保等部门,研究完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保障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市级各职能部门要互相协作、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各项目牵头单位要督促实施主体落实建设任务,并在每季度末将项目进展情况报市教育局汇总。市政府将对本计划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附件: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                              (此件可公开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划选址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