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柏集团硕士论文答辩ppt如何做好品牌管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教你如何处理好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毕业在即,面临答辩,怎样长弓通过答辩,是我们目前关注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2|
上传日期: 18:18: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教你如何处理好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PDF
官方公共微信 论文答辩陈述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文答辩陈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关于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07:1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DOC
官方公共微信----毕业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示例
毕业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示例
时间: 14:40:5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93
&&&&&&&&&&&&&
在本附录里,笔者想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为毕业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提供一些参考示例,作为《【概论】学术之门》一文的具体性细节佐释。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学友读者增加一些枯燥理论外的感性认识。
一、论文选题
笔者毕业论文的申撰,是在月份进行,属广东省汉语言专业自学考试第18批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灵魂栖息的地方——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蕴》;论文成绩:优。
申请论文写作之前,并没有任何有关学识积累或经验上的准备,只是因为已经符合主考学校的规定条件,便根据自己的专业考试计划安排进行申报罢了。至于论文的选题,乃是缘于自考课程《美学原理》对陶渊明的诗句,多有引用;触目之余,感慨每深。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对陶渊明单列章节,高度评价;笔者学后,却似感意犹未尽。尤其是到后来,《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侵食了我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于是,以陶渊明作为自己毕业论文写作论题的想法,也就随着各门自考课程的不断学习和修完,渐渐在我心里形成并确定下来。
文学的历史长河,无论古今中外,随便撷取一人、一事、一作,铺衍成一篇5000字以上的论文,应该都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因此,就论文选题来说,笔者以为,优先考虑那些课程自学过程中令你心动的篇章或人事,足矣。
二、论文提纲
诚如在【概论】中所言,笔者认为拟定论文提纲最重要的不是写个三五百字提交导师审批,而是在基本完成资料查找、收集工作的基础上,将整篇论文写作的结构框架大致定型。本文就是笔者以图表形式绘制的写作思路纲要。从内容上讲,即使对于同一论文选题的读者,都是毫无意义的;附录目的,只是在于示例说明:如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完成上述论文写作思路和纲领结构的拟定任务。在笔者整篇论文写作过程中,虽然图表中涵盖的许多论证要点,与最后论文定稿有所出入;论点归结也远非图表中那么简单;尤其美学形态一层,更是完全不用内中的论点;但整个提纲的结构框架,却是一直稳固不变的。这种支柱式的提纲拟定,就好比建筑——打好地基,搭成屋架之后,里面的房间如何装修和摆设,随心所欲——能够充分保证在中心论题不变的情况下,各层面的论点论据都可以随时按照最佳的、最具说服力的需要或者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灵活更改、变换、增删等等,而论文本身不受结构布局影响。
表中末行,原本是笔者在初期的资料收集及参阅过程中总体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析和探究的未竟之务,拟在其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故批星号标记以自我提示。笔者随后将陶渊明的所有原著整理打印,按照自己初步的理论依据进行划分,依陶渊明年谱粘贴成一张近于A0的大图表,用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随时参阅、检验和调整。而事实上,这份工作最终的进行结果,演化成毕业论文第三层中的所有立论和论证——根据陶渊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学形态进行系年,从而离析出其中的思想和人格意蕴。
正是基于上述事实原因,作者在本册【概论】中提出,对资料的收集、处理、消化、汲收、辨证式地肯定或否定等工作,其实是贯串始终的。并且,要重视原著的解读和辨析工作以及资料收集的整理和记录工作,切实做好论文写作的基本功。
三、毕业论文
由于笔者的毕业论文篇幅太长,因此无法全部附录于此。又考虑到广东省的每位学员均须按主考学校规定购买《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萃》一书,已经有了很多参照范本,因此,笔者将论文中的主要论点提纲以及体现层次之间衔接关系的段落择要摘录于中,算是提供一篇毕业论文的概览罢。其中,有几点笔者想具体说明一下:
其一,文贵求新。但一个“新”字,笔者以为,既有翻新,也有全新。所谓翻新者,就是对所收集、参阅的资料以及他人学术论著中的有关观点,自己从不同或相反的角度进行观照,从而得出新的不同结论或观点;所谓全新者,就是另起炉灶,独辟蹊径,采用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出新的研究结果。笔者在毕业论文中将这两者与论文的行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层社会形态基本为翻新;第二层社会形态是翻新与全新参半;第三层则是全新。也因此,笔者将第三层作品系年之前的开首部分,全部附录。非为自炫,而是因为:一来它们充分体现本册【概论】中的有关理论,正是笔者论文写作中实践与经验的相互印证;二来《论文选萃》中的文选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翻阅之下,几乎没有这种全新的例子。故此笔者才不揣鄙陋,意在对即使不同选题的学友读者,其论文写作的探索思路与方法,想来也同样可以有所启益?!
其二,相比于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中的要求,笔者的论文中多出了一个附录部分。这种结构上的安排原因,具体见论文答辩。
其三,由于写作时间十分紧促,几乎所有的资料查找、收集工作,笔者都是通过网络和电子图书馆完成。因此,【参考书目】这一部分,形式上依然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但在内容上便有所不同。从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情况来看,笔者估计,目前或今后,肯定会有很多学友,在此项上也如笔者一样,惯于上网而不是泡图书馆的罢?却只不知其结果心得,是否与我相同?电子图书馆如超星者流,固然快捷方便,然可供读书卡免费下载或阅读的书籍出版日期太旧,非热门学术专业方面的论文论著,更是鲜有2000年以期版的。这种情形,对于与论题有关的新的研究信息资料的收集、参阅和引用工作十分不利——或许早已有什么论著得出新的好结论可供直截了当、省心省事地引用了,没想自己还在戮力劳心、亲证躬论,岂非呜乎哀哉?!当然,好在本专业的学术更新相对还是比较缓慢,但笔者依然建议:中国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毕竟还是比较落后,条件允许的话,不要对其过分依赖。信息资料的来源方式,最好尽量多种多样化,且注意各种新旧出版物的齐备。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笔者看来,本册【概论】中所说的“对于论题的已有研究成果树立起一种‘史’的眼光和魄力”,事实上,与所收集资料本身必须具有“史”的阶段性和代表性,是完全分不开的。
四、论文答辩
以笔者所属的论文批次而言,主考学校为节省学员的食宿及路费开支,论文答辩采取“开卷考试,独立完成”的方式(所有学员均不去学校参加答辩)。学员收到答辩通知和答辩题目后独立回答试题,然后在通知要求的截止日期之前寄给指导老师。
笔者的论文答辩题目,既有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性问题,又有关于论文本身的具体性问题。难度不算大,但具体性问题的题目,同样体现了前述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种种思考与理论。一般性的问题,则可以说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学员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性事项罢。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见本文。
灵魂栖息的地方
——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蕴
【内容提要】有晋一代最杰出的中国诗人陶渊明,以一片田园作为自己的灵魂栖息地,甘于淡泊,息心浮名,在诗、酒、书、田中传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功名等的种种看法,融入作品,显为人格,使人于百代之下,依然能够深深濡染其真挚的生命气息。本文力图深入陶渊明作品,通过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美学形态这三个层面的阐述,由下而上、由表及里地离析出其中的思想和人格意蕴,旨在从中窥探和管论:陶渊明作为一代文宗,其对后世长久不衰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开拓了中国田园诗的创作领域,亦非仅仅因其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艺术境界,而是因为,这方山水田园,潜藏着他看似平淡、实则膏腴的思想和灵魂的光辉;蕴藉着他求实任真、丰富完整的人生和生命哲学;寄寓着他贞刚自质、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展现着他淳朴宽厚、达观随和的人生性情,使其人、其文、其德、其行浑然一体,如一曲无声的弦歌,静静地、长远地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文豪大家,令人感怀不已、追思无限。
陶渊明在世时,其诗名毫不彰显。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提其人;钟嵘的《诗品》,仅入中流。然而,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作序后,陶渊明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崇,不仅作品注释很多,而且历代文学大家如唐朝王、孟、李白、杜甫、宋朝苏、辛、金朝元好问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直至今天,陶学的研究,也依然是方兴未艾的一个课题。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陶渊明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文学表面的艺术形态如题材和风格等,其间所蕴涵的“真意”,远远超过了文字的本身,予人以启思和争鸣。因此,后世尽管学陶、仿陶、爱陶、研陶者众,然对其人其作之立论取舍,却可谓见仁见智,实多不同。要么以身自况,内寓相惜,赞其高蹈隐逸,清风亮节;要么从阶级社会及政治现实出发,指其消极逃避,小资闲情;要么从其身世经历、人生抱负、政治理想等出发,称其洁身自好,五仕五归,委运园田,立志从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实,这些论点中,都包含了我们正确解读和评析陶渊明其人其作所必须深入、切实研究的具体细节和基本元素在内,但问题是,如果借用从前炎樱替张爱玲小说申辩的一句话:“她的作品像一条流水,是无可分的,应该从整个来看,不过读的人是一勺一勺地吸收而已。”就多少有些令人无法满足。因为,正如于不管对三角形三条边的研究有多么完美,但倘若不能认识到这三条直线所构成的图形,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实体一样,如果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仅取就事论事之方法,则不管涵盖多少方面,论述如何详尽,都无法真正揭示出其中各个方面所内含的逻辑关联,那就是:陶渊明的作品,首先是一种对生命形态的完整阐释,其次才是一种田园风格的自然表述。因为,他首先是一位对人生价值有着自觉思考、对人生道路有着自主选择、对生命哲学有着自由演绎的具有完整自我人格的文人,其次,才是将这些真我的东西融入作品的伟大作家。与其说,陶渊明将田园生活带入诗歌创作领域,并以此开千古平淡之宗,不如说,在那个社会极端黑暗、政治斗争惨烈、士人进退失据的时代,陶渊明其实是以躬耕生活和田园诗境作为寄寓其思想和人格的灵魂栖息地,养真寄傲于诗酒松菊之中,不卑不亢、不疑不惧地实践其人生的自我价值,用心感受和表达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隐而不逸、静而不穆地感喟其对现实的痛切,对国运的忧思,对民生的同情。他的作品,其实就是他伟大心灵的回音。
所以,在笔者看来,陶渊明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可以视为咏怀诗。如果纵观陶渊明作品的系年,目前或尚有疑异之处,但若横看其作品中所咏内容的不同,便可见出陶渊明对于人生方方面面的处世哲学:人生道路、政治理想、社会现实、生命价值、名实毁誉等。他对于某些方面的表述,即使中间经历的时间间隔很大,也往往会表现出辞义的高度相似,以至于迷惑了某些陶学家在作品系年方面的看法。其实,这或许正是因为没有清楚认识到:陶渊明终其一生,对于理想、信念、气节的追求,一直是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的。有感于此,笔者将其作品分别归入三个层面: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美学形态,逐一进行以下的考察论述。
一提到陶渊明,有一个问题,是无法也不能绕过去的,那就是他的弃官归隐、躬耕园田。
历代各家论陶之言,靡不笔涉。盖称此举,最见靖节征士之人格气节。笔者以为,这固然不无道理,但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活着。”陶渊明亦有诗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所以,何以谋生,便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第一件人生大事,也是一个人于各种社会关系总和中最底层面的形态归结。作为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它同时奠定了陶渊明生命哲学的基石。因此,只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释,才有可能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格有一个整体和辨证的把握。我们不妨循着陶渊明的人生轨迹,逐一检点。
首先,陶渊明的归田,既非片面的消极逃避,亦非单纯的超然隐逸,而是对人生道路的一种自觉选择。这条归家之路,其实,是经过他的认真思考和反复比较之后作出的最终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行役诗和早期田园诗的咏写之中。
其次,陶渊明的躬耕,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谈的一种反拨,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或诗人,显示出深邃醇厚的民本、农本思想。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抒写田园躬耕生活的农事诗之中。
最后,陶渊明的隐终,不仅是对人格操守的坚强维护,穷而弥笃,矢志不渝,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以一生能够尽到的最大个人力量,捍卫生命的尊严,痛切批判和彻底否定血腥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给人民所带来的苦难和摧残,使他伟大思想和灵魂的绝响,回荡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述贫、咏贫诗和著名的《桃花源诗并序》中。
通过对陶渊明一生生活轨迹的检视和剖析,我们看到:陶渊明以终不二迁的归隐行志,为他高洁自傲、固穷守节的人格画上了一个完整无暇的句号,流芳千古。而这背后,其实隐寓了陶渊明对于生活道路多少深切苦痛的思考和感悟,坚韧不懈的实践和追求。不过,在笔者看来,这还只是浮现在世人面前的最直接最层面的一角——其伟大思想和灵魂的冰山一角。“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倘若说,谋生的道路奠定了陶渊明生命哲学的基石的话,那么,他的思想和灵魂,则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勤飞不辍,上下求索。虽已失群,却并不消释,而是栖息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处——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的确,经过时光和历史的淘洗,在1500多年后的今天来读陶令公,不仅是其隐逸行为,其思想和灵魂的境界,尤令人“缅焉起深情”。他抱朴含真的意识形态,如蓝田璞玉,氤氲生烟。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一些字眼和典故,是被反复运用的,在这些重复的强调和引用里,笔者觉得,其实便潜藏着陶渊明深邃的人生思想,暗寓着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人生境界。
譬如,“息”字。
又譬如,“闲”字。
一个“息”字,一个“闲”字,为闲求息,因息得闲,时息时闲,载逸载欣。闲息二字,涵盖了陶渊明对人生、对出处、对名利、对社会的种种良苦用心,也成为后世许多文豪大家所追思仰慕、然而望尘莫及的原因。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儒家学子,正直士人,有识良仕,他们在怀才济世的儒家思想的鼓舞下,积极求进,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其最终目的,往往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他们不乏功成身退的高尚思想。然而,“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美好愿望,实现起来,总是艰难。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面对人生的失意,时世的沧桑,儒、释、道也因此分别衍生了三种不同的应对思想:儒求名,释寄空,道流虚。由于儒家思想至汉代后,渐成独尊,因此,迄唐后世对庄老玄谈、佛教释空,无不持消极否定的批判意见。但在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则是这三大思想,流派纷呈,斗争异常尖锐。也因此,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并序》历来为陶学思想研究者所重视。如何正确解读?其含义何在?在笔者看来,这首诗或因持辩论的成分较多,因此在用辞上也便颇多抽象意味,如果真正要渗透其中的哲理,或许这“闲、息”二字,就是最好的谜底。我们不妨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层层转入,来探寻陶渊明于社会形态之上的核心意识层。为此,我们必须彻底弄清包含在这首诗里的三个问题:
第一,序文交代写作缘起及写作目的。其真正用意所指是什么?
第二,形影神究竟代表什么?其各自观点的内在含义又是什么?
第三,神辨最终结果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全面把握陶渊明的人生思想和生命哲学?
第一,&&序文交代写作缘起及写作目的。其真正用意所指是什么?
①对儒释道思想的全面批判。……
②对儒释道思想的辨证取舍。……
③&既然是在全面批判中进行辨证的取舍,那么,就必须弄清楚:辨证的依据是什么?取舍的结论又是什么?……
整首诗,单从字面和逻辑上来讲,就已经十分严密。而这份严密,更深的层次,是来自于字面底下所隐含的陶渊明对儒释道思想辨证取舍的真正涵义。也就是我们所必须涉及的下一问题:
第二, 形影神究竟代表什么?其各自观点的内在含义又是什么?
明确了上述的经纬脉络之后,再细心审察这三篇文章,便不难给出形影神所代表原型的答案:形寓人,影喻志,神谓心。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笔者将其图解如下:
至此,我们从内在逻辑上揭示了陶渊明笔下形、影、神所代表的人、志、心原型,并初步阐释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这三者本身的内涵是什么呢?它们既然被陶渊明冠以形影神之名、代表了儒释道思想的核心精髓、在诗中以辩论的形式予以全面批判和辨证取舍,那么,这三者各自据辨而辩的观点以及最终神释的辨证结果,无疑就是承载着陶渊明整个的人生思想和生命哲学。因此,我们必须做进一步的探讨,彻底解开隐藏在人、志、心原型字面下的内在含义。
至此,我们对《形影神三首并序》的内涵又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陶渊明借形影神三者之间的辩论,分别对它们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式的辨证取舍。潜藏在陶渊明人、志、心三大生命要素背后的人生哲学取向,就是勤劳务实的生活态度,洁操高德的志意追求,息心浮名、乐天从命的人生思想,即所谓人勤、志德、心闲也。笔者将其图解如下,稍作绪结:
第三, 神辨最终结果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全面把握陶渊明的人生思想和生命哲学?
①志意观:从政?从文?——从德!
②人生观:有为?无为?——为仁!
1、政治观:功成身退的崇高理想
——《老子·二章》:“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世态观:黄唐三季的淳良风范
——《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3、君臣观:处下不争的王道思想
——《庄子·应帝王》:“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4、处世观:乐天从命的旷达情怀
——《庄子·秋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从“归去来兮”的召唤,到“共取其心”的寄望,到最后“人生实难”的喟叹,陶渊明这位柔韧的战士,留启后世人们的,是感慨?是无奈?是悲哀?是深深的思索?还是迷途知返的不尽等待?……
后世对陶渊明作品关注和评述最多的,或许莫过于其田园诗歌的艺术成就了。的确,从美学意义上来讲,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田园生活作为审美范畴成功带入诗歌创作领域的诗人,并且以健康自然的诗风呈现出一种平和冲淡之美,予读者以清新悠远的美感。在田园诗中,陶渊明的人生性情得到了最直接最自然的舒展和流露,温润如玉,沁人心脾。但实际上,田园诗歌在陶渊明作品中只是占了很小比例。如果单纯从一种诗歌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关注这一小部分作品,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真正要全面、正确地把握陶渊明作品的创作风格的话,那么,笔者觉得,馈以陶渊明“田园诗人”这样的称谓,多少就有些以文害义的味道了。为什么?在所有评价陶渊明诗歌作品风格的论语中,笔者最欣赏清代沈德潜《说诗脺语》中的一段话:“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佑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这段话揭示了陶渊明诗歌作品艺术风格的两个最基本特点:其一,是陶诗风格绵密多样,内涵丰富,它如同一颗钻石切割出来的各个棱面,分别折射出不同的光彩,无法简单地“一言以蔽之”;其次,是陶诗虽为后世众多大家所习所爱,然皆“得其性之所近”而终不可同日语焉,其曲径通幽之处,可谓闲庭独步,自成一家。这两个特点又说明了什么呢?正是因为诚如本文前述,陶渊明的染翰为文、酣饮赋诗,并不是将诗文创作看成一项立志从事的工作或事业,而是将其视为言情咏志、导达意气、奇情自许的寄托,因此,其作品几乎皆可视为咏怀诗。笔者认为,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几乎是关系到正确解读陶渊明作品及系年的关键所在。言为心声,而心最难解,其间自有许多深刻人生思想真意在而不足为外人道者,只可心会,不赖言传。再加上陶渊明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更是使其一些作品寄旨遥深,寓意迷离,累代之下,多有争议,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有感于此,笔者以为,如果我们不被陶渊明田园诗风和隐逸出世的表面现象所掩盖、所迷惑,而是将陶渊明的一生创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放到魏晋时代的大背景下、从美学形态的层面予以观照的话,或许可以发现:对陶渊明的创作来说,不仅是其作品内容本身及涵义所在,就连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样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地反映出陶渊明在不同人生阶段上的实际生活轨迹和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一些虽不算十分鲜明、但亦可细心体察到的艺术特征来。总体来说,因为陶渊明的诗风以平淡为主,因此,这一点向来可能容易为读者所忽视。在本部分,笔者正是试图通过对陶渊明作品艺术形态特征的检视,同时再密切结合作品的思想内涵、反映出来的相关生活人事以及陶渊明当时所处的真实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的因素,以此确定作品的系年。系年后的作品,连林成片,与陶渊明年谱相辉映,又可以反过来通过与陶渊明相关的实际生活人事和社会政治环境进行检测和验证。这个研究思路和方法,仿如小孩游戏中的拼图,先根据每一片图片(作品)的图案、颜色、形状(作品内容、思想情感、艺术风格)来为其定位(系年),进行拼接,最后组合成全图(年谱)。只有每一片图片都找正位置,整个图案才能正确成型,最终呈现出一副完整而统一的图形来;全图下的每一片图片,又都惟有已经正确定位,才能天衣无缝、牢固稳健地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推敲检验。因此,每一片图片,都担负着排列与组合的双重任务,体现着个体与整体的双重特征。个体与整体之间,始终是一种互组互约、互见互证的关系。有些陶学论著在为陶渊明的作品系年时,对同一篇作品,会出现反复不同的说法,笔者觉得,正如于拼图游戏中对一片图片的定位,有时与相邻其他图片看似衔接得很好,但一放到整体的范围来看,就发现其实谬误很大,根本无法再拼下去,因此往往难免会有多次反复的尝试一样,一篇作品,单独系年,同样看似能自圆其说,但一对照陶渊明的生平年谱,便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还始终没有为该个体作品找正在整体中的位置,才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反复和前后相悖的苦恼。细节性错误在所难免,这倒并不足为怪。相反,对陶渊明作品的系年,如果根本就没有树立起一种全局的概念,忽视、无视或否认整体的存在,那就反而是一种一木障林的根本性错误了。例如,读者常常不难发现,陶渊明许多作品,虽然中间时间跨度很大,但在文笔用辞、情感语调、风格特征上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对此现象,如何解释?是否说明这些相似的作品中间,存在某些必然的内在联系呢?某些陶学论著对此猜测断然否定,简单将其归结为“人的一生,某个时期的经历与思想,与另一时期还可能有某些惊人的相近;又可能出现某些作品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上,尽管是同时所作,却可能毫无相类。”⑧认为依据“语调相类”为陶渊明诗文系年的做法,不足为取。对此,笔者以为,必须牢牢把握几点:首先,是陶渊明的人生思想发展轨迹,远非如某些陶学论著所认为的,是以陶渊明的彻底弃官归隐为分水岭而显示出时间上的纵向衍变;恰恰相反,如地火在地表下的运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只不过是其思想和现实反复交锋之后矛盾总爆发的一个显现点罢了。陶渊明自己把其人生思想中的这种志德追求,称之为“素志”。他在《祭从弟敬远文》中因对从弟的深情回忆,而款款倾诉:“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俱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因此,陶渊明的志意追求,并非表现为一种“志”的转变,而是伴随着其人生道路的由仕而隐,矛盾的焦点和重心表现为由出处矛盾向固穷守节的不断转移;其次,是作者前述一再强调的陶渊明的志意观和文学观的关系。其志在立德,而言为心声。如果颠倒了这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必然导致其作品脱离陶渊明人生思想的整体大背景,纯粹作为孤立的文学个体被审视、被研究,这就有如思想的大陆被分裂成一个个孤岛,大陆上的一片森林也因此被拆成一棵棵独木,岛与岛之间、树与树之间,即使再相似,当然也是毫无关系的了。其结果和结论自然可想而知;再次,必须彻底辨清“思想”和“情绪”这两者发之为诗文的区别。如果说,我们研究一位伟大诗人或作家,并且将某种意识形态归结为其“思想”的话,那么,在笔者看来,这种意识形态就绝对不可能是来时如雾去如风、攸攸忽忽无影踪的东西。中国文学史上挟情绪入诗者,最典型的,莫过于李白。天风海雨,一泻千里,发兴无端,狂放不羁,纵横驰骋,回旋腾跃,离奇惝恍,变幻莫测。&李白的诗风,凸显了他身上风骨凛然、傲世独立的游侠豪气和激昂情怀,呈现出强烈的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从美学的意义来讲,绝对是属于“崇高”范畴的阳刚之美,因此很难细寻一人一事一情一物的具体抒写,勾勒出来的往往是吞吐山河、包孕日月、气势磅礴的壮美意象。但陶渊明完全不同。无论是其人、其作、其言、其行,都表现为一种无可否认的阴柔“优美”:弱志、弱龄、弱湍、童弱;闲心、闲情、闲谣、闲业、闲居等等,不胜枚举,自爱自怜。如果说,他作品中一些诸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述志文辞,可以让人体味他少壮时建功立业的粗壮豪迈的话,笔者以为,这份雄心侠胆,未尝不是更多地源于他对曾祖长沙公大司马陶侃的一种家族自豪感情结,这份情结又与东晋山河破碎、王室偏安、积贫积弱的黑暗现实两相碰撞,于是产生出种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美好幻想罢了。根本不足以代表陶渊明的实际人生思想和主体诗风。其人生志趣和审美取向,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始终是见出对洁己清操、抱朴守静、柔美闲逸的倾心的。这种风格下所隐寓的事实就是:陶渊明貌似通脱,其实心思细密,用情极深。读者只要潜心揣摩他的作品,即使再隐晦的辞述,几乎都可从中寻出相关现实人事的蛛丝马迹。再加上其作品,大部分是属于41岁彻底归隐后的创作,现实人生道路相对简单,陶渊明一直走在一条固穷守节的平凡而琐碎的生活道路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都更容易引发陶渊明的思想感触,从而流露为诗文;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将陶渊明的生活人事、人生思想和作品紧密结合起来,先借助美学形态层面形而上的分析界定手法,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整体系年,籍此先粗略描摹出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的轨迹图;然后反过来将系年后的作品与陶渊明的实际生活轨迹(注:指目前已经考证的、比较确切和合乎事实及逻辑的相关年谱。准确度当然只是相对,却也惟能如此而已)两相比较,以此推测和验证系年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终解开陶渊明作品中一些单纯从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层面所无法具体窥探、释解的疑难所在,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体悟、把握陶渊明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和灵魂意蕴。
鉴于本部分必须比较密切地结合陶渊明生平及东晋时政,因此,在展开论述之前,先申明二点:其一、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虽尚或有不同意见,但本文仅取其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岁生、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岁卒,享年63岁这一说法为据。其二、关于陶渊明的年谱,笔者参照多本,但凡有所引用之处,都会予以注明。其中,陶潜原著,郭维森、包景诚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的《陶渊明集全译》,治学严谨,考证详细,为笔者所爱,故多有所借鉴,以下简称郭本。
审视陶渊明60多年的自然人生生涯、140多篇诗辞文赋传赞等作品,笔者先以陶渊明创作中已有确切纪年的作品为标记,进行定点;然后尝试着将作品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特征,从美学形态层面的界定(具体见表二)予以观照,分别划分为5大阶段(具体见表一);再以这5大阶段为框架,纳入一些游移不定的作品,力求按照其个体与整体的相互制约关系,合乎逻辑地进行定位系年;最后从陶渊明的生平出发,参照诸本,对系年后的作品与年谱逐一对照检验,整体推敲把握。最终结论当然未必完全正确,但算是作为陶学研究的一种探循思路和方法,与读者共榷罢。相关列表显示如下:
自然人生阶段
美学形态特征
29岁出仕前
素心未染,朦胧静美,清新可人
29岁-41岁
缠绵人事,载浮载沉,苦乐参半
42岁-48岁
羁鸟出笼,心释人欢,良辰苦短
49岁-57岁
多事之秋,意沉多慨,笔晦言深
58岁-63岁
晨鸟暮还,馀辉悬敛,情遗万化
关于上述二表,有两点必须说明的是:第一、表一中5大阶段的划分依据,是按照陶渊明作品在美学形态层面总体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特征、同时结合陶渊明本人人生经历及其所处东晋社会的某些重大事件来进行划分的。由于本层面本身所内含的界定因素并非单一成分,因此,这种划分并不代表陶渊明的思想或作品分别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依次经历过5大阶段,而是诚如老子所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只不过代表一种认识、研究陶渊明作品的辨证方法罢了,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陶渊明的作品,始终应该持一种整体看待和把握的方法,只是我们借助于划分,可以以某些比较确切的时间或事件为徼,从而将一些系年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作品,根据其显示出来的美学形态特征,纳入相应较为相似的框架,力求能够或尽量能够接近最终的正确定位;第二、笔者将本层面所谓的美学形态,界定为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艺术风格这三方面予以观照和阐述。作品的思想内容分为5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感情基调,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1、田园情结比较直观,历来也备受赞誉和关注,体现在作品中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作品,感情欢欣轻快,风格澄和闲美;2、志意追求指向陶渊明人生观中的志意观。41岁之前,由于人生道路主要是仕宦之途,因此,陶渊明对志德的追求,明显、突出地表现为出处的矛盾。41岁完全弃官归隐后,由于身边不乏朝廷中人的朋友交往,同时朝廷对他两度征召,因此,仕隐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在作品中以比较隐晦曲折的方式表露。随着人生的日渐衰老、亲人的相继谢世、躬耕的日趋困顿、时政的更加残酷,48岁后的陶渊明,其人生志意中的志德追求,变得弥苦愈坚、穷愈见节。他把对人生追求的种种感慨、对国运民生的种种关注、对惨无人道的王权杀戮,以述贫咏古方式,融入作品,发为厉响,撼人心弦。从情感基调来看,无论是出处的矛盾,还是固穷守节的追求,对陶渊明来说,其实都是十分感慨失意的,士之不遇,踌躇悲忧。这种徘徊无定止,失群犹独飞,徒勤思而终阻滞的志意追求和自悲情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自然也就驳杂晦涩;3、易代变徵直接指向东晋时政的王权争夺和易位事件。《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岁暮和张常侍》《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篇,皆为此类。初看障眼,以为年灾,细究大白,实是国难。情感基调凄厉激愤,作品风格萧杀冷肃,满目疮痍。其实也都十分契合政治残酷的特征;4、亲情友情,则不言自明。陶渊明作品中对亲友的祭文、赠文、书传、酬答篇章,其实份量十足。它凸显了陶渊明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正是来源于他对亲情友情的无比用心和器重,情感上依依眷恋,款款义深,融入作品,情真意切,分外感人;5、乐天委分思想直接指向陶渊明人生观中的处世观。如前所述,陶渊明的躬耕归隐,看似出世,其实仁心用世犹深!在现实的种种黑暗和苦难面前,陶渊明以着这种乐天委分的豁达人生思想,坚强而隐忍地容纳了时代与命运所强加给他的种种不公和不幸,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识运知命,酣饮行歌,情感基调,如商音清畅,哀而不伤。艺术风格,如虚怀空谷,深沉旷达。
在这里,特别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笔者认为,这5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内容,几乎一直同时横向存在于陶渊明的每一个人生阶段,伴随着时代的脉搏之音,此消彼长,若隐若现;同时,陶渊明人生思想中的这5个不同侧面,又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彼此相互渗透的,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有时一篇作品,尤其是晚年的创作,常常很难截然分明地划归哪种具体的类属。这些因素使得陶渊明作品所对应的感情基调和艺术风格,也因之呈现出一种深沉隐曲、复杂多变的美学形态来。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思想和作品的本身杂乱无章而不可探求,反而是更加证明了思想与作品之间的密不可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则势必为陶渊明作品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无法真正抓住其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某些陶学论著认为“陶公之诗,大多为抒情诗,作为文学创作,哪怕是同一时期,甚至是同一天的作品,要想寻求相同的‘情调’,恐怕难得,因为陶渊明的感情世界极丰富,表现在思想上又相当复杂”。⑨将思想和感情的因果相生关系完全倒置,从而误认为各篇作品在思想内涵上不存在任何相关的可能性,其最终,难免会导致对陶渊明作品的完全曲解。
以下,笔者将按照表一中5大阶段的作品美学形态特征进行逐一阐述;每一阶段中又分别对美学形态所包含思想内容的不同类型及其所对应的感情基调和艺术风格予以观照和论述;论述和阐释的核心围绕作品的系年展开。既有论称,作家作品的系年,是研究作家的基石。故笔者此举,盖也意在摸着石头过河罢。
①29岁出仕前:素心未染,朦胧静美,清新可人
②29岁-41岁:缠绵人事,载浮载沉,苦乐参半
1、园田情结:《和郭主簿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劝农》;
2、志意追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时运并序》《停云并序》《连雨独饮》《荣木并序》《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杂诗四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3、易代变徵:《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胡西曹示顾贼曹》《蜡日》
4、亲情友情:《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止酒》《赠长沙公并序》《命子》
5、乐天委分:《游斜川》《归去来兮辞并序》
至此,笔者列入本阶段的所有作品,便已全部系年完毕。笔者稍作绪结:
③42岁-48岁:羁鸟出笼,心释人欢,良辰苦短
④49岁-57岁:多事之秋,
⑤58岁-63岁:晨鸟暮还,馀辉悬敛,情遗万化
岁月如歌,生命象一条长河,源流而下。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一片无依的孤云,栖息在一片园田的上空,见证世道的风风雨雨、失群归鸟的日暮勤飞,当馀辉悬敛、孤云暧暧熄灭的时候,它其实又何尝真的散去?它只不过是把自己洁白的身躯,化为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为沿河而下的后世人们,撷来凯风好雨。而这灵魂的本身呵,永远在高处!&
(正文完)
附录:关于陶渊明住宅的有关考释
笔者在为陶渊明作品进行系年而对各作品进行深入研读的时候,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那就是:关于陶渊明住宅的有关考释。为什么?因为随着陶渊明的弃官归田,家,成了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容纳了他生活、起居、读书、写作、饮酒、交友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而且,陶渊明由于“吾亦爱吾庐”,其许多作品中对于宅居环境的描写,浑然一体地表现了他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的生活、思想、情感状况,不仅成为这些作品内涵的一部分,更有助于对陶作的系年,因此,值得我们细细研析考证。
至此,关于陶渊明住宅的有关考释,就已经全部阐述完毕。如果读者将上述有关结论,代入原作,就可以发现,陶渊明许多作品中对居宅环境的描述,都清晰可解,符合逻辑。许多相关作品的系年,也清晰明了了许多。最后,笔者将陶渊明一生的宅居及行迁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总结:
(附录完)
【论文注释】
①李华:《陶渊明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页。
【参考书目】
1、书籍部分:(注:超星数字图书中无封面页者,注明其超星图书号SS号)
①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2、互联网网站部分:
①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
②灵石岛:
(全文完)
广东省汉语言专业自学考试第18批本科毕业
论文答辩试卷答卷
《灵魂栖息的地方——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蕴》
答辩题目及答卷:
1、这次写作论文,你是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的吗?如不是,以后准备学习电子邮件吗?你寄给老师的信件(包括电邮)都是标准的吗?
答:①本人此次写作论文,是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的。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http://home./crjy/)网站办得不错,只可惜上面的信息容量与更新,不如中大其它各教学网点。本人以为,其实诸如每一批有关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通知、相关的文档表格等等;学士学位考试、辅导、申办、通知等等等,都应该利用该网点进行发布和下载,结果会更符合和方便自考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②本人寄给老师的信件(包括电邮),都是按照中山大学中文刊授中心的来函《关于第18批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的通知》标准进行的。
2、有人认为:如果一篇论文中每一条引文都注明了出处,并且注明方式非常规范,那么,大致可以认定该文的作者是认真读过书的;相反,如果一篇论文中有许多引文没有注明出处,注明方式又不规范,那么,该文的作者很可能没有认真读过书,甚至难免抄袭之嫌。请结合你的论文写作过程,评价这种观点。
答:这个问题,必须一分为二:①论文引文注明出处并且注明方式非常规范,只能说明治学态度认真负责。但至于该文作者是否认真读过书,却难以断定。又或者虽然认真读过书,也有可能失之断章取义。有一次,在书店,随手翻看一本新版的张爱玲散文集,见编者在序文前收录了一些文学圈中人对张爱玲的评语,内有一句:“喜欢塞尚的画,却全部看错。”当时心里重重地震了一下,许久说不出话来。我是喜欢张爱玲的,但全然不懂画,她谈画的作品,我饶有兴致地看,至于她是不是看错,对本人来讲,倒无所谓,只是联想到人生或读书为学之类的事,原本喜欢,也不离不弃,但结果却是滑入这种全错的深渊,尚浑然不知不觉而不能自拔,多少就很有些悲哀了。象此次写作论文,参考某些陶学论著,颇有名家名著,治学态度严谨认真,但内中很多观点,笔者以为却是全部看错。具体到学员的论文来讲,未尝不也如此。因为正谬总是相对,不管是己出或转引,有可能态度认真,方式规范,但结论在导师明眼看来,却是大谬,抑未可知?这种结果,如此看来,究竟算认真呢,还是不认真?②引文注释方式不规范和抄袭之嫌,又是两回事。大凡历史事件或背景资料这些客观性的东西,如果需要多处零星撷取,综合而成,笔者以为,按照自己的叙述方式进行行文交代,也无可非议。如果注明出处,则更显来源确切可靠。但如果是涉及任何主观性观点的东西、并且持赞同意见的话,笔者以为,就一定要注明出处,否则就的确难免有抄袭之嫌了。
3、谈谈你的论文哪些方面是吸收他人学术成果的,哪些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答:陶学论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品注释;一是有关陶渊明各方面的评析评传。对这两种学术成果,笔者分别对待:①正确解读作品,是写作论文的最根本条件。因此,对于有关陶渊明作品的注释本,如有疑异之处,本人多参考诸本,再行斟酌体会。此次吸收他人学术成果最多的,是有关古代历史和相关政治事件等背景资料的考证。这方面的借鉴、消化、吸收、辨析等工作贯串始终,耗时耗力。心得体会是对古书古籍古史的知识积累远远不够,因而显得治学方面的基本功十分薄弱。好在这些都是客观知识,日后可以自我多加阅读、训练和增进。总的来说,笔者发现,凡是有关陶渊明作品本身的字面释义,各本基本没有什么出入。但陶渊明文心妙密,工于诗眼,谜面双关之处,隐而不露,了无凿痕。这一点,却是几乎所有注释本都没有任何说明或涉及。但是,如果读者自身不能深入细细体会,则以陶渊明作品平淡的表面风格来看,必将无法真正悟出个中真意。因此,这方面,本人自认比较用心,所得心得作为正确解读陶渊明作品内在真正含义的基础,融入论文,通过对作品系年的方式予以阐述体现。②治学贵在求新求真,因此,对于各种评析评传本,本人力诫自己,必须始终持一种辨证的眼光看待,切忌偏听盲从。陶学论者众,前人也已多有成果。但本人在收集资料及写作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论著,都没有真正揭示陶渊明人生观、志意观和文学观之间的正确关系,导致对陶渊明的作品,思想性研究不足,文学性重视有余,以文害义,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结果往往难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研究结论现象。因此,本人基本以此心得作为整篇论文写作的核心重点展开论述,并通过论文中三个层面(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美学形态)的整体有机论述,进行全面阐释。
4、谈谈你是如何安排论文的章节结构来表达论文观点的。
答:如上题所述,笔者认为,对陶渊明的作品,必须始终持一种整体把握的观点看待,每一部作品,既是独立的个体,又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落于表面的释义。因此,&本人在本次论文写作的章节结构安排上:①采用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方式,通过对陶渊明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社会形态、思想意识形态、艺术美学形态这三个有机层面的阐述,作为行文论述的总体框架。②在各层面的论述中,采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章节结构,表达论文观点。整体是指对陶渊明的作品,连同其整个人生阶段,始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局部是指在陶渊明的人生阶段中,某些时间、事件、作品,是明显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体现一种内在逻辑关联的汇聚和交接,因此,可以作为行文论述依据的突破点,由此展开,再层层铺陈出去,达到全文最终的论述目的——离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和人格意蕴。③论文中关于陶渊明住宅的有关考释,几乎涉及陶渊明所有的作品,为避免行文的繁复和条理错节,本人将其单列行文,其实和正文实乃一体,因其考释结果为正文中各作品系年提供依据,但若作为一个陶考疑点看待,亦可单独成篇。故以附录命名。&(完. 2004年10月)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示意图
《灵魂栖息的地方——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蕴》
三、美学形态
二、意识形态
一、社会形态
本层面分析陶渊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经历,从形而下的层面,阐述其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此为学习、探讨陶渊明其人其作之理论基石。具体涵盖几点内容:
1.社会现实;
2.门阀制度;
3.谋生手段;
4.立身之道;
本层面探讨陶渊明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人生观和人格节操等。具体涵盖几点内容:
1.&对儒、道思想的取舍-此为第一层面中作者人生道路选择的思想支柱。惟其如此,使陶渊明能够于贫富常交战中坚定下来,躬耕志不改,忧道不忧贫;
2.&对形、影、神的看法-由形而下的层面上升到形而上的人生层面,使陶渊明从当时畅谈玄风、求仙问药的人生百态中脱颖而出,委运自然,达观任真;
3.&对人性的关注-逐渐渗入美学的意识领域,在国运飘摇、门阀黑暗、政治残忍等种种冷酷现实面前,陶渊明作品中对人生和人性的款款眷恋和深情珍惜,殆为腥风血雨的魏晋时代所透出的唯一一丝温暖。
本层面切入陶渊明创作领域,阐述作品第一、二层面中的社会和意识形态,怎样通过作品浑然一体地表现出来,从而以一种万古常新的美学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后来者见文如见人,感其襟怀,爱其高洁,吟咏之间,回味不已。具体涵盖几点内容:
1.&审美范畴-陶渊明以田园生活、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从内容上奠定了诗歌健康的基调,开创了田园诗歌的创作领域;
2.&美和美感-审美意识上以自然为真为贵为美。作品创作上以我手写我口,口自心声出。质朴去雕饰,万古语常新为艺术魅力。
隐而不逸,恨而不愤
委运自然,淡泊宁静
豪华落尽,语出天然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劝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停云并序》《归园田居五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形影神三首》《悲从弟仲德》《杂诗八首》《咏贫士七首》等
《和郭主簿二首》《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并序》《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归去来辞》《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等
推荐给朋友
高校论文写作辅导及管理产学研项目共同体 通远科技
北京通远云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答辩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