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教练技术课

【内在阳光】传说中的教练技术到底学什么?
教练型中国
(一)学会教练自己开始练习做自己的教练,学习自己问自己问题,用下面的问题反观自己…1.当我在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再三问自己:[从这当中我看到了我自己什么过失?][我体会到了我自己有何感受?][我领悟到我自己在批评什么?指责什么?]2.当别人在批评我,指责我时: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试图去证明谁对谁错]不断重复地告诉自己:[不要去证明对与错]3.当我与别人斤斤计较或相互比较而且绝不退让时:好好的问自己:[我在计较什么?]重复的问自己:[我怕失去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在贪着什么?]4.当我见不得别人好,嫉妒别人时:反复问自己:[我害怕拥有什么?]不断重复的问自己:[我曾经失落过什么?]同时也告诉自己:[那是我可以拥有的!]5.当我无法忍受别人的行为与缺点时:耐心的告诉自己:[当我无法忍受对方的缺点时,正是无法忍受隐性自我的缺点。]不断重复的告诉自己:[对方的缺点正是我的缺点。]6.当我无法忍受别人对我的眼光与看法时:重复的问自己:[我在意的是什么?]重复的问自己:[我在害怕什么?][我不能面对的是什么?]7.当我无法对别人诚实并且不断说谎时:诚实的问自己:[有哪些事是自己不该做而去做的?]重复的问自己:[有哪些事是不想让对方知道的?]8.当我伤害别人因此自责而无法宽恕自己时:重复的问自己:[为何想报复?]重复的问自己:[透过伤害,我可以报复到什么?][透过伤害,我可以得到什么?]9.当我受到伤害,委屈而无法原谅对方时:真切的问自己:[为何由我来感受?]不断重复的问自己:[为何是我受到伤害?]10. 当我在可怜,同情别人,想帮助对方时:诚实正直的问自己:[我可怜,同情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不断重复的问自己:[我的帮助对他有用吗?][我的介入是帮助他还是害他?]11. 当我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重复的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不断重复的问自己:[身体想告诉我什么?]去倾听身体所传达的讯息,去理解来自内心的想法,去面对这些讯息与想法,不要去否定内在的真实声音,也不要去追求外在任何解决方法,唯有内观自己才会明白自己怎么了!最终你必须看到一切肉体的问题,都是来自心灵创伤所创化的假相而已。唯有医好自己的心,肉体才有复原的可能。12. 当我经历灾难遭遇横祸时:我必须深深的感恩拥有如此的体验,自己能否清楚的看到:那只是自己选择遭遇的一个历程!透过这种重大的灾祸,重重的提醒自己:把握每个当下!并唤醒自己:务必力求觉醒!重复的问自己:[自己还要迷失吗?]不断重复的问自己:[自己觉醒了吗?]13. 当我无法原谅别人并对别人生气时:此时此刻的你也正代表自己无法原谅自己,而且自己在对自己生气。重复的问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什么事?]不断重复的问自己:[自己在生气自己那些问题点?]14. 当我在为自己的缺点行为辩解时:我清楚的看到其实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自己无法诚实面对自我问题的结果所导致的辩解。行为其实是来自于自己过去及现在的业种。如实的告诉自己:[辩解只是逃避面对的手段]不断重复的告诉自己:[不要再辩解,好好面对自己吧]15. 当我无法拥有财富时:当我无法拥有财富,一直赚不到钱时,先自我回溯检视自己是否有重大失落事件,过去曾经有过的失落会让自己害怕拥有,必须先扶平。面对过去曾经失落的事件,使内心不再害怕罣礙,面对失落,重拾失落的自己,这时看看你所处的四周环境:重复的问自己:[我害怕拥有什么?]重复的问自己:[我不能拥有什么?]重复的问自己:[我可以拥有什么?]反复不断的问自己:害怕拥有那些?不能拥有那些?可以拥有那些?直到最后你会体悟到你是可以拥有一切的。16. 唤醒内在智慧的洞见去观照,自己内在的一切,倾听自我内在的声音,察觉每一个起心动念,为何心痛?为何烦恼?为何害怕?为何担心?为何懊丧?为何动怒?为何固执?为何计较?为何爱恋?为何伤悲?时常观照这十个升起的念头或感觉,不断的问自己[为何升起这些想法?] 要求自己去观照这十个为何背后的缘由及深层的声音,当你了解到背后的缘由,听到真正的声音时,你将洞察到这一切的想法与念头,洞见它们,接受并放下,那些负面的阴影自然会消失。(二)心态迁善的力量《易经》上说:“君子见善必迁。”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一种迁善的意愿和能力。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坚持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不断反省,然后迁善。所有行动的根源都在于我们所坚持的信念,心态迁善因此显得力量无穷。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组织中时,他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为工资工作?为老板工作?为社会工作?还是为个人工作?每一种想法都是合理的,因为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他对工作以及工作环境中所发生的事情的认识和看法。曾经有一个人觉得上台演讲有压力,甚至有些害怕,因而不敢迈出脚步。教练问他:“你可不可以很紧张地上台,可不可以很紧张地说话。”他说可以,教练让他选择是否上台,最后他完成了演讲。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进行了心态迁善,也清晰了紧张和上台是没有关系的。心态的迁善并不仅止于强迫人们往好的方向去想。所有的心态都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在明白真相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个方向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在这个确定的过程后,他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在现实中很多人经常埋怨公司给自己的工资太低,奖金太少,并因此消极的工作,碌碌无为的混日子,不仅影响了公司,也虚度了自生。其实只要你迁善一下自己的心态,结果就将截然不同。我们所得的多少,不是公司给我们的,而是公司对我们创造的回报,付出的越多,创造的越多,收获自然就越多!如果你是这样的心态,相信你一定会为更多的收获而努力工作!当你一直期待周围有所改变时,不妨在大脑中转换一下频道:我怎么能够让这件事情发生?毫无疑问,事情会很快因为你的心态迁善和迅速行动而有所不同。(三)核心转化十步骤第一步:选出某个次人性来处理:体验它,接纳并欢迎它。第二步:发掘目的第一个意图目标:问你的次人格“你想要什么?”第三步:发掘目标链:问你的次人格“如果你拥有(由前一个步骤中得到的意图目标),透过拥有它,你想要什么更重要的?(如果需要,重复询问。”第四步:本体状态:达到内在的活泉花点时间去享受你的本体状态。第五步:以本体状态回顾目标链:A一般:请你的次人格注意“当你以{本体状态}作为起点,做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方式,你是如何让{本体状态}将事物改变的?”B特殊:拥有{本体状态}做为存在的一种方式,如何转化,丰富或放射到“意图目标”上?(处理完所有的意图目标。C转化原本的情境:“拥有{本体状态}做为存在的一种方式,如何转化你‘曾是X的情境’的体验?&第六步: 培育次人格问你的次人格:A你多大年纪?B你愿意伴随着{本体状态}完全展现,享有与时间一起进化的实际年龄时所带来的好处吗?C与时间一起进化。由它既有的年龄,一直进化到你的实际年龄,让{本体状态}穿越时间的每一个点。第七步: 让次人格完全进入你体内:注意现在你的次人格位于何处,并让它完全进入,充满你身体的每个部位,让{本体状态}渗透到每一个细胞中。第八步:以长大了的次人格回顾目标链:完全进入你的体内(一般、特殊原本的情境)第九步: 检视抗拒的次人格有任何我的次人格抗拒我现在拥有{本体状态}做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方式吗?(让任何一个抗拒的次人格,以及任何附加的次人格完成第一到第八项步骤,完成后再继续。)第十步:时间轴一般化法A想象出你的时间轴,走回到你的孕育成形之完,让你的本体状态放射到你的存在上,让你自己随着时间移动,让{本体状态}渲染,及转化体验上的每一个点,直到现在。B想象自己在相同的时间通道上向前移动到未来,注意{本体状态}是如何渲染未来。C重复数次时间轴一般化法,每次都加快速度。教练型领导力一阶段提供一个广泛观察自我的环境,通过参加者全情投入到一系列有方向的练习或活动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的盲点,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有效地发挥潜能。并且,对照现状迁善心态,进而可以选择相应的行动去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第一阶段内容精简、节奏明快而富有情趣,是提升自我素质的理想选择。 第22期《教练型领导力》一阶段开课时间:5月29日—6月1日开课地址:济南联系人:任慧 唐玮 【内在阳光】 中国领先的教练技术平台!近期课程公告:5月8-10日
济南 LP21首周末5月8-11日
呼市 LP3一阶段5月11-13日
济南 LP19尾周末5月15-17日
济南 LP20中周末5月23-25日
济南 CP二讲5月24-25日
淄博 第260期《教练型企 业团队训练营》5月29-6月1日
济南 LP22一阶段[转载]解读教练技术体验:是“精神传销”还是人才培训?
身边有些朋友正在参加教练技术,权作参考吧。“学员着装十分古怪,有的人只穿内衣,然后把全身涂黑;有的人胸口贴着黑毛,手拿大刀;有的人身上挂满易拉罐,还背着破铁锅;更有甚者把房间床单披在身上……
每次“开会”,他们都会挂上“蜕变不会容忍苟且马虎”的横幅和有学员签名的“我是成功的女人”、“我是成功的男人”字样的标语。而几名“汇才”学员甚至说,“汇才”一些培训有互相谩骂或者是性游戏等不健康环节,而一些学员在接受“汇才”的培训后,还出现了精神错乱、跳楼等现象。此外,“汇才”还有感召环节:拉拢身边的亲朋好友,参加“汇才”的课程,“共同分享”,涉嫌“精神传销”……
在中国,很多好东西会走样,教练技术就是一种。近日,引进教练技术的汇才公司倒掉了,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抹杀教练技术的价值所在。
&企业教练的起源
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当时,有一个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声称,他可以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分钟内学会基本熟练地打球。此事引起了美国ABC电台的兴趣,他们决定派记者现场采访。&添&高威&找来一个很胖的、从未打过网球的女人。他让这个女人不必去管用什么姿势击球,只需把焦点放在网球上。当网球从地面弹起时,先叫一声"打",然后挥拍击球就行了。果然,在短短20分钟内,胖女人学会了自如地击打网球。&添&高威&解释说:我并没有教她打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她的心态经历了"不会"到"会"的转变,就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引起了AT&T高层管理者的兴趣。他们把&添&高威&请到公司来给经理们讲课。&添&高威&最初以为会到网球场上去,不料却被带到了会议室。在授课过程中,经理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下课后,&添&高威&发现经理们的笔记本上找不到和网球有关的字眼,反倒满篇都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原来,AT&T的管理者们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来。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诞生了。
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一诞生起就已被欧美企业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IBM公司、宝洁公司、国泰航空、爱立信、BPAMOCP石油公司、IBM、AT&T苹果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什么是企业教练
企业教练的名词经常出现在很多企业学习的杂志和训练中,在安清导师从事多年的企业教练技术的传播过程中,很多人问起:到底什么是企业教练?&
教练什么?
  在汇才的业务介绍会上,肯定会出现一个扇形图的投影。主持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导致了成果的获得。传统管理善于从中间环节入手,也就是从行为的层面入手,通过改变标不治本,行为的背后是信念和心态,所以,信念才是“本”,只有把信念的宽度打开,才会有不同的行为,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果。随着扇形图的扩大,信念、行为以及成果均扩展到一个新的范围。
  汇才将这个扇形图归结为教练的核心原理,教练技术在知识、技巧和心态三个不同的学习层面上,选择了心态作为切入点。而在教练的严谨定义中,有这样的叙述:教练是通过迁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从而让他更有效地达成目这个切入点暗示了教练流行的必然性。曾经有位伟人说:观念改变历史的轨迹。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今天,进步与障碍的两大原因均是源自不同的观念,所以,观念的进步和态度的转变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企业的发展显得愈加重要。
  有这样一个比喻:中国的管理界80年代流行青蛙,90年代流行奶酪。一只青蛙放在开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逃生,而将它放在冷水中,然后慢慢加热,青蛙不知逃避,最后会被煮熟,这个“温水效应”被很多企业管理者引用和借鉴。而到了90年代,一本名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寓言故事书,在企业界迅速走红,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还为之制作了两期专题,足以见其影响力,其实,整本书的内容相当简单,讲述的就是面对环境变化时,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如书中的一句话: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人们对于态度的重视前所未有,而足球教练米卢提出的“态度决定一切”,随着他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又为这种重视推波助澜。企业人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态度的重要性,看到了态度对于团队的影响力。
  汇才提出了人本概念,认为就像汉字的“人”一样,一个完整的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与技能,另一部分是信念和心态。仅仅拥有知识和技能,而不具备良好的心态,那么他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就会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技能越高,其心态不好,对组织的杀伤力也就越大。这个说法与国内很多企业家的用人方略不谋而合,像“德为先”、“性能好的汽车,奔驰的速度可以很快,但是,方向不对,出轨的可能性也很大”等等。
  在重视态度的基点上,汇才给出了教练训练的系统性方案,其主菜单包括两大分类:素质管理技术和专业教练技术,一个是针对人的心态调整,一个是专业的教练技巧。整个训练体系要达到的目的有几个:1.让受训者能够洞察自己的心态,2.能够进行有效区分;3.从自身寻找原因,也就是负责任;4.能够迅速迁善心态;5.看人之大,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6.熟练运用教练技巧。
  汇才认为,教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让对方从中看到自己的状况。然而,以人为镜难上加难,因为需要客观公正,让对方看到真实的情况,否则,就像人们照哈哈镜一样,看到的是变形的镜像。所以,成为优秀教练的重要一步,就是必须经过素质训练。
  体验之旅
  每一个经过汇才素质管理技术训练的人,对这段过程均难以忘怀,甚至有人刻骨铭心。因为汇才采取了不同于传统教育和的方式,以大量的体验来完成训练过程。素质管理技术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参加者不需要记任何笔记,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教材,只需要投入和参与。
  导师是整个训练的主持,他确定主题,然后开讲,接着大家分享。其中穿插了二人对话、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不同的形式和活动。导师的角色是一个教练,同时还是一个通过言语带领参加者实现不同体验的“导游”。训练过程中的精彩片段是导师的现场教练,其到位的教练技术常常让训练出现兴奋和高潮,每一??两重镜子,其余人从中看??是公司的唯一出资人,近十年经营,公司规模近十亿。他原本有一位共同出资的创业伙伴,在公司成长过程中,两人出现分歧,后来分家并反目成仇。由于彼此心里不爽,在经营上互相设立障碍。在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这位总经理突然领悟到互相残杀于事无补,只能伤了彼此元气,而这一切仅仅是源于内心的态度,源于对伙伴的不满和怨恨。结束训练后,他立即主动联系对方,数年积怨顷刻化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小小的一念之差,结果竟截然相反。这样的故事在训练中不胜枚举。
  汇才认为,知道并不等于做到,理论不等于实践,目标不等于成果。素质训练中并没有教给大家新的知识和理论,仅仅是创造了一个环境,让对方身临其境,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转变心态。一旦心态转变了,行为的改变就水到渠成。整个训练的方向性是做到、实践,并且追求成果。
  汇才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只有体验才能将理论和知识固化在人的身上,成为一种能力和能量。这就像一个人不会骑自行车,他有两种途径学习,一种是买大量的书籍,学习骑自行车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一种是不问理论,就地学习。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答案所有人都明白,一个从不跨上自行车的人是永远也不会骑车的,哪怕他有满腹骑车的经纶。
  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并非汇才创造,而是最近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外资企业的人才培养中,也经常使用。教练技术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理,设计出一整套系统化的工具,来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体验式学习重在体验,重在挖掘内在已经具备的能力,导师只是一个主持人而已。由此可见,汇才的教练技术推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更不类同于教育,其研讨方式新颖而独特。而在汇才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一个项目叫“企业教练技术推广”。所以汇才的定位也别有特色,叫国际性人文机构。
  教练的理论来源
  尽管被媒体称为行业先锋,而且数次参加国际教练会议担任专题主讲并成为会议焦点,汇才认??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隆纳·海菲兹,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的观点也是企业教练技术的理论支撑。
  海菲兹提出了调适性领导力的概念,他认为在稳定的环境下,人们只需要按照常规,就可以很好地生活和发展,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技术性领导力;然而,当环境变化后,依靠技术性领导就会出现不适,甚至出现问题,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应因环境变化的调适性,要能预测变化,同时自己要变化在环境变化之前。
  企业教练要求管理者具备区分能力,能够区分调适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因为这两种问题经常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简单而又经常会发生的例子。有一位出纳,某一天,总经理要求她查阅某房地产公司的电话,出纳的反应是:我不知道。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究竟是她真的无法知道,还是她不愿意通过劳动去知道。前者是技术性问题,因为她没有能力,后者是调适性问题,因为她在心态上不愿意做额外而没有报酬的工作。
  电话黄页就在同一个房间,而且拨打114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个出纳事实上具备知道的能力,只是在调适性上需要教练。而管理者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分不清其中的奥妙,常常是头痛医脚,处理不当。教练训练人们的洞察力和区分能力,在调适性上则深度挖掘,这个调适性就是人的心态。
  彼得·圣吉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为教练的原理做了另一个角度的诠释。他提出心智模式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经过大量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信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候,我们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然而却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世界。
  信念和假设潜藏在人们的内心而且不易觉察,但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心智模式就像一个自动操作的内在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一个人的方向和对外界做出反应。所有的后果和成果不是根源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根源于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惯有信念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市场中俯首可拾。有不少曾经成功曾经辉煌的企业,后来在市场中却销声匿迹,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一再上演。诚然,外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这个客观因素对于所有竞争者是同等的,不同的是,企业决策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变化,是否选择最合适模壮大和竞争加剧的时候,依然承袭过去的思考以及行为模式,所以,失败并不意外。圣吉对类似情况的总结是: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释。
  教练技术探询的就是改变的根本动因———根植于心中的信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这些信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成果。根源改变了,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
  干扰:妨碍成果的常客
  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说话吗?所有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除非这个人是哑巴或者有特殊疾病。
  另外一个问题:你可以在1000人面前挥洒自如地演讲吗?应者寥寥,肯定者不超过20%。
  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很多人的一大恐惧,尽管平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众目睽睽,立即汗如雨下,面红耳赤而不知所云。
  细细想来,其中并无本质差异。对着一个人是讲话,对着1000人同样是讲话,为什么原本口才极佳的人换一个场景就成了结巴?
  这同样涉及到调适性与技术性的问题。非不能讲话,而是不敢讲话,技术性上具备条件,只是调适性上出现了短路。
  企业教练先驱添·高威提出来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其中的差异,他有一个经典公式经常被汇才所引用:表现=潜能-干扰。在添·高威看来,一个人的表现不佳,并不是他没有这个潜能,而是因为有干扰存在,从而降低了他的表现。
  干扰时刻存在,因为人类有思想,时刻在思考。表面看,干扰是来自外界,实际上,所有的干扰都是来自内心,来自人们对于外界的看法和态度,来自于心里的恐惧、担心等念头。
  一个人不敢上台演讲,不是因为他不具备演讲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讲,演讲就是说话。只是他在担心和恐惧,担心讲不好被人笑话,担心出丑……这些干扰最终成为了他不能上台的“元凶”。
  教练技术所说的“信念———行为———成果”核心原理,其隐藏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立在排除干扰之上,如何衡量信念?为什么要改变态度?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目标。当目标确定了,与之背道而驰的态度和行为都需要改变,而各种与目标不一致的干扰因素也应该排遣掉。
  汇才在训练场合经常提到区分。很重要的就是区分事实和假设,区分事实和情绪,而这些假设和情绪,正是干扰的来源。
  世界教练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汇才也处于探索者之例。隆纳·海菲兹、彼得·圣吉以及添·高威从各自的视角为企业教练奠定了理论根基。
  “雷区”也安全
  这些道来容易,听来易懂的道理,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早在10年前,彼得·圣吉就写出了《第五项修炼》,然而他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却实现得并不理想。在一次采访中,媒体专门就此问题请教彼得·圣吉,他说:“问题在于缺乏一个教练。”
  在系统思考、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共同远景五项修炼中,核心和基础在于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没有改变,其余的修炼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心智模式的改善谈何容易,长期形成的结果,顽强地根植于人的内心,这些特点让心态成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轻易触及的禁区。
  之所以是“禁区”,是因为人人皆有习惯性防卫的特点,人们善于自我保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为贵”,倡导的是和风细雨般的处事策略。在企业管理中,这种策略也经常成为上上之选,所以很多管理者在处理棘手的管理问题时,还不忘郑重地说一句:我是对事不对人。
  不愿意对人是管理者喜欢选择的一个方向,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业绩评估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业绩评估是非常敏感的,涉及到人的升迁和薪金,评估不当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评估者来讲,有人际关系的风险。所以,有些经理人不愿意真正严格的评估,至少在情绪上是不愿意执行企业的考核制度的。
  汇才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提出的是“对人不对事”。而且针对“对事不对人”这句话,汇才的专业教练在公开演讲中另有说法:说这句话的是什么人?肯定是搞不掂对方的人,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把人搞掂,所以只有说“对事”而不“对人”。此言一出,听者均会开怀一笑,颔首赞许者有之。
  在素质管理技术中,尤其在第二阶段的训练里,汇才将“对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媒体报道说汇才的导??而在一个模拟求生游戏中,很多学员真正感受到原来自以为是的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结果团队成员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汇才认为“骂”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没有任何恶意,仅仅是想唤起对方的重视和警醒,在训练环境中,“骂”的概念与日常所说的骂有根本性的不同。
对于这种方式,参加完训练的人认为非常正常,甚至不值一提,就像军校的训练,校官可能很严厉,但是其方向性和目的却是好的。无独有偶,吴士宏在《逆风飞扬》中对此也有描述和评价:“教练的方法是鞭策、激励、指导、示范、参与,甚至是不由分说的粗暴指令。与顾问的启发、引导的温文做派完全不同。
我们像一群临时组合起来的球员,开始时缓慢、拙笨,但很快就知道了重要的是要听得懂教练的号令,跟上全队的节奏。”
  在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中,导师将学员分成不同的组,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性格内向的扮演当红歌星,一向矜持的人则扮演垃圾婆,而胆小懦弱的人扮演黄飞鸿。导师如是解释:人们平时都习惯于自己的角色,而且会把自己看成仅仅只能是这样。在这种固有的思考习惯下,盲点产生了,人的能力也将大大降低。角色扮演是让对方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让对方看到障碍只是来自于自己的信念和心态。对管理者来讲,打破这种盲点的产生源有助于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心态训练是一个“雷区”,要想在这个雷区游刃有余则需要高超的“排雷”技巧,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爆炸。汇才在训练中经常点起导火线,在其迅速“燃烧”之际,让对方洞察到自己的心态,然后巧妙地让火线自动熄灭,训练顺利完成,学员则大有崭获。经过几年的发展,汇才认为“雷区”其实也是一个安全地带,安全系数就是导师深厚的功?上起舞
  综观历史发展,每个时代都重视人的态度,《论语》中提及的“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吾师”等经典名句,也是立意于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是态度方面的讲究。不过,将态度单独提炼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经营,而且有成行成市的趋势,这倒是近几年发生的事。
  心态训练已经如火如荼。像网络生存训练、户外拓展训练、越野探险等等,无一不是磨练人的意志和心态。而一些让人兴奋不已的户外挑战极限训练,像高空蹦极、跳出真我等项目,离身体的极限还相距甚远,真正挑战的,是人们的心态,以及人们习惯了的舒适区。北京有人看准市场空间,迅速成立了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另外一个知名的心态训练,与一本畅销书同出一门,叫“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据了解,尽管3天的价格为1000多美金,还是有很多人热衷参与,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外企白领居多。
  严格来讲,汇才的训练与上述这些均属于心态训练的范畴,并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是,训练场地有所改变,训练的方式和内容也各有千秋。户外拓展汇才也有涉及,在深圳的西丽,汇才设置了户外拓展基地,启用时间是1999年,据说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而且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标准场地。
  在众多的心态训练中,汇才独树一帜,企业品牌以及发展规模均名列前茅。尽管汇才不认为自己是培训,2002年2月出版的《成功营销》杂志还是在经过大量调查后,将其列为“2001年度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八大培训品牌”,在对八大公司的组合报道中,汇才以“企业教练先锋”的标题雄踞篇首。同时,汇才多次在国际教练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引起国际教练行业的关注,这也令中国的众多服务型企业望尘莫及。
  参加企业教练训练的人中,做老板的至少有30%,这些投资人对市场有一种敏锐的触角,其兴奋点包括汇才的经营方式。采访中,不止一位汇才学员透露对汇才的运作有浓厚兴趣,参加训练的另一个目的是想探个究竟———汇才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人,而且都是些不缺钱花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
  通过ISO认证,企业化运作,规范管理。管理者们对汇才的这些特点并不奇怪。他们惊讶的是,汇才是以生产线的方式来经营服务,其流程的设计并不亚于一间运作成熟的工厂。
  汇才能够独领风骚,在企业化的特色之外,有一招非常有特色的“绝活”,按汇才的通俗说法,就是在训练中敢“砍人”。
  “砍人”不是“砍”身体,而是“砍”心态,毫不留情地揭开覆盖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面纱,然后将不良心态暴露,迫使对方正视自己。汇才认为,心态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潜移默化的,经过漫长的过程达到;另一种则是冲击式的,在独特的体验中,冲击固有的习惯,心态改变在短时间内就颇有成效。汇才选择的是后者,这与很多公司在做训练时谆谆诱导的风格大相径庭。
  “砍人”是公司语言,沟通范围是汇才内部。汇才负责人说,这一特色才是汇才的与众不同之处,抄袭也有难度。曾经有不止一人在参加了汇才的训练后,认为不过如此,于是自起炉灶,殊不知没过多久就歇菜关门。汇才说,这是典型的只学皮毛,未获精髓。
  “砍人”的具体表达,在训练中有几种形式:激励,挑战,更重要的,是实话实说,直言不讳。学员在训练中,要求讲真话,哪怕对别人不满意,也要如实表达,而心里一套表面一套的习惯方式则被拒之门外。汇才认为这样操作的难度很大,因为说真话就会得罪人,相当多的人是不愿意得罪人的。
  改善心智模式的前提是自我观照,也就是要有自省的能力和勇气,同时还敢承认真实的状况,汇才在心态上“挥刀”的目的就是训练人们的内省能力,训练人们去掉假设,面对真相。彼得·圣吉认为诚实地面对真相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包括自己。
  在训练中一针见血,直指人性的弱点,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关键的是功力。调适心态本身就是进入“雷区”,试图拨开不良心态的表皮,则不逊于在悬挂在雷区上空的钢丝绳上跳舞,能凌空起舞者绝非等闲之人。有人在考察了众多培训以及训练机构后,认为汇才的专业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汇才首席导师有10年训练经验,多次接受国际训练,并数次应邀为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由此可见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经过汇才“砍”的人,其感受犹如坐过山车,训练结束时才感悟到自己的进步和看清楚曾经的盲点。而且,记者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被“砍”得越厉害的人,其收获越大。
  这确实是一大特色,不仅拉开了汇才与其他心态训练的距离,也让汇才有别于一般的心理咨询。
  冲击来自何处?
  心态训练很敏感,企业教练太新鲜,汇才的经营很独特。这些因素促成了汇才在市场上至今没有对手的竞争力,同时也给汇才带来了烦恼。
  对汇才的间接影响来自学员的改变,问题不是学员的变化,而是学员周围的环境如何看待他的变化。很多学员在接受训练后,变得积极主动,愿意负责任,能够很快迁善心态。组织行为学中有个知名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习惯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把成功因素归结为自己。教练训练中强调两点,事情发生了,一是着眼于解决之道,二是归因于内,也就是自己应该对此事负什么责任。当一个不经常负责任的人,突然变得负责任了,他周围的人就会觉得陌生,甚至会质疑是否发生了什么问题。
  在类似的个案中,受益的是学员以及其周边的环境,汇才却要承担因不解、误解而引起的抱怨。汇才很平静地看待这种额外的“回报”,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更多的人学会负责任,学会归因于内。从长远看,不公平待遇是必须经历的过渡。
  一个很少关心下属的老板,在参加完训练后变得非常热情,主动与下属沟通,还帮助下属设计其生涯规划。有人说汇才的教练训练让人变得狂热,甚至有些自我膨胀,汇才对此的回应是:整个体验是新鲜的,对有些人来讲还是难忘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超越了自己,心态变得积极,人更加自信,所以,其情绪张力扩大,激情外露很正常。自我膨胀则是夸大之词。
  对汇才的训练,参与者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受益匪浅。不过,也有极少数人持不同看法。对此,汇才并不回避:体验式的特点就是,每一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而且也是真实的,没有人能够代替别人的体验,体验不同极其正常。相反,如果所有人的体验都相同,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曾经有人将汇才所面临的不同说法的冲击归纳为文化冲突,认为中国人习惯含蓄的表达,习惯温文而雅,教练技术是“舶来品”,带有西方的风格,所以,冲突在所难免。汇才则不赞同这种论断,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源于人性的弱点。“弱点论”有大量的事实为根据,汇才在美国以及俄罗斯训练多很多人,学员反应跟在中国几乎没有差别,导师感到的唯一差异就是肤色不同,语言迥异。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心理学博??专业水平,她对汇才的训练做过实地的考察和研究,并对素质管理第二阶段作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她认为,汇才的体验式学习有??用研讨会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去强调不同的学习主题,比如参加者迟到被用来带出责任感与承诺的主题;另一种是结构式体验学习,引导参加者讨论与团队相关的话题,例如沉船活动帮助参加者正视他给予他自己的生命价值,以及他与身边人亲密和友好的关系。
  汇才将教练训练比喻为人生的浓缩版本,因为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很多不同的主题,让参加者洞察到自己的心态。孙博士的评价是:汇才的训练把现实压缩到一个固定的时段与空间内,让参加者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去体验。
而由于时段与空间的压缩,研讨会中存在压力,按照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化学家普里高金的混沌理论,改变的出现通常是有压力的。而且,这个压力的应用有其设计上的原因。面对压力时,参加者固有的思维框框逐渐分解,然后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并取得突破。在整个过程中,汇才留有一个参加者解压的安全阀,那就是一直有助教辅导,并且可以选择退出。
  有人对汇才创始人说:如果企业教练也可以列入运动项目的话,你选择的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项目。因为心态训练是低门槛高难度,汇才担心的并不是外界的疑问,而是行业的规范和有序。一些顾问公司没有真正接触到coaching,却也挂上了企业教练的旗子,而另一些人技艺未精就自立门户,他们的专业水平远不足以走钢丝,一脚不慎就会踩响整个“雷区”,那时候,受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
  出于对行业发展的考虑,汇才对衣钵传人的培养极为慎重。有几个见习导师,已经获得了专业教练资格,跟“师傅”也跟了两年,然而,仍然不能独自掌厨。在师傅眼里,徒弟没有毕业,徒弟以汇才标准衡量,也自觉仍欠火候。
  体验经济浮出水面
  汇才带给社会的喜讯是对人的重视,企业教练的基点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一改以前将人当机器和工具使用的传统做法,承认人的能力和重要性。这对于“以人为本”口号声此起彼伏的中国企业界来讲,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记者亲身感受过汇才的企业文化,的确富有个性。汇才的员工全是直呼其名,连老板也不例外,另外,坦诚的程度没有任何企业能出其右,比如,一个员工心态有问题,马上会收到不同的真实回应,真实而深刻。据说刚来上班的新员工对这种沟通方式很不适应,不过,很快就会谦虚地洗耳恭听。汇才认为这就是教练文化,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以写“一分钟经理人”闻名全球管理界的布兰查博士,与友人合创了公司,向企业推出e-coach服务。最近又有几家外资coaching公司登陆中国。企业教练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脚步,走近中国的企业人,这股潮流带给他们的,将是对他们的管理方式、领导力,以及对人性的洞察能力等方面的冲击。
  关注汇才的人,近期可能被一本叫《体验经济》的书再次燃起激动的火焰。该书提醒说社会经过产品时代和服务时代,正悄然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作者认为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但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达的经济产出类型,而从服务中分离提取体验的做法则开辟了非同寻常的经济拓展可能性———把体验视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提供了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
  当在书中看到“企业提供一种让客户身在其中并且难以忘怀的体验”,“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当体验展示者的工作消失时,体验的价值却弥留延续”等等语句时,似乎更加明白了汇才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其蕴涵的价值。
  没有教材,不做笔记,存在的只有体验。汇才在素质管理训练中所展示的一切,是否也预示着体验经济将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下一轮热点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教练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