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纳什的妻子为什么得精神病还能工作

比电影情节更跌宕 回顾约翰?纳什生平
来源:观察者网
  据《今日美国》报道,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夫人周六遇车祸去世,享年86岁。当时两人乘坐的出租车在新泽西Turnpike上失控,纳什同夫人被弹出窗外。纳什也是影片《美丽心灵》中的男主角原型。
  86岁的纳什与82岁的妻子乘坐出租车在新泽西收费高速公路南部遭遇车祸。据警察透露,纳什与妻子并未系好安全带,所以在车辆失去控制后受伤严重,而司机得以幸免。
外媒报道约翰?纳什去世(网页截图)
  约翰?纳什是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摩尔荣誉讲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论被运用在市场经济、计算、演化生物学、人工智能、会计、政策和军事理论。晚年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资深研究数学家。
  比电影情节更跌宕起伏 回顾约翰?纳什生平
  约翰?福布斯?纳什(英语:John Forbes Nash Jr.),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工业城布鲁菲尔德(Bluefield)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纳什的父亲老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Sr.)来自德克萨斯州,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任职于阿巴拉契亚电力公司(Appalachi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当时在法国担任负责后勤工作的中尉;母亲玛格丽特?弗吉尼亚?马丁(Margaret Virginia Martin)生于布鲁菲尔德,结婚前是当地的一位中小学教师,教英语和拉丁语。
青年时期的纳什
  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出色,小学老师甚至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经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
  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了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并为他承诺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8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被形容“就像天神一样英俊”,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艾里西亚(Alicia)。1957年,他们结婚了。
纳什夫妇(资料图)
  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家庭美满幸福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连续两次被送入精神病院,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 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2001年上映的美国影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基于西尔维雅?娜萨儿(Sylvia Nasar)为纳什写的同名传记而改编与拍摄的。《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传记于1998年出版。《美丽心灵》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四项奥斯卡金像奖,不过纳什本人表示电影情节和他的真实人生并不一致。
  有评论称,纳什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意识一度在数字与方程的王国里漫游,缺少与其他人的交往与心灵沟通。回顾他的一生,他与充满孤独和惶恐的世界进行了一场最持久的博弈。参与这场博弈的除了他自己,还有深爱他的妻子,以及支持并帮助他的亲人和朋友;当然还包括他的敌人,不论是真实在他身边的那个数学家群体、那个学术评价体系,还是他脑海中的星际宇宙、宗教、政治力量等假想敌。如今他从疯狂无助的边缘走了回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之中,这对于他来说,或许已经是一种胜利。在电影里,那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在领奖台上说出了那并不让人意外的原因:“只有在这神秘的爱的方程式中,我全部的理由才能被找到。”
电影《美丽心灵》,以约翰?纳什为原型
  2015年,约翰?纳什他与路易?尼伦伯格共同获得了阿贝尔奖。
(责任编辑:UF035)
股市是起来了,也是政府的一个安慰。[]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看看哪位主播卸了妆让你认不出来……[]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夫妇两人刚刚去世
To the original idea, to a beautiful mind, to John Nash!
本来在痛苦地修改论文,最近在准备毕业答辩,刚准备上床睡了,发现男神走了,记得第一次听说男神的名字是在大一时上一门数学选修课,随后就了解了男神的故事。关于男神传奇的一生我就不在这里鸡汤了,但男神的思想却对我影响至深,我们中国人一直在谈创新,什么是创新?想到最近的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在让人惋惜的同时,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如今都培养了些什么样的人?纳什老爷爷曾经一篇短短27页博士论文就奠定了其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在看看我们如今动不动就几十页上百页的厕纸,通篇大而论道,却找不到半点原创的东西。我不禁在想?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在原地打转!!!这个社会永远都不缺少天才,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脚踏实地和对未知事物持之以恒追求的心。我敬重纳什老先生那种对真理持之以恒追求的态度,我更敬重纳什老先生那颗对无穷真理永远保持好奇的心,今夜,一位数学大师与世长辞了,但他却留下了他宝贵的思想!留下了他美丽的灵魂!
本来在痛苦地修改论文,最近在准备毕业答辩,刚准备上床睡了,发现男神走了,记得第一次听说男神的名字是在大一时上一门数学选修课,随后就了解了男神的故事。关于男神传奇的一生我就不在这里鸡汤了,但男神的思想却对我影响至深,我们中国人一直在谈创新,什么是创新?想到最近的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在让人惋惜的同时,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如今都培养了些什么样的人?纳什老爷爷曾经一篇短短27页博士论文就奠定了其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在看看我们如今动不动就几十页上百页的厕纸,通篇大而论道,却找不到半点原创的东西。我不禁在想?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在原地打转!!!这个社会永远都不缺少天才,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脚踏实地和对未知事物持之以恒追求的心。我敬重纳什老先生那种对真理持之以恒追求的态度,我更敬重纳什老先生那颗对无穷真理永远保持好奇的心,今夜,一位数学大师与世长辞了,但他却留下了他宝贵的思想!留下了他美丽的灵魂!
我们大多数人终将成为普通人,想想多少年之后还有多少人记得你的毕业论文曾经写 了些什么?提出了那些原创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人民大众和伟人谁是历史的推动者?多少年之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数以亿万计的各色毫无原创理论的厕纸?或着多少年之后这些厕纸之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多大影响?
想到电影美丽心灵片头的一段台词,与大家共勉:To triumph, we need results,publishable, applicable results.Now who among you will be the next Morse? The next Einstein? Who among you will be the vanguard of democracy,freedom, and discovery? Today ,we bequeath America's future into your able hands. welcome to Princeton, gentleman.
我们大多数人也只能望其项背,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度过我们平凡的一生了。毫无疑问,纳什老先生用他传奇而富有争议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对于数学和真理的追求也只能止于此了。纳什老先生一路走好,我相信天堂会有你喜欢的数学的,我也相信一个人对真理的追求程度会决定其所取得人生高度。有些人活着却如同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依然活着!
不久前刚刚回答过。约翰·纳什,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曾患有长达30年的精神分裂。电影现实孤独的天才
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
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
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
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
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
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
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
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
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
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
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普林斯顿的幽灵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
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
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
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
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
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
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
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传奇仍在继续
  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
  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
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
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
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
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
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
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
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而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转自豆瓣)
纳什来到地狱,撒旦恶魔接见了他:“本来没这么早召唤你来,但我和上帝的对抗陷入僵局,我们都采取了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举措,但没办法达到全局最优,简单说我们处在一个纳什均衡中。我需要你为我破解,帮助我取得胜利。”纳什微微一笑:“撒旦先生,并非我不愿意,恐怕我做不到。”“为什么?”“你知道我有精神分裂吧,一个我来到地狱,另一个精神人格去了天堂,我用了一辈子也没能完全理解他。所以这种均衡依然存在,我给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可恶!”“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纳什顿了顿说,“至少我和他的均衡已经不存在了。”
力学,伪程序猿历史上患精神病的名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
&&& 约翰&纳什(JOHN F.NASH)美国人 (1928-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
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小约翰福
布斯-纳什绝对是一个数学天才,22岁时便完成了博士学位,在短短27页的博士论文里,他阐述了自己独
创的博弈理论,这种理论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影片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约翰&纳什生于日。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
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
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由于博弈
论、代数几何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
领域的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 然而,就在纳什30岁,即将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的时候,他的脑子出现了严重问题。经医生诊
断,他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时而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时而梦想成立一个世
界政府。他坚持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解读其中的含义。他
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最
终纳什的家人和朋友决定把他送进医院治疗。
 & 1996年,从病中恢复的纳什在第10届World Congress of Psychiatry会议上报告了自己的患病经历。
1958年他30岁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年轻数学家&,但很快他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我在MIT
的教职员工,还有Boston都变得陌生起来&&我到处看到匿藏着的共产党员&&我开始认为自己是宗教圣
人,并总是听到从那些反对我想法的人那里传来的像电话上的声音&&这种恍惚的状态就像一场永远没有
醒来的梦。&
&&& 纳什的病情时好时歹,反反复复。虽然他和妻子早已经离异,但是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仍然想尽各
种方法,鼓励他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纳什一直在医院、药物、孤独和数学研究中度
&&& 纳什是不幸的,但是纳什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患病以后,他的前妻、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
是竭尽全力帮助他,挽救他。尽管纳什不得不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
法为他保住了医疗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
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他
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
,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妻子和朋友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照顾终于得到了回报。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
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感到非常震惊,他后来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
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 纳什渐渐康复,苏醒过来,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才意识到:原来纳
什还活着。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他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但已
经不再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
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雨坎坷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这个非凡的富有牺牲精神和坚强意志
的伟大女性用自己的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与疾病的博弈中取得了最后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当前位置: &
约翰·纳什:抗争的一生比成功的一生更伟大(2)
09:27:46 &北京青年报 & &
&&&&纳什所在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克里斯托弗表示,纳什在博弈论领域开创性的工作影响了无数优秀的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无数人受益于他无与伦比的成就。此外,纳什与妻子艾丽西亚的爱情同样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和观影人,没有人不为他们的勇气所倾倒。
&&&&&天才纳什
&&&&&&&&家庭温暖却性格孤僻,小学时数学成绩并不好
&&&&纳什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论被运用在市场经济、计算、演化生物学、人工智能、会计、政策和军事理论。
&&&&被称为孤独天才的纳什于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是拉丁语教师,纳什儿时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康普顿插图百科全书》就是父亲送他的。纳什生长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家庭中,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母亲、外祖父母、姨妈和亲戚家的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尽管家庭温暖,但是纳什从小就是书呆子,性格孤僻,宁肯自己读书看报纸,也不爱和小伙伴们玩。纳什的妹妹玛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当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时候,总是要担起带上哥哥的任务。不过我觉得这并不能让我那古怪的哥哥变得容易相处些。&
&&&&小学时,纳什数学成绩并不好,因为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题,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不过纳什的母亲并不以为意,她对儿子充满信心,认为这是儿子聪明的表现。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让纳什认识到数学之美的,是他中学时期接触到的一本由贝尔(E.T.Bell)所写的数学家传略《数学精英》(Men of Mathematics),纳什成功证明了其中提到的和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个小问题,这件事在他的自传文章中也有提及。
&&&&1950年,约翰&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今年,纳什在86岁的高龄仍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阿贝尔奖。阿贝尔奖颁奖词中说,获奖者的突破已发展成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数学方法,成为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关键工具,其影响遍及该理论的所有分支。纳什的天才可见一斑。令人伤感的是,也正是在领取了这个奖后,在回家途中,纳什夫妇遭遇了车祸,不幸去世。
&&&&&&疯子纳什
&&&&&&&&患精神病期间,很多人都以为纳什早已去世
&&&&关于纳什为什么会在30岁事业走到顶峰的时候突然精神分裂,至今也找不到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妻子艾丽西亚怀孕给他造成了压力,还有人认为是他过于执著地要论证一个数学界高不可攀的难题--黎曼猜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推荐:
书讯戏剧书讯眼界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翰纳什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