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究

资源库登录:
现在位置: -&
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研究
&&&&&&&&&&&&&&&&&&&&&&&& 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研究
 &&&&&&&&&&&&&& &&&&&&&&&&&&&&&&&&&&&&&&&&&&&& (结题报告)
&& &&&&&&&&&&&&&&&&&&&&&&&&&&&&&&&&&&&&&&&&&&&&&&&&&&&&&&&&&&&&&&&&&&&&&&&&&&&&&&&&&&&&&&&&&&&&&&&&& &&&芦花中学&&& 李红
&&&&&&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 校本教研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教师的一种追求,是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可持续性发展学校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是是教研文化的核心,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即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而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的一种新型方式。其所研究的对象,是广大教师在纷繁复杂的专业实践中,遭遇的已有经验尚无确定对策且又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话题。其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等。
&&&&&& 在教育不断对校本教研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加强微型课题建设越发体现出科研的灵动性与实效性。微型课题倡导的“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和“本土化、草根化、个性化”的研究理念,已经成为它具有生命力的注脚。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或者说是回归本原的教师研究方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于是,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便成了当前颇具研究价值的一项内容。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
&&&&& &微型课题研究在有些地区已经由教师的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并实践了好多年,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的欢迎。微型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尽管微型课题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规范和完善,有待组织化、制度化,但它不失为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
&&&&&& 但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微型课题与校本教研实效性之间的关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但这无疑是教科研的一个新的契机。&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依托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模式、方法和有效途径。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深、教学实践过硬的研究型骨干教师队伍;使教师学会理性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解决,形成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使教师的教育理论层次化、具体化、科研化,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方法、手段和实施细则,促进理论服务于实践;使校本教研有新特质可以挖掘、有新文化可以唱响。
&&&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 &1.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关系。从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目的出发,明确微型课题研究的性质与特点。
&&&&&& 2.探讨微型课题研究的主题。以校本教研的形式构建学习型小组,确定符合学校本色、教研组特质和教师个人要求的微型研究课题主题,开展实践研究。
&&&&&& 3.研究学校微型课题实验的新型运作方式,探寻微型课题研究的人员组织、活动机制、成果整合等,努力做到多样化、高效化,即发挥个体主动性,又展示团队力量。& & && 4.总结微型课题研究促进校本教研新文化创设的模式、研究方法和途径,挖掘微型课题研究的新型价值所在。
&&&&&& 5.加强微型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在校本教研“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的和谐结合中,使微型课题研究和校园教研文化建设有效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
&&&&&&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及结论
&&&&&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定位
& &&& &1.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研究
&&&&& &微型课题研究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来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教育规律。作为应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工作中特定的问题或为工作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具体表现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 2.微型课题研究是微观研究
&&&&& &微型课题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以职场为起点,以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为己任的教育科研方式。它研究的内容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微型课题把本校、本学科、本班内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就教学活动而言,它既可以进行单科研究,也可以进行单项研究。单科研究是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的研究,例如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单项研究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某一环节或构成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进行的研究,如教学方案的设计、新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评价等等。就管理工作而言,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局部性研究。着重点是管理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以及管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等等。
&&&&&& &3、微型课题研究是行动研究
&&&&& &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在微型课题研究情境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微型课题研究完全是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姿态,具有“属己”的特性。这种“属已”的特性反映了教师不再只是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教师成为研究的行动者,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中观察研究的过程,收集、分析有关研究资料。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教师从过去的教科研‘描试转变为主试,这种转变也意味着教师由过去教科研的旁观者转变为教科研的中心人物。
&&&& (二)明确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使校本教研具有多元性、生成性和实效性。
&&&&&& 本校以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为目的,确定微型课题研究的五大特性,也使校本教研在“以小见大”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 &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 &&&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这种实践使校本教研具有一种开放的领域,教师完全可以“我的事,我做主”。
&&&&&&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下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这无疑使校本教研更具有多元性、生成性和实效性。
&&&&&&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巨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人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 (三)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运作方式,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
&&&&&& 1.广泛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校本教研方式,广大教师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我们充分利用好奇心理,及时消除畏难情绪,抓好学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继11月初召开微型课题研究动员会后,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通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领会了微型课题研究的内涵,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校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供了切实保障,积极营造了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良好研究氛围。
&&&&&& 2.建立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对微型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学校教科室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微型课题研究考核评估小组”,建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管理体系,制定了《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完善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有效的运作和激励机制,为微型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3.规范研究过程,推广优秀成果。教师审报的课题立项后,承担者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研究工作,要认真填写研究手册,记录研究活动过程,梳理研究的心得体会。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及时进行总结,整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微型课题考核评估小组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以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课题结题后,学校对优秀成果给予一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并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微型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和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 (四)根据学校实际提炼微型课题研究主题,展示有价值的校本教研内容。
微型课题从哪里来?俗话说:问题即课题。放眼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育课题。我要求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只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中间,回到办公室就要聊聊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从中发掘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微型课题。
&&&&&& 1.在学生生活中提炼课题。经常走近学生,接触学生,便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比如英语组孙文艳老师发现初二学生乐于收集一些明星照片,课间喜欢聚在一起聊明星最新动态。怎样才能让他们的这些小爱好既不影响学习又能给学习带来乐趣呢?经过商讨,初二英语备课组确定了《走进明星世界,提高英语阅读兴趣》的微型课题。
&&&&&& 2.在课堂教学中提炼课题。现行小语教材中有一些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是名作家的经验与智慧、情感与价值观等交融后的复合体。大到一篇课文、一个段落,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语,都孕育着深邃的意境,包容着作者的匠心独思。但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而小学生由于阅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阅读时又多立于文外,时空差、情感差、情理差,给阅读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能否寻找一种缩小这种差异的教学方法呢?于是,我们组又确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课题《“假设导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3.在谈话交流中提炼课题。不管是在年级组、学科组,还是班级组、办公室,教师之间总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班内个别孩子书写速度太慢,课堂小测验总是做不完;批改作业占据大量的工作时间,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研究等。于是“转变方法,让学生自主改作业的尝试”便又成了我们新的一项微型课题。
&&&&&& 4.在自我完善中提炼课题。我们在读书、学习后,将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对比自己的教育教学时常会有所疑惑,这时便常常会发现新的微型课题,比如语文教研组确立的《培养情感意识,激活课堂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让语文试题焕发魅力》等就是老师读书后产生的新课题。
&&&&& &微型课题附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只要多多留心,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发现取之不尽的课题资源。
&&&& (五)探索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到真正的提高。
&&&&& 1.采用具体有效的研究方法,系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1)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2)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3)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4)文献法。对文献进行查询、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DD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等。
(5)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及主要对象的特殊规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作法。
(6)个案法。把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上去。
&&&&& 2.采取多种教研方式,灵活展开微型课题研究
&&&&& 面对丰富多彩的微型课题,我校各教研组长又带领全组成员灵活运用多种教研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教育环节,因教制宜地开展研究,化整为零,化研究为实验,使课题深潜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
&& (1)汇报式教研。有时,组内某一位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先期关注和研究,这时教研组就要及时召开研讨会,由这位教师作汇报交流,大家共同研讨,确定其存在价值和可推行价值。例如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科学组吴光辉老师对同是一节课经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师执教,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首先提出《找准“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的微型课题实验,在教研活动中他举例指出:《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是一节实验探究性质很强的内容。执教老师把“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这个知识点作为“突破口”由此入手,以点带面、整合全节,整个课堂教学便纲举目张,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很自然的完成了。其他教师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听课感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出可提高课堂效率的其他教学方法,比如:“反复试验,积累经验”,“综合归纳,点拨规律性”等等。
&&& (2)分散式教研。教研组的成员在教学过程都会有所疑惑,而“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面对这么多有价值的课题,如果每个人都一一进行探究,势必太牵扯精力,影响日常的教学。于是,我们就把课题列出来,组内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抓取一两个,大家分头研究。例如初中语文组庄海红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尊重和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大家对此很感兴趣,确立了《想象作文》微型课题,分头研究,庄海红老师进行“用教材教,实现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利用教材,挖掘其言虽尽而意未穷之处,加以拓展延伸,或角色转换再造情境等等。郝彦宏老师则进行“开拓视野,丰富想象”方面的研究,定期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丰富表象,或捕捉即兴因素,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等;我则开展了“童话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通过让孩子补写童话,创编童话等形式为学生构筑一个在童话中快乐飞翔的全新世界。
&&& (3)集中式教研。对于比较集中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郑重地把它作为一个教研主题或研究专题进行集中式教研,大家面对面进行交流、研讨,然后分头试验。例如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教学的单词、词组量太多,阅读量大,如何在45分钟内既要掌握单词、词组,又要在阅读中掌握语法?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展开了研讨,确定了在生活中识单词,编故事、猜谜语等快乐识字法,竞赛激励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造句去掌握词组,自己想办法去排演课本剧等,倡导自学自得,教师只点学生难处,拨学生疑处。
&&&& (4)综合式教研。有些课题仅仅靠我们自己组的成员解决不了,这时我们就采取跨学科协作教研或者网上教研等方式,实现课题研究的最优化。例如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中出现不少和科学新知识有关的课文,我们就邀请科学教研组联合进行教研活动。从挑选关联语文和科学的课文到制订教学课题、从讨论两个组的探&索话题到落实活动,大家从独立、封闭的学科中走到一起,打破了学科界限,开展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教学思想交流、教学改革交流,从而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还就某一个课题到网上寻求援助,在教研博客上和同行们探讨学习,效果也非常不错。
&&& (六)纵观校本教研在微型课题研究影响下的可喜变化,感受微型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校本教研的活力。
&&&&&&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微型课题“选题小、易突破、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也逐步凸现出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给校本教研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和教师发生了可喜变化,校本教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变化之一:学习氛围在浓厚
&&&&&& 在教师的生涯中,学习也是工作,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反思自己,才可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教育教学工作。而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确立自己最感兴趣、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后,最终目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 &镜头一:袁秀芬老师一直兼任着我校的图书管理员,她打趣地说:“本学期图书室‘生意格外红火’ ,我简直忙不过来了。”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更为了方便同事,她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干脆给部分常用、热门书刊“搬家”,在集体办公室里开 辟了“教师图书角”。
&&&&&& 镜头二:在一次社会教研组活动中,一些年轻的社会教师正在“走进地图”这一主题的引领下纷纷提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讨论异常热烈。史继辉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分析地图能力,就必须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的了解,于是提出确立一个《探索地方奥秘》的微型课题,进行“再造情境,实现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缪舟晔老师则想以“地图中的标志语言”作为突破口,带领学生从地图标志中分析即时信息。李辉老师则提出开展“地图中的故事”的研究,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地方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故事,一起构筑一个在故事中快乐飞翔的全新世界。
&&&&&& 变化之二:教研主体意识在强化
校本教研开展以来,多样化的教研方式令教师耳目一新,教研工作有了一定突破。微型课题引领教师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研究潜能得到开发,研究意识与能力迅速“生长”,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主体。
&&&&&&&镜头一:集体办公室,原先东拉西扯“侃大山”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围绕某一话题的“民间讨论”。教师们通过课间的细节闲谈,一种新的研究构想渐渐浮现出来。
&&&&& 镜头二:教务主任史济光老师在老师会议上的由衷感慨:“以前只要提起校本教研,我就心怵,一是担心教师们埋怨,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琐事繁多,搞教研是自找麻烦;二是担心‘事倍而功微’,教师被动参加教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一样,教师们热情高涨,完全进入了研究状态,教师们交流不断走向深入,同伴互助成为必然,‘谁来搞教研’的难题不攻自破,群众性的科研氛围已初步形成, 我对进一步抓好教研工作充满了信心。”
&&&&&& 变化之三:课堂教学在优化
&&&&&&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紧紧围绕课堂实践新课程理念,继续开展了以“听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二是立足于教师的当前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将教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案例一: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老师安排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预习课文的环节,其实质效果如何呢?鲍优异老师在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问题后,她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反思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选择了大声读,但多是有口无心的跟着别人读,不出声的学生也只是匆匆看一遍或课文没看完,就随着刚刚大声读完课文的同学一起举手示意任务完成,预习的结果也往往由班上的几个优等生汇报,大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不断地反思总结,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目前学生预习课文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了新起色。
&&&&& 案例二: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纪律意识不强的现象既让我校新教师庄舟亚苦恼,又引起了她的关注和思考,在数学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她把“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自己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她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老师设身处地的多为学生着想,多设置情景;二是多变化式重复,重复行为和奖励效应可以强化刺激的效果;三是多亲近学生,可以近距离交流沟通等;四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突出干扰等。现在她对如何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
&&&&&& 案例三:何建文老师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合理处理学生作业批改的问题”,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注重了课堂作业的层次性,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一星、二星题为判断题,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三星题为思考题,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平移、观察、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辨别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与平行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并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作一定的铺垫。她认为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事。
&&&&&& 随着微型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们对日常教学实践开始有了一种敏感和反思探索的习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常态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实践――反思――实践”的良性循环。于是,教师变“新”了,课堂变“活”了,校园变得更有趣味了。诚然,一个微型课题可能只“消化”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或某类现象,但若完成了量的积累后,我们坚信回报也是丰厚的。
&&&&&& 变化之四: 教师专业在成长
&&&&&& 当然,我们研究的微型课题有的看起来很浅薄,是“田野里的草根研究”,甚至还带着“泥土气息”,但我们并没有自惭形秽,因为我们在研究属于自己的课题。在“做中学、研中做,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教师开始习惯地带着研究的眼光来发现和思考平常的教育教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思考、都在琢磨、都在研究。每前进一步,常常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清晰地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 当然,我们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待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今天依然是播种的季节,明天依然需要付出耕耘的艰辛。我校将不断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以“微型课题研究”为统领,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用扎实的脚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