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教育思想美育思想论文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12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启示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2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启示
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启示;摘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系统完整,立意深;关键字:蔡元培;美育;书法教育;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中心内涵;关于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先生在其论述中至少有四处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提到美育,很多人想到的只是;此外,关于美育的内容和方法,蔡元培先生于1
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启示摘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系统完整,立意深远,其 “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至今仍振聋发聩,书法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当下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解读和当前书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角度,提出几点对书法教育的启示,旨在促进当前书法教育积极有效的展开。关键字:蔡元培;美育;书法教育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美育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舒新城曾谓之曰:中国十余年来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唯一中坚人物。他毕生积极倡导美育,认为美育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尤其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他的积极倡议和支持下,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于20年代陆续创立了培养艺术教育专门人才的美术,音乐戏曲等专科学校,使艺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而走向科学,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育的发展,为我国现代美育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被确立为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书法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书法艺术具有培养人生观,辅助学校教育,健身及审美教育的价值,2011年8月,教育部下达《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从已现行的省市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种种阻碍和问题,本文希望从蔡元培先生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给当代书法教育的推行以启示。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中心内涵关于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先生在其论述中至少有四处明确指出了美育宗旨,目的,与理解美育相关的表述,1930年,蔡元培在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条目中为美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还补充到“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这些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情感教育。蔡元培强调的美育,是集成了我国儒家礼乐教化的传统,又着重汲取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尤其是康德美学中有关美得普遍性和超脱性的观点,加以融会贯通。同时与他的世界观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将世界分为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认为二者不可分离,通常人们沉溺于凡俗的现实世界,不能关照到理想的实体世界,造成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两层障碍,一为人我之差别,二是私立之营求。而弥消这些差别的关键就是实施美育,他说“美感者,和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因此美育能克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障碍,使人们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超越利益,融合人我,从而保持一种健康,平衡的心态。尤其在人类面临战争的相互残杀或者物质愈发达,情感愈衰颓的社会环境中,美育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美常常是超功利性的,更具有穿越时空,超越外在的目的的力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提到美育,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美术课,音乐课,把美育窄化为美术,音乐教育,接着,又把美术,音乐教育变成了乐谱的记忆课和横平竖直的训练课。对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蔡元培在世时就有了,早在1930年12月,蔡先生就曾反复强调的指出过:“我向来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而引者或改美育为美术,误也。”同年同月,他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所作的演说中,又特别申说:“我所说的美育,不能易作美术。”总而言之,蔡元培的“所谓美育,则不仅包括音乐文学等,而且自然现象,名人言行,都市建设,社会文化,凡合于美学条件,而足以感人的,都包括在内”可见,从美育的角度看,文学教育也好,艺术教育也好,注重的都不是掌握其技术的精湛程度,而是在于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得情怀,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总之在于孕育一种美的精神。此外,关于美育的内容和方法,蔡元培先生于1922年6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对此进行了论述,他把美育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蔡元培认为家庭美育应该从公立的胎教院和育婴院着手,“公立胎教院给孕妇住,要设在风景佳胜的地方,不为都市中的浑浊空气,纷扰的习惯所沾染,建筑形式要匀称,要玲珑??”孕妇产儿后,搬迁到育婴院,院内布置应是“建筑与胎教院大致相同,其中陈列的图画,可多选裸体的康健儿童,音乐选简细静的,就是衣饰,也要有一种优美的表示”学校的美育有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阶段,学前教育是过渡机关,幼稚园的舞蹈,手工,唱歌都是美育的专课。普通教育时期的美育不仅限于上述内容,而是涉及包括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在内的所有科目。专业阶段,学生升入专门的院校“从此有关美育的学科都是单独进行的了”。社会美育,蔡元培认为包括“专设机关”和“地方的美化”两个方面。其中专设机关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博物馆,动植物园等,地方的美化包括道路,建筑,公园,名胜的布置和古迹的保存等。 二、当今书法教育的存在问题及现状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以及人文情怀,不仅起着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巨大作用,还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全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重视。2009年,中国书法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书法界的盛事,它表明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已经越来越为世界所了解。然而在书法艺术的传承教育方面,在最近几十年里,作为书法的母国――中国,却出现了危机。虽然1984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小学生的写字训练,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并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全国许多省市中专,大专院校已经把书法列为了基础课之一,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师范院校招收了三年制的书法大专生,等等,这一切说明书法教学已经被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来,但是由于历史的客观的种种原因,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书法教学还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形成自身的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教学体制,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一)还没有编出完整的,有层次而成系统的教材及教学大纲,还没有形成自成体系的教学法。书法教育长期被边缘化,缺乏理论研究和指导,也没有统一教材及大纲,这又给书法教育的推广带来了难度(二)长期从属于美术或者语文教育教学中间,丧失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和整体培养目标。目前,仍有专家认为书法是语文的写字课,归属汉字研究范畴,书法课在中专小学由语文老师担任,还有专家认为书法属于美术课,这种认识偏差导致了书法教育难出成绩,缺乏独立性(三)还没有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当今书法界可谓大家云集,但是中小学师资却严重匮乏,长期以来,我国在书法教育上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专门部门或者组织机构落实书法教师的招生培训就业分配等环节,使书法高端人才面临现实的尴尬(四)对我国古代的现代的许多教学经验和理论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整理。目前书法教育工作急需建设一支教育理论队伍,从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上深入探讨研究,建立一个适应当代实际需要能融入艺术教育总轨道中去的书法体系,有效推动书法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这需要从我国源远流长的书法教育历史中汲取养料(五)在许多地区书法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书法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然而现在社会上各种书法赛事频繁开展书法班“生意兴隆”,但是现行教育体制中,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及文化课成绩,认识不到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由此导致学生整体书写水平下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严重不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说:“从我们当前的书法教育现状来看,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加强书法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历史的落在我们身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书法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省市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书法课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如2009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绍基,彭富春等多位代表呼吁,在青少年中恢复毛笔书法教学,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形式得以传承与振兴。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2007年8月,广东省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书法教育课,在兰州市的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呼吁恢复中小学写字课,识字教育,书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认识,已成为教育界,书法界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并正在逐步实施。天津市近年编写的一套地方课程教材中,有《习字与书法》,并由政府买单免费发放给学生。书法课正在走入全国中小学生的课堂。更为可喜的是,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其中强调了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规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的条件保障,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书法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程,自此之后,我们希望看到上述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改善,照亮传承我国文化瑰宝之路。 三、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书法教育的启示上面我们谈到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核和中心观点,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是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对美的精神的培育,在于即使世事纷繁,依然能因为感受到纯净之美,自然之美,雄壮之美,悲凉之美,而获得对人世的最大体谅和怜悯,并进而生发出宽容博大的襟怀和热切正面的力量,这是美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美育潜移默化中所能带给学生的巨大能量,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字史上的奇葩,尽管它的传承面临着上述问题的考验,但是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国家对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的决心,此时论及用蔡元培系先生的美育思想指导书法教育的实践,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结合美育基本思想,以下是我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几点意见。(一) 规范书写的同时,使学生领略文字之美书法教育的基础就是对于字形的训练,基本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范,使书写整洁端庄,然而这不应该成为书法教育的最高目标,书法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学生书写做规范的阶段,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宗旨是以美育破人我之见,驱厉害关系,同样在书法教育中,应当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欣赏,领悟,使学生领略文字本身之美,或灵动之美,或气力之美,或飘逸之美,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一种精神之美,人格之美,让学生能通过对书法的理解,而上升到对于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才是书法教育的重心之所在,也是书法教育所承担的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历史责任的体现。(二) 强调书法教育中的个体体验蔡元培意识到,要将“个体体验”作为工作的中心,实际这正是“美感作用于情感机制”的体现,艺术教育中这种体验,包括生活住所,学校风景佳胜的环境,合理雅致的室内布局,宽平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建筑,清洁又方便群众的公园等。书法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对于书法的不同理解,对于学生的发现和表达要给予肯定和引导,同时应提示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字之美,走出课堂,在街道,建筑,公园等各处获得自己与众不同又紧贴生活的个体体验,这样才能使书法教育与学生个人人格的养成密切联系在一起。(三)书法教育应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在蔡元培先生看来,美育实施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艺术教育是紧密连接的有机体,然而目前三者之间的联系有限,距离形成有机体的理想相距甚远,这就直接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整体效能,书法教育也面临这个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保障学生在家庭中书法兴趣与书法训练能得到尊重和重视,其次,教师在受教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参加书法展等,通过各种途径使书法教育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书法魅力,又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我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历史中奇峰突现,高潮叠起,汇成一副五彩斑斓的长廊,而且我们还要超越历史高峰,要面向全世界,构建中国书法教育的全球格局,开拓中国书法教育新时代。通过蔡元培美育思想与书法教育的综合研究,可以推动书法教育向更合理更富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相信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加上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未来书法教育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我国书法艺术的这颗明珠在世界艺术长河中绽放出华美光泽。 参考文献:[1]蔡元培:蔡元培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2]孙富民: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高叔平: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 On therevelationoftheaestheticthinking ofthecurrentimplementation ofcalligraphyeducationinCaiYuanpeiSUNhang Abstract: Educator Cai Yuanpeiaestheticintegrity ofthe system of thought, shows afar-reaching, itsaesthetic and religious,&the slogan is stillenlighteningof calligraphyasaformofart education, the momentbyacertainamountofattention, but the lack of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process of practicethe existence ofcertain problems. In this paper,theinterpretationofCai Yuanpei's AestheticThoughtandthe analysis of problemsinthecurrentstudy of calligraphyfromtheperspectiveofCai Yuanpeiaestheticthought, therevelationofthepointsof calligraphy, designed to promotethestudy of calligraphytothe commencement ofactive and effective.Key words:AestheticOf calligraphy caiyuanpei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12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推行的书法教育的启示等内容。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及实施途径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及实施途径 [摘要]当下重新审视蔡元培先生的...  2.蔡元培社会美育思想及启示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本文主要从社会美育的范围、社会美育实施 路径与方法...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前... 暂无评价 12页 免费 ...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蔡元...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 3页 免费喜欢...  论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教育 改革的启示...实行选科制,对扭转北京 大学腐败的校政和学风起了...和美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  论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及其教育思想对当前提高我国高等 教育质量的启示 【摘要】...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并重 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新教育之...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王宏超 蔡元培在中国首倡“美育” ,并...他一直把科学的推广、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同时,他也认识到了科学作用的局限性,...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研究对认识民国教育,探索当前 教育...这是蔡元培美育思想大规模推广与实施的阶段; 第三...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当代意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①...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教育学_高等教育...蔡元培认为美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是说,智育和美育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的...  论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学的启示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论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研究
【摘要】: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上世纪初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是其美育思想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重大学术影响的命题。这一主张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充分肯定了美育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宗教救国思潮和复古尊孔的逆流,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国内宗教救国思潮的泛滥、孔教运动的甚嚣尘上和教会教育势力的壮大,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斗精神。从理论来源上看,蔡元培承袭了康德二元哲学论、美感的超脱性和普遍性的观念;接受了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深深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看,这一思想包含了三方面相关的内容。第一,蔡元培的美育观。探讨了蔡元培关于美育的定义与本质、美育的功能以及美育的实施方法;第二,蔡元培的宗教观。蔡元培认为宗教是人类未开化时代的产物,最初的宗教完全是教育,宗教没有永存的本性,宗教信仰必为哲学主义所替代;第三,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观。分为三个部分:美育独立于宗教,这是美育取代宗教的前提;“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同时也应看到,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并不是只停留在一种纯粹的学术探讨中,而是将它积极付诸于实践的。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以美育代宗教”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看,“以美育代宗教”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教育独立的地位,免受宗教的束缚,从而真正发挥教育的职能,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美育在新式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和谐发展,实现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从当时社会意义看,“以美育代宗教”实质是要用美育来重建国人的信仰,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从而达到改造国民性,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40-014【目录】:
ABSTRACT4-7
一、绪论7-17
(一) 研究缘由7-8
(二) 研究概况8-16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7
二、“以美育代宗教”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17-28
(一) “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的时代背景17-20
1. “宗教救国”论的泛滥17-18
2. 孔教运动的甚嚣尘上18-19
3. 教会教育势力的壮大19-20
(二) “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理论来源20-28
1. 康德学说20-23
2. 席勒美育思想23-25
3.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25-28
三、“以美育代宗教”的主要内容28-51
(一) “以美育代宗教”的理论分析28-48
1. 蔡元培的美育观28-36
2. 蔡元培的宗教观36-41
3. 以美育代宗教观41-48
(二) “以美育代宗教”的具体实践48-51
四、“以美育代宗教”的意义51-62
(一) 教育角度:坚持教育独立,建构健全人格51-57
(二) 社会意义:重塑国人信仰,实现思想启蒙57-62
参考文献62-6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晓攀;[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优佳;[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祥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陈望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李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梁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杜音;[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赵斌;[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冉铁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刘虹,张秀坤;[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戴嘉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张晓唯;[J];民国档案;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晶;[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郝春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向宝云;卢衍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钢;;[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厚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娄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桥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史爱芬;[D];河北大学;2009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陈建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卢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杨家友;李燕群;;[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陈育德;[J];江淮论坛;1998年01期
张玉能;[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黄健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李欣人;[J];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李欣人;[J];理论学刊;2001年01期
倪武业;朱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翠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尚莲霞;[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湛玉钊;[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安佰鸿;[D];山东大学;2006年
潘黎勇;[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刘晓萍;[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施勤;[D];苏州大学;2009年
马冰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张静静;[D];安徽大学;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正红;[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祥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段宝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李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梁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王冬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唐振常;[J];东方艺术;1998年04期
黄书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匡尹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王昊;[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刘虹,张秀坤;[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艳冰;;[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李红;[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胡健;[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杨修健;;[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年01期
李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苏厂元;;[J];美术大观;2007年10期
薛富兴;[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潘知常;;[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杨修健;[J];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才云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广全;;[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朱义禄;;[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汪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牟钟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上海大学哲学系 朱承;[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一喆;[N];中国文物报;2010年
陈履生;[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玖划;[N];美术报;2007年
代丽丹;[N];中国民族报;2002年
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秘书长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理财中心理事
周岳平 中国艺术市场网主持人
严潇艺;[N];美术报;2009年
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廖少华;[N];美术报;2007年
艺术批评家
杨卫;[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松鹤;[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振芳;[D];厦门大学;2007年
马春影;[D];安徽大学;2007年
肖涵静;[D];南昌大学;2006年
满达;[D];内蒙古大学;2010年
孙明英;[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罗华;[D];西南大学;2010年
牛江涛;[D];河北大学;2003年
黄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香丽;[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