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音乐鉴赏能力论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21:30: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PDF
官方公共微信授之以“渔”而非“鱼”--------浅淡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授之以“渔”而非“鱼”--------浅淡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
【字体: 】
授之以“渔”而非“鱼”--------浅淡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章来源: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点击数:&&&&更新时间:
&&&&&&&&&&&&&&&&&&&&&&&&&&&&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三小学&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信息时代商业逐利模式下产生的大量流行音乐信息对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的冲击,本文从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能力三方面入手分析,结合实践实例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自己来领悟什么是美,如何感知、分辨音乐的美与丑。并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来破解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些学生“不爱经典只爱流行”的尴尬,进一步实践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关健词】:培养& 兴趣&& 审美& 评价& 鉴赏能力
&&& 在现今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里,校园生活不再能独善其身,各类流行音乐、网络音乐早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社会媒体的强大宣传力的影响下,小学生们对各种流行音乐也是“不会唱来也会哼”。每当看到一些小学生手拿MP3播放器,耳塞里回荡着劲爆的DJ、舞着“双截棍”时,笔者深感肩上的责任不轻。现今音乐的发布与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载体,自由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代表着音乐发布的自由和获取的自由。这种没有约束的“新自由时代”所产出的大量音乐就注定当中良莠不齐。而小学生群体显然对美与丑尚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对自已所处的年龄段适合欣赏什么样的音乐没有清晰的定位。每天在各种音乐信息的包围中有意识、无意识地接受着,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我们的音乐教育在各种流行音乐的冲击面前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堵”,肯定是行不通的。再者很多优秀的流行音乐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其中的所表现的情感美也正是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所欠缺的,是学校音乐教育很好的补充。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今学校音乐教育应对冲击的基本思路,也是素质教育对当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紧迫要求。
&&& 所谓鉴赏,即可以理解为欣赏、鉴定两层意思,是人对“音乐语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那么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音乐欣赏水平和对音乐评价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下面笔者通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有助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些浅见。
&&& 一、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注定事倍功半。针对目前流行音乐对小学生有着强大影响力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对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引入欣赏课当中,以鲜明的时代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贴近日常生活、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 1.流行音乐的范畴
&&&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两个名称反映了其两个特点:
&& (1)广泛传唱,具有很强的流行性。
&& (2)从创作到表演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大众化的审美倾向的特点。
&& 广义上的流行音乐的范畴可以包括一般不表现重大题材和思想内容的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而我们日常所指的流行音乐是指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适合现代广大群众口味和心理需求,通俗易懂的抒情性、表演性、娱乐性较强的音乐。并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而更替,但也不乏的反映了时代特色、极具艺术性的精品而成为经典。体裁形式短、曲调歌词结构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情感真切易被大众传唱。
&&& 2.正视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 有些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只奉高雅音乐为经典,把一切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视其为“洪水猛兽”,却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时代感和多样性。高雅音乐严肃理性有余而通俗活泼不足,对于生活经历少的小学生来说情感上不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更真实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情绪,人的感情,能激起听者的共鸣,正好填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隙,受到学生欢迎也就水到渠成。其实我国在不同时代都有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具有较好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不拘一格。
&&& 3.引入适合的流行音乐促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本理念,加调音乐教育要“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这给我们的流行音乐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并能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在欣赏课中选录给学生们欣赏并展开讨论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学习材料的多样化有莫大好处。再加以老师的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欣赏课。
下面有学生窃窃私语:又要听无聊的歌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流行歌曲啊?
学生们精神一振:好啊……老师,那今天带了什么歌啊?
师:大家喜欢范晓萱吗?
生:我们喜欢。
师:不知那位同学会唱范晓萱的歌?
生纷纷举手:我会,我会!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大家一起来做运动……”
师:大家唱得很好,既然大家都喜欢萱萱,那我们今天就来听听范晓萱演唱的《我爱洗澡》。
师:大家认为这首歌适合你们听吗?听后请大家来谈谈感受?
生1:适合,这首歌很有儿歌的味道,节奏感很强唱起来琅琅上口。
生2:歌词简单,贴近我们的生活,充满童趣。
&&& 二、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音乐欣赏能力的核心就是感知音乐所表现的美的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条件与前提保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一定或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就无从谈起。正如艺术教育理论家郭声健先生所说的:“如果学生听到一段音乐之后不知所云,不能联想、想像、触动,那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新课标给人的表面印象是降低了对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笔者的理解是新课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求我们放弃进行那些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以及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的做法,转而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通过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所以说新课标对于音乐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是真实意义上的降低,而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 笔者在上五年级《春雨蒙蒙地下》一课时,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的知识技能。如果单独讲解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很容易产生“一言堂”,使学生丧失对本节课的兴趣。于是我首先创造了情景,让学生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生:“花丛里、倒影里、山野里……”“春天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永远把它留住呢?那能用什么法办能留下这美好的景色呢?”生:“拍照”“对呀,那我们就拿起相机吧,老师先给你们集体拍一张,摆好‘POSE’了,‘卡 次 嚓’,注意相机发出怎样的声音。相机发出的声音组合起来原来就是我们音乐中的知识――切分节奏。”请同学们模仿一下相机的声音,“卡 次 嚓”……“ X& X& X ”。平时枯燥的知识在有趣的拍照游戏中掌握了,学生学得也很快乐。“听,老师的春天在哪里找到呢?”“在春雨里”“是啊,春雨淅沥沥地下,落在美丽的红花上、小草上,你们就是这些红花绿草,请和春雨打声招呼吧‘刷刷刷’”。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用象声词来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声音,然后再列举出大雨“哗啦啦”的声音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巩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 “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那动听的旋律吧,说说听后的感受?”有的说很轻柔,有的说很优美等。我作了总结是啊,因为歌里唱‘春雨蒙蒙地下’,那一定是很柔美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粗暴。等学生在演唱时,不用我提示,自然地把声音放小了,放柔了,声音的要求解决了。最后一句歌曲是从MP到PP的处理,我先问学生“听春雨的声音为什么到最后越来越弱了呢?”“因为雨越下越小,越下越小,渐渐地,雨停了”。学生感受到了这一情景,在演唱中就轻而易举地处理好了力度记号。通过这些形象的引导,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演唱中得以很好地运用。
&&& 通过将音乐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逐渐有了细微的辨别能力,对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形式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随着音乐听觉培养的加强进一点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与反应,学生更容易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距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也更近了一步,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就正如一句广告词所形容的:“往上一小步,都有新高度”。
&&& 三、通过欣赏渗透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的能力
&&& 音乐评价能力是指判断音乐艺术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其中包括评价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学生对音乐的评价是在学生心目中对音乐审美价值的衡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另一重要分支。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自主评价能力,就会发现不了音乐中美的特征,不能判断雅与俗,不能认识到音乐内容中的积极的、进步的一面。造成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势必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体会不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更无法理解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那些在现代商业利益驱使下,只为了满足感性刺激和发泄需求的文化糟粕就会比优秀音乐作品很容易侵占学生们的视听空间,又反过来左右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与其去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商业文化,还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自己学会欣赏和分辨音乐,提高对垃圾音乐文化的“免疫力”。
&&& 1、评价标准
&&& 判断音乐美与丑、善与恶的评价标准既有传统的音乐艺术美学,如(1)韵律的美与丑,表现为通过运用节奏、音高、调式等综合手段,能否集中表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能否给人以愉悦感。(2)歌词美与丑,表现为歌词的表现形象、意境是美还是低俗,是否有文学价值。(3)演绎情感的美与丑,表现为在配器方面、演唱者的个性方面是否得体。能否让欣赏者在情感上“回味无穷”。同时评价标准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审美需求包括是否具有时代感和人文性,在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文化艺术作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历史不再被人广为传播,其根本原因是文化艺术也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代表着当时的人文思想,“适者生存”的道理在文化领域中也同样适用,除了一些经住历史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长青树”外,大部分在时代变迁中不再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价值的转变而会被冷落直至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被发掘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感觉不到了美的原因。
&&& 2.渗透方式的运用
&&& 实际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比较的教学手段来渗透评价。特别运用好比较这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把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优秀音乐作品与低俗无聊的音乐歌曲放在一起作欣赏比较,引导学生探讨比较音乐的感受,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辨识美与丑、在比较中认识雅与俗。比如:在课堂中,分别播放旋律高亢优美、极富个性的《山路十八弯》和几乎谈不上旋律却非常流行的网络歌曲《猪之歌》,或者播放旋律抒情,歌词表达母子亲情的《懂你》和歌词内容极为消沉低俗、表现极端无聊又非常流行的歌曲《狼爱上羊》,启发引导学生们畅谈比较歌曲旋律的美与丑,歌词所表达的雅与俗。通过讨论使学生们逐渐认识了一些庸俗低级音乐的共同特点:旋律简单易记但太平庸,节奏强烈但太刺耳,歌词上口但太粗俗,表达情感直白但太露骨,有如无病呻吟一般。通过对比、讨论体会比言传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音乐的艺术价值”,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怎么样鉴赏歌曲,怎么样学唱。当“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这则关于流行的笑话在学生当中流行起来时,学生们对流行音乐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3,6
[2]吴锐淼. 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5
[3]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 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3,6
[4]中小学音乐教育[J]
文章录入:风信子&&&&责任编辑:风信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 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针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现状,本文从创设音乐环境、教给感受音乐的方法、增加音乐信息量的角度,论述了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受力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存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音乐欣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能够拓展音乐视野,陶冶情操。
  我曾在全校进行过一次三至六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小调查,结果显示:12.5%的学生对欣赏音乐毫无兴趣,甚至只把它当作课堂中的一次休息,不能进入到某种音乐情境中去;80.5%的学生非常喜欢欣赏,能随着乐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手舞足蹈,但如果让他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内心有何感受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很茫然,就是不知所云;只有7%的学生能初步分析调式曲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感受音乐的内部语言转化为乐于表达的外部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差异,我在课前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具体,学生爱听,如《手鼓敲起来》、《小燕子》、《蜗牛与黄鹂鸟》、《春天在哪里》、《蓝色多瑙河》、《秋日私语》等,营造出浓郁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聆听音乐之声,感悟音乐之美。
  二、教给感受音乐的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踏进音乐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种感受音乐的方法,引导他们投入聆听、入境想象、感受领悟、情态表达,让学生与音乐互动,让音乐与学生融合,向更高的音乐素养方面发展。
  1、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在学习一首新歌、一支新曲之前,我经常挑选一些基础好、功底扎实、擅长歌舞演奏的学生表演,让全体学生欣赏,了解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审美评价等,欣赏者感到自然愉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学习了一首歌曲后,在学生感觉好听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将乐曲表现出来。比如二年级欣赏音乐《龟兔赛跑》,结合动画片,我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笨拙却坚持到底的乌龟,一个扮演伶俐却骄傲的兔子,根据音乐旋律进行表演,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更是乐此不疲,对音乐的感受非常深。
  2、在绘画中感受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一个是流动的音乐,一个是线条的旋律。&众所周知,在音乐作品中,许多标题性音乐是来源于画作的,学生在绘画时不必强求一致,不必讲求绘画水平高低,只要把感受画下来,只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就行。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时,有的学生画的是一轮明月照耀着平静湛蓝的海面,有的学生画的是皎洁的月光洒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还有的学生画的是淡淡的月光缓缓流淌在荷塘&&从他们的画面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对音乐的向往和独特的感悟。
  3、在描述中感受音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在学生听完音乐后,我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乐曲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尽管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将音乐的意境表达出来,但他们却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愉悦。
  4、在演奏中感受音乐
  《认识古筝和柳琴》的教学中,在介绍古筝时,我先请一位会弹古筝的同学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渔舟唱晚》。演奏完毕,我说:&谁还愿意来弹奏一下?&边说边亲自刮奏,演绎出如同潺潺流水般的旋律,很多学生都愿意亲自一试。当我和弹柳琴的学生一起演奏《映山红》时,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在抒情的乐段,左右轻摇自己的身体,在欢快的乐段,按节奏拍手,对熟悉的乐段哼唱,亲身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三、适度增加音乐信息量
  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增加音乐信息量,把学生的耳朵&叫醒&。如欣赏活泼欢快的《玩具兵进行曲》时,我用对比让学生欣赏听辨不同风格的进行曲:雄浑矫健的《运动员进行曲》、沉郁哀伤的《丧礼进行曲》、欢畅喜庆的《婚礼进行曲》&&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绚丽多变,学生领略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我还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设置了一个&金曲大放送&环节,&金曲&的内容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并长期坚持。学生一学期可以欣赏到30多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对他们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思维活动及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必将受益终身。
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相关推荐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审美&&&聆听&&&兴趣&&&表现&&无权威&&&想象力&&学科整合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的一门必修课。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一、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5、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美育、信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2、双脚重重跳&&3、单脚跳&&4、跺脚&&5、踮脚轻轻跳&&6、走步&&7、爬行&&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9、打呼噜由轻渐响&&&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的精神,更是与素质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五、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具有的合奏感。 附注:《全日制九年义务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