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观点谈谈温室效应的危害利与弊端

1.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2.不能,因为“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从时间上作了限制,这样表达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显得太绝对化了。3.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有力地突出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涨程度。4.示例:C&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没有危机意识的可悲现状,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气候变暖的严峻性,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解析:略&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文后小题。(12分)全球变暖&我们咋办叶小文日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常委们个个神情严峻,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至6.4℃,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关键是要赶快行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不懈努力,就包括努力去研究和发展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让我们都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吧。此非“杞人忧天”,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2分)【小题2】文中划线的“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小题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列举一种,分析其作用。(4分)【小题4】本文多处运用成语、俗语,请选择一项分析其作用。(2分)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D.先天下之忧而忧。选(&&&)。 在文中的作用是:&&&&&&&&&&&&&&&&&&&&&&&&&&&&&&&&&&&&&&&&&&&&&&&&&&&&&&&&&&&&&&&【小题5】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小题。(10分)为泥土洗澡(1)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2)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3)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4)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5)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范围,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6)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是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7)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8)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选自《甘肃日报》,略有改动)【小题1】“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是:挖起有毒的土壤—运进土壤“洗衣机”—&&&&&&&&&—&&&&&&&&&—分离掉重金属。(2分)【小题2】文中第(5)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小题3】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2)段中的划线词语进行简要分析。(3分)【小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共4分)
条纹蜘蛛的巢
①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②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它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③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④在巢的中央有一个锤子一样的袋子,袋子的底部是圆的,顶部是方的,有一个柔嫩的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非常细软的缎子做成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蜘蛛的卵是一种极小的橘黄色的颗粒,聚集在一块儿,拼成一颗豌豆大小的圆球。这些是蜘蛛的宝贝,母蜘蛛必须保护着它们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⑤那么蜘蛛是怎样造就这样精致的袋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做袋子时的情形吧!它做袋子的时候,慢慢地绕着圈子,同时放出一根丝,它的后腿把丝拉出来叠在上一个圈的丝上面,就这样一圈圈地加上去,就织成了一个小袋子。袋子与巢之间用丝线连着,这样使袋口可以张开。袋的大小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也不知道蜘蛛妈妈如何能掌握得那么精确。
⑥产完卵后,蜘蛛的丝囊又要开始运作了。但这次工作和以前不同。只见它先把身体放下,接触到某一点,然后把身体抬起来,再放下,接触到另一点,就这样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毫无规则,同时它的后脚拉扯着放出来的丝。这种工作的结果,不是织出一块美丽的绸缎,而是造就一张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网。接着它射出一种红棕色的丝,这种丝非常细软。它用后腿把丝压严实,包在巢的外面。
⑦然后它再一次变换材料,又放出白色的丝,包在巢的外侧,使巢的外面又多了一层白色的外套。而且,这时候巢已经像个小气球了,上端小,下端大,接着它再放出各种颜色不同的丝,赤色、褐色、灰色、黑色……让你目不暇接,它就用这种华丽的丝线来装饰它的巢。直到这一步结束,整个工作才算大功告成了。
&&&&&&&&&&&&&&&&&&&&&&&&&&&&&&&&&&&&&&&&&&&&&&&&&&&&&&&&&&&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条纹蜘蛛的巢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全文简要作答。(2分)
2.请说说第③段中“安乐窝”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福建省武夷山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文后小题。(12分)
全球变暖&我们咋办
日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常委们个个神情严峻,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至6.4℃,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
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关键是要赶快行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不懈努力,就包括努力去研究和发展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让我们都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吧。此非“杞人忧天”,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2分)
2.文中划线的“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列举一种,分析其作用。(4分)
4.本文多处运用成语、俗语,请选择一项分析其作用。(2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
D.先天下之忧而忧。
选(&&&)。 在文中的作用是:&&&&&&&&&&&&&&&&&&&&&&&&&&&&&&&&&&&&&&&&&&&&&&&&&&&&&&&&&&&&&&&
5.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2分)小题1: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小题1:不能,因为“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从时间上作了限制,这样表达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显得太绝对化了。小题1: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有力地突出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涨程度。小题1:示例:C&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没有危机意识的可悲现状,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小题1: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气候变暖的严峻性,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略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人造太阳何 平①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②“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③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物理学叫氢的同位素)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④氢弹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但氢弹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⑤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⑥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从氢弹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至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⑦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⑧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⑨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小题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小题2: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2分)小题3:第⑥自然段与第⑦自然段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小题4: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在自然界中,你认为还能开发哪些目前还未利用的清洁的能源?简要说说能开发的理由。(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水葫芦之灾(10分)李洋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小题1: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小题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2分)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小题4:“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12分)大脑可以永葆青春冬 雪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大脑也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变老。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却证明大脑比身体所有的器官衰老得更慢,更能永葆青春。大脑的生命期分为三部分:发育期、成熟期和老龄期。所有人的大脑在出生之前到30岁左右都属于大脑的发育期。第二个季节是大脑的成熟期,大致可以确认为是30岁以后到老年期。到了老年,则是大脑的老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大脑组织会缩小,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会变得稀疏,脑槽也会变得明显,流入大脑的血液有所减少,大脑的供氧量也会降低。它们构成了大脑衰退的生理基础,但是大脑的功能有时是可以与结构相分离的。  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曾说过:“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年轻人的游戏。”但是,他的经历却推翻了自己的论断。他在54岁时出版了《控制论》,70岁第二部重要著作《上帝与有生命的假人》问世。如今,指导复杂系统基本原理的科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纳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在维纳的晚年才形成的。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  这源自于大脑产生和拥有的智慧,以及能力和技能可以抵御衰老或大脑神经疾病带来的认知功能的衰退,其中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模式识别是指有机体将新的对象或问题识别为已熟知的对象或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即人的行动首先是由大脑的模式识别来认知事物和物体,然后用以前的经验来完成特定的动作和任务。例如,清晨起来,你会看到熟悉的牙刷、牙膏等。但是如果没有视觉联合皮质,你就不会识别它们是什么东西。视觉联合皮质受损的人会产生视觉物体失认症。接着你会去拿牙刷刷牙。这也有赖于复杂的神经系统的运作,因为仅仅知道是什么物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怎么用它。所有这些智慧都需要大脑的模式识别来开启并取出来使用。所以,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大脑也随之而衰老,但是,经年累月的生活和工作使许多智慧积累贮存在大脑中,并且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来调取和使用,就可能完成正常的工作,甚至创造出优异的成果来。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6期,有删改)小题1:、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小题2:、为什么“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有可能”能不能换成“一定能”?为什么?小题4:、文章第三段说“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因此可以称这些人为大器晚成者。除了诺伯特·维纳,你还能举出两个大器晚成的例子吗?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语段,完成20~23题。(13分)“世界屋脊”多宝藏(1)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2)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据统计,A这里年平均日照在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3)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B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4)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5)“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选文有改动)小题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3分)小题2:指出文中A、B两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小题3: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3分)小题4:为什么说西藏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揭开害羞之谜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jiān默。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小题1:.按拼音写汉字。jiān&默(2分)小题2:.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揭开了“害羞之谜”。(6分)小题3:.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3分)小题4:. 根据上下文,下列选项最合适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是&&&&(3分)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害羞性格自然会发生改变。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还是能改变害羞性格的。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小题5:.【相关链接】:伯纳德-卡尔杜齐是印地安那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中心的教授,专门研究害羞心理的他,在青年时期居然非常害羞。他说:“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但从未有过约会的经历。不自觉地表现为过度忸怩、低估自己、不自信等,就好像随时都有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其实害羞心理的形成是一种自我感觉,而这种自我感觉要在出生后18个月才会出现。如果后天努力培养自信心,害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问题一:如果把本段文字放在原文中,你认为在第&&&&&段与第&&&&&段之间最合适。(2分)问题二:第①段中写道:“害羞这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看法。(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说明文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植物的预知之谜①植物究竟具不具备预知“天灾人祸”的能力呢?虽说植物预知“人祸”的超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现实中大多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现实中却不多见;但植物预知“天灾”的本领却常见于报端,有相当多的科学家面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②含羞草的特异功能。有人发现含羞草能预知地震的发生。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地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会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片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没30分钟后枝叶收拢,非常有规律。假如它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千米的范围内将要发生大地震,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含羞草不仅能预知地震、台风、低气压的逼近,甚至包括雷雨的袭击、火山爆发等等,它都会发生变化。③树木预知地震。一些树木也有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尖部20厘米处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者突然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日,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1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女贞、凤凰木、漆树等等。④植物预报天气。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干旱、大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广西忻城县马泗有一棵150岁的青岗树,人们可以根据它叶子的颜色变获知天气情况。一般在晴天,树叶呈深绿色;天降下雨时,树叶变成红色;雨后转晴,树叶又变成深绿色。还有一种叫作踌躇花的植物,如果盛开,则第二天准是大晴天;如果花显得“没精打采”,那么第二天很可能是坏天气。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如果玉米根长得结实,南瓜藤长得特别多,榧树叶特别茂盛,那么,这一年很可能有台风来袭。⑤关于植物能预测天气灾害,环境异常变化的例子很多,有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离开这一条件,可能就发生不了。有的虽然出现了异常变化,单导致变化的原因或许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存在着复杂性,给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必将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树立赶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链接材料】(1)“虽然现在监测地震前兆的手段很多,但是想要准确预报地震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林善民告诉记者,根据多年记载发现每次震前一段时间内,发地震地区的植物都会大面积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地震专家也将观测植物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手段。(2)唐菖蒲是茑尾科植物学家庭的著名花卉,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等国的环境学者们发现,唐菖蒲对空气污染特别敏感,当空气中氟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叶片就会因吸收氟表现出伤斑、坏死等现象,向人们发出污染“报警”信号。此后,唐菖蒲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学研究,人们称它为氟污染指示植物,是环境监测不下岗的“哨兵”。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植物的预知之谜”介绍了哪些内容?(3分)小题2:.第②段中,“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片式白天打开,夜晚闭合”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小题3:.文章第③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一句中“超能力”指什么?(2分)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人们研究植物的预知之谜有何意义?(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看云识天气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小题1:、文中的说明顺序是(&&& ). (1分)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总-分-总顺序小题2:.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小题3:.文中“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小题4:.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4分)小题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一条课文内,一条课文外) (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12分)凡尔赛宫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②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想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③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饰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7扇朝花园开得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时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自如,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于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④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荫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丰姿多彩,美不胜收。小题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得一颗明珠。(3分)小题2:、写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①每年参观的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泰。 (&&&&&&)②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③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小题3:、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具体是指什么?(2分)小题4:、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于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室效应气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