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时耳朵疼怎么避免耳朵痛

省 委 宣 传 部 主 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图一时痛快潜水患中耳炎 不及时治疗引起脑膜炎
蔡魁 陈芳 来源:
厦门商报讯(记者 蔡魁 通讯员 陈芳) 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潜水是很多人选择的理想消暑方式,可是,除了担心染上红眼病、脚气等传染性较强的病之外,还需担心染上中耳炎。
记者近日从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各医院中耳炎患者明显增加,学生占了大多数。医生分析,极有可能与游泳有关。
小路今年20岁,是某高校学子,这个暑假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游泳,尤其喜欢潜水,潜水时间长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可是,最近觉得耳朵有点痛,但没有引起小路的注意。他判断说,游泳这么多年,耳朵偶尔痛很正常。可是,过了几天,耳朵越来越痛,而且还伴随耳鸣的现象出现,难道是耳朵里的水没流出来?
带着疑问,小路来到了中山医院接受治疗。
经诊断,小路患了中耳炎。这让小路很奇怪,游泳这么多年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洪拥军解释说,有三种情况可能导致中耳炎。
小路可能主要是经常潜水导致的,潜水容易导致压力性中耳炎,耳朵不慎进水容易导致鼓膜感染、外耳道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他建议,游泳时一定要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出气,不要让水进入鼻咽部,跳水时利用外耳与水面接触,双手应先入水,游泳时需要睁眼,以此保护耳朵,减少中耳炎的发病率。
另一种情况与潜水无关,如游泳时不小心呛水,水从鼻腔进去,也会导致急性中耳炎。
第三种情况则是,如果耳朵鼓膜有穿孔的也易引起中耳炎。洪拥军介绍,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该病发病时会有严重的耳痛,且伴有听力下降以及耳鸣等症状,因此患者应当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治疗才是最为妥善的。如果患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久治不愈,不仅会直接导致听力损伤,严重时还会通过破坏缺损骨壁向颅内颅外发展,引起脑膜炎、脑脓肿、周围性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责任编辑:蓝晓梅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一般人潜水的极限是多少米?我前几天在水库里游泳、和几个哥们比潜水。我大约潜了5、6米,再潜下去我脑袋就受不了,耳朵进水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一般人潜水的极限是多少米?我前几天在水库里游泳、和几个哥们比潜水。我大约潜了5、6米,再潜下去我脑袋就受不了,耳朵进水了
一般人潜水的极限是多少米?我前几天在水库里游泳、和几个哥们比潜水。我大约潜了5、6米,再潜下去我脑袋就受不了,耳朵进水了
人类徒手潜水的极限是105米,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能查得到如果借助装备,那就没底了,潜水艇哪都能去
在没有任何东西帮助下,正常人下潜深度约10米,一些专业潜水者能下潜15米,甚至17米(这是极限)!潜水耳朵疼的原因
专家介绍:潜水容易造成损伤。潜水潜入越深压力越大,潜水的压力对耳朵的损伤非常大,耳朵内的耳耳膜非常薄(比的壳下膜还薄,约0.1毫米)深水处的压力可以直接把耳膜击穿。
游泳时耳朵疼
游泳时需防止耳朵进水
除了压力对耳朵的影响外,耳朵长期在水里面浸泡易引起外耳道炎、鼓膜炎甚至中耳炎等炎症。游泳员是中耳炎的高危人群。每个人的耳形状不同,有的人的耳道宽而且直,有的人的耳弯曲。所以有的人进水后不容易出来。
视频的第27分开始讲潜水耳朵疼的原因
转载须保留网址:
相关内容:
很多人认为,人上年经后,才会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其实...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儿童吃成人感冒药后耳朵疼,小孩感冒能引起中耳炎吗,中耳炎要如何治疗
【重点提要】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儿童感冒常会并发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受损的常见原因。中耳炎可发生在一侧耳朵,亦可同时发生在两侧耳朵。儿童中耳受到感染的原因有可能是:
  1、集体生活增加感染机会: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日常要多提醒孩子自己
  是部位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儿童常会并发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受损的常见原因。中耳炎可发生在一侧耳朵,亦可同时发生在两侧耳朵。儿童中耳受到感染的原因有可能是:
  1、集体生活增加感染机会: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日常要多提醒孩子自己注意卫生,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2、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感染细菌: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多带孩子到郊外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
  3、感冒:小儿的中耳炎与感冒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一般感冒刚开始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细菌容易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在耳朵与咽部之间有一条斜行的管道,学上称咽鼓管,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是不同的,他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这样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当然感冒后发生的细菌感染也就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怎么
  中耳炎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其次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外,鼻腔局部滴也十分重要。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慢性。
  2、药物治疗: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3、滴耳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
  4、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5、如果是卡他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6、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7、对于小儿鼓膜穿孔后的修补手术应及时进行,有研究人果显示,9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接受鼓膜修复术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如果患了中耳炎,爸妈一般可发现孩子有听力减退的现象,而且孩子有可能会跟你诉说有现象,这时爸妈就要引起注意了,这有可能是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1):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
  3、卡他性中耳炎症状:化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耳聋。
  4、渗出性中耳炎症状:
  (1)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若一侧耳朵正常,可长时间不被家长发现。
  (3)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
  5、慢性中耳炎症状:
  (1)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就诊。
  6、急性中耳炎症状: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中耳炎吃好
  小儿中耳炎多食用清热消炎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西瓜、山药等,多吃锰含量丰富的食物。禁食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例如蒜、辣椒等,海鲜等鱼腥也需禁食。
  1、中耳炎患者宜吃清淡、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红薯、蒲公英粥、牛奶、豆腐、西瓜、米饭、面条、山药、野菊花粥、豆浆、鸡蛋羹、绿豆芽、瘦肉汤等。可以试试给孩子吃白茯苓粥。做法如下:材料:白茯苓15克,粳米50克。做法:白茯苓研细末,与粳米人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食。
  2、腥荤发物,如鸡、鱼、蟹、母猪肉、驴肉、鹅、虾、猪头肉、马肉、羊肉、韭菜等。这些肥腻厚味的食物容易聚湿生痰,助热化火,造成体内湿热内盛,加深中耳炎症状。
  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芥末、良姜、葱、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燥,化火伤阴,会使患者内热加重,易使中耳炎加重。
  4、过咸或腌制的食物,如腌制的咸菜、咸鸭蛋、酸菜、咸肉等。这些食物也容易化火生热,引起口渴,使中耳炎加重。
  5、坚硬难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硬油饼、油条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6、中耳炎饮食还应该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这类食物有一定的致敏因素,食用不当可让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加重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检查
  小儿中耳炎,医院一般会给孩子做额内镜和耳内窥镜检查来确诊。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儿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耳内窥镜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如何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预防十分重要,爸妈日常要教孩子正确的擤方法,同时要让孩子远离病源,若怀疑耳朵被感染,应及时看医生。
  1、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孩子够大的时候应该教他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还应教孩子不要捏住强忍喷嚏,因为这样也会使感染进入耳朵。
  2、戒烟。与无烟家庭相比,和吸烟者一起生活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患中耳炎。香烟会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内膜,进而干扰耳咽管的正常活动。如果戒不了烟,那至少做到别在家里抽烟。
  3、让孩子远离病源。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让孩子远离染病儿童将有助于减少孩子耳朵感染的危险。若孩子患有,则控制好病情也有利于预防耳朵感染。为孩子选择日托机构时,应核查明该机构对患病儿童的处理方法。
  4、警惕发病迹象。怀疑孩子的耳朵被感染时应尽快看医生,这非常重要。因此爸妈需要了解预示耳朵感染的症状。耳朵感染时,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抱怨耳朵疼痛或有充胀感。但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能描述耳痛,因此爸妈需要注意预示耳朵即将感染的其他征兆,如:孩子拉扯或抓挠耳朵,听力或平衡出现问题,比平时更爱哭闹,耳内有液体流出(已经受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哭闹、抓挠耳朵、恶心和呕吐)。
  5、用奶瓶喂奶时要小心。避免在婴儿仰面躺着的时候用奶瓶喂奶或其他婴儿食品,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咬合的时候耳朵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