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一下如何正确的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的辩证关系论文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共产党对纲领的认识和探索浅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①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和斗争任务,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马克思主义典作家历来都很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问题,并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纲领奋斗一生。 中国论文网 /1/view-320948.htm  早在1921年7月,党的一大就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那时起的80多年来,党在纲领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总结了党在纲领问题上的历史经验,表明了党在纲领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85周年之际,回顾党对纲领的认识与探索,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众所周知,早在党的一大时就确立了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②这表明,党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但是,由于当时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都缺乏深切的了解,因而一大纲领只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将来任务(后来我们称之为最高纲领),而对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回答的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斗争任务,并未作出明确回答。因此,毛泽东在50年代重读一大文件时曾对这一纲领作过评论:“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是基本正确的。”③   党的一大以后,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并且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1922年7月党在上海召开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二大宣言一方面申明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④另一方面,宣言又提出党在民主主义联合阵线里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⑤这样,党的二大就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二大宣言两个纲领的提出,实际上形成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即经过民主革命再进到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革命纲领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具体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并指出:“关于社会制度的主张,共产党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在现在,新民主主义,在将来,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⑥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将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明确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归纳为“我们共产党人在现阶段上,在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上所主张的一般纲领,或基本纲领,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说来,这是我们的最低纲领”。⑦这是毛泽东对最低纲领所作的最明确的界定。此后,“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就成为党史学界的共识。与此同时,党的七大第一次将党的纲领作为有机部分写进党章,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创造。七大党章总纲明确规定:党“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⑧七大党章将两个纲领如此简明地并列在总纲中,这也是七大党章的一个特点。   中国共产党循着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方略,为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奋斗了28年,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按照传统的理解,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既然已经实现,下一步自然要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了。因此,1956年党的八大虽然对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了正确规定,但在八大党章总纲中,关于党的纲领只写了“它的目的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⑨此后的各个党章总纲,虽然在重申党的“最终目的”或“最终目标”的同时,也提出党的“基本纲领”或现阶段的总任务、根本方针等要求,但对二者的关系并未作出明确的阐释。   “七一讲话”对最低纲领作出新的界定。讲话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这段话明确地将最低纲领界定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是说,党的最低纲领是历史的、具体的,党的最低纲领不止一个,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的最低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从上述的历史考察中不难看出,“七一讲话”对最低纲领的重新界定,突破了传统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的狭隘理解,扩大了最低纲领的内涵,有助于正确理解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二      “七一讲话”在对最低纲领作出重新界定后,进一步阐明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讲话明确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是对两者关系的高度概括。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⑩这就是说,共产党人在为最近目的而奋斗时,不要忘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要把二者结合起来。1905年4月,列宁在《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两个概念,并论述了民主主义的最低纲领和社会主义的最高纲领。{11}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作出界定后,进而论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问的。“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12}一切共产党人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13}   “七一讲话”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纲领的正确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的命题,高度概括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最终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在革命进程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相统一的原则,把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长过程分解为若干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阶段,并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然后夺取各个阶段的胜利,最后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理论。后来,列宁又明确区别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
  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并明确提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1959年冬至1960年春,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历史证明,要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必须先从实现阶段性目标开始,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是向最终目标迈进的一步。因此,二者是统一的。   第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而目前的现实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很大距离。美好的理想与落后的现实是一对矛盾。要把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美好的现实,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实践。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力戒空谈,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出发,把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最低纲领)作为直接行动纲领,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努力奋斗。这实际上,就是在为将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因此,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第三,共产主义事业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事一项具体工作,而每项具体工作都是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三      “七一讲话”重新提出最低纲领,并对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作出新的概括,对于克服和防止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的倾向,是十分必要的。   从历史上看,党内在纲领问题上曾出现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深刻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感慨地说:“‘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5}这是他在经过沉痛的历史反思之后所得出的极其宝贵的结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以极大的努力克服超越阶段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针作了正确定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总纲。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基本特点,并且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克服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克服和防止在发展阶段上的“左”的错误,“七一讲话”进一步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重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任何急于求成,试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任何超越阶段的政策也是行不通的。“七一讲话”重新提出最低纲领概念,并且指出,现在我们还是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最低纲领(相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而言)而奋斗。当然,这实际上就是为将来实现最高纲领而奋斗。      注释: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2006年版,第285页。   ②⑧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1979年第1版,第1、46、146页。   ③龚育之:《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陕西人民出版社,第10页。   ④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1981年版,第46页。   ⑤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686页。   ⑦{12}{13}《毛泽东选集》第3卷,1991年版,第、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964年第6版,第57页。   {11}《列宁全集》第8卷,1959年第1版,第264页。   {14}《毛泽东文集》第8卷,1999年第1版,第116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校长助理、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关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如何科学把握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如何科学把握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09-08-12 & 发布
科学发展观就是“一观二论”——“一观” 就是科学发展观,“二论” 就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    人们还无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高深,所以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谁知道科学发展观?目前,科学发展观也遇到了一些理论上的困难, 必须知道它的结构特征。今天, 用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观看待它,就会想到人的行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夸克,由此推断,科学发展观也似乎是三元结构: 一、科学发展观 二、正理均赢论 三、第三空地论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结构特征。
按照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习惯,一个为粒子,二个为数块,三个为实体,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博弈实体&。这就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机理,能被人感觉,被人接受。 人们越来越把科学发展观的未来与自 联系起来研究正理概念。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确与失误的历史,一直将东西方主题文化进行交流,西方主义、东方思想、现代理论都以各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结构是&一观二论&,这个三元结构很完整,以后 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故事,会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进行解释,才让人信服。 用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建立的学说,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无限创新的价值潜能,并从中获取赢的能量。《博弈圣经》上说:&经过细致解读分析才深深地理解这是自然科学上的辩证和创新。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对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无一物,越有无限的潜能,人们看不到的自 价值就实存在那里。 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应用的博弈过程,它们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内传递和均衡。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是依据热流自发性的特点和热扩冷缩进行统筹,就是要用国正论在第三空地里进行均赢的分配。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它表现出的文化让人们看到充满人性和友谊的文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人类最文明的进步,它是一个安全、繁荣、平等、均赢的和谐的观念。&一观二论&建立的和谐社会,它让人们的行为与自然同步,持续地不受自然和他人的影响,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战略目标。&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①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④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①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②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④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⑤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⑥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理论分析】(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政治常识角度看必须懂得我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只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在经济上,必须了解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政治常识分析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⑵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⑸维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⑻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⑼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⑤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⑥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要灵活运用)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⑵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体现了上述道理。⑷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有利”与不利“”两种前途。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⑸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1、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概况和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处的地位  王建翔处长:党的十七大对过去五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科学的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特别是确定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今后五年内奋斗的目标。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中小企业的工作来讲,改革开放29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日正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法律的保障来推动我们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2005年2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的非公有制发展若干意见,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明确的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也再次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促进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99%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99%也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社会稳定、解决就业、推动改革、增加税收,特别是推动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4200万户,占到整个企业总数的99.8%,所取得的GDP已经超过了50%,税收也超过了50%,进出口达到了60%,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改革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外开放方面,进出口占到了60%以上,在就业方面,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再加上农村的就业人口,80%以上的就业是在中小企业解决的。应该说中小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中小企业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十七大提出,锦涛同志的报告里也专门指出,要进一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党把这个大方向确定了,我们要在工作中进一步的具体贯彻落实。  现在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需要有一个鼓励发展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均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对中小企业重要程度的认识,因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整体来讲是个很庞大的群体,但是对个体中小企业来讲还是弱的,总的来讲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另外从中小企业本身来讲也存在着自己的困难,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比较匮乏,管理也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也不容乐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也不是太完善,很多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服务手段,服务形式等的市场化规范服务环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当然,中小企业还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基础创新能力比较弱,信息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都是今后五年政府要着力解决的一些问题,更好的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推动中小企业更好的自助创新,更大范围的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升他们的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目前的发展概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推动工作?  王建翔处长: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讯方面,手机的拥有量,上网的网民的数量,中小企业拥有电脑量等,另外,在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应该说从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到国民经济信息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现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来讲,中小企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平衡,在企业中,大企业的信息化应该说取得的成绩更加显著一些,大企业信息化的意识,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包括在信息化的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大企业逐渐成为了跨国公司,这和他们用信息化水平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是分不开的,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已实现了全球采购、全球销售,信息化运用是非常的好。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很多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较少,因此,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包括提高管理能力、竞争水平等也要低一些。另外一个方面是前些年我国在信息化推广方面比较重视大型企业、大集团、集群的信息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还是重视不够,近几年稍微有些调整,但是力度还是不太够,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是我们刚刚说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信息化的人才,缺少资金,在组织信息化实施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现在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只有30%的中小企业能够拥有计算机,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70%的中小企业实际上还没有迈入这个领域的门槛,基础的手段都不具备。据统计,30%的中小企业当中真正能够将计算机用在生产、销售、管理方面或者实现电子商务方面的只占了11%左右。那么,大部分中小企业可以说只是用电脑做一些简单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事情,还没有把真正的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新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中去。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因为缺乏人才,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新的软、硬件、新的系统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中小企业来讲,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去更新、怎么升级,新技术和新产品就不能及时地应用。这些都是困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些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在2005年的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这个工程的主旨也就是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制定政策,动员大型企业等社会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为中小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两年多来,我们主要是抓住这几样事情:一是更好的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把现有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采用和运用先进技术的政策落实作为一个工作的着力点来推动。我们即将要出台一个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马上就要颁布实施。第二是在鼓励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作了一些工作。这个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包括:现有的一些大专院校、大型的IT企业,还有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化协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共同构建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网络体系,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开展一些调研和调查,摸清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状况,特别是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难点,及时为国家决策部门和各地的管理部门提供一些真实的依据。同时,也为大型企业将有目的有目标的来研发一些中小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产品提供参考。第四个方面,组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即“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培训一是要解决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帮助中小企业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二中提供实用性的技术培训,三是在培训中要强调先进案例和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来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这一培训活动是公益性的,中小企业均可免费参加。第五个方面是推动中小企业上网,因为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各个阶段来讲,最容易给中小企业带来信息的还是上网,上网可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闭塞的问题,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使中小企业达到和大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二是开展电子商务,通过最快捷最先进的方式,实现中小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第六个方面,我们组织了一些大型的活动和论坛,探讨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也通过活动把大企业和小企业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有一个平台能够交流,能够按照对方的需求提出一些信息化技术,信息化产品,研发的目的和目标。加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沟通,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对话。另外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论坛能够交流一些国际国内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为政府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更有利的支持。第七个方面,组织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会,推进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时地把最新的最先进的技术向中小企业进行推广,只有将这些技术及时地向中小企业推广,中小企业及时地采纳,才会把最新的信息技术、最新的信息产品效率最大化。第八个方面,政府从财政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通过支持这些中小企业,一个是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二是树立一些典型的示范,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榜样。从这八个方面来推动,应该说两年来取得了好的成绩。  3、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的进展和作用  王建翔处长:在百万中小企业培训方面,我们动员了一些大型的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加入,包括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中国移动等大型运营商,和软硬件制造商,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一些跨国公司,如微软、google、惠普等等,还有不少中型的IT企业也都参与进来了,为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免费的培训。2006年的6月16日专门就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和百万中小企业上网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的领导都参加了,积极地推动这件事情,应该说这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两年来,已有近百万的中小企业人员参加了培训,这些企业上网后,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信息网得到许多国家扶持方面的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另外,信息化工程推动以来,我们组织大型的IT企业和上千户的中小企业参加每年一届在广东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特别是参与信息化工程和培训的这些大型IT企业、电信运营商也都积极地参与,并且在博览会期间,专门设立了一些为中小企业特殊的面对面一些服务,确确实实地加强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沟通。  应该说这两年信息化工程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一方面政府在推动,另一方面也在积累经验。这将有利于在2008年和今后的五年中更好的调整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方向和策略,更有利于促进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据世界旅游组织今年年初发表的年度报告统计,2002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15亿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为4.11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7.5%。近年来,亚洲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2002年前往亚太地区的国际游客达1.31亿人次,仅次于欧洲。美洲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1亿人次。非洲的远古文明和原始风光也开始吸引游客的视线,去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10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法国仍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2002年法国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突破了历史记录,达767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接待人数分别为5130万人次、4540万人次和3950万人次。中国的悠久历史、秀丽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样化的民风民俗以及安全的旅游环境等,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国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3680万人次,居世界第五位。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一度疲软。从下半年开始,欧洲旅游业增长较明显,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长。亚洲一些地区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世界旅游组织乐观地表示,亚洲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会在今年年底全面复苏。目前,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多年来,世界旅游业主要以欧洲为主体,现在逐渐形成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些国家采取以&新&、&异&取胜的战略,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受世界经济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国家通过颁布旅游组织法或旅游基本法、直接投资或减税、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实行&低门槛&入境和&低门槛&收费政策等,以保证和支持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产生 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物理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物理理论已大功告成,剩下的不过是提高计算和测量的精度而已。然而某些涉及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显示了与经典理论的冲突,而且整个经典物理理论显得很不和谐:①电磁理论按照经典的伽利略变换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表明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探测绝对静止参考系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②似乎存在着经典力学无法说明的极限速度。③电子的质量依赖于它的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有见地的物理学家预感到物理学中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立足于物理概念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先验的概念强加于客观事实,他考察了一些普遍的物理事实和经典物理学中如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看出以下两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把它们作为建立新理论的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力学实验,而且电磁学实验也无法确定自身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承认这两条原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必须修改,异地同时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内容 洛伦兹变换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可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当两个惯性系S和S′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v仅在x轴方向上,且当t=t′=0时,S′系和S系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S系和S′系中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洛伦兹变换是狭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相对论的许多新的效应和结论都可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它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速度远小于光速 ,即v玞时,洛伦兹变换退化为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低速近似。 同时性的相对性 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异地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同时的,那末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看来就不是同时的,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概念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仅如此,在不同惯性系看来,两异地事件的时间顺序还可能发生颠倒;但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的时间顺序不会发生颠倒。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中非常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许多新特性都与此有关。 长度收缩 狭义相对论预言,一根沿其长度方向运动速度为v的杆子的长度l比它静止时的长度l0要短, l=l0 。 长度收缩不是物质的动力学过程,而是属于空间的性质。它是由于测量一根运动杆子的长度须同时测量其两端,在不同惯性系中,同时性具有相对性,因而不同惯性系中得出的结果不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时间延缓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时率比时钟静止时的时率要慢。设在S¢系中静止的时钟测得某地先后发生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τ,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须用校准好的同步钟测量,测得它们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Δτ=Δt<Δt。时间延缓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是时间的属性,不仅运动时钟的时率要慢,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过程如振动的周期、粒子的平均寿命等都因运动而变慢。 速度变换公式 按照狭义相对论,当S′系和S系相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v沿x方向,则质点相对于S系的速度 u={ux,uy,uz}和相对于S¢系的速度u'={u'x,u'y,u'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当u玞时,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退化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相对论多普勒频移 设光源相对静止时发射光的频率为v0,当光源以速度u运动时,接收到光波频率为v=0,狭义相对论预言, ,式中θ为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与经典的多普勒效应不同,存在着横向多普勒频移,当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θ=90°,则 。横向多普勒频移是时间延缓的效应。 质速关系 狭义相对论预言,与经典力学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种不变的质量,即物体的静质量,无法明确定义运动质量。两种观点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看法上没有分歧,只是对质量概念的引入上存在分歧。后一种观点在概念引入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为可取,而前一种观点对于某些物理现象,如回旋加速器的加速限制、康普顿效应以及光线的引力偏折等,作浅显说明颇为有效。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E=mc2。与物体静质量m0相联系的能量E0=m0c2。质能关系是核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能量动量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定义为 ,能量动量关系为。 极限速度与光子的静质量 真空中的光速c是一个绝对量,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一切实在的物理作用传递速度的极限。从质速关系可以看出一切以光速c运动的物质的静质量必为零,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定律f=ma的形式不再成立,它在洛伦兹变换下不能保持形式不变,因而它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而必须修改,代替的力学规律的形式是f=dp/dt,式中p为物体的动量。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f=q(E+u×B)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式保持不变,它们是狭义相对论的电磁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能量守恒包括了质量守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定律总是表述为把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分开来,洛伦兹变换表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应作统一处理。H.闵可夫斯基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形式体系,采用在四维时空中表述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样的表述,相对论的协变性质表达得更为明晰,物理定律的形式更为简洁,许多问题的求解也更为简便。 意义 狭义相对论经受了广泛的实验检验,所有的实验都没有检测到同狭义相对论有什么不一致的结果。狭义相对论是基础牢靠、逻辑结构严谨和形式完美的物理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和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检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形式的试金石,只有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那些理论才有考虑的必要,这就严格限制了各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 产生 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物理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物理理论已大功告成,剩下的不过是提高计算和测量的精度而已。然而某些涉及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显示了与经典理论的冲突,而且整个经典物理理论显得很不和谐:①电磁理论按照经典的伽利略变换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表明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探测绝对静止参考系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②似乎存在着经典力学无法说明的极限速度。③电子的质量依赖于它的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有见地的物理学家预感到物理学中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立足于物理概念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先验的概念强加于客观事实,他考察了一些普遍的物理事实和经典物理学中如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看出以下两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把它们作为建立新理论的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力学实验,而且电磁学实验也无法确定自身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承认这两条原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必须修改,异地同时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内容 洛伦兹变换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可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当两个惯性系S和S′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v仅在x轴方向上,且当t=t′=0时,S′系和S系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S系和S′系中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洛伦兹变换是狭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相对论的许多新的效应和结论都可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它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速度远小于光速 ,即v玞时,洛伦兹变换退化为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低速近似。 同时性的相对性 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异地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同时的,那末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看来就不是同时的,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概念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仅如此,在不同惯性系看来,两异地事件的时间顺序还可能发生颠倒;但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的时间顺序不会发生颠倒。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中非常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许多新特性都与此有关。 长度收缩 狭义相对论预言,一根沿其长度方向运动速度为v的杆子的长度l比它静止时的长度l0要短, l=l0 。 长度收缩不是物质的动力学过程,而是属于空间的性质。它是由于测量一根运动杆子的长度须同时测量其两端,在不同惯性系中,同时性具有相对性,因而不同惯性系中得出的结果不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时间延缓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时率比时钟静止时的时率要慢。设在S¢系中静止的时钟测得某地先后发生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τ,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须用校准好的同步钟测量,测得它们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Δτ=Δt<Δt。时间延缓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是时间的属性,不仅运动时钟的时率要慢,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过程如振动的周期、粒子的平均寿命等都因运动而变慢。 速度变换公式 按照狭义相对论,当S′系和S系相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v沿x方向,则质点相对于S系的速度 u={ux,uy,uz}和相对于S¢系的速度u'={u'x,u'y,u'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当u玞时,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退化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相对论多普勒频移 设光源相对静止时发射光的频率为v0,当光源以速度u运动时,接收到光波频率为v=0,狭义相对论预言, ,式中θ为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与经典的多普勒效应不同,存在着横向多普勒频移,当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θ=90°,则 。横向多普勒频移是时间延缓的效应。 质速关系 狭义相对论预言,与经典力学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种不变的质量,即物体的静质量,无法明确定义运动质量。两种观点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看法上没有分歧,只是对质量概念的引入上存在分歧。后一种观点在概念引入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为可取,而前一种观点对于某些物理现象,如回旋加速器的加速限制、康普顿效应以及光线的引力偏折等,作浅显说明颇为有效。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E=mc2。与物体静质量m0相联系的能量E0=m0c2。质能关系是核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能量动量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定义为 ,能量动量关系为。 极限速度与光子的静质量 真空中的光速c是一个绝对量,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一切实在的物理作用传递速度的极限。从质速关系可以看出一切以光速c运动的物质的静质量必为零,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定律f=ma的形式不再成立,它在洛伦兹变换下不能保持形式不变,因而它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而必须修改,代替的力学规律的形式是f=dp/dt,式中p为物体的动量。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f=q(E+u×B)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式保持不变,它们是狭义相对论的电磁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能量守恒包括了质量守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定律总是表述为把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分开来,洛伦兹变换表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应作统一处理。H.闵可夫斯基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形式体系,采用在四维时空中表述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样的表述,相对论的协变性质表达得更为明晰,物理定律的形式更为简洁,许多问题的求解也更为简便。 意义 狭义相对论经受了广泛的实验检验,所有的实验都没有检测到同狭义相对论有什么不一致的结果。狭义相对论是基础牢靠、逻辑结构严谨和形式完美的物理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和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检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形式的试金石,只有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那些理论才有考虑的必要,这就严格限制了各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 &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据世界旅游组织今年年初发表的年度报告统计,2002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15亿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为4.11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7.5%。近年来,亚洲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2002年前往亚太地区的国际游客达1.31亿人次,仅次于欧洲。美洲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1亿人次。非洲的远古文明和原始风光也开始吸引游客的视线,去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10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法国仍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2002年法国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突破了历史记录,达767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接待人数分别为5130万人次、4540万人次和3950万人次。中国的悠久历史、秀丽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样化的民风民俗以及安全的旅游环境等,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国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3680万人次,居世界第五位。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一度疲软。从下半年开始,欧洲旅游业增长较明显,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长。亚洲一些地区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世界旅游组织乐观地表示,亚洲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会在今年年底全面复苏。目前,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多年来,世界旅游业主要以欧洲为主体,现在逐渐形成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些国家采取以&新&、&异&取胜的战略,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受世界经济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国家通过颁布旅游组织法或旅游基本法、直接投资或减税、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实行&低门槛&入境和&低门槛&收费政策等,以保证和支持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产生 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物理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物理理论已大功告成,剩下的不过是提高计算和测量的精度而已。然而某些涉及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显示了与经典理论的冲突,而且整个经典物理理论显得很不和谐:①电磁理论按照经典的伽利略变换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表明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探测绝对静止参考系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②似乎存在着经典力学无法说明的极限速度。③电子的质量依赖于它的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有见地的物理学家预感到物理学中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立足于物理概念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先验的概念强加于客观事实,他考察了一些普遍的物理事实和经典物理学中如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看出以下两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把它们作为建立新理论的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力学实验,而且电磁学实验也无法确定自身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承认这两条原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必须修改,异地同时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内容 洛伦兹变换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可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当两个惯性系S和S′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v仅在x轴方向上,且当t=t′=0时,S′系和S系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S系和S′系中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洛伦兹变换是狭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相对论的许多新的效应和结论都可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它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速度远小于光速 ,即v玞时,洛伦兹变换退化为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低速近似。 同时性的相对性 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异地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同时的,那末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看来就不是同时的,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概念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仅如此,在不同惯性系看来,两异地事件的时间顺序还可能发生颠倒;但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的时间顺序不会发生颠倒。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中非常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许多新特性都与此有关。 长度收缩 狭义相对论预言,一根沿其长度方向运动速度为v的杆子的长度l比它静止时的长度l0要短, l=l0 。 长度收缩不是物质的动力学过程,而是属于空间的性质。它是由于测量一根运动杆子的长度须同时测量其两端,在不同惯性系中,同时性具有相对性,因而不同惯性系中得出的结果不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时间延缓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时率比时钟静止时的时率要慢。设在S¢系中静止的时钟测得某地先后发生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τ,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须用校准好的同步钟测量,测得它们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Δτ=Δt<Δt。时间延缓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是时间的属性,不仅运动时钟的时率要慢,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过程如振动的周期、粒子的平均寿命等都因运动而变慢。 速度变换公式 按照狭义相对论,当S′系和S系相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v沿x方向,则质点相对于S系的速度 u={ux,uy,uz}和相对于S¢系的速度u'={u'x,u'y,u'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当u玞时,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退化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相对论多普勒频移 设光源相对静止时发射光的频率为v0,当光源以速度u运动时,接收到光波频率为v=0,狭义相对论预言, ,式中θ为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与经典的多普勒效应不同,存在着横向多普勒频移,当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θ=90°,则 。横向多普勒频移是时间延缓的效应。 质速关系 狭义相对论预言,与经典力学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种不变的质量,即物体的静质量,无法明确定义运动质量。两种观点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看法上没有分歧,只是对质量概念的引入上存在分歧。后一种观点在概念引入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为可取,而前一种观点对于某些物理现象,如回旋加速器的加速限制、康普顿效应以及光线的引力偏折等,作浅显说明颇为有效。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E=mc2。与物体静质量m0相联系的能量E0=m0c2。质能关系是核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能量动量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定义为 ,能量动量关系为。 极限速度与光子的静质量 真空中的光速c是一个绝对量,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一切实在的物理作用传递速度的极限。从质速关系可以看出一切以光速c运动的物质的静质量必为零,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定律f=ma的形式不再成立,它在洛伦兹变换下不能保持形式不变,因而它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而必须修改,代替的力学规律的形式是f=dp/dt,式中p为物体的动量。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f=q(E+u×B)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式保持不变,它们是狭义相对论的电磁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能量守恒包括了质量守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定律总是表述为把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分开来,洛伦兹变换表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应作统一处理。H.闵可夫斯基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形式体系,采用在四维时空中表述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样的表述,相对论的协变性质表达得更为明晰,物理定律的形式更为简洁,许多问题的求解也更为简便。 意义 狭义相对论经受了广泛的实验检验,所有的实验都没有检测到同狭义相对论有什么不一致的结果。狭义相对论是基础牢靠、逻辑结构严谨和形式完美的物理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和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检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形式的试金石,只有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那些理论才有考虑的必要,这就严格限制了各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 产生 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物理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物理理论已大功告成,剩下的不过是提高计算和测量的精度而已。然而某些涉及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显示了与经典理论的冲突,而且整个经典物理理论显得很不和谐:①电磁理论按照经典的伽利略变换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表明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探测绝对静止参考系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②似乎存在着经典力学无法说明的极限速度。③电子的质量依赖于它的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有见地的物理学家预感到物理学中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立足于物理概念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先验的概念强加于客观事实,他考察了一些普遍的物理事实和经典物理学中如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看出以下两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把它们作为建立新理论的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力学实验,而且电磁学实验也无法确定自身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承认这两条原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必须修改,异地同时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内容 洛伦兹变换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可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当两个惯性系S和S′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v仅在x轴方向上,且当t=t′=0时,S′系和S系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S系和S′系中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洛伦兹变换是狭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相对论的许多新的效应和结论都可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它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速度远小于光速 ,即v玞时,洛伦兹变换退化为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低速近似。 同时性的相对性 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异地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同时的,那末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看来就不是同时的,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概念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仅如此,在不同惯性系看来,两异地事件的时间顺序还可能发生颠倒;但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的时间顺序不会发生颠倒。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中非常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许多新特性都与此有关。 长度收缩 狭义相对论预言,一根沿其长度方向运动速度为v的杆子的长度l比它静止时的长度l0要短, l=l0 。 长度收缩不是物质的动力学过程,而是属于空间的性质。它是由于测量一根运动杆子的长度须同时测量其两端,在不同惯性系中,同时性具有相对性,因而不同惯性系中得出的结果不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时间延缓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时率比时钟静止时的时率要慢。设在S¢系中静止的时钟测得某地先后发生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τ,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须用校准好的同步钟测量,测得它们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Δτ=Δt<Δt。时间延缓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是时间的属性,不仅运动时钟的时率要慢,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过程如振动的周期、粒子的平均寿命等都因运动而变慢。 速度变换公式 按照狭义相对论,当S′系和S系相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v沿x方向,则质点相对于S系的速度 u={ux,uy,uz}和相对于S¢系的速度u'={u'x,u'y,u'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当u玞时,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退化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相对论多普勒频移 设光源相对静止时发射光的频率为v0,当光源以速度u运动时,接收到光波频率为v=0,狭义相对论预言, ,式中θ为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与经典的多普勒效应不同,存在着横向多普勒频移,当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θ=90°,则 。横向多普勒频移是时间延缓的效应。 质速关系 狭义相对论预言,与经典力学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种不变的质量,即物体的静质量,无法明确定义运动质量。两种观点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看法上没有分歧,只是对质量概念的引入上存在分歧。后一种观点在概念引入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为可取,而前一种观点对于某些物理现象,如回旋加速器的加速限制、康普顿效应以及光线的引力偏折等,作浅显说明颇为有效。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E=mc2。与物体静质量m0相联系的能量E0=m0c2。质能关系是核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能量动量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定义为 ,能量动量关系为。 极限速度与光子的静质量 真空中的光速c是一个绝对量,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一切实在的物理作用传递速度的极限。从质速关系可以看出一切以光速c运动的物质的静质量必为零,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定律f=ma的形式不再成立,它在洛伦兹变换下不能保持形式不变,因而它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而必须修改,代替的力学规律的形式是f=dp/dt,式中p为物体的动量。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f=q(E+u×B)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式保持不变,它们是狭义相对论的电磁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能量守恒包括了质量守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定律总是表述为把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分开来,洛伦兹变换表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应作统一处理。H.闵可夫斯基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形式体系,采用在四维时空中表述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样的表述,相对论的协变性质表达得更为明晰,物理定律的形式更为简洁,许多问题的求解也更为简便。 意义 狭义相对论经受了广泛的实验检验,所有的实验都没有检测到同狭义相对论有什么不一致的结果。狭义相对论是基础牢靠、逻辑结构严谨和形式完美的物理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和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检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形式的试金石,只有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那些理论才有考虑的必要,这就严格限制了各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上海的房屋倒坍了北京的房屋也快要倒坍了 [家具 客厅 北京 室内设计 上海]  收藏 0个回答 0次浏览 0  bj   0:30:15 219.239.98.* 举报 京市建委住宅发展与保障处处长程建华因为‘某些问题’被查,详细原因至今未知”!地球人都知道 [工程 学校 地球 科学]  收藏1个回答 6次浏览 0  北京美景东方二号楼等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工程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房顶裂缝长度达4m,宽度达5mm,深度大于1cm,弯曲锯齿状分布,混凝土楼板出现麻面、离析、露筋等现象;(2)承重剪力墙和非承重墙均匀有纵横交错裂缝,布满大部分墙面,上下左右贯通,通长延伸,宽度大于1cm,最大处可以插入手指;(3)地板多处出现交叉型裂缝,布满大半房间,宽度大于0.5mm,长度累计近十余米;(4)阳台处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导致的阳台地面反复地被拉裂,至今无法修复;(5)另外,本楼地下一层梁产生断裂,其它楼层也多处产生明显裂缝,地基可见明显的差异沉降现象。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鉴定标准》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无论该房屋是否进行工程质量鉴定(所谓的检测已毫无意义),均应得到如下结论根据民用建筑适修性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构件适修性极差,应采立即取必要的措施;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级标准应为鉴定对象严重破损,修后功能极差,甚至超出新建的造价,适修性很差,应当拆换或重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维护国家利益,一是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作为国防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二是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不会产生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因而也就不会制定扩张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的纠纷和争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因此,中国不会对任何别的国家构成威胁,而只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另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共御外侮,始终是中国国防观念的主题。中国的国防政策渊源于这种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国防政策对国防的领导力量、国防的基本目标、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途径、防卫活动的指导原则、对外军事交往及合作的宗旨都作了明确规定。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特别是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是进行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成功经验。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安全、政权的稳固和长治久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肯定了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当然也包括党对国防的领导。根据宪法制定并于199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原则对国防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国防政策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将其融会于国防政策的全部内容之中。二、确定正确的基本目标和职责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宪法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主要职责。中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的需要。武装力量的组成和规模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是相统一的。如果有谁敢于侵犯中国的主权,严重危害中国的安全,中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根本上说,中国确定武装力量的规模,必须以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为依据。武装力量的规模不应低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当然也不应超出这一需要。一个国家是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主要不在于它的国力、军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建设一个与国家安全和利益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防,一支与中国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的军队,无论出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从容应付,立于不败之地。三、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强盛的大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要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必须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中国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拥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于自卫的需要。但这种防御不是消极的,防御中也有进攻。它是和平时期努力遏制战争与准备打赢自卫战争的有机统一,是战争时期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积极攻势行动的有机统一。中国立足于用现有武装装备作战,继承和发扬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优良传统;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准备。五、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中国的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等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独立自主,就是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障国家的安全。事实证明,依赖别国,就有可能受制于人,招致国家利益受损。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要求:坚持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坚持从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和制定战略;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发展武器装备;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独立地处理一切对外军事事务。六、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在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中,要继承和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坚决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军民结合、全民自卫的原则。在武装力量建设方面,重视民兵和预备役的建设,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国防斗争中,发挥民兵和广大群众的威力,在边防、海防前线建立起军、警、民结合的联防体系,并重视发挥民兵在平时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健全国防动员机制,以保证一旦发生战争,能够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自卫。国防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在经济发展规划、工业生产布局、大型工程施工、科技教育发展、交通邮电建设等方面都要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实现寓国防人才于民,寓国防科技于民,寓国防物资于民,把国防事业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七、实现国防现代化国防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的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国防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武装力量特别是军队的现代化是重点。实现国防现代化,要求国防科学技术要走在发展的前列,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为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物资技术基础。同时,要抓好国防人才、国防体制、国防动员、国防理论、国防法制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的综合国防力量。八、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队努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中国军队实行科技强军战略,实现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按照现代战争的特点,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水平,改革和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改进部队的训练和院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暑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伤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建设部队,提高整体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坚持科技强军,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确立合理的体制编制;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部队,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九、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不在国外驻军或建立军事基地。中国反对军备竞赛,主张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军备控制和裁军。中国支持国际社会采取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活动,支持国际社会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军备控制和裁军所做的努力。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争取世界和平。这也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个根本目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争取世界和平,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战争政策、侵略政策和扩张政策,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略、欺负、颠覆别国的行径。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和争端,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它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历史证明,单纯依靠增加军备和加强军事同盟是不能获得持久和平的。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营造真正的和平。从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国防政策具有政治性、防御性、人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政治性表现在:中国国防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防御性表现在:中国永远不对外侵略和扩张,但是对于外来的侵略、颠覆以及其他严重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必将给予坚决的反击。人民性表现在:坚信国防事业的力量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防,实行全民自卫。自主性表现在: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保持国防事务的自主权,同时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而奋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劳动人民不受压迫不受剥削,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特色是利用权力制造一批压迫人、剥削劳动者的人各级官员是各级主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最高与最低纲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