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会导致人类恐龙灭绝与人类的关系吗论文

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铁路工程施工
评价文档:
&&¥3.99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论文
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试读已结束,请登录后查看剩余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中国当代社会问题论文
下载积分:720
内容提示:【精品】中国当代社会问题论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02:24: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中国当代社会问题论文.DOC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泥盆纪大灭绝导致人类登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5.1~5.20 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0.50
&&¥2.00
&&¥2.00
&&¥2.00
&&¥2.00
&&¥2.00
&&¥1.00
&&¥2.00
&&¥1.00
&&¥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泥盆纪大灭绝导致人类登场?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一​项​有​关​“​泥​盆​纪​大​灭​绝​”​的​研​究​成​果​。​该​成​果​认​为​,​发​生​在​大​约.亿​年​前​泥​盆​纪​末​的​一​次​鱼​类​集​体​灭​绝​事​件​重​启​了​脊​椎​动​物​的​演​化​,​从​而​为​现​代​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搭​建​了​舞​台​。​当​时​活​过​那​个​瓶​颈​期​的​少​数​物​种​就​是​今​天​所​有​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进​化​的​起​点​。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人类面临三大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三大环境问题
09-08-25 &匿名提问 发布
(一)、环境污染问题1、 城市环境污染通常所说的城市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是指:废水、废气、废渣(包括生活垃圾与固体废物)、环境噪声,一直以来,这四大“公害”就成了环保执法部门日常监控的主要任务。发达国家主要是20世纪30至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城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典型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而70年代末至80、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不少。例如:(1)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很高,特别是美国的CO2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4,目前还很难降下来;(2)酸雨、臭氧层破坏问题,虽有所遏制,但仍没有完全控制住,更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3)城市生活垃圾与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成了城市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现在城市生活垃圾围城,废旧汽车、电器堆积如山;(4)光污染、室内装潢造成的污染,已成为现代城市新的环境污染问题;(5)生物污染,特别是流行病的发生蔓延,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在讨论城市环境污染时,我们现在一般不再仅仅只谈原来的四大“公害”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包括医院垃圾),之所以成了城市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一方面是因为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垃圾的处理、处置有相当的难度。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无害化处理的好方法,但是,近年来发现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与飞灰中含有一种剧毒,且有强致癌性的二次污染物——二噁英,随着烟尘而飘移。因此,对原有的垃圾焚烧法提出了异议,并引起世界各国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发现,凡是含有氯元素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塑料、木材、树叶等,在250℃~650℃之间,发生不完全燃烧时,都可以产生二噁英,这二次污染物的毒性与危害远远大于一次污染物的毒性与危害。因此,如何减少垃圾焚烧法中二噁英的产生,成了科研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废旧汽车、电器、电池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处理难度也很大,在回收处理过程中主要产生有毒的金属污染。以废旧电池为例,如果不回收处理,直接进入城市垃圾中的一节电池,就可以污染几平方米,甚至十几平方米的土壤。如果进行回收集中处理,虽然可以回收某些金属等资源,但处理技术要求高,效率低,成本高,处理过程中仍有废水、废气、废渣产生,如果国家不给予经济上的、政策上的扶持,废旧电池的回收集中处理不可能实现。光污染对现代城市环境来说,可以算是个新问题。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玻璃幕墙、铝合金材料装饰等反射太阳光所引起的光污染,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城市夜晚的霓虹灯光和照明用强光,其强度都有可能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仅有损视觉,而且还能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头昏、目眩、食欲下降、困倦乏力、精神不集中等症状。这些杂乱的强光污染对汽车司机的影响最大,可能干扰司机的驾驶,诱发交通事故。室内家居装潢所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和装潢用的涂料、油柒等不合格所造成的。不合格的木板、胶合板,主要是甲醛超标;不合格的涂料、油漆主要是苯超标,因此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甲醛、苯等。有的花岗岩石材放射性物质氡超标,可以引起放射性污染。另外,冬季施工加入水泥中的防冻剂,可以产生氨的污染。甲醛、苯都有致突变性,也可能致癌。在我国由于室内装潢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白血病等时有发生,已引起我国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生物污染,可以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某些超强病毒、超强病菌的出现,所引起的病症很难治疗。如大家熟知的爱滋病病毒,目前还无特效药物治疗(最近报道我国与泰国合作研制成功一种中医药“复方SH”可有效杀死爱滋病病毒),免疫疫苗也没有获得成功。有人预言,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污染物可能是由于化学的、物理的因素对某些微生物作用诱导基因突变产生新的超强病毒、病菌。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就是由一种变异了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其病源宿主可能是某种动物。由此可见,城市环境污染有些至今未被人类认识,或未被重视,而且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2、 全球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是指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所影响的范围之广涉及到了全球,并污染了大气环境,对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其中主要有酸雨问题、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三大问题。1、酸雨问题(大气酸沉降)最早在19世纪中叶(1825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斯(R A Smith)就根据当时英国工业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情况,在1872年所著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次使用了“酸雨”这一名词。现在统一用大气酸沉降的概念来代替酸雨的概念,其定义是指pH& 5.6的天然降水(湿沉降)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干沉降)。它包括雨、雾、雪、冰雹、尘等形式的酸沉降,因降雨是最主要形式,而且直观和比较容易监测,故一般常狭义地或习惯上仍称酸雨。西欧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发生严重的酸雨问题,雨水的pH值只有4.0~4.5左右。1970年代以来,继北欧后美国、日本、东欧相继观察到严重的酸雨现象。我国的酸雨现象发展也很快,自1979年开始发现并注意到西南地区(以贵阳、重庆为中心)的酸雨,至1980年代初的测定结果是pH值最低至4.0,酸雨频率(pH小于 5.6的降雨次数占全年总降雨次数的比例)达80%以上。此后,广州、南宁、福州、厦门、南昌、长沙、上海、杭州、无锡、南京、青岛等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现酸雨。目前,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酸雨已连成片,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第一大酸雨区是欧洲,第二大酸雨区是北美)。酸雨在早些年被认为是区域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高烟囱排放的SO2等大气污染物可以跨越国界,影响的范围较大甚至影响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现在已把它看作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酸雨的主要危害是:(1)直接危害树木、农作物,可以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2)使土壤酸化,加速酸性淋溶,使土壤肥力下降;(3)使湖泊、水库酸化,造成“死湖”;(4)对钢铁构件、建筑物、古迹、石碉、铁桥、铁塔等的腐蚀严重;(5)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有关酸雨问题详见第九讲)。(2)、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问题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CH4、CFCs(氟氯化碳)、N2O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主要污染大国是美国,但是,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CO2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大,居世界第二位。进入大气层中的这些温室气体,能使太阳能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长波)却被这些气体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象玻璃暖房(温室)的效应一样。温室效应的结果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和岛屿;可导致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繁;海平面上升,地球赤道半径增大,改变地球应力,可诱发地震。(有关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问题详见第十讲)。(3)、臭氧层的破坏问题在大气圈约25Km高空的平流层底部有一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小圈层,即为臭氧层,但其臭氧浓度最高仅为10x10-6。就是靠这个臭氧层吸收了99%的来自太阳的高强度紫外线,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免遭紫外辐射的伤害。自1958年人类对臭氧层进行观察以来,发现臭氧层有减少的趋势,1970年代后,减少加剧,全球臭氧层的臭氧浓度都呈现减少趋势。1985年英国科学家JoCoFarman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在9~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出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最近几年,在北极和我国青藏高原上空接连发现了第二和第三个臭氧空洞。臭氧损耗的原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的损耗。这些物质统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知的主要有:氟氯化碳(CFCs)、CCl4、CH4、N2O、甲基氯仿,以及哈龙(氟溴化碳)等。破坏性最大的是CFCs和哈龙。哈龙主要用作灭火剂,CFCs主要用作冷冻剂(致冷剂),多用在冰箱、空调等电器设备中。还有些CFCs可用于喷射型玻璃清洗剂,以及气雾剂中的喷射剂。现在已知,是由于这些物质性质比较稳定,上升至平流层底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释放出氯原子(或溴原子),而后Cl原子(或Br原子)与O3分子反应生成ClO(或BrO)从而破坏了O3。每个Cl原子可以连续破坏十万个O3分子。研究资料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达到地表的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增加0.2~1.6%。此外,臭氧层的破坏还使农作物减产,使海洋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有关臭氧层破坏问题,详见第十一讲)。3、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1)、大气污染现状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公布的全世界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5个。其中最严重的是:兰州、太原、广州等。还有一些中小城市如山东的淄博、江西的景德镇因陶瓷工业集中,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这两个城市上空烟雾弥漫,有时晴天看太阳像似月亮,大气污染相当严重。近年来我国城市上空大气污染状况有所好转,局部地区,如大连、珠海、张家港、深圳等城市的大气质量已达一级标准(优),绝大多数城市的大气中SO2、NOx、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数都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来看污染仍相当严重。目前,我国仍有50%以上的城市大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良),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SO2。我国现在仍是世界上S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NOx的排放量目前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所引起)。因此,我国的酸雨问题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前面已经说过,长江以南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此外,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量最大的国家,前面也已说过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上空出现了世界上第三个臭氧空洞。(2)、水污染现状我国七大水系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淮河、海河、辽河。淡水湖中以滇池、太湖、巢湖污染比较严重。沿海海域以渤海污染最为严重。我国水污染严重,污水排放量高达400亿吨/年以上。目前,我国城市工业废水治理率虽然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达标率仍不够理想,而且生活污水治理率仍很低。即使有了治理工程,但有的不运行,或不投药空运转,成了应乎检查的摆设;有的治理效率很低不能达标排放。特别是生活污水的治理,常用的方法氮、磷去除率很低,因此,对水体的氮、磷污染仍很严重,这是我国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水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了这些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甚至有的地方已严重地影响饮用水源的安全,给当地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例如,据2000年元月的报道,湖南省郴州市苏山区内的某砷提炼厂排放的含砷废水、废渣,污染了附近的井水,井水的含砷量达4.5mg/kg,超过饮用水标准近100倍,附近的蔬菜等食品砷污染超标200多倍,并以引起附近村民们的砷中毒。鉴于以上情况,我国政府对我国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十分重视。我国的跨世纪绿色工程“33211”工程(即指“三河”——辽河、海河、淮河,“三湖”——巢湖、太湖、滇池,“二控区”——酸雨、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治理工程)就是针对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现状所制定的综合治理规划。目前,上述工程都正在实施,已初见成效,污染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治理的难度大、任务重,涉及的范围广、问题多,投资也大,有的地方有反复、回潮。因此,21世纪我国水、大气污染的治理任务还是相当大的,即使一段时间治理好了,要想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地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状况难度也是很大的。(3)、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据报道,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4.5亿吨垃圾中,我国城市就占到1.3亿吨。根据1998年的调查,我国668个城市中已有2/3的城市被垃圾带包围。据报道,近10多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平均每年6.985%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更高达15%~20%。全国垃圾存量占地累计达75万亩,且有1/4的城市已发展到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逐渐由无机成分为主向以有机废物成分为主发展,特别是塑料包装袋引起的“白色污染”,以及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如医院垃圾、废旧电池等混入城市垃圾中,其危害更大。据资料表明,塑料等有机合成的废物,如果与垃圾一同填埋入垃圾填埋场,在一、二百年内也难以降解。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率还很低,多采用卫生填埋法,但填埋法的最大缺点是占用土地,以及产生的污水治理难度大,如果不加处理,将会严重污染附近水源。有关城市生活垃圾与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在我国还有不少科学技术上的与经济上、政策上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据报道,近10多年来我国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出现23次,是近几十年最多的一年。2002年沙尘暴天气有所减少,但发生于3月17日至19日的一次强沙尘暴,是近年来最强烈的一次,最低能见度仅为5米。在我国沙尘暴如此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前几十年内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毁林、毁草种田等破坏植被覆盖,引起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以及导致气候异常,干旱与大风天气增多等一系列问题所致。另据1999年的报道,新疆塔里木河(内陆河)原全长1200公里,约600公里断流,其中400公里完全干涸,两岸土地沙漠化严重。(现在已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对象,目前已有所好转);黄河曾经断流最长达280天以上/年,发源地荒漠化严重(经过控制上游用水量,合理调度与分配用水,黄河于2000年未发生断流);长江发源地水位下降,也有沙漠化现象发生;青海湖水位从1970年代开始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5Cm,现在已下降3.7m以上,湖面半径减小5公里以上,有人怀疑是否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都与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同时生态恶化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问题上仍然很突出。此外,环境污染严重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造成物种灭绝,最终可导致人类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受阻碍。综上所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重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中提出的,并于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公认。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基本观点、基本原则是:(1)强调公平性原则,即本代人、代际间的公平,要做到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强调持续性原则。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总目标,其公平性、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是全人类的共同行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科学的唯一正确道路,谁要违背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人类的灾难将难以避免。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地发展。(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详见第十四讲)。我国已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在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今后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并分别论述了:(1)经济可持续发展;(2)社会可持续发展;(3)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等。如何贯彻执行、实施这一议程,还有大量的科学理论方面的、高新科学技术方面的,以及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今天的年轻一代,21世纪的建设者们,大家共同努力去研究、去实施。真正科学地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解决好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任重而道远。愿大家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乃至我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你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官方网站索!!! 生态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一样已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在陆桥地带内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国家计委“八五”重点遥感调查项目“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遥感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陆桥沿线南北宽200公里,总面积89万平方公里的地带内,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在优良级以上的面积为23.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1%,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带;环境质量状况中级的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3%,多分布于中部地带;而环境质量状况在差级以下的面积则达51.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2%, 多分布于西部地区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区。由此可见,陆桥区域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恶化的态势。 (一)荒漠化形势严峻 荒漠化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在风力侵蚀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草原退化、耕地退化和林地退化过程。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29.3%,涉及18个省(区、市),而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荒漠化缩小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陆桥区域内的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的重灾区,全国90%以上的荒漠化土地集中于陆桥地带,不仅包括了地处西北的陕、甘、宁、青、新,而且包括了山东、山西等省。荒漠化已成为陆桥经济带特别是西北地区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地处大陆腹地,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土地承载力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先天不足。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早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距今约1.3-0.25亿年)已初步形成,经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青藏高原的隆起,干旱加剧。到了第三纪末( 距今100万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大为扩展。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不断增加。 人类活动在自然界变化迟缓层面上加快了环境的恶化。西北地区约在20万年前出现了古人类活动,直到西汉初期人类活动依然微弱,环境变化的主导因仍然在自然界。到了唐代,由于人口增加到数百万,尤其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冲击,但自然环境仍有能力恢复到自然的原始状态。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人口急速骤增及大规模移民和开垦戍边,人类活动成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强烈冲击着脆弱的生态环境。建国50年来,西北地区人口激增,人类活动空前剧烈,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沙漠化,致使整个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西北地区沙漠化(含潜在沙漠化)面积已达2133万公顷,且每年以10万公顷的速度在继续扩大。西北地区约有39万公顷良田、493 万公顷草原及2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到沙漠化的威协。 位于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也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时至今日,河西走廊仍是甘肃乃至全国的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河西走廊的粮食年产量,占甘肃全省的粮食年产量的30%以上,全省70%的商品粮和90%以上的棉花、甜菜以及40%以上的油料、瓜类、蔬菜、羊毛都是由河西走廊生产或提供的。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河西走廊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出现了“沙漠向农业区推进”的局面,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已开始向中部绿洲步步紧逼,风沙线每年前移达8-10米。近30年来,因沙害而弃耕的农田达12.7万公顷,尚有40多万公顷处于沙害的威胁之中,在风沙线上有679 个村镇时刻处在被流沙埋压的危险之中。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之首,达7692.1万公顷,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6%;退化草地面积达1亿亩, 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近1/3。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塔里木河下游, 沙漠南侵年速度在10米以上,170公里的绿色走廊在消退。新疆气候干旱多风, 荒漠广布,镶嵌其间的山地和人口绿洲处在严重的荒漠化威胁之下,作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十分脆弱。近年来,在人口压力增大和土地利用扩展的作用下,新疆沙漠面积增加、风沙危害加剧,草地退化严重,天然胡杨林面积减少,灌区次生盐渍化面广而且在部分垦区有增无减,荒漠化已成为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近几年,黄河源头荒漠化急剧发展,几年前尚有1尺多高的草地, 而今已露出斑斑沙迹。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 60 年代以后草地明显退化,1998年退化面积达到16.1万平方公里,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0%,其严重程度触目惊心。目前,玛多县土地沙漠化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沙漠化土地导致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锐减,造成生态不平衡,而草地退化又导致载畜量减少,致使刚刚脱贫的牧民返贫,并出现了第一批“生态灾民”。我们的“母亲河”正在成为“无源之水”! 由土地沙漠化引起的黑风暴灾害频繁。自年, 西北地区就有50次强沙尘暴,其中黑风暴达30次。-6日,黑风暴严重侵袭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造成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 人失踪,85万头牲畜死亡、丢失和受灾,75万公顷作物及果树受灾,多处铁路被黄沙埋没,42对列车停点中断运输,直接损失7.25亿元。更为严重的是,黑风暴给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系统灾害及环境破坏等所造成的短期影响及久远效应则无法估量。 发生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和掠夺式的人类行为及非持续的发展模式。据中国科学院兰洲沙漠研究所研究,造成沙漠化不断扩展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过度农垦占25.4%,过度放牧占25.3%, 过度采樵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其他占8.5%。 (二)水资源加速枯竭 水资源枯竭是陆桥经济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障碍。我们用“枯竭”而不是用“短缺”、“缺乏”等词来说明陆桥区域水资源现状,是因为该地带的水资源的确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仅占全国的41%;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矿产资源占全国的59%,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我们不加紧解决西北、华北等地区的缺水问题,中国的荒漠化和草原退化就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实际上等于自动放弃了一半的国土。 陆桥区域的水资源枯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河流是人类最重要的淡水来源,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河流断流问题发展到像中国这样严重。黄河,曾经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今却“病入膏肓”,她旧病未除,又添新病—断流。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从那时到1998年的27年中,黄河下游利津站有21年发生断流。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进入80年代,黄河开始了长时间、大范围断流的历史,90年代断流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水量急剧减少。1981年,黄河断流时间达128天,断流距离为622公里,创下了当时黄河历史上断流最长的记录。1996年,黄河断流时间、断流距离的记录又一次被刷新,分别达到150天左右和700公里以上。1997年黄河发生断流13次,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河口地区则长达282天,黄河水真正入海的时间只有5天,最长一次断流河道长度达704公里,断流次数、断流累计时间、断流距离均为历史之最。不仅如此,此次黄河断流还出现了进入讯期恢复过流又断流的怪现象。黄河断流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加剧了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破坏了生态平衡。正当全国人民为黄河断流万分焦虑之时,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滋养着南疆780万各族人民、 被当地誉为“母亲河”的塔里木河,也频频发生断流现象,塔里木河末端近300 公里河道干涸已达30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二是湖泊退化愈演愈烈。近几十年来,中国湖泊普遍发生了湖面退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咸化、甚至干涸消亡等情况,西北地区形势尤其严峻。19世纪还是烟波浩淼的罗布泊,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到20世纪初,湖水蒸发殆尽,大片湖滩露了底,最后被流沙覆盖,成为盐碱荒漠的王国。罗布泊在当今的卫星图上表现为一个大大的“耳廊”形浅颜色的图斑,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今天的荒凉。新疆的玛纳斯湖周围曾是经济富庶的地方,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石河子大规模的开垦,湖泊来水量锐减,现在已经消亡,周围地区经济也衰败了。由于人口剧增和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新疆西部的艾比湖急剧干缩,1500平方公里的湖地沦为沙漠,严重影响了新疆北部经济带的持续发展,并直接威胁到新亚欧大陆桥的安全运行。据研究,如果不及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艾比湖湖面面积不再缩小,那么到21世纪50年代,艾比湖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新亚欧大陆桥将被迫改道。素有“千湖之县”美称的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境内有大小湖泊4077个,而现在已有2000多个湖泊干涸。甘肃的石羊河由于在源区大量开荒,破坏山林、草场,拦截水量,使下游的青土湖消亡了,湖边的民勤县由富变穷。 三是冰川后退,雪线上升。冰川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在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及生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冰川融水调节着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使之趋于均匀,成为山区河流稳定可靠的水源。近几十年来,我国冰川明显后退,雪线上升,造成陆地冰雪总库容量和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下降。在西北地区,自70年代末以来,祁连山和天山的冰雪线一直处于退缩状态。维系河西走廊67万公顷耕地、130 万公顷的可耕地、400万人口、数百个工矿企业、500万头牲畜生存发展的固体水库--祁连山冰川的退缩一直在悄悄进行着。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多年观测证实:祁连山的冰川大部分处于退缩状态,而且退缩速度在加快:东部冰川的年平均退缩速度为16.8米/年,中部冰川为3.3米/年,西部冰川为2.2米/年。黄河源头地区雪线上升,导致黄河来水量减少,这成为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三、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陆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障碍。水土流失已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土地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则达4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输沙量达3700万吨。每年被雨水冲走的土层厚度达0.2-1厘米,流失严重的地方可达2-3厘米,而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200年至400年。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氮、磷、钾营养素,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到1%以下。甘肃、 宁夏两省区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损失化肥2222万吨,为全国一年的化肥生产总量。陕西水土流失面积13.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年均输沙量9.2 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1/5,其中入黄泥沙达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输沙量1/2, 黄河下游淤积而造成“地上河”的粗泥沙几乎全部由陕西流入黄河的。地处陕西北部、黄河中游的榆林地区,由于年降雨量少,干旱高温,加上全区所有市县都是贫困县,农民对土地过分垦殖,这里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至今仍相当突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2.9亿吨, 是每年黄河接收的16亿吨泥沙的近1/5,这使榆林地区上了“向黄河输入泥沙主要地区”的“黑名单”。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人类过度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人们砍掉了乔木砍灌木,割掉了草后铲草皮、刨草根,结果给自己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困苦不堪。 来自工业和其他基本建设也对生态构成了巨大破坏。如宝中铁路在建设中造成比较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李家峡水电站在建设中将开挖的崖渣到处乱倒,在为李家峡架电线的施工中存在坑渣乱倒的问题。青海和甘肃近几年建起的硅铁走廊里,矿山被挖得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废渣堆。陕西的神木煤田等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障碍,而且对下游地区带来了灾难。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阻碍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加剧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致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新乡河段悬在地上20米,开封河段悬在地上13米。黄河一旦决口泛滥,将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改革和建设成果将毁于一旦,并将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参考资料: 回答者:英伦齐齐 - 助理 二级 1-2 10:24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 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四.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由空气、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在这三个圈的交汇处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这四个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还表现在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的关系。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这就使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如果这种平衡关系破坏了,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不利,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产生污染…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由空气、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在这三个圈的交汇处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这四个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还表现在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的关系。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这就使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如果这种平衡关系破坏了,将会危害人体健康。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点评:看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人染是无动于衷,不太回去关心。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当人类刚从动物分化出来,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已处于初级的状态。早期的人类已懂得猎取食物、取火、制衣、穴居,在各种环境中进行着生存竞争。然而,因其活动能力有限,只能以生活活动和自己的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人们的努力目标仅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变环境。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类开始懂得改变环境,学会了农耕、养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量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将大片的荒山、草地辟为良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证。然而,在其发展的背后,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古国变为一片沙荒,也使玛雅人经受不住干旱、洪水、风沙的侵袭,而不得不丢弃自己亲手创造的文明,离开了故乡,……这就是早期的环境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环境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的方式和强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问题随之明朗起来,现代工业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投入环境之中,并随着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又把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出来,其中许多废弃物难以处理、同化,使之对人体及生物造成难以忍受的危害。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现代工业还带来了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现代化也派生出来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可见,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大跃进年代内蒙古的“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些都是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当然,有对立,必有统一。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随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必须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因此,理顺下列几个关系非常必要: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人类当前的行为或目标要与整体的长远利益和命运相一致,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必须有利于生存环境,并获得最大的效益;②人类的活动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长久利益,能够健康地幸福地生存下去;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相互补偿的良性关系,达到协调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互成一体;④人类文化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促进人对自然界利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⑤在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工程中,人类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必须健全,全民参与意识必须加强,主体的决策必须正确;人与环境的协调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必须使人类一直处于地球的最大环境容量或承载量之内,必须一直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状态之中。总而言之,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否则,那些只考虑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不考虑环境的质量,甚至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的作法,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统一,强化了对立,人类发展的需求既不能满足,两者的关系也不能得到改善,而且,环境破坏后的遗患,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其实只要看过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制作了《幽灵公主》就能看明白这一问题!其剧情:这是一个古老而凄美的传说。 曾有一位少年为了保护自己的村庄,受到了邪魔的诅咒。为求一条生路,他骑上自己美丽的鹿,踏上向西的旅程。 一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然而,所到之处有一点全部相同:战争,都曾洗礼过那些土地。 望着满身是伤的大地,他不曾停步。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神的森林,只有那里的古神才能洗清他的伤痛。 路途中,他搭救了两个达达拉城的人。按照他们的引路,他们踏入了古神的森林。 这片土地连接阴阳两界,万物之缘都从这里生根。他遇见众神之神麒麟神,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 少女正照顾她被人类打伤的养母——白狼神之王。少年轻轻向她问路,得到的却是冷漠的蔑视。 少女的身份,少年并不知晓。但是少女对人类的憎恨和他们的相遇,却铭记在少年心中。 又走了一段长路,达达拉城就在少年眼前。这座城堡庄严而肃穆,由里到外透露着肃杀的气息。 城中的人们靠炼铁为生,对少年的到来十分欢迎。从城主黑帽大人口中,他终于了解女孩是何方神圣。 少女名叫小桑,人称幽灵公主。城中的人民对她憎恨万分,因为少女想要杀害精干的城主。 入暮时分,少女为报养母之仇杀入城堡。在炮火中,她身披狼毛,头戴面具,好似一位身经百战的勇士。 人类拿起刀枪,向孤身一人的公主宣战。少女怒火中烧,利刃直逼城主的胸膛。 少年看到少女有危险,他不希望看到这一幕伤亡。他百般阻止,却未能停息公主的怨恨。 少女与城主的交战一触即发,诅咒发作的少年再度走上前来。他力大无比的手击昏了交战的两人,带着少女走向城堡的大门。 一个百姓的枪支突然走火,子弹打穿少年的胸膛。少年的血像泉水般涌出,可他不顾一切打开了沉重的城门。 走了不知多久,少女醒来。少年却因失血过多,昏倒在一路撒下的血流之中。 公主抽出少年的尖刀,顶在他的喉咙之上。她质问少年为何阻碍她杀死城主,得到的回答却令她再不忍动手。 少年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着少女说了这样一句话:活下去,你好美……最终便无力地闭上眼睛。 公主带少年再次进入森林,请求麒麟神网开一面把他治愈。麒麟神消除少年的伤口,但诅咒还是被留了下来。 第二日清晨,少女带上养母再次来看望少年。而少女的养母却遭遇了猪神们,正面地对质起来。 猪神怀疑他们的兄弟被白狼神吃掉,白狼神却无法解释。这时少年开口讲述了一切,原来少年所杀的那头邪魔,就是猪神…… 猪神之王乙事主原谅少年,少年请求乙事主去掉他的诅咒。而乙事主却告诉他不要再来森林,这令他十分难过。 随后少年昏睡了几夜,醒来时发现他躺在一个洞穴之中。少女就在他身旁熟睡,天真微笑的脸庞上流露出莫名的伤悲。 他起身走出洞穴,发现洞穴之下就是山崖。森林在他眼前完全展现,在夜晚里好象深沉地哭泣一样。 趴在洞穴上面的白狼神之王冷冷地说,少年若跳下去就能了结一切。少年面对广博的森林,对人与自然的一切发出感叹。 人类为了自己,伤害了森林的树木与动物。森林的神们想要守护森林,却无法阻挡人类愈发先进的武器。 难道不能和平吗?少年对人和自然发出这样的质问。紧接着他问到少女的未来,希望白狼神保她一命。 白狼神坚决地否定,因为少女属于森林。她必须为森林而生,也必须为森林战死。 少年再度恳求神饶过少女,因为少女只是一个人类。他恳请白狼神,换来的只是一顿冷嘲热讽。 人类?你要小桑怎么去做一个人类?白狼神吼道,她是人类抛弃的弃婴,身世如此可怜,少年怎么可能挽救。 面对白狼神刺在心坎上的话,少年坚定地挺直身子。他骄傲而坚定地说,至少我们可以一起活下去! 活下去?这仅仅是理由吗。濒死的森林苦苦地呼唤,呼唤的东西也是生命。 少年不甘心地回到洞穴,看到少女刚刚醒来。她只是一个女孩,为何却要承受如此命运…… 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少年在一头白狼的带领下离开了森林。最后他交给白狼一把妹妹送的水晶刀,希望让少女收到。 就在此刻,人类使出最恶毒的手段。他们用毒气熏烤森林,希望逼出神来作战。 公主眼望一切悲痛万分,请求与神灵一起作战。此刻她受到了少年的水晶刀,将它挂上脖子便踏上了征程。 人神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神灵终于陷入苦战。外族的人类却趁虚而入,偷袭了达达拉高大的城堡。 一切的一切陷入混乱。战败后的少女扶着乙事主去请求麒麟神的帮忙。路上遇到入侵的人类,人类恶毒的攻击使乙事主变成了邪魔。 少女被邪魔吞噬,吞入邪魔的触角中。少年在路途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白狼,并得知公主陷入战乱。 白狼了解到公主身处危险,便带上少年直奔森林。他遇上也正向森林去的城主,原来她要取下神的头颅。 难道不能和平共处吗?少年怒气冲冲地再一次质问。他告诉城主城堡面临危险,却无法让城主能相信他…… 少年继续前行,终于碰到发疯的乙事主。在白狼神王的帮助之下,他终于将少女救回。 人类恰巧也赶到了森林,看到麒麟神默默出现。城主举起枪打伤麒麟神,却未能如愿打死。 此时少年救活了少女,却望见麒麟神取下白狼神王和乙事主的性命。但人类籍此机会举起了枪支,对准麒麟神的头颅猛开一枪…… 失去头颅的神拼命找头,所到之处生命便会消失。面对眼前凄凉的景色,少年恳请少女的帮助。 少女忿忿地摇头,大声地咒骂人类。但是少年告诉她,你是人类,你和我们都一样。 我是白狼!少女愤怒地吼道。少年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往后退缩两步。 最后少女将脖上的尖刀插入少年的胸膛。少年却只是抱歉地告诉她,他已竭尽全力。 两个可怜的孩子相拥在战火之中…… 少年和少女追到了偷偷带走头颅的人类,将头颅还给麒麟神和伤痕累累的大地。于是一切都重生了,一切都重新开始。 麒麟神终究还是去走了少年的诅咒,这对少年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最珍贵的意义:活下去,活下去…… 少年和少女在希望中团圆,并且一同活了下来。人和自然也互相原谅,和平地活在这世界之中…… 活下去。 这就是幽灵公主,大地的一首挽歌。 这部作品深刻结识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故事的结局还是让人充满希望!剧情介绍是我转贴别人的!有兴趣可以慢慢欣赏一下着部动画!
不利,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产生污染…
总的来说当然是不利!因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能的主宰――人,至今其改变自然的能是可以想像的,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所造成的后果有的甚至尚未查觉。虽然,这种急功近利的向地球索取,在人类史的短期内会给其社会、文明、科技等带来加速的发展,但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还是要波及到自身――人……不过请放心,有着聪明才智的人,不会咎由自取,终将人类的文明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看人类怎样发展了。聪明的发展将减少对物质索取的贪婪之心,与自然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愚蠢的发展是与自然为敌,对自然环境进行无法修复的破坏,一起灭亡。
人人都是长篇大论,我呢就简单说说吧.人类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单纯的说利弊是不科学的,也是毫无道理的.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利:1、改造自然,让自然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2、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弊:1、改造自然的力度过大,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2、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资源再生速度。请专家指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爱我中华 爱我一中”演讲稿之一:爱我祖国 爱我一中: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以地大物博和山川壮丽而自豪,以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因为这资源的富饶,因为这山川的壮丽,因为这文化的灿烂,更因为身为龙的传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我们发自内心、源于真情地赞叹---我爱中国!热爱祖国,不是一件可以一气呵成的事,却是可以点点滴滴、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做的事,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学校。我们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英才辈出的摇篮。在这里,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铿锵的步履;在这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抱负远大的莘莘学子。从二十世纪初页的城南考棚到如今初具现代教育雏形的省级示范学校,麻城一中历经风雨坎坷,历经苍桑巨变。在旧中国,麻城一中的前身惨遭外寇的践踏,学校被迫几易其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了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轨道,饱经忧患的学校从此焕发出勃勃生机,闪动百年的光彩,抖落世纪的风尘,麻城一中成了大别山里一道迷人的风景。三尺讲台,曾留下董老指点江山的身影;神圣殿堂,曾塑造共和国威武的将魂。如今的麻城一中乘着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这古老的学校展现新姿,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步入新世纪!我们作为一中的学子,从进校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共享一中的苦乐,共创一中的辉煌。因为热爱学校,是每一个一中人必备的情感。记得曾经有一次,晚自习后大家都各自散尽,我抬头看见一抹灯光从三楼的窗户透过来,我迟疑片刻,不关灯虽是小事,但损失的却是学校的利益,可以避免的损失又何以不去避免呢?于是,我立刻上了楼,灯光却忽地灭掉了,另一个身影轻快地闪下去,突然间,一种快乐和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是一个爱校的一中人呵!所做的虽然是小事,但是他把爱校的情感,从举手之劳中体现得河流尽致。就读于麻城一中,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中的学子,我们更应为学校浓墨重彩,把热爱学校倾注在求知若渴,勤学苦练的探索中,把热爱学校融汇于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行动中。拾起一团被人丢弃的的纸屑,拉掉教室未灭掉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龙头,擦掉有损校容的粗话……我想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正是我们这一代一中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置身于风景如画的校园,我们将时刻牢记和遵从“修身、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倡导“文明、友爱、勤奋、严谨”的校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做一个爱校的一中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用你我共同的行动去证明---爱我祖国,爱我一中!参考资料:爱我中华 爱我一中”演讲稿之四:国旗下的心多少回伫立于轻轻的晨风里,无数次守候在柔柔的朝霞中,国旗下的我,久久地凝望你,只为读你血染的风采,如此自豪地临风飘举,如何地让人振奋不已。可又有谁明了,你也有丝丝缕缕的忧伤,也曾有点点滴滴的屈辱,是千万志士将你一次次托起,捍卫了你,牺牲了自己。翻开中国近代史那长长的画卷,几多哀怨,几多屈辱,几多痛苦!比黄河还要曲折,比大海还要苦涩……难忘的民族耻辱呵,去看看沙市闹区的那根刺柱吧,赫然醒目的大字告诉人们:当年的日本鬼子曾把中国人民绑在这根柱子上练习刺杀。听见了吗?受辱者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虎踞龙盘的南京,30万无辜者的生命,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屠刀所指,山河血染,日月失色。处处扼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央央中华,山河破碎,国将不国,面对这灾民流离,哀鸿启遍野的现实,有多少仁人志士大声疾呼“上下一心开创中华”,然而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难以实现呢?为什么仁人志士的种种求索却总以失败而告终呢?为什么林则徐龚自珍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戊戌变法最后只落得“引颈受戮”的下场?资产阶级革命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帝制,但仅仅在三个月之内就夭折了。痛心疾首之余,我们要认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人们在漫漫长夜里盼望着期待着,终于,这一天来到了---1921年,一个杨柳轻拂的季节,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黑暗的大海上树起了一座明亮的灯塔,从此,中国有了坚强而有力的舵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忘不了,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一曲赞歌;忘不了,铡刀的底座已经被鲜血染红,党的女儿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更忘不了,桥头碉堡喷着敌人的火舌,人民的好儿子董存瑞毅然拉响了导火索…… 是他们,是无数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之门,送上了幸福大道;更是无数革命烈士,用拳拳之心,抹去祖国母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兴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坚如磐石,顶天立地!沧海桑田,神州巨变,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她腰板挺直,头颅高抬,终于扬眉吐气。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使世人再次认识生机勃勃的中国;而“神舟5号”的顺利升空与返回,终于圆了龙子龙孙的飞开梦……国旗下,我的心潮澎湃---祖国,你的伟大象奔腾的长河,即使我不能涌直推进的浪波,我也要做水一颗,为你的洪流增添浪花一朵;你的繁荣象浩瀚的银河,即使我不能为你增添耀眼的光彩,也要做小星一颗,为了你的灿烂默契闪烁。参考资料:我可爱的祖国,你同辉于日月,无愧于时代,你与威严的长城共存,与久远的黄河同在。你养育了我,我也要献给你繁荣和绿色,还有美丽与快乐!请相信吧,我们年轻的一代,正在励精图治,致力于你的腾飞,有老一辈开创的基业,有新一代的有为青年,我怎能不自豪地说:明天属于中国,一定属于中国!热爱就是幸福(学校师德演讲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热爱就是幸福。你曾因为付出而快乐过吗?你曾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有过这种感受。因为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二小的老师,带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凭着一腔热血,满怀激情的踏上讲台,就是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时时刻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包围着。 有学生带来的,也有被我们教师强烈的工作欲望所感染的.现在好像人人都觉得,小学教师的生活不要太轻松,既有双休,又带寒暑假,不就是孩子大王吗?其实,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能了解现代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其他人不知要多多少。比起一些人“朝九晚五”的生活,说教师的生活朝五晚九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想想教室里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想想还没有批改完的作业,我们怎能忘情于享受,为了上好第二天的课,我们只能夜以继日,更加努力的备课,翻遍各种资料,反复的研究教案,使自己准备的更充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我们办公室的蒋和生老师,从事教育事业已经31年了,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总能看到老蒋自信满满的样子。虽然蒋老师的身体不怎么好,上完课总是要伏在办公桌上小休一下,但每次经过蒋老师的班级,总是能听到他的慷慨激昂。每次在和老蒋的谈笑中能很深的体会到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是热爱。当我们看到一双双茫然的眼睛变的澄澈,便能深深的体会到:原来,付出也是一种幸福!意识到自己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如此巨大的指导作用,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即使再累一些,那又算得了什么!谁爱学生,学生就更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办公室的周丽芳和朱培芬两位班主任老师,她们经常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琐事,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然新学期刚开始不久,但学生都喜欢围绕着她们转,起初自己有些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的明白,因为她们心中有爱,她们用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关心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从她们的身上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现在我和我的学生走的很近,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从我们办公室的这两位老师身上我还找到了久违了的感动,使我在自己的感动中沉淀出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炽热的激情!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是以爱为主题的职业,只要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爱,体会到:付出也是一种幸福!今年的9月10日,我度过了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三个教师节,手拿着学校为我们每个教师准备好的鲜花,戴着久为了的红领巾,在同学们声声稚气而又真心的问候中,眼角的湿意泄漏了我满满的感动。那一刻,我知道,我是幸福的!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失去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你的年华会比别人更早老去,但是,正是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你才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更是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你才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这个时候,你难道还不觉得失去也是一种幸福?参考资料:大家是否见过在高空翱翔的鹰?鹰把向往与希望写在天空,写在展翅的潇洒与自豪中,而我们正是这群鹰,我们带着一脉相承的对飞翔的渴望来到了宁波理工。既然是鹰,就搏击给天看;既然是宁理人,就灿烂给宁理看,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的是激情飞扬,指点江山的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华情,更有的是做好宁理人的信念。与宁理的缘份,在接到通知书的一刹那便已铸就,而当我们的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坚实的土地时,心便与宁理零距离沟通。于是,我们可以拍拍胸膛,自豪地说一句:“我是宁理人!&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那么,每个宁理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去燃烧生命!行动起来,闪亮起来吧!跨出去的动作是瞬间,而跨出去的是永恒。这,正是宁理人的气魄,宁理人的洒脱,是宁理人对宁理最诚挚的回应!托起明天的太阳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可以使人生闪耀出绚丽的光辉。然而,实现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征程却是曲折而漫长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谁拼搏进取,谁就能踏上胜利的桥梁;谁拼搏进取,谁就能掌握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逆境中不气馁,执着追求,阔步向前!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所以从现在开始,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自然界中最崇高的莫过于太阳,为无数星球上的生灵,无时无刻地燃烧自己,倾尽自己的所有,而生命也因此得到延续。燃烧需要火种,人生因为燃烧而美丽,那么就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理工会为你们而感到骄傲爱我校园 无悔青春每当我们走近那座高耸的石麟大楼和两翼如飞的可珍讲堂时,我就想起了那位浙大老校友——郑润生先生。郑先生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西迁时期的浙江大学农经系,50多年后事业成功的他回报母校,捐赠100万美元建造了学院科技信息大楼即“石麟大楼&。然而,在对郑先生回馈母校、造福桑梓的爱校之情钦佩之余,我也有些疑惑。是什么力量令母校的儿女对她如此魂牵梦萦,无限挚爱?坦率地说,刚来学院的那段日子,我对她的感情十分复杂。有喜悦,有憧憬,但也有不安与惶惑。继承浙大优良传统,令人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但是对于新建不久的她,我又觉得有些陌生,不免有些不是滋味。我常常在深夜叩问自己“我到宁波理工来想做什么,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向浙大老校长竺可桢询问答案。询问那位站在求是园中默默注视着我们的老人,依稀中我仿佛看见了“求是&校训飘扬的旗帜。我向老一辈浙大人询问答案,苏步青如是说:“这里的学风,艰苦朴素;这里的学生,聪明勤勉;这里的教师,诚恳踏实,我为自己能在浙江大学工作过而感到光荣。&我向年轻一代的浙大人询问:商战明,1995届校友。我在网上注意到他的名字,不是因为他是浙大1897网站的创始人,而是感动于他的人生梦想。他说“我不是什么勇士,但我会认真选择自己的路。我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赚很多钱,然后给母校捐款,越多越好,我梦想着有一天,在自己两鬓斑白的时候,能回到母校,走进自己捐资兴建的‘1897’纪念馆,轻声吟唱着‘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然后热泪盈眶。&“求是&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属于所有有志之人。求是精魂,这是浙大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不竭的精神源泉。于是,我不再彷徨,也不再疑惑。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我们一生的梦想和约定,为了理工学院的美好明天,我的答案清晰而坚定:“爱我校园,共铸求是之魂,为母校腾飞献身,无悔求是青春。&如果/向往高远的蓝天/那么,生长吧/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已是棵堪称栋梁的大树/或是/一簇为世界带来芬芳和美丽的鲜花/即使/你长成了一株小草/你也会看见/正因为有了千万个你/才绿满天涯……年轻与梦想齐飞第一次迈进校园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全新的教学区、高耸的钟楼、嫩青的草坪……这是怎样年轻的学校啊!当时我很困惑,在这么年轻的学院里,我能干些什么又能学到些什么呢?于是我开始在校园里寻找:课堂上,老师们才高八斗,谈吐不凡,老师的博学无私与学生的朴实好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堂上的氛围融洽而又和谐;综艺晚会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阵阵;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书本上的知识,认真而又投入;操场上,足球比赛、篮球对抗,输了,别泄气!赢了,祝贺你!握一握手,顷刻,赛场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难以忘记,为了推行熄灯制度,学校老师每晚巡逻值班到深夜;难以忘记,为了监督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区,认真检查每个教室的课堂情况;难以忘记,为了规范同学们的就餐行为,老师和学生干部们一起,每天早早来到理工河边进行监督检查……是的,理工还年轻,但这是活力的象征!是的,理工还稚嫩,但她将前途无量!我发现自己爱上她了,我已经把自己植根在这片土壤上了,将内心烙上了理工的印记。那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同学参加了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有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尽了一份力量;有的同学发挥特长为学校献技献艺;还有的同学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整个学院的发展来说如沧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颗爱校之心聚集起来,力量将无穷。毕业后再回首美丽的母校,我们就可以无悔地说:“我无愧于大学四年生涯,我为我的学院骄傲!&年轻与梦想起飞,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灭绝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