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毕业了,急求一篇关于护理学毕业论文的5000字论文

求5000字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急急急,有答必采!!!谢谢!!!!_百度知道
求5000字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急急急,有答必采!!!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为”可&quot,功能锻炼牵拉疼痛,平均35,可给予热敷。
疼痛主观评估指标
加强功能锻炼的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对防止烧伤后关节僵直,疼痛特点也有差异
①体液渗出期,FRS)
FRS较为客观并且方便,需及时报告医师、性质.烧伤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J],),4, 2002;适当创面加压,烧伤患者在更换和清创过程中所经历的疼痛是剧烈的。如运用()等,夜间护士动作宜轻合理安排各项操作的时间和频率,血压,它是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 个不同表现的面容,增强其安全感,并间歇照射,酌情增加的浓度,可提高患者,患者程度高者较易缓解疼痛[2],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更使烧伤深度加深,提高 对疼痛的耐受,缓解紧张情绪;0-10&quot.2
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ace rating scale,须注意观察有无恶心. 2002;端和&quot,所以皮肤一般感觉迟钝、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平均40%;优&quot,雄,3 d后尚有明显疼痛者须防创面感染.6
药物止痛的护理
Field等[6]研究表明. Bum in
from massage therapy [J]、护理,&quot,记录并加以分析研究.,同时密切观察。
在护理烧伤患者的过程中,表现为,其中I度烧伤84 例,情绪有所缓解.主编。及时掌握烧伤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反复地创面处理(换药或清洁创面),女107 例;分端,年龄3~77 岁、激动.BurnCare Rehabi。
2,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1
烧伤深度不同:.3
治疗措施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如长期的体位受限局部受压或牵拉,常规表现为无痛,等虚脱现象、焦虑和 恐惧都明显改善
4,增加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同时还可以动员病人家属朋友等系统的力量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5] ,本文通过对289 例烧伤患者对其烧伤疼痛原因分析、:由于创面暴露,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
一般体力劳动者比高:由于翻身,如维持功能性体位,以及长期卧床限制体位,临床评定以&分表示无痛,肌肉和骨骼、剂量、毁容,可适当选用. [6] Field T,创面干燥;10&quot,实用而方便,减少体力的消耗,但一般限用2 d,疼痛护理必须规范;护理
疼痛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对自身前途的担忧。全身浸泡时.2
烧伤病程不同、等的重要意义.3
体位的护理
患肢抬高,以利于回流减轻组织肿胀疼痛、疼痛评分,康复期面对伤残、加快,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差&quot,由于丰富的受刺激。④康复期 多见于深II度烧伤。区一般疼痛不明显,通过广播电视:,应有 设计合理的表格,患者主诉剧痛奇痒,局部疼痛轻、呕吐;发生,患者说多痛就有多痛 .主编,最大75%;61。
4。我们对2008 年9 月到2011年9 月的189 例烧伤患者疼痛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让病人在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自始自终相信患者、音乐帮助患者。
4,评估止痛效果
若患者呼吸抑制.5
浸浴疗法可清洁患者创肤,并作详细记录.3版.4
患者不同心理变化。遇到患者呼吸抑制;端之间有一游动标,并对烧伤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可适当给予;0&quot,&quot、。运送期间,所以迟钝,患者表现疼痛剧烈或疼痛疼痛消失;穿等,II度烧伤122 例,常表现为微过敏..3
行为和生理指标评估
对于不能说话或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的烧伤患者.[M];0&quot,以免引起呼吸抑制,III度烧伤81 例
2,让患者得以安静休息,发痒感
2、血压升高,由于部分被毁,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分端和&quot,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厘米的游动、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4],移动肢体时需动作轻柔、输液翻身及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恶心,起肌肉僵硬,患者入院多紧张;的刻度、呕吐时:由于皮肤突然受热力破坏。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患者血压、呕吐、等[8]。②急性感染期,所以过敏,活动度由小到大,加之形成刺痛奇痒。对于皮肤后供皮区的疼痛。如果处理不当,不可低估疼痛的程度,创面愈合后1~3 天,III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
3,其多诉,但有或吸人性损伤者忌用、疼痛的部位、按摩,听音乐,体位.2
舒适的护理
提供安静环境.天津,如发现患者呼吸加快: 48, 2003,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而引起患者疼痛甚至,加之患者自我完整遭到破坏,评估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上海。
2;评估,背面有&quot,以至于对以后的各种治疗实施都产生巨大的负效应,2005,但繁多的换药. [3]李仲廉、呼吸急促,平时要妥善过程中实施未烧伤部位的;.,合理的固定会使疼痛缓解. [2] .4
观察患者,由于增生挛缩、呼吸,临床只能根据其行为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
4,护士要耐心解释其疼痛的原因,一面标有10 个刻度,有灼热,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I度烧伤仅伤及。 【关键词】 烧伤疼痛;分为&quot,&quot,&gt,在烧伤患者换药清创(2 s~50 彬kg),尽量安置单间病室,&3~5&quot.临床疼痛治疗学[M];0~2&quot,给烧伤的救治和创面的愈合带来不良影响;10&quot,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采用烤灯风吹不仅使体内水分丢失和烤灯毒素的吸收,治疗之余可给患者读报,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输液及功能锻炼等;. [4] 。此方法简单且易行,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甚至、换药,更让健康皮肤反复受损(供皮区)、针灸,患者感到持续疼痛外可突发剧痛,随着病情得到控制.1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实施抢救,只有伤员自己才能真正评估其疼痛的程度[2].2010,适用对较广,应及时 报告医生并予以相应处理;10&分为“良&quot、烤灯或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给予的处理:651;0&quot,神经末梢暴露或毁损。
我院2008 年9 月到2011 年9 月共收治烧伤患者289 例,男182 例,或仅轻微疼痛[1],两端分别&quot、恶心呕吐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治疗。治疗过程中、痛域下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浅II度烧伤伤及和真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6,目前临床常用的VAS尺正面为&quot、治疗方法及各项操作的目的烧伤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
要】 疼痛是烧伤患者最痛苦最常见的症状、恶心.5
个体因素不同。
3,必要时处理植皮;,最小38%;指导和协助患者完成肢体及关节的自动或.1
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3],及时满足烧伤患者需求,立即终止浸泡[5],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个患者自控镇痛,逐渐扩展至疼痛部. ,局部感到剧烈疼痛.5 岁,患者的疼痛。
4,由于神经末梢全部被毁,水分丢失,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烧伤患者也可供临床参考[3],和呼吸等指标;,烧伤疼痛是烧伤引起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烧伤系突发灾难性疾病,使用前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PCA泵,创面切痂不仅使坏死创面变成,难以坚持
2、镇痛效果,并作详细的护理记录.。 [1] ,如血供不足则表现疼痛严重、腹痛,例如表情;原因分析,13 (5),减轻换药时揭纱布的疼痛,甚至休克。
4;6~8&quot.A distractio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bum pain[J].Bum Care Re,男性对疼痛的比女性高,可置管;大面积烧伤时,使患者增强信心与病魔做斗争:241.北京,并且护士所表现出得信任可改善患者的心情,可改用,甚至,以便减轻疼痛等不适,对患者进行. Lenmstem GK,具有 重要的意义;&quot、恐惧,长期输液者。定期评估止痛效果,更好地配合烧伤的各项治疗,使部分真皮暴露,患者恐惧,如镇痛不全。③期. [7] MiUer AC, Hieknum LC,1992.[M]。
4,现报告如下:137-144,,能够起到减轻疼、对疼 痛的描述,简单易懂;分为&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并教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创面烤灯照射时灯距为30~50 cm,患者主诉持续性钝痛,应报告医生,必要时.烧伤疼痛的护理[J],再进一步对其疼痛作出判断,为保持创面干燥;8&quot、、病程进展:576-578
上护理专业官网,大把
我有,乍了
其他类似问题
毕业论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求一份5000字的护理毕业论文
求一份5000字的护理毕业论文 20
补充:还有没有不是脑出血的,而且字数5000以上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2.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2.2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2.3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2.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2.2.5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6口腔炎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2.7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 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功能锻炼


2.3.1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仰卧位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2)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3)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 min。


2.3.2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


2.3.3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2.4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突然发病及其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出院指导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就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服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3护理体会


脑出血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以上43例患者经过我科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系统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好转。有32例患者生活能自理,8例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3例患者需协助生活,无一例伴有并发症而出院。疾病的愈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只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系统的护理往往对疾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的康复有较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急求一篇关于乒乓球的毕业论文5000字
急求一篇关于乒乓球的毕业论文5000字
最好是成品
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地面支撑作用力分析摘要:运用两块瑞士产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10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拉弧圈球技术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进行测试。用两种发力方式拉弧圈球,一为用最大力量,二为中等力量。从垂直、水平、前后3个方向对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左右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两种技术动作之间左右脚支反力的最大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1)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最大,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较小;身体重心的移动影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2)发力拉弧圈球时,更要注重增加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蹬地力和重心移动幅度。关键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弧圈球技术;乒乓球运动员近年来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竞赛规则的三大改革,以及现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迅猛发展,都要求我们要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和手段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乒乓球技术的规律,观念上不断地更新,技术上不断创新进步,训练方法上更加科学合理,才能继续保持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对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技术时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即运动员蹬地力)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运动员下肢发力的特点,是动作技术分析和诊断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今尚未见有对乒乓球运动员蹬地力研究的报道。本文运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试系统对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进行测试,运动员分别用中等力量和最大力量两种方式击球。以揭示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拉弧圈球时蹬地力的特征,并找出两种不同用力拉弧圈球的异同,为乒乓球技术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服务。1研究对象与方法1.1测试对象测试者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10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均为横握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胶皮为反胶(见表1)。
1.2实验方法运用两块瑞士产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运动员击球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进行测试。每块测力台长0.6 m,宽0.4 m,面积为0.24 m2,两块测力台中心的距离约为50cm,测力台采集频率为1 000 Hz,每次采集时间为5 s。两块测力台通过测力测试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内同步。测试运动员站在测力台上,两只脚分别站在每块测力台的中央,要求保证两脚始终分别在面积为0.24 m2的测力台区域里运动的前提下,自然地完成正手拉弧圈球技术动作。用两种发力方式拉弧圈球,一为用最大力量,二为中等力量,简称为重拉和轻拉。每组动作的测试方法为运动员一直进行多球练习由实验员判断当技术动作比较稳定时,开始采集,各个测试系统同时采集5 s后停止,然后保存文件,准备下一组动作的测试测试应得到至少3次动作技术质量较高,且两个测力台系统数据都完整的动作。1.3数据处理受试运动员中有两人为左手执拍,为了研究方便,在计算时将这些左手执拍运动员的左脚蹬地力作为右脚蹬地力处理右脚蹬地力作为左脚蹬地力处理。由于选用的人体模型是对称的,这样的处理对结果无影响。运用KISTLER数据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是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与分析讨论用两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按垂直、前后和左右方向记录了运动员分别完成两组动作时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简称支反力)。本文分析的是从第一次还原时刻到下一次还原时刻的一个动作周期中(包括4个阶段5个特征时刻)运动员蹬地力的变化,对3个方向蹬地力曲线变化的特点及各自出现峰值与谷值力的大小进行了分析。当运动员均衡地站在测力台上,准备测试前,先对系统进行清0。本文中的图是从上一个动作技术周期的随挥结束到下一个动作周期的引拍结束为止地面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比实际一个动作技术周期多了上个周期的还原阶段和下个周期的引拍阶段,以便清晰地看出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特征。2.1垂直方向的支撑反作用力完成乒乓球击球技术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最大垂直支反力的大小和变化取决于3个因素:(1)身体的重力;(2)身体重心的上下移动,使在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和地面支撑反作用力也随之不断改变;(3)完成动作的时序。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双脚始终分别站在一块测力台上,在完成动作的不同阶段身体重心在不断地从右脚转移到左脚,又从左脚转移到右脚,从而身体重心也在不断地上下移动,从而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支反力的力-时间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左右脚在垂直方向上的力,两组动作显示出了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只是峰值的大小有所不同。在还原时刻,人体重心处于两脚之间,身体的移动速度也很慢,两块测力台上显示的基本为0。先分析右脚蹬地力的变化。右脚是动作的主要发力环节向后引拍时,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脚,右脚的支反力开始大于零,曲线向上走,右脚支反力逐渐增大至引拍结束B点附近达到最大值,然后右脚向右后方蹬地,右脚的支反力开始减小,身体重心开始向左脚转移,经过身体平行站位时刻,右脚支反力开始变为低于零。这时球拍继续向前在C点,挥拍击球,后随着随
表2轻拉和重拉在垂直方向上支反力出现峰值对比(n=10)N挥动作,身体重心继续往左脚移动,右脚的力变为最小,超过D点之后,身体又向右转体,重心又开始向右脚转移,右脚的支反力开始增大,到a点再次还原时,右脚的支反力重新接近于0,形成一个动作周期。左脚作为动作技术过程中的支撑腿,在垂直方向上的支反力的变化方向与右脚相反。从图1中可以看到,左右脚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分别位于水平轴的上方和下方,两者面积基本相同,正负相抵消。两脚对时间的冲量之和应为0,因为人体两只脚始终站在测力台上,身体并未腾空。对比轻拉和重拉出现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用力之间支反力的特点,位于曲线下方的谷值的数值和峰值在大小上基本上相同,只是方向相反。从图1和表2可以看出,在垂直方向上,右脚的支反力峰值,轻拉时为220.57±14.78,重拉时为226.67±19.55,两者差异不显著。右脚支反力峰值是引拍结束时刻附近,这说明重拉和轻拉在引拍过程中,重心在从左脚移动到右脚的幅度相似,两者此时垂直方向蹬地力大小基本相同。注:(1)Fz左是指左脚所受到的支反力,Fz右指右脚所受到的支反力。(2)特征画面。A点为还原时刻,B点为引拍结束时刻,C点为击球时刻,D点为随挥结束时刻,a点为再次还原时刻。(3)动作阶段。A-B段为引拍阶段;B-C段为挥击阶段;C-D段为随挥阶段;D-a段为还原阶段(以下同)。
重拉的左脚最大支反力(207.97±27.20)N大于轻拉103.39±18.30),在引拍结束时,右脚的峰值两者没有差别,随挥结束,借着高速挥拍时的惯性,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移动得更多,此时左脚垂直方向蹬地力重拉时更大。2.2水平方向的支撑反作用力在水平面上的支反力较小(见图2),轻拉和重拉显示出相同的曲线变化趋势。双脚的发力方向基本一样,以保证身体向左右的扭转。在向右的支反力上,右脚大于左脚;在向左的支反力上,左脚大于右脚。在还原时刻,由于身体还原,左右脚在水平方向上的力在0附近,随后在引拍阶段,身体向右后扭转,对于右脚来说,随着重心向右脚的转移,地面给予右脚一个递增的向右的支反力;对于左脚来说,向左的支反力逐渐减小变为向右的支反力,两者在引拍结束附近,向右的支反力达到最大。在挥拍击球阶段,身体重心逐渐由右脚向身体中心转移,右方向两只脚制动,分别到身体平衡位置,向右的力逐渐经过0变为向左的力,为了配合身体向左转体击球。
注:Fx左是指左脚所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支反力,Fx右指右脚所受到水平方向上的支反力,方向向右为正。在随势挥拍阶段,身体重心继续向右,双脚的支反力达到向左的最大值后,进入还原阶段,随着身体向右的扭转,双脚向左的支反力逐渐减小到0,身体再次回到还原状态。从图2和表3中可以看到,两种力量的弧圈球技术,在水平方向上,在两处峰值和谷值处的力值,无论是左脚还是右脚,差异都非常显著。这提示我们在发力拉弧圈球技术时要注重在左右方向上的蹬地力和左右方向上重心的移动。表3轻拉和重拉在左右方向上支反力出现的峰谷值(n=10)N
2.3前后方向上的支撑反作用力在前后方向上,地面支撑反作用力也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种力量的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支反力变化曲线相似。在轻拉和重拉中,在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左右脚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化形式。一只脚向前蹬地的同时,另外一只就向相反方向用力,以保持击球时身体的稳定。如图3所示显示出前后方向上地面支撑反作用的力值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
注:Fy左是指左脚所受到的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Fy右指右脚所受到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方向向后为正。如表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比较峰值和谷值发现,在两种力量击球时有显著差异,重拉大于轻拉。说明要发力拉球时,要
3结论本文从垂直、水平、前后3个方向对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左右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两种技术动作之间左右脚支反力的最大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1)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最大,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较小,身体重心的移动影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2)发力拉弧圈球时,更要注重增加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蹬地力和重心移动幅度。参考文献:[1]张惠钦.乒乓球的旋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2]张惠钦.论乒乓球的快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3]董树英.加大击球力量生物力学原理的初步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42.[4]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2.[5]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邱钟惠.现代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8]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金季春,李诚志.冠军的技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0]郑秀瑗.运动生物力学进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1]卢德明.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2]程存德.我国近台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48.
其他回答 (1)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摘 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现代乒乓球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紧张而激烈的大型比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实行11分制以后,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加大,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极限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搞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 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1·1 训练生活一般来说,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均不及专业队运动员,但是由于前者文化课任务重、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医务监督不够等原因,高校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也易感到训练内容和生活内容单调、枯燥而心情忧郁。特别是每年的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前,正值暑假,其他普通大学生大都回家度假,而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每天他们都在高温下的训练场所和休息场所度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1·2 文化学习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队中除部分普通高中特长生外,其余运动员在高校的文化学习均较为吃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运动员的路子是从小到大的宝塔型训练模式,这种模式虽也安排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但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且遇上频繁的比赛任务总得让路,从而造成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许多高校目前在运动员学籍管理上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组建运动员班、考试分数打折、比赛成绩冲抵选修课学分、可延期毕业等,但仍有不少人由于文化基础太差,难以完成高校学习要求,担心不能毕业,拿不到学位,造成心理负担过重。1·3 就业出路竞技体育越往上淘汰率越高,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别的专长,就业门路就会很窄,待遇也会相对较差,去高校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好机会,然而不少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四年中他们只蜻蜓点水般学了点专业知识皮毛,等到大四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现在普通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都不甚理想,他们心理压力徒增,就业出路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大四学期的训练和比赛。1·4 训练经费长期以来,高水平乒乓队的训练、竞赛、服装等一切费用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乒乓球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