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买过捎来手信是什么意思跟乡土乡亲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都是安全生态的?

  不说不爽,真是忍不住了。在网上有许多文章提到或介绍咱天津煎饼果子的,包括制作方法,也有咱本地人写的帖子,说是天津的最正宗,这个本人没有异议。但是,这正宗的由来包括老天津卫好像没有多少人能说明白的,还有最早的制作方法。网上有说法是天津煎饼果子由山东传来经天津人改良而成的,大约有一百多年历史,这未免也太扯蛋了,其依据也有问题。本人不否认有地域主观意识,但山东煎饼和天津煎饼果子事实上是两码事儿,一个是主食,一个是放调味品的早点。味道也大不同,依据是最早煎饼果子里是不放杂面儿的,而山东煎饼是玉米、小米等杂面儿制成。    
为避免抬杠还是先说下,本人60年代末出生的天津人,对咱这地界儿小吃、早点还是有发言权的。小时我在天津老城里旧县署姥爷家住过一段,记得离县衙花园很近,老宅后来给表哥了,在老城里拆迁时给了套房子,现在那个花园好像还有一半在路边。北大关炸糕有名,就是耳朵眼儿,可惜不爱吃,正宗耳朵眼儿是香油炸的,吃法有讲究,要用筷子先扎眼儿后再吃,网上有说用猪油调的,是天津人吗?我不明白人家伊斯兰还用猪油?可能吗?另个所谓三绝之一十八街麻花也不爱吃。后来搬到河北区小关土庙和锦衣卫桥儿,天津正宗面茶就在那,叫“上岗子面茶”,吃法也很有讲究第,吃时不用筷子或勺,吃完后碗里干净的都不用刷。如有锦衣卫桥(桥是发瞧音)住的老邻居就知道咱把锦衣卫桥儿一头儿那边叫阁底儿,阁是发‘搞’字音三声,老天津卫特有念法,如‘水阁’、‘铃铛阁’等地名。另一头叫河沿儿,河沿儿口是金钟河废路,小时常听的南蛮子憋宝的故事指的是这地方。土庙就是土地庙,咱天津人说话爱省略字,大约文革前改为合社卖副食。小关有名的是贾家花园,贾家为清末顾命八大臣之一。河北区这周围有许多有名的地方,或是中国近现代的国内第一,如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比国电灯房,还有历史上望海楼、北洋造币厂等,现在有些地名都没了,怀念中。    好了, 说主题。关于煎饼果子由来最早是在76大地震时期临建棚里听的,因地震时正在夏天,临建棚很闷热的,人们晚上都在外面聊天。那时刚上小学喜欢听老人讲这些事,象旧时的‘天津时事’、‘混混儿论’还有闹鬼儿的啊最爱听。记得事由和五香大果仁儿有关,后来又说到吃各种早点和由来,其中提到过煎饼果子。大家应知道那时代私人卖东西叫投机倒把,我在那之前煎饼果子不要说吃,见都没见过。就是卖大果仁儿都是私下偷着卖或在小酒馆旁站着等主顾,一毛钱一包,一包不超过40个。我用一斤粮票也换过,当时那个香啊。对了,粮票是捡的,这里如有失主的话赔不是了先。当时老人们讲的煎饼果子最早出自宜兴阜,就是现在北辰区宜兴埠镇老街。    
制作方法如下:首先主家在晚上临睡觉前要把绿豆用水泡上,早上起来时绿豆都吃饱了水个个都涨起来,卖时把绿豆放入小石磨中,同时放大葱和虾米皮磨成浆后现摊现卖。制作时必须用虾皮而不是其它小虾干儿一类,绿豆浆摊熟后爽口,大葱提味,当时形容满街飘香,大家可以想象的到。这里注意的是里面严禁兑水搅拌或掺入杂粮的,那是砸自己的牌子失了主顾。关于放果子还是果蓖儿或是都不放记得当时没提过,在这咱不能瞎说。既然煎饼果子嘛,我想还是果子。还有,纯绿豆磨出的浆是浅黄色,和棒子面颜色接近但没有棒子面颜色深,谁抬杠要说纯绿豆面是发绿色的那就有问题了。  这里说的是最早制作方法,由于用纯绿豆磨出的浆摊熟后的皮没劲儿,吃时香是香但易碎易掉,后来按比例掺入小米等杂面儿解决吃时易碎易掉问题。那时我还想用这方法卖的话肯定能发财,其实这样制作成本高,现磨现摊很是累人的,纯绿豆成本也高。好吃是好吃,现在要是卖10元一套谁买啊,人家杂面儿3元一套。我学的专业和商业无关,有头脑的商人可借鉴这免费的秘方,搞好后开连锁,比如现在的懂记。    
关于煎饼果子最早出自宜兴阜后来是有依据的,老人们也不是空口说说而已,在90年代今晚报也登载过出自宜兴埠老街。    
再说说味道,我不可能把所有卖煎饼果子的都吃一回,放调料也有出入。廉价甜面酱兑水充数,有的还放孜然,是不是还有放洋葱末的新吃法。另外各位网友咱天津都有哪里买的比较好的大家都说说,现在事实上大多数卖煎饼果子的就是砸咱自己的牌子,谁都不傻,纯杂面儿成本低,掺面多些还有酸口儿。味儿好卖出点儿名气的一般摊儿上都要排个儿。早前味道较地道的地方在老城里西北角一带,另一处感觉较好的在新红桥桥口的一条胡同那块儿,一条胡同在8、90年代有个回民老两口卖。总是想,都吃上瘾了。这和放入绿豆比例有关,一口就吃出来,按现在说法叫你懂的。以上两个地方是回民区,现在西站拆迁一条胡同可能没了。几年前在红桥五爱道,6段有个小学校对面那有用小手磨推的,现磨现摊,能看见他塑料桶里有绿豆,是提前泡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吃不出那个味,应该没干多长时间就完了,和回民比差远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煎饼果子煎饼果子煎饼果子煎饼果子煎饼果子----------吃的不少了
  讲述的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没人顶
  川府新村貌川里的一个小旮旯里有一对夫妻买的煎饼果子倍好吃,我一般都六日歇班才去买,那还得排很长时间的队,平时人更多怕上班迟到就买不了,那个男的是天津人,女的是个东北人,煎饼皮是纯绿豆面的掺了点黑豆,他们家东西挺干净的,反正我觉得比赵师傅好吃多了,我有一次晚上去排队吃赵师傅的煎饼,前面两对儿都是从北京开车过来的,专门来吃煎饼的,我估计得多好吃呢,一尝真不如门口的好吃。
  还煎饼果子呢。早吃不起了,现在都5块钱一套了。
  都五块啦,以吃的时候才一块六呢
  只记得天津姐姐们,做果子特快
  原来有这么多门道,受教了    以前不爱吃,闻见味就躲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不吃还就想了,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呀
  爱吃果篦的,脆,1个鸡蛋,4快5
  吃要趁热,原来不爱吃可能是因为家里人买回来就有些凉了,一凉就不好吃了,怀念啊  原来楼主50后啊,失敬失敬,看文字仿佛才而立之年,活力充沛啊
  物价啊
  现在一个煎饼果子都飚到4块了……吃不起啊吃不起
  煎饼果子现在是有些少了
  3.5元也有卖4元的  
  哈!楼主的记忆真好,我家当年住在西南角掩骨会。记得小时常吃哪里的煎饼果子。要一条‘棒槌果子’,给一个‘咯窝’鸡蛋【就是破了一点皮的鸡蛋】两角钱。太奢侈了!3分钱浆子好舒服!
  天津正宗面茶就在那,叫“上岗子面茶”,吃法也很有讲究第,吃时不用筷子或勺,吃完后碗里干净的都不用刷。  ————————————————————  不用筷子和勺子,那用什么啊,自己端起来喝么,现在还有卖的么?
  还是吃西北角回民制作的吧,大寺前的“张记”和西关北里幼儿园门口的那份煎饼果子都不错。
  16#作者:小醋坛子美容
回复日期: 20:08:00    天津正宗面茶就在那,叫“上岗子面茶”,吃法也很有讲究第,吃时不用筷子或勺,吃完后碗里干净的都不用刷。    ————————————————————    不用筷子和勺子,那用什么啊,自己端起来喝么,现在还有卖的么?    ===================    转着碗吃
这个我也不会描述
一般失传了
就是地道天津卫的现在也没几个人会了
都是老大爷们会
反正我也不爱吃
  来套煎饼果子,俩鸡蛋的
  楼主,给讲讲那些故事吧,就像混混儿论、旧天津时事、鬼故事什么的,肯定有人乐意看:)  给您了找点儿事儿干干^_^
  可以转载到校内上去吗?这篇我要留作纪念~  
  由于怕地沟油,现在很少吃果子了。早餐都是自己在家吃了。
  天津的煎饼果子最好吃了!  体院东天赋里卖早点的那个姐姐卖的煎饼果子是我在天津吃到的最好吃的煎饼果子了,买了十好几年了。  她老公眼睛基本上看不见了,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她早上卖煎饼果子,全小区的人都很照应她。  她还有个本事,就是谁也别想在她那卡个,谁先来谁后来记得可清楚了。
  天涯果然牛人就是多啊,不过煎饼已经5块了,是不争的事实,贵啊。
  爱死了  可惜到了北京发现满北京就找不到一个地道的
  面茶是端着碗吸溜着吃
  谢谢大家对这铁子感兴趣,刚发时我看几天没人回复就算了,今天看到主页上有就进来啦。    
关于喝面茶:19楼、21楼、30楼朋友说的都对,其实常喝面茶自己就会了,他和吃炸糕用筷子先扎眼儿一个道理,因为里面温度很高,要不您就是铁嘴钢牙了~    
  10#作者:academus2005
回复日期: 09:23:00    吃要趁热,原来不爱吃可能是因为家里人买回来就有些凉了,一凉就不好吃了,怀念啊    原来楼主50后啊,失敬失敬,看文字仿佛才而立之年,活力充沛啊    -----------------------------------------    
回复10楼朋友,是60后啊。后面你说对了,不知我实际年龄的人都认为我就30出头,本人长得可不是娃娃脸啊,因本人性格乐观外向。
  作者:布丁的沙发
回复日期: 12:06:00    可以转载到校内上去吗?这篇我要留作纪念~  -----------------------------------------------   回复:随便,留作纪念您了抬举我啦。    另外主板我也发过,有个朋友回复关于吃煎饼果子比我说的还好。    转下:    25#作者:乌里奥
回复日期: 21:36:00    任何一种地方小吃都绝不简单,能香名远扬独树一帜,一定是多种食材经过巧妙处理组合达到了味道与口感的升华。要是是个人照着菜谱把原料混在一块一搅合都能做出来,那还叫特色、一绝?    虽然正宗的煎饼果子我不敢定义,但是从小就喜爱的,是那种豆面和蛋香扑鼻,面皮金黄、薄厚均匀、不胡不生、没有油底子味儿,有韧劲、边儿起酥皮儿,里面卷的果子(我不大喜欢果蓖儿,太焦太油)要是新炸出来的、面熏油劲、沥净后晾凉、焦脆弹牙,葱不嫩不老(嫩葱没味,老葱味臭)、叶儿多茎少、切半厘米见方的碎末、薄撒匀铺,面酱要纯粮发酵的、不能太咸、稍甜一点、稀了不行可也不能太稠,酱豆腐当然也要天然的、咸卤滑腻、抹上去要像红泥儿一样,辣子糊(四声)是新鲜红尖椒切碎后熬制、香辣提味、让人垂涎,当然,根据个人喜好还有撒芝麻粒儿、竹叶青末儿等等。。。。。还有一点,包煎饼果子应该用透气性好的粗纸,用塑料兜装就绵了。。。。。这样一套叠好后,闻着它的香味马上就想吃到嘴,可是拿在手里还烫得来回倒手。我喜欢从开口的一边吃,可以趁热把酥皮儿吃掉,一大口下去,滑韧的面皮和焦脆的果子在咀嚼中交相辉映,豆香、蛋香、面香、油香以及各种酱料的香味在葱香的催发下直窜鼻腔,最终在心满意足的吞咽中合化为煎饼果子的美味。当然,这时再有一碗香浓的豆浆就更圆满了。    啊啊啊啊,刚吃完晚饭,这么一说又饿啦~~~!    武断地说,我觉得现在天津能做正宗煎饼果子的人可能不超过十个了。小时候解放路旁边有一家很棒,上中学时南开花园一带有一家,2004年在塘沽工作,老湾道小区里有一位“双铛大娘”功夫和口味都了得。自那之后,就再也没吃过对口的。现在摊煎饼果子基本上是半路出家,“二把刀”,4050居多(我对4050没偏见,只是别看小吃也是一门手艺和学问,不是随便抄起来就能干好的),外地人也不少。说实话,以前我喜欢的那些家摊出来放一个礼拜都比他们刚做出来好吃,所以已经很少吃了。其实很多传统特色小吃现在看起来是普及了,就像云南过桥米线,随便哪个城市是吃饭的地儿就有卖的,实际上是渐渐失传了。这个挣快钱的时代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琢磨真东西。还有茶汤、熟梨糕、油茶面、糖人儿、狗不理包子(绝对不是现在的口味),很多很多都再也吃不到以前的味道了,难道这就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大量的粗制滥造?我们心爱的饮食乃至各种传统文化难道都要失传了?  
  好贴要顶!  煎饼果子嘎巴菜……我好这口!
  作者:寒流暴风雨
回复日期: 8:29:00    楼主,给讲讲那些故事吧,就像混混儿论、旧天津时事、鬼故事什么的,肯定有人乐意看:)    给您了找点儿事儿干干^_^    -------------------------------------------------    
哈哈,别给我找儿事儿干了,本人长期外出,有一半时间在外地,有时很忙地。    
鬼故事别人讲的就不说啦,莲蓬龟板有很多。自己的有一段但很少说,因为这事我挨打心里有阴影。大约4岁多在老宅发生的,睡觉前躺在炕上看见柜子和上房墙角有三、四个很丑的,高度不过半米小人,而且都是活动的。由于不知道是什么,也从没见过,当时我就把看到的和奶奶说了,奶奶就站在门口骂街,她是北塘人厉害得很。过后我被打,说我再说还要打,尤其不许其他人知道这事。后来长大些在庙里看了泥塑的才明白,也知道奶奶为何打我,她很忌讳说这东西。      
  吃绝穿尽天津卫,海河两岸故事很多。    
本来说吃的事儿,现有提到混混儿论,那会儿听的都是鱼霸、河霸、米霸、粪覇等等,都30多年了,老人们讲的记不全啦,他们说的事情也有出入,说的不一样就抬杠,有时间问下我哥,他听的很多。讲最多的就是枪毙袁文会,还有刘广海等大混混儿,形式也有评书单口一类的,艺术加工的本人认为里面水分子很多。其中,最早南市三不管儿地界儿不是袁文会的地盘,是他和大混混儿王丰年出200多混混儿聚众打群架拔了王丰年的锅伙儿抢来的,事由是袁文会大徒弟孙子森能死了王丰年的一只八哥儿,现在看来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黑社会火拼。    
历史上天津混混儿的辉煌无人能比,连近在北京的皇帝爷拿他们都没办法,几百上千的混混儿火拼多次惊动清政 府并镇压清剿多次,结果都不了了之。混混是天津三卫才有的土特产,都是没人敢惹的主儿。自有清一代就有帮会及反清复明等组织,他们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八国联军破天津城后开始没落,原因是袁世凯当直隶总督砍了不少出了名的混混儿脑袋,那时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到天津解放时绝迹并退出历史舞台。    
混混儿是历史和社会变迁所形成具有黑道儿流氓性质的民间组织,大多数是无赖游民和地痞流氓,因为混混儿名声不好,有些人走投无路被迫“入锅伙”混口饭吃维持生计。他们开赌局、开窑子、开脚行,争行夺市。为拿份子钱抢码头、抢地盘、争粮栈打群架剽悍的很。玩死签、跳油锅、滚钉板、动攮子不畏生死,挨打剜肉不吭声。他们即和政 府作对又和政 府勾结;他们即祸害地方确又维护地方。  
我累了,休息休息~~
  有津味儿!~~好看!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第一次到天津,那一天正好是粉碎‘四人帮’,我们的抗震救灾运货车队在八里台西边让游行庆祝的人民群众堵住了,车停在路边,抬眼望去都是喊着口号的人群,转向路南侧楼房坡屋面上的烟囱基本都塌了,这是我对地震造成的灾害的初步印象。从下午一直到晚上7、8点游行庆祝的队伍逐渐散去,我们才摸着黑(当时天津的路灯也是基本不亮)继续赶路去塘沽641.大约晚上10点到了驻地----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的一个单位。在帐篷围起来的地方即使我们大本营,四周一片漆黑,在载重8吨半五十铃卡车的车灯照耀下,车队缓缓地停在了物资区。
  有人吃過師大南門的煎餅果子嗎····
  不行了!这帖子必须mark!LZ,我家原来也是老城里的呢,后来拆迁了就搬家了~  还记得我带BF第一次吃煎饼果子的时候,他说:“我算知道你们天津人为什么都恋家了,太好吃了!跟北京不是一个味儿的”  哈哈~正所谓要想拴住一个人的心,先要拴住一个人的胃嘛!
  我的主贴发现一处严重错误    
小关有名的是贾家花园,贾家为清末顾命八大臣之一。  -------------------------------------------------------  
现更正:应是焦家,焦家焦佑瀛为清末顾命八大臣之一。    
小时我奶奶叫那为“焦家大场”,总不让我去那玩,说那很乱。其实都是大的老四合院,里面住的人杂。但是,“贾桥口儿”有这地名,也很有名。    
此错误皆是本人码字态度不认真、工作不负责造成,对不起天津老乡亲,俺要自罚面壁两天!  
  作者:牛奶果果
回复日期: 16:09:00    不行了!这帖子必须mark!LZ,我家原来也是老城里的呢,后来拆迁了就搬家了~    还记得我带BF第一次吃煎饼果子的时候,他说:“我算知道你们天津人为什么都恋家了,太好吃了!跟北京不是一个味儿的”    哈哈~正所谓要想拴住一个人的心,先要拴住一个人的胃嘛!  ---------------------------------------------    
天津人恋家是有原因的,本人常年出差在外,就是这个春节还是在广州过的,最早感觉自己都这么大了很没出息。天津是宝地,地域优势很明显,民俗文化生活很多,自然资源丰富。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大都喜欢平淡生活,所以乡土观念极强,    
记得05年我在苏州过中秋节和春节时心里那个难受啊,唉到15那天就想我妈了,终于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了,郁闷啊。然后跑去了寒山寺求菩萨姐姐保佑我父母健康长寿。对了,菩萨姐姐可是好神仙,很灵的。还有,那天是传灯法会,我没买门票就进去了,我在网上和一出家朋友臭显摆(碧云寺的),说我没买门票他还不信。
  不知大家油炸蚂蚱有吃过的嘛?这可是咱天津独有的风味,尤其是下酒喝。说个小插曲儿,在90年代初,翻修后的大天津食品店卖过一阵儿。蚂蚱个很大、价很贵,后来再买就没了。那时我有个亲叔伯妹妹在那上班,我问过她,说是被个女顾客给告了,然后就是打官司,那吃主儿说吃完后总是感觉蚂蚱在肚子里动,造成精神衰弱,花了不少医药费。这以后就没吃过,因没有卖的,现在好多东西都没了,也没人重视。    
油炸蚂蚱为什么香?安现今科学说法是高蛋白低脂肪绝对安全绿色食品。其实5、60岁以上的人大多都吃过,这东西就是蝗虫,小时看见人家吃感觉特恶心,以前我是坚决拒食的。妈妈是老城里人,早年鼓楼一带有卖的,可好这口了,她说我不懂,爱吃不吃,最后看他们吃得香就尝了半个,真TM太香了,最初为啥只吃半个?因为碟子都空啦。其特点是香酥脆,那味道鲜美真是香满口。说下制作方法:先去翅膀和小腿,过下开水再晾干,放入油锅炸到红黄色捞出撒椒盐,新烙热大饼卷着吃。    
打住,别再说了,我这口水一直在嘴里哏着,要是流出来也太没出息啦。唉~  
  作者:雾升洱海
回复日期: 12:28:00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第一次到天津,那一天正好是粉碎‘四人帮’,我们的抗震救灾运货车队在八里台西边让游行庆祝的人民群众堵住了,车停在路边,抬眼望去都是喊着口号的人群,转向路南侧楼房坡屋面上的烟囱基本都塌了,这是我对地震造成的灾害的初步印象。从下午一直到晚上7、8点游行庆祝的队伍逐渐散去,我们才摸着黑(当时天津的路灯也是基本不亮)继续赶路去塘沽641.大约晚上10点到了驻地----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的一个单位。在帐篷围起来的地方即使我们大本营,四周一片漆黑,在载重8吨半五十铃卡车的车灯照耀下,车队缓缓地停在了物资区。  -------------------------------------------------------  
粉碎四人帮是76大地震后不久的事。游行我参加了,因为那是必须的有强迫性质。每人发放一面小旗子,上面写的标语是啥的都忘了,到现在30多年啦。     
地震后记得我就是一字“玩”,两个字就是“疯玩”,因为父亲抢险去了,学校放假,没人管得住我。
  小雨兄好:我也是老城里的,有花园的衙门好像是东门里的盐道衙门,旧县署在南马路法院后。共同回忆一下儿时也是一大快事!
  大半夜看到这个,真要了人命!泡面去~
  看我姥爷喝过一次面茶。喝完碗是干净的,不留下一点残渣!
  上岗子面茶 现在河北中山美食街好像有一家,不知是不是楼主说的那个,我没吃过
  吃过一次山东朋友带来的煎饼    那个难吃啊    像嚼牛皮纸    惊异于北方人的味觉 和胃    
  嗯,难得津版有这么一篇很有人文气息的帖子,一定要收藏了。
  现在连煎饼果子都吃不起了。
  我来报个到,早上吃了套山东煎饼,说实话味道还真好吃,一个鸡蛋一个果蓖儿才3块,撑的我午饭都没吃,嘿嘿,而且比旁边那个姐姐摊的煎饼果子好吃多了,以前吃过一次,齁儿死人不说,就那面皮儿的味儿就够恶心了,黑糊糊的两根儿果子跟猴儿皮筋儿似的,要多难吃有多难吃。到是这山东的两口子做的改良版的煎饼还不错。不过说实话我还是爱吃咱天津的煎饼果子,每周末回家都得吃一回(我是静海人在市里工作),我们那也有一家不错的哦,就在我们菜市场南门,一位大姨,摊的那叫对味儿啊。感觉饿了呢,嘿嘿...  还有,LZ@偶遇小雨不要面壁两天啊,大伙都不会在乎滴,您还及时给更正了呢,您要赶紧多写点别的啊,千万别太监了啊,嘿嘿,小女子还坐等下文呢
  最近煎饼都很火啊      
  谢谢上面各位网友感兴趣,咱们握手的握手,熊抱的熊抱。    上帝不是万能的,百度也不是万能的。    今天收索帖子上面的一些关键词,里面信息竟然没有,我本来想找些依据的。  
  作者:秋天的树7911
回复日期: 12:20:00    上岗子面茶 现在河北中山美食街好像有一家,不知是不是楼主说的那个,我没吃过    -----------------------------------------------------    呢了说的是它吧,今年驾照复审,下午路过中山路拍了照片。
  关于上岗子面茶    
今天回来太晚了,本来不想说面茶的,这和耳朵眼儿一样我也不爱吃。在主帖上提起过时有不少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既然感兴趣嘛,咱也就八一八,说的对不对望大家海涵。上岗子面茶在津门早点小吃是有一号的。另外,老上岗子我都没吃过,大约文革前就没了。这叫我想起锅的缸有个段子叫“买面茶”的,他也是天津人,因为他年龄上比我还要小,应和天津面茶没关系,只是段子而已,里面提到过的应是北京面茶,那段子里打面茶时有“糖耳朵”嘛。    
上岗子面茶和耳朵眼炸糕都是用胡同名起的,现在这地方早没了。确切地点在水梯子大街上岗子胡同里的一个门脸,以前我爸爱去哪喝,离老十字街很近,我喝过的上岗子面茶是国营店,8、90年代在小树林天津二中斜对面,也早没了,我要说错了请老邻居们更正下。因为我很少吃它,能想多少就写多少吧。    
上岗子面茶颜色淡黄,有些咸口清香味。我老爷子说现在会作正宗面茶的几乎都作古了,绝对技术活儿,因这东西搞不好味道是发苦头儿的。    
制作方法如下:要提前把糜子米泡涨了加大料和大盐磨成浆,然后拿锅放开水加姜和碱熬一下,用糜子面浆浇入锅中搅拌完成,这东西是要保温的,凉了不好喝。有主顾吃的时候大多都要买烧饼,在盛有面茶的碗中,撒一层芝麻盐,最后淋上一层用小磨香油调的麻酱。这里吃法可有讲究了,一般都吃一、两层的,我老爷子说有三层以上的,多花钱呗。就是放点面茶撒一层芝麻盐和麻酱,然后再放点面茶撒一层芝麻盐麻酱,要几层撒几层。打好后吃时要转着碗喝,这东西不粘碗也不胡嘴,你要是用勺或筷子就老遢儿啦。(糜子发梅音)  
  我主帖上说的北洋造币总厂,拍完面茶拍的它,离得太近前后不到2分钟。    
楼主,告诉你个地道的煎饼果子,南开区西湖道和平湖道交口,小磨、纯绿豆,现磨现卖,天天排个,清真的,口味呗儿棒
  哎呀,楼主还回来啊,太好了,呵呵。  楼主,偶尔回来没事啊,在外地也能回忆家乡小吃不是^_^
  哈哈哈,我姥姥家就在十字街,从小喝上岗子面茶,95年拆迁没的,以前是个黄门脸
  贾桥口原址,小关大街。贾桥口原址,小关大街。
  物是人非,留下几许童年记忆。      
这张是小关大街、贾桥口原址照片,大约前50多米左手往里,就是有名的焦家大院和曹家大场原址,现今是居民小区,好像叫金惠里什么的。照片右手路口进去是老101中学,现在改为美术中学,在前走依次为东河沿、小铁道儿、阁底儿、水梯子、十字街。
前面空地在70年代末有小关高跷会经常演习,高跷会里有我一发小儿哥们。还有一伙儿是金卫桥儿法鼓会,经常演习地点在河沿儿,就是现在中山公园后身位置,这证明老天津卫的皇会是很有名的。小铁道儿是我出生之地,离比国电灯房很近,比国电灯房原址现今是个热电厂,给周围小区供暖。以上地名几乎全没了,这只是脑子里的地图。  
  河北文化馆原址和大天津河北文化馆原址和大天津
  车上面的楼是河北区文化馆原址,以前经常在这里看电影,记得学生票是5分钱,20年前拆除,现在下面是银行。再前面的楼是大天津食品店,7、80年代都是平房门脸儿。我右手口进去快到头位置是我爷爷的一个店,解放前爷爷有3个店铺这是其中之一,店门脸儿是中山路,青砖土木结构两层,70年代中期拆除现在是居民楼,它斜对面就是有名的“普乐”。
  想写嘎巴菜的,感觉没嘛意思,我先办点事儿去,没烟~~烟啊~~
  好吃呀
  前几天在津版看到一铁子,是有关南市一带影剧院的,以前是有十几处戏园子,我家住的离那近,父亲在和平建物大街有套房子,对南市一带还是有感情的,那楼主求图片就发了几张,没想到上津版首页了,咱要有时间就再说说那块儿三不管杂巴地,三不管和老城等其它地方不一样,解放前是天津著名的老臭底儿五毒俱全之地。
  62#作者:xumengwing
回复日期: 19:21:00    哈哈哈,我姥姥家就在十字街,从小喝上岗子面茶,95年拆迁没的,以前是个黄门脸  ------------------------------------------    
离我最近的就一位十字街的朋友啊,还是姥姥家。“小发”你应该知道吧?看贾桥口的照片前走1、2百米就到,大福来和真素诚的嘎巴可以倒掉了。    
就咱一个唱独角戏,没劲。我想原因可能是年长一些的天津人都不爱上网?上面提到的这么多地方还有中山路这一带严格意义上讲可是咱旧时天津的市中心,后面如有时间的话咱会说的。
  难吃死了,艰冰果子
  好吃的东西哈  小时候早点只摊一个皮儿,不要果子的说,哈哈
  现在的煎饼果子味道全都变了味,几乎没有正宗得了。
  同为天津人. 看不惯那些放香肠 生菜 咸菜.....豆皮的
假冒伪劣正宗天津煎饼果子!
  山东也吃蚂蚱,小时候经常吃,我们那里的桥段是1根蚂蚱腿可以喝一天酒,哈哈
  儿时趣事,小故事一段。     
爷爷在世的时候酷爱喝酒,喝酒要有下酒菜的,有时他老人家就说:“拿几毛去大楼买羊杂碎去,那家回民味儿正。对了,别经学你伯偷嘴吃。”有人肯定记得那时都用牛皮纸,卖羊杂碎的把纸叠成大三角往里放,我用双手捧着回家。到家后我爷看了下就倒大碟子里了,一边喝着一边说:“还是我孙子不会偷嘴,不像你小伯,先给你夹块儿大的吃。就是感觉这买羊杂碎的欺负小孩儿,一快肝儿都没有,下回不买他家的。”   
听完后面这句吓得我差点没噎着。  
  今天周末,没事就多写点儿。
  咱这坛子都是天津的,在这说些咱天津人在广州的段子,太哏了。    
我这人没事时爱找乐子,工作压力大嘛,缓解一下。有时瞎白胡能把外地同事都忽悠傻了,平时也爱围着我转,这叫你快乐我就乐。说到这里,我感觉有不少天津人都有种嗜好,比如爱看热闹爱起哄的,你看不知啥时马路边就围上一大群,这不赶紧的跑过去一打听,就一小屁事儿。哎~都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这段子乐就乐在不会说普通话上,一个粤语白话,一个满嘴津腔儿。我去的地方多,感觉全国不管哪个省的人,年纪大些的会说普通话的少,远的不说就咱天津在80年代小学校才要求孩子说普通话。    
是和吃有关的,我们公司天津是总部,其他各地都是分公司。广州公司的天津人并不多,平时2、3个,最多时也就7个人,就这还给咱封了个天津帮!因公司在郊区,广州市区的人也不多,招聘来的大多都是广东周围几个省的。最初公司刚成立时在外面吃,可不对胃口挑费又大,有个老领导会整两菜,他说话也是满嘴津味儿有时粗口,但刀子嘴豆腐心,办事挺能的一个人。天津哥几个一合计咱差伙自己做吧。商量好了这就有负责买的有负责做的,那回我们都想吃炖排骨和鱼,负责买的同事好长时间才回来。那老领导等着又急,一看东西就火了说:“尼介倒霉孩子吃过西排嘛?介都嘛玩意儿,榔头砸的吧,恁么碎能吃嘛?不怕骨头尖儿扎透呢了腮帮子!要不呢德愣。”我那哥们一脸委屈样儿:“大热天的老哥尼别损人好嘛?刚市场介卖肉老娘们儿一嘴鸟儿语,边剁着排骨嘴还瞎褶咧,我一直连比豁带解释的别剁碎了她还不停的剁,介半天像两外国人交流一句没听懂,没看刚回来,咱雇不起翻译要不下回呢了去。”由于语速快,他们这对话茬子旁边南方同事也就能听懂一句半句。最后才搞明白人家当地都这样,入乡随俗咱老遢儿了。    
还有一次买香皂和包皮的花生,他叫“香姨子和大营果儿”,小店卖东西的是个老人,也是解释半天,最后自己进去拿的,一校舌没把我乐趴下。    
上面这段子在当时来讲并不可乐,而且有些尴尬。前些日子公司同事去过广州的搞聚会,大家提这些事都笑翻了,这些事只有想起或我现在写出来才有意思。这都是最初的事,住时间长了大多都会说几句,我就会从一念到十,当时感觉特自豪,咱也会一门语言了。  
  找到一些天津卫早点小吃的老照片,有不少清末的,最早的记录,在此感谢那些图片提供人。
  不知是不是狗不理的老高家      天津包子
  早点卖早点的这是什么小吃?
  老豆腐?1看着眼馋啊
  天津大糖堆儿    天津糖堆儿,北京叫冰糖葫芦它比天津的要长。介可是山药和夹馅地
  棒槌果子    卖大果子的卖咸鸭蛋地
  卖糖块    老板,有二分一块儿的拔糖嘛?卖茶汤的,本人不爱吃的之一,因为里面放有糖。
  卖蒸饼地,哈。。。蒸饼
  卖熟梨糕       熟梨糕卖麻杆儿糖的,我小时叫豆杆儿糖,一分钱两块儿还是三块儿的。
  卖酸梅汤的酸梅汤卖蒸饼碗糕的,小孩儿爱吃,现在还有卖的,我孩子小时买过一元钱四快儿。
  卖大糖罐儿      都在那傻站着,要是我上去就拿,吃完再说。有一位吃饱了的。
  卖天津糖炒栗子糖炒栗子可是最爱品种比较全
  马路边上卖花生干果    这是论堆儿卖?卖花生干果,旁边的那位是巡捕还是城管。
  卖大枣的    卖大枣图2
  卖月饼    月饼和现在的没嘛变化天津水饺
  又一卖包子的,狗不理们太多了。天津包子卖块儿豆腐的
  以上这些只是一部分    卖粉条的
  卖切糕,天津老城里的最有名,可别赶上“抓切糕”的,他们抓后在上面吐口水,你打他也没用。          切糕图2,切糕。
  果子    买完果子卷的大饼吧,以前到性这吃法。做松花
  楼上做广告的徐小姐请不要卡个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手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