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当前位置:>
[本科]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理论及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史、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区域经济学、中国经济概论、经济学名著选读、博弈论等。
  中国教育在线为高考生总结归纳了高考理工类热门专业前二十名,下面对二十个理工类专业做了详细介绍...
  女生们注意了,以下介绍的这些专业不一定是你最喜欢的专业,但有可能是最适合你的专业...
重要信息提醒
在北京地区招生的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ABCFGHJLNQSTXYZ
本地区高校排行榜云南财经大学实验报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云南财经大学实验报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云南财经大学双学位会计专业《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doc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云南财经大学双学位会计专业《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doc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20:45: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云南财经大学双学位会计专业《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doc.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IT人才。本科生525人各类函授生1000多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525人,研究生32人,各类函授生1000多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博士(含在读博士)1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53人,占教职工人数的91.3%以上,已形成一支具有很强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建院以来,下设机构有四个教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系,物联网工程系;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四个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信息处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硕士点。
学院依托云南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为核心,走与经济管理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专业建设上,以“加强基础、分类培养、突出应用、注重实际”为原则,夯实专业基础、优化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贯彻以“财经背景+IT+认证”的培养模式,多元化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
学院以“理工固本、经管应用”为发展理念,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已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云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成功申报了云南省高校商务智能科技创新团队,为社会开发研制了多项应用软件,获得21项软件著作权,多篇论文在SCI、EI、ISTP和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七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完成了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知识,侧重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研究及系统开发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适于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金融、税务、财政等部门和其它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硬件维护和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并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电路技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与通信、系统开发工具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信息处理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既懂现代经济理论,又能用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经济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经济相关问题,并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尽快适应现代IT技术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模式。毕业学生主要能到IT行业从事经济相关软件系统管理和软件系统开发,同时也可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进行信息处理、风险分析评估及预测等工作,还可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商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统计学、数据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利用信息系统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并且能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毕业生能够担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等工作,同时,初步具备信息管理方面的科研训练,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主要课程:管理学、运筹学、西方经济学、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会计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项目管理(PMP)、专业外语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专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新技术新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工科理论基础、管理学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应掌握数据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项目集成管理方法,具备物联网工程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及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物联网发展状况与技术标准。毕业生可在信息、物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实施、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运筹学、网络与通信、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编码与标签技术、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融合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系统集成、软件工程、管理学、项目管理、系统QoS与绩效评价等。[1]1999年 2月,计算机科学系正式成立  1999年 2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准招生  1999年 9月,首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进校  2000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准招生  2001年 9月,首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校  2003年 6月,首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离校  2003年 6月,基础部数学教师并入计算机科学系  2004年 1月,云南财贸学校部分计算机与数学教师并入我系  2004年 9月,计算机科学系被学校批准为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2005年11月,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 9月,管理信息系统系并入信息学院,信息学院正式成立  2010年 4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1年 9月,获得高校商务智能创新团队  2012年 8月,《物联网工程》专业首届招生[1]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属三个二级学科之一,它是计算机学科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钥匙与纽带,因此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2006年以来,信息学院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学科已形成了整体性较强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队伍得到加强,对外交流取得进展,科研成果显著,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硕士点,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
2006年,发表国家级和省部级论文73篇,教材9部,其内容涉及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我院教师承当的项目《四川省民营企业资金的筹集与投向研究》成功结题。《面板数据建模问题研究》、《基于机群系统的分布式数据挖掘算法研究》、《依托电子商务构建现代物流系统》、《数据仓库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研究》、《旅游吸引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网络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研究》七个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软件体系结构的UML模式和验证》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五项校级课题获得立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2007年13位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位教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指导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项目3项。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与统计、经济类学科结合,以云南省经济发展为背景,将数据挖掘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经济分析领域。在科学研究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鼓励承接重大课题,拓展学科方向:(2)围绕云南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突出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促进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研究的推广;(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4)进一步加强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梯队,通过访问学者、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等进行校际交流;(5)主办和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交流。
本学科与国内外主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着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联系。2006年来,本学科教师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有望在办学层次、科技交流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进展。信息学院院长:余建坤 教授
余建坤,四川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信息学院院长,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云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10部,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红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施仲军
施仲军,男,汉族,1966年11月生。硕士、副教授。现任云南财经大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管理。
信息学院副院长:曾志勇 博士
曾志勇,男,1974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1999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上海研发部,参加数据仓库开发,任高级技术副经理、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5年底调入云南财经大学计算机系。研究方向:决策支持、数据挖掘、并行计算。
信息学院副院长:吴晓松 教授
吴晓松,男,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在读博士。现任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是云南财经大学学术带头人、学科建设梯队人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信息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14年,培养了大批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十多年来累计发表论文达5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引印。多年来承担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获得过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专业方向:管理理论、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企业管理、制度经济学。
信息学院调研员:胡顺昌
胡顺昌 男 汉族 1953年12月生 中共党员 云南东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级职称。现任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调研员。长期从事政治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2013 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领域) :新闻与传播硕士申报单位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办公室制表 2013 年 12 月 27 日填 目录一、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 ----------------------------------------------------- 1 (一)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1 (二)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 ----------------------------------------------------------------- 3 (三)培养目标定位 -------------------------------------------------------------------------------- 5 (四)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 5 (五)质量保障条件 -------------------------------------------------------------------------------- 6 二、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 ----------------------------------------------------- 8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 8 (二)专业领域 -------------------------------------------------------------------------------------- 8 (三)学制及培养方式 ----------------------------------------------------------------------------- 9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 9 (五)实习实践 ------------------------------------------------------------------------------------- 11 (六)学位论文 ------------------------------------------------------------------------------------- 11 (七)学位授予 ------------------------------------------------------------------------------------- 12 三、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 ------------------------------------------------------- 13 Ⅰ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 14 Ⅱ 支撑学科专业 ------------------------------------------------------------------------------------ 15 Ⅲ 师资条件 ------------------------------------------------------------------------------------------ 15 Ⅳ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 ------------------------------------------------------ 22 Ⅴ 教学条件 ------------------------------------------------------------------------------------------ 24 Ⅵ 实践基地 ------------------------------------------------------------------------------------------ 26 Ⅶ 经费、保障措施 -------------------------------------------------------------------------------- 27 Ⅷ 申报单位审核意见 ------------------------------------------------------------------------------ 27 一、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一)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1.立足主体学科优势,培养财经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云南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 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形成了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 学生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3 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有 10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 10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具有良好的专业 学位教育经验和声誉。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强调与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 优势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 学院现有 1 个文化管理硕士点和 3 个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 (方向) 。其中,2012 年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文化管理硕士点,该硕士点包括文化 产业管理、文化资源管理及文化传播管理 3 个研究方向;2001 年创办广告学专业,2004 年创办新闻学专业(财经新闻方向) ,2010 年创办新闻学专业(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硕 士专业和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均依托学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优势, 致力于培养经世致 用的具有财经理论和新闻传播学知识背景的特色专业人才,至今已向社会输送了 29 个 班次 1400 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内各新闻媒体、广告公司等各类文化传播 机构。2.坚持应用导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良好学院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内和校外二类实习实践平台,训练学生 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内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院于 2012 年 9 月创办新闻学综合实践教学平 台《锐镜月报》 ,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为指导教师,配合专业课 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从策划、采写、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的全程专业训练,现已出 版 11 期。同时,每年均输送一批学生进入《云南财经大学报》记者团进行新闻业务实 践。 学院新闻与广告综合实验室于 2006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投资 100 万元, 拥有 50 台学生用机、2 台教师用机,均为硬件集成式台式电脑,购置有索贝蓝箱非编1 E-NET 3.0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10 台松下 NV-GS188 家用 DV、投影及多媒体教室控 制台等设备。 学校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将投入 320 万元完成新闻与广告实验室的升级改造, 新的新闻与广告综合实验室包括跨媒体融合实验、摄影摄像及灯光、 《锐镜月报》编辑 部、音频制作实验四大模块件。 (2)校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 2002 年启动建设,先后有 30 余家新闻媒体、 广告公司和文化传播机构与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包括云南日报 报业集团、云南广播电视台、春城晚报、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中国 青年报云南记者站、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工人日报云南记者站、昆明广播电视台、昆 明市(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区、云南优选广告公司等,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专业 实习的机会。 (3)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成效。学院长期致力于新闻与传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这里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 力和业务创新力,以及在短时间内快速打通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能力。2009 年以来,新 闻学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时报广告“金犊奖”、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 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超过 100 个奖项, 在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中获深度 报道类三等奖 3 项、消息类三等奖 1 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国家级三等奖 1 项,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 1 项。 2012 年,一名同学入选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 基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始终 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2011 年、2012 年、2013 年,新闻学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 100%、 94.87%、100%,广告学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 91.67%、96.67%、97.73%。3.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保证了师资队伍良好的学术素养学院历来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科研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科学研 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9 年至今, 传媒学院教师主持并通过结题验收的各级纵向科研 课题共计 23 项,尚有 24 项传媒学院教师主持的各级纵向科研课题在研。在研纵向科研 课题中省部级以上课题共 12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4 项,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 6 项(其中 1 项为云南省社科重点课题)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2 项。主持完成由政 府和媒体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 13 项,累计到帐课题经费 121 万元。独著或合著学术专 著及教材 26 部。2 2009 年以来,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先后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 项,获得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单位的科研 和教研奖励 38 项。 总之,云南财经大学有能力培养优秀的,具有财经特色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人才,增设本学位点是可行的。(二)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 1.人才需求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十八届三中 全会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六个方面,具体部署 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013 年 11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 “关于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 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 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 在这样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从理念到主题,从内 容到新闻产品生产方式等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 从而引发对新闻传播高端专业人才的极 大需求。 根据云南省新闻出版局 2013 年 10 月《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管理情况说明》及 《云南省 2012 年度报刊核验工作报告》 (云新出签〔2013〕35 号) ,2012 年度记者证年 检全省持证人员有 5870 人,其中,广电系统 3706 人、报纸 2164 人、记者站 87 人。以 报纸出版为例,2012 年全省保持了 191 种报刊资源总量,全省直接从事报纸出版 4616 人。其中,在编 1577 人,聘用 3039 人;采编 2282 人,行政服务 652 人,广告 535 人; 发行 829 人,新媒体 157 人,其他 161 人;本科及以上学历 2626 人,大专学历 933 人, 中专及以下学历 1057 人;正高 77 人,副高 322 人,中级 574 人,初级及无职称 3643 人。 2013 年 12 月,针对媒体机构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重点对部分中央 级媒体驻滇记者站、分社以及云南省和昆明市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 昆明一地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严重偏低,受调查的媒3 体机构均表示新闻从业人员, 包括财经新闻人才通过专业硕士学位的修读提高从业能力 很有必要, 一些媒体还向我们提供了未来三年内对高层次新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财经新 闻人才的预计需求量,见表 1。表1 部分媒体机构高端专业人才拥有量及未来三年需求计划 员工结构现状(人) 单位名称 总人数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19 云南广播电视台 32 春晚传媒有限公司 32 新华社云南分社 93 中新社云南分社 50 云南网 12 云南经济日报 44 云南优选广告公司 35 昆明(国家)广告文化产 业园 8 81 17 7 17 10 2 硕士以上 40 80 10 24 6 30 2 6 总人数 150 100-200 10-20 10 10 10-15 2-5 90 20 财经新闻人才 30 10 10-20 10 6-8 2-5 2-5 30 10 未来三年高层次人才需求(人)在云南,新闻传播学硕士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学术型硕士,不仅培养规模较小, 而且学术型硕士长于学理研究的优势,也不能满足新闻传播实践与事业发展的迫切需 要,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有云南大学一家在培养。而且,从全国范围看,绝大部分培 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大学, 都没有把财经新闻和媒体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 重点和特色。基于这样的原因,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云南新闻传播业界培养大量具 有财经特色的,系统掌握新闻传播技能、长于媒体创意和内容设计与制作、媒介经营管 理以及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新闻传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 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因此,增设本学位点很有必要。2.招生计划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以及高等学校大学专科毕业三年以上、有媒体实 践经验者。根据现有条件,云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每年计划招生 30 人。 以云南财经大学在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面的良好社会声誉和办学经验, 以及云南财经大 学传媒学院历来重视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传统和经验, 历届毕业生在各级各类媒4 体、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部门积累的良好职业声誉,十多年来与各级各类 传媒机构形成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关系,我们坚信,传媒学院一定能顺利实现新闻与传播 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计划。(三)培养目标定位本学位点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 全球化新闻传播理念,扎实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充分理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能够熟练 运用数字化媒体并推动全媒体传播发展,擅长高度专业化的财经新闻报道,掌握媒介经 营管理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新闻传播实际业务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 传播专门人才。 为保证上述目标定位的实现,未来五年,我们将按如下三个阶段实施学位点建设: 1.2014 年,规划并全面启动学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师资遴选、课程准备、校 内教学实习实践平台改造升级、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项目和实习方式设计与确认。 2. 年,严格落实各项建设项目,与校外实习基地和兼职导师总结第一 届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 3. 年,通过落实上述“解决方案” ,基本形成稳定而有效的云南财经大 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办学特色、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将成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与培养办公室,全面负责落实上述 五年建设发展规划。该办公室将积极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校内建设项目 和经费的落实;与校外兼职导师和实习基地保持定期会商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的 问题;除校内实习实践平台的改造升级由学校专项投资 320 万元外,云南财经大学及其 传媒学院将分别每年投入 5 万元,共计每年 10 万元作为其他建设任务的经费保障。(四)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研究方向及学制本专业学位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体经营与管理、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体传播 等三个方面。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2.培养方式5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 和业界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3.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34 学分,课程设置体现宽基础、活 模块,重实际应用,关注前沿理论及动态,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其中,基础课程 不低于 14 学分, 包括政治理论课 (2 学分) 、 外语(3 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 、 新闻与传播理论(2 学分) 、中外新闻传播史(2 学分)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2 学分) ; 选修课程不低于 16 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 讲座 5 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专业实习 4 学分,在学期间必 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习。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应在 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5.学位授予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云南 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云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五)质量保障条件 1.师资条件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 34 人,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 61.7%,有博士学 位的教师占 32.4%,具有媒体工作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占 29.4%;现已聘请兼职 导师 17 位,均具有丰富的新闻传播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其中 8 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职称、6 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他们与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有 着长期的合作,完全有条件实现“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2.教学条件与文献资源本学位点根据“培养目标定位”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培养。6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订有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 《万方数据库》 、 《读秀知识库》 、 《方 正电子图书》 、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 68 个数据库, 馆藏纸质文献 191 万余册,中文藏书量 175 万册,外文藏书量 4.3 万册,中文期刊 1650 种, 外文期刊 190 种, 中文电子期刊 2 万种, 外文电子期刊 2 千多种, 中文电子图书 140 多万册,外文电子图书 16 万册,新闻传播学的国内外期刊超过数十种,学生可通过校 园网与图书馆免费使用。传媒学院亦拥有超过 1000 册的专业图书和期刊以及数十种光 盘资料,足以满足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需要。3.实践教学保障传媒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和校内新闻综合实务平台,以及 30 余个相关实习基地足以 支撑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详见简况表之“Ⅵ 实践基地” ) 。7 二、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全球化新闻传播理念,扎实掌 握新闻传播理论,充分理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媒体并推动全媒体 传播发展,擅长高度专业化的财经新闻报道,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 的解决新闻传播实际业务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 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职 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与方法; 能够胜任数字媒体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具备综合运用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新闻与传播实 务工作的能力,特别是熟练地开展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企业、证券及金融市场报道的 专业财经新闻从业能力。熟练掌握媒体经营管理的前沿理念及方法,创造性开展媒体经 营管理的能力;熟悉数字媒体技术及其传播规律,全面实施全媒体传播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二)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是研究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包括媒体经营与管理、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体传播等三个方面。 其中,媒体经营与管理方向融合传播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以及媒介经 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在媒体经营管理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创新,培养高层 次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方向致力于在新闻学与财经类学科的知识 融合中研究财经新闻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培养高层次的财经新闻人才;数字媒体传播方 向注重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与数字媒体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实现数 字媒体技术与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与应用整合。 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范围涉及新闻与传播行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 核心知识包8 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国内外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运作特 点、经验教训及发展趋势;媒体经营与管理的实务与技能;财经新闻采写编评的实务与 技能;数字媒体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律,数字媒体内容的表达、创意、营销与管理,以及 数字媒体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 相关学科领域有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等学科。 本专业服务的行业可覆盖新闻媒体、文化传播机构、党委、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新 闻宣传部门等领域。(三)学制及培养方式 1.学制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 或本科同等学力 ) 人员,采用全日制学习 方式,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2.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 ,校内 导师和业界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 提倡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研究生集体研讨、案例分析与教师的课堂讲授有机结 合,促进研究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增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充分发 挥课程学习在强化学生研究训练方面的作用,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聘请新闻与传播的学 界专家及业界知名人士授课。 课程设置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实际应用,关注前沿理论及动态,突出专业实践 类课程,鼓励学生到新闻媒体和企事业等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 的方式。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 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34 学分,其中,基础课程不低于 14 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2 学分) 、外语(3 学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 学分) 、新闻与 传播理论(2 学分) 、中外新闻传播史(2 学分)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2 学分) ;选修课9 程不低于 16 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 5 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专业实习 4 学分,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 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 2:表 2 云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表 课程类别 公共 必修课 基础课 选 修 课 专业必修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学分 2 36 3 3 2 36 2 opment o f a nd Et hics 2 36 2 36 2 2 n 2 36 2 22 36 2 2 36 2 2 36 2 36 2 2 2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d Communication 54 54 学时 学期 1 1 3 1 1 2 1 1 2 2 3 1-3 2 3 3 2 2 2 2 3 3 选修课 程不低 于 16 学 分 9 学分 备注 5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Studies on T heory and Practi ces of 论与实践研究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英语 Engl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理论 中外新闻传播史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ish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Methods Journalism an FoundationsHistory of Journalism Research on the Devel Media Industry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Communication Law 研究 Studies中西新闻报道比较研 Comparative Journalism 究 新闻策划 N ews Planning 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 Conflict & Ma nagement i 管理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Mass Media and Social Change 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 Lectures of Digita l media a nd 体传播前沿专题 Omnimedia Communication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 网络舆情分析 危机公关与舆论引导 Theory a nd Practic 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PR a nd Gu idance to Pub lic Opinion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Economics News Theory and Practice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 In-depth Econom ics News Repo rting 究 Studies 传媒市场调查与数据 Media M arket Survey 处理 Processing 媒介经济学 Med 媒体经营与管理 Med 广告媒介策划与推广 ia Economics ia Management Advertising Me dia P lanning a nd Promotion and Da ta10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新闻采写 N英文名称 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General Diffusion of Communication l Practices Proposal Middle Term Report of Thesis Writing学分 4 -学时 54 54 -学期 1 1备注 跨专业 须补 修,不 计学分补修课传播学原理 专业实习 Professiona必修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Thesis 论文中期报告2、3 专业实 践视为 2 学位课 计算学 3 分(五)实习实践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内容主要包 括:针对各类新闻与传播现象均能够自觉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熟练地运用新闻与传播理论知识完成传播过程中的各项实务运作;对新闻与传 播实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具有独立分析经验。以上内容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可通过课程教 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来培养,并注重相关技能的综合应用。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习, 可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 式到各类媒体及相关机构参与工作。研究生须在第 1 学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在导师指导 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 2、3 学期期间,并按预先计划的方 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习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 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习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习完成后,研究 生须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期间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实习表 现、实习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获准 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 析、毕业设计等。 学术性学位论文须达到一万五千字以上。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形式 的学位论文,须提供由学生本人完成的高水平系列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 数字媒体传播策划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与成效,以及传媒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要求一万11 字以上) ,同时完成对自己本次系列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数字媒体传播 策划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与成效, 以及传媒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进行全面总结与理论阐释 的专业论文(不少于五千字) 。评价学位论文水平主要考查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内容是否有独创性的见解,或者看其实际应用价值及已经产 生的经济效益。 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 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 校外)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 论、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 和新进展;实际应用价值及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七)学位授予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云南 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云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12 三、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简 况 表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由申报单位组织填写。 2. 确保填报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表格各项填写不下时可自 行增加附页。填写内容应不涉及国家秘密。无相关信息时,请在表格 中填写“无”。 3. 本表中所涉及到的专业人才需求、支撑学科专业、师资条件、 专业实践成果、教学条件、实践基地、招生情况等方面,如无特别说 明,都是指与所申报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直接相关的内容。专业学 位类别中分设领域的,需按申报领域分别填写。 4. 表格中关于近五年以来的数据是指 2009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数 据。 5. 本表请用 A4 纸双面打印,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 明不编页码。 6. 本表请左侧装订。13 Ⅰ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2013 年 12 月,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对部分中央级媒体驻滇记者站、分社,以及云 南省和昆明市主要媒体共 12 家媒体机构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 明,在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不到 10%,大多只能达到 3-5% 的比例。具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从业人员数量几乎为零。受调查的媒体机构均表 示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财经新闻人才通过专业硕士学位的修读提高从业能力很有必要,未 来三年内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及文化传播机构对高层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和高层次财经新闻 人才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因此,所申报的学位点毕业生必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由于良好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专业实践能力,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类毕业生 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2011 年、2012 年、2013 年,新闻学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 100%、 94.87%、100%,广告学专业就业率分别为 91.67%、96.67%、97.73%。 (近三年相关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申报学位点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三年拟招生人数 申报学位点未来 保障优秀生源与招生规模的措施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30 人 30人 30人1.云南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 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高等财经类院校,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和 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硕士专业学位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条件是吸 引优秀生源的基本保证。 2.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优质的师资结构,历来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学 院与国内传媒业界保持的良好互动关系,30 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不同类型的媒体工 作、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聘请的实务部门兼职导师在业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将对我 们吸引优秀生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拟设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媒体经营与管理、 财经新闻 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均坚持与云南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融合协调发展, 此项特色实现了与国内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是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根本保障。 4.现已与部分媒体集团达成高端新闻传播人才合作培养意向, 亦能保障部分优质生源 的获取。 5.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将组成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与培养办公室, 多渠道 做好招生宣传和报考服务工作,相信能确保如数完成招生计划。 6.云南财经大学将按每年不少于 30 人的规模给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相应的招 生指标计划。 说明:相关学科专业包括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以下同。14 Ⅱ 支撑学科专业相 关 学 科 专 业 基 本 情 况 相关学科专业名称 广告学 20 新闻学(财经新闻方向) 20 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20 文化管理 20 招生时间 01 年 20 04 年 20 10 年 20 14 年 20 获得学位授权时间 00 年 03 年 03 年 12 年Ⅲ 师资条件 1.教师团队整体情况教师 类别 职称 30 岁以 下人数 31 至 45 岁人 46 至 60 岁人 60 岁以上人 数 数 数 502 13 2 11 24 2 3 1 6 30 8 16 1 1 11 6 20 307 002 8 5 3 0 1 11 具有博士 学位人数 具有硕士 学位人数 2 5 7 14 3 3正高 专 职 教 师副高中级 合计 2 正高兼 职 教 师副高中级合计 总计 215 2.主要专职教师简况姓名 年龄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 拟承担培养任务 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及获得时间 主要专业实践经历熊术新 55教授博士研究生/ 文学博士文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管理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先后出版《中国电视纪录片论纲》 、 《影视艺术 基础教程》 、 《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影像 民俗志――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等 专著。主持和参与了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现代传播的文化效应》 、 《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 心构建课程体系研究》 等多项高级别课题; 1997 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 年获云南省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曾任《中国青年报》云南记者站站长;专著: 《鹰眼:百篇新闻精品》 (云南人民出版社) ; 采写“孟连事件”系列报道和《外逃高官胡星 归案记》 等稿件; 策划 “书记百姓话小康” 、 “红 云图书室” 、 “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等活动。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传媒与构建 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研究――基于媒介素养 和“知沟”假设的研究》 (08XXW004) ;专著: 《互动性对 B2C 环境下信任及购买行为倾向影 响》 (经济科学出版社) ;教材: 《服务营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殷红 51高级 记者硕士研究生/ 法学硕士新闻学危机公共与舆论引导 新闻策划 新闻采写新闻记者证/1986 年唐嘉庚 50教授博士研究生/ 管理学博士管理学媒体经营与管理 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 沿专题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16 姓名年龄职称学历/学位专业拟承担培养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及获得时间主要专业实践经历任秀芹 50教授研究生/文学 学士文学传播学原理 广告媒介策划与推广论文《频道形象宣传片的品牌传播范式研究》 获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 等奖;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实 践 绿 色 发展 道 路 的云 南 经 验研 究 》 (YB2013001) 在《中国电视》 、 《编辑之友》等 CSSCI 期刊发 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 项目《新世纪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国家想象》 (10BC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 化与科技融合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 ;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获 2009 年度湖北省高校教 学成果二等奖。 新闻记者证/1995 年 曾任新华社圣彼得堡分社记者;专著《中国新 闻事业(俄文) 》 (俄罗斯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 出版社) ;在《中国记者》 、 《新闻界》发表学术 论文多篇。 曾任《云南财经大学报》主编,获“云南省高 校优秀校报” ; 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 论文三等奖、2012 年云南新闻论文三等奖;策 划创办新闻学综合实务平台《锐镜月报》 。 新闻记者证/1998 年 曾任新华社云南分社主任编辑,负责分社新媒 体部门业务,有丰富的时政报道经验。杨旦修 41副教 授博士研究生/ 艺术学博士艺术学媒体经营与管理 媒介经济学 传媒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李鼎鑫 41副教 授博士研究生/ 新闻学博士新闻学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管理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新闻采写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史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 新闻与传播理论 网络舆情分析 危机公共与舆论引导17李晓霞 40副教 授硕士研究生/ 教育硕士教育学陈明昆 39主任 编辑本科/文学学 士新闻学 姓名年龄职称学历/学位专业拟承担培养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及获得时间主要专业实践经历赵晓红 43副教 授硕士研究生/ 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媒体经营与管理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课 题《云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ZD201202) ;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三等奖。 专著: 《实验水墨的现代历程》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 ;教材: 《广告设计基础》 (科学出版 社) ; 云南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 等奖。 专著《怒江中游地区傈僳族民歌传承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西部项目)三江流域傈僳族民歌传承 的比较研究(13XMZ065) 。 参与编撰《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3) ;主 持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网上舆情分 析研判机制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 , 在 《思想战线》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新闻记者证/2000 年 曾任新华社《t望》周刊编辑;在《中国记者》 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朱平 42副教 授硕士研究生/ 文学硕士艺术学广告媒介策划与推广罗梅 36副教 授博士研究生/ 法学博士民族学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楼艺婵 33讲师博士生在读文化产 业管理传媒市场调查与数据处理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黄蕙 35讲师博士生在读新闻学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说明:此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指除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以外的职业资格证。18 3.主要兼职教师简况姓名 年龄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及从事 的主要工作 拟承担培养任务 职业资格 证书名称 主要工作成果徐体义 52高级记者/ 社长云南日报报业集 团、 云南日报社社 长、 省新闻学会会 长、 省报业协会会 长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沿专题 媒体经营与管理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主编出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专题文集;多次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有十余件作品获云 南新闻奖,其中 7 次获一等奖;专著: 《云起云飞》 (云南人民出版社) 、 《竞显主流――党报创新发展 论》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毅 50高级记者/ 主任云南日报社经济 新闻部主任 云南广播电视台 台长、 云南省新闻 工作者协会、 云南 省新闻学会副主 席、副会长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新闻记者证长期从事党报经济新闻策划和采编组织工作,多次 获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 获省以上新闻奖近 100 件;专著: 《媒介融合、台网 互动解析》 (云南人民出版社) 《类型化电台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六部;创办中国第一家 广播博物馆云南广播博物馆;创办云南大滇广播研 究院。 专著: 《神秘的金三角――缅老泰边地考察纪实》 (云 南美术出版社) 、 《云南故事》 、 《东方大河》 。 代表作: 《云南大扫毒》 、 《走近摩梭人》 、 《半个世纪的寻找》 、 《普者黑之夜》 、 《冷静的选择》 、 《蓝色的警告》 、 《重 建形神统一的丽江》 、 《青春放歌小凉山》 、 《生机与 活力是这样产生的》等。覃信刚 58高级记者/ 台长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沿专题 媒体经营与管理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任维东 51高级记者/ 站长光明日报云南记 者站站长新闻与传播理论 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记者证19 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及从事 的主要工作 云南报业协会秘 书长、原《春城晚 报》总编辑 云南广播电视台 党委副书记拟承担培养任务职业资格 证书名称主要工作成果刘祖武 62高级记者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危机公关与舆论引导新闻记者证从业 38 年间,发表新闻作品 360 多万字,出版新闻 专著计 60 万字。 从业 20 年来先后获国家级奖项 10 余项,其中《你 好!我是伊穆》获国际广播最高奖――伊朗广播节 专题一等奖, 《我们和你在一起》 、 《开往春天的火车》 等先后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和中国彩虹奖。 创办中国第一家汽车广播 FM95.4;作品《小额信贷 由农村引入城市扶助下岗女工自谋职业》获第九届 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系列报道《二万五千里的延伸》 获全国广播电视奖二等奖,论文《概念化、类型化、 视觉化》 获第十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三等奖; 主编《昆明蓝皮书》 、 《穿越二十年-昆明声音故事》 。 2006 年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 《智 力教育乱收费》获中国广播奖铜奖, 《3.29 直击安宁 森林大火》获国家广播奖铜奖, 《歌伴人生,坡芽歌 书》获中广协优秀节目;获云南新闻论文二等奖一 项。 专著: ( 《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人民出版 社 ISBN: 9)雷激 43高级记者/ 党委副书 记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梁永实 52高级记者/ 院长昆明市社会科学 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沿专题 院院长 (原昆明人 新闻策划 民广播电台台长)新闻记者证陈倩 42高级记者云南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直播节目 《金色热线》 栏目 主播 人民日报社云南 分社社长 新华社云南分社 副社长(主持工 作)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沿专题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张帆 43社长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徐玉长 42主任编辑/ 副社长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网络舆情分析新闻记者证代表作: 《云南公路建设千亿元贷款“违约”事件追 踪》 、 《云南歌手唱云南》 专题、 《秘境香格里拉》 等。20 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及从事 的主要工作 中国新闻社云南 分社社长拟承担培养任务职业资格 证书名称主要工作成果 主编中国第一本面对南亚国家主流社会发行的政经 新闻杂志《桥时代――中国新闻周刊?南亚版》 ;创 办大藏文化传播机构。王林 43主任记者/ 社长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 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管理新闻记者证陈昌云 50主任记者/ 站长工人日报云南记 者站站长新闻策划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新闻记者证代表作:杜培武冤案系列报道张文凌 43主任记者/ 站长中国青年报云南 记者站站长 春城晚报社总编 辑、 省新闻工作者 协会和省新闻学 会秘书长 云南经济日报社 总编辑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代表作: 《金三角今日变局》 、 《云南孟连警民冲突事 件调查》 、 《云南戒毒所告别监狱式管理》等。 代表作: 《都市类报纸在典型人物报道上的一次大胆 尝试》 、 《&春城晚报&对温暖型社会新闻有益探索》 获云南新闻论文奖。 《开放云南活起来》等四篇策划报道获中国经济新 闻奖一等奖, 《生死急救 120》获云南新闻奖副刊一 等奖。张剑翔 47主任记者/ 总编辑数字媒体发展与全媒体传播前沿专题 新闻策划新闻记者证李陶 48主任记者/ 总编辑财经新闻理论与实务 财经新闻深度报道研究新闻记者证谢为民 47副处长云南省新闻出版 局报刊处副处长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研究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个人奖、优秀公务员奖。石雨 36记者/总编 辑中国新闻社云南 分社总编辑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管理新闻记者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及昆曼公路记者行”采访 调研活动;筹备《桥时代――中国新闻周刊南亚版》21 Ⅳ 近五年有影响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成果(限填 20 项)序号 内 容12009 年, 2007 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蒋恩来团队作品 《关于和谐社会的知沟研究――来自昆明的 证据》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同时荣获 第五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五届云南财经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竞赛一等奖。 2009 年、2010 年, 《新闻传媒与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研究――基于媒介素养和“知沟” 假设的研究》 、 《民族文化传媒化调研化》志愿服务队荣先后获云南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校级“重点服务队” 、 “优秀服务队” 。232010 年, 2008 级新闻学专业学生王效杰团队作品 《创蚁窝网络公司》 荣获第十一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铜奖,第五届云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42010 年 4 月, 传媒学院梁琦同学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 《语 文建设》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52011 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出资在传媒学院设立“云南日报奖学金” ,奖学金分“社会调研 奖”和“爱心公益奖”两项,学院派出由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学生组成的五个社会调研团队 分赴全省各地开展社会调研,并完成调研成果评审。 2011 年 9 月,新闻学专业吴孟阳同学完成的《苗族密马龙社区组织传播实证调研》等两篇论 文获云南财经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 《试论微博广告在中 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五篇论文获铜奖。 2011 年 12 月,在“第四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 品大赛”上,新闻学专业学生石慧洁获深度报道类、消息类三等奖,尹航获深度报道类三等 奖。传媒学院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 。 2012 年 4 月,传媒学院新闻 10-1 学生彭田入选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中国高 校传媒联盟是在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指导下, 由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 63 家重点高校共同发 起成立的校园媒体联谊组织。67892012 年 7 月,新闻 09-1 班张娴雅等同学完成的“文心雕龙办公设施公司”在首届云南省“一 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创业类本科组银奖。22 102012 年 9 月,学院以新闻学专业学生为主体,动员三个系部相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创办了 新型的学生刊物《锐镜月报》 。月报充分借鉴社会媒体的运作模式,大胆突破一般院刊拘泥于 学院工作的路子,尝试以青春、梦想、时尚为基调,突出深度报道和校园文化的塑造,在师 生的共同努力下,采写、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进展顺利,现已顺利出版 12 期,正成为新闻 学专业学生开展新闻业务, 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策划, 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实践平台。 2012 年, 新国 11-1 刘晋主持, 学院7名同学参加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云南民族文 化品牌现状研究"通过立项,2013 年 12 月通过结题。11122012 年, 新闻 09-1 宋宇宁同学的 《麦田摄影有限公司创业策划书》 获 “城投杯” “云南省 2012 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优秀奖。132013 年 1 月,李佳等同学完成的“OBO 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获云南财经大学第六届“挑战 杯”大学生创业计划银奖,马爱萍等同学完成的“创意旅游策划书”获铜奖。142013 年 5 月,新闻 09-1 班兰雪滢同学在由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我 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152013 年 5 月,新闻 11-1 班夏梓乔等同学在由昆明青年创业促进会、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 工商业联合会、昆明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昆明首届青年电视创富大赛”中获三等奖。162013 年 6 月, 《云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效果研究》 、 《寻找加油站媒体新出路》 等两篇论文获云南财经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 《咖啡文化 在云南的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 《地方党报对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获铜奖。 2013 年,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的“中国梦?红土情?成才志”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我校师 生共荣获 16 个奖项,其中,高校学生组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5 项,高校教师组 二、三等奖各 1 项。学院承办此项活动,因组织工作成效突出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13 年 11 月,传媒学院“三下乡” “共青春”团队,获由团中央学校部、人民日报政文部指 导,人民网主办的“青年人,中国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的“优秀团队” (云南高校唯 一获奖团队, 该团队于 2013 年 7 月参与了壹基金等机构啊放弃的 “壹基金大学生社会调研计 划―农村社区儿童水与卫生健康调研” ,20 名同学成为壹基金志愿者。 13 年 11 月, 《锐镜月报》编辑部获“红河奖学金”团队奖。171819 20202013 年 12 月,董宇欢同学采写的《昆明动用听证手段求解大病医保方案》 (与张文凌合作, 发表于 2012 年 8 月 29 日《中国青年报》 )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 深度报道类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23 Ⅴ 教学条件名称 配备情况 1.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 2 万余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 2 千余个,以经济类及相 关文献资料收藏为特色,已形成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专题研究、统 计数据、学术视频等品种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中, 馆藏纸质文献 191 万余册,中文藏书量 175 万册,外文藏书量 4. 3 万册,目前订有中文期刊 1650 种, 外文期刊 190 种, 中文电子期刊 2 万种, 外文电子期刊 2 千多种; 中文电子图书 140 多万册,外文电子图书 16 万册;数据库 68 个,学生可通过校园网免费使用。 2.订购主要专业期刊的名称、册数、时间如下: 管理世界,3 册(1998 年至今) ;国际新闻界,5 册(2006 年至今) ;新闻与传播研究,6 专业文献资料 现代化教学设施 册(2005 年至今) ;新闻大学,5 册(2006 年至今) ;现代传播,5 册(2005 年至今) ; 当代传播,5 册(2005 年至今) ;中国记者,4 册(2004 年至今) ;新闻传播,3 册(2005 年 至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3 册,2004 年至今) ;新闻记者,3 册(2005 年至今) ;新闻战线, 4 册(2006 年至今) ; 社会学研究,5 册(1994 年至今) ;现代广告,6 册(2003 年至今) ; 国际广告,5 册(2003 年至今) ;中国广告,6 册(2003 年至今) ;广告大观,3 册(2005 年 至今) ;文化产业,3 册(2009 年至今) ; 文化学刊,3 册(2007 年至今; )文化研究,4 册, (2003 年至今) ;中国新闻年鉴,2 册(1982 年至今) ;中国广告年鉴,6 册(2003 年至今) ; 中国广告案例年鉴,1 册(2003 年至今) ;中国影视广告案例年鉴,2 册(2006 年至今) ; 中 国出版年鉴,2 册(1980 年至今) ; Co mmunication Theory,1 册(2003 年至今) ;Human Communication R esearch,1 册 , 2003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 册 ( 2003 年 至 今 ) ; Communication,Culture & Critique, 1 册(2003 年至今) 。 学院新闻与广告综合实验室于 2006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投资 100 万元,拥有 50 台学生用机、2 台教师用机,均为硬件集成式台式电脑,购置有索贝蓝箱非编 E-NET3.0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10 台松下 NV-GS188 家用 DV、投影及多媒体教室控制台等设备。学 校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将投入 320 万元完成新闻与广告实验室的升级改造,新的新闻与广告综 合实验室包括跨媒体融合实验、摄影摄像及灯光、 《锐镜月报》编辑部、音频制作实验四大模 块,一旦建成,有望为新闻传播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可满足百余名学生同时操作,学校计算机中心可满足千余名学 生同时操作。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都配有上网口,能满足学生上网需求;云南财经大学现 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 可以实现课程的团队合作和教学交互。24 1.通过学校举办的“名家讲坛” 等常设性论坛,以及学院组织的“名记者系列讲座” 等活动,定期邀请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的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及新闻 记者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使同学们及时分享新闻界专家的智慧和风采,及时了解传媒业发展 的动态,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如先后邀请: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担 任名誉院长、云南报业协会秘书长刘祖武高级编辑作题为《在春城晚报总编辑任上的八大冲 突》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高级编辑李银作题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 讲座,云南电视台张天艾等走进课堂做专题演讲及学术交流。 2.建立涵盖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和地州媒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媒体开展共建 活动,通过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及专业实习,向基地输送新闻学及广告学专业学生,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见“实践基地”一栏) 。 3.顺应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不定期地组织大学生与海峡两岸(香港、台湾)高校的 学子进行互访、交流、比赛。如与香港珠海学院新闻及传播学系师生开展交流,加强大陆学 子与港台学生的学术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三地学生的友谊及知识共享。 实践教学条件 4.教师带领学生到新闻媒体参访学习、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如参访云南电视台、 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等,还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完成企业咨询项目等。 5.打造并有效利用新闻学综合实务平台《锐镜月报》 。2012 年 9 月,学院以新闻学专业学 生为主体,动员三个系部相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创办了新型的学生刊物《锐镜月报》 。月报 充分借鉴社会媒体的运作模式,大胆突破一般院刊拘泥于学院工作的路子,尝试以青春、梦 想、时尚为基调,突出深度报道和校园文化的塑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采写、编辑、出 版、发行工作进展顺利,现已顺利出版 12 期,正成为新闻学专业学生开展新闻业务,组织开 展校园文化策划,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实践平台。 6.与《云南财经大学报》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为《云南财经大学报》输送学生记者、编 辑、开展选题策划,参与采编工作。 以上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为本专业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广阔平台和有力保 障。25 Ⅵ 实践基地包括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名称及地点、建立时间、专业实践内容、条件等 合作单位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 春城晚报 20 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 20 云南政协报 20 云南信息报 20 都市时报 20 建立时间 14 年 04 年 13 年 05 年 10 年 10 年 合作单位 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 20 中国青年报云南记者站 20 工人日报云南记者站 20 滇池晨报 20 生活新报 20 红河日报 20 建立时间 06 年 10 年 10 年 04 年 05 年 09 年以上实践基地包含中央媒体以及省市媒体,均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及完善 的管理制度,可提供报纸及网络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实习(实训)条件。除为报纸模块课程建设提供 支持外,还可合作开展有关媒体经营管理、数字媒体传播、财经新闻采写、深度报道等方面的专门 研究。 新华社云南分社 20 云南网 20 13 年 13 年 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 20 昆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20 06 年 11 年以上实践基地均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训练学生网 络技能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新闻发布与宣传等实习、实训提供平台。除参与 网络技能课程的建设外,还与本专业专职教师合作进行有关数字媒体及新闻策划等方面的研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记者站 20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 20 云南广播电视台 20 昆明广播电视台 20 04 年 06 年 13 年 13 年 云南电视台 20 曲靖人民广播电台 20 昆明人民广播电台 20 05 年 09 年 05 年以上实践基地均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广播电视新 闻采访与制作的实习(实训)条件,指导学生广播电视节目的摄录、使用非线编系统编制节目。除 参与电视模块课程的建设外, 还与本专业专职教师合作开展全媒体及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专门研究。 昆明风驰传媒广告公司 20 昆明张晓岚营销策划机构 20 昆明先锋力量营销机构 20 昆明意阳指广告有限公司 20 昆明传承报联广告有限公司 20 昆明七彩云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 02 年 05 年 06 年 13 年 13 年 10 年 昆明市国家广告文化产业园区 20 云南滇池泛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 昆明星迪嘉拍卖有限公司 20 昆明优派广告有限公司 20 云南优选广告有限公司 20 云南天珀文化传播策略机构 20 13 年 13 年 11 年 11 年 13 年 13 年以上实践基地均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可通过广告 项目考察了解广告市场,学习先进的广告理念,熟悉广告流程,在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设计、 广告制作、市场分析、制定商业计划、营销策划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本专业专职教师合作开展广告 研究。26 Ⅶ经费、保障措施未来三年,云南财经大学将投入 320 万元对新闻传播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建成跨媒体融合试验室、摄影摄像及灯光实验室、 《锐镜月报》编辑部、音视频制作实验室。 未来三 学校和传媒学院每年将分别投入 5 万元,共计每年 10 万元进行学位点建设,主要是实 年申报 单 位 对 习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建设、课程与案例库建设。 其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与校外实 学位点 的 经 费 习基地共同设计实习项目、编制实习大纲、确定实习指导和实习成效评价方案等;师资建 投 入 及 设主要是选派学位点任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及相关机构进修培训,到媒体熟悉业务等,使 用途 专业师资能够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课程与案例库建设,主要是每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位 点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大纲、制作和更新教学课件以及教学的案例库等。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将下大力度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丰富科学研究的成果,提升实验室及专业实践平台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业界的沟通与互 体制机 制 等 相 动。学院还将组成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与培养办公室,多渠道做好招生宣传和报 关 保 障 考服务工作。云南财经大学将按每年不少于 30 人的规模给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招 措施 生指标计划,并在全校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为该专业硕士学位点 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Ⅷ 申报单位审核意见申报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 2014 年 1 月 7 日召开会议, 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 报材料进行认真审议,认为学校已经具备培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同意 推荐上报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审定。 (公章) 二一四年一月十五日 申报单位意见: 经学校组织专家自评审核、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和公示等程序通过,同意推荐上报。 (公章) 二一四年一月十五日27
云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