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参考文献是网址怎么写怎么写

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不仅是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最大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呢? 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观察活动中去.例如:当幼儿通过操作获得初步摩擦生电概念之后,我又提供新的活动材料,幼儿去实验,极大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信心.孩子们不仅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这一科学原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种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活动,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的积极性也高.幼儿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一、 兴趣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学龄前期儿童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兴趣已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兴趣缺乏动机,并容易转移.而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他感兴趣.因此,使幼儿对全部学习内容者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幼儿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 (一)兴趣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孩子有了某方面的兴趣便是某方面成功的一半.为何兴趣对幼儿如此重要呢?我们知道幼儿与成人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意志力.成人可以借助意志力的帮助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幼儿则很难做到.他们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几乎都由个人的兴趣左右.因此为使幼儿顺利的发展能力与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取得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幼儿兴趣的指向性,受先天素质的影响,如有的幼儿喜欢上语言课,而有的却对算术感兴趣.兴趣的后天培养、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如幼儿园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即可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来,家长可用新颖的文具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作业上来,可见,兴趣对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学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发现他们的科学潜能,以及对于他们将来学习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无疑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科学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幼儿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一个活动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激发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做法 尝试着在本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主题 ,自主发现、自主创新,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那么,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认为要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做法有: (一) 以内容激发兴趣的做法 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加强科技素质为核心,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幼儿易于理解和熟悉的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内容是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做法之一. 1.内容符合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等.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2、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好奇,好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a、贴近幼儿生活,丰富多彩、新颖有趣,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b例如探索颜色变化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就没有必要让他们记住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混合变成什么颜色……而只要能激发他们发现、探索,尝试这—科学现象、对颜色变化的现象产生兴趣就可以了.这是因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现象和经验的水平上,过深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合的. 3、 内容循序渐进,呈层次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组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①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②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③、如观察“自然角”的教育活动,小班的幼儿主要是观察和协助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等).中班的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值日生的形式,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也可以集体清扫自然角,以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大班的幼儿可以独立的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自己分工,建立值日生交班制;头天的值日生能向第二天的值日生告知植物的生长情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集体清扫自然角,应自己准备工具,结束时会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只是独到检查作用. 4、 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应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二) 以方法激发兴趣的做法 1、 以实验操作法激趣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规律.幼儿天生好动,精力旺盛,让幼儿参加实践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幼儿通过亲自摸摸弄弄,就产生了兴趣,这种在活动中产生的直觉兴趣会进一步发展到认识兴趣.它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植物吸水.发给幼儿每人一根豆芽和一棵芹菜,放入事先铁好标签的装有红墨水的饮料瓶里,引导幼儿观察豆芽和芹菜吸水后,根茎渐渐变红的现象,以及芹菜的茎将红墨水输送到叶里,从而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而教师在活动中既是合作者,与幼儿一起提问,一起回答,一起讨论;也是活动的引导者, 起到适时的点拨,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活动的支持者,进一步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2、 以游戏法激趣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如:四月下旬,正是白玉兰花开的季节,满园清香扑鼻.老师把孩子带到花园里看着,玩个“找一找什么香”的游戏,看看香气从何而来.有的把掉下来的花叶拾起来闻一闻,有的在树底下仰视着树枝上的花蕾,大家很快找到了是白玉兰树花发出的香味.为了便于孩子们的仔细观察,老师用竹竿钩了一些树叶和花,给孩子们一片树叶、一朵花,让他们仔细观察树的叶子和花的颜色、形状、闻闻它们的气味.最后,他们组织了找“白玉兰树”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让孩子寻找白玉兰树,巩固他们上午对树认识. 3、 以问题情境法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产生联想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 教师提问首先要适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最后,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系统,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以环境和条件激发兴趣的做法 著名心理学家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在科常区我们为幼儿安排了各种科学小实验,如:“会转动的纸棒”,为幼儿提供电池、纸棒、圆珠笔,让幼儿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吸引纸棒顺笔杆牵引方向转动,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在劳作区我们为幼儿安排了各种科学小制作.如:“蛋壳不倒翁”,为幼儿提供蛋壳、牙膏、彩笔、剪刀等,让幼儿试着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从而来体验其中的乐趣,了解由于牙膏挤进蛋壳底部后,蛋壳的重心下移,呈上轻下重的状态,所以就不会倒了的科学原理.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四) 以情感激发兴趣的做法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 1、以师生情感激趣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幼儿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教师应建立充满宽容、热忱和科学的指导态度,创设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这对提高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热爱孩子为前提,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科学活动全过程,倾注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幼儿的情感就会与教师建立积极的情感,能更乐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要在科学活动中成为幼儿科学的帮助者,材料的提供者,成为幼儿的朋友,这样,幼儿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成功、感受、需要告诉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流共享科学活动中的乐趣,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特别要注意体会孩子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致起来.幼儿缺乏感情认识,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五) 多渠道激发兴趣的做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在活动前会对活动进行细致的准备,包括有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力求做 到完美.当然,这样做无可非议,但是却使幼儿失去了对活动主动探索的愿望.《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活动前鼓励幼儿学习从不同渠道收取信息,扩大信息的来源.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的过程应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引导者、使用者.我们要鼓励、尊重幼儿,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兴趣更为浓厚,经常会主动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琢磨.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这种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我们教师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我们误解,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因为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而忽视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教育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往往用讲、演示、幼儿看的方法,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时间、空间也不能保证.所进行的往往是练习性的操作,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利.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 (二)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追求让幼儿说出来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 (三)科学教育的教育组织策略是以听和看为主,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看不到幼儿乐于探索的良好动机和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有益经验.即使在指导幼儿的探究活动时,教师也常常以“判官”的身份判断幼儿探究的对错,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答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而且教师总是禁不住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幼儿,从而使绝大部分幼儿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发现,长此下去,幼儿就会缺乏创造性和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从而逐渐丧失主动的探索精神. 建议: (一)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二) 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会产生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幼儿有了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就会有分享、有启发,在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梳理,明析,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足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 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多采取小组或个别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既有个体自主活动,又有小组交流合作,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总之,科学活动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学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实践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年第09期电子杂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属于什么类型的参考文献_百度知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属于什么类型的参考文献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资料我提供给你。
其他类似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梁 淑 广西陆川县幼儿园 537700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其中,幼儿美术教育更是被提上了日程。本文就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价值取向 实施策略
&&&&&&&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促进幼儿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最后给出了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策略方法。
&&&&&&&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
&&&&&&& 幼儿美术教育是老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儿童、培养儿童的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健康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包括手工教育、美术欣赏和绘画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对儿童来说,幼儿美术教育体现了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三个方面。
&&&&&&& 1.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的,幼儿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会不自觉地把情感投入到一些事情上,这种不自觉的移情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由于美术教育也是一个情感上的沟通,所以很容易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
&&&&&&& 2.创造教育。每个孩子都具有天生的创造能力。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要尊重幼儿天生的创造能力,虽然这种创造能力在成年人看起来可能是可笑的,但是对于幼儿的发展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独特的创造能力,可以促进幼儿视觉的发展和大脑大胆的想象力的开发。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对幼儿的这种创造力的鼓励和赞扬,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促进其发展。
&&&&&&& 3.操作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需要儿童动用手、眼、脑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并且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用美术工具去具体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幼儿最早的美术可能是一种涂鸦之作,是一种自身的无意识的反应,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美术就会变成一种可控制的而且是有意识的活动。
&&&&&&& 二、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 1.幼儿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急功近利。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幼儿的家长。对于幼儿学习美术,很多家长都是想培养自己的孩子多一门学科能力,也可能是本来家里就有学习美术的人员,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有学习美术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与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念想背离,而且这样的目标下培养孩子,会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很多孩子在学习美术上会出现反感的情绪,甚至会弃学。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方法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关于目标不明确的其他原因则是来自于老师和幼儿园。
&&&&&&& 2.重视美术模仿,忽视了审美感受。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只重视美术模仿,忽视了对于孩子审美感受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老师在处理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正常人的处理方式来处理,没有给孩子更多创造和发展的空间,甚至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有点异于常人。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培养上,大多数的老师只是让孩子学着模仿画画,没有真正地让孩子感知,没有让幼儿去学会审美,这个是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 3.采用一套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利用教授科学知识的方法去教授孩子学习美术,这样的结果是直接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从小就对美术没有什么新鲜感。有一些孩子本来在美术上会存在一些天赋的,但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会让这些天赋荡然无存。
&&&&&&& 三、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 1.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最能贴近儿童,最能触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物品的形状和特点。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且生活中的物品,更能激发幼儿实践动手的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和事情,也能更好地拿来,让老师和家长当成题材,来教会幼儿如何去进行欣赏和感受、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自我。
&&&&&&& 2.幼儿美术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前提是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趣味浓厚的美术学习。另外,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让儿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进行自由创造,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 3.幼儿美术教育要渗透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限制于美术课堂上的教育,需要在其他的领域和活动中不断渗透。除去正常的美术教育课程,幼儿的活动还包括课堂的自由活动、吃饭就餐等等各种活动,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场所融入美术教育的元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儿童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 4.做好美术教育评价工作。老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以绘画技能的高低来评判,而需要以想象力的表达为主要的依据,这样的评判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主观意识的培养,应该多利用孩子的自我评价和孩子之间的相互评价来鼓励学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而且也可以促进孩子和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培养。
&&&&&&& 四、结束语
&&&&&&& 由于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成年人不同,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兴趣培养好了,在学校的环境中也要注重艺术环境的建设,让儿童在自觉不自觉的过程中培养自我的审美能力。在老师方面,需要支持幼儿自由探索,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到美术的精华,才能保证幼儿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和要求。
[1]卢燕秋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2)。
[2]张建波 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7)。
[3]吴丽芳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0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16:48:49 阅读次数:3787
  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建湖县建北幼儿园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教育,使幼儿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然而,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提出了&“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课题,它更多地注重游戏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指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的关于美术学科的活动,本课题中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按组织形式分有组织的比较规范的美术教学活动、分散的班级美术区角活动和园内美术专用室活动等。按活动形式分主要包括绘画、欣赏、手工活动等。&&&&&游戏化:该课题中的游戏化,既是一种活动形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是指在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借鉴游戏行事,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幼儿的身心愉悦、和谐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远园美术活动特点,从美术活动入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幼儿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幼儿园美术活动可将幼儿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游戏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背景,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必须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发幼儿爱好的。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熏陶,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1、开拓价值:旨在以富有童趣的游戏为载体,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创造性地表现,使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为儿童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鉴价值:本课题可以丰富、发展、完善园本课程模式的实践研究,深入推进我园实施素质教育,彰显我园的美术教育的品牌特色。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纲要》精神的指导。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2、“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基本理念。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以孩子为主体,将孩子的兴趣、需要,已有的经验摆在重要地位,真诚地看待孩子自发的艺术冲动,尊重孩子自由表达与表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儿童的游戏”的思想出发,在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选择上把丰富幼儿艺术经验与丰富幼儿游戏经验相融会贯通,做到艺术教育游戏化。  
3、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这就是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4、康定斯基幼儿美术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游戏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本就不应该被束缚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应让孩子借助艺术自由表达内心最原始的感受。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自我体验,尊重其原创力,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表达,避免现成技术的传习。  
&&&&五、国内外同一领域文献综述  
&&&&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我们获得的信息来看,国外对美术教育活动十分重视,并以审美和创造为主,将美术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一种以美术施教,借美术来培养人的智力、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进行美术活动,对其的审美、个性以及各方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幼儿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应成为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乐意主动参加的活动,在活动中又有充分的自由,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幼儿自然感到没有压力,会产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在《儿童绘画之研究》一书中说:“儿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在儿童自己,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着意要他准确,只是自由地发表他的意念而已。”孔起英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幼儿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幼儿个性的表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刘晓东在《儿童教育新论》一书中认为: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是与儿童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  
&&&&&在幼儿园里,对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年来有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开展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我们在这一课题中,尝试用游戏方式进行幼儿美术活动,提出“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活动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美术作品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美术创造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为儿童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的目标、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试图把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快乐游戏,以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进一步打造幼儿园的美术特色。  
&&&(一)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即幼儿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获得到身心愉悦、和谐发展。  
  2、探索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游戏化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园本课程。  
  3、更新教师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4、打造游戏化美术特色品牌,传承美术特色文化。  
&&&(二)研究内容  
  1、游戏化美术活动内容的研究:从各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绘画、欣赏、手工)、形式,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活动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2、游戏化美术活动材料的研究,打破活动材料的单一性,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有趣的新颖的材料,作出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激发幼儿对“玩美”的兴趣。  
  3、游戏化美术活动指导过程的研究,包括情景创设,指导语言、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方式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4、游戏化美术活动评价的研究。一方面构建教师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的评价标准,同时拟定游戏化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  
  5、收集整理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案例,构建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的园本课程。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实践从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月)制定计划草案、申报该项、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启动方案,搜集积累资料,结合本园实际,着手开展研究,成立幼儿园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由孙园长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分担课题研究任务,副园长和年级组长负责理论研究指导和组织协调,并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人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5年3月)  
  第一阶段:14年1月,初步实施阶段。召开课题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定期指导,全面开展研究,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月,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为中心,以美术展示活动等活动为重点。全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月,创建特色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5年4月―6月)。形成课题成果总结,供上级教科研领导及专家鉴定,完成课题研究结题。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等。  
  行动研究法:实施过程中边研究边调整方案,通过开展特色艺术活动提升儿童的艺术素养。  
  文献研究法:网上搜索、各类杂志、书刊。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及时推广相关经验。  
比较研究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证,寻找异同,比较分析。  
&&&&八、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美术教育游戏化: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美术教育资源,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使美术教学的本身成为一种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使儿童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张扬。  
儿童个性化发展:儿童个性化发展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于不同个性发展的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智慧和艺术潜能,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儿童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之处:1、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掌握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原则。  
&2、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形式优于传统美术教学手段,适宜的环境,新颖的形式,丰富的手段、创新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很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喜爱美术活动。  
3、美术教学游戏化能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压力的精神状态下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幼儿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创造的愿望,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编制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园本教材教材及作品  
2、幼儿美术活动成果展示  
3、教学案例集  
4、幼儿发展目标评价标准  
5、教学活动展示和经验交流,教学活动观摩,汇报阶段性成果。  
6、论文、结题报告。  
&&&&十、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分析:&  
&&&&1、本课题从选题到结题,我园将聘请县教科室主任专家担任课题研究的顾问,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来自幼儿园的不同学科,都是幼儿园的一线骨干教师。其中孙长艳园长在教育教学及科研方面尤为出色,课题组核心成员都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料来源,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本课题研究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1、建湖县建北幼儿园是一所“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盐城市美术特色幼儿园”,园内有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教科研资料和设备齐全、科研手段灵活多样,这些都为课题的正常研究提供了保障。  
&&&&2、围绕该课题的研究,本园全体老师已经开展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广泛的交流研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努力积累有关的资源素材和教学案例。本学期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专题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美术教育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  
  (三)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相关的保障。  
&&&&1、研究资料的获得: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研究资料,联系了一些美术教育有突出成果的幼儿园开展交流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专著。  
&&&&2、研究经费的筹措:幼儿园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作为全园教师潜能开发的“项目工程”来抓。在经费上也将给予充分保障。  
&&&3、研究时间的保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各自开展行动研究:分学科小组活动(听课、评课、交流教学心得等);专门辟出课题研究的专用时间(示范课、专题研讨交流、理论培训等)。学校统一管理,教师写作研究,有实践、有交流、有总结。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明、恽跃荣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3]&滕守荛主编《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楼必生和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早期教育》美术版,江苏教育报刊出版社,2005版。  
[6]&《美的追寻――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松江区白云幼儿园,2001年第1版  
[7]&张念云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