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手写字体信函的衰落觉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怎样在word中储存手写签名和插入手写签名 - Microsoft Community
也问过此问题
怎样在word中储存手写签名和插入手写签名
我平时都会用word来写商业书信,每次完成后都是打印出来再签名,由于文件多很麻烦。后来我发现很多人都是用电子签名的(当然他们不是用word来处理的)。请问:
怎样在word中制作手写签名,储存手写签名和插入手写签名?这种签名方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有,法律效力有多大?如果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商业书信时,怎样保护我的电子签名不被复制,不被任何程序读取?word还提供怎样的功能来保护文档的安全性?如书信内容可以浏览,但不能复制和编辑书信内容?
DongYip Lui
认为此推文有用
由于论坛处于公开状态,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我们不建议您在论坛中提及有关个人隐私等问题。
关于您的问题,我们只能提供您保护文档内容不会被修改,建议您单击文件—信息,保护文档,根据提示操作: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答,请点击“标记为解答”或者点击“认为此推文有用”下的“我也是”。谢谢。
认为此推文有用
关于Word签名问题建议您参考下面文档:
关于文档保护:
关于法律效力问题我们没有权限进行诠释,请您理解。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答,请点击“标记为解答”或者点击“认为此推文有用”下的“我也是”。谢谢。
认为此推文有用
感谢你的回答! 怎样使用写字板制作签名并保存在word模板中?但我向某人发送word文档时,对方可以浏览其内容,但怎样保护word文档不被修改?怎样保护这个签名不能被复制?特别是合同文件。
DongYip Lui
认为此推文有用
由于论坛处于公开状态,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我们不建议您在论坛中提及有关个人隐私等问题。
关于您的问题,我们只能提供您保护文档内容不会被修改,建议您单击文件—信息,保护文档,根据提示操作: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答,请点击“标记为解答”或者点击“认为此推文有用”下的“我也是”。谢谢。
认为此推文有用
你好,感谢你的回复。
其实我不认为这是个人隐私问题。相反,有关文档安全是有必要重视的,但由于我不word操作不熟悉,无法对word文档设置不同程度的安全措施。正如我在“提问"里提到但怎样保护word文档不被修改和怎样保护这个签名不能被复制是有必要注意的,你可不可以做个事例文档(随便填充内容)和相关教程给我?
感谢万分!!
DongYip Lui
认为此推文有用
如果只是希望给文档中增加手写签名的“图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白纸上手写自己的签名,扫描或拍摄成照片,然后插入文档中需要的位置。
如果有触屏设备,或者有手写板,那么可以利用 Office 软件的数字墨水技术直接在文档中“写”出签名。
然而这些签名虽然是“数字化”格式的,但只是为了增强文档的个性化特征,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文档中插入的一个普通图片,可以随意复制并粘贴到其他地方去。
在数字化环境中,具备法律效力的签名和我们平时习惯意义上说的签名是两回事,甚至这种“数字签名”根本不是以“手写文字”的形式呈现的。例如这是一个在某些国家/地区有法律效力的数字签名:
而文档中直接插入的,手写形式创建的“墨迹”,那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然而就算真正的数字签名,其法律效力也是有适用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同行业,其认定形式可能也有所不同。Office 程序可以通过加载项或外部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创建有法律效力的数字签名,但是否有法律效力,还要看所适用的国家/地区。有些服务在国外可能是有法律效力的,但在中国也许并没有。
这个具体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且更多的已经是一种法律以及制度层面的问题,不单纯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感兴趣可以读读这篇文章:
/topic2010/szqmdtd/56560.shtml
那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怎样在word中制作手写签名,储存手写签名和插入手写签名?这种签名方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有,法律效力有多大?
方法上面已经说了,如果只是希望加入让文档显得更加个性化的手写“字迹”,很简单可以做到。但这种字迹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商业书信时,怎样保护我的电子签名不被复制,不被任何程序读取?
不被复制这很简单,通常使用数字证书进行加密和签名的信函,加密用的是个人所持有的私钥,解密和验证用的是公钥。只要保护好私钥就行了。而不被其他程序读取,那如果不能读取你的签名的话,对方如何验证签名的真伪呢?
word还提供怎样的功能来保护文档的安全性?如书信内容可以浏览,但不能复制和编辑书信内容?
可以考虑使用 Office 中的 IRM 功能,但这种方式并非绝对可靠的。例如,就算不允许复制和编辑内容,对方可以屏幕截图甚至拍照,然后用 OCR 识别或者人工手打的方式复制你的内容。就算你能决定对方的电脑不允许使用抓屏功能,甚至不允许使用手机或相机,对方还可以背下来,然后默写出来。。。只要将你的内容传播给别人看,这种问题就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认为此推文有用
感谢您的热心答复。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答,请点击“标记为解答”或者点击“认为此推文有用”下的“我也是”。谢谢。  语言文字的衰亡 & 改革建议
  张小侠《未来社会》之语文篇
  一、文字取代语言?
  (一)语言与文字的主要优势对比
  (二)电脑网络使文字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现状
  二、图形取代文字?
  (一)某些场合,图形开始替代文字
  (二)图形的接收效率更高
  (三)思考用图形,效率更高
  (四)语言文字的未来结局
  三、几个建议
  (一)给文字配图
  (二)放弃统一世界语
  (三)放弃推广英语和普通话
  (四)恢復使用繁体字
  (五)教育改革
  在古代,人用甲骨、竹简来书写,人们大都用语言交流,多数人不识字,会写字的人更少。随着纸张、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字的使用日益广泛和普及,文盲率不断下降。
  而今天,在网上可以便捷地交流、保存、复制文字,文字使用率进一步提升。
  人类的文盲率从99%以上逐步降到如今的10%以下。
  显然:人类使用文字的比重在增加,那么,使用语言的比重自然就在减少了。
  在网络时代,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图形符号使用的增多,取代了一部分文字的功能。
  这两种趋势一直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语言和文字全都被图形所取代呢?
  一、文字取代语言?
  (一)传统语言与文字的优势对比:
  1、语言的主要优势:
  表达高效——说比写快:
  人手写规范汉字的速度约20字/分钟,写潦草的行书约40字/分钟,而语速约180字/分钟。
  2、文字的主要优势
  1)接收高效——看比听快:
  屏幕上出现一句话,人可能在一瞬间看明白,但听完要几秒钟。
  人的语速约180字/分钟,而阅读速度,普通人看小说的速度300-1000字/分钟,现在有很多快速阅读方法,有的宣称能超过5000字/分钟。
  2)文字的复制率比语言更高,平均表达成本低
  文字的一次写作,可供更多人、更多次的阅读。
  假如一次语音表达供2人同时听,而一次文字表达供8人看,那么手写速度30字(/分钟),打字速度100字,都可以乘以8,为240字和800字,而语速180字只能乘以2为360字。
  3、语言的其他优势:
  1)不需工具,张嘴就来。
  2)可配上表情、肢体、音调、轻重、节奏的变化。
  4、文字的其他优势:
  1)易保存
  2)易复制
  3)跨时间
  4)跨空间
  5)跨方言
  5、学习难度
  一般认为,语言易学些,因为幼儿都是先学会说话,再会识字。
  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母语学习在先的缘故。当我们学习英语就有体会:许多人学成了会读写而不会听说的“哑巴英语”。学会之后,人往往先遗忘英文的语音,再遗忘文字。人们经常会听不明白英语,看到英文后才明白。
  (二)电脑网络使文字效率的大幅提升
  1、文字显示更清晰
  从毛笔手写到电脑打印和显示,文字越来越清晰准确,更方便阅读,从而提高了接收效率。
  2、打字速度提升,反超语言
  如今,键盘打字速度超过了手写速度,提升了文字表达效率。
  1986年推出的五笔“字型”输入法速度能超过100汉字/分钟,1994年发明的亚伟速录机,采用“左右并击”“拼音”输入,速度能超过200汉字/分钟,能超越语速,现广泛用于现场速录。
  我预计:会出现一种综合上述“字型”和“并击”的输入法,速度能上300字/分钟。因为“拼音”信息简单,往往两键并击就足以表述,“字型”复杂,需多键并击,重码少,效率高。
  另外,现在的键盘是百多年前的布局,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从人的生理机能看,不仅“眼”远超过“耳”的信息接收力,在发送信息方面,“手”也超过了“口”,因为分布在十指和双手上的神经数量多于口舌。
  我们看到电视里同步聋哑手语的速度丝毫不逊于播音员的语速就是证明。
  而且两个聋哑人对话时,不用担心互相干扰,可以同时“说”,交流比正常人还快一倍。也许我们还不如聋哑人聪明,因为语言阻碍了我们的思维速度。
  3、对比电话,网络文字(含短信)的优势:
  1)在接收时间上更灵活;
  2)讨论时可以避免彼此插嘴的干扰,特别是多人讨论时;
  3)便于复制转发;
  4)可配图,配多媒体等;
  5)便于不同方言者之间交流;
  6)不易打扰旁人和被旁人偷听;
  7)★接收高效:一句话用声音要几秒钟才能“听”完,而“看”可能只需一瞬间。
  微信(语音聊天):虽然也有上述1-4点的优势,但最重要的第7点没有。
  所以,微信才推出时确实很火,现在也降温了,它只适合初学打字的人。
  (三)现状
  文字使用比例正加速上升,语言使用比例下降
  今天,即使电话费已非常低廉,人们还是越来越多地选择短信、QQ网聊、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进行文字交流。
  甚至坐在同一办公室的两人,都可能会采用网上文字交流。
  二、图形取代文字?
  (一)某些场合,图形开始替代文字
  在包装盒上有酒杯(轻放)、雨伞(防潮)、骷髅(有毒)等图案,在路上有各种交通指示图标,在厕所有男女标……它们更醒目也更容易理解,便于幼儿、外国人、文盲、弱视者接收。
  无字漫画书、无字图画书在增多,乐曲、无字歌在增多。
  电脑时代,屏幕界面上各种菜单命令被浓缩为一个个图形按钮,不论你是那国人都能很快明白。
  人们在用网络聊天(QQ)时,用图形传递也越来越多。
  (二)图形的接收效率更高
  大家看这几个字:白日曰田由申甲
  一瞬间是不是较难分辨?很容易看错。
  再如:二维条码,因为复杂,扫描准确,信息含量大,还能容错(自动纠错)。而一维码如果有个别污损就会导致阅读失败。
  这说明一个道理:书写越简单的字,视觉信息含量越低,越难分辨,阅读效率越低。
  制作信息的效率:
  语言>字母文字(英文等)>简体汉字>繁体汉字>图形
  接收信息的效率:
  语言<字母文字(英文等)<简体汉字<繁体汉字<图形
  很显然,制作和接收效率是相互矛盾的。
  表达信息时,总想选简便的方法,而接收信息时却想得到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内容。
  这种矛盾,在以前是无法化解的。然而,现在有了电脑这个自动翻译机,就能轻松实现。
  输入时,利用键盘、话筒等工具,仍然使用普通文字或语言。
  输出时,电脑能自动将我们表达的内容转换为立体彩色图形甚至动画、声音等。
  例如:在QQ聊天里,输入“/TX”,会自动转换为一个“捂嘴偷笑”的彩色动画表情。
  (三)思考用图形,效率更高
  越是深刻的思想、厚重的情感、真切的感悟、美妙的艺术,越难用语言表达。
  当我下围棋时,如果在心里用语言说:“如果我这么下,他可能会那么下,然后我是不是该这么下……”。那思考的速度肯定会极慢。对于高手来说,他脑海里是一幅幅画面,一秒钟可能会想几步棋。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语言会束缚我们的思维。
  左脑管逻辑思维(语言文字),右脑管形象思维(图形),把文字换成图形,逻辑与形象结合,连贯左右脑,可大大提升人的思维速度,让人变得更聪明。
  (四)语言文字的未来结局
  若干年后,每个人都随身配有比手机还小的电脑,透过隐形眼镜,可以看到一个虚似的立体全息界面,可以用手去触控这个界面,(指甲上贴有超薄传感器,手指的运动轨迹会发送给电脑)。发送信息时,通过十指的触控,采用“图形输入法”,超高速地输入信息。这时,接收者面前,会收到一个立体的、有声的全息动画,他在阅读时甚至可以去触碰这个立体画,用多视角去理解这段信息。
  双方的交流可象聋哑人一样,收发同时进行。
  这时,人们的交流效率远远超过了语言和文字,如果还要把语言文字加进去,显然会阻碍交流和束缚思维。
  那么,语言文字会被彻底放弃吗?
  想到未来的新生儿不能再听到语言,不会再叫爸妈,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然而,不用语言,婴儿一样可以听到声音,发出喊叫。大人同样可以通过触摸,音乐,呼唤(非语言的),表情动作来与婴儿更自然的交流。
  而且,前面提到的多媒体全息操作模式,同样也会有婴儿版。
  所以,若干代人之后,语言文字将不再实际使用,而成为“古文化”,仅供人们研究或欣赏。
  网友:图形太复杂,不如文字简单明晰。
  答: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你想一下,你常用的QQ表情不觉得很明晰吗?
  网友:恢复图形是开历史的倒车。
  答:以前逐步简化是为了便于手写,现在已经不用手写,就会反弹回去。
  三、几个建议
  我不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作为外行,提几点个人建议,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一)给文字配图
  在3000多个常用汉字(使用覆盖率99.5%)的上方配上相对应的3000多个彩色图形作为注释,形成图文混合体。
  文字的输入、修改等操作完全不变,只是在电脑或纸上的显示不同。
  只需在电脑中加装一套字体即可实现。
  ★配图的优点:
  1、可照常打字,不影响打字速度
  2、保留汉字,照顾原有习惯,不需学习
  3、提高阅读速度
  新手在阅读汉字时,眼睛余光扫看图形,可以提高对汉字的辨识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当人们逐渐熟悉后,会不自觉地把主要视线从汉字逐渐转移到图形上,逐渐忽略汉字,进一步提高效率。
  4、有利于儿童、外国人理解和学习汉字。
  5、有利于学习和阅读外文,屏幕中的外文单词也可以配图。
  6、逐渐熟练后,抛弃语言文字的束缚,直接用图形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开发右脑,使人更聪明。
  7、有形成世界统一图形文的可能,图形源于自然,是全人类相通的。
  提升方案:词语配图
  对于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词:1、常用;2、拆分后意义变化较大;3、翻译歧义小(即:能与多数外语双向直译),可以将多个“字图”,合并为一个“词图”,已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香蕉、太阳、方向、矛盾。
  不同版本
  用户可以自由切换显示版本。
  初学版:1、汉字更醒目,图形稍小;2、仅用“字图”,不用“词图”。
  熟练版:1、图形更醒目,汉字逐渐缩小、颜色浅化,以减小汉字对视觉的干扰,直至完全图形化。2、逐步增加“词图”数量。
  外国人版:“词图”最大化。
  配图程序由各软件公司开发,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中外软件公司可以互相对外文配图。
  各公司图案不尽相同,就象包装上的骷髅标记(有毒)虽然各不相同也能辨认,所以不用强求统一,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然融合就好。
  当然,语法、语句顺序,各国是无法直接融合的,这需要等语言淡化到一定程度,才能融合。
  (二)放弃统一世界语言的美好愿望
  全球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确实方便。
  为此人们也曾努力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都以失败告终。七八十年代曾经推广的“世界语”,现已销声匿迹。
  人从小受母语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这种母语人群基础,人造语言都无法存活。
  而试图通过缓慢融合,让多种语言逐步统一也是行不通的。每种语言就象一棵树,新枝新芽就是新词汇,它们只能利用旧枝旧叶的空隙长出来。越生长,两棵树的差异就会越大。
  ★所以,要想实现统一,只有忘掉语言和文字,用图形交流。
  (三)放弃推广英语和普通话
  必须承认:全国人民统一只说普通话,掌握更多品种的语言,的确能方便交流。
  然而统一是会付出代价的,世上任何统一,都是对个性的侵犯和压制。
  1、语言文字将被图形取代
  这点前面已经论证,所以在掌握好母语之后,如非必要,不用再学习过多的语言。
  2、巨大的浪费
  在母语之外,学习一种语言,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并且未必能用上。世界上直接使用英语的人口不过1/5,当你耗费几年时光学会了英语,也只能与全球1/5的人简单的对话,而可怜的我,只接触到这1/5中的1/十亿。
  当我耗费几年的语文学习,学会普通话后,也只是偶尔出差旅游时用一下。悲剧的是,同乡说我讲的只是“川普”。
  3、翻译自动化
  今天,普通手机里就可以安装自动翻译程序,只要你打入或说入中文,手机能用任何外语把单词读出来,让外国人听。
  所以,你立马可以到世界任一国家生活,而会英语只能到1/5的世界去。
  当然,现在的技术,语句翻译效果还有待提高。
  4、母语交流的机会最多
  一个人每天交流得最多的人是他自己,即思考。
  对于多数人来说,与本地人交流的机会远远超过与外地人交流,移民、外地打工、旅游的毕竟是少数人。
  5、用母语思考,学习,交流的效率更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方言即母语,它从人的婴儿期伴随人的思维而成长,深入人的思维核心,终身无法遗忘和改变。
  语言交流无非以下4种情况,只有第一种情况才适合使用普通话:
  1)交流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
  2)与自己交流:
  即思考,当然用母语(即方言)要敏捷、流畅得多,不信你可以试着用普通话思考一下。
  3)与同方言的人交流:
  当然用母语交流效率高,本地人之间说普通话是让人非常难受的,会起鸡皮疙瘩!!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人说普通话。
  可气的是,本地老师教本地学生,本地电台向本地人播音,本地客服人员向本地人服务,却规定必须用普通话。
  4)与外地人交流:
  闽南人与广东人相遇,如果其中一人学了一些对方的方言,则会用对方的母语与他沟通。而如果用普通话交流,这就要求双方都得学会普通话,学习难度增大一倍。而且交流时双方都用的是自己不熟悉的语言,效果显然不佳。
  同样道理,与非英语的外国人交流,直接用汉语或对方的语言交流,比使用双方都不熟悉的英语要好得多。
  因此我建议:英语和普通话在所有学校改为选修课。取消电视台、学校等机构使用方言的限制。
  (四)恢復使用繁体字
  前面,我们提到表达效率:
  语言<字母文字(英文等)<简体汉字<繁体汉字<图形
  繁体字的信息含量显然比简体更高,更易分辨,阅读效率更高。
  在逐渐放弃手写的今天,在打字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我们为何不选择表达效率高的呢?
  现在电脑转换简繁可以轻松实现,可用程序转换,也可加装字体来实现,很多输入法都有繁体开关。(个别繁体未能与简体一一对应,有少量误差)
  通过电脑跳过学习手写繁体字这个难关后,我们只需学会阅读繁体即可,而这并不难。
  读过繁体书的人都有体会,第一次拿起一本繁体书,就可以联系上下文猜到绝大部分内容,阅读半小时后,就能比较流畅地阅读了。
  我平时都用的简体,改用繁体我也会痛苦和别扭。但如果政府统一规划和行动,大家统一恢复繁体,我想这种痛苦只会持续几天半月。而由此之后,因阅读速度提高而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五)教育改革
  1、推行母语教学
  与新生儿交流最多的那个人将决定婴儿的母语属于哪个方言。
  语言成长的初期,大脑的语言系统几乎是一张白纸,如果听到的语言品种过于复杂会扰乱并减缓他语言的学习成长。在整个4岁以前的幼儿时期,我都建议为孩子保留一个纯净的语言环境。
  在学校,除了各科老师应采用本地方言授课外,在语文教学上,应学习方言的拼音和词语,由各地自编课本,这将使本地儿童的语文难度大幅降低。(外地生可以择校或择班)
  很遗憾,我没找到任何一本讲授重庆话拼音的教材或文章。
  对于青少年甚至成人,不应过早学习英语,当他确实有兴趣或者确实用得上的时候,再去学,会事半功倍。
  当他需要去某个国家或是南方某个方言区生活时,现学现用当地语言。不用担心现学来不及,其实到了新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放下旧语言的包袱,会学得很快。即使暂时有困难也可以借助手机翻译软件来解决。
  2、淡化手写训练
  键盘等输入法相对手写更快捷高效,手写的必要性逐渐失去。
  写作速度,关系思维的流畅性,写得越慢,思维难度越大。
  学习依赖于兴趣,儿童普遍对识字的兴趣更浓,看到生活中的文字都会好奇它的含义。而写字是一种较为单调枯燥、繁琐费时的事,这对好奇心重、多动的儿童是不合适的,会损害其活泼的天性。
  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其自然成长。
  书法可成为一种艺术,淡化其工具性。
  3、多读图画书,无字书
  还记得三毛流浪记吗?其中的情景我至今难忘。
  没有文字的书,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
  尽量给孩子一个没有语言束缚的空间,任他的想象驰骋。
  从小让他习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让左右脑充分联系、互相促进,会更聪明。
  4、鼓励孩子使用电脑
  现在一些学校和家长禁止孩子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担心孩子沉迷游戏和玩乐而耽误学习。
  玩耍对孩子十分重要,是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好的素质提升训练。
  如果沉迷游戏,肯定不好,但究其原因,是孩子对其他本来更有趣的事失去了兴趣。
  家长如果把学习当作是为了换取将来的功名利禄而进行的付出,就会强迫孩子学习,让孩子也以功利为目的学习,这样,肯定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
  被迫的学习,不仅损害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且,考试过后,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网络的互动性,让学习更主动,更有实践性。
  电脑不断缩小,逐渐手机化。电脑必将成为孩子成人后的随身工具,少儿是学习工具的最佳日期,错过了实在可惜。
  要让儿童离开单调枯燥的手写,提高写作速度,必须使用电脑。
  孩子能快速写作,并能广泛发布,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0张
  奇人的沙发,小侠别来无恙?
  厉兄好,多年不见了!
还是国观好呀,还有人记得我
  啊,你都是群老大了,太好了,恭喜
  lz终于穿越回来了
  例子  看到了嗎?  「例子」  快速地看完了整篇東東還不知道這東西怎實行  例子,圖片,自己畫的圖片,ok?不要文字。
  韦1笑 是哪个的马甲?   厉无咎_2005
厉大班长,看在我四处漂泊,终于回归国观故里的份上,赏个黑脸吧----
  太脱离实际了,建议楼主按上述所说先行实践一段时间,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张小侠 6楼
15:25:21  韦1笑 是哪个的马甲?  厉无咎_2005 厉大班长,看在我四处漂泊,终于回归国观故里的份上,赏个黑脸吧----  -----------------------------  黑了,小侠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真性情:)  小国论不研究,改研究语言文字啦
  分辨:“一二三”,就比 “壹贰叁”要困难  ----------------------  额,我为啥觉得前者更好分辨呢。。。。。  后面的观点就让我觉得比较扯淡了
  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不可行  图片——》象形文字——》方块字这个阶段主要是自发完成的,楼主想的正好是这个过程的逆过程,自发过程要想可逆必定要留下痕迹的,只能是血肉横飞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解释社会学上也是屡试不爽!
  好的,厉班长,我一定要继续研究小国论,
  @灬远航 7楼
15:25:21  太脱离实际了,建议楼主按上述所说先行实践一段时间,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  5个建议,你说的是哪一个建议,需要我自己实践呢?基本上,不是我一个人能实践的呀
  分辨:“一二三”,就比 “壹贰叁”要困难  ----------------------  @爷不是流氓 9楼
16:22:11  额,我为啥觉得前者更好分辨呢。。。。。  后面的观点就让我觉得比较扯淡了  -----------------------------  我说的是一瞬间,一眨眼,一晃眼,不放慢速度阅读,容易认错,
  繁体字太复杂了  
  @张小侠   汉语文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图画取代象形文字的可能性不大,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汉字体系不会衰落。
  @二度梅 10楼
17:04:12  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不可行  图片——》象形文字——》方块字这个阶段主要是自发完成的,楼主想的正好是这个过程的逆过程,自发过程要想可逆必定要留下痕迹的,只能是血肉横飞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解释社会学上也是屡试不爽!  -----------------------------  最初,图形,并没被文字替代,而是人为设计了文字,并非自然。图---永远存在  文字为了便于手写逐渐简化,这个简化不是自然的,是人为的而如今不用手写了,就会反弹
  @魔武行者 14楼
17:21:33  繁体字太复杂了  -----------------------------  书写是复杂,然而,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  看复杂,效率才高,  一开始肯定觉得不习惯,别扭,觉得不如简的好。这是习惯问题。  就象你不愿看过于简化的字,如有些人快写时把“面”里面减空的象“石”一样的字。
  @荫隐客 16楼
18:18:46  @张小侠  汉语文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图画取代象形文字的可能性不大,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汉字体系不会衰落。  -----------------------------  的确,汉字离图形最近,将是最后被淘汰的文字
  你研究文字,难道你不知道简体字的演化历史,不知道繁体字当时被确认为官方标准的原因?  
  推简推普以及规范化的那群叉叉是文化艺术科技走进棺材的刽子手.叉叉玩完只是时日问题  
  真应了那句话
精神病人思维广
  回复楼主,@张小侠  (《未来社会》之语文篇)   目录   前言   一、文字取代语言?   (一)语言与文字的主要优势对比   (二)电脑网络使文字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现状   二、图形取代文字?   (一)某些场合,图形开始替代文字   (二)图形的接收效率更高   (三)思考用图形,效率更高   (四)语言文字的未来结局   三、几个建议   (一)给文字配图   (二)放弃统一世界语言的美好愿望   (三)放弃推广英语和普通话   (四)恢復使用繁体字   (五)教育改革   前言   在古代,人用甲骨、竹简来书写,人们大都用语言交流,多数人不识字,会写字的人更少。随着纸张、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字的使用日益广泛和普及,文盲率不断下降。   而今天,在网上可以便捷地交流、保存、复制文字,文字使用率进一步提升...  -----------------------------  我原来也想过 汉字可以以二维码形式索引相关的巨量信息!!  
  @多情总被无情恼_ 20楼
09:42:23  你研究文字,难道你不知道简体字的演化历史,不知道繁体字当时被确认为官方标准的原因?  -----------------------------  你是不是打错字了?官方确定的是简体呀
  @多情总被无情恼_
09:42:23  你研究文字,难道你不知道简体字的演化历史,不知道繁体字当时被确认为官方标准的原因?  -----------------------------  @张小侠 24楼
15:26:22  你是不是打错字了?官方确定的是简体呀  -----------------------------  少侠,我说的是满清,繁体字是在满清时确立为正体字的啊
  @斯忽 21楼
10:30:03  推简推普以及规范化的那群叉叉是文化艺术科技走进棺材的刽子手.叉叉玩完只是时日问题  -----------------------------  确实,特别是推普,政治目的很强  任何国家的政党寿命都是有限的,顺其自然吧
  不要做无用功了。  你是拿钱做事,还是自己爱好这口?  古人都说唯天子不议礼!  何况文字这种文明基因问题。涉及的不单单是技术问题。
  没有几条能够赞同...语言和文字无论比速度,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更加有优势,何况语言一出生就能学会,文字恐怕最迟4-5岁才能理解。图形也只是某些东西能看起来更直观,大多数东西根本表达不清,随便举个网页上的广告:海纳百川 诚信为本等等。
  文字被淘汰也跟象不象形没太大关系,象形文字被淘汰的多了去了。  我认为主要是该文字的使用主体族群有关。只要汉族还在,汉字当然还会在,只是随着时间变化以及语言变化可能有些变化而已。  另外也不认为a,b,c,d一定就消失的更快,实在无法想象e文本来都好好的音节,如何改用象形文字
  @特常 23楼
13:51:07  我原来也想过 汉字可以以二维码形式索引相关的巨量信息!!  -----------------------------  一个二维码可以表述近千个汉字。二维码,人很难阅读,专供机器读
  @adu206 29楼
07:48:43  没有几条能够赞同...语言和文字无论比速度,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更加有优势,何况语言一出生就能学会,文字恐怕最迟4-5岁才能理解。图形也只是某些东西能看起来更直观,大多数东西根本表达不清,随便举个网页上的广告:海纳百川 诚信为本等等。  -----------------------------  先会语言,后会文字是因为学习顺序,当你学外文时往往先遗忘英文的语音,再遗忘文字。有的人学成了哑巴英语。  图形表达不清,是习惯和约定的问题,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其实也是图形的一种,这种图形能表达清,其它图形也应该能。
  其实,语言和文字最终都要消亡。未来最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应该是神经交流。通过内置芯片到人脑中,如果我想和你交流,我就动个念头,然后把想法发送给你(芯片发送到你脑中的芯片中),你可以选择接收,马上通过神经感应知道你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拒绝,或者延后查看。  这个应该是未来可以预见到的交流方式。不过基底应该还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数据层面)。通过图形表达的方式不是太现实吧。
  眼睛,嘴巴,耳朵都是外部交流的一种方式,最终还是会把接收到的信息汇成数据,通过神经给大脑处理,那么我们直接在神经那里设定一个信息传输的芯片,把眼睛,嘴巴,耳朵的信息阻截,直接通过神经交流,这个不应该是最快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吗?   区别就是每个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已。很可能,未来的人眼/耳/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的。
  @adu206 30楼
08:01:27  文字被淘汰也跟象不象形没太大关系,象形文字被淘汰的多了去了。  我认为主要是该文字的使用主体族群有关。只要汉族还在,汉字当然还会在,只是随着时间变化以及语言变化可能有些变化而已。  另外也不认为a,b,c,d一定就消失的更快,实在无法想象e文本来都好好的音节,如何改用象形文字  -----------------------------  对的,英文,汉字应该是同时淘汰
  这得算是化石级国观名人了吧?
  请问怎么用图形表达复杂而连续的信息?还有考虑书写便利的问题。手势信息传输速度很快,可以考虑作为计算机信息输入方式。还不如考虑汉字改进的问题。语音交流是必须的,因为现代生活中我们无法随时解放双手(不要想右手)。请原谅我没有仔细读完您的文章。  
  楼主思想开阔,令人配服!  只是阔得太没边、没谱了,有脑残之嫌。  听兄弟一句,这段文字保存个五年再看,保你到时一嘴牙全部笑没。  
  回复第33楼(作者:@张小侠 于
09:59)   @adu206 29楼
07:48:43  没有几条能够赞同...语言和文字无论比速度,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更加有优势,何况语言一出生就能学会,文字恐怕最迟4-5岁才能理解。图形也只是某些东西能看起来更直观,大多数东西根本表达不清,随便举个网页上的广告:海纳百川 诚信为本等等。  -----------------------------  先会语言,后会文字是因为学习顺序,当你学外文时往往先遗忘英文的语音,再遗忘文字。有的人学成了哑巴英语。  图形表达不清,是习惯和约定的问题,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其实也是图形的一种,这种图形能表达清,其它图形也应该能。  ----------------------  现在的文字也是图形,能表达清楚,为什么要换其他图形表达?  
  我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强制学习英语就是其一,人人都学英语,真正能用的着的难有万分之一,这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教肓资源,增加了学生负担,还不如学些古代先秦古簎  
  我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强制学习英语就是其一,人人都学英语,真正能用的着的难有万分之一,这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教肓资源,增加了学生负担,还不如学些古代先秦古簎  
  首先淘汰英语,又不表形又不表意,新生词汇又难认。然后全球学中文,先统一文化,然后再领土统一,灭欧美,  
  杞人忧天
  小虾,帮你把主帖全部更新了:)
  @solomon314 34楼
12:45:45  其实,语言和文字最终都要消亡。未来最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应该是神经交流。通过内置芯片到人脑中,如果我想和你交流,我就动个念头,然后把想法发送给你(芯片发送到你脑中的芯片中),你可以选择接收,马上通过神经感应知道你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拒绝,或者延后查看。  这个应该是未来可以预见到的交流方式。不过基底应该还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数据层面)。通过图形表达的方式不是太现实吧。  -----------------------------  哈哈,难得有人支持,不过你的想法比我还离奇,我也曾想过,如果人脑直接用电波交流,就失去了屏障,容易被入侵控制,而且会引发信息混乱。  通过嘴,眼,手,耳这些器官,可以对信息进行预处理,筛选,加工,分类。海量信息直接涌入大脑,会是灾难。
  @stonyau 5楼
15:24:21  例子  看到了嗎?  「例子」  快速地看完了整篇東東還不知道這東西怎實行  例子,圖片,自己畫的圖片,ok?不要文字。  -----------------------------  你画的什么例子呀?没看到  实行,通过给汉字一一对应的配图,提高阅读速度,逐渐忘掉文字。  配的图,不由自己画,由设计这个配图的软件公司画。
  @dwgov 38楼
23:32:24  请问怎么用图形表达复杂而连续的信息?还有考虑书写便利的问题。手势信息传输速度很快,可以考虑作为计算机信息输入方式。还不如考虑汉字改进的问题。语音交流是必须的,因为现代生活中我们无法随时解放双手(不要想右手)。请原谅我没有仔细读完您的文章。  -----------------------------  3000汉字一对一换成3000个图,不存在表达不清的问题  确实,你提到的解放双手的问题,是我疏忽了。  但问题不大,因为人需要动手的机会在减少,许多时候是人用手(或嘴)在指挥机器劳作,而不是亲自动手,我提到的手控交流,一样可以对机器。
  @geweitianya 39楼
14:09:58  楼主思想开阔,令人配服!  只是阔得太没边、没谱了,有脑残之嫌。  听兄弟一句,这段文字保存个五年再看,保你到时一嘴牙全部笑没。  -----------------------------  呵呵,我在9年前就在国观提出要给文字配图了,牙还在  -------------  现在的文字也是图形,能表达清楚,为什么要换其他图形表达?  原因是图形的阅读效率更高
  小侠貌似十年前就算一个名人了吧 依稀记得当年的 陈先进 蟋蟀王
  @张小侠 6楼
15:25:21  韦1笑 是哪个的马甲?  厉无咎_2005 厉大班长,看在我四处漂泊,终于回归国观故里的份上,赏个黑脸吧----  -----------------------------  你安敢公然跟首席套近乎!
  @非耕即战 41楼
14:55:38  我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强制学习英语就是其一,人人都学英语,真正能用的着的难有万分之一,这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教肓资源,增加了学生负担,还不如学些古代先秦古簎  -----------------------------  就是就是,我建议,除了体育课,拼音课,写作课,其他所有课程都列为选修,我的学习我做主
  回复第49楼(作者:@张小侠 于
17:28)   @geweitianya 39楼
14:09:58   楼主思想开阔,令人…… ==========  牙没掉,这可能说明你9年一点长进都没有!  
  @流浪的月光 43楼
15:03:30  首先淘汰英语,又不表形又不表意,新生词汇又难认。然后全球学中文,先统一文化,然后再领土统一,灭欧美,  -----------------------------  确实汉语更先进  灭欧美?世上全剩汉人?极端点,全与你长得一模一样?或全是你心中完美的形象?如果人只剩一种,世界如何精彩呢?
  @张小侠
15:25:21  你安敢公然跟首席套近乎!  -----------------------------  哈哈,猫班长好,多年不见,拥抱一下
  我的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思想输入法”,用全新的人体键盘,抛开语言直接用思想来打字,其速度大大超越语速。它结合了字形、图形、并击、混击等技术,将不用拼音编码。它将让人们的写作、思考、交流效率成倍提高。  团队正在诚招赞助商、合作伙伴,志愿者。
  1、何来图形代替文字的道理。文字本来就是一种图形,每一种图形代表一种意思,一串文字(图形)合起来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你脱离现在有的文字,创造一种图形去表达,不是不行,而是当图形取代了文字,图形不就是成为另一种“文字”了?  2、文字不可能取代语言。人和人的交流语言更直观,更能表达人的情感,文字做不了,你看到文字,只能去猜测。现在的人不愿意打电话是社交综合症,我老婆就是,发短息,用QQ他就敢说,让他当面去给人问声好,就不好意思。说白了,IT时代造成的性格不完整的人。  3、说白了核心就是想回复繁体字,简体字有什么不好,用起来不就是那么回事,你总说文字好,反正台湾的繁体页面,我看了就头晕,一点都不好  4、你刻意的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字放一起,自然看起来会愣一下,同样你把几个容易混淆的表情“图形”放一起,一样也会愣神
  额,从回国关原来是做广告来了。  -----------------------------我的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思想输入法”,用全新的人体键盘,抛开语言直接用思想来打字,其速度大大超越语速。它结合了字形、图形、并击、混击等技术,将不用拼音编码。它将让人们的写作、思考、交流效率成倍提高。  团队正在诚招赞助商、合作伙伴,志愿者。  -------------------
  @洗涤工人 56楼
15:55:13  1、何来图形代替文字的道理。文字本来就是一种图形,每一种图形代表一种意思,一串文字(图形)合起来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你脱离现在有的文字,创造一种图形去表达,不是不行,而是当图形取代了文字,图形不就是成为另一种“文字”了?  2、文字不可能取代语言。人和人的交流语言更直观,更能表达人的情感,文字做不了,你看到文字,只能去猜测。现在的人不愿意打电话是社交综合症,我老婆就是,发短息,用QQ......  -----------------------------  1、对,先期只能创建一种图形文,要完全放弃语言文字需要漫长,几代人的进化  2、确实,这是语言的优势,但是,在电话那头,听着他的声音,看不到表情,也需要猜测对方心思。即使见面,遇到演员,一样不知其内心想法。  3、看繁体头晕,是习惯,适应一会就好了,只要一小时。  4、我承认我刻意把相似字放在一起辨认,但你刻意找来相似图形来,我辨认会比较轻松
  楼主:张小侠 时间: 11:59:20   -------  张小同志,你好呃,,还在重庆吗?
  故人一枚,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张小侠 时间: 10:20:42   我的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思想输入法”,用全新的人体键盘,抛开语言直接用思想来打字,其速度大大超越语速。它结合了字形、图形、并击、混击等技术,将不用拼音编码。它将让人们的写作、思考、交流效率成倍提高。  团队正在诚招赞助商、合作伙伴,志愿者。  ----------  要正常人吗?哈哈哈。我的天。  我个人认为 小国论 更有具体意义。
  抛开语言直接用思想来打字  ----------  是不是类似美国飞行员那样戴个头盔,看见目标了,想一下,想打就打?
  @张小侠   多谢这样耳目一新的文章。
  在今天的欧洲,经常能够听到曾经作为贵族语言的法语,面对英语称霸全球的酸溜溜的抱怨  。  而法语的衰落与英语的崛起,并不是因为语言或文字的优劣造成的结果。  事实上,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更“高贵”的拉丁语,  今天已经几乎成为“死语言”。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探讨。  一种语言的兴盛,更重要的取决于有多少优秀的思想家在用它思考、创作。  取决于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最新原创思想、最新原生概念、最新原生词汇的多寡。  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罗马教庭的保守顽固,  欧洲文明的中心开始离开地中海沿岸向北转移。  在地理大发现方面,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独占鳌头西班牙和葡萄牙;  在希腊文化的复兴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策源地的意大利;最终却落后了。  与此同时,科学活动开始的发展到组织化,大型国家科研机构开始建立。  牛顿的“归纳一演绎”法出现,标志着科学方法论的确立,这是古希腊以来的一次飞跃。  加上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界文明很自然地转向了英语地区。  在英法的竞争中,英制与公制的竞争就是一个旁证。  英制虽然换算十分麻烦,但是在很多传统领域,依然顽强地存在着,显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诞生于法国的公制能成为今天世界的通用标准,  那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新兴的美国采用了公制标准。  英语和公制称霸今日世界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背后强大的思想与科技实力。  语言或标准本身的优劣,只起到了次要的作用。  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  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  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  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  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  对于外语好的个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费劲。但要他翻译出来,效率就要低很多。  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学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  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象历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一样,彻底消失了。  最好的选择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那样,  以少数擅长语言的人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之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普及。  只有这样,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创新。  中国现在在英语面前面临的困境是:基于这个语言的文明正处于高峰期  ——并不象阿拉伯人面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样,是处于经失落的静态文明;  也不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兰文明。  现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识、新思想依然在英语世界产生,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  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  大约有4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  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  所以,现在并能简单地因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学生大量时间,就不该学英语了。  光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全民学英语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质,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从利马窦、徐光启向中国传播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算起,已经几百年了;  如果从鸦片战争,从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算起,也有160多年了;  即便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  当代的中国,应该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转折关头。  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学习英语,与翻译并重;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用母语思考、创新。  提高科研、新闻等行业从业者的英语水平,与普及基础教育,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并重。  不应该在中国把英语变成象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那样的“贵族语言”。
  六,再谈汉语与英语的优劣  谈到汉语与英语的优劣问题,首先就会想到“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  前面已经讲到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已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存在着大量形声字。  历史上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不断增加,  表意文字要求汉字拥有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字符集,  但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增加字符来表达新的概念,而是创造新词,  加上对汉字汉语的规范化,这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减少了使用字数的目的。  与汉字相反,英语名为“表音文字”,其实并不能真正的表音;  英语正词法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和读音之间的矛盾问题。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推广和教育的普及,  英语的书面拼写形式逐渐统一,形成了规范的形式,  而这些规范的形式又通过印刷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下来。  但与此同时,英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gnash(咬牙)和 gnat(小昆虫)中,g不发音,  knight (骑士)和 know (知道)中,k不发音,  而在中古英语中,这几个字母全都要发音。  又如,辅音字母前的 r (如 arm)和词尾的 r (如 father)不发音,  词尾的 e (如 live)不发音,而在中古英语中,它们都是要发音的。  这种情况,使得规范的书面形式与实际的发音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这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遇到的一个难点:  学习一种“表音文字”如果不查字典、不看国际音标,也不一定能准确发音,是不是好笑?  18世纪开始,英国强调语言的规范化,要求语言准确有力。  1755年,约翰逊(Samuel Johnson) 编写了第一部英语词典,  把英语词的拼写形式固定了下来。这样,英语的正词法就能够以词典作为规范的根据。  这很象中国秦朝时将小篆的书写规范化,但是却没能阻止汉字语音的变化。  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所谓拼音文字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拼音文字,由于千百年来口语的不断变化,  它的书面文字与读音往往相去甚远。  法语也一样,它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还是四、五百年以前的发音,不发音的元音彼彼皆是,  象hommes读为um,aiment读为em。  事实上,现在的书面英语、法语,已经有很大“表意文字”的成分了。  历史上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ideograph),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关系,  无论用哪种语言或方言去读,意义没有变化。这是几千年来各种口语分化交熔变迁,  而汉字一直作为一种统一的文字被所有人认同的原因。  汉字使操不同口语的人互相交流成为可能,而隔膜是统一的主要障碍。  所以在“表意”、“表音”这一点上,汉字并不比英语劣势。  现在普遍认为汉字的庞大的字符集使它显得非常复杂:难学、难记、难用。  但是这里面需要搞清一个前提:那就是汉字的“字”与英文的“word”是不同的概念。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需要掌握个汉字,才能够满足日常阅读。  但这不仅仅是学习个“字”,而是学习个概念。  一个人一天之内可以学习26个英文字母,但是他能阅读英文吗?  由于英文已经不是典型的“表音文字”,学会26个字母甚至连准确的单词发音都没有掌握。  到头来,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小学中,仍然要进行大量的单词拼写训练。  掌握英文单词是什么水平?能应付日常阅读吗?学习过英语的人都明白!  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一个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其信息熵很高。  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渐扩大汉字容量,随着汉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趋缓;  汉字增加到12370以后,不再使信息熵有明显的增加。我国科学家指出:  汉字的容量极限是12366个汉字,汉字静态平均信息熵的值 (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  通过数理语言学中著名的齐普夫定律(ZIPF’SLAW)核算,  这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  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如下:  法文:3.98比特  西班牙文:4.01比特  英文:4.03比特  俄文:4.35比特  中文:9.65比特  可以看出,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汉字的信息量最大。  汉字对拼音文字的这种信息熵优势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比喻就是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差别。  十进制数字系统需要人记忆0—9,10个符号,二进制只需要记忆0和1两个符号。  十进制乘除要记忆9X9表,二进制只需要学会与、或、非的简单逻辑。  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呢?  因为那样很浪费,一个数字“7”表示成二进制就成了“111”,记个大数不把人累死?  反过来,人类为什么不用十六进制,或更高的进制呢?  一方面是人脑智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十六进制也未必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熵。  这种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就是联合国文件中,中文版本一定是最薄的。  信息熵高是不是就不利于计算机处理呢?这方面恐怕还很难下结论。  简单的比较汉与英文的输入速度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字”与“word”是不同的概念。  要比较只能比较同一内容的中英文两个不同文本,计算击键数的差值。  在“词”的单位基础上,现代汉语与英语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现代英语为了应付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新概念,也在不断地造词。  无非是借助拉丁词根、或重新组合已有单词,结果越是专业科技的词汇,就越长、越难记。  或者是大量使用缩写:如WTO、FBI、IBM、UFO等等,缩写一多就容易混淆、难以理解。  在这方面,现代汉语造词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了。这就是汉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优势。  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标准,来衡量汉字与英文字母的优劣是件很荒诞的事情。  现代计算机技术说到底就是基于“二极管”的技术,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料。  难道要人类高度智能的思维模式,去模仿“二极管”式的思维?那是典型的削足适履。  试想,难道当年就因为发明了黑白照像术,人们就该废掉油画的色彩?  难道当年就因为摩尔斯电码适合新发明的电报,人们的语言就都应该改成“嘀嘀嗒”?
  字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不应该忽视,但是没必要过分夸大。  当年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  直到清朝末年中国还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术。  其原因就是汉字数量太大,要制造一套足够印书的字模难度太大,也不经济。  最后还是20世纪初,西方人引入了机制字模,中国才实现了活字印刷。  在20世纪,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的初期,汉字处理软件的缺乏也曾经是一种阻碍,  但是很快也就解决了。现在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汉字的传播比以往更方便了。  真正阻碍中国进步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们思想的禁锢。  在西洋活字传入中国之前,利马窦、徐光启翻译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书籍,  已经通过古老的雕版印刷出来了。但是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却得不到国人重视。  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落后思想的禁锢下,  即便我们象伊朗、土耳其那样把自己的文字全部改成先进的阿拉伯文或拉丁文拼写,  我们也无法逃避象古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衰败。  七,汉语拼音问题  所有语言可分为有声调和无声调的语言两种。  在有声调的语言中,一个音节声调改变了,语意也随之起巨大的变化。  汉语属于有声调的语言,英语属于无声调的语言。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有声调的语言信息熵更高,当然发音也更难掌握。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  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  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是他是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  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  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  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  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  最终,中国在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  中国在中苏友好的五十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  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  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  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  真理在往前一步就是谬误。  现在仍然有一些激进的人,还在认为汉语、汉字的拉丁化程度还很不够。  事实上,这些人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就在苏联创制了。  其目的据说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  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  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  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  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  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  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  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甚至说: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  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他提出:“废汉文之后”,  “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言论,  而且把汉语和汉字混为一谈,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在学术上是错误的,  陈独秀虽然对此进行了批评,指出:  语言和文字“此二者关系密切,而性质不同之问题”绝不能混淆,  所以,是“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语言乎”还值得研究,  但是同时,陈独秀也提出了“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书之”的意见。  现在如果我们对照一下伊朗(波斯)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  对照一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先用阿拉伯字母,后又改成拉丁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  难道他们都强大了吗?今天那些还在鼓吹拉丁化的人们,值得深思啊!
  开发新语言
  支持一下!!呵呵,不错
  @solomon314 34楼
12:51:29  眼睛,嘴巴,耳朵都是外部交流的一种方式,最终还是会把接收到的信息汇成数据,通过神经给大脑处理,那么我们直接在神经那里设定一个信息传输的芯片,把眼睛,嘴巴,耳朵的信息阻截,直接通过神经交流,这个不应该是最快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吗?  区别就是每个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已。很可能,未来的人眼/耳/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的。  -----------------------------  再延展一下你的观点:未来某个时候,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可以脱离肉身,全息的复制到其他载体上,所以最后人类的思想会融合,各学科知识、各个人的思想交织在一起,诞生新的超思想和超精神。配合机器人自我复制技术,再通过量子传输,进行星级传输,此时交通和通信是一体的。最后是否能让人类的力量遍及全球,取决于,人类是否能从理论和实际上突破广义相对论。
  有意思 支持!
  @solomon314
12:51:29  眼睛,嘴巴,耳朵都是外部交流的一种方式,最终还是会把接收到的信息汇成数据,通过神经给大脑处理,那么我们直接在神经那里设定一个信息传输的芯片,把眼睛,嘴巴,耳朵的信息阻截,直接通过神经交流,这个不应该是最快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吗?  区别就是每个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已。很可能,未来的人眼/耳/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的。  -----------------------------  @isince1985 70楼
03:38:43  再延展一下你的观点:未来某个时候,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可以脱离肉身,全息的复制到其他载体上,所以最后人类的思想会融合,各学科知识、各个人的思想交织在一起,诞生新的超思想和超精神。配合机器人自我复制技术,再通过量子传输,进行星级传输,此时交通和通信是一体的。最后是否能让人类的力量遍及全球,取决于,人类是否能从理论和实际上突破广义相对论。  -----------------------------  这个,倒是不太同意你的观点。人的思想和意识应该脱离不了肉体。即使人工智能得到突破,但是电脑还是缺乏人脑细胞的自我更新调节能力,功能上还是无法模拟人脑的。所以这种update到电脑的想法我认为是一种歧途。  人脑是人体上最难替代,即使能替代也是最后替代的,因为它太复杂了,人类的知识对于意识产生机制一无所知。在可预见的未来(超出了现在能预见的就没办法了),使用电脑和芯片辅助加快我们的交流,拓广我们的感官感知范围,是最具操作性和最有前途的。  关于这块的突破,应该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和生物学的发展。相对论更偏重于空间和运动方面,它的突破应该会对我们的交通,能源,材料等有巨大的帮助。我曾经臆想过,如果相对论真的突破了,我们对空间的认识有巨大的进步,那么星际旅行就很现实了,能源的本质也会重新认识,人类应该可以实现走出地球的目标了!
  普通字=多媒体义片,组合起来成普通文=世界文。意义都能明白。目的达到。  再有同一读法就是世界语【普通语】。第二目的。普通=普遍通用 普普通通。  不能欧洲化。西方化。不要强势语言霸权。  义元义片-图画图形-象形-笔划,就可以认读。  要学习一千多这样的笔画符号。
  图画-&象形-&笔划笔顺   形素:   .读@ 读音是汉语拼音的e 借用这个符号表示 写是一个点 国际音标不显示   以下正倒笔顺两音: 一个符号正倒写读两个音   )=bp ︶=fv ╯=my ╮=cq   |=dt -=sz /=nj \=lr   (=gk ⌒=hx ╭=Nw ╰=$&   连接方式:   "=a:中, ’=e:头, ~=i:空虚变, &=o:连接, &=u:断待, 无:尾首顺序连 _`:起笔下上   可以写可以说   人-----tle@   t--向上写竖   l---从上向右下写\   e回到\的头部   @---写点=头 读汉语拼音e   这个字读tle@   我们写了一个字:有直立身体 有手臂 有头 是人=亻字   也许这样写更好:_|\e. 字母化   _|从下起向上写竖线 从左向有写\ e回到\的起笔点 .写一个点   "=a中, ’=e头, ~=i 空变虚 , &=o连接, &=u断待, 无:尾 首顺序连 _ `指下上   则 _|\'. 就变成这样了。
  表音文字写的是语音 语音里有意义。  表意文字写的是语义 或意义【形 指事 会意转注】 形表意义 形表语义。
  形声字 80-90% 汉字已经成了表音字!自己民族懂得,他人不明白!自闭语!   形声字 音不达 义不达 只好是 符号字了;字囫囵个表意义。像西文字母一样 只是个 符号!不是26个 是许多!   还是形义字可以世界人理解。
  如此改造汉字,会成为世界字=普通字,人人可能明白。  欢迎探讨 讨论。
  @洗涤工人
15:55:00  1、何来图形代替文字的道理。文字本来就是一种图形,每一种图形代表一种意思,一串文字(图形)合起来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你脱离现在有的文字,创造一种图形去表达,不是不行,而是当图形取代了文字,图形不就是成为另一种“文字”了?   2、文字不可能取代语言。人和人的交流语言更直观,更能表达人的情感,文字做不了,你看到文字,只能去猜测。现在的人不愿意打电话是社交综合症,我老婆就是,发短息,用QQ他就敢说  —————————————————  有道理  
  @foxconnwkf
07:52:00  在今天的欧洲,经常能够听到曾经作为贵族语言的法语,面对英语称霸全球的酸溜溜的抱怨   。   而法语的衰落与英语的崛起,并不是因为语言或文字的优劣造成的结果。   事实上,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更“高贵”的拉丁语,   今天已经几乎成为“死语言”。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探讨。   一种语言的兴盛,更重要的取决于有多少优秀的思想家在用它思考、创作。   取决于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最新原  —————————————————  大赞  
  @foxconnwkf
07:53:00  六,再谈汉语与英语的优劣   谈到汉语与英语的优劣问题,首先就会想到“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   前面已经讲到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已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存在着大量形声字。   历史上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不断增加,   表意文字要求汉字拥有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字符集,   但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增加字符来表达新的概念,而是创造新词,   加上对汉字汉语的规范化,这  —————————————————  高见,拜读了,大赞  
  看了目录就不想看了。这边说要图形化,这边要恢复繁体字。可知简体字的图形要更清楚?如果要更形象,那也要恢复甲骨文才对。
  @多情总被无情恼_
09:42:23  你研究文字,难道你不知道简体字的演化
,不知道繁体字当时被确认为官方标准的原因?  -----------------------------  过去也许是对的,但将来不见得对  lz的思想有新意。  也许未来只有图形(含动态的),声音,甚至会有体验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写的从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