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曼的司令部35舰队防御阵型

海盗奇兵攻略哈德曼40级_百度知道
海盗奇兵攻略哈德曼40级
相信冲击敌人的防御阵地也容易很多。三,这个真要洗洗直接睡了,等大神们来补充吧。后方的森林是可以走的,如果硬抗大加农炮打胖子和步兵都是一下,前期用的不多,不能再有限的时间内攻击防御塔,移动速度快。这里要说明的是,大量的防御堆在前边,吸引火力、其他现在的阵型不好推的就是海滩压制,主要是硬抗火箭炮,当然战损也是避免不了的。毕竟现在大多都是用防御和建筑把司令部围起来,以数量换取攻击时间,还没研究这个,和防御的攻击范围,先扫清前边的防御,那么这里就是你的突破点,你会选择用哪个去冲锋4;3:这个战术N多大神用了、阵型的防御漏洞“偷本”这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纯野人流,为推后方的司令部大大提高胜算,坦克没出,跟步兵比起来就是移动速度快,不好多做评价,只能损兵硬推、纯MM流,什么兵种先登陆以达到最少的兵力战损:我擦,要等震动炸弹(冰冻弹)高了:打玩家的时候用的不多,前边的胖子和步兵全部阵亡,打下来的资源够你爆棚、迫击炮,同样都是蚁多咬象,貌似很多人都不知道啊,总会有一个防御塔薄弱的方向,也屡试不爽吧,狙击塔威胁高的时候使用,毕竟前期防御塔不是那么多:大小加农炮,试想一下比你高10级的玩家的资源,损兵硬推。还有就是在不同的方向分批登录,可以选择步兵先登录,取得最大的效果、3个MM站在安全位置。3,一般都是利用兵种配合,或者是冰冻以后冲进基地后方。配合震撼,能回血,简单说声东击西吧,前方建筑和防御混搭,就不说坦克了)。2,不如以步兵数量的优势先去当炮灰、极限攻击距离有的阵型防御总是把迫击炮和加农炮放到基地后方,喷火器呢这时候就是需要胖子和步兵再前边抗住,防御建造的太靠前,适用性才强,为MM创造出一个极限距离的安全输出位置,利用不同防御塔的攻击范围和射速,容易让MM远程攻击。本人用的少。感觉像是步兵的变异版本、重机枪一类就是正常胖子先登录、战术打法1,在迫击炮的射程外对司令部进行打击,可以先让MM登录,配合医疗包冲锋,基地在后方周围防御少。二,可以无损推掉,司令部缩在角,进行MM的安全冲锋、比如说如果前沿是喷火器,胖子存活率高了、纯步兵流。本人最常用这种战术,所以用引导绕过防御直接打本,精确计算防御的攻速间隔,抗后边的也容易,经常是全军最后只剩下2。四,相信不用给新手们说太多了吧。五,而且也便宜。还有就是。先手的合理登陆能最大地避免战损。打司令部,偷本引导弹至少2级,其他兵种跟紧其后过早过晚都会出现战损、时间差和分批登陆这个要说的不完全算是战术,震撼弹的配合、如果最先攻击到的是火箭炮,血量高,野人流居多,攻击高,来计算什么时候,正确走位不浪费能量点才行;2,但是结果是值得的,毕竟胖子抗这些比较伤、如是大小加农炮和高级狙击塔。有朋友说了。1,算好需要绕路的引导弹次数,出了烟雾,这就要看兵种搭配和走位的存活率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基地前方的防守区域有限,打资源岛的时候用的多,登陆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样的阵型,属于时机把握,前边还有狙击塔和重机枪、纯胖子流。再配合炮火和医疗包,总能成功(犹豫我才10本,比我高出10级的一样推一,反正存活率不高,来进行分配登录也能避免战损
其他类似问题
哈德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德军战斗机部队与美国重轰炸机群的激战 原作者简介: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JohannesSteinhoff,日出生。1934年加入德国海军,1935年转到纳粹德国空军服役。1939年二战爆发时服役于第26昼间战斗机联队,不列颠战役时来到第52昼间战斗机联队,入侵苏联时担任JG52第2大队大队长。随后转任第77昼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在北非和西西里地区作战。44年底担任德国第一支喷气式战斗机联队——第7联队联队长。45年3月加入前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中将领导的JV44“专家中队”,飞Me262喷气式战斗机。45年4月18日在驾机起飞时因故障坠落,本人严重烧伤,退出战斗。他在二战中共执行了930次战斗任务,击落了176架敌机(内有4架四引擎重轰炸机),包括在Me262喷气式战斗机上的6架战果,荣获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战争结束时为上校军衔。战后他参与了联邦德国国防军的建立,先后担任联邦德国空军参谋长、空军总监、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74年退伍时为空军上将军衔。日在波恩去世,享年81岁。在纳粹德国空军服役时的施坦因霍夫 首先,我想对二战前和二战中的德国空军作一些基本评论。30年代时德国发展起来的这支空军部队无论在数量、组织和构成上都不能适应它所承担的广泛任务。轰炸机部队在战略上没有受到重视,它既不是一支“战略轰炸部队”也不是一支“战术支援部 队”,其实还不如简单说成是一支勉强“可以使用”的轰炸机部队。那些今天还主张“如果德国早日发展战略轰炸机部队,必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人们高估了当时德国的资源和战争潜力。相反,美国和英国军方按照一条更为清晰的思路发展出了一支“战略轰炸空军”。据我所知,在美国发展一支这样的轰炸机队伍比起在英国来遇到了更大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这阶段发展起来的“兰开斯特”(用于夜间轰炸)、“解放者”以及“空中堡垒”(用于昼间轰炸)等重轰炸机与其他性能良好的飞机一起完美地履行了它们的使命。同时我也赞成一些对于英美战略轰炸的批评意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后的评论人员比起1943年作出决定的人们来,肯定聪明许多。如果盟军从开始阶段就将轰炸攻势的目标对准德国的能源工业(石油和电力)——在这里我甚至可以排除石油加工业和电力分配设施,而不是在几个目标之间转来转去(例如空军基地、工业设施、运输枢纽等等),那么德国早就大祸临头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是多么容易走入歧途、犯下戈林在不列颠之战中同样的错误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斗机部队的发展史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错误,缺乏远见、加上缺乏完善的计划,为敌人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它没有能赶上对手(盟军轰炸机部队)发展的步伐。举例来说,1940年时,这支部队基本上是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而且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也没多少改进。梅塞施米特Me110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双发重型战斗机,配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无线电操作/领航员,是全天候战斗机最好的候选对象。但不列颠之战时,它执行的是昼间空战任务,使得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在1940年根本 没有夜间作战能力,尤其是缺乏仪表飞行的能力。当后期盟军轰炸机群在白天深入德国进行战略轰炸时,德国空军由于缺乏全天候飞行训练,以至于它的战斗机截击部队经常被跑道上的浓雾或是厚云层所阻隔,不能起飞作战,或者是不能爬升到正确的截击高度,经常会迷航和丢失目标。此外,如果当时世界上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米特Me262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得到更好的规划和更强有力支持的话,美国重轰炸机群在1944年昼间突入德国的行动会遭受到比他们1943年在施魏因福特Schweinfurt所付出的更为惨重的损失1。但同样在这一点上,不完善的计划和错误的发展方向,加上受到政治领导人的压力,从而不合理地把那些可以使用的喷气式战斗机作了错误的分配,这一切阻止了德国空军去获得它应得的胜利。在这些扼要的介绍之后,我想结合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主要描述一下德国战斗机部队截击美国重轰炸机群的行动。我选择“德国战斗机部队与美国轰炸机群的战斗”作为这篇叙述的题目,主要是因为这些轰炸机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史的转折点。当时我的一位好朋友阿道夫·加兰德(他在战争快要结束时被贬职)指挥着整个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在我读过的一本最好的空战历史书籍《最后的中队Diesterbende Jagd》里,作者描写了一段战斗机指挥官向手下飞行员训话的情景,告诉他们空中的骑士决斗已经过去了:“杂技般的独立战斗已经结束了。天空中不再有搜索与躲藏,互相的追逐,抓住对方的尾部进入,选择最恰当的时间射击你选定的目标,等等。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对方的飞行员,而是庞大的空中舰队,是一大堆用皮带把自己捆在炮塔里的机枪手,是天空中的步兵。我们只能也采用大编队作战。”他所描写的完全是事实。我们结束了空中运动员的时代,骑士般的斗争不再存在。欧洲的天空变成了遍布要塞和堑壕的战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攻打和突破这些防御工事。过去的空战成了儿童的游戏。不列颠空战对于每个参加过的飞行员来说都是艰难的,那是一场与对方战斗机飞行员比试技巧的决斗。但即使在那时,我们也没有遭到过这样的失败:日,在美国轰炸机群袭击里昂的战斗中,我们的战斗机连一架“空中堡垒”也没有击落,相反自己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我的朋友约瑟夫·普利尔JosefPriller2立即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战斗机部队总监阿道夫·加兰德将军也同样感到了事态的不妙,他向戈林这样汇报:“除非我们立即增援我们的战斗机部队,除非我们立即为他们提供更好及更有效的武器并发展出新的攻击战术,总有一天那些鸟儿会直接飞到柏林上空!”于是战斗机部队得到了一些增援,武器也有了些改进,新的“突击”这些空中堡垒的战术也发展了出来。但还是没有能阻止它们在柏林上空的出现……在1943年4月,我第一次执行“四引擎工作”(我们通常如此称呼对付B-17的战斗)。那时轴心国在北非的战斗已经接近全面失败,我们在博尼半岛执行一些防御任务,在盟军的全面空中优势下,尽力为非洲军的残部和意大利军队提供一些空中掩护,但依然不能改变他们在5月份全军覆没的命运。记得那是在与喷火式战斗机进行了一场混战后,我们正在准备着陆。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支闪闪发光的轰炸机“舰队”,那种型号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在正午的阳光下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当时我们的战机燃油和弹药都已不足,所以没有进行拦截。但我很快就有了近距离观察这些巨大的“鸟儿”的机会。我们将从非洲撤出来的各个残部重新集结在西西里,整编为作战编制。战斗机司令部那时发下了一批小册子,都是描述一个内容:“如何攻击四引擎轰炸机的密集编队”。那时还没有发现对付轰炸机群的最好攻击方法,但已经建立起了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尽力打散对方编队,落单的轰炸机更容易对付;如果你能准确带领你的战斗机部队对对方来一个正面突击,使之正好能突入轰炸机编队的内部,那你就一定能打散它的编队; 尽力保持战斗机的密集编队,在到达极近距离前不能开火。但一旦到了开火距离,就要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从每个孔里喷出火蛇”,发扬最大限度的火力密度。当时美国的第12航空队布置在北非,正在通过不间断的轰炸来削弱西西里的防御力量。日,我们的雷达站发现了一个敌军的轰炸机编队正在从地中海上空向我们接近,大约在撒丁岛和西西里之间,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那不勒斯。这里我还要解释一下,在输掉了不列颠之战后,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电子设备、特别是雷达方面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力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工作。所以43年时的情况已经和40年时大不相同了。按照我们一直在操练的新战术,我把手里的战斗机分成了两个编队3,一共有120架战斗机,但他们中没有人参加过与四引擎轰炸机群的战斗。当我们接到起飞命令后,又传来了进一步的更正消息:敌人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去攻击那不勒斯港,而是轰炸了墨西拿和意大利本土之间的航运线。所以它们已经开始向北非基地返航,而且飞行高度很低,很快就消失在雷达屏幕上。我带领着大约100架飞机飞往撒丁尼亚与西西里之间,但就在快要接近敌机群时,得知了敌人已经从雷达上消失的信息。我知道这意味着敌人正在接近海平面的高度飞行,但由于海面上的薄雾,目视搜索变得非常困难。就在我考虑到油料已经快要不足、从而下令返航的时候,敌机编队突然出现在我们下方。这些空中堡垒散得非常开,就在海面上几码的地方飞行。编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你很难从它的一端望到另一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作过攻击贴海面飞行机群的训练,所以发动一场得到良好协调战斗的机会为零。结果极为糟糕,整个德国战斗机编队乱成一片,连一架战果也没有取得。许多飞行员丢失了方向,要靠雷达引导才能返回基地,而油料的不足又加剧了他们的困难。我们一共损失了6架战斗机。当天晚上我们从戈林那里接到了德国高层战斗指挥人员给前线战士的典型命令:他们要求把每一个参加这场战斗的飞行员,不管他来自哪个部队,全部送上军事法庭,罪名是在敌人面前表现懦弱。只有当所有的部队指挥官都要求把自己先送上法庭后,这场荒谬的闹剧才算不了了之。但无论如何,这场战斗都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开始了进一步的严格培训,不断练习着过去我们所学到的一切。同时,德国本土的另一些部队也在不断探索着对付轰炸机群的方法。有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在一次战斗中成功地使用1000磅炸弹炸散了敌机编队4。随之其他部队也开始了相同的训练,但谁也没有能重复这个胜利方法。这种战术要求一些飞机各自携带一枚配有定时引信的1000磅炸弹,爬升到轰炸机编队的上方,但精确估算高度差以确保炸弹刚好起作用却成了大问题。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个成功执行此类攻击的战例。我们的另一种新武器相对要成功得多。那是一种像陆军所使用的火箭筒似的武器,可以悬挂在梅塞施米特Me109或者福克·沃尔夫Fw190的机翼或者机身下。这种220毫米火箭弹5的精度不高,弹道简直令人难以捉摸。为了在1000米的距离上命中对手,你必须在目标编队上方约150米处的高度开火。然而,如果我们成功地让火箭弹载机爬升到了正确的高度并接近到距敌机编队1000米距离的话,火箭弹的爆炸通常能打散“空中堡垒”或者“解放者”式轰炸机的编队。像上面提到的一样,落单的轰炸机通常是一个更为容易得手的目标。但除了精度以外,该武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重量和气动外形严重影响了单引擎战斗机的爬升率,结果就是要等火箭弹载机到达正确的高度,非得有极好的耐心不可。就在我们不断操练各种对重轰炸机群的攻击方法时,它们的护航战斗机出现了。这些家伙通常很快就能找出我们攻击方法的弱点加以克制,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发展出新的攻击方法。其中一种最有趣、也是最危险的,就是使用我们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撞击。1943年时,我们开始为福克·沃尔夫战斗机加装装甲板,并把它们布置一些担任近距离攻击的部队里。他们要尽可能靠近轰炸机,如果在发射完所有的弹药之后敌机依然在飞行,那么就必须使用撞击这种手段来消灭敌人。事实上出现了很多的撞击战例,但令人惊异的一点是,在大多数例子里,实施撞击的飞行员都能平安跳伞逃生!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同样也在于如何使这些飞机到达正确的高度——它们的额外装甲防护严重降低了爬升率。最后,最为成功的方法出现在了装备有特制空对空火箭弹的飞机上。从1943年到1944年底,我从事的几乎全部是对抗盟军重轰炸机群的战斗任务。那以后我来到了第一个全面装备喷气式梅塞施米特Me262战斗机的部队——第7昼间战斗机“诺沃特尼”6联队担任联队长。那时我们的Me262上开始装备50毫米口径的R4M空对空火箭弹,每侧机翼下悬挂24枚,在距敌机群1000米处进行48发的齐射。结果非常棒:在对付敌人的密集编队时,一次齐射击落一架敌机是很通常的。但这种火箭弹并没有装备普通战斗机,只用于喷气式战斗机上。在这场与敌人四引擎轰炸机群的战斗中,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损耗是非常严重的。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战斗的进行,士气也逐渐低落。当然这也受到了整个国家不利军事形势的影响。每个飞行员都面临着很严重的困难,特别是在完成任务返回基地时。战斗经常发生在云层上方很远的地方,而经过混战、已经完全迷失方向、又燃油短缺的的飞行员经常得降到云层底下来寻找任何可以降落的地方。导航设施严重不足,使得许多飞机就这样损失掉了。那些剩下的飞机也降得到处都是,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采用这样一种作战规程:为了攻击来袭敌机的第二编队或者是应付当天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击,任何基地上的所有战斗机都要由一名临时指定的军衔较高的军官带领,在补充完燃油和弹药后组成编队前往攻击敌机群,而不考虑各飞行员原来所属的单位。我想不用特别指出大家也可以理解这样的编队作战效能必然大打折扣。1944年底时,德国战斗机部队虽然还有一些那时世界上最棒的飞行员,但占绝大多数的都是些年轻和缺乏经验的新手。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初,数据显示年轻飞行员平均执行两次战斗任务后就会完蛋!另一方面,飞机的情况却非常好,事实上我们被后方送来的飞机淹没了:1944年10月一个月中,军工企业共建造了4300架战斗机!然而,燃油的情况却令人绝望,训练飞行几乎已经被取消了——不用说也知道,新飞行员去战斗时简直就是在送死。 (未完待续)(加装火箭弹的德军战斗机)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本文内容于
18:28:19 被bskhalen编辑
上面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决定轰炸伦敦时许下的豪言壮语,一看就知道元首处于绝对的亢奋中了......再请傻逼德棍们“欣赏”下图,想起来真是可笑,被称为火之炼狱中的汉堡的确是烧得无比灿烂啊!!本文内容于
18:13:40 被bskhalen编辑
1.消灭英国空军有生力量2.打击英国皇家空军的机场、飞机制造厂、雷达站等地面目标3.摧毁英国人民抵抗的信心对比英美对德的战略轰炸,德国有可能完成这三个任务中的任何一项吗?事实上,德国转为对英国的城市轰炸绝不是因为什么复仇或者戈林拍脑子的计划,正是因为无法消灭皇家空军有生力量,才转为城市轰炸,意图摧毁英国人抵抗的信心,这也是经过希特勒最终拍板的计划。
本文内容于
12:04:42 被bskhalen编辑
如果用改装轰炸机配合战斗机进行拦截对方轰炸机群的做法,我看是行不通的。且不说德国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去改装,即使改装了以后,以改装过后的轰炸机性能恐怕只能成为活靶。只能说是自杀性的上天,吸引对方战斗机的注意力罢了。
正如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大量的飞机特别是飞行员都扔到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对伦敦的轰炸中,如果他当时坚持打击英国皇家空军的机场、飞机制造厂、雷达站等目标,那么英国空军的末日就不远了。而失去了制空权,光靠皇家海军是无法对付飞蝗一般的飞机的。那样德军就可以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然后登陆英国。好吧,我承认我有点粉德。
想要对抗这种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最好的办法不是想办法击落飞到临头的轰炸机,而是发展同样规模的战略空军,这才是解决办法的根本.
本文内容于
14:42:06 被bskhalen编辑
Sturmgruppen装备的可不是普通的多拉而是经过特殊改装的FW190(绰号撞击兽Rammboecke),一般都在A-7或者A-8型(R2或者R8套件)基础上改进,重点防护驾驶舱.风挡有50mm钢化玻璃侧面为30mm,飞行员座椅后部还加装了装甲板.加上重装火力和外挂挂副油箱(多出410升),这些突击型的FW190起飞重量达到7吨,是正常机型4.5吨的1.8倍!
抛开战争的正义性,这些德军飞行员的确是非常的勇敢,有些会在弹药用光后才用撞击战术,和二战中的日本不同德国人比较讲效率,他们一般不会采用自杀性攻击方式在撞击之前尽量能够跳伞离机.美国轰炸机机组飞行员称Sturmgruppen为Sing-sing-Groups,就是这种近乎自杀的突击只有那些试图用最小的代价拯救自己的罪犯才做的出来!
3.至于石油,德国是很匮乏,只有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还得分给各仆从国,而英国就不一样了,英美苏三国各有来源,英国壳牌石油控制着婆罗洲的油田,英波石油公司则控制着波斯的油田;苏联占着巴库;美国本土就不用说了,世界第一口油井就在宾夕法尼亚。还有,当时世界最大化工联合企是法本,但最强大就不一定了,杜邦、标准石油、帝国化工不是吃素的。4.对于产能的理解,如果您进过大型工厂,应该可以理解,工厂搬迁造成的停产就不说了,举个简单例子,本来一家工厂钢锭进去坦克出来(当然事实不可能如此),可以直接运往战场,但由于轰炸,要分成炮塔,底盘,火炮三个部分疏散出去,这三个工厂各自距离100公里,本来钢厂的钢锭直接运到坦克厂就可以了,现在要分三批运往这三个工厂,当然,量大的话这部分可以消化掉,但是炮塔、底盘、火炮三个工厂成品出来后,炮塔和火炮都要通过100公里路到底盘厂总装,这200公里就是你为轰炸付出的代价,而且运这200公里需要占用额外的车辆和人力(本来没这需求),这些卡车或机车的生产维护就占用了原来可以用来生产坦克的资源,而且消耗掉原来不用消耗的汽油或其他燃料,还有橡胶;挖地洞也是如此,造高容易挖洞南,为什么地铁造价那么贵?需要占用多少人力,机械?就算人力不考虑,加固需要大量钢筋水泥,这也需要额外生产,车辆运送的,也要消耗宝贵的燃料,而本来,这些都是不需要的。所以战略轰炸可怕就在这里,哪怕人家没有炸到你,你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用炸到你的工厂,只要让你的燃料储备在无谓的运输行为中消耗掉,那就足够了。
您的回复中也提到了美国数量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生产数量,美国能消耗得起巨大的损失还能够保持持续的轰炸不间断,这也是强大的国力和生产能力所支撑的,德国ME 262四发重型战略轰炸机,在一九四零年开始研发,并且生产出来了三架原型机,并且成功的进行了试飞,说明德国并不是不重视或者考虑过战略轰炸机的价值,最初德国计划用战略轰炸机能够轰炸美国西海岸,这么做能够给美国本土带来打击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去,也表明德国具有进攻美国的能力,但是,后来计划取消了,按照希特勒的话说,数量不多的战略轰炸机带来的轰炸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德国面临的窘境,就是生产能力不足以维持数量足够到有实际意义的产量和运转需要的资源,虽然可以作为面子工程生产出来百八十架的,但也只是面子,只是对外界证明德国具有研发生产战略轰炸机的技术能力,但是对于战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当时德国的战事越来越趋于紧张,其他各种武器都紧迫的需要资源和宝贵的生产线来增加产量,所以,德国这个面子工程实在是耗不起,这也是德国在生产了三架原型机后,取消了战略重型轰炸机的计划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就像您帖子也说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还是得到了潮水一般的战机,但是因为缺乏汽油,大多都在整齐的排列在机场上动弹不得,连普通的战斗机或者战术轰炸机都无法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更何况是耗油大户战略轰炸机了,德国人是真的养不起这个家伙,德国战争末期,空军的战机数量还是非常的充分的,如果有充分的汽油供应,还是具备能够把盟军飞机赶出德国领空的能力,这一点可以从战争末期,德国空军转交给德国陆军光机枪就超过三十万挺能够看到,如果德国空军手里的哦这么庞大数量的机枪是从飞机上拆卸下来的,那么德国空军当时掌握的飞机数量将是多么一个恐怖的数字,可惜,飞不起来的飞机就毫无用处,还不如把他装备的武器转交给德国陆军来使用,柏林战役不是也有德国步兵扛着多管火箭发射器作战的吗,这些火箭发射器本来是挂载在飞机机翼下的使用的!石油石油,关键所在在于石油,我也看过不少关于盟军战略轰炸的文章,总体来说,盟军对德国战略轰炸带来的破坏其实并不明显,微乎其微,最大的伤害主要还是化工生产,导致德国汽油产量逐年快速下降,好像一九四四年德国的汽油产量还不到原先的一半,要不希特勒在一九四四年一次军事会议上听取了工业部门的报告后说,敌人袭击了我们的软肋!汽油生产就是德国的软肋,而除了化工产业外,盟国战略轰炸对德国其他的生产造成的影响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不足挂齿,哦,对了,盟国战略轰炸还有个收获,就是炸死了足够多的平民,比如德累斯顿大火和汉堡大轰炸!希特勒在汉堡大轰炸后,视察了一片废墟的汉堡,希特勒咬牙切齿的对着民众说,一定要让盟军遭到报复!好像因此,希特勒下令枪毙了关押在战俘营里俘虏的盟军飞行员!您所说的,轰炸带来的破坏,需要德国浪费很多的产能,我对此并不赞同,德国当时的生产部长施佩尔在战后接受审判的时候,也说过,为了应对盟军的战略轰炸,德国不得不每年要动用四十万的士兵来转移生产和清理废墟!施佩尔的这句话也说明了,再进行工厂转移和清理工作的,并非是由工人来做,而是军队,这么做,又怎么会浪费德国的产能?产业工人们还是在自己的机器面前加足马力再生产,只不过工厂换了个地方罢了!而且,德国还有个优势,就在于,他手里有太多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动用,集中营里的几百万犯人,都是极佳的廉价劳动力,比如犹太人,苏军战俘等等,都在被强迫参加生产和劳动,直到耗尽自己最后一丝体力,比如看个文章介绍过V-2飞弹的生产,附带了很多生产车间的老照片,都是在集中营地下工厂,身穿囚服的犹太工人在生产,因为犹太人中也有很多掌握了技能的工人,比如德国印刷假美钞和英镑进行破坏盟国经济的一个代号叫什么的忘了名字的计划行动,就是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中的假钞制作高手,犹太人受教育文化程度很高,很多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在集中营里,有六百多万犹太人,数百万苏军战俘,还有几百万其他国家或者民族的囚徒,这些都是德国人能够利用的极其廉价的劳动力,一直在为德国生产!而这些犯人得到的回报仅是能够暂时活命!电影辛德勒名单,也介绍了在德国工厂犹太人在为德国工业生产的故事,虽然辛德勒是有意的拖延德国的产生,但是像他这样的工厂主毕竟在德国当时并不多!光辛德勒的工厂有两千多犹太工人,由于生产还需要这些犯人,也间接的延续了他们的生命!可当时在德国像辛德勒这样的工厂遍地都是!曾经看过一个文章介绍了德国当年的地下王国,很多当年德国人挖掘修建的地下设施现在仍都保存完好,规模非常庞大,里面有完善的各种设施,有铁路,有发电厂,有运输系统,有通风系统等等,德国就是把大量的工厂搬到了地下或者把山挖空搬到了山洞里,继续保持生产,而盟军的战略轰炸对此无能为力,毕竟那时候还没有钻地炸弹!这么好大的工程,也可想而知当时德国强迫征集了多少的集中营里的犯人来修建!德国人也不笨,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我对化工不太懂,但我想德国人能把大量的工厂搬到地下或者山洞里生产遭受的损失微乎其微,甚至靠着地下工厂就生产了数万枚的导弹,但是化工产业却遭到致命打击,难道炼油业必须要在地面生产才行吗?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就一直在进行煤炼油的研究,并且也生产了不少煤炼油,德国匮乏石油,但煤炭的产量很大,比如鲁尔工业区就有个大煤矿!德国人对煤炭早就动上脑筋了,好像看过一个文章好像介绍过,德国通过煤炼油获得了数百万吨的油!化工产业遭到极大破坏,击中了德国的软肋!对煤炼油也不是很了解,或许猜测,煤炼油虽然也能得到液体的燃料,但是燃烧率或许还是不如石油提取的汽油,煤炼油对于普通的车辆或许还能勉强的应付,但是对于燃油有着很高要求的战机,或许就不行了,也看过一个文章提出一个观点,介绍德国空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飞机燃油的品质不如美国的好,无法给飞机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连汽油都要分好多的等级和品质,我想煤炭中练出来的油,肯定无法用于飞机上尤其是性能要求更严格的战机上!燃油的短缺或许对德国来说是最大的伤害,或许德国有那个技术能力生产出和美国相媲美的航空燃油,毕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最先进的化工联合企业是在德国,但是由于燃油的严重匮乏,或许德国人就不得不降低燃油品质来增加数量这种无奈的折中方案!看过介绍德国ME 264战略轰炸机的文章,德国人计划采用的发动机,有普通的螺旋桨发动机,涡轮式喷气发动机,还有个奇思怪想是蒸汽发动机,当然里面最好的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了,但是这个也是最耗油的,蒸汽发动机的燃料是煤粉和石油的混合体,燃烧率自然大大不如纯石油的,但是却是一个节省燃料的好方法,不过,在战场上,速度压倒一切,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能否消灭对方和保全自己,只能让自己始终要飞得比对方快,当时喷气式发动机虽然已经面世,但技术上还不可靠,比如德国ME262喷气式战斗机,它的发动机的寿命只有两个小时还是四个小时,这也意味着这样的飞机每出动一次,就要更换一次喷气式发动机,造价不菲,这对产能不足的德国来说更是承受不起的,所以,ME 262还是没能承担起把盟军飞机赶出德国领空的重任,昙花一现罢了!其实,您的回复和我的观点有很大的雷同之处,都是一是盟国的恐怖的产能能够承受得起巨大的消耗,二是德国根本就无力承担维持一支战略轰炸机队伍,有产能方面的,也有资源方面的因素!其实战略轰炸,盟国和德国也是在玩人海战术,完全靠数量取得优势,这点可以从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恐怖的百分之七十的伤亡率就能看出来,看过有的文章也对比美国和德国空军损失数量,双方损失战机数量大致相当,来得出德国空军并不强,可问题是却没有看到一点是,德国损失的是普通的单人战斗机,而美国损失的是十几名机组成员的战略轰炸机,如果这个数量对比,那美国的损失可就是惊人的了,德国人用一架普通战斗机一名飞行员交换一架战略轰炸机十几名飞行员,德国人赚嗨了,一架战略轰炸机的造价够购买数十架普通战斗机的了!战略轰炸机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实在太高,在如今的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组建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也就苏联和美国时期打冷战拼国力维持过,英法不知道有没有,但就是有,也是数量太少,顶多是象征意义上的!记得看本次利比亚内战,美国报纸都指责美国的使用战略轰炸机浪费纳税人的钱,美国在利比亚内战中出动了战略轰炸机空袭了利比亚目标,从美国本土起飞绕了大半个地球飞临北非然后扔下炸弹在绕半个地球飞回美国基地,战略轰炸机每小时航行所耗费的燃油就价值数万美元,飞行十几个小时,再加上发射的导弹价格还有维修维护的价格,出动一次耗费数百万美元,可他击毁的目标的价值可能都不够美国战略轰炸机的燃油钱的,被击毁的或许是一辆老旧的坦克,或许是一个碉堡!简直就是得不偿失,也就老美财大气粗把美元当卫生纸一样用的国家才整的起!这也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最终放弃战略轰炸机而大力发展导弹的一个原因吧,战略轰炸机的损耗比实在是低的可怜,纯粹就是拼国力的一个东东,对付利比亚美国战略轰炸机是没什么风险,因为利比亚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它的,但是在别的拥有完善防空体系的国家,个头大飞得慢的战略轰炸机可就凶多吉少了,还是导弹比较划算,反正也没指望他能在飞回来,照样可以装载很重的弹头,常规弹头能装载一吨的烈性炸药吧,如果装上核弹头效果更明显,而且导弹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去怜悯将要被击中的目标而临时改变计划,而人驾驶的飞机受到良心和情感的压力比较大,比如二战空投原子弹给日本的美国飞行员,一辈子都在良心的煎熬中度过,就因为他摁动了那个摁钮导致数十万人瞬间化为了灰烬,他临去世的时候说,希望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摁动那个按钮的人!其实,我觉得德国在二战没有大规模发展战略轰炸机是个明智之举,否则将加速德国的战败,加速德国资源耗尽的速度!这东东数量生产少了没啥用处,生产多了必将尽快掏空德国的资源导致战争尽早结束,希特勒还是很清醒这点的,数量太少的飞机投下的炸弹不会对美国产生什么致命的伤害!德国最后把精力专注于战术轰炸机的研发和生产上去,或许更有实际意义!一个武器的长产工时和造价,对于战争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德国虎式坦克,一辆的造价好像是六十多万德国马克,需要耗费数万工时,结果只能是德国只造出来一千多辆的虎式坦克,虎王更可怜,只造出来几百辆,这点数量的坦克还要分布在极其广阔的战场上,产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只对局部战斗产生了影响,但对全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缴获了一辆实验性的虎式坦克,当时朱可夫参观了这辆坦克后说,完全有理由相信,希特勒凭借这个武器会征服世界!这也给虎式坦克很高的评价,可惜的是,数量太少不足以去征服世界,而且看过一个文章介绍过虎式坦克的耗油量,OH MY GOD,平均到每百公里油耗六百升,相对于现在汽车百公里油耗七八升,虎式坦克简直就是吃油的老虎,也难怪,看看这个家伙六十多吨的重量还能跑起来,难怪德国人在战争中来了一句,OIL IS BLOOD,汽油就是血液,和血液一样宝贵!
2.所谓德国研发的战略轰炸机,除了h177有上千架产量还拿的出手外(虽然蛋疼的耦合发动机过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其他就不要提了。Ju 390飞上天的只有两架原型机,V1原型机是运输机,用JU 90的机体,加上延长的机翼改出来的。V2原型机是侦察/巡逻机,用JU 290的机体改的。轰炸型的JU 390C只存在纸面上。Ju 290一共只造了65架,A1型是运输机,A2/A3/A4/A5/A7型都是巡逻机,A6型是50人运输机Me-264 原型机试飞仅比B-29晚三个月,可视为同一时期--终战前B-29生产两千多架。Me-264只有一架V1原型机。--B-29在1943年9月大规模生产时,Me-264 V1的BMW-801发动机还未换装完毕,要到半年之后才能重新试飞--Me-264 V1 的空重是B-29的66%--Me-264 V1 的发动机功率是B-29的 78%--Me-264 V1 没有自卫火力--Me-264 V1 没有武装--Me-264 V1 一共试飞52次,总时间38小时22分。--Me-264 V1 没有进行过全负荷试飞,所谓的“载弹量”只是纸面数据--Me-264 V1 没有进行过远航程试飞,所谓的“航程”只是纸面数据--戈林副官对Me-264的评语是:“要解释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失败是相当复杂的,这涉及到许多因素。就机身而言,轰炸机的机型是相当高级的。但是,作为设计这种飞机的基础的引擎却没有达到与之配套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对技术的理解,缺乏战术能力,缺乏服务技术方面的经验,缺乏想象力,合作不充分,以及矛盾的解释”像这些只生产了三两架的样机,成本、效能、故障率、能否量产都不得而知,跟人家产量上万架的比?而且能生产和能大批量质量稳定的生产是两回事。3.战略轰炸机的作战效果,绝对没被夸大,事实上,能把对方逼得把大量的重要工厂迁移到了地下或者疏散那就是巨大的成果,迁移和疏散的成本是巨大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占据大量宝贵的运力,并额外使用掉大量燃料,比如德国本来产能是100,可以全力投入军工生产,但为了抵御轰炸,不得不抽出30的产能来挖洞,疏散工厂,生产维修额外的车辆以供运输,并使用掉原来可以用来作战的汽油。事实上由于盟军的轰炸,从 1944 年 5 月开始,德国燃油的消耗便超过了产量。燃油储量被迅速地消耗,在 6 个月之后实际上已经接近枯竭。燃油生产的损失被装甲部队所深切感受到。8月,飞机发动机出厂前的试车时间由 2 小时下降到半小时。由于缺乏燃油,本来已然削减过的飞行员训练时间被进一步缩短。在整个夏天中,德国装甲部队由于战斗损失、运输不便以及燃油紧缺,在野外的行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到 12 月,根据斯佩尔的证词,燃油的储量已经达到悲惨境地。当德国人在 12 月 16 日发动反攻时,燃油储量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次行动,他们只能指望夺取盟军的燃油储备。因而,许多装甲部队由于燃油耗尽被损失。在 1945 年 2 月和 3 月,德国人在维斯瓦(Vistula)的巴拉诺夫(Baranov)桥头堡聚集了 1,200 辆坦克以阻挡俄国人的进攻。它们缺乏燃油,动弹不得而被击溃。哈特曼的回忆录也提到后期他们被运来的飞机淹没,但是!没有燃油,那飞机坦克再多有什么用?而且由于缺乏燃油,新飞行员的训练根本无法正常实施,这就造成了大量上天不超过三次就送命的菜鸟。
战略轰炸机数量少了是根本没用的,必须要靠庞大的数量,才能有战果,德国在二战也曾经缴获和修复了一些盟军的B-17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装备自己的部队,有六十多架次,由于数量太少,根本就无法对盟军构成威胁,而且损失一架就少一架,德国人也舍不得!战略轰炸机必须要有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才能够维持的住的,战略轰炸机的损失也是惊人的,也就美国才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因为战略轰炸机的优势就是飞得高,飞得远,载弹量大,能够纵深敌军腹地对工业区进行轰炸,由于深入敌国腹地,这也意味着自己要遭受巨大的风险,损失也是很惊人的,由于距离远,护航战斗机无法提供全程护航,大部分时间都是战略轰炸机编队自己单独飞行,一旦遭受敌国拦截战斗机的拦截和地面防空火炮阵地的拦截,往往自身的损失也是很巨大的,在诺曼底登陆之前,美军只能从英国基地起飞轰炸德国,当时美国航程最远的战斗机的油料也无法给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一般到了德国上空就只剩下战略轰炸机继续前进了,德国人也专门设计开发了各种拦截战斗机用于对付盟国的战略轰炸,比如夜间双发拦截战斗机,地面是88毫米高射炮组成的高射炮阵地,柏林甚至修建了四个巨大的防空塔,塔上装备了几门四连发88毫米高射炮,在雷达指引下进行防空!所以,轰炸德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美国飞行员往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看文章好像介绍过,整个欧战,有十几万美国飞行员阵亡,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阵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多,虽然美国规定,参加过多少次行动的飞行员就可以回国,但是真的能完成那些任务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德国战俘营里的美国飞行员也人满为患,大多都是被德国击落迫降或者跳伞的!随着盟国对德国本土战略轰炸越来越猛烈和频繁,导致德国被迫把海外战场的大量战斗机中队调回本土进行防御!在没有战斗机护航下的轰炸机编队,在对方拦截战斗机的打击下,纯属于自杀行动,战斗机飞得更快,更加灵活,体积小,火力猛,而轰炸机笨重,体积大等等,虽然B-17装备了大量自卫机枪,但是还是不如战斗机!往往被战斗机撕成了碎片!德国人为了应对盟军战略轰炸,甚至还专门划分出了歼击机的概念,专门就是为了打轰炸机的,歼击机设计要求是,航程远,速度快,装备武器多火力猛,往往都是能够快速抵达事发空域,然后一阵狂打快速撤离战斗空域!美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老照片也显示很多空中堡垒轰炸机给打得都快肢解了,还摇摇晃晃的飞回来了,由于损失巨大,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根本应付不起这种损耗的,当时世界上也就只有美国才能承受的起!德国人敢派战略轰炸机去轰炸伦敦或者苏联大后方乌拉尔工业区吗,估计去的没有几架能飞回来的,以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来说,根本就承受不起这么惨重的损耗!战略轰炸机的造价昂贵,耗费资源多,一架的造价就够造几十架普通战术轰炸机的了,更要命的是石油,战略轰炸机往往连续飞行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用中途加油,一次性就能装载几十吨的燃油,这对于石油严重匮乏的德国来说,也真的养不起太多的这么个庞然大物!德国的战略轰炸机其实也有,样机都造出来了,也进行了试飞,进行投产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障碍,只是国力撑不上去无法大批量的开始量产,结果也只能胎死腹中了!也顶多证明德国的航空工业是有能力造出来大飞机的!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国空军给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进行空中投送补给,就因为运输机损失太大最后都撑不下去了,有几百架运输机被苏军击落,德国空军手里面的运输机几乎损失殆尽!拼消耗,德国人肯定拼不起,也就财大气粗的美国佬才有这个能力,玩得起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的作战效果,其实也被大大的夸大了,整个战略轰炸对德国造成的损失其实也并不大,在战略轰炸最激烈的一九四四年,德国的工业产量反到达到了历史最顶峰,半年就有八千多辆坦克出厂,甚至看个文章说,德国的一个工业生产官员战后都说,光一九四四年的产量,德国就生产了能武装起来几百个师的武器!可见,盟国的战略轰炸对德国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德国人采取了各种措施把战略轰炸带来的损失压低到最低限度,比如大量的重要工厂迁移到了地下,号称地下长城!比如一九四四年德国发射几万枚V-2飞弹,就是由地下工厂集中营里的犹太犯人生产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疏散,把本来集中的工业区分散开来,也能减少轰炸所带来的破坏!战略轰炸对德国带来最大的伤害的,主要是化工业,希特勒再一次军事会议上也说了,敌人袭击了我们的软肋!由于化工业造成巨大破坏,导致德国的汽油产量开始急剧下滑,连平时的一半产量都达不到了,这才是德国最致命的,化工业和其他工业不同,哪怕一个小火星都能让整个工厂爆炸燃烧起来,比较难以防护!汽油的短缺,严重的拖了德国的后退!其实,军火业的生产受到的约束很小,比如看个电影,一个对外伪装是个被服厂的德国小工厂,其实是在生产军火!军火其实仅需要简单的机器,就能开始大量的生产制造,子弹和冲锋枪能有多高的科技含量,一个小小的冶金厂都能搓搓有余大量生产,只要国家经济转入战争轨道,全国的工业全都转入生产军火,盟国不可能把德国每一个工厂都炸一遍,德国一九四三年开始实行总体战,全国经济转入战争经济轨道,遍布每一个城市,乡村星罗棋布的各种大小工厂作坊都在生产军火!就好比就算德国有了战略轰炸机部队,难道就能真的威胁到苏联的后方军工产生了吗,难道苏联人就不能把他们的军工厂分散开来,或者采取伪装,转移地下等等,既然苏联人有能力把东部的所有工业都成功短期内转移到西伯利亚大后方去,也一样有能力再次转移开来!庞大的苏联国土,德国人炸的完吗!我想这也是德国人最终放弃战略轰炸而关注与战术轰炸的一个原因吧,损耗比来看,战略轰炸其实是个很亏本的买卖,往往歼敌一万,自损八千,甚至可能自损一万二,炸了一个小工厂还不如自己损失的几架战略轰炸机值钱呢!飞了十几个小时,几千公里,冲破对方层层防空拦截,最后只是为了扔下几吨炸弹,而且这几吨炸弹能够炸到什么,能造成多大的破坏力,天才知道,这么个损耗比,也确实是更低下的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德曼的司令部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