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园围棋入门屏道靠什么收入维持运转?

地方天园网络积分循环赛最终名次表
经过五轮紧张激烈的争夺,地方天园网络积分循环赛于日晚落下帷幕,薛楚帆2级五战全胜,积10分,获得第一名,朱明哲3级和朱明喆3级均为四胜一负,同积8分,计算小分结果二人均为28分,由于第三轮朱明哲执白胜朱明喆,根据比赛规则,先比大分,再比小分,再看相互间对局胜负,朱明哲幸运的获得了本次比赛第二名,具体名次、积分如下:
3 朱明喆 3级&& 8
4 曹琪琛 4级&& 6
5 陶晓天 2级&& 6
6 杨凊承 2级&& 6
7 黄俊杰 5级& &6
9 陈天乐 10级& &4
10 王晨皓 3级& 4
11 张仪扬 4级 &4
12 张哲超 5级 &4
13 傅亦松 5级 &4
14 洪旻隽 3级& 2
15 王轶阳 7级 &2
前二名奖励1对2指导棋(局后视频复盘),各让6子,每方30分钟30秒3次
时间:日19:30
地点:新博对弈平台
指导棋账号:郑天源
1998年出生
2003年7月中旬开始围棋启蒙,地方天园围棋教室
2005年4月升1段
2008年9月升5段
2009年后,曾先后得到岳嵩三段(2003年围甲冠军重庆队队员)、蒋辰中三段、陈栋如二段、张博6段(2008年全国“晚报杯”第4名)等职业、业余高手指导。棋风灵活、喜好搏杀,中盘力量大。
主要成绩:
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小学男子甲组第六名
2010年首届全国学生网络围棋比赛上海赛区决赛第四名
2011年1月“迎新杯”江浙沪青少年围棋邀请赛初中男子组第三名
2011年5月&
第四届“塘桥杯”上海市社区围棋锦标赛中学男子组第七名
2011年10月第四届上海市少儿围棋“十强赛”第三名
第五届“塘桥杯”上海市社区围棋锦标赛中学男子组第七名
近二年来,曾多次战胜职业棋手:
2010年 胜 王群八段(让二子),
2011年胜吴新宇六段(让先)、韩钢三段(让先)
2012年胜陈扬二段(让先)、蔡碧涵二段(分先)
比赛名称:地方天园网络积分循环赛
比赛时间:比赛为五轮积分循环赛,2012年3月12日(周一)19:30开赛,
每周一、周四晚19:30,每周比赛二轮,
具体时间为:第一轮3月12日19:30& 第二轮3月15日19:30
&&&&&&&&&&&
第三轮 3月19日19:30& 第四轮3月22日19:30
&&&&&&&&&&&
第五轮3月26日19:30
参赛条件:可以登陆新博少儿对弈平台,围棋学校归属于地方天园
原来归属于其他围棋学校的,只要改为地方天园,也可以参赛
比赛地点:新博少儿对弈平台比赛专区。
对弈规则:黑方贴7目半,比赛时限每方30分钟30秒读秒
比赛规则:瑞士制积分编排赛,先比大分、再比小分、再看相互对局胜负、最后系统自动抽签决出个人名次。
报名费:免费
报名截止:3月5日
比赛第一名、第二名奖励5段网络指导棋一盘+语音复盘(指导棋安排在新博对弈平台)
  其他说明:
迟到时限:开赛后迟到15分钟以上者按弃权处理。
断线:断线4次系统自动判负。如遇网络原因断线5分钟以上,系统自动判负,
鼠标点错:鼠标点错结果自负  
每盘棋均为系统自动猜先,比赛开赛前进入自己位置即可。比赛正式开始时间前15分钟,房间会开启。如果比赛时间到了,会自动进入比赛房间。
比赛出现异议时处理:如果参赛选手对比赛结果产生质疑,请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证据(如截图、保存棋谱等),赛后老师会做裁决。
对于作弊行为的处理:任何作弊行为都是比赛所坚决抵制的,一经发现将取消作弊者的参赛成绩。
7、&&&参赛人员请加地方天园围棋家长学员交流群(实名制QQ群)
&& 第一轮对阵表(3月12日星期一19:30)
第一轮积分:
第二轮对阵表(3月15日星期四19:30)
朱明哲vs傅亦松
薛楚帆vs杨凊承
东麟vs陈天乐
张仪扬vs朱明喆
陶晓天vs曹琪琛
洪旻隽vs王晨晧
黄俊杰vs张哲超
第二轮积分:
第三轮对阵表(3月19日星期一19:30)
第三轮后积分排名
&2 薛楚帆 6
第四轮(3月22日周四19:30)对阵表
朱明哲vs 薛楚帆
杨凊承 vs朱明喆
张仪扬 vs陶晓天
黄俊杰vs 陈天乐
东麟 vs&&王晨皓
曹琪琛vs 王轶阳
张哲超vs 洪旻隽
傅亦松 **轮空
第四轮后积分表:
1 薛楚帆 8
2 陶晓天 6
3 朱明喆 6
4 朱明哲 6
6 陈天乐 4
7 张哲超 4
8 曹琪琛 4
9 张仪扬 4
10 傅亦松 4
11 杨凊承 4
12 黄俊杰 4
13 王轶阳 2
14 王晨皓 2
15 洪旻隽 0
第五轮对阵表(3月26日星期一19:30)
陶晓天 vs 薛楚帆
东麟 vs 朱明喆
朱明哲 vs 陈天乐
曹琪琛 vs 张哲超
张仪扬 vs 杨凊承
傅亦松 vs 黄俊杰
王晨皓 vs 王轶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影响不比围棋地位不及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收入大调查-棋坛动态-汕头象棋网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正文
影响不比围棋地位不及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收入大调查
时间: 10:11:00
点击:2054
  内容摘要:
  已经宣布退役的前“棋王”卡斯帕罗夫就是以棋为生,他有奖金、有赞助商,经济上没有压力。  新闻点眼  日前,象棋特级大师、广东象棋队主教练吕钦因全国象棋排名赛主办者不提供食宿而公开拒绝参赛,这...
  已经宣布退役的前“棋王”卡斯帕罗夫就是以棋为生,他有奖金、有赞助商,经济上没有压力。
  新闻点眼
  日前,象棋特级大师、广东象棋队主教练吕钦因全国象棋排名赛主办者不提供食宿而公开拒绝参赛,这一事件在棋界内外引起轰动,对此吕钦表示,“拒赛”的目的是为了捍卫象棋一流高手应有的利益和尊严。吕钦这番话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象棋棋手生存现状的高度关注,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采访,以期为广大读者解开这一疑团。
  本专题策划本报记者周志伟
  本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施绍宗
  1象棋现状决定棋手生存状态
  要弄清中国象棋手的生存现状,首先要清楚中国象棋的现状,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象棋的现状决定了棋手的生存状态。
  在谈论中国象棋的境况时,人们一般将它与围棋和国际象棋进行比较,也许这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但却可能是最省时省力、也最直观的方法,作为棋类竞技项目,他们相互之间确实具有可比性。
  在中国的三大棋中,象棋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估计中国有2亿人会下象棋。中央电视台曾作过节目收视率调查,象棋仅次于足球和赛车,列赛事转播收视率第3位。象棋比赛从1997年“中立杯”开始走上荧屏,每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都有固定时间转播象棋比赛,其收视率最高曾达到0.62%,也就是说有800万人观看电视象棋节目,而象棋节目的平均收看率也达到了0.48%。因此不少人产生了疑问:这样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为何其棋手的生存环境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呢?
  其实,三棋棋手的待遇和收入情况比较复杂,很难一概而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棋的男子棋手和女子棋手的差别很大,一定要分开来讨论。
  影响力比不上围棋
  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围棋和国际象棋的地位高于象棋,那么象棋手的境遇和收入肯定不如这两种棋的棋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真正的情形是,在中国,围棋的地位和影响是最大的,就男子棋手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围棋手无论是顶级水平棋手还是中下级水平棋手,其生存状态和收入都要好于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选手,这是因为,围棋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竞争,其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另外,作为两个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有很强的实力来赞助、举办众多高额奖金的国际比赛(围棋有10多项国际比赛),这一点是象棋所无法比拟的。
  而象棋只是全球华人圈的体育活动,亚锦赛也好,世锦赛也好,参赛选手大多是华裔。除中国队选手外,其他地方的选手都是业余选手,其水平非常有限,所以,许多大赛的冠军通常会毫无悬念地被中国队选手囊括。由于缺乏高水平的非华裔选手参与,世界性象棋大赛的激烈程度、影响力以及受关注的程度都远不如围棋。亚洲象棋锦标赛基本上没有奖金,世锦赛冠军的奖金也低得可怜,还不如国内一些杯赛的奖金高。
  地位不及国际象棋
  象棋与国际象棋相比较,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要高于象棋。原因是,国际象棋有国际竞争,而且比围棋还要激烈,因为围棋运动说到底只局限于东亚,国际象棋则是真正世界性的项目,特别是中国女子国际象棋无论是个人或是团体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而象棋一向被看作是民间的东西,以前被视作贩夫走卒的玩意,新中国成立前以棋为生的人大多都是在民间以下彩棋、作表演维持生计,更有一些人是靠摆残棋为业。新中国成立后,象棋的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它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后,象棋又一次获得“新生”,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赞助举办的象棋比赛接二连三,显出“红火”的景象,但毕竟还要受大环境的左右,高奖金、影响力大的比赛依然很少。客观地说,当时举办这些比赛还是和企业追求知名度有关,特级大师成为各种杯赛的当然代表,这对推动象棋发展有积极的一面。1985年,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围棋热了起来。1990年,谢军夺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国际象棋在我国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象棋则相对显得冷落了许多,只有1980年开始举办的“五羊杯”和1990年开始举办的“银荔杯”两项赛事成为传统比赛延续至今。然而,象棋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能和围棋、国际象棋相比。
  但国内象棋手的收入却一般都高于国际象棋手(特指男子棋手),特别是男子顶尖高手。这是因为,虽然国际象棋的男子世界比赛奖金比围棋要高得多(众多世界围棋比赛中,冠军奖金最高的是应氏杯的40万美元,而国际象棋传统赛制的世界冠军的奖金高达几百万美元,一些超级大赛的冠军奖金也超过百万美元。新赛制男子世界冠军奖金大概是60万美元左右,女子世界冠军大概是6万美元),但中国国际象棋的顶尖高手只有叶江川一人能进入世界排名的前100名,他们都不够资格被邀请参加各种传统的超级大赛,而国内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录入:打虎将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我的评论
汕头象棋网() &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打虎将-Stdhj看到差距,获得锻炼----记2012年暑期交流赛
7月7日下午,郑老师带着我们地方天园围棋教室8个段位班小棋手来到杨浦区江浦路东方星辰围棋教室参加暑期围棋交流赛。正逢夏日,天闷闷的,热热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即使如此,也阻挡不了我们的参赛热情。
刚出电梯,东方星辰围棋教室的胡老师已经在电梯口迎候我们。引领我们来到赛场后,小棋手们纷纷按排定台次就坐,胸有成竹地等待着老师宣布比赛开始。虽然对手的段位平均比我们高出1段,但我们并没有畏惧,每个小朋友都自信满满的,想反咬对手一口。
第一轮我的对手是一个小弟弟,看起来小小的,但是人小鬼大,业余3段。一开始布局还行,并没有太大破绽。可对手毕竟是3段,到了中盘,自己有些挡不住了,本来庞大的实地,被对手捞得空空如也。只见对手的实地越来越大,自己有些心急,乱丢一个到对手的地盘里,不料竟被对手强攻。心里有些后悔,可已经晚了,只好到处乱逃,正如“孙悟空难逃佛掌心”,到处逃可周围都被封得死死的,自己的棋仿佛笼中之鸟,想飞也飞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对手把自己围在里面,无奈之下,只得投子认输,第一盘被屠龙,当然不甘心,看到对手赢后得意的样子,心里更加难过了。下了这么多棋了,也知道下棋有输有赢,况且对手是3段,我也就这样安慰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局分出了胜负。虽然段位不及对手,但我们也努力过了。我想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无论哪一盘棋,我们都能在其中学到很多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一轮的战绩有些不理想,但并没有影响我们下一轮的发挥。
第二轮的对手和我一样都是2段,同样的起跑线,就看谁跑得快。对手的家长在旁边记谱,我有些紧张。布局、中盘都挺细的,可是到了收官,自己有些大意,总是落后手,大的官子都被对手抢去了,最后我执黑输了2又1/4子,我气得直跺脚,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对手比我强。
但是我们第二轮的发挥比第一轮的好不少。我的好姐妹——刘孟怡3段,和一个4段的高手下,只输了一点点,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她,毕竟她只是新升的3段。其他人的战绩也比上一轮好,顾天行2段竟然中盘大胜对方一个3段,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皆有可能
这次比赛给我最大的心得就是Noting is impossibe,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Just believe in
yourself,只要相信你自己。
&&&&&&&&&&&&&&&&&&&&&&&&&&&&&&&&&&&&&&&&&&&&&&&&&&&&&&&&&&&&&&&&&&&&陈琪2段(初预)
比赛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3个月,从启蒙到1段--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
林子敬从2013年7月9日
(5岁)开始在武宁路地方天园围棋教室学棋,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在2014年的8月份成功定段.
能够取得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他本人的不断努力.
首先,找到一个和自己理念相匹配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即你认为围棋是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是为了开发智力?是为了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还是为了弥补性格上面的不足?
我的观念里面围棋是一项兴趣爱好,是一种娱乐活动。如果高强度的训练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当然必要的训练量还是必不可少!
其次,要对孩子在鼓励的基础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林子敬基本上每周上两到三节课,每次2小时。原则上没有生病的情况下,我们是没有请假的.上课非常重要,要养成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我们家里下棋输了是没有惩罚的.但是态度不认真就另当别论了.可以说过程有时候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它不仅考验孩子,有时候更考验着家长。
最后,要有合适的训练量.
事情往往是这样,物极必反.小时候父母紧逼,长大了以后绝对能不碰就不碰.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变成这样.我们家里的训练情况基本是这样.
每天看复盘20分钟,死活题8题,对局1-2盘.
基本保持在2个小时左右.如果自己直接对着电脑下棋的话,估计就只要1个半小时。
在这一年的学棋过程中,我看到些现象也有些感受.
和各位家长分享:
死活题很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求质求精,要是能搞懂其中的变化或是能理解自己为什么错.比多做几道题有用的多!
多听复盘讲解.老师往往在复盘就能指出棋下得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不仔细看,仔细听往往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随着级位的上升,可以试着让孩子复盘。
孩子的视野肯定比成人窄,对于大局观,以及全面的围棋技巧学习肯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过于强求.但可以从开始就灌输一个"大"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每一步都要争取走"最大的"或者"最赚便宜"的地方.如果能把这个概念根植在脑子里,久而久之或许对学好围棋会有帮助。
林子敬(近10个月内)升级赛历程:
2013年10月26日&
&上海文莱中学&&&
&定&10级&&
&第一次参加考级
2013年12月14日&&
浦东清流中学&&&
虹口区三中心小学&
& 升&8级&&
静安区一师附小&&
普陀区曹杨试验小学&
虹口区红旗小学&
&升 &5级&&
&长宁区幸福小学&&
浦东清流中学&
&普陀区铜川学校&&&
昆山市同心小学&
& & 定&&1段&&
6胜1负(从第一次考级到定段不到10个月)
小组56人中,7轮 6胜1负积12,排名小组第二, 定1段
老师的话:&
林子敬小朋友仅仅用了13个月,就从零基础启蒙升入1段,升级赛总战绩38胜3负。每周二到三次的课堂学习,平均每天花在棋上的时间约1.5小时。能获得这样的进步,证明他在围棋训练上是富有效率的。
2013年7月9日第一次启蒙课开始接触围棋,那时还不满5周岁。小小的个子,带着一副小眼镜,滑稽可爱,在一个班16个小朋友中并不显露山水。但从第一堂围棋课开始,林子敬就表现出对围棋的浓厚兴趣,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一般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度越差,但要下好围棋,必须心要静,气要定。浮躁的心归于质朴,养成沉着冷静的性格。下一盘棋,往往要静坐1小时,为驾驭一盘棋少失子,必须相当长时间内集中精力,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注意力能否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高效率的先决条件。
2个月内上完16次的启蒙课后,启蒙班的每个小朋友都能独立、完整的下完19路的大棋盘了,掌握基本的吃子技巧,明确死活和胜负。2013年10月26日上海市文莱中学第一次参加定级赛,定10级。林子敬和其他启蒙班的小朋友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考级第一步。其实学会下整盘棋后,每下一局棋,都需要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每走动一个棋子前都要观察到棋子的落点,周围几步棋是否会被对方“吃”掉。当要“吃”对方的棋子时,要注意到利害得失,当被“吃”时,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子力。下棋时每走一步,都不仅要考虑每一个点、每一条战线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战况”,还要考虑全局,一步出错就会招来满盘皆输的后果。
林子敬家离地方天园围棋教室比较远,每次过来学棋都要乘车半小时以上,但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从不迟到,不缺课。不顾疲劳,稍事休息后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刚开始他对输棋也犹豫彷徨,想赢怕输,这是小朋友的通病,其实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都需要经历一些失败,才能锻炼坚强的意志,而围棋就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器。要敢于面对成功与失败,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力,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泰然处之,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学棋中学会做人。林子敬慢慢的从不断的输棋中领悟了这样的道理。
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老师制定了适合他的训练计划,家里训练的时候,每天下1—2盘棋,看20分钟复盘,平均每天做8道题目,注重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率是前提。训练计划从2013年11月13日开始实施,当时刚考完10级。5个月后,2014年4月15日,在代表上海市幼儿园围棋最高水平的“小应氏杯”围棋锦标赛上,克服了棋龄短,级别低(报名级别6级),敢打敢拼,最终赢了4盘棋,超额完成任务,战胜对手中包括1段高手,并获得了大班组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
从林子敬小朋友的例子也为以后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积累了训练的经验。概括如下:
家长懂棋还是不懂棋对小孩进步影响不大,林子敬父母一点不懂围棋,他也能达到一个较快的进步速度,小孩本人是内因。
父母要关心小孩学棋,不少家长以为,把小孩送到围棋训练班就不管了,怎么学,学什么完全是小孩自己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这个想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小朋友,在学棋的过程中更需要家长关心和督促。林子敬父母虽然不懂围棋,但都陪着小孩在家里训练,督促按时做题,下棋,看复盘,有时还帮小孩摆棋,牺牲了大量自己的休息时间,小朋友点滴的进步离不开家长无私的奉献。
下棋(对局)和复盘的关系。
有的小朋友光顾大量下棋,从来不总结或者复盘,这样效果也不好,认为大量实战是提高围棋水平的途径,的确下棋能增加对棋的熟练性,能从下棋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素不知对局之后的复盘才是一盘棋的精髓。如果下棋的过程是寻找、探究新事物的过程,那么复盘就是找到忽略的风景,为下一次经历写上注释,标出坐标。
做死活题的作用和重要性
赵治勋九段总结过死活题的作用:1、培养正确的计算2因为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可以算的深。
在对局中,百分之八十是计算,其余的是感觉。而如此重要的计算的训练,是和死活题有直接联系的。在死活题中,没有加进感觉的余地。  
  即使双方棋子离得较远的棋局,最终总会形成激烈的接触战。到那时,计算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话虽这么说,但在教初学者时,也有人不教死活题和对杀,而是教布局、感觉和棋的步调等等。然而,那完全是错误的。就如同对不会加减法的儿童,直接去教他们学乘除法一样。
初学者在围棋对局中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对未活净的棋因为没有及时补棋而导致大棋被杀,痛失好局。
2、不需要补棋的地方补了一手,从而失去先手,贻误战机。
3、更有甚者,本来可以吃掉对方的棋,由于计算不清,结果反而被对方吃掉。
所以说,多做习题,是快速提高棋艺水平的一条捷径。
做死活题的方法:做符合自己棋力水平的死活题。有的家长认为死活题越难越好,其实不然,在棋力弱的时候,每天做一点简单地、用不着大伤脑筋的死活题是有好处的。如果有一小时的空闲时间,做六十道每题只需一分钟即可解答的简单题目,比做一道需要六十分钟才能解答的难题要有益得多。一册能做出80%的死活题的书,也比只能做出20%的死活题的书对棋艺更有帮助。
自编死活题:从去年开始,尝试着采用自编死活题的方法训练学生死活能力,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出版的死活题书非常多,但往往同一本死活题书中的题目难易跨度大,有的书上部分题型比较偏,典型性不强,要找到一本完全适合小朋友水平和程度的死活题书非常难。书店里能买到的,很多围棋教学点推荐采用的梅兰竹菊,死活、手筋专项训练,李昌镐精讲围棋死活、手筋系列丛书等虽然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我认为如果能自己编著一本死活题练习册肯定训练的效果会更好。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挑选,前后参阅了10余本死活题书籍,《围棋启蒙练习800题》、《围棋级位死活1000题》等相继问世,这些自编习题一改传统的归类编排,而采用全部黑先、不分类型,适当控制一本书中前后题目难易坡度,不列目录的方式,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散乱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条件下做题,增加解题的突发性,跳跃性,随机性。做到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实战的应变能力。应该说自编死活题的出版对提高死活题的训练效率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视频复盘:课后的视频复盘属于异步复盘模式,就是老师利用空闲时间帮小朋友复盘,复盘后上传群空间,小朋友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随时下载观看,这样可以提高双方时间的利用率。和课堂复盘相比,视频复盘有其特有的优势,课堂复盘只能复前半盘,一般前100手以内,视频复盘就可以讲解到中后盘和官子,而且即使一遍没有听懂,变化没有记住能重复观看,但视频复盘对学生自觉性要求比较高,同样看一遍视频,能消化多少,每个小朋友是不一样的。
点数:完全抛开段、级位的概念,对局统计点数升降实行已经有二年多了,引导点数接近者优先安排对弈,对提高内部训练对局质量,定位学员的真实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内部训练对局前大家关心的是相互间的点数而不是级别就可以证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围棋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