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论文

结构游戏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本毕业论文)
结构游戏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
&——浅谈游戏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内容摘要:结构游戏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它的材料色彩鲜明,形状各一,游戏形式多样。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愉快的结构活动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结构性游戏就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把摆弄物体的过程变成一种形象有趣物化的操作过程。它有效的引导幼儿把外部的物化操作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内部操作。使幼儿逐步获得各种直观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智力,从而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游戏对幼儿的品格培养,体魄健全的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关键词:&& 结构游戏&
行为习惯& 作用
&&操作材料&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告诉我,结构游戏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什么叫结构游戏呢?结构游戏就是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各种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泥.沙.雪等)通过双手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性游戏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把摆弄物体的过程变成一种形象有趣物化的操作过程。它有效地引导幼儿把外部的物化操作逐步内化为头脑中的内部操作,使幼儿逐步获得各种直观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智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构游戏的种类大约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品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实心或空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最早,也较为普遍。
第二类:积塑游戏
用塑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第三类:拼棒游戏
用火柴杆、塑料棒、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第四类:拼图游戏
用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第五类: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以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结构游戏。&&&&&&&&&&&&&&&&&&
十几年的幼教实践中,我觉得在具体活动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游戏的目标任务:
一.通过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争吵的焦点往往是为了争夺材料。我们老师该怎么办呢?
1.教育孩子按需取材,不要盲目占有很多材料,造成浪费。
现在的孩子由于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被宠着惯着,大都非常自私,见到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想据为己有。记得又一次,大班正在做我是客车小司机的游戏。其中就有要求用积木搭成一个大客车,然后游戏继续。当时,我就故意让几个小朋友自己到玩具柜去选择材料,结果这几个小朋友几乎把玩具柜里所有的材料都拿来了。这是老师就要适时的介入,告诉他们什么是我们可以用的上的,那个是我们用不上的。然后让幼儿自己选择把用不上的放回原处。并且告诉他们,你占有这么多的材料别的小朋友就无法游戏,这样也影响我们自己的空间。就这样通过几次这样的说教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到按需取材了。
2.告诉幼儿要爱惜材料,拿时要轻拿轻放。
古今中外的幼儿无一不喜欢玩,也无一不喜欢玩具。简单地说,用于玩的器具,就是玩具。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玩具则是幼儿生活中的伴侣。在幼儿的游戏中没有玩具,犹如成人的劳动没有工具、学生的学习没有文具一样难以进行。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知道爱惜游戏材料。想玩时拿起就玩,不想玩时随地乱扔。根据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多次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比如:(布娃娃的耳朵哪去啦?哭泣的小猪)等等。规则是一种限制与约束,同时又是对人的利益与安全的保障与维护,公平与互惠是规则的基础。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是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基础。&&&&&&&&&&&&&&&&&&&&&&&&&&
&幼儿对规则意义的理解不是直接教学的简单结果,幼儿必须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逐步认识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些事内隐的规则,有些是外显的规则。游戏以其生动活泼、自由自在的特点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愿意、更积极主动地理解和遵守规则。为了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就经常带孩子做打弹子、玩扑克牌、下棋、投球等游戏,具有竞赛的性质和固定的规则,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幼儿一下子都能够掌握很多游戏规则,应当分期分批的提出要求。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鼓励,给予表扬。
二.通过观察与适时的指导,抓住幼儿的闪光之处调动其积极性。
游戏中能力较强的孩子是领头羊,率先教会他们,幼儿园里就多了几位老师,我叫他们小明星,明星效应不可小觑,游戏中的规则和方法不仅用得好,而且还会创新呢。
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我总是多做鼓励与赞赏,从而激发他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我们班就有一个幼儿,性格孤僻、胆小、不合群。又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画画特别好,尤其是画那种穿裙子的小姑娘,画的特别细而且还特别像。于是我就经常在课堂上展示他的作品,并加以点评,对照她画的小朋友夸她观察的真仔细,给她掌声,号召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几周后,老师和家长都看出孩子真的比以前开朗了许多,愿意主动和小朋友玩了。
三.教师的适当介入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在玩搭积木的游戏。其中有的积木是方的,有的是圆柱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还有的是圆形的。以比赛的方式看哪队的小朋友积木搭的最高,搭的最高的那队为赢。结果几队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要把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放在最下面而是把圆柱放在下面,结果一搭就倒。做了几次有的小朋友就烦了,干脆就说,不好玩不玩了。这时,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看到这个情况,我就提示孩子们可不可以把不滚的材料放在下面试一试,于是有的孩子就试着把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下面然后再放圆柱,最后把圆球放上去。结果,好多小朋友把积木搭的很高,而且还搭出了好多不同的建筑。
游戏结束后,我问小朋友为什么把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下面积木就可以搭得很高吗?七嘴八舌,答案很多,我一边演示一边告诉孩子要想积木搭得高就要把基础打宽搭牢。这样的游戏不仅幼儿增加了知识而且明白了道理。
为了加深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我又增加了一节让幼儿讲述作品的课,结果由于孩子的词汇的缺乏,好多孩子讲解的不够清楚,这时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为他们陈述递词以补充不完整的描述,使他们顺利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小班幼儿进行游戏交流时间约为5-8分钟,教师鼓励小班幼儿表达作品名称并补充完善幼儿的表达意思。中大班以10-15分钟为宜,以幼儿自我表达为主,并鼓励幼儿互相点评。一节课下来孩子显得兴高采烈,效果非常好。
四.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是频繁的。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同伴的回馈往往非常直接。你有友好、合作、分享的行为,同伴会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的消极行为则会同伴厌恶或拒绝。所以帮助幼儿增强合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幼儿来说,人数越多,合作的难度也就越大。不同能力、个性幼儿的组合也有其自身的利弊:“强强”组合易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争端,互不相让导致合作失败,针对这样的组合,先让幼儿体验合作失败带来的不快与失落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协商,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在必要时做出让步,真正做到“强强”联合,“强弱”组合的幼儿虽不会发生以上情况,但往往是强者担当指挥者的角色,弱者只是随从者。长此以往,强者更强,弱者则毫无进步。“弱弱”组合相应的比较缺乏自信心,很少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及时介入,给予鼓励与帮助,让幼儿逐步树立自信心。
我们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结果因缺乏技巧而屡屡掉球。这时,我走过来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掉球吗?”小朋友摇摇头说:“这样走很容易掉下球的。”为了让小朋友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得很好,我和同班老师做了示范。当小朋友为我们走得如此好而羡慕不已时,我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走得这么好吗?”有的小朋友说:“老师喊了口令。”有的小朋友说:“老师的腿迈的整齐。”见孩子们观察的如此仔细,我很高兴,趁机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合作,两人的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不让球掉下来,先商量好迈步的大小再喊口令,让腿迈的整齐,两人走路就像一个人一样,就会走的很成功。小朋友觉得我的方法很好,都按照我说的方法来练,还真有效果,许多小朋友都走的很好,看着他们手挽手,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那个认真劲别提多逗了!游戏结束后,我问小朋友:“你们不是说很难走吗?现在走的这么好?”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讲着他们的合作经验。
后来,我们又教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两人三足走”等游戏。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训练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更多的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技巧,培养合作技能,为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正如有一位学者所说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所有的这些,即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问题上,家庭和幼儿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偏差。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今天学拼音了,我孩子做错题了吗?“老师,今天我孩子吃了几碗饭?”而很少有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欺负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我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了吗?”作为家长他们往往关注于幼儿智力和身体的发展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往往反应在小事上。父母要从小事上教育孩子。比如说,注意教育孩子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教育孩子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以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结构游戏。今天阳光明媚,是户外活动的好。孩子们格外高兴,因为又要去玩沙了。每个拿好玩沙的:筛子、小铲、小桶、小瓶、模子等,穿上胶鞋去沙池。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对于玩沙有着特别的。到了沙池,我问孩子们:"小,今天你们想怎么玩呢?""我想挖个地道、挖条小河、我想做一个大蛋糕、我想盖个大高楼,我们用沙子做个大蛋糕吧!……",孩子们想得很多。,欣欣就挖了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小河,手里拿了一条鱼,她在跟旁边的小伙伴说:"小河挖好了以后,会有好多小鱼游来了,"这时我正过去,她抬头看了看我说:"老师,快看我挖的小河。"
"你挖的河是什么河,它叫什么名字?"我问。"她叫小人河。""她是小人国的河吗?"欣欣高兴的说"对,对就是小人国的河。"那小人国的人呢?""老师你没看见呀,这些小沙粒就是小人国的人。""啊!小人国的人也太多了吧!"我又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沙池里挖了个大洞。我走过去问他们,挖的什么?他们告诉我是山洞。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都是沙子,但是都自觉地拍拍自己身上的沙子。有的小朋友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拍。&&&&&&&&&&&&&&&&&&&&&&&&&
第二是教育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学不可以已”,干什么都要持之以恒,千万不能松劲。这一点很重要。孩子小,变化快,一会想学这个,一会想学那个,做父母的,一定要当好督促检查的老师,不然,孩子学什么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比如孩子说要看书,刚拿出来摆在桌上又说要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1. 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
2. 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
3. 老师家长适时地做些督导。
第三是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自觉分辨美丑的习惯。“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优良的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重要。作为老师,更是要教育孩子交一些好朋友,明辨是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杜绝交一些坏朋友,不接触和染指一些坏的东西。
第四是让孩子不找借口的习惯。不要出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  &&&
第五加强交往游戏的运用,不断的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滑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简单题醒只能起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面对类似的现象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对不对、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等,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要排队,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做法,并要求大家相互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的不断学习和强化。幼儿自控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养成排队不拥挤的良好习惯。
&二十年的幼教生涯,我觉得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顺利进行结构游戏的保证。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抓住结构游戏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手段,才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要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会发挥结构游戏的实际效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学前教育》,2011年第12期。
2.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4月第2版。
3.李金娜,杨浑,《学前儿童玩教具制作》,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4.朱智贤,《幼儿心理学》(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版。
5.姜颖,《如何发挥自制玩具的多功能作用》,《学前教育》,2010年第5期。
6.刘淼,《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1月第2版。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是兼有感性、理性、灵性和神性的动物。灵性人皆有之,只是禀赋略有不同。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从0岁到6岁左右生长发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理、心理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是为今后一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的阶段。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课堂,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以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家长的聪慧及耐心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让幼儿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开始受教育的幼儿比作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作雕塑家,他认为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雕塑家是母亲;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受教育者本人;第五是书籍;第六是完全未想到的雕塑家。美国教育研究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想要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环境中的各个教育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开展的各种活动都能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效能 &&&&&&&&1.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拥有不同的开放时间,以及同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也具有几种不同的开放时间,这就使家长能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比较,甚至在同一学前教育机构中加以选择,因而就从根本上满足了家长的切实需要。 &&&&&&&&2.通过家长手册,全面展示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采 &&&&&&&&每一所学前教育机构都会印有属于各机构与众不同的家长手册,免费发给家长,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以文字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展现在家长面前。这些家长手册的大小、厚薄、装饰虽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接送制度、收费制度、郊游制度、家长参与、教师简介、节假日安排等信息。 &&&&&&&&学前教育机构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个教育机构,必然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家园手册是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联系的重要视觉通道,具有首因效应的作用,因而应受到每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3.通过接送孩子交流,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日常交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现在很多学前教育机构也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家长每天提前10―15分到机构来接幼儿,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地与教师交换信息、分享信息,这样既维持了家长和教师的每日交流,又不会推迟教师的正常下班时间。学前教育机构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互惠的伙伴关系,从而使双方的合作共育能够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 &&&&&&&&4.通过观察幼儿活动,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合作的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局外观察或者参与观察,投入到班级的活动中去,在和幼儿一起活动时对幼儿进行细微的观察。更好的了解幼儿,与幼儿一起分享某个时光。家长进班观察幼儿的活动,是家长参与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能增加幼儿的适应性,丰富幼儿和家庭的生活,而且还能帮助家长具体了解班级的教育方案,密切家庭和机构的合作关系。 &&&&&&&&学前教育机构还安排了家长会、志愿者活动、开放日活动等各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搭建家长和教师对话的平台;传递各种保育教育儿童的信息;促使家长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分享家庭的不同文化;提升学期教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质量;化解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的矛盾。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的价值 &&&&&&&&1.保证家园合作的双向性和互惠性 &&&&&&&&教师和家长是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他们不仅分享一日活动作息时间、食谱等各种信息,而且双方是信息的发送者,同时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家长最了解幼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学前幼儿机构信息的分享者和接受者,应鼓励家长们日益成为信息的发送者,更好的发挥家长的角色作用,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与幼儿教师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 &&&&&&&&2.不断加强家园合作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学前教育机构强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与家庭的合作与交流,如果能更好的重视家访工作,重视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鼓励他们把自己宝贵的经验、宽裕的时间奉献给幼儿园,充分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3.增强家园合作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教师拥有开展园内外活动的决定权,家长具有组织各种活动的建议权,机构办公室具有进行不同活动的知情权。如果我们把何时何地开展散步、参观、郊游等活动的决策权下放给教师,并给家长建议权,那么我们就能保护教师开展园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家园合作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开展园外活动之前,得到家长书面承诺的“尚方宝剑”,那就能减轻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真正扩展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的空间。
本文来源:来自互联网,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家园合作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家园合作,能促进家长老师对幼儿的了解,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与幼儿教师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让我更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涟城中心小学幼儿园 苗平 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 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 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 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 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 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
成不良行 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 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 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 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 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 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 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 和结果。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 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 师。 盥洗室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 虎。特别是到天冷的时候,因为怕水冷,把手冲湿了就算完事了。针对这一 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 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 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 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 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 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 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1 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 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班上会有个别新小 朋友,胆子特别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 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们来说,我们需要让他们养成合群的习惯。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们。 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 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 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们还可以鼓励并训练他 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 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认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 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 中,我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 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 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小班幼儿不爱吃 胡萝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胡萝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 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 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 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对于幼儿, 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 “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 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 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见有两位小朋友爬到桌子上,甚至还睡在桌上,两个人在 那边聊天。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 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 样的现象。我立即对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 坏毛病呢?这样吧,我们以后,互相监督,改掉坏毛病,不让坏毛病再出来 了,好吗?”小朋友很高兴地拍手赞成。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2 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 为孩子的表率。 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 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 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也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五、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 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 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 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班上有 个别幼儿进餐特别慢,究其原因,原来是挑食。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 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可以联合家长一起监 督幼儿进餐,同时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之类的方法,共同关注幼儿在家里的 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 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 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每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 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在家长的积 极配合下,孩子从原来的挑食到样样食物都爱吃,从进餐速度慢到在规定的 时间内都能吃完,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因此,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 我们可以采取家园联系表、 家教园地、 亲子活动、家长会等方法。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 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 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总之,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 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 措施,把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