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论文资料

有关曾朴先生的资料 - Informations about Mr.Zeng Pu
字号:大 中 小
论文转载:“作者与译者的对话:
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编者按:这是《延边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四十一卷第四期上的一篇文章,作者马晓东,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2008年在读博士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该文对曾朴先生的自传体小说《鲁男子》进行了评价,并与曾朴同时期的翻译作品,法国小说《肉与死》进行了比较。历来曾k先生的作品《孽海花》得到普遍的赞扬,同时就曾k先生的翻译作品也有不少评价和论文。但对《鲁男子》文学价值鲜有人论及。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就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作品《肉与死》译本与《鲁男子》进行了研究,认为:“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作者:马 晓 冬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北京100089)
[摘要]《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关键词]作者;译者;曾朴;《鲁男子》;《肉与死》
[中图分类号]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5―05
对于《孽海花》的作者曾朴,文学史上一般以晚清小说家定位。其实,曾朴的文学活动既不止于创作,也不止于晚清。在《孽海花》初版本印行的同一年,也即1905年,他翻译出版了法国小说《影之花》,从此开始了译介实践,先后翻译了大仲马、雨果、左拉、莫里哀、皮埃尔?路易等十几位法国著名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对雨果作品的持续译介,更使他成为雨果汉译史上不容忽视的译者。经过了近2O年宦海生涯后,他又在上个世纪2O年代末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著译与出版活动参与新文学建设的活动,创作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鲁男子?恋》(1929年出版),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就发行了三版,而且颇受批评家好评。①
在2O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曾朴和许多伟大的作家― ―鲁迅、周作人、巴金、冰心、李健吾、穆旦(查良铮)等一样,也在外国文学译介事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特定的时代为传播与输入异国文学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将以真美善时期曾朴的创作小说《鲁男子》和翻译小说《肉与死》两部作品为中心,结合曾朴的其他著译实践,尝试对曾朴翻译与创作活动间的内在沟通做出描述。
一、《鲁男子》:自觉吸收域外文学的产物
1935年6月,曾朴在故乡常熟病逝,各界人士纷纷致文哀悼。著名的曲学家,曾朴的友人吴梅()题献了这样一首挽联:“平生事业鲁男子,半世风流孽海花”,⑦挽联以曾朴一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嵌入,概括了曾朴的创作成就。如今,曾朴在大部分读者眼中只能以《孽海花》名世了,但在当年,他却在《鲁男子》中寄托了更为宏大的文学抱负。
1927年11月,曾朴与其子曾虚白创办的《真美善》杂志出版,《鲁男子》在创刊号上即开始连载。《鲁男子》的最初计划是以一部包含《恋》、《婚》、《乐》、《议》、《宦》、《战》六卷本的作品,写出曾朴自己一生的经历,并进而反映自身亲历亲见的时代。1929年,曾朴完成了第一部《恋》,由真美善书店出版,《婚》与《战》的某些章节也曾在《真美善》杂志发表,但由于健康原因,曾朴最终未能按计划完成这部六卷本的巨作。不过,仅以单行本《鲁男子?恋》而言,不仅受到批评家的好评,在当时发行了三版,而且还吸引了后人对其进行改编。1943年,罗明编剧将小说改编为四幕话剧,连载于《风雨谈》杂志(1943年第3―7期)。1948年,由徐进改编,陈鹏导演,芳华剧团还上演了越剧《鲁男子》。由此可见,《鲁男子》一书在当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经过了十几年大量阅读法国文学作品,且身处新文坛积极取法域外文学的整体氛围之中,曾朴在《鲁男子》的创作中自觉借鉴域外文学。他曾经对自己的外甥吴琴一言及这部小说的写作目标:“运用自己所吸收的西欧文化,融合我国固有的优美艺文,然后凭熟练的技巧和细腻的描写,写出一生的历史”。[1] 如此看来,在《鲁男子》的创作中,作家有相当自觉地借鉴西方文化、会通中西的意识。曾虚白更具体地讲述过《鲁男子》的写作规划:“这是他研究法国文学到自己可以吸其精粹而创造自己结晶体的成熟表现。他计划学着法国几位文豪的作风,把几部小说各有独立组织却保持一个中枢线索联串而成一个系统文集的办法写他的《鲁男子》。”[2] 曾虚白所说的几位法国文豪主要就是巴尔扎克和左拉,前者的《人间喜剧》和后者的《卢贡马卡尔家族》,都用相互独立但又有所联属的小说反映一个时代,这些都给予了曾朴创作灵感。
在总体构思之外,从已完成的部分来看,这部作品中还存在着对异国文学文化非常具体的借鉴和征引。从序幕开始,曾朴对法国语言和文学的掌握就作为作家征用的一种资源,显现在《鲁男子》的创作中。在“序幕”一节,曾朴描述了鲁男子隐居的百珈岛上有7座神秘的树林,并采用了近似西文音译的汉字为树林命名,在一封致读者的回信中,曾朴进行了解释:
“这个来历,一说明了,是狠浅薄的,就是暗藏着喜、怒、哀、乐、爱、恶、惧的七情,拿法文译音来代表的;今遵你的命,写在下面:康丹Content,斐利安Furie,杜栾Douleur,孚吕伯悌安VoIupte,爱美amour,伊团Hideur,丹黎勃Terible―& 这个字,该用丹峦Terreur,当时误写。”③
在整个真美善时期,曾朴对异国情调有一种特殊的迷恋,他选择法租界的房子居住,漫步在那些以法国作家和作曲家命名的租界道路上,想象自己进入了法国文化的世界。甚至在创作当中,这种心态也有所显露。曾朴不时在创作中引入西方文化典故,正像他运用那些中国文化典故一样。在《鲁男子》中,他笔下的比喻如“爱海里的哥伦布”,[3]“正要仿安狄伯Oedipue冒险来解司飞痕Sphinx最神秘的哑谜”,“突然他吃惊似的仿佛触着玛尔斯Mars炽热的煅炉”,[3]等等,也同样带上了异国色彩。而且,树林的音译名字、在中文译名后加注西文的处理方式,让我们看到的更像是一位译者的习惯和姿态。这样引用西方典故,可能是文学创作中较为表面化的借鉴,但正如在法租界寓所周围漫步的曾朴似乎亲身体验了异域空间一样,曾朴创作中的这类西方典故则可能给他带来超越文化界限的现代感。考虑到曾朴从未有机会身居异国,我们更能感受到他对法国文学的研读和翻译对其文化追求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要讨论域外文学对曾朴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其译者― ― 作者双重身份间的对话,真美善时期曾朴的小说《鲁男子》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
二、《鲁男子》与《肉与死》
探讨《鲁男子》中的异国文学因素,除上文所言之外,不可不考虑在《鲁男子》创作同时的一部曾朴译作,这就是皮埃尔?路易(Pierre Louis&,,曾朴译为“边勒鲁意”)的作品《肉与死》(Aphrodite:les moeurs antiques)。④这部曾朴与曾虚白合作译介的法国小说《肉与死》,是创办真美善书店和杂志期间曾朴最成功的译作。⑤曾虚白称此书是“父亲读得不忍释手的一本书”,[2] 足见曾朴对该作品的偏爱。据曾朴为《肉与死》一书所做的“后记”所言,此书翻译始于1927年6月,止于1928年3月。[4]1929年《肉与死》与《鲁男子》同年出版,还特别发行了编号皮面本20册。在真美善出版的所有书籍中,只有曾朴创作的《鲁男子》和翻译的《肉与死》发行了编号本,由此亦可见曾朴本人对这部译作的重视。
皮埃尔?路易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坛的一位作家,除《肉与死》外,曾朴亦曾节译过《碧莉娣之歌》(Les chansons de Bilitis),发表于《真美善》杂志。《肉与死》情节并不复杂:故事主要涉及两位主人公― ― 亚历山大埠最美的妓女葛丽雪和王后的情人、被无数女人爱慕的雕塑家但美胱。但美胱爱上了葛丽雪,为了得到爱情,他满足了葛丽雪提出的要求,冒险偷盗了她所要求的三样赠品。当葛丽雪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要求,向但美胱示爱时,但美胱却称自己已在睡梦中占有了葛丽雪,舍不得因接受现实而破坏自己幸福的记忆。最终,因热爱但美胱,葛丽雪毅然服从了他的要求,穿戴起这三样赠品,现身在愤怒的万众前,并因而被处以死刑。
作为曾朴翻译和创作领域的重头著作,《肉与死》和《鲁男子》均是此时曾朴的心血之作,而两部作品近乎同时性的“写作”也使《鲁男子》在许多方面留下了《肉与死》的痕迹。皮埃尔?路易的《肉与死》是一部相当观念化的小说,作者借助于古代的舞台,展示了他对去除禁忌的肉体的崇拜以及一种神秘、颓废的色情主义,表述了他对爱恋的思考。虽然曾朴未见得全部赞同作者的这些思考,但作为译者,他对作品的细致解读却必然使这些思考进人了他个人的视野,并成为一种契机,激发了他在创作中对爱情的沉思。
《肉与死》中对肉体爱的张扬与对“肉乐”和“热情”的讨论促发了曾朴的相关思考,《鲁男子》的“灵与肉”一章专门表现两个人物朱小雄与鲁男子对“肉体爱”与“精神爱”的讨论,而小雄对“精神恋爱是高尚,肉体恋爱是卑污-D]这样的“假道学”观点的批判,也令人联想到皮埃尔?路易对自己作品的解说:“爱及其一切结果,对希腊人来说都是最高尚、并富于伟大的情感。他们从来没有将其与基督教义强加于我们的猥亵、下流的念头联系在一起”。[5] 此外,《肉与死》中所表达的梦幻中的快乐更高于现实的占有;恋爱从“欲求所没有的”开始,从“占有所欲求的”完结;爱恋“在最悲愁的境地里”成就[4] 等,这些观点在《鲁男子》中都有所折射:鲁男子厌倦了“寻求现实上肉体的快乐”,⑥“转到想象上去追求肉乐的影子”,[3] 小雄和云凤一度在获得了他们所想望的快乐后感到厌烦,鲁男子最后的彻悟“死才是恋的永生,离或是恋的维系,婚简直是恋的没落”[3]等,都是与皮埃尔?路易的作品有相应合之处。而且《肉与死》中对女子的爱情和占有欲的分析,也在《鲁男子》的创作中激起了回响。
当《肉与死》中的但美I,通过偷盗和杀人取得了葛丽雪所要的三件东西后,他在梦中见到了葛丽雪,得到了无上的满足,因此当现实中的葛丽雪愿意献身时,他反而拒绝了,对这个现实中的女人冷淡甚至厌恶。面对葛丽雪对此产生的迷惑,他揭示出她内心深处试图奴役男子的野心:
“你利用我骤发的热情,在那热狂的一刹那间,叫我去做那三件事情,这或许要破碎我的生活,在我一生记忆中将永远留下这三重耻垢,在那时你曾为我不安吗?”
“你们所希求的,并不是爱人,也不是被爱,只想把个男子缚在你们的脚踝上,降伏他,叫他低着头让你们把鞋子踏在上面。[4]
1928年7月,《恋》的第11章在《真美善》上发表出来,其中的鲁男子发表自己对爱情不同阶段的体验和反复参悟时,也谈到恋人的占有欲:
“情欲和恋爱,原是整个生活的两面,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前一个是纯粹自私自利的,后一个是自他并利,有时或者他重于自。我弄明白了这一点,我忽然对着宛妹这回对付我的态度,是不是真恋爱,倒生了疑问了。只为觉得她冷淡我,隔绝我,完全为她自已,并没与丝毫顾到我;完全为了占有欲的反动,享用的不满足? ? 恋爱在哪里呢?若然她是恋爱我的,她就应当替我设想,她疑怀的事,有没有慎细考查的必要;不考查,就给我这无情的闷棍,我情感上能不能禁受?不要说本是莫须有的冤狱,就算情真罪当,她深知我为了她久受着肉体上的痛苦,是否有可原谅或可补救的地方,何忍一切不顾的就撒手抛撇呢?”[3]
曾朴的《鲁男子》在分析女子心理时更加明晰和细致,没有保留路易作品中男主人公感到自尊受挫后那种明显的怨恨态度,而是更多地表达出一种悲凉的情调。但是在上述对女子情爱心理的分析中,却明显打上了《肉与死》的印记,甚至指责女子不顾恋人情感与尊严的反问句,都与路易的作品如出一辙。
除了上述对爱的思考外,曾朴的作品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受他翻译经历的影响。最让人注目的可能是人物的言语方式。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对话大都简练传神,由于作品多以叙事为主,人物之间很少用大段对白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或情感,这一特点只要看看《孽海花》这部小说就可明了。曾朴早期翻译戏剧时常常难以传达原作的长篇抒情对白,其实就深刻地反映出中西叙事作品中人物言语方式的差别。⑦以长篇话语表达情感或观念的言语方式,虽然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学程式,但在法国文学中却极为常见。曾朴所熟悉的法国作家雨果,其小说和戏剧作品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样的话语方式。曾氏父子翻译的《肉与死》也同样如此:其中的人物雄辩滔滔地表达思想、欲望、爱和赞美,路易在书中甚至让希腊哲学家和妓女讨论、辩驳以阐明爱恋的种种神秘,这些人物对话不仅充满诗意和哲思,修辞上也经过了精心的修饰。
在曾朴早期翻译的雨果戏剧中,旧有文学程式强大的惯性与白话文本身的不成熟,令曾朴未能充分传达雨果戏剧中人物对话的风格。而在《鲁男子》一书中,曾朴却通过自己的创作,借鉴了法国文学人物的表达风格,让人物于言谈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白他们的思想与情感。这使他笔下的人物,特别是鲁男子、朱小雄和汤云凤在言语风格上显得大胆而雄辩。比如汤云风在感觉到她对朱小雄的爱已经倦后对恋人表白:
“我想,我俩在开始满足心愿的一两个月里,真是快乐得上天入地,只恨世界小容不了我俩欢心的腾跃,吻的津吐是甜的,拥抱的热是陶醉的,肌肉磨熨是酥麻的,汗液的胶粘是芳香的。可是,今天吻着,拥抱着,磨熨着,胶粘着,明天还是这一套,后天一般,永远似工厂里的机器,一举,一动,似有引擎牵动着,一丝没有变动的意义,渐渐觉得甜的津发淡了,抱的热焦躁了,肉的磨熨木钝了,汗的芳香酵酸了。那么现在觉到什么呢?只有厌倦!我才悟到快乐的颠顶,高高供着的,没有宝贝,只有一个厌倦!......[3]
上述引文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以及修辞方式(比喻和排比句式)都让我们联想到皮埃尔?路易诗意的文字和雨果戏剧中的大段对白。而曾朴在小说中通过人物间的交流与论辩来表达爱情观的方式,也带有他曾经翻译过的雨果作品《九十三年》中人物思想论辩的风格。
从曾朴笔下的这些人物对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国作品中那种反思、雄辩的语言风格的渗透,感受到曾朴在创作中吸收异国文学风格的努力。这样的处理,使人物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使作家能更直接地表达他个体的人生体验。除言语风格外,某些具体的场景的设计也可能受到了《肉与死》的启发。《恋》中有一段描写少女汤云凤在镜子中注视自己身体的场景,被梁实秋评为最大胆而精彩的描写:[6]
“再看自己那躺在床上的影子,一挽乌金般的长发,抛散着蜿蜒在枕畔.....筑玉的双肩,垂着两条肥滑的雪鳗,游泳在活水里;酥胸袒露,在水红鲛绡兜肚的雾殷里,掩映着双双含苞的睡莲,印出淡紫的花蒂;这还是去年初夏,无意中在平坦的玉田里,新发现的奇葩......她此时自己越看越爱,不自觉地动了把玩欣赏的意思,倏的把兜肚解开,撩在一边,两眼恣意的赏鉴,一手尽量的抚摩。忽觉得心腔里一股热浪,突进了毛孔,沁出微微香泉,顿时烦躁起来。嘴里低呼道:‘好热!好热!’”[3]
我们再看《肉与死》中的一段文字:
“她把镜子靠近身体的各部分一处处的接触。她审察肌肤的白,用长久的抚摩来试它的柔软,紧抱来试它的温暖。她又证明她双乳的圆满,腹的坚致,肉的细密。她来估量她的发,见她的光彩。她试她眼的魔力,嘴的表情,呼吸的热,从腋窝直到肘弯,她徐徐地拖着一个长的口亲,在她赤裸的臂边。
一种非常的情绪,经她自己的嘴唇接触,顿时惹起了惊诧扣骄傲,确定和急迫。......[4]
在曾朴的作品中,虽然具体描写和路易有所差别,但是场景的设计、少女在镜中欣赏自己的美、抚摩自己的肉体并由此产生模糊的欲望,却和皮埃尔?路易的作品极其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在曾朴对《肉与死》一书的批评中,特别谈到了原作中的这一段描写,[4] 正说明这是译者对原作的会心之处。
当然,指出这些相似并非贬低曾朴的个性化创作。“把外潮的汹涌,来冲击自己的创造力,不愿沉没在潮流里,自取灭顶之祸,[7] 正是曾朴本人的主张。事实上,作家与作家的遇合往往需要特殊的际遇。对曾朴来说,当他试图总结自己的人生,并从刻骨铭心的初恋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时,皮埃尔?路易这部充满着对肉欲、爱恋、激情等问题沉思的作品,在主题上正契合了曾朴的需要。若我们把翻译看做是与原作者及其作品的对话,这种对话肯定会在相当程度上激发曾朴本人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当译者曾朴再就类似主题开始自己的创作时,这些反思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他本人的作品。不过,曾朴在接受了域外作品的启发后,却进行了自己个性化的经营。皮埃尔?路易营造了一个遥远的古代世界来表述自己的情爱和艺术观念,有强烈的虚幻感,很典型地体现了唯美派作品远离现实、一心创造艺术世界的作风。曾朴则通过追溯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表达他对爱情的认识和体验。特别是曾朴通过自己恋爱经历忠实地传达了他那一代人所经历的情感波折,他的作品既呈现出人类某些共通的爱情体验,也记录了宗法制度下青年面对爱情时的独特选择与心理感受。换言之,曾朴仍然试图通过对自身生命和情感的表达来探索人生的真谛。
另一方面,皮埃尔?路易带着一种对现代道德的反叛所描摹的色情之爱,曾朴则很难完全认同。《鲁男子?恋》中的主人公―― 这一曾朴自传形象终究还是认可精神爱较之肉体爱的高尚。路易作品中细致地描绘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种种放荡、狂乱,他把这一切当做“没有污迹、没有耻辱、没有罪”的性感来表现,目的在于表达对未受任何束缚的人类肉体的赞赏和崇拜之情。[5]但在曾朴看来这种种放荡和狂乱却是“色情狂”和“淫污”,[4] 曾朴用尼采“梦”和“醉”的精神来解释皮埃尔笔下的世界,认为作者将“最丑恶的事材”转化成了艺术美。原作者对肉体爱的描绘被曾朴视为“丑恶的事材”,其间的价值判断显而易见。曾朴接受了原作艺术表现的高超和对爱情的某些形式上的思考,但原作对肉体爱的纯然赞扬,他则在个人的创作中加以拒绝。
或许,我们更应该把《鲁男子》对法国文学的吸收视为一种对话,既是作者跟他所译介的法国作家的对话,也是译者曾朴和作者曾朴的对话。实际上,翻译作为一种最专注的阅读,在不断地呼唤着从事这一实践的译者积极地与域外文学对话,从而也潜在地改变着作为创作者的曾朴。正是在作者和译者进行对话的意义上,曾朴个人的创造与译介活动间的沟通,成为“把外潮的汹涌来冲击自己的创造力”的生动解说。
注释:①粱实秋(《评(鲁男子―― 恋)》,《新月》第2卷第8号,1929年1O月)、邵洵美(“《鲁男子》书评”,《金屋》月刊O期合刊)等人都曾撰文对这部作品给予肯定。② 引自《曾公孟朴讣告》,原本未署出版年。应为曾朴去世之年即1935年印行。③ 引自病夫(曾朴)的《编者一个忠实的答复》(《真美善》1卷4号,1927年12月)。上述曾朴指出的法文词汇有些用名词,有些用形容词,还有些并不完全确切。如Content的名词应是~ontentelnent,恨的意思应用haine一词。④如从原文直译书名,这部小说应被译为《阿弗洛狄德:古代风俗》,曾朴译做《肉与死》。⑤此书曾朴本来打算独自翻译,但因时间紧张,选择与曾虚白合译。真美善时期曾朴共出版了8本译作,只有此书发行了再版本。⑥参见《肉与死》四卷一“但美胱的梦”(第141―153页)、四卷三“答复”(第160―169页)等章节。⑦ 新文化运动前,曾朴曾翻译过雨果的剧作《银瓶怨》(Angelo,tyran de Padoue,连载于1914年《小说时报》第4― 5期)和《枭欲)(Lucr~ce Borgia,有正书局,1916年)。③ 曾朴译雨果小说《九十三年》(Quatrevingt―treize)1912年连栽于《时报》,1913年由有正书局出版单行本。
[参考文献][1] 吴琴一.如是我闻“鲁男子”[A].江苏常熟县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文史资料辑存:第5辑[Z].内部发行,1982.70.[2] 曾虚白.曾虚白自传:上卷[z],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3] 曾朴.鲁男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7O,48,132,265,129,150,68.[4] 比埃尔?路易.肉与死[M].曾孟朴,曾虚白译.长沙:岳麓书社,,114,167,55,9,10.[5]&Pierre Lou?s&.Aphorodite,moeurs antiques[M].Paris:Gallimard,―40.[6] 梁实秋.鲁男子?恋[J].新月,1929,第2卷(8).[7] 病夫.编者的一点小意见[J].真美善,1927,1卷1号.
[责任编校:金莹]
Dialogue between Writer and Translator:Zeng Pu'S Man of Lu VS Aphrodite
Ma Xiao―dong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Abstract:Zeng Pu was a well―known writer for his novel Nie Hai Hu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China.From l920’S to 1930’S,he had a new start by establishing Bookshop of TBeauty and Good as well asa magazine with the same name.He actively took part in literary creation,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Thenovel of Man of Lu was finished while he translated the French novel Aphrodite by Pierre Louys.Obviously,the thesis,way of expression and the artistic creation were inspired by Aphrodite though some details had been personalized.Thus a conscious dialogue between the writer and the translator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by Zeng Pu.
Key words:writer;translator;Man of Lu;Aphrodit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book//xinsrc_.jpg">&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ic/000/001/288/028">
曾朴赠唐|1929年真美善版“死与肉”及内页的题词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文件:签名皮埃尔Lou?s -
1898.jpg" 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Signature_Pierre_Lou%C3%BFs_-_1898.jpg/800px-Signature_Pierre_Lou%C3%BFs_-_1898.jpg">
他的签名。1898年。
《肉与死》封面。
原版封面。
Pierre Lou?s (December 10, 1870 C June 6, 1925) was a French poet and writer, most renowned for lesbian and classical themes in some of his writings. He is known as a writer who "expressed pagan sensuality with stylistic perfection." "Pornography and Sexual Representation: A Reference Guide" states that Pierre Lou?s took over 10,000 nude photographs.
Pierre Lou?s was born Pierre Louis on December 10, 1870 in Ghent, Belgium, but moved to France where he would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studied at the ?cole Alsacienne in Paris, and there he developed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a future Nobel Prize winner and champion of homosexual rights, André Gide. In the 1890s, he became a friend of the noted Irish dramatist and homosexual Oscar Wilde. Although heterosexual, Lou?s enjoyed entree into homosexual circles. Lou?s started writing his first erotic texts at the age of 18, at which point h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the Parnassian and Symbolist schools of writing.
Early writing:
In 1891, Lou?s helped found a literary review, La Conque, where he proceeded to publish Astarte, an early collection of erotic verse already marked by his distinctive elegance and refinement of style. He followed up in 1894 with another erotic collection in 143 prose poems, Songs of Bilitis (Les Chansons de Bilitis), this time with strong lesbian themes.
I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each representative of a phase of Bilitis's life: Bucolics in Pamphylia, Elegies at Mytilene, and Epigrams in the Isle of C dedicated to her were also a short Life of Bilitis and three epitaphs in The Tomb of Bilitis. What made The Songs sensational is Lou?s' claim that the poems were the work of an ancient Greek courtesan and contemporary of Sappho, B to himself, Lou?s ascribed the modest role of translator. The pretense did not last very long, and "translator" Lou?s was soon unmasked as Bilitis herself. This did little to tarnish The Songs of Bilitis, however, as it was praised as a fount of elegant sensuality and refined style, even more extraordinary for the author's compassionate portrayal of lesbian (and female in general) sexuality.
Some of the poems were tailored as songs for voice and piano. Lou?s' close friend Claude Debussy composed a musical adaptation Chansons de Bilitis (Lesure Number 90) for voice and piano () in three parts:
La fl?te de Pan: Pour le jour des Hyacinthies
La chevelure: Il m'a dit ?Cette nuit j'ai rêvé?
Le tombeau des Naiades: Le long du bois couvert de givre.
Debussy also wrote Six épigraphes antiques in 1914 as piano pieces for four hands, commissioned as preludes to a recital of Lou?s' poems:
Pour invoquer Pan, dieu du vent d'ete
Pour un tombeau sans nom
Pour que la nuit soit propice
Pour la danseuse aux crotales
Pour l'egyptienne
Pour remercier la pluie au matin
In 1955, one of the first lesbian organizations in America called itself Daughters of Bilitis, and to this day Lou?s' Songs continues to be an important work for lesbians.
In 1896, Lou?s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Aphrodite―Ancient Manners (Aphrodite―m?urs antiques), a depiction of courtesan life in Alexandria. It is considered a mixture of both literary excess and refinement, and, numbering at 350,000 copies, was the best selling work by any living French author in his day.
Lou?s went on to publish Les Aventures du roi Pausole (The Adventures of King Pausolus) in 1901, Pervigilium Mortis in 1916, both of them libertine compositions, and Manuel de civilité pour les petites filles à l'usage des maisons d'éducation (written in 1917, published posthumously and anonymously in 1927), a parody whose obscenity is almost unparalleled even in the long history of French clandestine publishing.
Inspired by Abel Lefranc's arguments for the Derbyite theory of Shakespeare authorship, Lou?s proposed in 1919 that the works of Moliére were actually written by Corneille.
Even while on his deathbed, Pierre Lou?s continued to write delicately obscene verses.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论文发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