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15年特殊工种退休人员2015自主招生名单公示示 原单位:海南区联营洗煤厂 现单位:黄河工贸 司炉工:图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关于对拟表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公示的公告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为了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先进,市委决定,对45个先进基层组织、40名优秀共产党员、4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现对40名拟表彰的优秀党员进行公示。&&&&&&&&一、公示内容&&&&&&&&拟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名单(40个)&&&&&&&&赵子成海勃湾区区长助理、建设局局长&&&&&&&&王光锐海勃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袁品生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海北村党支部书记&&&&&&&&王亚平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金元海勃湾区老干局退休干部&&&&&&&&唐浩年乌达区中学教师&&&&&&&&熊彦博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居民&&&&&&&&罗胜忠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张艳平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党委委员&&&&&&&&刘占华乌海市明星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健海南区巴音陶亥镇黄河村农区居民&&&&&&&&周玉婷海南区拉僧庙镇常青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从军乌海市华通物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学星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公司退休职工&&&&&&&&宋海平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公司老石旦煤矿机修厂厂长&&&&&&&&杨宝瑞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洗煤厂党委书记&&&&&&&&张鹏飞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苏海图矿党委书记&&&&&&&&王建民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乔良市残联教育就业科科长&&&&&&&&孙丽娜市统计局社会科副主任科员&&&&&&&&施大勇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李馨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乌海办事处科长&&&&&&&&刘存政市人大常委会离休干部&&&&&&&&路蒙生市经委资源科科长&&&&&&&&高亚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工办主任&&&&&&&&张存市新兴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三分公司驾驶员&&&&&&&&张瑞平市运输管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张继兴市国家安全局副科长&&&&&&&&王永东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主任&&&&&&&&张惠贤市中蒙医院副院长&&&&&&&&白月明海勃湾矿业公司第四中学教师&&&&&&&&马润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冯罡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生产技术部部长兼副总工程师&&&&&&&&王剑斌内蒙古海吉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石分厂原料车间班长&&&&&&&&王永强乌海电业局输电所带电作业班班长&&&&&&&&马会山内蒙古乌达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锅炉本体班班长&&&&&&&&周兴世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海南焦化分公司焦化车间主任&&&&&&&&陈兰洲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千峰水泥分公司制成车间主任&&&&&&&&张文清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策划部部长&&&&&&&&马东海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浮法原料车间工段长&&&&&&&&二、公示时间&&&&&&&&公示时间为3天(日——28日)&&&&&&&&三、受理方式&&&&&&&&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访、来函、电话等形式反映公示对象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对所反映的问题应提供可供调查的证明人以及其它有关线索。对反映问题者和所反映的问题将严格保密。&&&&&&&&受理时间:每日上午8:30—12:00下午3:00—6:00&&&&&&&&受理地点: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市党政办公楼626房间)&&&&&&&&监督电话:999557&&&&&&&&特此公告&&&&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日&&&&
责任编辑:xxb&&&&&来源: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共乌海市海勃湾区委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主办
海勃湾区直各单位联合承办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建议使用分辨率 蒙ICP 电话: 6问题补充&&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问题补充&&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黄河骄子——黄河工贸集团公司创业发展纪实 -
- 黄河骄子——黄河工贸集团公司创业发展纪实日期:
提起黄河工贸集团公司,乌海人几乎家喻户晓。这个靠17名职工打拼、45万元资产起家的小企业,在短短20年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11.9亿元资产,成为乌海最大的民营企业。而它的当家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黄河工贸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马万良,也成为家住黄河岸边的乌海人的骄傲。
  熟悉马万良的人都知道,马万良是个有股韧性的人,认准了的事,敢作敢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充满了创造的活力。从1995年开始的7年中,马万良几乎一年收购一个企业,开创了乌海市小企业兼并大企业、民营企业成功兼并多个国有中型企业的先河。但不认识马万良的人绝对想不到,生活节俭、穿戴极为普通的他就是拥有十几亿资产的亿万富翁。说起黄河工贸的创业历程,马万良一语点睛:“发展永无止境,从发展中感悟人生,在发展中升华人格,这就是我的快乐,我的人生。”
  马万良的一生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7年,马万良出生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户农家,称得上自幼在黄河边长大。16岁时父亲去世,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的马万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跟着村里几个大人,用木筏船搞黄河运输,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他是船上年龄最小的船员。
  少年的马万良显示出自己过人的胆识。18岁时便成为几条船的“老大”。23岁时被聘任为机动船船长,成为土右旗电力扬水站船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船长。
  1985年是马万良人生的转折点。他毅然辞职下海,借款5万元经营原单位机动船,取名“团结号”。当时正值黄河大桥包头——伊盟段开工建设,因为马万良的船动力大且租价低,被承建单位选中,为建设黄河大桥运输物资设备。承建单位对马万良的出色工作非常满意,在黄河大桥喇嘛湾段建设中继续跟马万良合作。
  1988年,他来到乌海市,在拉僧庙——宁夏石嘴山市河滨区黄河段轮渡货物和汽车。这时,经过艰苦创业的马万良已有3条船,资产45万元,职工17人。于是,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乌海市黄河航运公司。在拉僧庙渡口,距渡口一公里处路边有一个大院,由三排砖瓦房围成,院中间有一个花池,这里就是马万良创业初期的公司和家。“当时很艰苦,他的长子马文利才15岁,夫人每天要做20多个人的饭。冬春季水很冷,遇到紧急情况,他穿着衣服下水检修,落下了关节炎。”一位员工谈起马万良的创业感慨不已。
  这时的马万良一直酝酿策划办一件事:建桥。渡轮汽车成本高、效率低,过往汽车需要等半天才能过去,如果建一座浮桥,就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建浮桥,是他当时心中的一个梦。1994年,他联合宁夏有关单位,双方各投资600万元,建成了一座长230米、横跨两省的黄河浮桥,从而填补了乌海市交通航运史上的一项空白。从此,他的名字在乌海市家喻户晓。马万良一发不可收,又相继建设了呼市清水河县109国道“万通黄河浮桥”、呼市托县“同心黄河浮桥”。3座浮桥共投资3000万元,年创利税600万元。于是,马万良成为内蒙古个人投资建桥最多的人。
  从开船到下海,从创办公司到造桥,马万良实现了航运生涯的两大跨越。
  1989年,马万良投资260万元新建了年产原煤5万吨的长洪沟煤矿,两年增产值270万元,利润80万元。1991年投资400万元,新建了年洗精煤5万吨、产精焦2万吨的航运洗煤厂。1992年组建了乌海市黄河工贸集团公司。1994年投资600万元,新建了年洗精煤10万吨、产精焦5万吨的腾达洗煤厂,实现了煤炭就地加工增值。截至1994年底,资产总额达到3600万元,年销售收入3500万元,利润400万元的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公司,迅速由单一航运形成为集煤炭开采、洗选、炼焦、运输为一体,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实现了滚动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开始在乌海乡镇企业中崭露头角。
  马万良认为,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小打小闹,必须上档次,上规模。企业家必须有超前意识,企业家的思路决定企业的出路,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每一个发展机遇,迅速壮大自己。
  固定资产达561万元的乌海市海南焦化厂,从1993年开始效益滑坡,当年潜亏57万元。进入1994年,因管理混乱、资金短缺、设备失修、原料不足,炉温由1000多度降到300多度,如果灭炉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万元。面对这个亏损200多万元,拖欠职工5个月工资的企业,海南区委、区政府一边组织维持生产,一边做出转制的决策。
  马万良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与海南区取得联系。经过谈判于日达成协议:海南焦化厂更名为海南区黄海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全部接收在册的283名职工;职工身份、原隶属关系不变;新组建的公司以原焦化厂所欠银行贷款1278万元为资本总额,集团公司承担8股,海南区政府承担2股;1995年至2000年不论盈亏状况如何,集团公司每年向海南区上缴68.8万元,供其清偿债务;2001年后按比例分红。当时,许多人都为马万良捏一把汗,但也为他的胆识与果断所折服。
  收购海南焦化厂后不久,正值春节,公司给职工提前发了工资,马万良率公司领导挨家挨户拜年,了解疾苦,解决实际困难。得知一名职工一年内失去几位亲人,生活贫困、精神压抑时,他买来水果、菜、饺子等慰问品给这位职工拜年;看到这名职工家简陋的房屋,家里粮食仅有两袋米面,他感慨万分,教育身边的干部要勤俭节约,心系职工。这名职工百感交集,泣不成声。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为集团公司吹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从1995年开始,集团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在7年时间内先后接收了乌海市海南焦化厂、乌海市海南东山联营洗煤厂、海勃湾区巴音乌素煤矿、内蒙古千里山钢铁厂、乌海市星云大酒店、乌海市华西焦化有限公司等6家国有企业,安置国企职工3900多名。接收的6个国有企业的3900名职工,全部妥善安置,无一人下岗;投资新建项目安置职工子女和社会待业人员430多人;集团公司这些年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累计达397万元。
  国家中型二档企业内蒙古千里山钢铁厂,1985年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落后的经营方式和陈旧的生产设施,再加上管理不善、社会负担重等因素,企业逐渐走下坡路。至1998年6月,千钢已连续三年半亏损计2995万元,欠发职工14个月工资计14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41%,日法院宣告千钢破产。按照乌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千钢破产不停产的决定,黄河工贸集团于日随生产经营组进驻千钢。
  白云生是千钢元老,原千钢副厂长,人称“老革命”,性情耿直,说话直言不讳。当时,北京、伊煤公司等几家有实力的企业都想接收千钢,当市政府决定由马万良接收千钢时,很多人想不通。白云生也是积极的反对者,曾和几个退休干部找政府极力阻拦此事。马万良听说白云生正直、公道,非但没有嫉恨他,反而主动到家里看望。两个人推心置腹的谈话改变了白云生对马万良的偏见和对他接收国企能力的怀疑。
  然而,当时的千钢己是千疮百孔,遗留的问题实在是太多,每天都有来要账的、重病借款的、上访的人。面对重重矛盾,马万良倡议成立了退休工人管理委员会,推举德高望重的白云生为退管委主任。马万良每天晚上都要走访困难户,了解民情民意,根据反馈情况解决焦点和难点问题。他还拿出80万元,给曾反对他的退休工人一次性补发了拖欠工资,拿出110万元解决工伤、重病职工及家属的医疗费,在千钢引起了很大震动。
  为了使千钢从根本上摆脱困境,马万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巧妙地利用千钢已有的产业布局,积极上项目,调整、改造、提升产业结构,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先后共计投资4.2亿元改扩建了22.5万吨焦化厂、3×6000千瓦综合利用发电厂及100万吨水泥2#窑、3#窑、粉磨系统与60万吨洗煤厂等项目,并陆续投产。他还组织人员进一步探讨千钢的下一步发展及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以水泥带动企业发展,以焦化、煤气发电降低生铁成本”的改革发展思路,利用乌海市高耗能工业区优惠政策,开发高耗能产品,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规模小、产品单一的格局。
  贫困出生的马万良对贫苦工人很关心。他给特困户子女全部安排了工作,哪个工人娶媳妇困难,他个人出钱资助办喜事。“看着千钢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上班,我心里高兴呀。他办了很多好事,胸襟宽,能听反面意见,我这个倔脾气被他彻底感化了,从积极反对者变成了积极拥护者。今天的千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30年想干没干成的事,马万良3年就干成了。”作为千钢的见证人,白云生发自内心写了篇《赞千钢》,并被改编成《千钢之歌》。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黄河工贸集团奋力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20年间,黄河工贸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1.9亿元资产、5000多名职工的多元化企业集团,资产增加了2000多倍,成为了乌海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龙头乡镇企业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佳乡镇企业之一。黄河工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被许多乌海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企业效仿的典范。
  在世俗眼里,民企老板是小气的,是“抠门”的。可是,走进黄河工贸集团,与其领导层、普通一线工人聊天,你就会感到,这种评价是过时的,是偏激的。人性化管理,倾情回报社会已在黄河工贸集团上下形成了共识。
  随着黄河工贸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领导层十分注重维护职工利益,总是想方设法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从1995年黄河工贸集团接收海南焦化厂以来,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在海南区、千钢兴建了10栋住宅楼,其中7栋已交付使用,今后还将建8栋住宅楼。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本钱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马万良说:“安居才能乐业,员工们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企业理应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黄河工贸集团所办的实事好事是有口皆碑的。几年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先后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既为社会办了实事,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黄河工贸集团接收千钢后,看到千钢的学生们仍在30年前建的平房里上学,很多教室已成危房,当即投资120万元与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建设千里山中学教学楼,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优美的学习环境。
  2004年防控非典期间,黄河工贸集团率先捐款50万元,随后又拿出15万元用于海南区和海勃湾区的非典防控工作,成为乌海市捐款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几年来,黄河工贸集团先后为各类公益事业捐款871万元。他们之所以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慷慨大方,集团领导是这样认识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回报社会,奉献真情是企业始终追寻的目标。”
  是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社会的支持才铸就的黄河工贸今天的辉煌。谈到集团的发展远景,马万良满怀信心地说:“经过几年的努力,黄河工贸集团所构建的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为集团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集团将在建工程陆续投产、全部达产增效的基础上,继续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20年来,黄河工贸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经风吹浪打的锤炼,已然由一叶小舟变成了一艘大船,我们坚信它今后的天地会更加广阔!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tzgg/207663.htm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全国劳动模范公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