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格式:doc&&&
贡献者:Yoyo怡如
上传时间: 12:45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40.46KB
所需积分:& 5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精品专业论文】吉林大学硕士论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金融,投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增长方面: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变抚养比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总抚养比上升一个单位,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0.11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低,人口老龄化对扩大社会总体消费需求不利。同较低年龄组相比,高龄组人口劳动参与率低,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此外,老人人口的消费需求结构不同与中青年人口,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为满足变化着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与老年人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将会得到发展。
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人口老龄化使整个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素质和技术适应能力下降,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人口老龄化使供养系数构成发生变化,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大幅上升,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减少,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在储蓄投资方面,根据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人在退休前总是倾向积极储蓄以备退休后使用,因此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储蓄率的下降将是必然现象,势必要影响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科技创新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总体人口接受前沿科学技术能力将受到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将受到影响,又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在就业方面:城市老年人口再就业过程中,多发生了行业和职业转移,主要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不同职业的转移。老年人口再就业的行业和职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与成年、青年争夺劳动力市场,具有补充第三产业中某些行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的性质。这与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第一、第二次产业比例的缩小,第三次产业比例的增大相一致,有利于总体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
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老龄化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生命周期延长和生命质量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社会化时间延长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实质是人力资本的储备,即在相同条件下,相对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投资,以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获得较长时间的收益。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劳动力供给是充裕的,但是劳动力素质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在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减少死亡和伤残,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智力投资,用较长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就会从整体上降低人力资本的折旧率。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医疗保健领域,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老年人人口比例和规模的增加,会使社会人群患病率增加,并相应增加医疗保健开支与人员照料,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较大压力。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养老保障领域,人口老龄化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供养比例和资金支付压力很大,据劳动保障部统计,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
13:1,1990年为10: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巨大的资金支付压力。有研究显示,如果按照现行政策不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真正地凸显出来,在2035年-2040年到达高峰,每年将产生1000亿元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
在社会组织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少儿人口的减少,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增多,一方面,有些针对少儿的社会组织就会弱化,面向老年人的社会组织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在社会组织内部,人员的年龄构成将会发生变化,这样,就需要调整建构社会组织的传统观念,甚至需要调整工作模式。
在代际关系领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是少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代际关系的重大变迁,各项社会资源的分配向老年人倾斜,如果处理不当,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代际关系结构的改组,就会转化为各种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
&&&&在家庭领域:人口老龄化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带来了传统家庭结构的变革,多子女的大家庭、“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而与子女分居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空巢”家庭迅速增多。在家庭功能方面,少子老龄化带来的赡养人数量的减少促使家庭的赡养功能弱化。
在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高龄、贫困、残疾、女性等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会相应增加这些弱势群体的规模。
在居住环境方面: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不同于中青年群体,人口老龄化要求要求在建设和规划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独立性等。同时要对现有的居所、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
三、人口老龄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价值观领域: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的增加,意味着社会价值观的主体构成发生了,一方面,老年群体价值观的社会影响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其他社会群体对老年群体价值的认识将发生变迁。
在道德观领域:无论是从家庭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都意味着赡养负担和社会供养负担的加重,由于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使传统的面向老年人的优先、优惠、优厚的供养和照料受到挑战,尽管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会逐渐淡化,从而削弱了传统的敬老养老道德观。
在教育方面: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除了要继续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外,还需要大力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囊括一切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
此外,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其他年龄群体的精神文化群体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口老龄化要求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点,导致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格局和文化产业的格局发生变化。
四、人口老龄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选民构成和社会政治利益格局的变化,老年群体将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压力群体。二是,老年人一般采取组织化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政治团体的形成成为可能。三是,目前的中青年群体也就是未来的老年群体,同现有的老年群体相比,他们的民主和政治参与意识较高,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程度将不断增强,政治作用和政治地位将不断得到提高。四是,在法制建设方面:人口老龄化要求国家在政策法规层面做出回应,需要国家进一步建立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谢启念、肖建梅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对策建议
要:笔者就吉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对吉安市近年来老龄事业发展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吉安市统筹推进城乡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及成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统筹发展城乡老龄事业的对策建议。
老年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及早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了解全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就吉安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如何统筹发展城乡老龄事业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吉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一是老年人口发展速度快。据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5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1.35%。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由447万增加到481万人,十年增长7.58%;而65岁及以上人口从27.50万增加到37.32万,增长35.7%,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十年提高了1.61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63万人,年均增速3%。二是高龄老人逐年增多。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6.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11.5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5万人。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化程度将逐年加重。三是空巢化趋势日趋突出。全市共有家庭户125万户,家庭户规模为3.68人,比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3.77人减少了0.09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年人将进一步增多,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四是老年人口抚养比提高。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以此反映社会对老年人的负担程度。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全市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2000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为8.94%,2010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例提高到10.89%,10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五是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2、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人口老龄化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尽管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和时机不同,但一旦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一是社会保障压力剧增。老年人的快速增加,直接反映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多了,对市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就业的人口相对越来越少。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以后,就业人口在下降,年轻的就业人口在下降,对劳动力影响较大。四是养老服务需求缺口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社会服务、养老服务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五是对家庭养老提出新挑战。随着“421”结构家庭模式的到来,即一个家庭:一对年青夫妻,上有4位老人(乃至更多),下有1个小孩。一对夫妻由过去主要抚养小孩为主转为抚养小孩、老人并重,并趋于以赡养老人为主,家庭照料老人的担子越来越重,对年轻夫妻来说,将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六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银龄产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吉安市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成就
近年来,全市老龄事业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基层、打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着力提高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全市老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党政主导老龄事业发展。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将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老龄工作,先后出台了《吉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吉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财政每年落实90-99岁每人每月100元和100岁以上每人每月200元高龄补贴资金上千万元。
2、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39.6万人。全市连续五年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95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了中央财政支付的55元基础养老金。城镇大集体职工、返城未安置知青、困难企业军转人员,通过财政补助和其他方式再缴费解决了养老保障问题。农村老党支部书记、老村委会主任、建国前老党员和计划生育独女户、二女户家庭的养老问题在制度上有了一定的保障。
3、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将10多万老年人纳入了社会救助范围,救济上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3984人。对低保对象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按低保标准给予了全额补助。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使遇到突发性灾害造成临时较大生活困难的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城市低保“边缘户”的老年人及时得到临时救助。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对孤寡老年人住房实行了优先保障政策。
4、医疗保障实现了全市城乡全覆盖。2007年全市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实施,“老有所医”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7.6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2%。通过各级财政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逐年缴纳医疗保险费,解决了关闭、破产、改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林、水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
5、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筹集资金2.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200余所。鼓励举办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缓解了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居家养老服务由试点逐步扩展到城乡各地,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为老服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6、老年优待政策不断完善并得到落实。市、县出台了一系列涉老优待、老年维权政策,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参观各类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提高了百岁老人长寿补贴标准,建立了9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社会敬老氛围日趋浓厚。
7、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老年大学13所,城市和农村社区建立了老年文娱活动队伍,体育设施较为完备,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8、老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机构,70%的乡镇成立了老龄工作组织,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基本理顺,为加强老龄工作、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吉安市统筹推进城乡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及成因
吉安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老年人口多、基数大、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抗风险能力低等实际状况,统筹推进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1、老龄政策配套难。各级财政状况差,老龄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困难重重。目前,落实70岁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高龄补贴扩大到80—89岁老年人群等惠老政策都举步维艰。
2、农村老龄问题突出。作为是农业大市,80%的老人在农村,特别是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老人留守在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家庭的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农村养老保险刚刚建立,标准低、保障能力差,老人医疗优待政策需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解决因病致贫的现象。
3、社会养老发展滞后。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开展居家养老困难重重。目前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少,投资养老服务业,受益慢,回报率低;老龄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没有保证。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责任大、又脏又累等影响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4、老龄组织机构薄弱。老龄委各成员单位条块分割、缺少协作,有的把老龄事业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老龄办人员少、经费匮乏、办公条件差,权威性不够,协调难度大。有的地方基层老龄工作机构有名无实,老龄办的人员由民政人员兼任,存在没人管事、没钱办事的问题。
四、吉安市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后,吉安市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要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老年民生相一致,坚持整体推进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全面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水平,让老年人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完善老龄法规政策的落实。认真贯彻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吉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各县区出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二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实施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建立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倡导全社会开展帮扶、认养、资助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对困难老年人给予特别救助。四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五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的纯老年人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将农村贫困老年人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五是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人)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国家供养制度,确保其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高龄津贴制度,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鼓励村(居)集体组织对老年人给予多种形式的养老补贴,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
2、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一是加大老年医疗保障力度。将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推行减免7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新农合参保费用,不断提高贫困老年人医疗救助水平。二是提高老年医疗服务水平。政府兴办的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逐步设立老年门诊和老年病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一步健全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制度,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增加方便老年人就诊、治疗、护理、康复等设备器材。三是加强老年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老龄人口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健全老年病研究、预防和咨询服务机构。在社区、村(居)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健康教育。  
3、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功能完善、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为依托,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疾病护理、情感慰藉、精神文化生活等服务。对按标准建设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的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财政给予一定的开办补助和运营补贴。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服务或相关专业学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初步形成与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体系。 
4、健全老年文体活动体系,大力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一是积极发展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将老年文体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公共设施、新建住宅小区、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文化惠民工程增加面向老年人的项目。要整合现有各种文体活动场所,打破部门界限,就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强老年文化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各级老年文艺团体,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的老年文艺、体育团队,积极开展有组织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打造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三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以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重要形式的老年教育体系。四是大力发展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积极推行“好邻舍”关爱工程,大力发展关爱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中心,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重点满足病残、空巢、高龄、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需求。动员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心理关爱活动。 
5、健全老年维权体系,大力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老年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全面落实老年人的各项待遇。二是完善老年法律服务网络,组织法律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建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协作机制,认真处理各种涉老纠纷,依法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6、加大投入方式,大力提高老龄事业发展保障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建立多元的老年事业投入增长机制。通过财政安排、社会捐赠、慈善捐赠、彩票公益金支持等多渠道筹措老龄事业发展基金,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购买、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资金投入激励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投入老龄事业。积极引导社会捐助资金支持老龄事业。
作者单位和姓名:吉安市民政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 · · · · ·
· · · · ·
江西敬老院建设纪实3论文:试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大网校论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