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之父冯如父亲阅读理解解

清明,追思“中国航空之父”
矗立在空军航空博物馆的“冯如广场”
来源:&&日14:21
又到清明时。
广州黄花岗公园,我慕名而来。
这里,长眠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先生。
在冯如先生的墓碑前,注目!仰望!敬礼!
作为新一代空军人,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做历史的传人。
人类有不同的信仰,但有共同的梦想。自古以来,飞翔就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数千年探索中,不断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100多年前,一位26岁的年轻人――冯如,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第一页。那是日,也就是莱特兄弟发明人类第一架飞机的6年后,冯如成功研制并试飞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后来,冯如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不幸牺牲,享年仅29岁。他留下殉道般的遗言:“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激励着万千中华儿女怀抱“航空救国”壮志,为民族生存和人类正义浴血奋战。
日上午,纪念中国航空百年和空军成立60周年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空军首长说,100年前,冯如第一个设计、制造并成功首飞动力飞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他是中国航空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先生,也许您并不知道会被尊称为“中国航空之父”。您短暂的生命,却给中国的天空留下闪电般的光亮。您不仅是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第一个飞机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还是第一个认识飞机有战略价值的人。您以短暂的一生,做出了非凡的伟业,您的精神品格,至今感召、启迪着后人。
冯如作为“中国航空之父”,当之无愧。
早在本世纪初,冯如就提出了一系列航空强国思想,认为“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冯如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奔走呼吁,陈说航空与国家振兴之利害关系,大力倡导航空救国思想,并以全部身家投入民族航空事业。他提出“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为此,特以“壮国体,挽利权”的口号作为开创航空的宗旨,号召国人共同努力,强大国家,抵御外侮。
冯如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展示出一种非凡的精神品质――他怀揣航空理想和报国之志,自主创新、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不避艰险,最终献身航空。这是冯如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和景仰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需要发扬“冯如精神”,空天世纪的中国呼唤“现代冯如”。
冯如先生,今天缅怀您100多年前的人生轨迹,不仅为了纪念您这个传奇人物,更是要将由您传导张扬出的忠诚、勇敢、探索、挑战的精神意志溶入我们的血液,转化为建设强大的空中力量和民族航空工业的动力。
斯人早已远去,但冯如“中国航空之父”的形象、思想和精神却穿透百年时空,留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追忆和思考。
比如,冯如当年20多岁做出不凡的成绩,我们现在的博士生、硕士生也差不多这个年纪。关心中国航空的未来,关注国家天空、瞩望民族腾飞,20多岁的年轻人应尽什么义务和责任?
比如,在全世界范围内,当时航空都还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尖端领域,作为一名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甚至封建迷信思想深厚的环境里走出的冯如,不自卑,不妄自菲薄,不空谈,低调而扎实地努力,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这样的精神我们如何弘扬?
比如,最近的100多年间,各国空军力量,走过了一段从作战工具,到重要作战手段,再到主要作战手段的历程。而在21世纪“空天时代”,空军的责任空间和存在价值,却还未被国人所普遍感知。如何对国家天空进行深入的考量,从人类文明因天空的开发利用而更新升级的高位上,思考国家的安全与命运,标定空军的航向?
比如,面对空天世纪,未来的中国的威胁来自空中,未来安全的希望也来自空中。如何站在国家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来自空天领域威胁的严峻性、维护国家空天安全的紧迫性、推进空天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确立新的空天观?
冯如先生,空军这些年对您的军事航空思想的研究,是期望将您精神和意志的根脉,植于空军大梦想、大追求之中。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需要每一名空军人都装备“冯如精神”。
这些年,在对冯如先生如潮赞誉中,有一句叫做“科学之伟人,空军之豪杰。” 位于北京的空军航空博物馆,专门建立了“冯如广场”,无数空军官兵在这里景仰“冯如形象”、感悟“冯如精神”。
日,第三届“中国航空日”主题活动在第九届中国珠海航展上举行。与往届不同的是,作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所在省和中国航空发源地的广东省,首次成为主办单位之一。这届“中国航空日”主题活动,以“走进中国航空――走进中国空军、走进中航工业、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的科学发展成就,传播中国空军的文化理念。与“空警―200”等13型现役先进战机相比,一同参展的“冯如2号”等5型“文物飞机”同样引人瞩目。
日,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开幕日,恰逢空军成立纪念日,这是中国航展举办近20年来的第一次。空军飞行员驾4型新机在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传播“空天文化”,告慰“航空之父”。比如,运-20大型运输机,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空警-2000预警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主要担负对空、对海监视、跟踪和识别任务,并可根据作战需要,执行辅助指挥引导和控制等任务。
还有,一度神秘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也在航展现场与公众见面。日,在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中国空军出动察打一体无人机,对一处高地实施侦察并对“敌”指挥车实施打击,受到广泛关注。
冯如先生,中国人正在更深更远地关注自己的天空,歼-10、歼-20、运-20、空警-2000、轰-6K等战机的不断研发,使中国空天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正在建设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将超前培育军事航空航天领域新型飞行人才。中国空军飞机首次飞出第一岛链到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提升了空军部队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新一代空军人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哲远)
(责编:张瑶(实习)、闫嘉琪)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2013高考励志故事: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来源:新东方在线编辑整理
&&& 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政府将最大的空军基地命名为&莱特基地&。殊不知,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他的成功仅比莱特兄弟晚5年。&&& 冯如(年),字鼎三,号九如,广东恩平人。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1909年9月制成飞机一架,并于21日驾驶该机在奥克兰附近试飞成功,飞行高度15英尺、航程2640英尺。23日,美国《旧金山观察者报》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自制的双翼飞机&为题,报道了这次试飞情况。&&& 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这架飞机机翼长29.5英尺,翼宽4.5英尺,内燃机30马力,螺旋桨每分钟转动1200转。当年10月,旧金山举办国际飞行比赛,冯如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以700多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分别打破了一年前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孙中山曾观看表演,并予赞许,冯如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日,冯如在广州燕塘进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为表彰其功绩,11月16日,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按少将阵亡例给予抚恤,遗体安葬在黄花岗。  &&& 冯如的一生,是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他把短暂的也是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是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第一位飞机制造师,也是我国第一位飞行家,&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对他来说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liqian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高考网络课堂
高考公开课
高考热报课程
2015高考时间表
1高考报名时间
2014年12月2特殊高考招生信息发布2014年1月3高考招生简章发布 2015年4月4考前填报高考志愿 2015年5月5高考考试 日-9日6考后填志愿,录取启动 2015年6月-8月
排行榜大学专业1132951294083378576471158570422670237768682860658956172105612611757421529031473441292051207766387762858624395153104487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none_item_info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航空之父冯如创新创意中心阅读理解选自人民日报 - 米需爱网 - 老鼠爱大米,人人需要爱!
航空之父冯如创新创意中心阅读理解选自人民日报
抱歉,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如果想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到;
如果您要举报侵权或违法信息,请到;
其他问题请访问。中国航空之父――冯如_军事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日 10:30:32
 来源:新华网
】 【】 【】 【】&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冯如2号
&&& 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
&&&&研制飞机,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到当地华侨中去募集资金。华侨们听说冯如要造飞机救国,都非常感动,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光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制造出飞机的。他们生怕制造飞机失败,投资受损,只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毅然伸出援助之手,出钱出力,予以支持。冯如一共筹得资金1000余美元,1908年5月租得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的一间面积仅80平方英尺的屋子作厂房,定名为&广东制造机器厂&。
年仅25岁的冯如,怀着&固吾圉,慑强邻。壮国体,挽利权&的雄心壮志,带领他的3位志同道合的助手,以坚毅沉着的精神,在这里开创中国人前所未有的伟业--制造飞机。
&&&&冯如勤奋学习、研究,先后从《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和《昆虫式飞机》等当时著名的航空科学书刊上,搜集了大量制造飞机的技术资料。为了探索飞机的制造和驾驶技术,冯如通过观察飞鸟的飞行情况,领会到要制造一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要有合理的外形,良好、稳定的操纵系统,而且要达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满结合。
&&&&经过充分观察研究之后,冯如选定以莱特式飞机为设计飞机的主要蓝本,同时参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奥等当时著名飞行家的飞机图形绘制成飞机结构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生产工具,飞机的大小零部件都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制成一个合规格的零部件。冯如的家人也屡屡催促他回国团聚,冯如复信婉言劝慰,并毅然宣布,&飞机不成,决不归国。&
&&&&经过3年的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中旬,制成了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日傍晚,冯如驾驶这架飞机,飞上了四分之三英里的高空。在行将着陆时,飞机发动机的气冷装置由于过热而停止工作,冯如来不及操纵飞机着陆,飞机即失控坠落地面,起落架的一个车轮与地面碰撞损毁。
&&&&日傍晚,冯如驾驶着经过检验和更换了新车轮的飞机,冒着强风,在伍?吉?典梓农场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起飞。围绕着一座小土山,飞机作椭圆形航线的绕空飞行,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间。在未经试飞证实确属安全之前,冯如不打算冒太大的风险,进行更高的飞行。飞机飞行了一圈,航程约半英里。这表明这架飞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能够如意地进行操纵。冯如首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史的开端。
&&&&日,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报导了冯如制造飞机及试飞成功的经过,大大地鼓舞了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于是冯如联合旧金山的华侨青年黄梓材、刘一枝、朱竹泉等,于日把&广东制造机器厂&扩充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由冯如担任总机器师,负责领导制造飞机,并以&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试办飞船招优先股&名义,公开招集优先股份,仅从日至日的3个月期间,即招得优先股东67人,筹得股金5875元。
&&&&1911年1月,冯如终于制成一架&顿异前制&飞机。这架飞机是以花曼式飞机为参考蓝本,并借鉴莱特、寇蒂斯等式样飞机的制造方法,吸取第一至第六架飞机制造失败的经验教训制成。1月18日,冯如驾驶这架飞机,在奥克兰市的圣佛兰西斯科海湾岸边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
&&&&飞机在地面滑行了约100英尺,便如飞鸟凌空一般,飞上40英尺的空中,环绕广场飞行了约1英里,再向海湾飞去,最后掉头,成一弧形航线飞返广场降落,飞行历时4分钟。如果说,冯如日的第一次正式试飞,由于飞机装配上存在缺点,只能算是基本成功的话;那么这次试飞,无可否认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飞行。这是中国人制造成功的第二架飞机。
【】 【】 【】 【】
(责任编辑: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冯如属于全中国人民
冯如,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冯如的事迹,被写进了小学教科书《思想品德》和中学的《中国历史》中,冯如事迹和冯如精神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冯如驾机飞天100周年的今年,在国内也掀起了纪念热潮。冯如,属于全中国人民!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冯如?据相关媒体报道,5月25日上午,空军装备部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中国航空百年和空军成立60周年启动仪式。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做历史的传人。100年前,冯如第一个设计、制造并成功首飞动力飞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他是中国航空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航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认为,许其亮上将提出给冯如冠名“中国航空之父”,应该当之无愧。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航空偶像,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全社会关注航空领域建设发展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媒体
  纷纷推出专题片纪念冯如
  为纪念冯如,国内的媒体纷纷推出了专题、专刊或专题片,还有许多部门召开或举办了主题会议或研究会。6月初,中央电视台在冯如的家乡恩平市拍摄电视纪录片《中国龙的翅膀》,以讲述“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设计、制造、驾驶飞机的故事。据悉该片分上、下两集,片长90分钟,将于10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8月13-15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我的中国心》栏目摄制组来到恩平市取景拍摄冯如专题片《烽火长天爱国心》。该摄制组在牛江镇杏圃村和鳌峰山冯如纪念馆等地方拍摄了有关场景,并采访了冯如的孙媳妇莫惠琼和创作过冯如题材作品的作者梁水长、冯和锦。据悉,《烽火长天爱国心》片长46分钟,将于凤凰卫视中文台《我的中国心》栏目播出。
  6月17-19日,空军政治部宣传处、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的专家和作家在广州空军政治部领导的陪同下,到恩平采集电影剧本《冯如》的创作素材。剧本《冯如》创作人员采访了多名冯如的后人,搜集了大量有关冯如事迹与恩平风土人情的材料。
  冯如飞天100周年
  广受关注
  据《科技日报》报道,6月1日,该报军事部与空政宣传部联系了10位国内、军内著名的院士专家,围绕“关注国家天空,瞩望民族腾飞”这一主题,就如何弘扬“冯如精神”以及民族航空业发展、空中力量建设和国家空天安全等展开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思考和瞩望。浙江省的《钱江晚报》从7月起,与国外的“纪念冯如飞天100周年活动”志愿者一起,发起了在冯如首飞地树立冯如雕像的捐款活动,并捐资15万元人民币,请中国美院雕塑系创作了冯如雕像,同时连续推出了与冯如有关的专版、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广州日报》、《中国日报》等亦对纪念冯如飞天100周年进行了相关报道。
  记者在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冯如”二字,找到的相关网页和信息超过10万个,有数不清的博客贴出了纪念冯如的文章与诗歌。通过网上搜索得知,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连续开展19届“冯如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有7000余人直接参与竞赛,培养了一批以中科院研究员唐世明为杰出代表的拔尖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冯如杯”已成为该校声誉最高、学生参与最广、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一项品牌活动,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新型研究的一个坚实平台,是该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祈祷网在2007年开办了“冯如纪念馆”,网内既有冯如故事,又设有冯如相册,还有专区供网友网上祭奠和留言,网友“流光可惜”留言:“直到现在,天空仍是各国必争的资源;如果冯如尚在,历史或将改写……”网友huanying留言:“冯如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怀抱飞行梦想、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靠近这个梦想的第一人!致敬!”……
  让我们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致敬!
  (本报记者&李明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与美国的因缘
本文来自美国参考博客&发表于
《旧金山呼声报》的报道(奥克兰公立图书馆)
美国作家、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出版了一本新书《China
Airborne》(暂译为《中国航空》),从美国人的角度,描述了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早期航空业筚路蓝缕的过程。法洛斯曾在中国连续住了三年(年),他的这本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评论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书,但它也是最好的描写中国的书之一。”近日法洛斯正在中国访问与演讲,与中国民众互动。
在法洛斯的新书中,两位中国航空业的先驱与美国曾有密切关系,都在美国生活与学习航空技术,一位是冯如,另外一位是王助。我们的博客曾在去年介绍过王助(参见博文“”),今天就介绍一下冯如。
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冯如的大名,他是华人中最早制造出飞机并且驾驶飞机上天的人,被誉为“东方的莱特”及“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是广东恩平人,恩平市为了纪念他,还设立了冯如文化节,并在2009年大张旗鼓地开展纪念活动,纪念冯如飞天100周年。
冯如生于日(一说日),比王助大9岁。冯如从小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但他聪明过人,尤其是喜欢动手制做一些小玩艺,比如风筝等。11岁时随亲戚到美国谋生。冯如与王助不同,王助是官派留学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技术;而冯如并没有在美国上学,是通过自学成才的。
关于冯如在美国的生活详情,中文传媒的报道往往语焉不详,而英文传媒的报道也多有出入,毕竟当时的冯如不是名人,所以有关他在美国生活的详情只留下零碎的记录。根据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学者的发掘报道,使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冯如在美国生活、工作的情况。
首先,关于冯如到美国的时间。按照一般的说法,冯如是在11岁时到美国的,那一年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但根据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的记载,冯如到美国的确切年份并不能确定,只知道是在1894年至1898年之间。
其次,冯如到美国后的生活地点,许多人都以为他一直生活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其实他到美国后,有好几年生活在东岸。原因是冯如到美国后,发现美国的繁荣与强大依靠的主要是工业化,他认为工业化同样可以使中国也变得强大。因此,他就特别注重机器制造。在加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前往东岸,在船厂、电厂、机械厂等不同的地方打工,利用工作时间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冯如心灵手巧,很快学会不同的机械制做技术,并且自制了一些可以替代水泵、发电机、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机器,其中有些还被旧金山地区的华裔商人所用,冯如也因此在华人圈中有了一些名气。
当冯如听说莱特兄弟飞行成功后,他就将注意力转向了飞行器这个新生事物。冯如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但他却有超人的前瞻思维,他预见到飞机将在今后的战争中比军舰更为重要,对战争的胜负起到重大的作用,这样的思维,远远高过当时西方的许多知名人物。冯如已经预见到航空业的重要性,比孙中山发表“航空救国”的名言还早了9年。
冯如在美国生活、工作了10多年,掌握了许多机械制造的工艺与技术,这就为他制造飞机打下了基础。1906年时,冯如决定返回加州建立工厂,制造他自己设计的飞机。他原本计划将工厂设在旧金山,但旧金山大地震及其引发的火灾,迫使他将工厂搬迁到离旧金山不远的奥克兰。
冯如在奥克兰中国城附近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当时他的这个工作室兼居室,只有不到8平方米。他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阅读各种有关飞机制造的书籍期刊,设计制造飞机零部件,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冯如工作过的这个小工作室,位于奥克兰的东9街359号,目前是兰尼学院(Laney
College)的一部分。
就在这个弹丸之地,自学成才的冯如于1909年成立了“广东飞行器公司”(Guangdong Air Vehicle
Company),并在同一年制成了第一架飞机。日,冯如在奥克兰上空试飞他制造的第一架双翼飞机。根据奥克兰图书馆历史部馆员史蒂夫·拉瓦(Steve
Lavoie)的考证,冯如在奥克兰上空的这次试飞,不仅是加州的第一次飞机飞行,也是整个西岸地区飞机的首飞。对于这次试飞,许多当地报纸都做了报道,《旧金山呼声报》(San
Francisco Call)以大通栏标题并配以大幅照片,报道了冯如的试飞;《奥克兰论坛报》(Oakland
Tribune)则报道说:中国的第一位飞行员、本地机械师冯如成功试飞双翼机。
不过,根据美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与其他文献记载,在这次试飞中,最后飞机还是失去控制,摔了下来,冯如也被甩出驾驶舱,所幸没有受伤。此后,冯如将工作室搬迁到一个称为“奥克兰草场”的地方,继续制作飞机,他从东岸订购各种零部件,在新的工作场所将这些零部件组装成飞机。他后来又在当地试飞了好多次,引起全国性报刊的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对他做过报道。
《奥克兰论坛报》对冯如首次飞行的报道(奥克兰公立图书馆)
冯如制造、试飞的行动,在国内引发巨大反响,1911年冯如在美国生活了16年后,决定回国效力。关于冯如回国,有部分媒体说是得到孙中山的邀请,甚至有人认为孙中山还在奥克兰亲眼看过冯如的试飞。但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电邀冯如回国效力的为时任署理两广总督张鸣岐,而冯如回国时,广东还在清廷控制之下。
《纽约时报》在日的一篇文章中,对冯如的回国行程有过详细报道,提到冯如将在第二天离开美国,带着他自己制作的飞机回到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6名居住在奥克兰的华裔,他们在经济上资助冯如。冯如回国后,将成为第一名驾驶飞机在中国蓝天飞翔的中国飞行员(此说不确,根据上海航空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东的考证,1911
月末,留法归来人员秦国镛驾驶法制飞机在北京南苑进行了飞行,这是中国人在本土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比冯如在国内飞行早,但飞机是引进的)。冯如的计划是向人们展示这种最新的交通工具,最初的计划是在香港与广州做飞行表演。
冯如于日乘船抵达香港,张鸣岐派“宝壁”号军舰前往隆重迎接冯如进入广州,并在燕塘为他圈地作为飞机制造及飞行之用。
冯如回国时,香港、广东一带反清运动风潮云涌,不久爆发黄花岗起义,此后又爆发武昌起义。11月9日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冯如参加革命,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1912年3月冯如在燕塘制成中国国内的第一架飞机,揭开中国航空业的第一个篇章。可惜的是,眼看冯如的事业光明在前的时候,他却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失事,壮志未酬。
日,冯如在上千名观众的注目下,驾驶着他自己设计制作的飞机升空。
他在约36米的高度飞行了近一万米,赢得阵阵掌声与观众如雷的叫好声。然而,不知何故,冯如突然大力拉抬飞机的飞行高度,使得发动机承受不了这样的快速攀升,结果飞机失去控制,掉了下来。不幸的是,飞机掉下来时,正好落在一片竹林中,他的身体多处被竹子刺穿,大量流血,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英年早逝,年仅29岁。冯如弥留之际告诉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冯如逝世后,中西媒体迅速做了报道,袁世凯以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下令给家属“从优照少将阵亡给恤”。广东各界民众并为他举行了军人葬礼,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内为他建了墓碑,碑上刻着“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
关于下令追授冯如少将军衔及给家人抚恤一事,中文媒体从来不提袁世凯的名字,有些媒体则称是出自孙中山之手,均非事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阅读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