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2pm发新单再创佳绩世界纪录和航天领域又创佳绩共同说明了什么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超级稻平均亩产926.6公斤 袁隆平再创世界纪录
袁隆平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本报记者 梁向锋 摄
种植户王永化在“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察看稻子长势情况。王精敏 摄
图为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Y两优2号”试验田。 王精敏 摄
  本报记者 胡宇芬 左丹
  2011年金秋,我们迎来了惊喜的丰收。在这个历史时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再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9月19日下午,随着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宣布: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08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加权平均亩产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诞生了。
  历经7年奋斗,这个纪录是怎样诞生的?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攻关的多位专家,为大家详细解读。
  曾被拍卖650万元的良种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关方案,保证水稻高产,良种是核心。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 。3年前,这个品种曾被国内一家企业以650万元的“天价”拍下了专属使用权。当时的拍卖底价是400万元,经过6轮竞价后成为那场拍卖会的“榜眼”。
  “Y两优2号”之所以卖得“天价”,在于它出身“高产世家”,具备产量突破900公斤的潜力。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成功研发出“Y两优1号”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升级版”。2007年底,“Y两优2号”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高达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产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现在,“Y两优1号”全国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居超级杂交中稻推广面积首位。“Y两优2号”则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隆回考场大显身手,为创造世界纪录立下汗马功劳。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运动员,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袁隆平向记者描述他心中的良种。1.2米高的稻秆迎风而舞,30公分长的稻穗齐刷刷、沉甸甸,就是记者在验收现场看到的“Y两优2号”的风姿。这个品种优点多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说起“Y两优2号”此次的优异表现,其领衔选育人邓启云研究员一脸高兴。“要是这回在生长晚期少追点肥,估计产量还要增加一二十公斤,这应该是它的最大潜力。”
  量身定造专用肥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良法是手段。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肖利民,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他告诉记者:“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后,每亩掺几百担黄土,再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周开沟,有利于水的灌溉和循环,让作物好“喝水”。
  播种时,东西对行,南北通风。
  插秧时,要求非常严,每蔸禾要插两粒谷子,比以往多1倍,这样稻田里的有效苗才会多。移栽时要带着土插秧,这样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长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对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后期则是干干湿湿。病虫害以防为主,打了四五次农药,没出现大的病虫害。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帮倒忙,所以我们是人工除草。”
  “有一个超级稻专用肥,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个功臣。
  就是这个功臣,让百亩攻关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据丰惠肥业技术负责人闻蔚宏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而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给土壤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补充营养很有讲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需的养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得天独厚的良田
  “良田是高产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就会倒。”袁隆平院士如此评论。
  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雪峰山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沛,雨量充足,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级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关先后在该乡取得成功。去年,该乡1.6万亩稻田平均亩产650公斤。
  王化永,因为承包了100多亩稻田而成为该乡雷峰村的种植大户,屡次创造纪录。雷峰村的海拔约为380米,去年,这个村700多亩稻田平均亩产将近700公斤,王化永种植广占63S/1128组合,亩产874公斤,创下当年超级稻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今年改种“Y两优2号”更是一鸣惊人,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卫冕成功。
  推广尚待时日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超高产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随着水土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越来越强,单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生产投入实现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此,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提出其超高产水稻育种计划。如日本在1980年提出通过籼粳杂交培育增产50%的品种的15年计划,国际水稻所在1989年提出利用热带粳稻培育少蘖巨穗的单产13-15t/hm2的新型株育种计划,但是这些国家和机构由于技术路线欠妥,至今均未能实现目标。超级稻大面积亩产在湖南首次突破900公斤,给世界水稻界带来了新希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袁隆平院士表示,若大面积推广,按8折计算,亩产可达到700公斤
  根据相关规定,超级稻高产攻关第三期的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亩900公斤。这也意味着,要完成第三期目标,还需再努力。而由于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栽培技术,且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故推广到普通农户还有一段距离。
  “依照光能利用率2.5%来计算,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1500公斤是具备潜力的。我希望再努力10年,‘90后’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袁隆平再次吐露他的雄心壮志。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袁隆平再创纪录: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可多养活四五亿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南都讯湖南省农科院昨天下午举行发布会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经农业部验收组测定,其指导培育的“Y两优2号”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
.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风雨致少量稻子倾斜倒伏
  “Y两优2号”试验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面积为107
.9亩,今年4月播种。袁隆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天公作美,不下大雨,不刮大风,亩产达900公斤希望很大。17日,羊古坳乡出现了刮风下雨天气。隆回县农业局局长吴厚宾介绍,验收田有少量稻子出现倾斜和倒伏,但“影响应该不大”。据了解,3块验收田的稻谷毛重均超过1200公斤/亩,其中最高的超过1500公斤/亩。
  18日,试验田正式进行收割、验收。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按照严格的测产验收规程测得,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
  根据相关规定,“Y两优2号”必须在百亩以上的示范片连续两年亩产达900公斤以上,才能宣告育种成功。相关专家介绍,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技术规范,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因此要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
  袁隆平此前表示,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良种是核心,好的栽培技术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他还表示,在保证产量前提下,要努力提高超级稻的口感。
  据了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无人登临的高峰。“这次成功突破意味着这个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袁隆平说,下一步他将把奋斗目标设定为亩产1000公斤。
  此前,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曾先后攻克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 新华 中新
  给农民留些常规稻种?
  今年4月26日,著名“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在《南方农村报》发表致袁隆平的一封信,希望袁隆平放弃杂交水稻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理由包括:杂交稻产量虽比常规稻高,但需投入的肥料、农药也同步增加;杂交稻价格比常规稻更高,还不能留种;常规稻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可在遭受天灾时补种。李昌平指出农民有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希望袁隆平呼吁有关部门立法规定,保留30%的常规种子,确立10个县常规种子种植区等。《南方农村报》
  袁隆平称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
  “增种7500万公顷,多养活四五亿人”
  “要知道中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只有400—500公斤,这次926.6公斤单产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此次突破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耕地,用以种植其它有着较大供需缺口的作物,例如玉米或油料作物。
  李国祥还指出,水稻单产提高更意味着水资源的节约。数据显示,中国农业耗水约占全国总耗水量的70%,而水稻用水几占整个农业耗水的70%。
  杂交水稻更被寄予解决粮食问题的重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介绍,在耕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途径。马国辉认为,“Y两优2号”冲击亩产900公斤成功再次证明,只要有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栽培方法以及优质耕地,我国水稻仍有较大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
  袁隆平也曾表示,中国杂交水稻在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多养活四五亿人口。中新网
<font COLOR="#月19日,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新华社记者 禹志明摄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启动,以实现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为目标。
  中国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连续两年在湖南龙山两个百亩片种植,亩产达700公斤。
  湖南龙山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标志超级杂交稻可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
  湖南中方等4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
  农业部公布,袁隆平指导培育的“Y两优2号”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南方都市报&&
===============================================================================================
  国内各省杂交稻专家来到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现场组织指导对袁隆平院士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进行收割验收作业。
&&&&&&&&&&&&&&&&&&
&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进入收割阶段。
央视《新闻1+1》9月20日播出节目“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
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加权平均(后)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亩产超过900公斤,中国的袁隆平在他年过80之后,再攀世界杂交水稻史新高峰。
终于突破了,昨天晚上说老实话呢,兴奋得睡不着觉。
从800公斤到900公斤,从74岁到81岁,7年的坚持、失败、置疑,今天的袁隆平又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失败了没有关系,人家不会笑你,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
良种、良法、良田袁隆平的实验会离现实越来越远吗?从示范田大众田,良种推广又会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一般我们示范田条件比较好,大面积推广,大概要打个八折或者七五折。
《新闻1+1》今日关注袁隆平81岁的贡献
李小萌 (微博):
欢迎来到《新闻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我记得在七年前采访他的时候,他说那个时候局部的亩产可以达到900公斤了,时隔七年才被正式的验收,那么在这七年当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袁隆平先生跟我说,当亩产过700公斤接受验收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一个赶考的小学生一样,而今年这个赶考的小学生已经是年过80。
“米神”、“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这些称呼形容的都是一个人,他就是袁隆平。就在前天已经81岁高龄的袁隆平再次创造了一个纪录,这个纪录一经公布就备受关注。
画面提示:
亩产926.6公斤、高产奇迹为世界首例、袁隆平超级稻实验电再创纪录。多养活5000万人,口感好得不得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实际上我对水稻特别热爱它,一辈子跟它打交道,特别是它结实率高,结实饱满的时候,长得黄澄澄的那样我特别喜欢,我不是讲像看到美女一样的啊,这是艺术夸张。
81岁的人,追求一个900公斤的姑娘,这是袁隆平打趣的比喻,然而这个姑娘能否追求成功,面对自己7年的坚持和心血,面对一次发明专家的裁决,袁隆平心里不免忐忑紧张
亩产和这个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它昨天晚上下一场大暴雨,糟糕得很,幸好今天白天不下雨了。
画面提示:
日验收现场
将来会抽取三块田来抽样检测,那么这三块田基本已经确定了,有一块田是需要由高产攻关示范小组来自行的推荐,刚刚他们推荐了5号田,那么其余的两块田是需要由专家组的成员抽签来确定的,这个专家组已经确定的是2号田、5号田和8号田,袁院士今天是不可以到现场的,是要采取一个回避制度的。
我是运动员,他们是裁判员,运动员不去的,不要干扰他们,他们非常严格,我在这里计算。
您还是一直在计算?
一直在计算,我一个小时让他给我汇报一次。
一边是湖南隆回的验收基地,一边是技术中心的办公室,两个现场都在关注着一个数字,那就是900公斤。
画面提示:
日验收现场 种粮大户对话袁隆平
好,那现在可以跟袁老师说话了。
好的,袁老师您好,我是王化永,向您报告这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
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
好,保守一点,按七二折。
,还有940公斤,很好很好。这个900公斤是没有问题了。
虽然心里有了底,但是真正准确的数字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最终由农业部核定对外公布,为了第一时间知道超级稻的亩产结果,袁隆平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睡。
终于突破了,昨天晚上说老实话呢,兴奋得睡不着觉,两三点钟才入眠。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称重)加权平均(后),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进军900公斤之后,下一步怎么办人家问我,向1000公斤奋斗,我想呢,还是会实现的。什么时候呢,我说在我90后的时候实现,谢谢大家。
刚刚实现900公斤又要向1000公斤进发,其实不管是900也好、1000也是好在我们看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一个自主科技的象征,有人说在转基因技术面前,杂交技术已经显得落伍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其中60%是以水稻为主食的国家来讲,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却给了我们在粮食安全方面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从世界范围来讲,因为杂交水稻的出现,每年是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袁隆平院士说,如果是900公斤亩产的这种水稻能够推广的话,多养活4、5亿人都没问题,所以说中国人为了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做好了准备。那么能够种出这样的超级水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袁院士自己是这样讲的,他说需要四个“良”,良种、良田、良法、良人,良种指的是一个核心,那么良田是基础,良法是手段,良人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执行者,比如说我们这些种粮户等等。同时我们其实还需要加一个条件,就是良心。
从袁院士本人来讲,最初一个很普通的动机是什么,就是不能再饿死人,在这样一个初衷之下,几十年在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当中始终坚持不变,让我们看到一种坚持。很多人说,其实这五条对于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必要的条件。
我们来看一个评论,这是《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的观点,他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解决温饱了,但是地球上还有不少地方处于饥荒中,也许从那样的年代走过来的人,才更能明白袁老师这一事业的伟大。
他说前年一个富豪榜当中,袁隆平是以超过了1000亿元身价当选为名誉富豪,这使得首富188亿元的黯然失色,各种版本的富豪榜都把目光集中到财富英雄个人占有的这种实体的财富上,而很少会有人关注袁隆平式的财富,其中包括公益、公共、共享,给人类带来的进步。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们看到袁院士说,他在80后,就是80岁之后实现了是亩产900公斤,希望在90后实现1000公斤,在这些数字目标背后,它代表着袁院士怎样的心愿呢来听听。
(责任编辑:宁肇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图)
.cn 日07:16 新华网
  看到超级杂交稻茁壮成长,并通过有关专家的验收和认可,袁隆平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李杜/摄影
  9日,一项事关世界超级杂交稻研究进程的现场验收会在湖南湘潭泉塘子乡进行。下午6时,当全国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孙宗修宣布“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实测亩产量达到807.4公斤”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像一名通过考试的学生,开怀大笑起来。在场专家和科技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又一个成功表示祝贺。
  日,这是一个对全国水稻种植区农民来说十分重要的日子。由农业部、科技部等联合组织的全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验收结果表明: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可以开始在全国推广。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以中稻为例,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二期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目前,日本、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至今没取得水稻单产的重大突破。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自1997年启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2000年,中国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地区的两个百亩片亩产达到700公斤。2002年,湖南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最高亩产835.2公斤,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个平均亩产超800公斤的百亩示范片,这一次重大突破,标志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今年,湖南中方、汝城、隆回、桂东4个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至此,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
  泉塘子棋盘村80岁高龄的老农赵正君没事总爱到超级稻示范田田埂上走走,田里超高的稻杆和密麻麻、沉甸甸的稻穗,让他觉得日子殷实。他告诉记者,农民爱种超级稻,因为花一季成本获两季产量,袁隆平真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大福星。
  据悉,超级杂交稻去年在中国推广示范1700多万亩,今年增至2700多万亩,预计增产粮食40亿公斤。(记者李杜,通讯员万宜珍)(来源:长沙晚报)
】【】【】
新 闻 查 询
节省85%广告费用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欢乐无限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
文章来源:中国农垦信息网 
9日,一项事关世界超级杂交稻研究进程的现场验收会在湖南湘潭泉塘子乡进行。下午6时,当全国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孙宗修宣布“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实测亩产量达到807.4公斤”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像一名通过考试的学生,开怀大笑起来。在场专家和科技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又一个成功表示祝贺。
日,这是一个对全国水稻种植区农民来说十分重要的日子。由农业部、科技部等联合组织的全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验收结果表明: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可以开始在全国推广。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以中稻为例,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二期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目前,日本、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至今没取得水稻单产的重大突破。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自1997年启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2000年,中国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地区的两个百亩片亩产达到700公斤。2002年,湖南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最高亩产835.2公斤,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个平均亩产超800公斤的百亩示范片,这一次重大突破,标志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今年,湖南中方、汝城、隆回、桂东4个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至此,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
泉塘子棋盘村80岁高龄的老农赵正君没事总爱到超级稻示范田田埂上走走,田里超高的稻杆和密麻麻、沉甸甸的稻穗,让他觉得日子殷实。他称,农民爱种超级稻,因为花一季成本获两季产量,袁隆平真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大福星。据悉,超级杂交稻去年在中国推广示范1700多万亩,今年增至2700多万亩,预计增产粮食40亿公斤。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 超级杂交稻可在全国推广(图)
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 超级杂交稻可在全国推广(图)
.cn 日14:01 新民晚报
  本报讯长沙消息:昨天一项事关世界超级杂交稻研究进程的现场验收会在湖南湘潭泉塘子乡进行。下午6时,当全国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孙宗修宣布“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实测亩产量达到807.4公斤”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像一名通过考试的学生,开怀大笑起来。
  由农业部、科技部等联合组织的全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验收结果表明: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可以开始在全国推广。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二期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目前,日本、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至今没取得水稻单产的重大突破。据悉,超级杂交稻去年在中国推广示范1700多万亩,今年增至2700多万亩,预计增产粮食40亿公斤。(李杜万宜珍)
  新闻链接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自1997年启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2年,湖南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最高亩产835.2公斤,这一次重大突破,标志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今年,湖南4个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至此,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欢乐无限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0米栏世界纪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