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为本地政府创造良好的名声工程和建设生态公程建言献策范文

热点专题五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 略决策,从 10 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 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 部分的宏大篇幅, 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 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
当长 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热点提要】1、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 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优化国土 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 度,调整空间结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全面 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 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2012 年 8 月 6 日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要求到 2015 年,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 0.869 吨标准煤 (按 2005 年价格计算) , 比 2010 年的 1.034 吨标准煤下降 16%(比 2005 年的 1.276 吨标准煤下降 32%)。“十二 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 6.7 亿吨标准煤。中国政府网刊发了规划全文。 3、2012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 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 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4、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广州站 启动仪式 11 月 30 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2012 年 11 月 30 日至 2013 年 1 月 27 日期间, 主办方将围绕“能源生态文明”建设, 举办跨行业能源论坛、 儿童“能源小卫士”到高校“能源大 使”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每一位公民应对能源挑战行动力。活动将为广东民 众展现宏观能源生态体系,倡导低碳智慧生活。活动鼓励民众关注能源安全与挑战、环境保 护等议题,号召珍惜能源、善用能源。 5、2012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 力,关键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11 月 26 日发布的《国 家农业节水纲要( 年)》。纲要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 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 62%,部分地区高达 90%以 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命题猜想】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山东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典 型特点。2013 年高考试题仍然会遵循“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 问题为素材” 的命题特点和主体设计思想,关注现实、 关注社会热点,对当前人类关心的热点 和焦点问题进行考查. 2013 年高考将是充分体现十八精神的一年。十八大指出: 建设生态 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 2013 年备考 的重点。1.经济生活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我们应该保持求实这一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 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 商业道德,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一方 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源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 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 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政治生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 人人有责。公民要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务院 在落实推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履行政府职能,尤其是组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出,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在环保上主张相互封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承担起应对 气候变化的义务,主张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 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 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 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 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科技创新对于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崇尚创新的精神,必将推动我国 创新能力提高,促进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推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 文明风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 天人相统一,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 不尚窄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 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4.生活与哲学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面对资源约束趋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 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 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 和重大部署,都是根据实践与时俱进的结果。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 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 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现了“系统优化”的原则,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发展的观点。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 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承担责任, 这是矛盾 的普遍性;不同的国家承担的责任是有区别的,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困的统一。 “坚持预防为 主、 综合治理, 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强化水、 大气、 土壤等污染防治。 ”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中国共产 党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 的利益而奋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一个公民、每一 个家庭都成为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 的利益。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又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典题示例】1.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原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对个人消费、企 业生产经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分 析我国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二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资源能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此十 八大报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 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原创)有人认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 关键在科技创新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对个人:①促进个人消费坚持求实这一健康的消费心理。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理性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反对盲目从众、攀比、情绪 化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 念,节约资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 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对企业:促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提供节能环保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 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提高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自觉承担社会 责任,重视环保投入,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对经济社会发展: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 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 目标。 (2)①运用先进科技改造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发展现代农业, 特别是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道路。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搞好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④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 (3)①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节约了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 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科技创新促进节能降耗的新产品和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开 发,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加快对 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 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大对建设开发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 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技术创新和节约资源的产业和企业给予财政扶持、 税收减免的支持,有助我国一定程度上摆脱资源的约束。运用行政手段对高能耗、高污染企 业限制审批,关停并转。 2、材料一 建设美丽中国具体说来,就是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 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美丽中国& 理念纳入其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 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原创)美丽中国的设想令人神往,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我 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及责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予以佐证。(6 分) 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设美丽中国,才能让 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满意、更幸福。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 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 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就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宗旨。③对人 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就是 对人民负责。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美丽中国”令人心动,建设美丽中国 需要行动。心动而不行动,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心动加行动,才能把蓝图 变为现实。 (2)(原创)从公民角度分析为什么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主人。 人们积极参与到建设美丽中国 行动中去,是人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②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建设美丽中 国,是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所以应积极履行。③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 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既维 护了自身利益,也维护了国家长远利益。 (3)(改编潍坊一模)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 程中你是如何行动的。 参考答案: 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出谋划策。② 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监督政府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 经营行为,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举报。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本村、本社区及学校的环保 行动,共建祥和文明村居、社区、学校。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 结合的原则,自觉履行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 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的认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 决定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 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 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 参与。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 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 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⑤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符合人 民的根本利益。 3. 材料一(天津河西区质检一)2013 年 1 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持续遭遇严重 的雾霾天气,多地 PM2.5(可入肺颗粒物)值濒临“爆表” ,天津、北京等地城区 PM2.5 值曾 一度逼近 1000。在十面“霾”伏中,交通事故频发,呼吸道疾病患都增多。专家称,此次 大范围雾霾天气,尽管与地面风速下降、湿度加大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但根本原因是 冬季燃煤、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过大。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找出雾霾天气的人为原因。 答: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弊端,一些企业自发追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尚需转变(攀比 和盲目从众) ;国家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材料二 (上海市徐汇区二模) 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 环境恶化, 从而被称为 “雾 都”。1952 年 12 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 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这让古板的英 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逐 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交通拥堵、建有大型环形绿地??英国人用 30 年的时间治理环境污染,走出一条与城 市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治理之路。 网友“中国梦”认为:英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很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把英国环境立法 经验移植到中国来。 网友“环境提升”认为:立法除了学习英国经验之外,还要学习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经 验,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要为我所用,不能拘泥于一国的经验。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评价这两名网友的观点是否全面,并加以分析说 明。 参考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 普遍性,我们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方法有共性意义, 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我国环境治理方面的实际 情况具有个性意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各国治理经验虽然各不相同, 但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的国情也具有一定的共性。 “中国梦” “环 网友 和 境提升” 都认为立法必须借鉴别国经验, 这说明两位都认识到了别国治理环境污染这一经验 具有普遍性, 可以成为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参考, 甚至是成为我国环境立法的重要组成 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网友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具体条件和外国不尽相同,例如:发 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等均有不同。因此,环境立法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同时必须要结合我国 的具体情况。从这一点上看,两位网友的观点都不尽合理。 我们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在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治理环境立一部好的法律,不能犯片面性的错误。所 以,两位网友只看到了普遍性,忽略了特殊性,他们的观点不全面。 4. (广东惠州 4 月模拟)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 ,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 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 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 人手中实现。 (1)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答: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 党在执政中不断的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美丽中国”在我们这一代 人手中实现。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美丽中国确实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 责,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应有所作为。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从我做起,自觉履行保护环 境的义务。5. (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报告提出, 要把生 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 以高水 平的“美丽”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 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把文化的传承 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 让中华文化的魅力淀放 “美丽中国”。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华 文化的魅力? (2) 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 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为我国政府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 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原创)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中国”构想的提出,是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的。 参考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具有多样性,建设美国中国,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改造外来文化,创新发展中华文化。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建设美丽中国, 需要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建设美国中国,需要我 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其他角度若言 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现由 “四位一体” “五 到 位一体” 的飞跃。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位一体” 从 提升到 “五 位一体” ,深刻把握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对立统一关系。④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地位, 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补充) ⑤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 “美 丽中国”构想,把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层面,体现了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补 充) (3)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 路线方针政策。②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反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做法。 ③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加大宣传倡导绿色 生态理念的力度,以形成社会共识,建设美丽中国。 (4)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建设“美 丽中国”构想的提出,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提升与发展。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 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建设“美丽中国”构想的提出,既是对过去我国经 。 济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否定和克服, 也是对我们党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 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的肯定和保留、就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吸取、保留、改造和创新的过程。③辩证的否定 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建设“美丽中国”构想的 提出就是我们党立足于我国国情,遵循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作出的重大创新。 6.(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 2013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政治试题) 材料一 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中国是一个拥有 300 万平方 公里海域、1.8 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几千年来海洋的重要性 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当前提出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海洋事关经济,在 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受到重要关注;另一方面海洋事关国家安全, 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 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空前的挑 衅。 材料二 针对有关国家侵犯我南海、东海海洋权益的问题,我国开展了有理、有力、有 节的斗争。2012 年 4 月以来,我国派出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 船、渔民提供管理与服务。自 2012 年 9 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基线后,海监、 渔政船只、飞机连续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的依 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从实际出发。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是形势发展的需要。②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资 源,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十八大 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是实践发展基础上的认识飞跃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上述做法体现了对国家主权的为何;②国家利益时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述做法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基本 目标。 7、(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 材料一 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国土观念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足够的重 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 的海洋权益争端为甚。 当前,钓鱼岛主权是我国维权任务的重中之重,考验着我国的智慧和实 力,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对黄海、南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得知菲律宾立法夺取中国岛屿之前,23%的受调查者表示从未听说过黄 岩岛;而接近 80%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黄岩岛的正确位置。不少国人不知道钓鱼岛的历史和地 理状况,有些媒体甚至使用外国名称。中国人民历来崇尚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 的理念。 但是保卫国土领海,慎战不等于免战,怯战不等于不战,尽管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巨大 的困难和挑战,知己知彼,定能赢战。 材料二 我国海岸线长达 1.8 万公里, 海域面积达 300 万平方公里, 接近陆地领土面积 的三分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石油资源量估计为 240 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 14 万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海洋渔场 280 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 242 万公顷。 2010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38439 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7%,全国涉海就业人员 3350 万人,其中新增就业 80 万人。 (1)结合材料一, 《政治生活》 运用 的知识,说明我国公民必须具备什么海洋战略意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3)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方面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 参考答案: (1)①海洋国土主权意识。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 和管辖权。钓鱼岛、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主权不容侵犯。②国家利益意识。 中国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③公民义务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 义不容辞的职责。 (2)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呢,有利于促进产业 结构的调整,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大力发展海洋 经济,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3)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歪曲历史事实、割断历史 联系的行径必须坚决反击,同时海洋维权是个系统工程。②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海洋维权面临种种困难局面,我们有必要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思考新形 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相信一定能打开海洋维权的新局面。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所 以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看到国与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又 存在利益的冲突。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8、(青岛胶州一中 3 月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较少,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 CO2 排放量很高,高污染的工 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 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 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对企业: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社会责任; 对政府: 一是顶层设计和引导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结构调整。 三是引导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民众: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 结合材料二,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 建议。 【参考答案】①营造生态文明宣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 接受生态文明理念,进而改变自身的行为。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加强生态 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 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并自觉付诸行动。 9.(原创)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 强管理等措施, 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废物排放、 提高资源生产率, 促进资源利用由 “资 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 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 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2012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健全激励 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 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 (2)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③有利于加强 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重要出路。④ 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⑤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的迫切需要。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 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 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 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循环经济所 倡导的心得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 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 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命题视角】 1、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 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A.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B.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C. 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 D. 肩负人民重托,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C. 2、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 动的依据。 党中央从当前我国资源、 环境和生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 尊重顺应自然规律,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 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生态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把它上升到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大自然具有自身的 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人在规律 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 3、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 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面 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做 到了主观符合客观。 材料二: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 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 纳 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 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4、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五 位一体”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的历程的。 ①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客观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个文 明建设”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 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 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中共对科学发展的内涵 的理解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五个文明建设”就是对两个文明的 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④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 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支 招?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 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 发展。所以五个文明建设都应从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大局出发,统筹安排,有机融合,以达到 最佳效果;同时也应搞好各个局部,促进五个文明建设,以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2)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 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①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②建设美丽中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注意协调推进。③建设美丽中国应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五个文 明建设融为一体,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二、必要性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 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世界常规能源储备状况 剩余使用年限(2000 年开始计算) 能源种类 太阳能 石油 天然气 煤 铀 世界 无穷大 约 45 年 61 年 230 年 71 年 中国 无穷大 约 15 年 30 年 81 年 50 年 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 市有 7 个在中国,全国 500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 5 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清你的脸” 。2013 年中国多地遭遇“十面霾伏” ,京津冀地区尤重。含有 PM2.5、剧毒汞元素、多种颗粒物的 雾霾天气,危言耸听地告诉今天的中国人:“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的时代已经来临。环境将 成为国家崛起中最大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 【核心考点】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命题角度】 PM2.5(细颗粒物) ,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 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 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 方开始监测。2012 年全国“两会”上,PM2.5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1.2012 年全国“两会”上,PM2.5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②说明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③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④说明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D.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关注民生 3.专家解释称,持续雾霾天气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中汽车 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急剧增长。机动车 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011 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 4607.9 万吨, 2010 比 年增加 3.5%。另个扩散条件极端不利是直接原因,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加重了 污染水平。专家的观点 ①说明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②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③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持续 的雾霾天让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即 PM2.5 走进公众视野, 环保部门发布的评价结果与群众主观 感受存在差异, 民众将 PM2.5 纳入国标的呼声高涨, 推动了环保部门态度的巨大转变: “监 从 测时机不成熟”的推诿、到删除南京气象公布数据的慌乱、再到如今直面问题采取行动:将 PM2.5 纳入空气环境质量新国标提前实施,公布监测 PM2.5 时间表和 PM2.5 监测数据,把 PM2.5 防治提上“十二五”规划日程。这种巨大转变背后是社会公众的积极行动,是公民意 识逐步觉醒后人们对自身健康权和知情权的主动维护。从淘宝网日销数万口罩,到价值 2.5 万便携式测量仪热销的“我为祖国测空气行动”和“空气质量指数”三次公开征集意见时社 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公众的环保意识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介入” 。从民间 呼声到国家发力,民众和政府的互动,有效推进了“民主环保”的制度建设。 4、结合上述材料,从公民和政府角度说明“民意”是怎样促进我国“民主环保”制度 建设的。 (12 分) 5、上述材料中,民众和政府互动推进民主环保建设,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10 分) 参考答案:4 公民角度:①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依法享 有身体健康权和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 环境的义务。 分)②公民通过社 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信访 (3 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依法行使上述权利,热议环境保护并为之建言献策,参与民 主决策和监督; 同时又履行义务参与环境监测和保护, 这些促进了政府环境保护决策的 民主化、科学化(3 分) 。政府角度: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基 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防治污染、 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环保决策、 执行和监督等环节, 合民意、 集民智,聚民心,多次公开征集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人民 监督并吸取合理建议,提前实施 PM2.5 标准(2 分) ,提高了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维 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公众信任,提高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分) (2 5、①广大民众对大气环境和将 PM2.5 纳入国标的积极呼吁建言献策及保护环境的行动,推 动政府提前实施 PM2.5 标准和公布 PM2.5 监测数据, 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 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 变革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分)②政府征集并吸取民众意见,把 PM2.5 (4 监测与防治提上工作日程,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 众,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分)③民 (3 众和政府互动推进民主环保建设,也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尊重自 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发展。 分) (3三:顶层设计 1、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2、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3、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 。 4、重要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 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 局基本形成,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 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 显改善。 ”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 。 5、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 务。一是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 境保护力度。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6、根本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 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新时代” 。 【命题角度】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生态文 明建设提几条建议? (1)原因: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 族生存发展。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客观要 求。④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 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2)建议: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 新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②国家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 体功能,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③生产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 觉主动承担节能降耗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 万物共生。 ⑤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 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生态安全。 (题型转化――辨析题:有人认为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 端,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政府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资源、环境、生态、污染问题就能迎 刃而解。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 ①市场调节存在其固有的弊端, 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 行政手段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所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有利于生 态文明建设,从这一角度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 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要充分 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③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 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 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 主动承担节能降耗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 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原则,维护生态安全。 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 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 然,万物共生。从这些角度看,上述观点又是不合理的。 三、“环境敏感期”的新考题 宁波 PX 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市政府发布:坚决不上 PX 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 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从而宣告整个事件告一段落。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宁波 的“十二五”规划说上就上,说下就下,也暴露出决策的程序缺陷。假如这个缺陷得不到很 好的纠正,也难保类似事件在其他地方不会再度上演。 相关评论【你好,明天】:今晚,一个面对面的座谈会,使镇海炼化项目引发的冲突 出现转机。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固然需要公民依法理性表达,更需要政府建立透明的决策 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事后辟谣,不如事前公开;临时处置, 不如常态倾听。公开透明是突出的时代特征,也应成为重要的施政法则。 (人民日报微博评 论) 3、结合材料,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 该怎样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推进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建设,提高决策水平。 (2)政府应开通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决 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政府应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 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会制度等,打造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形象,使决策能够更好地 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4)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 为本,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5)政府应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由。 4、宁波 PX 事件的结果,启示我们应如何实现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1)公民应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不仅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而且还有 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改进政府的工作。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政府应开通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多种途径,不断完善决 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应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打造阳 光政府责任政府的形象,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4)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 为本,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政府应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 自由。 5、有人认为政府只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能树立政府权威。 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1)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报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 信力,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 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从这一角度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 (2)政府权威的树立除了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外,还应依法行政,优化公共服务,完善 社会管理,要自学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还要有良好的业绩、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从这些角度看,上述观点又是不合理的。
2013公选和竞岗笔试和面试:考点五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言献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