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论文与国家稳定与发展论文

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论文(B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论文(B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的论文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的论文 15
要求格式规范,要有大小写标题,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字数2000——300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提高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更应该成为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基地。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涵义及问题分析  马克思提到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谐的、自由的发展”[1],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方面和首要内容,是人的生命体存在和人从事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身心基础。(2)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才能发展的惟一源泉是人能动的自主性活动,这种自主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就是个人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3)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人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它所生活的社会关系。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必然要求社会高度地发展,从而使人们突破个体或地域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在更广阔的交往中使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样,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充分体现,又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大学生的体能、技能、智能以及知识、德行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三是大学生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上,实质是要使大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强、知识广博、专业基础深厚、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校园中还存在一些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不相符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上进的思想,学习没有动力,求知欲不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功利主义比较明显,个人利益考虑得比较多;不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变革面前价值评判失衡,在多元化价值取向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如“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扔掉虚的,捞取实的”等思想十分流行。    校园育人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作风。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就是爱国进步、团结向上、民主活泼、安定有序,能够激励、引导学生和祖国心连心、共命运;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三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道德环境,校园道德建设历来是师德为先,教师应当以德化人,为人师表,在大学的校园中,应该充满文明礼貌的气息,使大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源地;四是大学同时也是引进外来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总之,当代大学生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养成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8年提出,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第三张通行证能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勤工助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例如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庸懒、推脱、违约、注重金钱、不关心他人和集体、自中心等现象。尤其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相应地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以往的责任感教育常常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躬行实践的能力,却希冀通过灌输道德规范的做法来促进学生包括社会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要求学生的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观念和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问题等,都要求人们具有群体意识甚至全球意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不无公允地说,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调查研究表明,责任感的教育是为全球人所重视的重要的品质教育,但在国重视责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多一点,处在世界各国垫底的位置”。相反却把“智巧”和“计谋”看做是获得发展机会的重要因素。某特大城市教委的一项德育调查也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艰苦奋斗精神满意程度较低。  经过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意取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1.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此次问卷调查显示,“你为什么要勤工助学?”7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64%的大学生回答是“不会”,23%的大学生回答是“可能”,13%的大学生回答是 “会”。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 设计、自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 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责任明显增强。此次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9.7%,而不太明确的占10.5%,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对“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有3%的大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学习目的。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有13.8%的大学生以获得一张文凭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实际,回答为今后能自食其力,谋求理想职业而学习的为33.3%,回答为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学习的为 23.6%。这证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纸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例如,回答为报效祖国和为报恩父母或教师的仅有9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抑制。有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有45.2%人感到自己当前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3.盲目的自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例如对“假如某单位看中你,把一项目交给你负责,你认为自己能胜任吗”的问题,有64.3%的大学生回答“能”,有24%的人回答“也许”,仅11.7%的人回答“不能”。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  4.重自 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 ”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 ”出发,以“ ”为中心,崇尚“追求自 实现、完善自 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 ”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实现并重。例如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0%考虑的是“经济收入高”,有 41%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 ”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 ,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2.独生子女的优势性,使大学生对自过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对于女的过分溺爱,使这一代人缺乏生活的磨炼。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 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 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 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3.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似嫌不足。们过去德育工作的失误和失范,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德育的本体功能,总是想培养从社会某一角度看来在思想品德方面已经完善的、完美的人,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如们经常教育学生为祖国、为社会而读书,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很少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责任要求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是对学校德育的一种苛求,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的。在学生应当与可能承担的责任中,们习惯于以成人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使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责任理想化,却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人格,全面拒斥着、阻抑着青少年那些常常被成人称之为“调皮”、“捣乱”、“不听话”、“别出心裁”等等的行为,结果要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要么是毫无责任感可言;假大空的责任要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真空状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1.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2.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本身要明白一点,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统一的,脱离权利的责任是不存在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人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不要动辄训斥,要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 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总之,在高等学校们应从各方面努力创造出一种与大学生社会地位相符合的环境机制,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历史使命,这样们的国家就一定大有希望, 们的民族一定大有希望。  3.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所体验到一种情感,它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助动或激发力量,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使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反之,社会责任感水平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4.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大学生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法律论文定稿】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8页
文本预览:
大学生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样大学生在维护新 疆社会稳定工作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而本篇论文正是着重从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 在新疆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现状分析、以及提高对策,将问题一一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维护新疆稳定、民族、团结、作用
新疆的多年稳定,带来了百业兴盛,带来了持续发展,带来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 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疆的稳定关系全国大局,一旦失去稳定 这个基石, 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就失去了基础,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利益也必然会 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同心协力,坚决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局面,确保新疆的发展与繁荣, 是新疆 2100 万各族人民的福祉所在,是新疆大学生们的共同责任。 一、大学生在维护新疆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作为我们新疆地区的有限资源, 他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新疆稳定工作的重要作用,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文化、能力为促进和谐 新疆的发展创造了新动力。 (一) 大学生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中承担着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责任 新疆大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祖国意识。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这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所含出的响亮口号。 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 代化建设,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仍是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 己任, 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 增建国之才、 践爱国之行。 大学生是是受过高素质教育的人群, 他们通过学习科学地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和祖国内地的联 系源远流长。大量的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证明,早在 2000 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新疆与我国 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就已经开始,还开出了一条著名的“丝绸之路” 。他们通过自己的传授, 不断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的真实,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 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 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 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新疆大学生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的模范, 他们都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努 力学习,掌握了报效祖国的本领。他们始
第1页/共8页
寻找更多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人民网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毅教授论文《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六个缺陷》
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理论栏目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毅教授论文《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六个缺陷》,此举显示执政党层面上已经在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检讨,对现行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开始启动改变现行生育政策,欲待时机成熟时清除独生子女政策下所产生的利益集团,斩断独生子女政策所产生的利益链,弥补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政策给中国带来的种种隐患。
现将曾毅教授论文《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六个缺陷》复制如下(.cn/n//c62.html):
&&[摘& 要]
基于六普等最新数据分析表明,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大大加速人口老化,导致劳力资源加速萎缩;继续助长出生性别比大幅偏高的危险趋势;继续制造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而危及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管理成本与政治代价太高;而只开放双单独生二孩方案秉承了这些弊端的大部分。因此要尽快启动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
独生子女;二孩政策;人口老化;劳力资源;出生性别比
(一)将大大加速人口老化
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年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8.6%和37.2%,最需照料的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9.4%和15.8%(见图1、2)。和2080年65+岁空巢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等于2010年的2.4、4.3与5.5倍;和2080年80+岁高龄老人空巢比例分别等于2010年的2.3、8.9和15.4倍(见图3、4)。如此之高的老年人口与高龄老人比例以及空巢老人比例是社会难以承受的。
与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方案相比,年现行政策不变方案下的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出11.7%和31.2%,80+岁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出11.8%和34.4%,65+岁空巢老人比例高出11.2%和29.9%,
80+岁高龄空巢老人比例高出11.4%和33.0%。
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方案下,我国65+岁老年人口和空巢老人比例在2060年以后停止增长甚至稍有下降,80+岁高龄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比例在2070年以后停止增长或稍有下降。然而,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老年及空巢老人比例在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见图1、2、3、4)。
图1. 65+ 岁老人占总人口百分比
图2. 80+ 岁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百分比
图3. 65+岁空巢老人占总人口百分比
图4. 不同生育政策方案下80+岁空巢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百分比
(二)将导致劳力资源加速萎缩
我国未来几十年老年人数大增及其增长速度等于发达国家两倍已成定局。然而,如果老年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老年人数大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老年人数大增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
预测结果表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18-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亿快速萎缩到2050年的7.3亿,然后继续加速萎缩到2080年的4.7亿(见图5);2030年后平均每十年减少劳力0.9亿;劳力资源本身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55-64岁“老劳动者”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由%迅速攀升到年的25.2%与29.7%。与现行政策不变方案相比,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方案下的劳力资源在和2080年分别多出0.3亿、0.6亿和2.0亿(见图5),劳力资源本身老化程度亦低得多。
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老年抚养负担将从2010年平均每8.0个18-64岁劳动者供养一位65+岁老人,快速下降到、2080年的平均每3.5、2.0与1.4个劳动者供养一位老人,老年抚养负担分别等于2010年的2.3、4.1和5.8倍,比二孩方案下的老年负担高很多(见图6)。
虽然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的总人口数在年比二孩方案少1.5亿和3.2亿,但2080年前所减少的人口数100%是劳力或潜在劳力资源;
年间人口平均每年负增长率高达-6&,年更将高达-10.7&;如此之快的人口下降不但造成人口加速老化,劳力严重短缺,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和经济萎缩,还将产生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很难适应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中国沿海五省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人口密度比亚洲“四小龙”高25%,但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12%,显著高于亚洲“四小龙”鼎盛发展时期。如何解释这一与人口分母决定论截然相反的客观现实?其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这些人多地少沿海省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劳力多而便宜的比较优势,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很有竞争力。显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多一点会成为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2]
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为欧洲、日本60至8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劳动人口的储蓄转化为资本。然而,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以及生育率过分偏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和衰退,欧洲不少国家政府只能长期借债,苦苦维持,最终导致近年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3]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现行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避免我国走上日本和西欧债务危机国生育率过低、人口加速老化与劳力严重短缺而导致长期经济衰退的覆辙。
(三)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其他主要弊端
1.客观上显著助长出生性别比大幅偏高的危险倾向
全世界公认的正常出生性别比(指每100个出生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是105-106。我国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生性别比正常,八十年代初开始偏高,从1982年的107.1快速上升到2000年的116.9
与2010年的121.2,高出正常水平16个百分点!
我国执行一孩半(即只允许独女户生二孩)政策与在晚育前提下普遍允许生二孩政策地区的2000年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24.7与109.0。客观现实数据令人信服地说明:在全国52.9%人口中执行的一孩半政策[4]客观上助长了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政府的一孩半政策实际上是在告诉群众:生女孩的价值远远够不上生男孩,需要再生一个;而生一个男孩价值两个女孩,不必再生了。这一
“心理暗示导向作用”的政策影响使本来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更难消除,很多农民利用普及的B超技术做产前性别鉴定,流产女婴。我国一孩半政策地区有19%一胎女孩夫妇做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保生二胎男孩;而二孩政策地区这一比例只有4.6%
在一孩半政策下,很可能做性别鉴定、流女保男的一孩生了女孩的夫妇(占夫妇总数48.7%左右)被允许生二孩,而约占总数51.3%、一孩生了男孩、不会流女保男、将对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作贡献的夫妇却不被允许生二孩;一孩半政策本身导致二胎女孩数结构性减少,其影响占出生性别比超常部分35%以上。[6]
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导致生育水平长期大大低于更替水平&
,更年轻的婚龄年龄组人数大大少于年长婚龄年龄组,比相近年龄女性多出的年长婚龄男子到更年轻女子中找妻子的难度大大加剧!我国已发生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将使岁婚龄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7]如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2020年后婚龄男性多于女性数字将高达四、五千万,而找不到妻子的大量大龄男子中多为贫穷与素质低下者,势必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
2.将继续制造大量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
危及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
中年母亲丧失再生育能力以后,如其独生子女因疾病或天灾人祸先于父母死亡,则形成失独家庭。例如,四川汶川地震中死亡的青少年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人的母亲已丧失生育能力,这些失独家庭是何等悲惨!唯一孩子死亡的老年夫妇一方死后,另一方则成为孤寡老人,漫漫余生何其难!而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失独家庭和失独孤寡老人比例将越来越高,他们
失独以后难以弥补的忧伤怨恨情绪,将严重危及社会和谐稳定。新华社记者调研报道,近年各地失独家庭数量不断显著增加,他们“抱团取暖”,互联网串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小皇帝“唯一性”,将造成心理缺陷;独生子女军人容易因为小时父母和祖父母的娇生惯养,而形成怕苦怕累、感情脆弱、任性散漫等缺陷,较难适应部队纪律严格环境,严重危及军人心理素质,削弱部队战斗力与国防实力
。独生子女家长们更加倾向于不让孩子参军。
3.大量所谓“非法生育黑孩子”与文化教育素质“相对逆淘汰”问题
我国政策总和生育率在1.5左右的10个西中部省中
,7个省排除漏报后的实际总和生育率接近或略超过2,3个省显著超过2,[8]即存在大量从小因未登记而成为了“非法生育黑孩子”,他们的心灵遭受了极大创伤。东中部较发达的15个省(市)排除漏报后的总和生育率大部分低于1.5,其中北京、上海显著低于1.0,天津略高于1.0。[9]根据普查和其他相关数据推算,由于农村平均文化教育水平比城镇低得多,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农村生育率比城镇高得多的“相对逆淘汰”,将使我国未来18-59岁青壮年人口文盲与小学文化比例分别比二孩方案高8.7%-17.5%与8.0-11.4%,
初中文化比例基本相同,而高中与大学文化比例分别比二孩方案低3.2%-4.3%与5.6%-6.8%。毫无疑问,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极不利于我国实现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换的战略目标。
4.将继续滋生超生造假和罚款敛财诸多腐败,管理成本与政治代价太高
只允许一部分人生二孩的现行生育指标审批和超生罚款政策是滋生民众超生造假、走后门行贿,基层计生部门编假数和超生罚款敛财受贿等诸多腐败的土壤。与贪污盗窃、买官卖官、侵占国有集体资产等腐败遭民众深恶痛切截然不同,超生二孩产生的腐败治理难度特别大,因为很多民众对它有同情姑息心态。正如有的基层计生干部所说:时间长了,老实人也搞得不老实了,不腐败者也变腐败了。
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即使超保守地假定人均扶助标准维持2006年水平不变,政府这一专项财政支出将仅仅因为独生子女与双女计生户老人数大增,从2003年的每年9.3亿迅速增加到年的每年539亿与每年1433亿;而在二孩政策方案下,
政府这一专项财政支出在2023年达到157亿峰值,
然后迅速下降到2050年的0.3亿(图7);年期间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下合计支出25170亿元,等于二孩方案的6.3倍,多支出21160亿元。
政府用于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年满60周岁的养老奖励扶助金财政支出(亿元)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1]曾毅.建议尽快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 --
六普等新数据分析的启示”[EB/OL].201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2012004).
http://www./cn/userfiles/Other/6536829.pdf
[2]林毅夫.制定‘十一五’计划应考虑的十个战略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老龄化与人口政策[A].曾毅等.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李宏彬,谢洁玉,李蕾.人口转型与经济兴衰——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A].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主编.为何必须尽快调整现行生育政策?[C]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
[4]郭志刚.2000年人口普查按生育政策类型的人口分析[A].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年重点研究课题最终研究报告[R].2005.
[5][6]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J].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第54—59页.
[7]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8][9]王金营.中国省级地区200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评估[J].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10]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赵宇鸾.人口城镇化有可能减轻生态环境压力[A].曾毅、顾宝昌、梁建章、郭志刚主编.为何必须尽快调整现行生育政策?[C]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
顾宝昌,宋健,刘爽,王金营,江立华.人口与发展论坛: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J].人口研究,2008年第4期,33-49页.
曾毅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日生于江西。1982年获上海华东师大理学学士(经济地理)学位,1986年5月以“最优秀”(Summa
Cum Laude, i.e. Greatest
Distinction)成绩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7年8月学成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1989年5月破格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医学部终身教授(tenured full
professor)、并任杜克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社会学系教授,
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荣获德国马普研究院“杰出研究学者(Distinguished Research
Scholar of Max Planck
Institute)”终身荣誉兼职称号。2010年5月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毅1987年荣获美国人口学会授予的Dorothy
Thomas学术奖,1993年荣获北美“政策科学”学术刊物与Kluwer学术出版社授予Harold D.
Lasswell学术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十几项省、部级及全国学术奖以及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009年1月获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部、人事部、中宣部、中组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公安部等九部委和七个全国性非政府机构共同授予的"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曾毅于2001年和2006年二次高票当选连任(年)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常务理事;2006年经国际专家委员会评议推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为由联合国首脑会议决定出版的、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引用最广、影响最大、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数、理、化、天、地、生所有学科的《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的“人口学分卷”主编(年)。年被聘为世界上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上最权威的美国人口学杂志《Demography
(人口学)》副主编。&
截止2011年9月,曾毅在北美、欧洲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14篇,其中77篇发表在匿名评审的SSCI和SCI国际一流刊物;在国内发表论文
95篇,其中73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出版著作23本,其中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著作6本,国内出版国外发行英文著作3本,在国内出版中文著作14本。在报纸和大众刊物发表文章8篇,撰写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咨询报告23篇。截止
日,据SCI及SSCI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记录,有1146篇其他学者的国际学术刊物论文或学术专著引用了曾毅的研究成果;其中665篇引用的是曾毅作为第一作者的成果;据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系统记录,有971篇其他学者的国内中文学术刊物论文或学术专著引用了曾毅的研究成果;其中876篇引用的是曾毅作为第一作者的成果;曾毅是ISI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Institute)
2000年9月公布的全球SCI和SSCI引用率高的“高影响力论文”学者之一(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学者有二位入选:林毅夫与曾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