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和建造师的区别与建筑市场)论文范文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合作期刊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
建造师论文快速发表范文免费参考
发布时间: 09:57所属分类:浏览:1次
移动模架设置有三副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第一副先安装在前方墩身处;在移位过程中,逐步倒换: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由其它机械设备拆装,并向前方桥墩转移;模架纵移时使用油缸顶推移位。浇筑混凝土连续梁时,混凝土梁的悬臂端设在下一跨的6m处(见图2)。此时
  移动模架设置有三副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第一副先安装在前方墩身处;在移位过程中,逐步倒换: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由其它机械设备拆装,并向前方桥墩转移;模架纵移时使用油缸顶推移位。浇筑连续梁时,混凝土梁的悬臂端设在下一跨的6m处(见图2)。此时移动模架前支点用墩旁托架及支承台车支承,在混凝土梁悬臂端处设置一扁担梁,并通过扁担梁将主梁后端挂于已浇好的砼梁段上,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良好。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模架构造及工作原理,整体拼装施工方法和整体吊装施工技术。
  关键词:移动模架,整体拼装,整体吊装,主梁,横梁,钢立柱,托架
  1移动模架介绍
  1.1移动模架构造及工作原理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自带模板,在模板内进行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机械。该设备主要由托架、主梁、前后鼻梁、横梁、推进小车、挂梁、内外模系统、操作平台及吊架等几部分组成。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南引桥工程移动模架造桥机采用桥面下支承式,移动模架工作时,整个模架及混凝土梁的荷载作用在支撑于墩旁的托架上(见图1);支承台车上装有纵移油缸、横移油缸和顶升油缸,可实现模架纵向、横向及竖向移动。底模及底模横联随着主梁在横移油缸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拢,底模板可通过底模螺杆整调高程。内模采用散模拼装。模板系统均有螺杆调整机构,以保证梁型正确。
  2移动模架拼装
  移动模架先拼装主梁,其次按横梁、配重块、底模、侧模的安装顺序完成整套移动模架的拼装工作,再进行托架立柱、托架、平台小车及液压系统的安装,最后完成鼻梁的拼装。下面主要介绍移动模架主梁的拼装、主梁和横梁的组装以及模板和配重块安装等模架整体拼装工艺。
  2.1移动模架拼装流程(图3)
  2.2主梁组拼
  系统两侧各设一根主梁,它是主要承力结构。主梁尺寸为b=1.8m,h=3.4m,L=41m,由10至70mm厚的钢板构成。本合同段现浇箱梁最长施工跨径为36m,两侧主梁拼装为41m长。主梁截面为箱形钢结构,梁高3.42m。主梁内设置斜撑及隔板等,以提高主梁局部承载能力及抗扭刚度。
  本套模架单侧主梁共4节,最重节段约为25t,最轻节段约为18t,单侧主梁总重约86t。组拼时采用65t吊车起吊主梁进行组拼。
  主梁在组拼平台上摆放好后,即准备主梁间的螺栓连接。首先利用喷砂除锈工艺对主梁连接处及连接板进行除锈处理。除锈后需及时进行连接。主梁连接用螺栓为M24(8.8级)螺栓,螺栓预紧力为20.5t,用扭力扳手分初拧和终拧两次完成。初拧力为预紧力的50%,初拧完成后即终拧到100%预紧力,并做好标记。及时检查所有主梁连接位置,查看螺栓是否松动或漏上。
  2.3高强螺栓连接
  用高强螺栓连接、扭矩法施拧,每一个拼接点的连接螺栓数量众多,为了减小先拧与后拧的区别,施拧高强螺栓必须分初拧、复拧和终拧:初拧只是将两块板完全夹紧密贴;而终拧则是指达到螺栓的预拉力。
  2.4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
  2.4.1高强螺栓连接在施工前应对连接实物的摩擦面进行检验和复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表面上和螺栓螺纹内有油污或生锈的应以丙酮清洗,清洗后于螺母的螺纹内涂以少许黄油,以减小螺母与螺栓间的摩擦力,但要严禁将油污染摩擦面。
  2.4.2拼装用的冲钉(提前加工或购买)其直径(中间圆柱部分)应较孔眼设计直径小0.2-0.3mm,其长度应大于板的厚度。
  2.4.3对每一个连接接头,应先用螺栓和冲钉临时定位。对一个接头来说,临时定位用螺栓和冲钉数量的确定,原则上应根据该接头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建议将整个接头一次拼完)★不得少于接头螺栓总数的1/3。★临时螺栓不得少于两个。★穿入的冲钉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2.4.4高强螺栓的穿入,应在结构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力求一致。安装时要注意垫圈的正反面,螺母有圆台面的一面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面;对于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靠近螺栓头一侧的垫圈,有倒角的一面应朝向螺栓头的方向。
  2.4.5高强度螺栓安装时应能自由的穿人,严禁强行打入。如螺栓不能自由的穿入时,孔应该用绞刀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孔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在修整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确保连接板紧贴,防止铁屑落入板缝内。其后再进行绞孔,严禁使用气割法扩孔。
  2.4.6高强度螺栓在终拧以后,螺栓螺纹外露应为2至3个螺距。
  2.5大六角头高强螺栓连接施工工艺
  2.5.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
  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拧紧螺栓时,加到螺母上的扭矩值M和螺栓的轴向紧固力(轴力)P之间存在对应关系:M=K&D&P式中:
  D&&螺栓公称直径(mm)
  P&&螺栓的轴力(KN)
  M&&施加于螺栓上的扭矩值(KN.m)
  K&&纽矩系数。
  高强度螺栓连接测定的扭矩系数K是衡量高强度螺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具有一定离散性的综合系数。该值由厂家根据试验数理统计值取得并提供。一般在装箱时放入测定K值。一般扭矩系数取值范围为:0.15-0.3(平均为0.19)。新高强螺栓扭矩系数平均在0.13左右。
  2.5.2施拧时为便于操作使用加力扳手,加力扳手由短棘轮扳手、防弹锁、力矩倍增器、反力臂支爪(反作用脚)套简扳头组成,操作人员根据放大倍数只需施加很小的力,即可得到4-70倍的输出力矩,从而轻捷的完成螺栓螺母的紧固拆卸工作。2.6主梁拼装检查及调整
  2.6.1主梁安装,应执行钢结构安装的相关规定。
  2.6.2连接板连接之前,应先检查主梁及连接板连接面是否喷砂。
  2.6.3高强螺栓终拧完毕后,将部分抽检螺栓做好标记,用标过的扭矩扳手对抽检螺栓进行紧固力检测。检测值不小于规定值的90%,不大于规定值的105%为合格。对于主梁节点及纵横梁连接处,每栓群5%抽检,但不得小于两套。不合格者不得超过抽检总数的20%,否则应继续抽检,直至达到累计总数80%合格率为止。对于欠拧者补拧,超拧者更换后,重新补拧。
  2.6.4主梁下几推进板安装时不得使其变形。
  2.7横梁和主梁的组装
  横梁设置在两根主梁之间,根据墩顶间距调节的需要,纵向按一定间距共设置8道横梁。横梁构造为矩形箱梁形式,在单幅中轴线位置一分为二,两端分别与主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每根横梁有上下两组螺栓,上部M30-8.8每个螺栓施拧力为326KN,下部M24-8.8每个螺栓施拧力为205KN。主梁间的连接设计为可分合形式,采用高强螺栓联接。横梁中间分合接头的连接板一边设置锥形导向销、一边开孔,依靠销孔间的导向作用,能在接合过程中保证连接孔位对齐。每一横梁设置4个支撑点,以完成预拱度的调节,可调千斤顶位于支撑点上,支撑模板重量使操作更简便。
  2.8模板及配重块安装
  2.8.1按设计图要求分块将底模按顺序安装在横梁上的可调千斤顶上,底模安装完毕后将配重挂上。
  2.8.2模架外模包括底板、侧模板及顶板。通过可调支撑杠来调节预拱及横坡。内侧模面采用小型钢模板型钢支撑骨架。
  2.8.3移动模架的行走部分为不对称结构,内侧略重,需要在主梁的外侧设置配重。使分离状态下的移动模架的行走部分能够自平衡,防止发生倾覆事故。配重采用钢筋砼结构,配重截面尺寸为0.6x0.5m,配重总长度为40m,分为4节,重288KN。每个吊点用直径21.5mm的钢丝绳,3个直径22.2mm的绳夹,悬挂在主梁外侧的吊耳上。配重块的重量必须通过计算确定,计算过程中不仅考虑移动模架的自重平衡,同时需考虑风荷载。
  3模架整体提升
  3.1提升方案
  采用整体提升的办法。吊装移动模架的主梁、横梁、底模、外侧模、平台和配重等构件整体吊装的模架构件重量:
  主梁171.5t+横梁27t+平台24t+底模36f+外模57t+配重57.6t=373.1t。
  共四个吊点,每个吊点荷载平均约为373.1/4=93.3f,考虑到模架的重心偏向37#墩,则37#墩处的吊点重107t,36#墩处的吊点重80t,则荷载最大吊点吊重约为110t。
  吊装承重梁为箱型钢梁,采用8根&32mm780MPa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墩身顶部中心位置,每根精轧螺纹钢筋施加100kN预应力,锚固力为8x100=800kN。
  共设置4个吊点同时提升,每个吊点采用4根&36mml080MPa精轧螺纹钢筋,其中2根用于提升,2根用做保险。
  提升动力为250t的液压千斤顶,共4台。
  在与墩身相邻的横梁与主粱上设置轮式导向装置,通过墩身来进行限位,防止提升时摆幅过大。
  当模架起吊到位后,需要安装支撑托架,由于受到施工空间的制约,大型的起吊设备无法进行施工,故需要利用模架的主梁。把支撑托架挂在主梁的吊耳上,便于固定支撑托架。每个托架的重量约16t,故最大吊点的重量约130t,此时吊点的4根精轧螺纹钢同时受力。
  3.2提升前的准备
  3.2.1提升设备检查
  3.2.2提升结构检查
  3.2.3各种应急措施与预案的检查
  3.2.4移动模架支撑牛腿、钢箱梁及相关构件的检查
  3.3试提升
  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提升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正式提升之前,按下列程序进行试提升。
  3.3.1试提升前的准备与检查
  确定试提升时间后,在试提升前,对提升设备、提升结构和各种应急措施等进行检查。
  3.3.2试提升加载
  ①解除移动模架主体结构与支架等结构之间的连接。
  ②按下列比例,进行20%、40%、60%、70%、80%、90%、100%分级加载;直至结构全部离开平台。
  ③试提升工艺程序:
  &操作:按要求进行分级加载,使油缸受力达到规定值:
  &观察: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观察情况:
  &测量: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校核:数据汇交现场施工设计组,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
  &分析: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
  &决策: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④提升加载过程中承重梁与移动模架结构的检查。
  &检查结构的焊缝是否正常;
  &检查提升平台和锚固支架等是否正常;
  &检查结构的变形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⑤检查提升油缸、液压泵站工作是否正常。
  3.3.3试提升
  在全部结构离地后(5cm),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①各点的位置与负载记录;
  ②比较各点的实际载荷和理论计算载荷,并根据实际载荷对各点载荷参数进行调整。
  3.3.4空中停滞
  ①提升离地后,空中停滞一定时间(0.5-1小时):
  ②悬停期间,要定时组织人员对结构进行观察;
  ③有关各方也要密切合作,为下一步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3.3.5试提升总结
  试提升完成后,需对试提升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如下:
  ①提升设备工作状况,总结提升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②组织配合状况,总结提升指挥系统是否顺畅、操作与实施人员是否工作配合是否熟练:
  ③提升结构的受力、变形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在试提升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3.4正式提升
  3.4.1提升设备的检查
  ①检查提升油缸、液压泵站和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②检查锚具压力和主泵溢流阀压力设定。
  3.4.2施正式提升
  ①经过试提升,观察后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提升;
  ②正式提升过程中,记录各点压力和高度,油表的读数与设计值相差不大于2.5Mpa(约10t),各个点的起吊高度相差值不大于5cm,任何一个吊点的压力和高度超过以上值,都必须叫停,并进行调整:
  ③正式提升工艺程序:
  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逐级加载,缓慢提升,每个吊点保持同步,螺帽要及时跟进,并拧紧。
  观察: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测量:每个吊点悬挂一把皮尺或钢尺,记录起吊之前的高度、单个行程的顶升高度(每个行程15cm),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
  校核:数据汇交现场施工设计组,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
  分析: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
  决策: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3.4.3提升注意事项
  ①应考虑突发灾害天气的应急措施;
  ②提升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各方要密切配合:
  ③每道程序应签字确认。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南引桥移动模架从整体拼装到整体吊装完毕,共花费两个多月时间,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移动模架拼装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如上所述的地面拼装,然后整体吊装;另一种是搭设临时墩,采用高空拼装。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地面拼装不需要大吨位的吊机,场地要求不高,方便检查各个部位的连接情况,拼装质量得以保障,另外属于低空作业,安全隐患比较小,但是对整体吊装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吊装的各个部位必须进行严密的、科学的计算,保障万无一失。高空拼装需要大吨位的吊机对钢箱梁进行高空安装,需要的足够大的吊装场地,高空作业时间长,安全隐患比较大。唯一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整体吊装,减少了整体吊装所带来的风险。从荆岳桥南引桥移动模架的整体拼装及整体吊装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施工周期短,工程质量有保障,是一次成功施工案例,符合目前施工潮流,值得借鉴和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论文推荐
客服电话:010 - 010 - 010 -
传真:010 -
联系邮箱:
最新期刊征稿信息
最新论文发表范文
Copyright©2013 备案:京ICP备号
服务热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508室相关论文列表
 拦目推荐论文
12-0804-0304-2404-1004-1204-1204-1204-0304-1204-03
 栏目热点论文
04-1004-0304-2304-0304-0404-1004-0604-0312-0804-03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号-1加载中……
c 获得¥120.00奖励&&&03-22liuqianbaxia 获得¥80.00奖励&&&03-22mtl168168 获得¥70.00奖励&&&03-22helploving 获得¥90.00奖励&&&03-22duzibing 获得¥400.00奖励&&&03-22QQ 获得¥170.00奖励&&&03-22fengfujun 获得¥60.00奖励&&&03-22luomantic 获得¥480.00奖励&&&03-21elanwcy 获得¥260.00奖励&&&03-21youxinren 获得¥150.00奖励&&&03-21jx168 获得¥1140.00奖励&&&03-21me120188 获得¥180.00奖励&&&03-20q231310 获得¥70.00奖励&&&03-20lifen0108 获得¥160.00奖励&&&03-20QQ_ 获得¥90.00奖励&&&03-20合作期刊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
二级建造师论文范文之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 14:31所属分类:浏览:1次
二级建造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 《建筑知识》 是由建筑师、工程师的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建设部主管的一本科普期刊,创刊于1981年,现拥有读者近4万。他们遍及全国的各个设计院、建筑师、工程师、材料商、 房地产 开发公司、装饰公司、大专院校的学生和
  二级建造师期刊推荐是由建筑师、工程师的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建设部主管的一本科普期刊,创刊于1981年,现拥有读者近4万。他们遍及全国的各个设计院、建筑师、工程师、材料商、开发公司、装饰公司、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各大企业的基建部门。赏析:
  摘要:目前,国际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者通过研究中西方建筑发展史,分析民族、宗教、地域、时代、科技等对建筑文化的影响及相应特征体现,提出&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建筑设计&三结合&原则。引导建筑向&人文、智能、绿色&的方向和谐发展,充分实现建筑文化的有机价值。
  关键词:文化特征,建筑设计,元素,绿色,和谐
  0、引言
  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形象反映形式之一,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的积淀,他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一个时代的建筑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的特征。只有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建筑,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才能真正把握建筑的内涵和价值。
  一、中国建筑发展史
  建筑自源始至今,无不因人类的需求在发展演变,我们人为地将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史分为:
  1、上古至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躲避自然侵蚀与野兽袭击,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利用土木等材料,搭建了原始的建筑(如下图1、图2),&巢&居与&穴&居主要发展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又由于两种住宅材料的适应度的不同,在长江流域发展的主要是&巢&居,而在黄河流域发展的主要是&穴&居。
  2、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00年前后&禹&将统治地位传其子&启&,开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朝。从此,人群就有了等级差别,建筑也从简单的形式开始有了民居、宫室、墓葬等类别。《吴越春秋》提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如下图3)
  3、秦汉时期:周朝后期有了诸侯割据封建萌芽,到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天下,形成了集权制的封建大国。&始皇帝&大兴土木,建造了气势恢宏的&阿房宫&、&秦始皇陵&及防御外族入侵的秦长城。土的夯制技术成熟,瓦当出现。宫殿常以石为基础,木为框架,土为维护。汉代沿袭了前朝的建筑技术,在400余年发育壮大,都城形制确定,礼制建筑等各类建筑全面发展,&长安&、&洛阳&两大都城显示了当时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巍巍大汉盛世雄风。汉代墓室多以砖石砌筑,石阙造型独树一帜。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促进了佛教盛行。人民追求精神寄托,各地纷纷凿窟造像,著名的有&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石窟&、&云冈石窟&。许多统治者用佛的形式树立统治威信,其中&云冈昙曜5窟&分别对应拓跋氏5皇帝。佛教繁荣的同时,促进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精神融合、文化交流,雕塑与绘画将宗教建筑与浪漫主义艺术高度结合,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石窟艺术巅峰。
  5、隋唐时期:继承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相似性则表现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特征。隋唐与秦汉不仅在统治时间相似,在城市建筑与相互继承性也极大相似,隋唐的都城也是&长安&、&洛阳&。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表现出雍容华贵的特点,是建筑的大发展时期,并对邻国产生很大影响。唐长安&大明宫&是唐代诸宫中利用地势最成功的一例,殿宇布局采用&三朝&形式,宫后设苑。唐代的大型皇家苑囿与私家文人园林达到了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寺庙、寺塔形成一定的布局模式,有了官方注册之说。五台山佛光寺、西安大雁塔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6、宋辽金时期:
  宋朝建筑营造开始推行模数化、定型化,工料计量有了标准,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对各类建筑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建筑领域起到规范化设计与施工的作用,其中大木作构架示意如下图4。宋朝水路交通便利,&清明上河图&绘出北宋当时东京汴梁社会繁荣景象。南宋苟安于临安-杭州,建造了较大面积的苏杭园林。宋朝祭坛、祠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祭祀礼仪规范化,扩建了北魏前始建的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是建筑力学的创新之作,采用减柱法实现了大空间设计。辽代建筑典型首选应县木塔(如下图5),全木榫卯结构高度67.1米,外5层内9层,内外双圈柱,利用斗拱与托层实现了完美的抗震效果。其中斗拱50多种,形态各异,堪称&斗拱博物馆&,震古烁今,是世界建筑史木结构的奇葩(如下图6)。金代中都在北京建城,著名的燕京八景闻名天下:金台夕照、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
  7、元明清时期:建筑形制逐渐完善,汉蒙满等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元朝统治者进入中原后,吸收中原文化,参照汉族建城古制在北京选址新建了元大都,经过了完整的规划与设计,内外三重城-外城、皇城、宫城,规模宏大,其中部分附属建筑体现了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元大都呈现独特的建筑风貌,也符合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并存,建造了大量的寺观庙宇。其中北京的妙应寺白塔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融合了汉藏佛教与尼泊尔风格,是多民族宗教文化结合的历史见证。明代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改扩建,形成并基本定格了规模庞大的紫禁城,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城实例(如下图7)。明代崇尊儒学,对孔庙多次精心扩建修缮。北京城增加礼制建筑天、地、日、月坛,祭祀礼节繁缛。明朝皇帝讲究风水学-地理环境理论,修建了庞大的皇家陵墓-十三陵。秦汉时土筑长城年久失修,遗存较少,明朝长城大量采用质量坚固的砖石砌筑,且加设关隘,相互联系,延绵近万里,形成重要的防御工事网。明代园林以拙政园、留园等代表,景观设计&移步换景&,清雅秀丽(如下图8)。清代对紫禁城进行改造,撤销皇城,改建了具有防火功能的宫墙,将居民南迁城外,八旗子弟进驻城内。民居以合院制为主,北京城的四合院体现儒学建筑的文化特征(如下图9)。福建土楼是防御型的少数民族家族封闭式民居建筑,功能齐全,自成体系(如下图10)。清代为稳定西藏,重建了政教合一的布达拉宫。清代园林主要兴建了&三山五园&,颐和园是现存的清代园林代表建筑。清工部对桥梁、牌坊亦制定官式,《工程做法则例》是清官式建筑之准绳,并掺进西洋做法,发展了建筑装饰。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中西建筑设计融合的开始。
  8、民国近现代时期:受西方文化冲击,建筑文化思潮比较混乱。传统建筑几乎停滞,出现了一些欧式建筑。随着西方工业兴起,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现代建筑开始起步。
  新中国建立后,政治独立,经济繁荣,我国的建筑业面貌焕然一新,安全、实用的现代钢筋建筑占了主流。
  二、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文明史,也是一部建筑史,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居所。从大的时段划分,西方建筑分为:原始时期、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及其他流派时期、近现代时期。其中流派繁多,风格迥异。
  1、原始时期:建筑的起源与东方一样,也经历了远古原始时期的&巢&居&穴&居阶段。后来经过漫长岁月的改进,逐渐形成了建筑的原始造型并具备了一定的功能,新石器时代的&半地穴&结构象征着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2、古希腊时期:西方建筑起源于公元前2600年的古希腊,公元前26-12世纪,进入&爱琴文明时期&,接着&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其中&古典时期&雅典等地的建筑到了鼎盛期,政治制度民主,建筑杰作不断(如下图11),简单、纯净、和谐、完美,它们被视为垂范千古的经典,从而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根源之一。
  3、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崛起,横跨欧亚非。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被古罗马吞并。古罗马人追求宏伟的气魄、复杂的结构、完善的功能,古罗马建筑受古希腊建筑的强烈影响,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技术上,古罗马人出色地发展了建筑工程技术,尤其是完善了砖石拱唤峁梗ㄖ诓拷峁购涂占涞挠焯嵘搅艘桓鋈碌母叨取T诓牧仙希怕蘼砣擞没鹕交抑圃斓幕炷寥〈耸模⑼馓罄硎濉=ㄖ坪晡埃笆涡Ч焕鎏没省9怕蘼斫ㄖ杓葡嗟狈⒋铮科学,公共设施齐备。剧场、浴场、市场、斗兽场(如下图12)、公寓等建筑形制成熟。市政陶管排水、剧场设置音响(铜质共鸣瓮)、浴场埋设陶管供暖、窗户镶嵌采光玻璃等都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是欧洲的第一部建筑学专著。
  4、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受基督教影响,东欧教堂以穹顶的拜占庭建筑为主(如下图13),西欧教堂以拱患舛サ母缣厥浇ㄖ鳎ㄈ缦峦14)。
  5、文艺复兴及其他流派时期:公元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潮漫及整个欧洲,主张&人文主义&,脱离教会的精神禁锢,恢复理性,崇尚科学。建筑风格以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为参考,世俗化,人性化。后来出现了其他流派:巴洛克建筑表现的是堆砌夸张风格;罗可可建筑表现的是内部奢靡粉脂气;复古浪潮建筑表现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6、近现代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受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西方经济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发展。新结构、新风格出现,高层建筑、钢结构、玻璃幕墙应运而生。
  三、中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特征差异
  通过研究中西方建筑发展史,分析中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特征差异如下:
  民族宗教地域时代科技材料哲学布局风格
  中国建筑汉族为主的56个民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两河流域,疆域辽阔,东亚地区。跨越久远,朝代更替。工业发展较晚土木为主,砖瓦石陶为辅。儒学礼制,保守中庸、阴阳五行、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皇权&至上。平衡对称,程式化,平铺组群。木构架,斗拱、挑檐。以柔克刚,&中和&之美
  西方建筑欧系民族基督教为主两河流域,欧洲、北美大陆。跨越久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工业发展较早,科技先进。砖石砼为主,木为辅。&泛神论&个性独立,
  思想自由,奔放向上。高耸,恢宏,垂直叠加。石柱、拱弧Ⅰ范ィ愿湛烁眨&对抗&之美
  四、&三结合&原则
  1、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群布局(规划科学)
  (2)框架结构(空间利用)
  (3)榫卯斗拱(抗震性能)
  (4)优雅造型(审美要素)
  (5)人文环境(生态和谐)
  (6)色彩灵活(艺术丰富)
  2、西方建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坚固耐久(安全性能)
  (2)科技发达(技术先进)
  (3)简单实用(功能满足)
  3、建筑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结构安全、功能满足、经济适用
  (2)文化要求:美观、和谐
  (3)信息要求:智能信息化
  (4)环境要求:&绿色&、节能
  4、主张设计原则:
  目前,国际建筑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理性扬弃、取长补短、精益建造,倡导&低碳减排、清洁能源、循环再生&的生态理念,促进发展&绿色建筑&。因此,作者提出&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建筑设计&三结合&原则。以利于引导建筑向&人文、智能、绿色&的方向和谐发展,充分实现建筑文化的有机价值。
  五、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在先进的建筑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应努力追求文化的传统品味,以反映其独特的艺术取向和个性特征。在我国有很多建筑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成为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象征。
  时代发展迫切呼唤我们要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科技,营造一个温馨美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徐跃东:《图解中国建筑史》
  【3】汝信:《全彩西方建筑艺术史》
  【4】王国光、朱雪梅:《图解西方当代建筑史》
  【5】肖应乐:&浅议低碳建筑与建筑生态化&-《建筑》2010.23
  【6】刘光忱、孙磊、赵曼:&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建筑经济》2011.11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论文推荐
客服电话:010 - 010 - 010 -
传真:010 -
联系邮箱:
最新期刊征稿信息
最新论文发表范文
Copyright©2013 备案:京ICP备号
服务热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508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级建造师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