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要义论文

您可以在豆丁搜索您要找的内容
很抱歉,该文档已经被删除了...先到其它地方遛一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档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2亿文档免费下生态文明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生态文明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义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2|
上传日期: 21:54: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义.PDF
官方公共微信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此后,一场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在全国掀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在深刻反思世界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对当前高校响应和谐社会构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学者们在研究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时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理论来源、建设路径的选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目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中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进大学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大促进了各所高校的综合发展。但在某些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在对目前高校生态文明现状中的问题进行揭示时,往往仅列举一二,如生态文明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等等,缺少系统概括性的研究;对于产生问题的原因缺少合理性的分析,因而在对策上也就千篇一律,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有创新点的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建议。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围绕“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从三个部分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性对策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着重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主张、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生态思想以及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以来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寻找理论支撑。
其次,深入分析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成因。经过调查研究文章总结概括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然后结合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成因,期望能够对症下药,为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最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着重从促进高校发展,兼顾生态平衡,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加大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校园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为生态校园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1【目录】:
摘要3-5Abstract5-7目录7-9引言9-11第一章 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11-20 1.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1-14 1.2 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观点14-16 1.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生态文明16-17 1.4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7-20第二章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成因20-30 2.1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20-23
2.1.1 高校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资源的问题20-21
2.1.2 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21
2.1.3 生态环保的政策与法律有待完善21-22
2.1.4 校园的宣传渠道不断拓展,但校园内生态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22-23
2.1.5 大学生不当的消费行为制约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23 2.2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23-30
2.2.1 经济利益与生态建设的冲突23-24
2.2.2 高校迅速发展政策下学生数量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24-25
2.2.3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力度不够25-26
2.2.4 传统自然生态意识根深蒂固,社会大环境效应的消极影响26-27
2.2.5 大学生修养与素质要求脱节,生态文明知行转化能力不足27-28
2.2.6 生态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生态文明教育缺乏重要理论支撑28-29
2.2.7 健康消费心理和绿色消费观念的缺失29-30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30-41 3.1 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30-34
3.1.1 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促进高校迅速发展31-33
3.1.2 美化环境,为高校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33-34 3.2 以人为本,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生态教育体系34-37
3.2.1 学校领导应把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工作之重34-35
3.2.2 教师要把生态价值观渗透进教学和生活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思维习惯35-36
3.2.3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生态文明的知行转化能力36-37 3.3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支撑,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37-39 3.4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校园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39-41结语41-42参考文献42-45致谢45-4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谋昌;[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姜树萍;赵宇燕;苗建峰;陈芊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温远光;[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王良平;[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俞白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于海荣;;[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赵永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文丰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徐勋光;;[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6期
聂爱华;;[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征汉年;刘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王浩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王海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邵艳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何志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何志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袁家群;[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汤文曙;陈明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汤文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玉锁;;[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刘英;方政;;[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陆心宇;;[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陶达;;[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亚越;俞海山;;[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袁雪;;[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王熙恩;;[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诗贵;肖凤仪;;[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伍俊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佳倩;;[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陈好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卫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任雪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陈春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吕当振;[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新春;[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廉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程红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国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占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周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胡警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海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肖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詹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建春,王庆喜,冯晓杰;[J];北方环境;2002年04期
余谋昌;[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邢永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张学书;;[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朱义年,李湘萍;[J];高教论坛;2003年05期
王露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1期
胡锦涛;[J];当代贵州;2005年15期
毛红霞;;[J];环境教育;2006年01期
周生贤;;[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12期
季昌伟,孟宪霞;[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纯;[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昕;;[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王雪玲;侯伟;;[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芦苗苗;;[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董树彬;张启发;;[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崔俊德;;[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武蔚;;[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杨军;;[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任志俊;闫桂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吴存兵;王彬;;[J];广西轻工业;2010年04期
林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有祥;;[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舒心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赵美珍;张爱娥;;[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尹伟伦;;[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宋许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海勇;;[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陈学明;;[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周远清;;[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牛国元;司继涛;;[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丽水日报;2010年
程启群;[N];黄山日报;2009年
本报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高杰;[N];中国环境报;2010年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明慧;[N];保定日报;2009年
吕纪伦;[N];黔西南日报;2009年
邓国芳;[N];杭州日报;2009年
中共金华市委书记
徐止平;[N];浙江日报;2010年
中共绍兴市委;[N];绍兴日报;2010年
;[N];台州日报;2010年
对话人 杨卫泽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闫艳 高杰 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N];中国环境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畅;[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魏晓双;[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刘静;[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罗华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朱成君;[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周玉梅;[D];吉林大学;2005年
王钟伟;[D];山东大学;2005年
李敬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徐辉;[D];河海大学;2006年
乔恒;[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红;[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韩瑞;[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郭雅琴;[D];西南大学;2010年
吴悦;[D];郑州大学;2011年
张婷婷;[D];渤海大学;2012年
刘丽娟;[D];安徽大学;2012年
鲁长安;[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赵树迪;[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姜惠允;[D];安徽大学;2012年
应杭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关于《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心得体会或学习笔记
关于《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心得体会或学习笔记
谁有关于《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心得体会或学习笔记,自己写的也可以,急需。1000字左右,各位帮帮忙。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HJT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论的升华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区总体上生态环境优良,但也存在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生态水平逐渐滑坡的潜在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对我们发出了当头棒喝,敲响了发展警钟。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区,着力构建生态文明。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
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济源的基础工程和治本之策。要开展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物质文明是一切文明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而人的文明是一切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要害。没有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建设生态文明,也不可能实现打造生态乌当的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使生态文明观念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各行各业牢固树立,在全区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二、强化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1、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观念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作为前提条件,不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果断摒弃“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陈旧思维,把消极被动的“亡羊补牢”变为积极主动的“未雨绸缪”。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
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建构人地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3、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制度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害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问题。要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依据长远生态目标来规划发展步骤、发展速度、发展结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新的以绿色GDP为指标的发展模式。
4、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布局和高新技术手段的研发运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的推广运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各种手段,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确保资源的再生速度大于资源的耗竭速度,生态压力不超过生态承载力,全面提高生态风险抵御能力,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重数量、规模转到重质量、效益上来。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要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依靠投入和项目拉动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上来。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工业,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清洁农业,探索适合我区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服务业。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搞好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要搞好城市绿化,继续提高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三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重污染大企业的整治力度。要果断控制新污染源,进一步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治理,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积极治理老污染源,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果断淘汰、关停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要加大执法和监测力度,巩固和提高达标成果,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抓紧抓好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切实加强对各污染源的监督检查,防止达标企业的污染反弹。要下大力气,使所有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加大对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对不达标的企业果断实行关停并转!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区同样存在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区要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就必须着力解决土地、资源、运输、环境四大瓶颈制约问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建立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要在行业内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开展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推广废水“零排放”技术。在社会中重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群众环保活动,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逐步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要尽快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的原则,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提到重要日程上来。要尽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和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逐步形成分级治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格局,并且实行日常考评。今后国家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干部考核范围。生态文明建设要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起评价、共同考核;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要一起抓,要全面加强。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系统把握、精心部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稳步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继续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实现建设和谐新乌当的宏伟目标,把我区打造成为一座生态、环保、宜居、靓丽的现代化城区。
所谓生态文明,就我理解,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中世纪)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 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 “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 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员。
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 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 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 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的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 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 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 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 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理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是改造和发展生态环境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生态意识、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生态伦理、生态文化等的提高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十七大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七大“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显示了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为理论,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生态文明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统一发展。在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为我们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今后要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已经写入中国政治报告,标志着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从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
十七大已经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理论地位,为生态环境发展确立了路线,今后作为政府工作是如何来落实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将对未来五年和明年工作做出布署,为此,在此提出一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希望能够写入明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落实这些措施和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认真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 十七大已经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内容。十七大首次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五大文明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加重;人类介入自然界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日益增强,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植被遭到破坏,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环境处于局部在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状态,环境问题仍很严峻。生态危机已经到了不能麻痹,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兴盛,到了不能不重视的地步,对此,建议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只有重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二、制定生态环境发展战略思想,对生态环境发展实行全局和统筹管理,提出了生态环境发展战略思想,有了正确的生态环境发展战略思想,生态环境发展才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和统筹性,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发展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的关系,采取的战术才有正确的目标方向和方法措施。
三、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现状依然严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仍突出、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文明有待加强、生态环境发展管理分散、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形式多样化且范围在扩大、生态环境事故处罚力度不够、对环境项目实施和管理执行力差、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总量不足等十大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正确面对。应该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首先认识了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境发展预期目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才具有安全性,人类物质发展才能摆脱自然资源的无尽消耗。
在此特别提出一个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各地城镇区域扩展非常快,所占土地都是良田沃土,但我觉得土地浪费非常大,特别是在平原地区尤其突出,一个单位占地很大,楼层普遍偏少。建议采取两个措施解决:一是根据建筑面积和征用的不同用途制订相应的公共用地和绿化用地的配置比例,严格控制盲目扩大征地;二是树立“空中增加一层楼,地面节约一寸土”观念。有控制、有计划,规范有序地征用土地。
四、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
只有形成社会生态意识,政府、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才能以生态环保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才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其危害比某次具体灾害的损失更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正确宣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健全发展和高度文明的人类意识环境,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意识环境。
(一)建立社会生态意识教育体系
1、把生态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只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进行系统的生态意识教育,才能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但是必须进行认真地教育和实践,而不应成为虚设。应将生态意识内容作为高中重要课程,作为高考中综合科目的部分重要内容;生态意识教育应该作为大学所有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程,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生态意识应成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一生的素质追求。
2、把生态意识教育作为成年人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强调未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时,却不能忽视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成人是社会发展的智力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行为主体,如果成人的生态意识取向不正确或者忽视,其结果是造成直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因此,成人的生态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对成人和未成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长短期相结合的生态道德教育。而对成人却因时间、精力、意识等自我因素和社会缺乏系统的全员学习的组织和体系等外在因素不能很好学习,对此,强制对成人进行组织学习,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进行规范,消除人们心中环境保护无所适从的盲然,让有行为的人明白知道如何去做才不损害环境,加强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使科学认识自然、友善对待自然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种理念,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规范自身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建立社会生态意识宣传体系
宣传部门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舆论氛围,以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的生态意识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调动大家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制作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在公共场所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浓浓氛围,时刻提醒人们爱护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长期对人们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意识。
2、利用现代媒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通过刊播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性广告、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宣传专栏及宣传网页等形式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宣传教育,这是环境保护和建设宣传的主要媒体,宣传的主要阵地。将政府媒体和大众媒体相结合,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3、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展览宣传
展览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和生态文化传播活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利用板报、墙报、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生态意识宣传教育。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开展各类丰富的生态环保宣传活动。
4、加强生态文化的创作,促进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
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知名的作家和文艺家多深入环保和生态建设第一线,体验生活,发现挖掘,创作一批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生态诗歌、生态歌曲、生态电视剧,塑造生态先进典型人物,加强创作、拍摄反映生态人生活、情感、奉献、奋斗的优秀小说、电视剧等多种文学作品,在提高生态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树立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建设,必将掀开我国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新纪元。
不好意思,我是个中学生,一篇1000字的论文都已经很头疼啦。这么多怎么写啊!
而且我需要的是学生的心得体会,就和读后感差不多吧!
当的是一大三中全会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贵州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