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周三多管理学视频下载讲题

“食品包材安全控制及再生利用”嘉宾互动实录_中国经济网DD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两年的时间内教完所有基本语法内容并兼顾学生听说等方面练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语院 - 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相片加载中...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可怕的是得了糖尿病不管理或不会管理。
只要你套好五架马车,时刻恪守“管住嘴,迈开腿”这样一条原则,糖尿病并发症就会离你而去!
糖尿病管理刻不容缓!!
平平的博文
博文分类:
& &糖波动的原因
(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
(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
(6)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
(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
(8)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
解析糖尿病常见的过度治疗
专家谈加餐:糖尿病患者&加餐&,大有学问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通常是一日三餐。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餐次安排却未必合适,尤其是对那些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所以&加餐&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加餐&并不是要增加患者全天的总热量,而是在维持原来热量的基础上增加餐次,换句话说,就是&少食多餐&。举个例子,患者可从正餐中分出一小部分(25~50克)作为两餐之间或临睡前的加餐,但全天的进食量保持不变。
糖尿病患者&加餐&好处多
糖友必知:不同时段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 & &糖友必知:不同时段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时间安排很有讲究。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点采血?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严格的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 ~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餐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空腹血糖代表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2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的意义:
(1)可以反应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
(2)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能否有效控制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的血糖,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3)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即病情轻重)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监测空腹血糖。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1.药量不足:
降糖:美国要减肥,中国管住嘴
  中医讲辨证施治,同一种病,不同的人,治病的方法可能大相径庭。糖尿病也一样,因此,先要分清自己是哪种人,再确定降糖方向。
  美国:降糖先要减肥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30以上者即为肥胖。如165厘米高的人,体重超过82公斤,即为肥胖。眼下,26%的美国人肥胖。
  2012年9月,美国健康新闻网报道称,如果不遏制肥胖,到2020年,75%的美国人将受肥胖症困扰,美国将成为&肥胖大国&。
  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以预防中心发布消息称,美国新增糖尿病患者中90%患的是2型糖尿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活动少和过于肥胖。
  因此,&对美国糖尿病患者来说,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抗击肥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在近日举行的&礼来糖尿病研发中国投资策略发布会&上说。
  中国:降糖要管住嘴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与美国持平,超过了包括加拿大、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临床观察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多半的效果不理想,纪立农说。拿糖尿病最危险的两个结局(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中风)来说,在美国呈下降趋势,在中国却是上升的。
  美国人之所以能降低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因为过去的50年当中,美国多次进行了严格的控烟运动、低盐饮食运动等,但在中国,情况却不容乐观。
  由此说明,中国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不只是降血糖的问题,更多的是管不住吸烟的嘴,管不住口重的嘴&&
  所以,&管住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糖尿病患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 闲话糖人的裸奔&&&&&&30年前,"裸奔&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英文中。&&&&&&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一些致力于"天体运动"的大学生们,他们不停的在校园里奔跑,除了出生时身上的东西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但是没有用长时间,这项"运动"就蔓延到了赛场上。&&&& 1974年4月,在伦敦西部的特威肯哈姆体育馆举行的一场英法橄榄球比赛上,迈克尔&欧布林闯入球场。&&&& 随后,出现了著名的裸奔大王马克&罗伯茨,他专门裸奔于各大赛场,在赚取眼球的同时为一些工作大做广告,从此,裸奔成为了一种职业。&&&& 2004年12月,一位大学生在山东省体育中心脱光上衣&裸奔&,虽然不够彻底,但是毫无疑问他成为了中国裸奔第一人。 &&&& 。。。。。。。。&&&& 在我的记忆中,糖人的裸奔,最先是糖友网的哪个另类、现在人称老刺头茶哥提出来的。&&&& 当时(2009年)我在糖友网论坛运动版块当版主,一批臭味相投、不怕死的人聚在一起,毅然甩掉胰岛素、降糖药,挑战自我,踏上了&饮食干预+运动治疗&的道路,不久,不少人跟上来了,记忆深刻的是老茶,他跟我要&官做&,于是我就封他做了裸奔大队的大队长,不久又来了个叫&宝中宝&的,也要做队长,于是就让他做了队副。后来,裸奔的人越来越多。。。。&&&&裸奔,其实很不容易。&&&&最初,是挨骂,因为太多的人不理解裸奔。&&&&记得在某个名气不小的网站,我曾受到过不公正待遇,因为言停药(那时还不敢说裸奔)遭围攻不算,还被人骂作&找死&,现在想起来,还想不通当年是我太傻,还是人家太什么。。。。。。&&&&其次,是吃苦。因为裸奔是一条不归路。&&&&既然,裸奔就是&不吃药、不打针&治疗糖尿病,合理饮食的前提下,运动必须跟上,至于方式,各有千秋。比如当年老茶喜欢拉筋、劈叉,宝中宝喜欢骑自行车,还有的暴走,有的跳舞或跳绳,都是很好的运动,只要不过量就好。&&&&至于我,确诊初期,因为紧张,快步走(无论刮风下雨,没吃40分钟以上,雷打不动,144步/分钟)、爬楼梯(每次60层)2009年4月,我玩起了太极、气功,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晨练太极暮站桩,倒也自得其乐。&&&& 记得有人说&身体自有大药&。我个人认为,对于糖人来说,这个药不是胰岛素,不是降糖药,而是强身健体之&大药&。&&&&我不敢说运动能调节神经功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但运动之后的那种神清气爽、充沛精力,胸阔心开、情志舒畅,是没有跻身于内的人体会不到的。&&&&光阴似箭,时间如梭。转眼间,5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是我裸奔5周年纪念日。5年了,一路走来,有苦有乐。自我感觉还不错,因为我的空腹血糖一直保持在4-5之间,餐后血糖一直保持在7-9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多来,餐后我几乎没有运动),共做了15次常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都在5.2---6.0之间(只有两次6.0)。其他各项指标合格,眼底、心电图正常。&&&& 我的裸奔,是一个小小的成功,我还会继续,勇往直前。&&&& 裸奔,必须脚踏实地,是自己做给自己看的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裸奔,是一种情归自然,因为康复,因为有梦。&&&& 裸奔,是一种姿态,一种格调,一种意旨和寻找。&&&& 裸奔,更是一种境界。&&&&糖尿病并不可怕,虽然目前还不可治愈,但方法对头完全可以控制。个人以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糖友可以试试裸奔: &&&&1、空腹,餐前,餐后,血糖值在正常以内2-3个月;&&&&2、有自控能力:管得住嘴,&&&&3、有吃苦能力:迈得开腿,&&&&4、有充分条件:有适量运动时间;&&&&5、做事有恒心: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
阿卡波糖片(拜糖平)-----餐后高血糖的克星
阿卡波糖片为口服降血糖药。其降糖作用的机制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而与?-葡萄糖苷酶可逆性地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缓慢,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
其主要成份为O-4,6-双脱氧-4[[(1S,4R,5S,6S)4,5,6-三羟基-3-(羟基甲基)-2-环己烯]氨基]-(-D-吡喃葡糖基(1&4)-O-(-D-吡喃葡糖基(1&4)-D-吡喃葡萄糖。
【适应症】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
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剂量为: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0.1g,每日3次。个别情况下,可增至每次0.2g,每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常有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极少见有腹痛。如果不控制饮食,则胃肠道副作用可能加重。如果控制饮食后仍有严重不适的症状,应咨询医生以便暂时或长期减小剂量。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禁忌症】
1.对阿卡波糖过敏者禁用。
2.糖尿病昏迷及昏迷前期,酸中毒或酮症患者禁用。
3.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患者禁用。
4.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如Roemheld综合症、严重的疝、肠梗阻、肠道术后和肠溃疡)的病人禁用。
5.肝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病人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2.如果病人在服药4?8疗效不明显,可以增加剂量。如果病人坚持严格的糖尿病饮食仍有不适时,就不能再增加剂量,有时还需要适当减少剂量,平均剂量为每次0.1g,每日3次。
3.个别病人,尤其是在使用大剂量时会发生无症状的肝酶升高,故应考虑在用药的前6?12个月监测肝酶的变化。停药后肝酶值会恢复正常。
4.如出现低血糖,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而不宜使用蔗糖。
药物相互作用:
1.如果本品与磺酰脲类药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一起使用时,血糖可能下降至低血糖的水平,则需减少磺酰脲类药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的剂量。
2.服用本品期间,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消胆胺、肠道吸附剂和消化酶类制剂,以免影响本品的疗效。
3.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更为降低,并使本品胃肠反应加剧
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就诊常识
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在求医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学习学会糖尿病有关的知识,至关重要。初诊患者需要注意事项。
初诊患者首先需要的是确诊是否糖尿病?如果是,那是什么类型糖尿病?有否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疾病以及其他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糖尿病的确诊简单明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有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消瘦等临床表现,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被诊断糖尿病。如果单次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但患者无任何症状,则需要在不同时间重复一次血糖检查。如果有两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被诊断。为了进一步明确糖代谢异常的类型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可以检测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对于高血糖的患者,或因为其他疾病就诊发现高血糖患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糖化血红蛋白&6.5%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
一旦明确糖尿病诊断后,应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有否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类型一般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如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由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就是采用可靠的、快捷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因此筛查项目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B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等。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经济的流程,既保证重要的并发症和代谢控制的有关检查,又要经济方便,尽可能节省患者的费用和时间。比如,我们糖尿病中心对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检查足的皮肤外观和触摸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如果足的皮肤受损、有溃疡,则根据溃疡的深浅,决定是否需要拍摄局部的X片或有否必要做细菌培养;如果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不能触及动脉搏动,则要进行N动脉的触诊以及测定踝肱动脉血压指数,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病变,如果病人的症状和初步检查提示患者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病变,再进一步检查下肢的血管超声以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如果患者的皮肤、动脉搏动均正常,则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通过这种阶梯式的筛查和进一步检查,可以做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及早发现。而且,这样的并发症筛查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在我们中心,一般需要2-3小时,可以完成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了餐前餐后血糖、胰岛素、空腹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眼底、周围神经和下肢血管及足、心电图等。
筛查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又是保证患者及时得到科学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一些患者已经接受治疗,通过筛查,可以观察到这种治疗是否有效。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是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从社会效益而言,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工作、生活或学习。对于有并发症者,及时治疗可使相当多的患者避免残废和死亡,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医疗费用。例如,根据我们糖尿病中心近20年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数据库资料。我们的13000例左右首次参加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中,一半并有高血压,一半以上的患者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三分之一有眼底病变,四分之一的患者有心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病变,五分之一的患者有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在内的肾脏病变。筛查中发现有严重眼底病变的患者,通过给予及早的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使这部分患者免于失明。
通过筛查,我们还发现,在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中,相当多的患者或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虽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但并未控制好血压,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及时的加强了降压治疗,得到良好效果。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回答以下问题。(1)、我是否有糖尿病,答案当然是肯定的。(2)、我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3)、我的糖尿病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合并其它的代谢异常或病变,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4)、我是否已经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5)、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应该有所改变。(6)、我应多长时间该复查一次,复查什么。对于后四个问题,相当多的患者(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未必能正确回答。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会帮助患者回答这些问题。而正确地回答出这些问题肯定会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建立自己的病历档案。现在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还包括门诊病案管理。因此,每个患者都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显示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用医保卡就诊的患者,这点不难。但是,对于自费就诊的患者,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复诊时又挂了新的门诊号码,造成病历资料中断和重新换号挂号的混乱。建议这些患者将您的门诊病历号存储在手机里。门诊病历号就如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一般性的就诊和取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外地来大城市就诊或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有些患者公务繁重无法正常排队就诊或者外地的疑难患者需要尽快得到专家会诊,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而言,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特需门诊挂号费昂贵一些。
建议,初次求诊的糖尿病患者来医院看病前做些功课,如通过网上了解该日触诊医生的情况,携带好所有的看病资料,资料过多的可以自己稍作整理,病情特别复杂预计看病时间很长的更适合看特需门诊。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不建议患者频繁地换医院换医生就诊,如此的结果是医生和患者互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到某家医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有关检查结果没有回报,患者就到另外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有的患者已经在服用降糖降压药或者其他药物,如果本人讲不清楚,建议来就诊时带上所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了解和必要时调整服药。
切记切记的是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就诊,最好到三级、二级医院的专科就诊,因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尤其是不可相信所谓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降糖广告,更不可搞什么邮购买所谓特效药物。须知,糖尿病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不面见患者、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服用降糖药时,需要注意药品的批号。正规的药品都应该是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那就是食品;如果是健字,那就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目前,有的假药,冒名药准字,这种假药往往购自于非法途径,如个别的私人诊所、邮购等。可以通过上网,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www. 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从该政府网站上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作者: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中心 许樟荣
&&&&&&&&&&&& 二型糖尿病治疗方案
每天,我们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取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必须足够并且平衡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既要适当限制饮食,又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少吃多餐,每次正餐进食七至八成饱,餐间搭配低糖蔬果或其他低糖食品,保证每日摄入适量蛋白质及一定量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只要患者多加注意,就能既降糖又能保证营养。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措施。可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疗效高的降糖药使用。多吃药不好,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降糖药物大多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说明书中注明的用法、剂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误用。
2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这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应注意空腹时运动易导致低血糖,应在餐后30分钟进行。
&&&&&&&&&&&& 二型糖尿病治疗方案
每天,我们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取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必须足够并且平衡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既要适当限制饮食,又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少吃多餐,每次正餐进食七至八成饱,餐间搭配低糖蔬果或其他低糖食品,保证每日摄入适量蛋白质及一定量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只要患者多加注意,就能既降糖又能保证营养。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措施。可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疗效高的降糖药使用。多吃药不好,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降糖药物大多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注意说明书中注明的用法、剂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误用。
2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这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应注意空腹时运动易导致低血糖,应在餐后30分钟进行。
糖尿病&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治疗有别
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有时甚至超过11毫摩尔/升以上,是药物剂量不够还是其他原因导致?
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
第二,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称为&苏木杰反应&(特征:低后高)。
为了鉴别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患者可采用半夜多次测定血糖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
(1)先检测凌晨3时的血糖,以确定有无低血糖存在,
(2)然后检测清晨的血糖。
①如果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正常,而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称为黎明现象;
②如果凌晨3时血糖降低,而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则属于苏木杰反应。
处理方法:
1、黎明现象的处理
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2、苏木杰现象的处理
对于有&苏木杰反应&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减少作用于晚餐前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增加睡前小吃。睡前小吃是晚餐的分餐,可以防止前半夜的低血糖。
总之,清晨空腹血糖升高时不要轻易加服降糖药,而应该先搞清楚引起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然后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而危及生命。
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的反应性高血糖(特征:低后高)。生理学指出,低血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所以人体内的升糖机制是十分强大的,以免低血糖症发生。一旦发生了低血糖,肝脏立刻加紧工作,调动所贮存的糖分,并将其他物质转化为糖,以补充糖分的不足。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也积极活动,使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以刺激血糖的恢复;与此同时,胰岛素等降糖激素分泌减少,糖分变为糖元或者转化为其他物质加以储存的量也显著减少。这些变化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脱离低血糖状态。
一般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苏木杰现象:
①无法解释的胰岛素需要量不断增加;
②经常头痛、恶心及呕吐(慢性低血糖症状);
③病人消瘦,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很少;
④不但24小时尿糖增加,而且有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
出现此类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剂量。
糖尿病控糖,为何越控越严重呢?
糖尿病控糖,为何越控越严重呢?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他们每天都在为控糖做努力,但是控糖的结果却不尽人意。由此,很多糖尿病人,都会咨询,为什么我的血糖会越控越严重呢?
首先,对于每天都履行控糖义务的糖尿病患者予以表扬。但是,控糖存在很多误区。糖尿病人,用药应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糖尿病类型。以及体形胖瘦,还有脯岛分泌功能的不同。结合病人的年龄,还有肝肾功能的特点,选用控糖的药物。
  有些控糖药物,服用一段后,效果逐渐减退。
& & 原因是,病人的自身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而趋于衰竭所致。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此时,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调整药物或换用胰岛素。
 && 糖尿病控糖,为何越控越严重呢?
& & &控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不利于控糖的进行。对于,空腹时,血糖升高的糖尿病。一定要先搞清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降糖药,种类很多。若用法不当,将事倍功半。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糖尿病患者,每种药物的使用也是完全不同的。
& & 对于控糖效果不好的糖尿病人。适当的调整一下药物或者使用方法。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头晕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或者高的话会引起头晕的现象。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头晕,一定要重视。那么,你了解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头晕吗?
①血糖急剧升高
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感染、腹泻或者吃很多甜食等原因。都会使人体内的血糖在极短的时间内升高。如果升高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头晕的出现。升高的速度过快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在平时应该养成规律性的检测血糖的习惯,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解决。
②有低血糖反应
观察自己是否有低血糖,患者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是看血糖降低的程度,下降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间来决定的。因此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当出现头晕时一定要特别警惕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治疗。所以,一旦头晕,尤其应监测夜间血糖,谨防低血糖发生。
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有无脑血管病变,如脑梗塞、冠心病、心律紊乱及脑动脉硬化等。如有这些病患者均可因脑部的血流量及血中氧气葡萄糖不足而出现头晕。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其应该注意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因此,一旦出现持续头晕,最好能去做心电图、头颅CT的检查。及时服用必要的药物。
③合并了高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疾病通常发展快,后果严重。高血压最常见的表现是头晕。因此,一旦发现头晕,排除上述两种情况,就一定要检测自己的血压,看是否自己血压有不正常的情况。而对于已经知道自己合并了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则应考虑是否使用的降压药剂量过大,引起血压降的过低。
  导致糖尿病患者头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治疗和预防。
&&&&&&&&&&&&&&&&&&&& 糖尿病治疗的&一二三四&新概念
一切治疗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少吃一点、多动一点;
不自我恐惧、不自抛自弃、不迷信偏方;
早期治疗避免不良代谢记忆效应、避免低血糖、避免体重加、避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只要做到这些,基本上就能控制好血糖,有效预防并发症。
&&&&&&&&&&&&& 10招搞定餐后血糖
& 控制餐后血糖绝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的事情,很多空腹血糖正常的人,餐后血糖也有过高的情况,而长期餐后高血糖会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幅度增高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以下10条建议有助保持餐后血糖稳定。
&& 1.控制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水果就要减主食,吃了土豆、红薯、山药等也要减。水果宜少量多次,每天半斤左右。
&&& 2.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黏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  3.用粗粮杂豆、薯类替换白米白面。或把它们和白米白面混合烹调。黄豆、黑豆和豆制品不是粮食,它们只能替代肉;而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含淀粉豆类可部分替代主食。红薯芋头等尽管有甜味,升血糖速度却比白米饭、馒头慢,所以不必禁忌。
 4.每天食用1斤以上蔬菜。其中绿叶蔬菜要占至少一半,并注意少油烹调。这是因为深绿色叶菜的饱腹感比番茄、萝卜、黄瓜之类强,可抵御饥饿
  5.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吃少油烹调的菜肴,远离煎炸油腻。比如一顿饭有一个炒菜、一个蒸煮、一个凉拌,决不能两个炒菜一个煎炸。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  6.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尽量吃天然状态。水果一定要直接吃,不宜打成果汁喝。
 7.吃主食要小口多嚼。进餐中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口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再来两三口蔬菜。肉、鱼等蛋白质食物和蔬菜的比例以1∶3为宜。含杂粮的饭需要更多咀嚼,而且少量的粮食就能配合很多菜。主食吃得慢,葡萄糖进入血液速度就慢。这样能够做到&能量缓慢释放&,既不会造成血糖过高,也不会过低。无论对血糖高的人还是血糖低的人都会有益。
 8.坚果在进餐时吃。坚果可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非煎炸少盐产品,而且要在用餐时吃,让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而不是晚上看电视时随意大把吃。
 9.餐后半小时内不要坐。做些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洗碗扫地等家务,对餐后血糖控制有益,也不会影响消化。
&  10.每天40分钟有氧运动。维持肌肉、提高体能,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十分重要。低血糖者也一样要加强肌肉锻炼,通过肌糖原的储备提高稳定血糖的能力。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强化降压治疗不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认知获益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强化降压治疗并不能降低或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认知功能降低的早期预防与干预上。
  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等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但目前预防上述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有效策略尚不确定。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强化降压及调脂治疗可能能有效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为验证这一理论,研究者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Jeff D. Williamson及其同事入选ACCORD-MIND研究2977例基线无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症且HbA1c&7.5%的糖尿病患者,将其中的1439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控制目标为&120 mm Hg)和标准降压组(&140 mm Hg);并将1538例LDL-C控制良好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分别加用非诺贝特或安慰剂。于基线及随访20及40个月后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并从中选取503例患者行亚组分析于基线及随访40个月时行脑MRI评估其脑容量。
结果显示,随访40个月时,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强化降压组的脑容量更大(P=0.01),认知功能无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非诺贝特组的脑容量及认知功能均无差异。这提示,认知功能试验可能不如影像学检查敏感或脑容量的差异与认知功能并不相关。故研究者表示,其将继续对整个ACCORD研究队列及ACCORD-MIND研究中的受试者进行随访,进一步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该研究提示,对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强化降压治疗使其血压降至135~140 mm Hg以下可能并无益处。鉴于该研究及其他临床试验结果都明确提示,一旦糖尿病病程及严重程度超过一定水平,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将非常有限,故我们需要将更多的宝贵资源投入到遏止糖尿病及肥胖的发病上。
美国西奈山医院的Valentin Fuster评论认为,鉴于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影响患者的大脑及认知功能,故该研究存在随访期较短的局限性。同时,鉴于上述疾病对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故治疗很可能对认知功能并无益处。
&&&&&&&&&&&&&&&&&&&&&& &运动对糖尿病人有什么益处
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体育锻炼对糖尿病人有很大益处,这些一出至少包括:
(1)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发现,糖尿病人通过体育锻炼,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这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不伴有体重下降也可以出现;
(2)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病人对血糖和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3)有利于病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锻炼除了降血脂外还能还能使病人的血液粘稠度下降,红细胞的变应性增强、使各种脏器的血液供应得以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4)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使糖尿病病人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得以清除,肌肉的量和体力有所增加;
(5)给病人带来生活的自信心和乐趣。
我看《2013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 & & & & & & & & & & & 路人向前冲
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就诊常识
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在求医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学习学会糖尿病有关的知识,至关重要。初诊患者需要注意事项。
初诊患者首先需要的是确诊是否糖尿病?如果是,那是什么类型糖尿病?有否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疾病以及其他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糖尿病的确诊简单明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有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消瘦等临床表现,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被诊断糖尿病。如果单次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但患者无任何症状,则需要在不同时间重复一次血糖检查。如果有两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被诊断。为了进一步明确糖代谢异常的类型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可以检测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对于高血糖的患者,或因为其他疾病就诊发现高血糖患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糖化血红蛋白&6.5%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
一旦明确糖尿病诊断后,应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有否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类型一般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如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由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就是采用可靠的、快捷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因此筛查项目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B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等。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经济的流程,既保证重要的并发症和代谢控制的有关检查,又要经济方便,尽可能节省患者的费用和时间。比如,我们糖尿病中心对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检查足的皮肤外观和触摸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如果足的皮肤受损、有溃疡,则根据溃疡的深浅,决定是否需要拍摄局部的X片或有否必要做细菌培养;如果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不能触及动脉搏动,则要进行N动脉的触诊以及测定踝肱动脉血压指数,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病变,如果病人的症状和初步检查提示患者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病变,再进一步检查下肢的血管超声以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如果患者的皮肤、动脉搏动均正常,则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通过这种阶梯式的筛查和进一步检查,可以做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及早发现。而且,这样的并发症筛查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在我们中心,一般需要2-3小时,可以完成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了餐前餐后血糖、胰岛素、空腹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眼底、周围神经和下肢血管及足、心电图等。
筛查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又是保证患者及时得到科学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一些患者已经接受治疗,通过筛查,可以观察到这种治疗是否有效。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是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从社会效益而言,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工作、生活或学习。对于有并发症者,及时治疗可使相当多的患者避免残废和死亡,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医疗费用。例如,根据我们糖尿病中心近20年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数据库资料。我们的13000例左右首次参加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中,一半并有高血压,一半以上的患者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三分之一有眼底病变,四分之一的患者有心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病变,五分之一的患者有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在内的肾脏病变。筛查中发现有严重眼底病变的患者,通过给予及早的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使这部分患者免于失明。
通过筛查,我们还发现,在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中,相当多的患者或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虽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但并未控制好血压,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及时的加强了降压治疗,得到良好效果。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回答以下问题。(1)、我是否有糖尿病,答案当然是肯定的。(2)、我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3)、我的糖尿病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合并其它的代谢异常或病变,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4)、我是否已经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5)、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应该有所改变。(6)、我应多长时间该复查一次,复查什么。对于后四个问题,相当多的患者(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未必能正确回答。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会帮助患者回答这些问题。而正确地回答出这些问题肯定会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建立自己的病历档案。现在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还包括门诊病案管理。因此,每个患者都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显示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用医保卡就诊的患者,这点不难。但是,对于自费就诊的患者,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复诊时又挂了新的门诊号码,造成病历资料中断和重新换号挂号的混乱。建议这些患者将您的门诊病历号存储在手机里。门诊病历号就如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一般性的就诊和取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外地来大城市就诊或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有些患者公务繁重无法正常排队就诊或者外地的疑难患者需要尽快得到专家会诊,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而言,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特需门诊挂号费昂贵一些。
建议,初次求诊的糖尿病患者来医院看病前做些功课,如通过网上了解该日触诊医生的情况,携带好所有的看病资料,资料过多的可以自己稍作整理,病情特别复杂预计看病时间很长的更适合看特需门诊。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不建议患者频繁地换医院换医生就诊,如此的结果是医生和患者互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到某家医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有关检查结果没有回报,患者就到另外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有的患者已经在服用降糖降压药或者其他药物,如果本人讲不清楚,建议来就诊时带上所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了解和必要时调整服药。
切记切记的是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就诊,最好到三级、二级医院的专科就诊,因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尤其是不可相信所谓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降糖广告,更不可搞什么邮购买所谓特效药物。须知,糖尿病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不面见患者、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服用降糖药时,需要注意药品的批号。正规的药品都应该是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那就是食品;如果是健字,那就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目前,有的假药,冒名药准字,这种假药往往购自于非法途径,如个别的私人诊所、邮购等。可以通过上网,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www. 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从该政府网站上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 &糖友&三个心理阶
&&&& &第一个阶段是否认。
&& 比如人们在面临丧偶、患癌症等打击时,在接受之前都会有一个过程。病人一开始是否认,假装这个事实不存在。其实,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能否正视现实。面临困境时,有些人属于退缩型,有些属于攻击型。假装没有这些事情,其实是一种保护作用。因为一旦承认这一事实,他会受不了,病人内心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或威胁。这种情况尽管是正常的,但忽视疾病是最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 第二个阶段是愤怒。
&&&& 病人会提出各种疑问,如&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轮到我,为什么别人没有,我怎么这么倒霉?&愤怒之后就会去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件事?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这时患者已经开始接受事实,是进步的表现。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因为遗传,有些人是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高血压后伴发的。病人除了看医生,还会自己去查找原因,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阶层,会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法去认识糖尿病。
&&& 第三个阶段是焦虑、恐惧。
&&&& 实糖尿病现在可以控制得非常好,只要病人重视自己的病情。韩博士说,他认识一个老师,得糖尿病很多年,每天都要打胰岛素。有一次因为工作忙忘记打针,正开着会突然想起来,就立刻起身出去打针。只要病人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有效地控制病情,那么糖尿病只会给病人增添一些生活上的麻烦。恐惧和焦虑其实是因为对糖尿病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清楚糖尿病其实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国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早期的主要特征。您能介绍一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都有哪些变化?
  Roth教授:我认为胰岛素抵抗的说法有些过于简单了,专家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很多人将其看得有些过于严重。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作用的很多通路在更多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只能发挥更少的作用。例如胰岛素抵抗是肌肉葡萄糖摄取障碍,机体在更少血糖进入肌肉的同时需要更高水平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但是机体的其他通路仍能保持胰岛素敏感性。例如胰岛素仍能刺激甘油三酯的形成、抑制脂肪分解。这些相关通路还是对胰岛素非常敏感。因此,我认为简单的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是会令人困惑的。
《国际糖尿病》:那您会如何重命名这一过程呢?
  Roth教授: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可能称之为胰岛素功能障碍更为恰当。代谢综合征及其他情况导致胰岛素功能变化与异常,但是将其简单的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则会对人们产生误会。
《国际糖尿病》: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Roth教授:胰岛素抵抗产生的主要载体是胰岛素本身。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呈相对较低水平的基础胰岛素脉冲式分泌。胰岛素抵抗时,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会加倍,一方面胰岛素分泌减半,另一方面胰岛素的降解延缓。虽然胰岛素本身具有刺激作用,但其水平长期增高时会导致系统减敏。因此,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本身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国际糖尿病》:胰岛素引发长期胰岛素抵抗的最为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Roth教授:首先,胰岛素可加速胰岛素受体的降解。而胰岛素受体本身又是胰岛素降解的重要通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胰岛素本身的降解速度也会减慢。此外,在胰岛素受体水平还存在几种受体后信号通路,胰岛素可通过这些通路降低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从而降低胰岛素受体的浓度,进而导致受体后信号通路减敏。因此,当机体暴露于较高的胰岛素水平时,有多种通路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大家都认为我们正研究的这些信号通路可使胰岛素作用减弱50%,如果所有这些通路都出问题的话,胰岛素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总的来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50%是一系列由胰岛素介导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累积效应。
《国际糖尿病》:干预上述通路能否中断胰岛素抵抗?
  Roth教授:干预上述通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我们目前主要是通过降低基础胰岛素水平来实现这一点。它的目的在于让胰岛素恢复至之前的水平,并恢复脉冲式分泌。如果是小脉冲式给药,则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如果是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话,胰岛素的用量则需要加倍。如果只是简单的应用胰岛素,不确保其进入肝循环,不采用脉冲式方式给药,则意味着我们在应用胰岛素行胰岛素治疗时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国际糖尿病》:作为胰岛素受体研究的先驱者,您在墨尔本举行的本届IDF大会的讲题中回顾了糖尿病的历史,并重点关注了胰岛素受体。在您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您是否想过自己会成为&胰岛素受体之父&?
  Roth教授:我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之前,是在Berson-Yalow实验室,得到了Berson-Yalow的很多帮助,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研究者。在那里,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在那些日子里,年轻人的口头禅就是如果能得到一个热门项目将终生为其努力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紧跟研究发展的潮流,决心致力于生长激素的研究。
  来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之后,我告诉我的新领导自己要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而我的上司同意我可以继续做,但是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和特殊的时刻,我可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尝试,然后做我所能做的事情。我可以关注生长激素,但也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研究领域。然后我开始进行受体相关研究。你知道在那时候还没有激素受体的概念。
  我们知道到胰岛素进入细胞后启动其所需要启动的程度而发挥作用。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有时人们都知道某种东西的存在,竞相去找。而对胰岛素受体而言,没人认为其是存在的,没人研究它,因此,我们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竞争。但我们自己对胰岛素受体有一定的设想,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我们当时也担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因此,我们也不得不同时开展其他有关生长激素、胰岛素原等的相关工作。
  此外,当你开展一些新研究时,即使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也无法确定自己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它,因而需要有资金支持。即使你能够完成研究并取得成果,公众的认可也是非常难以预测的。因此,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同时开展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并在受体研究领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最终提出了胰岛素受体的概念及其制备技术。
  最令人惊异的是,虽然在我们提出胰岛素受体概念的最初几年里大家都不太重视它,但后来人们都突然对胰岛素受体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我们很幸运有自己非常好的导师,我们遇到了非常好的机遇。研究资金紧张是个问题,但是如果你研究是的非常确定的东西,则永远没有太多的利益,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回顾胰岛素受体的发现之旅,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宏伟的冒险。我们幸运的是有好的导师,有好的平台开展这些工作。
2型糖尿病患者 初始治疗添新证据近日,一项在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索初始治疗方案的研究――MARCH研究结果正式发布。研究显示,对于中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降糖疗效相当,且获益更多,其结果发表在2013年10月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这标志着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增添新证据,国人循证登上了国际舞台。 &
MARCH研究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共有中国的11家研究单位参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作为MARCH研究的牵头人,对研究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表示,既往国外糖尿病诊疗指南均基于西方人群的数据,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事实上,中国人群的患者特征、血糖特点、饮食特点等与西方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药物在中西方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可能有较大差别,完全照搬国外指南可能并非适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因此,积累中国人自己的循证医学研究基础,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据了解,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因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独特作用机制,尤其适合饮食多碳水化合物、血糖升高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ARCH研究选择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进行比较,在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当。两组方案均可降低体重,阿卡波糖组降低体重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组。除此之外,阿卡波糖还具有改善血脂等多重收益。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且阿卡波糖组略低于二甲双胍组。 &
在MARCH研究结果为阿卡波糖提供国人新证据的同时,拜唐苹(阿卡波糖片)的新规格0.1g在国内上市,市面上的拜唐苹(阿卡波糖片)由单一的每片50mg剂量增加为每片50mg和0.1g两种剂量规格,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新选择。同时,对于50mg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将大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共350篇文章
我的人气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发表了博文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