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全国小学教材一样吗2009年版与2005年版一样吗

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系列教材?地方政府学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系列教材?地方政府学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系列教材?地方政府学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地方政府学》是一本系统阐述地方政府基本理论的教材。它以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对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行政区划、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的类型、地方政府的结构体系、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党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地方自治、城市与城市政府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教材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系统地介绍地方政府研究领域主要的概念、范畴、原理和分析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结合本国的改革实际,力求基本概念的准确、一致。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定位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MPA专业学位的学员,对实际从事公共管理的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地方政府学》:高等学校公共类系列教材
李明强,经济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精品课程“行政管理学”的主讲教师之一。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和著作的编写,在《财政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1章 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历史演变1.1 地方政府概述1.2 封建时代的地方政府1.3 近现代以来的地方政府1.4 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2章 行政区划2.1 行政区划概述2.2 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2.3 中国行政区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3章 地方政府职能3.1 地方政府职能概述3.2 国外地方政府的职能分析3.3 中国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4章 地方政府的基本权力4.1 地方政府权力与权限4.2 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与配置4.3 地方政府权力与能力4.4 不同宪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权力特点4.5 中国地方政府的基本权力及其运作过程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5章 地方政府的类型5.1 地方政府分类的依据5.2 按设置目的分类的地方政府5.3 按行政层级分类的地方政府5.4 按政治体制分类的地方政府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6章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体系6.1 地方政府的基本构成单位6.2 地方议决机关6.3 地方行政机关6.4 地方司法机关6.5 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体系6.6 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与条块关系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7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7.1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概述7.2 地方政府决策体制7.3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体制7.4 社会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更高要求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8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8.1 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述8.2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8.3 新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9章 地方政府间关系9.1 政府间关系的基本理论9.2 西方政府间关系9.3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10章 地方党政关系10.1 党政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2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与现状10.3 中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11章 地方财政11.1 地方财政概述11.2 地方财政收入11.3 地方财政支出11.4 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11.5 中国的地方财政体制及其改革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12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12.1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概述12.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2.3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13章 地方自治13.1 地方自治概述13.2 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发展历程13.3 近代中国的地方自治实践13.4 新中国的地方自治实践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第14章 城市与城市政府14.1 城市与城市政府概述14.2 城市政府的职能与体制14.3 我国城市政府的特殊性本章 小结练习与思考题参考文献
任何一个面积稍大、人口较多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来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的、直接的管理是不太可能的。为了保证管理的秩序性和有效性,有必要采取按地域划分居民的办法,在国家管理层之下分置若干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授权这些行政单位来治理所辖地域及居民。于是,出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国家设置在中央政府之下,行使部分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地域性政府。从地方政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地方政府是在国家产生和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规模后才形成的。现代社会,地方政府的发展日益突出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检验地方政府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与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一样久远。但是地方政府学一直是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分支来看待的,特别是单一制国家,由于宪法规定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中央政府授予的,所以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组建的,因此学界比较重视对整个政府的研究,而比较少的把地方政府独立出来。在我国,地方政府学在最近的20年才被学界关注。事实上,世界各国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地方政府的类别千差万别,地方政府的定位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编写这本教材中,我们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系统地介绍地方政府研究领域主要的概念、范畴、原理和分析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结合本国的改革实际,力求基本概念的准确、一致。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第1章介绍地方政府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厘清了地方政府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读者建立一个基本的纵向思路。第2章行政区划是地方政府建立的基础,有了区划才有地方政府的建立,重点分析了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和我国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前沿问题。
1.地方行政建制行政建制是国家设置的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是由一定地域和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国家出于政治统治的根本需要和管理上的具体考虑,按地域划分居民,设置地方行政建制。由于设置时具体环境和目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建制。例如中国第一层级的国家结构单元,就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四种地位平等而类型不同的地方行政建制所组成。2.地方行政单位行政单位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家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行政单位存在的标志是存在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隶属的上下层级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层级。地方行政单位的组成随历史时期的变化也会产生变化,但同样也有历史的延续性,但这种隶属关系与行政建制的变动一般没有必然联系。地方行政单位在政令通达、中央对地方管理等方面对国家政治有重要作用。同时,地方行政单位是行政区域和行政建制运行的组织基础。3.地方行政区域地方行政区域是国家为推行政务而划分的有确定界线的区域①。作为地方行政管理的载体,地方行政区域层次的高低影响和制约着行政管理系统的纵向复杂程度,其幅度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的横向尺度。行政区域间合理的权限划分是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设置的依据和履行行政责任和义务的原则,而地方行政机构的合理组织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又为行政区域简化层次、理顺关系和维护行政权威,保障政府行政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前提。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域,其行政管理体制则属于不同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区域行政类型特征。行政区域在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责任能力强弱、政府行为模式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等方面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行政区域也是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建制运行的空间物质基础。
亚马逊评分
帮助平台入驻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促销信息:
服  务:
温馨提示:
在线客服: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地方政府学(第2版)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码: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用纸:胶版纸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旖旎一天一天(江西)
jd130164fct(北京)
hewei638(江苏)
潘波仔(广东)
维生素-abcdefg(上海)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本课程是电大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地方政府是怎样对地方事务进行管理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发挥等基本问题;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地方政府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方政府管理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方政府具体实际问题。
地方政府学属于专业基础选修课,在第三学期开设。它的先修课程是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出版的徐勇主编的《地方政府学》一书。教学以文字教材、面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地方政府学》课程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放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地方政府学》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20%和8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试卷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计入课程总成绩。
第一章&&&&&&&&&&&&&&
【教学知识点】
一、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内涵
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三、研究地方政府学的意义与目的
四、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的定义及组成
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的特征及作用,研究地方政府学的意义与目的
一般了解: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
【教学知识点】
一、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二、东、西方早期国家的地域性政府
三、传统国家的特点
四、亚洲、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五、近现代国家的特点
六、近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转变和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构建
七、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发展历程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国家与政府的关系,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发展历程
一般掌握:传统国家和近现代国家的特点
一般了解:东、西方早期国家的地域性政府;亚洲、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近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的转变和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构建
第三章&&&&&&&&&&&&&&
地方政府的类型
【教学知识点】
一、地方制度的定义和类型
二、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
三、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
四、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
五、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定义及优缺点
六、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类型
七、一般性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八、建立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目的
九、城镇型地方政府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十、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含义
十一、&&&&&& 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的定义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行政地方政府和自治地方政府的定义、特征及优缺点;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定义及优缺点;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类型;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含义
一般掌握:地方制度的定义和类型;一般性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建立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目的;城镇型地方政府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一般了解: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的定义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权力
【教学知识点】
一、&&&&&&&&&&&&
权力、权限和国家权力、国家权限的概念
二、&&&&&&&&&&&&
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
三、&&&&&&&&&&&&
地方政府权力的含义和内容
四、&&&&&&&&&&&&
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特点
五、&&&&&&&&&&&&
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类型
六、&&&&&&&&&&&&
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分立体制地方政府的概念和类型
七、&&&&&&&&&&&&
双轨体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
八、&&&&&&&&&&&&
中国地方政府的权限
九、&&&&&&&&&&&&
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特征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地方政府权力的含义和内容;中国地方政府的权限;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特征
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特点;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类型;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分立体制地方政府的概念和类型
一般了解:权力、权限和国家权力、国家权限的概念;双轨体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构成
【教学知识点】
一、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及内涵
二、行政体、自治体和混合体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三、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概念和职权
四、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产生方式和组织
五、地方议决(行政)机关的职权
六、地方行政机关的含义、类型、组成、产生方式、任期及基本职权
七、中国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和构成
八、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规模、任期、组织和职权
九、中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含义、组成、任期和职权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及内涵;行政体、自治体和混合体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规模、任期、组织和职权;中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含义、组成、任期和职权
一般掌握:地方行政机关的含义、类型、组成、产生方式、任期及基本职权;中国地方政府单位的概念和构成
一般了解: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概念和职权;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产生方式和组织;地方议决(行政)机关的职权
第六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教学知识点】
一、&&& 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概念
二、&&& 地方政府职能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基本特性
三、&&& 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四、&&&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
五、&&& 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
六、&&& 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七、&&&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八、&&&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概念;地方政府职能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基本特性;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和主要表现;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般掌握: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特点
一般了解: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
&&&&&&&&&&&&&&&&&
第七章&&&&&&&&&&&&&&&
地方政府关系
【教学知识点】
一、&&& 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二、&&& 影响地方政府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结构模式和类型
四、&&&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职责和权限划分
五、&&&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合作关系
六、&&&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划分
七、&&& 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特点
八、&&& 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
九、&&& 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
十、&&& 我国中央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十一、&& 我国中央政府与民族区域政府以及特别行政区政府间的关系
十二、&&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我国中央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我国中央政府与民族区域政府以及特别行政区政府间的关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一般掌握:影响地方政府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结构模式和类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合作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划分
一般了解: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职责和权限划分;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特点;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
第八章&&&&&&&&&&&&&&&&&&&&&
地方政府管理
&【教学知识点】
一、&&& 地方政府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二、&&& 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的产生与沿革
三、&&&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四、&&& 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和作用
五、&&&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六、&&& 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类型
七、&&& 地方政府人事管理的内容和机制
八、&&& 地方政府机关事物管理的基本内容
九、&&&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
十、&&& 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及社会事事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和方式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
一般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含义和内容;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类型;地方政府人事管理的内容和机制;地方政府机关事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及社会事事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和方式
一般了解:近现代地方政府管理的产生与沿革
第九章&&&&&
【教学知识点】
一、&&& 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含义
二、&&&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共性和差别
三、&&& 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关系
四、&&& 地方财政体制的概念
五、&&& 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的比较
六、&&& 地方财政预算的含义、意义和原则
七、&&&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原则
八、&&& 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原则和规模
九、&&& 我国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演变
十、&&&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十一、&& 我国地方税制的完善和预算管理的改革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含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共性和差别;地方财政预算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般掌握:地方财政体制的概念;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和原则;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原则和规模;我国地方税制的完善和预算管理的改革
一般了解: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关系;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的比较
第十章&&& 地方选举
&&&&&&&&&&&
【教学知识点】
一、&&& 选举的概念及意义
二、&&& 地方选举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三、&&& 地方选举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四、&&& 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五、&&& 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
六、&&& 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
七、&&& 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选举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地方选举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
一般掌握:选举的概念及意义;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
一般了解: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
第十一章&&&& 地方自治
【教学知识点】
一、&& 地方自治的定义及内涵
二、&& 西方主要的几种地方自治学说
三、&& 地方自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四、&& 地方自治的类型
五、&& 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六、&& 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
七、&&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
八、&&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九、&&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自治的定义及内涵;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
一般掌握:西方主要的几种地方自治学说;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般了解:地方自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地方自治的类型
&&&&&&&&&&&&&&&&&&&&&&&&&
第十二章&&& 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
【教学知识点】
一、&&& 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二、&&&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
三、&&&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 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五、&&& 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
六、&&&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历史背景、动力和障碍
七、&&&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历史背景、动力和障碍;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般掌握: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
一般了解: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三、 教学(学习)建议
1、教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兼顾两个方面,即课程知识的系统讲授(学习)和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塑造。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教材内容。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必须根据考核说明的考核要求,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内容进行辅导,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2、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30%和7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教学活动形式
3月22日晚上
4月5日晚上
4月19日晚上
地方政府的类型
地方政府的权力
5月3日晚上
地方政府的构成
地方政府的职能
5月10日晚上
5月17日晚上
地方政府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
5月24日晚上
5月31日晚上
6月7日晚上
6月14日晚上
6月21日晚上
6月28日晚上
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交作业总复习当前位置: >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政治学基础复习题由本专业该课程最权威的导师编写,这些导师也都是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权威研究生导师,政治学基础的学科带头人,复习题的含金量和参考价值极高,和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考研真题非常接近,可以有效解决考研专业课复习过程中习题不够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政治学基础复习题涵盖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是最好的考研习题资料,华中师范大学本校考研学生对本复习题也十分的重视。本复习题内容全面,实为本专业的重点题库。考生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份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政治学基础复习题,因为能使你的复习变的高效而有针对性。适合考生进行全面复习时使用,也适合强化阶段重点复习使用。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政治学基础复习题的出题思路紧密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重点,可以准确把握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出题特点,出题方向。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的高分研究生均重点推荐这份政治学基础复习题,并且建议在进行专业课复习的时候要把讲义、教材和本复习题相互结合着使用,复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做一下相应的复习题,这样才能复习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复习完后面的章节前面的章节却忘记了。?导师复习题。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由本专业该课程最权威的老师编写,这些老师也都是本校本专业权威研究生导师。含金量和参考价值极高。涵盖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考本校本专业来说,是最好的习题资料,本校考研学生对本复习题也十分的重视。考生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份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因为能使你的复习变的高效而有针对性。适合考生进行全面全面复习时使用,也适合强化阶段重点复习使用。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的出题思路紧密结合本校本专业的重点,可以准确把握本校本专业的出题特点,出题方向。本校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均重点推荐这份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基础导师复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5
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
地方政府学专业招生人数:22
专业代码:0302Z1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706政治学基础
(4)887地方政府学
复试科目: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4
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
地方政府学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302Z1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政治学基础
④887地方政府学
复试科目: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本院系招生人数:145
地方政府学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302Z1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政治学基础
④887地方政府学
复试科目: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政治经济学(各专业同)
备注:本专业共招收145人,其中学术型11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0人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地方政府学》,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2012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2
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
地方政府学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30221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政治学基础
④811政治学专业综合
复试科目:
地方政府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
参考书目:
《地方政府学》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政治学专业综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只考法律基础部分),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华中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专业2011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1
本院系招生人数:150
地方政府学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30221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 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
02. 市政管理与社区发展
03. 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政治学基础
④810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考研座右铭:上帝助自助者。
------分隔线----------------------------
注:1、请根据收到资料的情况进行如实评价。2、评价次数不代表本商品的购买次数,买家收到资料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在会员中心进行评价。3、如果本商品差评超过三个,请先和易考教育的客服联系,确认商品是否合格后购买。4、易考教育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考研专业课辅导机构,经常遭到同行的恶意诋毁,禁止同行网站或者机构进行恶意差评,一旦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价评论评价人
不错不错!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09:51
会员:独客
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的,谢谢咯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8 11:40
挺不错的内容很全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15:45
会员:天使
貌似不错,考完研我会帮你们多宣传的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11:48
会员:nangongziqi
发货很快。不过没有想象中好。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8 17:24
会员:huodurui
很重点,正好是自己需要的!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20 10:24
会员:hank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1:10
会员:yang
好,满意!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09:33
资料有点小贵不过店家还是蛮认真负责的很耐心呢呵呵赞一个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6:31
会员:jakey
确实是复习的好东西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9:59
会员:月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