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简历考试车全过程视频

北京区县动态
中关村一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642名
北京日报记者 &&&袁京
“在一些国内外的交流会上,我们发言的员工或高管往往一下场就成了别人‘挖脚’的对象。”中关村企业、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副总裁陈实坦言,以前多次遇到因受引进条件制约,优秀人才办不了引进手续最终流失的情况。而现在,他没有了这种担忧。
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障碍,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在人才引进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5月6日记者获悉,新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一年来,共有3642名各类高层次人才落户中关村。
而中关村引进人才的标准就是: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重视贡献、业绩、能力。
人才引进范围扩大
根据中关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将中关村人才引进的企业范围由IT类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能源环保、现代制造、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同时将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瞪羚”企业、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人员创办企业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
北京普罗吉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常国栋、麒麟网信息科技公司CEO尚进,都是人才引进政策突破后的受益者。两人所在单位均为2009年入选首批中关村“高聚工程”人员创办企业,常国栋在蛋白质药物规模化制备方面具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核心专有技术,其领导研发团队成功攻克数个科研难题,2009年因“血管抑制剂抗肿瘤新药的药物设计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尚进所创办公司开发的3D游戏引擎及网络游戏产品《成吉思汗》,先后获得“2009年度中国十佳游戏运营商”和“2009年度中国十佳游戏开发商”等多项荣誉。
据统计,当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约有30%得益于引进政策的调整和扩大。
30万以上年薪纳入引进条件
什么才算人才,如何评价,这一直是人才引进中把握起来难度较大的。原来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将学历、职称作为评价标准,将大量业绩突出的高端人才拒之门外。实践证明,仅凭学历、职称作为评价标准是不科学的。为此,市人力社保局按照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人才综合测评体系,将人才的贡献、业绩、能力作为人才的主要评价指标,大大拓宽了人才引进的视野。去年全市共有66人申请进行了测评,测评通过32人。
年薪,也是市场评价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为了将市场和企业认可的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到中关村,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30万元以上年薪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列为引进条件,受到了中关村企业的普遍认同。
去年按照年薪30万元的条件引进者之一,用友软件股份公司总裁助理兼流通和零售事业部经理何晓军只有学士学位,但自其受聘用友软件以来,管理着近200人的销售团队,取得了较好业绩,仅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国智恒电力管理公司副董事长王绍珉,仅有大专学历,但其带领公司员工研发的“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为我国解决了过去只能依赖GPS授时的能源安全隐患,今年4月份因综合测评84.1分而予以引进。
“人才引进标准拓宽后,对我们来说更是起到导向性作用,今后企业招聘时可更偏重经历业绩,不仅仅考虑其学历、职称。”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永路说。自政策、条件突破以来,同方股份公司已引进36名高层次人才。联想、用友、汉王、中芯国际等一批知名企业受益,他们均对政策调整的思路和措施表示认可和赞同。
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开引进平台
市人力社保局去年首次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才引进服务平台,打破了人才引进的所有制限制、指标限制和地域限制,只要符合北京市战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均可提出引进需求,由服务平台统一发布需求信息,提供引进服务。此举可以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超前为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
去年5月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等9个部门首次向海外发布530个高端人才需求岗位,实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76人。去年下半年,还首次面向国内发布了引进国内高层次岗位835个,目前办理引进139人。
绿色审批通道只要5天
为做好中关村示范区人才引进服务,市人力社保局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会同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创新了多项工作机制,优化了审批流程,下放了审核权限,实行“点对点”服务,同时还为中关村人才引进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对示范区报送材料特事特办,将引进人才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近九成在45岁以下,一半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他们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125人,获省部级表彰奖励的293人,通过引进人才引进各类专利技术475项,其中核心专利技术77项。
(2011年5月7日《北京日报》)
丰台 科技园区引八名博士后
北京日报通讯员&& 安金芳
近日,丰台科技园组织园区多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参加“北京2011博士后人才引荐会”。园区所属工作站共提供17项参会项目,23个工作岗位。引荐会共计收到简历46份,与8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及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丰台科技园非常重视此次博士后引荐会,抽调专人组织此项工作,并协调所属博士后工作站做好参会准备工作。本次引荐会,园区组织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博奇电力、世纪东方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国电富通、铁道所、科工惯性、鼎汉技术4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参会。园区提供的参会项目及工作岗位涉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等领域。
与会园区工作站负责人纷纷表示,博士后工作在企业的人才引进培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台科技园将结合城南行动计划、中关村建设等区域规划,引入更多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实现企业人才高端化,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2011年5月6日《北京日报》)
世界级农业大会扎堆儿北京开
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燕
不是农业大省,也从未举办过国际农业会展,可世界级农业大会如今却在北京扎上了堆儿。请看时间表——
2012年,昌平举办第7届世界草莓大会。
2012年,通州举办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
2014年,延庆举办第11届世界葡萄大会。
2014年,丰台举办第75届世界种子大会。
除了以上4个世界级农业大会,第44届国际养蜂大会也在紧锣密鼓地申办中,若申办成功将于2015年在密云县召开。
世界级农业大会缘何扎堆儿北京?
“展现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北京有这份实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人均耕地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近年来,北京坚持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十分注重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再加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44家国家级和市级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在北京,更为京郊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而世界级农业大会的召开,也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迎接3年后的世界葡萄大会,一场葡萄大会战正在延庆展开。种葡萄,盖酒庄,建葡萄主题公园……到2014年,延庆县的葡萄种植面积将从1.7万亩增加到6万亩;品种从几十种增加到上千种;葡萄酒庄从1家增加到30家,并建成一条集种植、酿酒、交易、旅游为一体的“葡萄产业沟”。
世界级农业大会扎堆儿北京,无形中还加速了世界先进要素向北京聚集。以昌平举办世界草莓大会为例,明年将有6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0余名草莓专家到北京交流草莓种植技术。以草莓大会为号召,目前已经有来自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草莓育种企业入驻昌平。这些种苗企业带来的120多个世界优质草莓品种也得以在昌平扎根、繁衍。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交流,世界级农业大会还将是国际农业贸易的交流平台,北京形象的展示平台。借助世界级农业大会的窗口,北京农业将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0年5月4日《北京日报》)
顺义新追求:金融与总部经济
北京日报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皮亚明 &丁长青
随着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奠基,随着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迁入,随着金蝶软件等高新企业总部的进驻,顺义正在从一个制造业的强区,跨入金融产业为重点、以总部经济为特色的新型经济增长时期。
截至目前, 在顺义注册的总部型企业已达200余家。未来,该区将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临空经济显钻石效应
打开顺义的版图,看到的是产业环环相扣、链条式发展的合理布局,显现出令人惊叹的“钻石效应”。
首都国际机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高端产业大发展,航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发展迅猛。顺义空港经济开发区里,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60余家……每公顷土地吸引投资9830万元、实现产出2.1亿元。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作为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引擎,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已充分显现了其作为首都外向型经济窗口的雏形。现保税区内企业总数达到90家,注册资本约40亿元,投资总额约100亿元。
首都国际机场北侧,建成了以航空物流业为主的空港物流基地。荷兰TNT、德国汉莎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美国普洛斯、丹麦华辉等70余家国内外知名临空物流企业纷纷入驻。
空港经济开发区的西邻,就是新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地上展馆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将是本市现有展馆面积的总和。
汽车、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北京现代、北汽股份两大整车生产企业共同支撑本市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而中航产业园将成为我国航空技术发展的核心基地。
但顺义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再布新局,谋求更新的发展。
金融产业全新布局
“未来,顺义将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打造‘国际金融之门’,建设世界空港城。”顺义区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金融,将成为顺义的新引擎。
顺义马坡,民生银行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明年8月竣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设用地面积约200亩,是顺义新城第一家成功引入并开工建设的总部型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税收20亿元。几乎咫尺之隔,北京银行项目也正在加速推进。项目用于满足北京银行总部、信用卡中心及其他机构的办公需求,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72亩。
金融企业纷纷把目光集中到这里。除了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目前还有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众多项目积极接洽。
不仅如此,顺义区通过“产业金融、离岸金融、生态金融”,更加全面地定义了“顺义金融”的概念:
以航空制造业为代表的航空服务业和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都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奠定了汽车金融和航空金融发展的基础;以花博会和鲜花港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催生了低碳金融;高新技术产业给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条件;综合保税区对国际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实践,为区内发展离岸金融创造了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顺义区营业性金融机构达到84家,从业人员7000人。金融机构高端化、总部化和国际化的特征初现端倪,显现出金融业发展新区的磁石效应。
总部经济构建核心区
总部经济,将构建顺义新的发展战略。
金蝶软件项目今年已经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5月建成并投入运营。该企业是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总建设用地面积约187亩。
而规划总面积19.65平方公里的国门商务区也正在加紧建设。国门商务区以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总部、航空相关产业总部、金融及衍生产业总部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培训、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3.25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核心区正在建设之中。
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奠基当天,即有25家企业入驻,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额150亿元人民币。
从制造业强区,到金融产业、总部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界空港城”,顺义正在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1年5月3日《北京日报》)
房山区打造六大工程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项目区投融资规划、拆迁方案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正在筹划1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遴选入园企业。
二是葡萄酒庄产业集群。与13家投资商签订酒庄建设合同。青龙湖镇已完成1:1000的土地测绘和地上物评估,土地流转完成18642亩,占总任务的98%,5月中旬前完成栽植苗木1027亩。
三是食用菌工厂化现代制造聚集园区。总投资5.85亿元、占地780亩。正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有1家日产3-5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进行土建施工和设备采购。
四是山区沟域经济。确定南窖沟域、十渡拒马沟域等16条作为“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重点。南窖沟域按照国际招标规划,通过招商已有3家公司参与沟域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超过4500万元。张坊镇千东绿色生态谷沟域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集工作进入招标程序。
五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以107国道生态农业走廊建设为重点,在7个沿途乡镇发展花卉示范园、精品蔬菜园、食用菌园等,加强沿途农田景观建设。
六是都市农业景观带。重点打造长周路都市型现代农业景观带、南水北调农业景观带等4条农业景观带,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来源:房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11年5月10日,
转载自首都之窗网站,http://www./zfzx/qxrd/fsq/t1158071.htm)
怀柔视频咨询巧解法律难题
京郊日报通讯员& 刘江洋 &曹宇坤
今后,怀柔百姓不必再为咨询法律难题而奔波辛苦了。近日,怀柔区“法律门诊e点通”视频咨询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平台启动后,全区16个镇乡、街道的广大群众可直接通过网络视频,与法律专家面对面交流咨询,获得更为专业的法律帮助。
走进设在区司法局的视频咨询主会场,笔者看到,电子大屏幕显示着分会场内咨询人的动态画面,屏幕前律师正耐心解答着各种问题。视频启动当天,家住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刘勇就通过视频向法律专家咨询了问题。“这视频门诊让我足不出乡就能跟法律专家面对面交流,真是太方便了!”尝到甜头的刘勇说。据了解,该平台是由一个主会场和16个镇乡、街道司法所分会场组成。百姓在咨询前,只需到镇乡、街道司法所登记咨询内容。在对内容进行汇总分类后,区司法局按照需求邀请相关法律专家,与百姓在线交流。如需进一步提供法律服务,区司法局会组织专家深入镇乡街道解答,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怀柔地处远郊,山区面积近90%,且南北狭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山区百姓在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时存在滞后现象。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对法律知识需求也逐年增多,为解决滞后现象,减少群众咨询时的奔波,今年,怀柔区司法局依托区视频会议系统,建立起视频咨询服务平台。
&&(2011年5月19日《京郊日报》)
本市城乡信息化走向智慧型
京郊日报记者& &高珊珊
今天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随着“联通新农村”网站(.cn或)在新华网北京频道正式上线,北京联通拉开了“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系列活动的序幕。市经信委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办公室主任毛东军表示,未来十年,本市将大力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公共服务智能化,从建立“数字北京”升级为建立“智慧北京”,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信息化生活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联通新农村”网站通过实时视频直播、多维立体图像、特色产品频道、采摘旅游频道、村镇风采、农产品销售平台等多个板块,让加入该网站的村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实时动态,增强对外宣传力度。与以往京郊各村或各区县建立的静态网站不同,该网站运用实时远程视频系统,可以动态展示各村的实时景象,更方便农村对外宣传自身的特色景观、活动及农产品。记者登录实时视频直播板块后,随意点选了平谷区北寨村,网页上很快显示出北寨村的实时影像,来往车辆和行人清晰可见;多维立体图像板块中的720度全景图,则全角度展示了村内美景。目前,该网站已收录了近1200个村,所有服务均免费提供给各村。
市农委新农村建设督查处调研员高精华表示,打造信息化村是本市未来五年内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联通新农村网站”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本市信息化村的建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北京联通共投入31.3亿元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京郊所有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电话”;83.9%的行政村“光缆到村”,昌平、顺义、密云、怀柔、门头沟五个区县所有行政村通光缆;光纤到户能力覆盖率达到31%;农村地区移动通讯2G网络有效面积覆盖率达到91%,所有乡镇、旅游景点和度假村内,打手机不会遇到无信号问题。
&&(2011年5月17日《京郊日报》)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深职课改:由“公共外语”转身为“职业外语”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韩树林 &苏艳丽
张艺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日前,她和其他4名同学根据网上的招聘信息,经过笔试面试,顺利进入马士基(中国)航运深圳公司顶岗实习。张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到全球龙头物流企业锻炼的机会,是与他们职业英语的学习密不可分的。在职业英语的学习中,有关应聘技巧、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战胜”了与之竞争的本科生、研究生,而国际商务中提单、发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让他们在马士基这样全英文的工作环境中迅速进入角色。
张艺等人的实习表现赢得了企业的认可,有望毕业后正式入职。他们接受采访时说,在深职院学英语有两点感触:一是这里的英语学习抛开了应试的压力,老师会精心设计趣味性很强的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让人快乐地学习;二是英语课不再像中学那样泛泛地讲授语言知识,而是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穿插职场的工作内容,帮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素质。
走出考级英语学不能用的困境
张艺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受益者。2008年,学院启动了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引导的外语教学改革。两年多的改革成果表明,该校的外语教学正在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身。
说起职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初衷与动力,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院长徐小贞教授感触颇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没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学生听说写译能力较差,学不能用;所学内容与将来的工作岗位脱钩,学不致用。老师和学生都忙于考级,老师异化为过级培训师,学生异化为做题机器。结果是学生画了勾、拿了证,但是到了工作岗位用到外语的时候,照样张不开嘴也动不了笔。”深圳职院曾在高职毕业生中作过一次专项调查:受访者中有70%的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最能派上用场的是听、说、译三项技能,有80%的人认为,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最弱的就是听、说,有80%的人认为,在校期间英语课程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甚远。在校学生与校领导座谈时,同样发出了改革外语学习的强烈呼声。他们表示:虽然在外语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应付标准化考试,但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
应试型外语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的错位,激发了深圳职院改革外语教学的动力。
重构立足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既然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那么外语教学就不应该成为孤立的基础课,而是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体现出职业定向性的要求;既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那么就应该把师生从分级考试中解放出来,打破应试的枷锁,把英语教学、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深圳职院对外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彻底的重构。从宏观的目标取向、观念定位,到微观的教材编制、情境设计、实施过程、评价机制,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
针对不同专业,学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细化,开设了IT英语、设计英语、土建英语、化生英语、商务英语等,这些课程不是英语学习和专业词汇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入细致地渗透出各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比如,物流专业学生会通过外语课学到如何发货、收货、装船等具体商务细节;化工专业学生会学到化妆品、药品、食品安全、营养配餐等内容;文秘专业学生会在课堂遇到安排国际会议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英语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准备资料、发布通知、预订酒店会场、迎送嘉宾、整理纪要、处理票务等。一位任课教师表示,给学生讲解的课堂内容或布置的课堂作业,没有哪一样是闭门造车的,都是努力做到与职场的实际运作“零距离”。几年来,学院陆续为不同专业度身定做了相应的职业外语教材,总数已接近40种。
深圳职院的职业外语课程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另有小班化的口语课专门训练听说能力。这样的改革无疑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随着职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懂外语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入到所讲授的专业里面去,了解所在领域的行业、专业知识。一位新入职不久的教师表示,虽然有压力,但这在客观上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从教书匠向“双师型”教学名师转变的动力和机会,而学生在英语能力上的进步也给老师带来更大的职业成就感。
在课堂之外,学院还开辟了多种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英语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街头,搜集深圳公共场所的英语标示牌,为“问题英语”挑刺。此外,学院还通过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报纸、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写作比赛、参与会展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练兵”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院在每个学期都会开出近70种外语类选修课,如办公室英语、医学技术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影视赏析等,供学生根据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
引领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努力,深圳职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成果已初步显现。
改革之初,为了使师生彻底摆脱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安心转向职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院废除了实行多年的英语过级与毕业资格挂钩的做法,不再强行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令校方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准备以牺牲等级考试的及格率作为代价,但在推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后,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及格率反而比以前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现在上英语课,我们学起来有兴趣,而且学了以后也真正有用”,“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且培养了实战能力”,学生在英语老师的教学博客上跟帖写道。
作为领跑者,深圳职院的职业外语教学新思想日益引起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兄弟院校的关注,两年多的时间里,陆续有数十所高职院校到深圳职院交流、取经。在北京、上海、厦门、成都、太原、沈阳、长沙、深圳举办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深圳职院的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赢得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可,甚至一些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也慕名前来观摩考察。
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表明: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强调能力本位。深圳职院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在外语教学中注入了职业要素与实践要素,开创了职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成功范例,实现了由“公共外语”向“职业外语”的漂亮转身。
(2011年1月27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动态
2011年度全国职教与成教工作
视频会议在京举行
光明日报记者&& 朱振国
在国家刚刚确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后,教育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今天在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鲁昕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作讲话。
鲁昕认为,当前教育事业步入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鲁昕表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今年要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衔接”;今后两年要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架构;力争十年内建成完整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5月17日《光明日报》)
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
职业学校应当更自觉地为行业和地方服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方平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到今天,有一些最根本的问题还需要办学者,包括政府和学校,进一步予以明确。其中之一就是,
职业学校如何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服务。
通常这种服务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服务,即为行业和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主要体现为通过产学合作等形式,为行业、为地方完成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的具体项目,同时也会在毕业生就业与自主创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参与地方产业升级和改造等方面获得多方面直接的项目支持与政策扶持;二是间接服务,即依托职业学校所设的专业,为广泛的社会需要和对应的行业输送技术人才、提供职业人才的基本素养教育、在行业人才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改进上提供较为专业和权威的智力帮助,从中可以获得的资源相对间接和有限。
作为专门的职业类学校,培养技术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应是其首要的职能,因此也必须与行业及地方发展发生紧密的联系,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和潜在的问题。从中外历史上看,职业教育首先是在家庭和行业中延续和发展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多出于父子或师徒相承,对技术的钻研、保密和创新也有着行业规范的保障,近年来,部分西方国家再次尝试探索
“现代艺徒制”,就是在遵从和探索传统职业教育的行业性规律。在西方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职业教育成为促进行业发展与地方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相应的正规学校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与中国职业学校教育的模式相比,欧美各国的职业类学校有两个特点值得借鉴。一是在所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是能够契合的,
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及人生轨迹是始终相伴随的。所以在普通教育中有职业性的教育,在职业类学校的教育中学术性教育的基础也受到关注。当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进一步融合,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不因是否上学术性院校而高人一等,也不因上职业类院校而低人一头。相反,一些早期曾进入过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在上高校时反而有实践体验等方面的优势。二是对于各类学校而言,社会与行业的参与均非常深入,不仅对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有评价和指导的作用,而且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也能参与意见。如此,不仅行业、地方与学校的关系减少了隔膜,学校对于行业和地方发展的价值也能被其充分感受和体验。
基于这两方面的特点,作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就容易通过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补助也会产生学校、行业及地方共同受益、协同发展的连带效果。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被看成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与行业改善和地方发展形成了难舍难分相互依托和相得益彰的关系。
就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学校与行业、地方的关系既生疏、隔膜,又缺少共进、共荣的关联,没有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与必要的政策法规保障。三者都希望得到另两方的支持,但又缺少机制和规范使之有所投入、相互参与和协同发展,致使三方都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难有实质性的发展。因而,在推进职业教育和行业、地方结合的探索中,相应的体制性问题需要首先解决,需要厘清这三者之间必须加强和协调的逻辑关系。
在相应的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推进的同时,作为职业学校,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和任务,并有意识地将相关行业的改革与地方发展的目标,作为自身发展和强大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依托。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成本、方法、途径、就业、实训、评价等方面,不仅行业和地方最有发言权、最能看到实效,也最容易帮助学校降低成本、提供多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
除此之外,对于行业和地方而言,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师生资源的价值也可以通过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地方人力资源水平等实际的效果加以体现。而这些也正是职业学校能够更好地争取行业及地方支持、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在我国不少中高等职业院校中,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加强校企合作、参与地方发展建设、开办学校附属产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学生在地方自主创业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得到了行业与地方的关注与认可,同时也促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更贴近地方实际、更符合各相关行业的需求与规范。若这些探索和实践能够很好地积淀成学校的发展模式,并能有效地转化为相关的法律政策,则职业学校与行业、地方的关系就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身处改革与发展中的职业学校,相对于行业和地方,应该看到和重视自身的智力优势及主导作用,并应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与行动,唤起行业与地方对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而不能仅满足于行业与地方对学校个别项目的资助和支持。要通过对行业、地方的吸引和参与,使职业教育的作用从培养单一模式的学生转变到对行业与地方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服务,
使学校与行业及地方真正结成牢不可破、 共进共荣的学习型共同体。
(2011年5月10日《中国教育报》)
技术服务拉近学校与企业关系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陈晓军
“以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工作。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增强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以技术服务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依托技术服务,增强职校吸引力
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固有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设备和技术资源,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学校的设备资源和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下设建筑材料、建筑智能、室内环境、建筑节能等实验室,均已通过国家资质认证,实验仪器设备先进,专业教师技术过硬,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院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每年为合作企业提供500余个工程项目的工程检测服务,通过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会同建设方和施工方共同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为企业节约了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让企业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回报。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混凝土罐车废弃水泥浆再利用技术、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绿色混凝土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并取得成功,这些项目都已在工程实践中投入使用。
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韩国汉拿株式会社、东北金城建设股份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找到学院,主动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学院已与省内百余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固、互惠的合作关系。
凭借合作平台,提升职教关键领域
技术服务扩大了学院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使学院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关键领域获得了企业的全力支持。
在教学改革方面,企业不仅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日常教学,还通过开办企业冠名班、设立企业奖学金、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支持学院教学改革,有效保证了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相一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技术服务实现了教师与工程现场的零距离接触,使企业施工现场成为专业教师的实践演练场,
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技术,迅速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学院也因此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服务对企业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企业切实履行校企合作的责任与义务,无偿为学院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设备和人员支持,成为学院长期、稳固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这些实训基地,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各专业均已经建立起了“能力本位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良性互动链条,促进培养质量提高
校企合作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的, 但无论选择何种形式、何种途径,检验其成败的关键指标都在于是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密切校企关系,实现了全部学生带薪实习,连续多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许多专业的毕业生提前一年即被抢订一空。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提前融入企业生产过程和文化氛围,职业发展潜力在毕业后很快被释放出来,一大批毕业生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可以说,“技术服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链条”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全面提升,也使毕业生获得了薪酬待遇和职业体面的“双丰收”。
技术服务作为连接纽带拉近了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关系,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驶入快车道。随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技术服务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1年5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当农业类院校招生面临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不愿以“农”字招牌示人的时候,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规模则由过去的2000多人上升到现在的12000多人。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远离中心城市,一直是底子薄、区位差、专业弱、 困难多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8年时间里,占地面积由当初的586亩扩大为3312亩,实习基地从300多亩增加到4352多亩。其中,有属地政府先后两次无偿划拨的2653亩土地支持的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出资2000万元支持的体育馆建设;企业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帮助支持的新校区建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如此受当地政府、企业青睐?
谈起这些年的经历与变化,一向以开拓创新著称的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一席话道破天机:“其实就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观念变了,思路打开了,天地自会宽。
等靠要没有出路,只有以自身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支持和帮助。”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学校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同时借助产学研这一纽带,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产学研一体办学集聚各方资源
——以产学研转化成果赢得政府资源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理念,取得了一批产学研成果。其中,草坪草和彩叶苗木两个产业就是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产物。草坪草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宁镇丘陵地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获得了农业部中华神农科技进步二等奖;彩叶苗木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重点推广项目,这两个产业现已成为学院所在地句容市农民的致富产业。2003年, 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效应,学院制订了 “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建设方案,并积极寻求属地政府的支持。鉴于学院为属地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的突出贡献,属地政府无偿划拨了800亩国有土地,又帮助学院从周边农民流转了1700多亩集体用地用于示范园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科技示范和推广、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06年,属地政府获知学院要建设体育馆时,又主动提出出资2000万元共建体育馆。
2008年,属地政府为借助学院的江苏省茶业研究所和江苏省茶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当地茶产业的升级换代,又无偿划拨1853亩茶园与学院共建江苏茶博园。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原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全国种业50强——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须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对各农林院所的技术优势进行全面评估后,认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上具有突出优势,2007年7月,又将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200万元股权无偿划拨给学院。
——以产学研研发能力吸引企业资源
鲜明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使学院在农林行业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其中的观赏草坪和园林绿化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也由此获得了企业的垂青。2004年,南京市决定在周边建设几个“绿肺”,推进“绿色南京” 工程建设。阳光集团控股成立了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十多个亿在青龙山林场南片打造一片8000亩的人居森林公园。公司在全面考察省内各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后,与学院联姻。 公司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帮助学院建设了江宁校区,并将校区所在区域的8000亩人居森林公园作为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学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承担绿地养护和相关的科研开发任务,并将科研成果在园内实施和示范。
强强联合,结出了丰硕成果,校企间建立了长期的互利双赢合作关系。2009年,阳光集团又向校办产业注资4000余万元,共同开展草业和农作物的新品种研发。
——以产学研综合实力争取科研资源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973”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建设了国家农业部的南方牧草种子基地、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国家级太湖鹅保种场、国家级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草坪草和林木种质基因库、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室内净化与装饰植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草业研究所、江苏茶业研究所等部省级科技研发机构(中心)。这些基地(中心)先后落户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成了教师科研的支撑平台和学生培养的实训平台。2006年以来,学院累计获得项目资金达9400万元。
2004年11月18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江苏农林职教集团正式成立挂牌。农林职教集团组建后,遵循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学院创新实施了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的“五链”运行机制,并在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产业开发、共享资源和成果等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办学体制创新形成的后效应
——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
校政、校企、校校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集聚整合了一大批职教资源,大大提升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吸引投资2.56亿元,获得无偿划拨土地2653亩,联姻了300家校外合作企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职教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三大平台”,即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职教集团顶岗过渡平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顶岗平台。其中的校内实训平台江苏农博园现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别被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确立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江苏茶博园、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畜牧教学工厂、动物教学医院、园林工程教学工场、植物保护实训中心、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中心等一批教学工厂(实训中心)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充分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训同时,在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催生了“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三大平台在实践中的运用,催生了“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学院创建了“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和以技能包为切入点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今年3月,由学院主持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从全国74所高职院校9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
&& &—— 构筑了服务“三农”的新高地
以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为依托,构建科技推动平台。学院以句容茅山老区为中心,在省内10个县市以及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建立了草坪生产示范基地8万多亩,累计生产无土草坪4.2亿平方米,净增效益达到15个亿。建立彩叶苗木繁育基地2500亩,彩叶苗木示范村1个,种质资源库40亩,推广示范基地6个,生产种苗4.2亿株,推广1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9.87亿元。良种推广面积达500万亩。
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为依托,构建培训驱动平台。学院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创业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农民专家、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等3.5万人次,此外,还举办了西藏班、四川绵竹干部培训班。
以联姻企业为依托,构建产业带动平台。示范院校建设3年来,学院依托部分联姻企业和校办产学研实体,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研院所“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院对江苏最贫困的泗洪县进行帮扶,并提出了“5111工程”(发展五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 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学院结合产业技术优势, 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全面实施产业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连续两年挂县强农工作考核评比位居全省前列,受到省政府表彰。两任省委书记都对学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为农民做了件大好事”。学院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
(2011年5月10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校企“网状”合作新趋势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王振洪
校企合作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逐步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初起阶段,表现为“企业配合”的单向性浅层次合作。这个阶段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实践教学的设备和教师资源的短缺问题,企业单向地接受高职院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相对而言,行业院校校企合作较有优势,而地方政府举办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较为困难。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8年,“校企联合”的双向性的中层次合作。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并逐步拓展合作领域,以此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合作理念上从单纯的学校单方利益主体向校企双赢和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发展;合作范围涉及实训实习、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合作研究等。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难持续深化,影响合作效果。第三阶段,近两年,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在不断反思和创新中逐步走向深化,表现为“校企一体”的交互性深层次合作。在实施国家、省两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过程中,校企合作不仅对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使企业在人才使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感受到合作对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的积极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千帆竞技的态势,深度和广度都逐渐加强,校企合作趋向于一种“校企一体”或双主体型的、互动性强的深层次合作模式。
深度合作的特征
深度校企合作阶段,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是对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制度性突破。地方政府逐步建立扶持、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规模扩张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逐步把发展重心转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学校对推进校企合作保持积极的态度。众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实训教材,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校内基地的“生产性”水平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育人功能。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面对更趋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企业希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员工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占领制高点,在同行中利于不败之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在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双赢。
创新合作模式
深化校企“点状”合作。高职院校以专业或专业群为主体,对应多家企业开展点对点的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和广泛承担社会服务职责的现实策略和有效途径,对中小企业集聚区域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针对性强的校企“点状”合作模式形成了校企之间积极的互利关系,仍将是今后一个阶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
推进校企“块状”合作。校企“块状”合作是指学校的一个专业或专业群与区域内某个行业领域的多家企业合作,并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平台,学校成为区域行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块状”合作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群)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二是合作对象是区域内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企业群体,规模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企业非常旺盛;三是地方政府的坚定支持,在初期缺乏行业权威的情况下,政府主导下的群体合作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延伸合作链条,谋划校企“网状”合作。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形成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它们在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品牌价值过程中需要吸收更多复合型的人才、优化专业化员工队伍,对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谋划跨专业群和跨行业的“网状”合作,以多个专业群与区域主导产业链上具有国际化战略发展优势的龙头企业集团合作,吸收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参与到这个合作平台,跨专业跨行业培养人才,实现多元化人才一条龙输送。发挥校企“网状”合作的效应,关键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校企“网状”合作是整个产业链选才用才和培养人才的平台,将不断地吸纳朝阳企业参与到这个合作平台,为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人力和智力的保障。从这个角度上说,“网状”合作将成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趋势与潮流。
 (2011年5月6日《光明日报》)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他们的路越走越宽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纪事
&& &&&&&&&&&&&&&&&&&&&&&&&&&&&&&&夏礼祝 &&钱佳蓓
学院搭台学生唱戏
“爱牧宠物美容中心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首个校内创业基地,我们‘颇非特’创业团队通过竞争获得承包资格,申领到了泰州市第一张在校大学生创业营业执照。在院系提供的创业基地摸爬滚打一年,我们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学业,而且爱牧宠物美容中心经营额超过了10万元,可以说是成功唱了一出校内创业戏。”回顾一年的创业经历,宠物科技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07级学生、“颇非特”创业团队经理闫书伟信心满满。
今年6月,闫书伟、蒋梦超等“颇非特”创业团队的四名成员将毕业离校。曾有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20多批宠物美容老板专程赶到该学院揽才,并开出高薪、培训等优厚条件聘请他们,但均被闫书伟等一口回绝。
因为有了宠物养护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爱牧宠物美容中心的创业实践经验,他们不谋而合地打定了一个主意:毕业后继续走一条自己的创业路,回到各自家乡开宠物美容店。“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创业,我们系差不多四成的毕业生有我们这样的创业想法。我们四人均已对家乡的宠物养护及美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分析,各自创业资金也基本上筹好了,目前正在着手找开店的房子,父母就盼着我们毕业回去创业了。”
“学院搭台,学生唱戏。将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让就业重压下的莘莘学子打到另一个希望的出口,这是学院创新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全校学生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该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介绍,2009年4月,学院为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将宠物科技系运营多年的爱牧宠物美容中心作为学生创业基地,面向全系五年制三、四年级学生发包经营,系部提供运营的基础设施、启动资金等,并指派一名技术老师和一名营销辅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大学生校内创业一般是“摆地摊”式创业,且多数是面向本校学生推销生活用品等,而爱牧宠物美容中心承包给“颇非特”创业团队经营则完全不同,他们是在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特长,面向社会提供宠物保健、美容、食品等服务,可以说是一次“真刀真枪”的商业实战,创业含金量相对比较高。
宠物科技系主任贺生中介绍,爱牧宠物美容中心依靠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层来实际运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自负盈亏,“颇非特”创业团队一年内须上交系部2万元利润,余下的利润才可以再按比例与系里分成。虽然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精神,但为了防止在校学生是一时盲动选择创业,该学院要求申请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内容包括实践经历、市场调查分析、预期效益、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处理创业和学习关系的创业计划书,经过专家组评审,“颇非特”创业团队以高分胜出。
今年1月,该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赵俊、张明明也向学院递交了养鹅创业计划申请。他们充分利用寒假假期和课余时间,各出资4万元在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水禽扩繁中心进行养鹅创业实践。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经过3个月时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2400只肉鹅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鹅成活率达到91%,赢利2000余元。“能挣多少钱对于这次创业实践来说是其次的,重要的是一次历练和自我挑战,通过创业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及早地与社会接轨,积累一些创业经验。”
董洪诗是该学院园林科技系园艺技术07班班长,2009年3月,当得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后,他主动向家乡徐州丰县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咨询,并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成立了家乡第一个农村生产合作社——徐州百花园艺场,引领450户村民实现设施栽培面积1500亩,种植四季草莓、反季节茄果类等,当年实现产值75万元,平均为村民带来4500元每亩的年纯收入,为村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学院里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多,创业冲劲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闫书伟、赵俊等创业学生开了个好头,也发挥了很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新民说,学院目前已建成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动物医院、宠物美容中心、畜产品加工中心、实习牧场等多个校内创业基地,以及凤凰路校区、迎宾路校区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街区等,引领更多在校大学生创业。
点燃梦想锤炼技能
5月1日,“创优之队”创业团队接下“颇非特”创业团队手中的接力棒,承包经营爱牧宠物美容中心。“既然我们选择了创业,就一定会全力实现创业梦想,努力去做到最好。”宠物科技系宠护082学生、“创优之队”创业团队成员王晶说,希望通过他们团队五个人一年的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运营业绩,让校内的师生认可他们的创业实践。
最近一个月来,“创优之队”创业团队五名成员已在“颇非特”创业团队带领下,学习爱牧宠物美容中心经营和管理。“很快我们就要毕业离校了,我们的创业经验应该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客户和进货渠道等也会全部转交给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把梦想传递到下一届学生手中去。”
江苏牧院的创业实践不仅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宠物科技系主任贺生中对第二届爱牧宠物美容中心大学生创业方案遴选评审会记忆深刻。4月9日上午,该系“狗home”、“蓝色天空”、“宠鑫之队”、“创优之队”等八支团队满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依次走向讲台,畅谈自己的创业计划,精彩之处赢得评审专家和聆听学生的阵阵掌声。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角逐,刘伟、王晶、杜婷婷等五名学生组成的“创优之队”创业团队拔得头筹。
宠物行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常州顽皮宠物医院院长郑志龙、江苏苏宠宠物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经理时登峰、南京辉煌犬业总经理周剑、阜宁宠爱有佳宠物生活会馆总经理陈平等应邀来到该学院,与学院、系部领导组成大学生创业方案遴选评审团,他们不仅认真聆听了各个团队的创业方案,而且针对各个创业方案进行了精彩点评,以帮助同学们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评审会结束时,“狗home”、“蓝色天空”、“宠鑫之队”等其他七支创业团队虽然没有取得爱牧宠物美容中心承包经营权,但他们却收获了另一喜悦:参会的宠物行业企业负责人纷纷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单位去实习、工作。“虽然还有一年你们才毕业,但只要你们愿意,我们现在就可以签订就业协议。”
阜宁宠爱有佳宠物生活会馆总经理陈平是该学院校友,他分析说,大学生创业既有优势也有弊端,优势方面是大学生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有理论知识、技术优势,有创新精神、能打破思想陋习;弊端方面在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对创业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想法和概念上,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管理经验。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历了创业实践,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那么到他们毕业时就会更加抢手,就业或创业的路也就会更宽。
“高校的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去完成学业,培育出符合现代宠物行业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我们行业企业是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但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很大距离,通过创业实践,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提早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江苏苏宠宠物用品销售有限公司经理时登峰接受采访时说。
创新理念 &阔步前行
“纸上谈兵培育不出真正的将军。上世纪80年代起,学院就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产学研结合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并开始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牧场生产营销管理等创业实践活动。”该学院院长徐向明介绍,创办于1958年的江苏牧院是江苏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也是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面向江苏、广东、新疆、西藏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5000人,教职工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30多名,形成了以凤凰路校区为主体、以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近年来,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确立“紧扣现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创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授之以渔”的创业教育工程,并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成功创建成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目前,该学院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等10个院系、52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是省级品牌专业和示范性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是省级特色专业。建有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国家级研究机构,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唯一一所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江苏倍康药业两大创业孵化基地,动物医院、宠物美容护理中心、畜产品加工实训中心、实习牧场等8个校内实训与创业教育基地,正大集团、扬子江药业、蒙牛等200多个校外创业教育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高技能创业型人才,其中不乏“江苏省创业之星”江苏京海禽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云飞、“全国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淮安康达饲料集团董事长姜滢、“江苏省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总经理陈敏等创业成功的典型。
今年,全国将有600余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既是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能很好地带动其他人实现就业,一个创业者至少可以带动3个以上的人就业。高校通过大力实施创业教育,既能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使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成功开创自己的事业。
为实现“大学生下海之前先学会游泳”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等综合素质,该学院在创业实践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近年来又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大力创新“创业教学+创业实践+创业实战”的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加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力度,精心打造创业教育平台,建成培养学生、锻炼教师、反哺教学、示范带动于一体的实训体系,重点实施畜禽与水产养殖、动物诊疗与护理、动物药品与饲料营销、畜产品加工、社区服务等5大板块的创业实践活动,每年精心选择并实施60个左右大学生创业项目。
该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黄玉书介绍,该学院还构建全力支持学生创业教育、全额保障创业教育经费、全面建设创业教育基地的“三全”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学院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二级院系具体实施、师生积极参与的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成立学生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筹措不少于20万元基金重点扶持学生创业项目,并按省拨创业教育资金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经费,支持学生创业实践。
同时,将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完善覆盖全体学生、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统筹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教学改革上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在课程改革上体现创业素质培养,在教材建设上注重创业技能培养,在创业实践上坚持专业结合项目形式。近年来,该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科普书籍239本,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承担部、省、市级科研课题150多项,主编、参编各类创业教育教材6本,其中书记吉文林主编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就业与创业指导》,农业部培训教材《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江苏省职业教育教材《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等,对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该学院还确保每个专业有1至2名创业教育兼职教师,每个创业实践基地有1至2名兼职指导教师,每名导师指导10名左右学生或1至2个创业实践团队。目前,该学院已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第一、第二课堂教学,以更科学地把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通过每一个班级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每月举办一次创业教育讲座,每学期开展一次创业教育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每一届毕业生制作创业教育指导专刊,充分发挥出学生创业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原载于《泰州日报》,转载于2011年3月1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1/t/7/0b/01/info2817.htm)
“农业老板”的“组培园”
——江苏牧医学院服务“三农”创新办学模式纪实
&& &&&&&&&&&&&&&&&&&&&农民日报记者 &沈建华 &陈兵 &通讯员 &朱善元
还没有毕业,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了“准老板”:养鸭鹅、开宠物美容院、租售花草苗木……大学里过着别样精彩的生活。一个普通的农职院校,毕业前,学生每个人平均最多可以选择6.8个岗位!日前,记者来到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深感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塑造了一批批优秀而成功的学子,更回答了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农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体系建设等深层次问题。
从“黑板教育”到“实战教育”
传统高职教育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区别是什么?专家们观点不一。江苏牧医院党委书记吉文林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不高是传统高职教育很大的弊端,突破教学中的“纸上谈兵”,探索和实践接轨社会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优势。
“我们在大一就要做职场规划,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趋势,大二、大三起就结合所学专业正式进入创业就业的实战演练。”动物科技学院学生赵俊说。目前,该校依托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动物医院、宠物美容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与创业基地,正大集团、扬子江药业、蒙牛等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均能通过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自主创业等途径得到“真刀真枪”的职场锻炼。
创办于1958年的江苏牧医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起,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起又加大了创业教育的推进力度,学校的招生规模、就业比例、综合实力也随着创业教育体系的成熟而发展壮大。
记者来到江苏牧医学院开设的首个校内创业基地——“爱牧宠物美容中心”,宠物叫声此起彼伏。记者发现,这里的生意很是红火。三间门面房内,身着白大褂的学生们有的帮狗洗澡,有的向顾客介绍出售宠物的生活用品,还有的回答着顾客在饲养宠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店长、江苏牧医学院宠物系99级学生刘伟告诉记者,中心的装修和设备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经营店面,一年来,中心的经营额超过了1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他和合伙经营的三个同学赚个学费和生活费不在话下!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有好几个单位主动找我,要我离校后去他们那里当店长,我都是回绝。通过一年的店面经营,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对市场和经营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还积累了很多顾客资源。我已经开始选店面,准备继续创业!”刘伟笑呵呵地说。
资金和技术是创业的瓶颈,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更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江苏牧医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了学生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筹措不少于20万元基金重点扶持学生创业,并按省拨创业教育资金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经费。
“学院确保每个专业有1至2名创业教育教师,每个创业实践基地有1至2名指导教师,每名导师指导10名左右学生或1至2个创业实践团队。”学生尤丽华说。
从“技能培养”到“素质塑造”
江苏牧医学院有若干的创业基地,学生们可以借助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等“大展拳脚”。但机遇是平等的,因此,每年的“基地发包”对象就成了有志创业的学子们争抢的“香饽饽”。
“‘中标’者需具备多项条件,他们必须是4—6人的团队,专业相邻,保证不耽误课堂学习的情况下,正常有人在岗,团队至少两人以上持有行业执业资质。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形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竞标时需在专家组面前进行技能展示并回答专家提问。”江苏牧医学院团委书记郑义说,创业团队一旦“中标”,即按市场规律自负盈亏。
通过基地竞标和一年的商业实战,江苏牧医学院的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准老板”,而竞标落选的团队也大多会因为出色的表现,在竞标现场被应邀作为评委的企业老总们“直接领走”。郑义说,2010年一个落选的团队4个成员有3个引起了老总们的现场争抢。
李新是江苏牧医学院08级园林科技系的在校生,去年4月,他自筹资金4万多元,和3个同学租下了一个花卉大棚。
已经创业一年的李新,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收入情况。他告诉记者,他虽然赚了一些钱,但毕业前的创业意义重在锻炼,而不在盈利多少,他不想让在这里实习的师弟师妹染上“只为赚钱”的思想,那样对他们将来的创业就业没有好处。
江苏牧医学院是江苏八大农业职业院校之一,培养学生树立“亲农、事农、兴农”的理念和服务“三农”的能力是学校长期坚守的职责。多年来,江苏牧医学院造就了一批批勇于、乐于、甘于在“三农”一线上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好手。
从“星星之火”到“创业潮涌”
江苏牧医学院院长徐向明说,过去大学生创业可谓是“星星之火”,有的甚至是就业压力之下的“临阵磨枪”、“赶鸭子上架”,从“被动创业”到“主动创业”,江苏牧医学院正呈现出大学生创业的裂变之势。
已经连续任教9年半的江苏牧医学院宠物系团总支书记傅宏庆说,近几年来,系里创业的大学生每年都在10%以上,他们自己创业后,或吸纳在校生实习锻炼,或现身说法,主动“传经”,或形成产业联盟,做大做强。新老生之间因为创业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传承。
“我们曾经因为中考或高考的失利而消沉过,因为有了创业的目标,我们学习变得更加刻苦,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激情!”今年将毕业离校的动物科技学院学生赵俊说:“我在姜堰老家流转了13亩地养肉鹅,前两批没养好,死亡率高,只赚了6000元,眼下这批保守估计应该能赚到1.6万元。所有投入成本,毕业前将全部收回。”赵俊告诉记者,他不用请技术员,一般问题自己都能解决,实在拿不准的就请母校的老师过来帮忙。今年下半年,他准备再扩大10亩左右的养殖面积,到时全年养殖量将超过万羽。
创业拉动就业,就业推动创业。江苏牧医学院的创业教育不但成就了一批年轻的创业者,也推动了全校就业率的大幅提升。10多年来,该院毕业生们几乎没有挤过校外的人才市场,就连实习生都十分走俏,实习期间的最高工资每月已达3500元。一些企业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到自己的企业就业,采取返还两年学费的方式与学校合作办班,目前,已有十多家大型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常年合作办学协议。
(2011年5月5日《农民日报》)
图书馆网址:http://lib.
电话:(010)&&&&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同济王海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