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洋民俗文化村作文到灵峰徒步几公里

12.5 二个人的徒步漫驴
&发表于: 15:16
&&&&这个周末天气不错,又刚好有空,很想抓住秋天的尾巴出去看看秋天的颜色。可是坛上似乎没有适合我们参加的活动。失落之余,想到以前曾收集起来的几个徒步计划,选择了较适宜的堰山-茅洋-灵峰-同岙-宝幢自由行!&&&&自由行,可能真的有点缺乏组织观念,真的自由过了度!一觉睡到自然醒来,居然已过了九点,吃了早饭,背上包包到达家门口的车站已是十点一刻了。等了半小时左右,789终于姗姗来迟,约半小时车程后到达了堰山站。&& 堰山,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所谓爱,是因为我的驾照从这里诞生;所谓恨,是因为曾经的考驾过程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痛......堰山,今天我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不啰嗦了,还是直接上些拍得技术含量低但原生态的PP吧,不要拍砖哦!这块碑应该是新立的吧,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考科目三的沿线风景,从前练车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现在竟然觉得这样的美!沿着盘山路一直往上走,有点陡但不太累。几个来来回回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茅洋寺!
板凳:&发表于: 15:34
茅洋禅寺正在扩建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知道什么是"请牒处"吗?俯视山下全景
地板:&发表于: 15:36
插队看直播
3 楼:&发表于: 15:37
沙发么?顶一下。。。
4 楼:&发表于: 15:53
出了这道门后,不知往哪走是通向灵峰寺的路了向右?向左?左边是水泥路,逢好的路先走吧!走了一段,看到了一幢房子,居然是北仑区人民广播电台茅洋山发射台!守护发射台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养了十多只鸡,还有几只狗,种了些蔬菜,日子过得清静而详和!一只鸡钻在草丛中觅食
5 楼:&发表于: 16:21
经老伯的指点,我们又返回原地,没着母子门右边的古道前往灵峰寺.途中碰到一对母子,儿子扶着妈妈去茅洋寺做佛事,孝子岭中遇孝子啊!
6 楼:&发表于: 16:59
来几张灵峰寺的雄姿:
7 楼:&发表于: 17:20
灵峰正在修建中,看上去规模蛮大的哦!虽然尚未完工,但前来游玩的人群还是蛮多的.有骑自行车来的,开电瓶车或摩托车来的,也有开汽车来的,像我们这样徒步来的,那天并不多见。沿着盘山路下山,往前走是不知名的水库,应该是往北仑方向去的。传说中的同岙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是不是这条路啊?看看时间还早,看看方向应该是正确的,那就开路吧!沿途,风景如画,秋意正浓......
8 楼:&发表于: 17:26
厉害,二个人能从茅洋经灵峰到同岙,我上星期跟乡村几十人一起走过此路,从灵峰到同岙路比较难走
9 楼:&发表于: 17:44
上山的泥路走完了,该是往上爬山了!沿着一大片的竹林,看着隐约可见的痕迹,开始了竹林漫游!
10 楼:&发表于: 17:58
终于看到水泥路了,终于走出山林了,没有迷路哦!可以回家了!
11 楼:&发表于: 22:58
12 楼:&发表于: 05:38
13 楼:&发表于: 08:01
楼主的浪漫之行啊·
14 楼:&发表于: 13:18
二人世界,不错...
15 楼:&发表于: 22:04
这条路好像一年前走过。。那个灵峰寺怎么还在修啊。如果没记错 一年好像也在修建什么来着。。
16 楼:&发表于: 16:10
----------------------------------------------以下是引用蓝色萍果的发言:厉害,二个人能从茅洋经灵峰到同岙,我上星期跟乡村几十人一起走过此路,从灵峰到同岙路比较难走……----------------------------------------------谢谢!因为不熟悉路,只能凭着感觉走,也许可能是无知无畏吧!我们从灵峰寺出来,就沿着盘山路走,在一个岔路口往右边的黄泥路走,直到黄泥路走完,就上山沿着竹林一直走,路应该还算好走的!只不过走出竹林后,沿着水泥路走了蛮久才到同岙村,而且沿途还看到不少坟墓,有点怕怕的!
17 楼:&发表于: 16:23
----------------------------------------------以下是引用度恨菩提的发言:二人世界,不错...……----------------------------------------------人少有利也有弊!为了安全起见,只能选择难度稍低点的线路走了.希望下次有机会跟着大部队走!
18 楼:&发表于: 16:28
----------------------------------------------以下是引用古海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lp1997的发言:……----------------------------------------------谢谢鼓励!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发帖,文字和PP都有点弱哦!
19 楼:&发表于: 07:47
20 楼:&发表于: 10:34
Copyright& CNOOL.NET徒步&堰山-茅洋寺-孝子岭-灵峰寺-古七塔寺-铁佛寺-阿育王寺-璎珞禅寺
12月11日早上八点钟我们从火车东站坐782路到(堰山)站下车开始徒步
堰山-茅洋寺-孝子岭-灵峰寺-古七塔寺-铁佛寺-阿育王寺-璎珞禅寺之行,这次行程可算得上是拜佛之旅,沿途经过5个寺院,一个寺院的遗址。
堰山下车后走了10几分钟的水泥路"主要的路都是堰山驾驶考试场地范围"。就到了茅洋寺森林游步道.茅洋寺森林游步主道宽1.6米,是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就地取材原貌修复。全程约1.5公里左右就到了茅洋寺。
茅洋寺又叫望娘寺,是葛仙圣母修道成佛之地。原为洋中之山,山中之峰,峰中之天,为天灯阴阳八卦型[又象金燕栖窝]
东为“金龙沐日卧山岗”, 西为“银虎赏月安守门”, 南为“朱雀息在大元宝”,
北为“玄门大开通四海”,常年云雾磅礴,清凉无染,独特之处是:泉水往西流,千古难得有,茅洋岗上的泉水饮而能使百病消散,延年益寿。
灵峰寺与茅洋寺之间有一条古老的卵石路,俗称孝子岭,全长约2公里。葛仙圣母的儿子葛仙翁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非常的孝顺。每天为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虽然忙碌,可回到灵峰寺后,他也不忘爬山越岭来到茅洋看望母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葛仙翁的孝子之心,把从灵峰去茅洋的路名为“孝子岭”。现在很多后人为了祈求平安,健康也都会去爬爬孝子岭。穿过孝子岭就到了灵峰寺。
灵峰在北仑区邬隘地段,又称灵峰山、瓶壶山,海拔364米。寺院在山峰之下,地势平旷,群山围绕。古时这里有一景点称“寺后蜃潭”,潭中蛤蜊出没,蜃气氤氲,能预测天气晴雨。寺旁有甘泉从石罅流出,久旱不涸。有方竹偶生岩谷,传为葛仙翁与寺僧道安共饭时插箸成竹,故又名箸竹。寺下有七佛岩,岩下有丹,传葛玄(亦传葛洪)曾在此炼丹,今犹在。寺址内有树一株,传为清康熙时日本僧人所植,山后有日僧墓葬,碑铭“扶桑入怀”今均存。
灵峰寺是北仑较大寺庙,与阿育王寺山峦相连、林海相接。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僧普定始结精舍于此。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方士葛洪到此炼丹。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才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邻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年(1637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闻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年(1701年),僧圆常新建钟楼及山门。咸丰年间寺毁于火。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1969年,寺毁殆尽;然遗迹尚存,四方香客仍绵绵不绝。1990年,由甬籍侨胞闻儒根捐资,在仙灵桥畔建造“灵峰亭”。
此寺与别的古代名刹比较有一特点:寺中有道教葛仙翁塑像。佛教与道教在此融洽。灵峰寺的主殿称葛仙殿。人们神化葛玄,称之为仙翁。相传葛玄住在灵峰时期,正遇上这一带瘟疫流行。于是,葛玄在丹井炼丹司药,百姓无不药到病除。至今,灵峰寺旁有丹井,传说是葛玄炼丹处,泉水清冽,称“丹井流香”。
灵峰寺大小香期甚多,历来香客如云。尤其是大香期(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十),四月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旧时每逢这一天,上山请牒的人数以万计。香客弥山,争相求得“戒牒”(又叫“葛牒”、“灵峰牒”,被善男信女视作灵验无比的“葛仙的神符”)。旧有传说,葛仙翁的牒能驱邪、有谚语称:“有人拜我生,送银一千两。”农历四月初八至初十,每天有人在山中寺院坐夜。穿过灵峰寺,下山有两条路。。一条通往水库和村庄。一条去古七塔寺遗址和铁佛寺。我们直接向七塔寺出发。
&古七塔寺现只剩遗址了,古七塔寺距离铁佛寺很近,在铁佛寺的后山。以前的铁佛寺僧侣都在那里练拳。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寺院了。只有一片菜地和僧侣的墓葬。
铁佛寺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年)。铁佛寺座落于宁波同岙。青山环绕,竹林映染,小溪流水,古刹僧人,铁佛寺显得庄严而肃穆。
顾名思义,铁佛寺因寺内有铁佛而得名。据记载,铁佛为坐着的释迦牟尼,高约3米,头部和手部均为铜铸造。在宁波历史上,造佛材料多采用泥塑、木雕和铜。铁佛寺别出心裁,用铁来铸造,可以说是宁波一种比较少的造佛材料。全组望在他的《鲒琦亭集》中记载过,“当年反清复明的义士,曾想把铁佛寺里这尊铁佛熔化铸造兵器,后终没有。”然而在上个世纪的文革时代,铁佛受到破坏。如今,仅存一座莲花座。七百年的铁佛寺与浙东文化渊源流长,铁佛寺原为宋代名儒王应麟家庙,因此它拥有了在文化上可以彰显的历史印记。王氏后人后来把家庙赠与本真和尚,又有一代武学大师王征南隐居于此,武影婆娑,拳声朗朗,文武双具,是历史上四明内家拳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接下来我们就出发去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又名广利寺,位于浙江省宁波鄞县东乡太白山麓华顶峰下的育王山。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阿育王寺占地八万能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二万四千多平方米,是古建筑、绘画、雕刻、园林、文物和风景名胜等艺术文化综合建筑群体。寺内殿宇雄伟,金碧辉煌。主轴线上的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法堂、寰奎阁、方丈殿等建筑660余间。舍利殿面阔5间,高15.3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檐间方形额,上书“妙胜之殿”,为宋孝宗御制,上盖琉璃瓦,内陈五彩宝幢,内外相映,金碧辉煌。寺内的佛教建筑有阿耨莲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藏经楼、法堂、寰奎阁、方丈殿等建筑660余间。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我国佛教“五山第五”。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现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璎珞禅寺坐落于宁波市山青水秀的凤凰山南麓,东与南海普陀山隔海相望;西与素有“佛国”之称的阿玉王寺毗邻;北拥群山叠翠,环境怡人,交通便捷。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寺内有江南最大的露天双面观音铜像而闻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午和朋友一家去了北仑的茅洋寺,那里风景独好。
因为还没有完全开发,几乎没人上去,听说从山下走上去要一个多小时。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以平均40码的速度直奔山顶,在急拐弯道处,刹车使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的尖叫声,犹如车在表演漂移。朋友说感觉真不错,虽然有点惊险。
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半山顶的停车场,往山下看去,心旷神怡。
寺院偶尔有几位老人和僧人在走动,我们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上去。一边参观佛像,一边了解寺院的背景:
&&&结合资料和介绍,先收集如下,便于准备前往的朋友们了解与分享。
&&&&&&&&&&&&&&&&&&&&&&&&&&&&&&&&&&&&&&&&&&&&&&&&&&&&&&&&&&&&&&&&&&&&&&&&&&&&&&&&&&&&&&&&&&&&&
&茅洋寺(又谓望娘寺)简介&&
宁波城东十七公里原镇海江南小港堰山村,茅洋岗上,有千年古刹茅洋寺,海拔三百二十米,距北仑新碶十二公里中心山区,是宁波天童、育王、灵峰、茅洋太白山,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寺纪元于西晋,盛兴于唐,最后前身古刹建于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4年),直至五十年代毁于平地片瓦不留,成为黄山野岗。
&&&茅洋寺是葛仙圣母修道成佛之地,地理独特,原为洋中之山,山中之峰,峰中之天,为天灯阴阳八卦型(又象金燕栖窝)。东为“金龙沐日卧山岗”,西为“银龙吉月安宁门”,难为“朱雀息在大元宝”,北为“玄门大开通四海”。常年云雾磅礴,清凉无染晴天遥望城邑村落喻似泥丸,东海大洋舟舰如鱼,夜间灯火辉煌,又似群星争艳。茂林修竹,世外桃源。虽无潺潺流水,且有甘露灌顶,涌泉从地而出,饮而百病清散,延年益寿。何况水往西北流,千古难得有,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
&&&&古人云“灵峰转茅洋,白银一千两”
南无阿弥陀佛!
佛历二千五百四十五年复山年大吉&
&&&&&&&&&&&&&&&&&&&&&&&&&&&&&&&&&&&&&&&&&&&&&&&&&&&&&&&&&&&&&&&&&&&&&&&&&&&&&&&&&&&&&&&&&&&&&
相 關 资 料
郊游线路不错,“茅洋走灵峰,脚底走青肿,灵峰走茅洋,银子好打墙”是讲了爬山的艰辛,和葛仙翁对母亲的孝顺,人们为了怀念葛仙翁为民治病救死扶伤的精神,都不辞辛劳到了灵峰会再去茅洋拜叩葛仙圣母,每年阴历四月初十成千上万的三北人前来朝拜,现在这二个寺庙交通已很方便了550在茅洋寺庙北侧村庄堰山村有停靠站,平时没有车到山上四月初八初九有面包车上山的,老年人在那时朝拜合适一些年青人平时去更好一些,人们到了茅洋岗可以一览北仑港的风采,也能看到宁波市区,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舟山群岛。视野开阔,山中的野花散发出芳香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是值得朋友们一游的好地方,现在天气还不太热正是爬山游玩的好季节,朋友们可亲自体验生活,那里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神奇的传说故事,还有田野的风光和山林中的潺潺溪流,应该说是人文景观齐全的好地方。
灵峰去茅洋就是楼主讲的走孝子岭,为什么叫孝子岭?因为葛仙翁非常孝敬母亲,虽然他为老百姓治病繁忙,但他总是不忘记母亲,每天爬山越岭去看望母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葛仙翁的孝子之心,把这条路取名为孝子岭了。现在我们后人为了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孝心,故都会去爬孝子岭。
以下是相關圖片,因為是手機所拍,不是很清晰,望朋友們見諒。 日 上午拍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0月14日徒步孝子岭/游灵峰寺/茅洋寺先发几张PP,嘎嘎
&发表于: 17:31
老大的眼神专注哇...老大的相机,拍的有点糊,拍时居然连怕五张,汗一记...前几天的大雨,真够历害,山体滑破了...大部队.......山路,一直走在第一集团,山上的风光交关漂亮茅洋寺,就在这里的极乐桥上,上演了一场螳螂PK大战,最后结果是因人为参与.......下山时路边的高尔夫球场...
[本帖最后由:彐衣 最后编辑于
板凳:&发表于: 17:33
两大PK主角上场了......
地板:&发表于: 18:04
场面很火爆啊百多个人?
3 楼:&发表于: 18:10
看看场面就晓得嘞....沙发又被别人抢了....组织者辛苦了
4 楼:&发表于: 18:41
场面真壮观,嘿嘿!还好偶没去,不然一定吓坏了。108个好汉赶着上梁山啊!和我们以前学校见习考察差不多的阵容,一定累坏兰老大了。敬礼!辛苦!
5 楼:&发表于: 18:51
哈哈,螳螂,螳螂,我知道你是哪位了!
6 楼:&发表于: 20:12
动作真快脚酸啊!
7 楼:&发表于: 20:23
是128个好男好女,嘿嘿,比梁山要厉害多了Text山中石大叔辛苦了Text
8 楼:&发表于: 21:00
,创记录......将被记录单休史册.....百年后将被后人观注!平安归队......
9 楼:&发表于: 21:09
恭贺大家玩得开心!!!!山中石辛苦了!!!
10 楼:&发表于: 21:32
120多个人的超大部队,是真正考验组织者能力了.&&领队:山中石非常非常的幸苦,感激下下&&组织者:兰老大,非常非常的负责,也非常非常的累,万恩下&&三个拿对讲机的队员:很好的执行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不准丢一个人.&&队伍管理的非常有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了!&& 参与的全休队员:很好的服从组织的管理,积极配合上面传达下来的指令.&&素质绝对一流!
11 楼:&发表于: 21:55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是旅游登山健身的好时节,驴友们一路上欢蹦乱跳,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山上的柿子熟了,挂在枝头上,煞是好看,诱人口馋,向当地老乡要了几个尝尝,呵呵,好甜,难怪当地人说这里山上的柿子味道和地里长的不一样,价格也便宜,只有五角左右一斤,真想买上几斤,带回家给大家尝尝。  可还有好多山路要爬,景点未完,只能等回来再计划了。留下个遗憾。  山中石辛苦了。
12 楼:&发表于: 22:28
山中石大哥辛苦了,今天玩的很开心,也是我有始以来参与过的最多人数活动的一次 ,能认识大家确实很开心,希望我们逍遥山水户外能多与单休合作类似的活动!
13 楼:&发表于: 22:51
驴友玩得开心,我更开心,老大兰亭序组织有方,各路群主配合良好,驴友们素质真高,
14 楼:&发表于: 08:35
螳螂大战..呵呵当时两个人拍的,呵呵知道你们两了...我是第一个站在桥上的嘿嘿
15 楼:&发表于: 08:40
贼噶多银感谢各板油的支持
16 楼:&发表于: 08:50
爽就一个字组织者
17 楼:&发表于: 09:18
一直走在第一集团&&&&回家家才3点多…………
18 楼:&发表于: 09:49
开心的一天,领导们辛苦了
19 楼:&发表于: 10:22
上来报到下.可惜回来后看着PP,还是不知道谁是谁!
20 楼:&发表于: 11:25
----------------------------------------------以下是引用杯酒釋禪的发言:螳螂大战..呵呵当时两个人拍的,呵呵知道你们两了...我是第一个站在桥上的嘿嘿 ----------------------------------------------哈哈,照片上就有你的。是属于第一集团军的
21 楼:&发表于: 14:28
好贴一定要顶!
22 楼:&发表于: 16:34
----------------------------------------------以下是引用chf7007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杯酒釋禪的发言:螳螂大战..呵呵当时两个人拍的,呵呵知道你们两了...我是第一个站在桥上的嘿嘿 ----------------------------------------------哈哈,照片上就有你的。是属于第一集团军的----------------------------------------------照片里坐在桥头的就是我...哈哈偶走的速度比较快,旁边的MM实力比较强悍.....
23 楼:&发表于: 19:48
----------------------------------------------以下是引用彐衣的发言:两大PK主角上场了......----------------------------------------------这个好象是母螳螂,偶家螳螂找不到老婆,我看它不吃饭.越来越瘦,想母螳螂快想疯了刚来的时候很能吃,现在半个月不吃.早知道有母螳螂,参加你们队伍,
24 楼:&发表于: 20:51
Copyright& CNOOL.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洋民俗文化村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