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雾霾柴静拍雾霾之穹顶之下下 那里能下载 谢谢

当前位置:&>&&>&&>&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完整版)
相关评论:
& & 欢迎扫描二维码,订阅红歌会网微信,每天精彩,不容错过。(红歌会微信号:szhgh001)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视频地址见.cn/video/news//.html
专访:“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题材?
: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你怎么想到公之于众的?
: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我深感作为传媒人的一员,也有责任,因为当时我在北京,但我浑然不觉。我做过不少污染报道,总觉得好象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象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一点事。
人民网记者:你以前也做过很多污染报道,并且被评为环保部2007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次与你以往报道有何不同?
:这些年我做过的一些污染报道,但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
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再思考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产业现状,看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完整报道请看:.cn/n//c29.html
《穹顶之下》:有关与我们的17条
以下17条常识来自长达1小时44分钟的独立调查视频节目《穹顶之下》。该片由知名调查记者柴静出品,本文的每一条与雾霾和我们生活的常识,都整理自该片中的柴静口述、Keynote演讲资料、视频和动画。我们欢迎并鼓励你将任意一条内容分享到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并希望你标明:内容的来源为柴静的《穹顶之下》。
谨向柴静——一位优秀的媒体人、调查记者和母亲致敬。
1.中国的雾霾有多严重?2013年1月,25省市共约6亿人——全国近一半人口,陷入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大雾霾。2014年情况有所好转,但各大城市仍经历了一个严重的雾霾年:北京污染天数达到175天、天津197天、沈阳152天、成都125天、兰州112天、石家庄多达264天。
2.雾霾都包含什么?会造成什么伤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矿尘、无机碳、其他金属元素。它们可以碰撞、组合、反应,一起向你攻击:影响呼吸系统,造成肺癌;影响心血管系统、降低心脏供血能力,甚至引发心梗,以及各种过早死亡。
雾霾严重的地区,很多人不抽烟也得肺癌,甚至婴幼儿也得了肺炎。因为没有流行病学调查,医生只能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过去30年,中国肺癌死亡率飙升了465%,前卫生部长陈竺指出,中国每年因大气污染过早死亡50万人。
3.为什么10年前雾霾的事没这么热闹?10年前的人们还以为雾霾只是雾而已,随着对PM2.5的读数关注,人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4.柴静为什么跟雾霾过不去?不是我有多怕死,只是不想这么活。
5.雾霾从哪儿来?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比如烧柴火、秸秆)、工业生产、养殖、化肥使用和扬尘,其中60%来自对化学能源的燃烧(燃煤和燃油),几乎全部的来源都和人类生产生活有关。
6.雾霾这么重,该怪谁?疯狂烧煤却产能严重过剩赚不到钱的钢铁企业;凌晨PM2.5峰值时进出大城市的假国III、国IV标柴油大货车;本来可以骑车走路却一点路也一定要开车的市民;烧散煤取暖的市民和烧褐煤供暖的供暖单位;你家附近土堆没有做遮挡工作的工地……
7.机动车和雾霾:北京PM2.5来源当中,机动车的比例比燃煤高,分别为31%和22.4%。在中国,柴油含硫量超国际标准25倍;汽油油品则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达标油不超过3%。如果国内供应的汽油整体提高一个等级,排放可以降低10%,但意味着增加500亿元的成本。
8.为什么凌晨都睡觉了,没有车还雾霾爆表?凌晨的PM2.5通常达到一天峰值,比当天下午高出两倍。这是因为贴假排放标准标识的大货车进城,国III、国IV标识全面造假。如果3万辆这样的大货车进城,基本等于几百万辆私家车满城跑,而且它们排放的污染物致癌性更高。
9.钢铁行业怎么回事?2013年中国燃烧36亿吨煤,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京津冀烧了3.8亿吨,光河北就烧了3亿吨,主要烧在钢铁生产业——一个在河北、在全国产能极度过剩,但为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国家必须拼命维持的行业——这种维持不是别的,正是每年百亿元的政府补贴。
10.钢铁行业的存在价值与命运:生产一吨钢耗费600公斤煤、3-6吨水、排放1.53公斤二氧化硫,赚不到两块钱。
11.钢铁行业何以至此?过度的城镇化:在中国,平均每天消失80个村庄,而全国200多个地级市当中,有184个想要成为国际大都市。结果就是成排的新楼盘无人问津,更无人敢多建,钢铁发生过剩;同时,更多的工地也带来了更多的扬尘,进一步恶化雾霾情况。
12.为什么知道了雾霾的根源,却无法根治?燃油的标准是由石化行业(主要是中石化)牵头制定的,环保部门没有决定权;汽车排放标准造假,而法律规定的可以要求车企召回的法律主体不明确;钢铁企业是多地经济和就业支柱,环保执法难度太大。综上所述,环保部没有绝对执法权,被架空。
13.中国缺乏清洁能源:对于相对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来说,世界的使用比例是24%,而中国只有5%
14.真的是这样吗?虽然中国一直被宣传为多煤、贫油和少气的国家,但中国天然气探明率只有22%,探明的9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藏只有1000亿被开采;石油资源的探明率只有38%。
15.中国雾霾的症结所在:能源行业的垄断。中国需要以环保为目标,以开放市场化为手段的能源改革。环保不应成为行政的负担,而是行业的集体创新。有竞争,才有创新。
16.我想要APEC蓝,我应该怎么做?从环保经验上来看,需要降低至少一半的PM2.5排放。用汽油标准提升完成的话需要数千亿元;用提高钢铁生产环保度完成的话,每吨钢需要100元环保成本;煤炭燃烧的话,每烧1吨煤需要156元环保成本……
17.有没有简单便宜一点的方法?有,看到可以被改善的污染问题,比如工地扬尘、工厂违规排放、低标煤炭燃烧、加油站油气泄漏(闻到明显汽油味),甚至是你家楼下的餐馆乱排烟,都可以拨打12369——电话那头的人说百分之百接受举报,保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来源:大脸撑在小胸上
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
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部分:
1. 在大气科学方面(比如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应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比如:
(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 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
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是过分政治化,一说到雾霾,就把个体行为撇得一干二净,纯骂政府,一边开大排放车一边购买因违规排放而降低成本而廉价出售的商品一边吃露天烧烤一边放鞭炮…一边骂政府,骂完抽支烟。
有鉴于此,柴静制作本片的态度,在现今中国还是很难得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了严肃的调查报道,将公众重新拉回到思考模式中;在质问“油怎么了”“煤怎么了”“环保部去哪儿了”之后,也强调了每一个普通市民的积极作用——“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片尾那段“我能为空气做什么”大赞,真心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
3. 引述严谨。
片中所引用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权威科研或监测机构。
现在有些媒体,动不动就“小编为了证实真假,也买了个PM2.5监测器,在办公室一测才发现,原来真相是…”,或者“小区张先生对此有异议,他告诉我们,以前感觉…现在感觉…”,诸如此类的无厘头实验和个人感观描述。
柴静在这方面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已经强太多了。
其次,说说我不赞同的部分:
片子中有几段,很鲜明地传递出一个意思:空气都差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在烧劣质煤还在违规排放还在污染空气你们是不是疯了?!
这个“你们”,理论上应该包含两类:第一类是利欲熏心的黑企业黑工厂黑作坊黑老板——柴静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一类。
但是柴静似乎忽略了第二类,就是那些注定无法选择的、只能用健康换取金钱的一群人。你不要笑他们蠢,他们虽然不懂化学和医学,但是耳濡目染也早就看明白了,积年累月地烧炭出去卖、开黑作坊、烧劣质煤,一定会严重损伤健康——问题就是,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环境,而是生计。
城市居民,尤其城市年轻人,经常以为城市就是全世界,根本不知道在城市和旅游风景区以外的中国现状。空气好不好?这只是已经远远跃出温饱线一大截的城市居民才会关心的话题。是的,城市居民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不过你也别忘了,城市周边大把的贫困带村庄也有出卖新鲜空气换钱的自由。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环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所以,仅仅局限在城市小圈子视角里讨论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城市霸权。
最后,说说我疑惑的部分:
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述这些观点,我都在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写文章表述过,比如:
“古代也有霾,虽然在成分和比例上跟现代的霾有所区别,但是就霾本身的定义而言,并不需要指定其来源。”
“北京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在20-30%之间,根据站点、季节、年份等不同,数据会有一些变化,但其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爱知大学李春利教授的研究显示,东京的轨道交通出行率为86%,而北京只有12%;北京中心区市民每天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比例是34%,而东京中心区只有5%都不到!也就是说,北京的机动车出行率更高,排放也就更多。”
“空气治理,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治理雾霾,一个城市及其市民,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经济损失,牺牲多少生活舒适度?”
“雾霾的治理,不可能是一纸政令快马加鞭的奇效,更不可能在我们自己不付出任何代价或者只付出微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
——哎为什么我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骂成“五毛洗地”;而柴静说出来,大家就说“非常震撼”呢?
我也被这种巨大反差“非常震撼”了,陷入深深思考中。
目前能想到的答案是:在公共传播技巧方面,柴静作为专业人士,确实很厉害:
比如PPT做得超赞;
比如罗列数据时,往往伴随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经历,让数据和结论本身异常生动;
比如自我视角选择得很巧妙,一个焦虑的母亲、执着的居民、自费制作者;
比如一些素材和表达,额,的确比较让人动容,增加了情感认同;
……(其他请大家补充么么哒)
总之值得我和其他科普爱好者、工作者们认真学习。
网友评论:
加油!中國人民的環保意識要抓緊,否則賺了錢失去了適合生存的環境,也.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人回到根本,最需要的是安全自然的生活環境,不要被物質金錢所迷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存權
谢谢你的看见,谢谢你的眼,谢谢你为记者为母亲而存在的而探求真实的一颗心,,柴静,加油。
YOUNG吖Fan
为柴静鼓掌!中国加油!我们国家真的需要一步一步各方面完善!上级领导非常重要~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执法~提高监督!!为什么外国的可以,我们就不可以!“空气里是钱的味道‘’这句说得很有道理,也是值得反思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苦家庭,他们真的或许顾及不了那么多,因为眼前的是一不赚到钱全家这顿就没得吃!所以民生也重要!需要整体提过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教育,,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等都重要,还有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各抒己见,说不全,陈述不好见笑了,只是想说说现在想说的,谢谢
支持环保生活,为未来祈福
连夜看完了柴静的调查片《穹顶之下》,柴静将造成雾霾的原因剖析的清晰、系统、完整,所有数据都触目惊心!希望大家都能抽空看完这部片子,同呼吸、共命运,这个逃也逃不掉的有毒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治理,哪怕一点点的意识改变都很有意义!我渴望抬起头,就能看到APEC蓝一样的天空!环境举报热线12369,保护环境,我有责!
低碳生活,环保出行,尽我所能,还己蔚蓝。
习近平总书记,是该下定决心批示了,GDP经济总量比不上咱中国人健康重要
支持你,柴静!
雾霾的本质原因是水面的减少,房地产造成城市水面急剧减少,沟渠湖河大量减少,包括农村灌溉系统大量停运。雾霾只生不灭,循环被破坏。
做有良知的中国人,对得起子孙后代。。。
独享一片天
//@昜卂:柴静!!!柴静!!!
foodishzhi
她一直很危险 可是我们需要她//@我不是碧哥:柴静同志目测很危险
有创新,中国才有未来
感动,支持柴静
白银好难上
说好的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些
支持,为了下一代。
为了还给我们一片蓝天
熊猫坚强点
不逞能的饺子
柴静还是如此的深入,犀利!顶,此时此刻此地此身,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我好久没见过星星!
转播正能量
说的好,那怎么办?
支持 我们放置不管 污染会越来越重
改变污染现状,从我做起
曾就想成为一名环保人,可惜自己不够努力。因为我们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只是想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很内疚。诶。。
感谢你!!!真的学到了很多!!!
听到杭州有雾霾瞬间觉得不好了。//@翼泣哭:曾经一直认为杭州没有雾霾。近几年才有感觉。但一直觉得并不严重。看完视屏真是太震惊了。
记住一个电话12369,从我做起
ykapp_swdb1cud
但愿柴静不会有事 支持你
支持,中国人这样活着不容易
这个昵称肯定火
柴静的又一次看见
&&&&&&&&&&&&&&&&&&&&&&&&
看了“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视频】”你怎么看!??欢迎回复,谢谢!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您与朋友分享:
相关文章:我们不生产资源,我们只是百度云的搬运工!( &加入收藏:ctrl+D)
现在位置:
柴静的那个穹顶之下链接不存在了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视频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视频
  柴静离职后首度亮相 自费百万元拍雾霾纪录片   由央视前主播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题为《苍穹之下》的雾霾新闻调查视频,当日在中国网民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刷屏。另据传媒研究机构统计,在发布首日该视频在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的总点击率就已突破3100万次。   这条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激发了各类人群的表达欲,有人从中看到了十面&霾伏&、有人看到了大爱无疆,有人看到了责任操守,有人看到了政府缺位,也有人看到了营销案例&&毋庸置疑,柴静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中国舆论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成功地在两会前夕引爆并且引领了治霾这一热点话题。&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柴静环保纪录《穹顶之下》已获过亿关注   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再度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在这部纪录片中,已从央视辞职一年的柴静以室内演讲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她针对中国雾霾成因、现状、治理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内容详实、情感真切,博得了不少人的掌声。甚至就连新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也在今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给柴静发了短信表示感谢。   效果 12小时《穹顶之下》获得3500万播放   依靠细致的调查和细腻的情感,柴静推出的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不得不说创作了播放的奇迹。   当天上午10点推出《柴静雾霾观察:穹顶之下》,,12个小时之后微博上便有非正式的视频播放量出炉:朋友圈刷屏带动腾讯视频的巨大播放量,光腾讯一家,已经有超过2600万的播放,此外优酷401万,乐视305万,搜狐76万,土豆31万,凤凰19万,爱奇艺1万。上述数字相加,12小时的播出量已经达到了接近3500万。   此外,微博上1.6亿(24小时数据)的阅读量,加之各门户网站、包括人民网、《环球时报》在内的媒体们的推出,&柴静+雾霾&的关键词成为两日舆论漩涡的中心。   也有媒体人表示,柴静在如今这个时段发布此片,相信环保以及食品安全的话题也将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门。   反应 环保部长已经看过 崔永元给柴静点赞   就在昨天跃升为现象级事件之后,今天上午,作为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他昨晚认真地看了柴静的纪录片,今天一早就给她发短信,对她表示感谢。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除了环保部长之外,作为曾经的央视同事、早已投入公益纪录片拍摄者行列的崔永元,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也曾给过柴静建议。   &我当时就建议她公益播放、自费拍摄,不建议她把片子卖给谁。&   崔永元坦言,自己也已经看过了这部片子,&没想到她拍得这么细,功夫做得这么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其实挺佩服她的。&崔永元说道,&虽然我拍的在前,但她拍得比我好。&此前,在去年,崔永元也发布了自己关于转基因的调查纪录片《转基因报告》。   不过崔永元也表示出自己的担忧,&我认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作用。柴静的纪录片,可能是她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   争议 质疑声不少 幕后团队不再接受采访   作为事件的核心人物,柴静在《穹顶之下》推出之后,除了收获了不少人的赞扬之外,也同时受到了不少质疑。   有网友就对她花百万自费拍摄表示质疑,称其来路不明。对此,柴静在接受合作媒体采访时,也进行了一部分回应。据她透露该片耗资约百万元,全部由她个人承担,&我两年前出过书,用稿费负担的。&   除此以外,也有网友指出,她的女儿是在美国出生,一下子又给柴静贴上了&叛徒&的标签。甚至,还有网友称,柴静平时开的就是大排量的越野车......   对此,作为柴静以前央视的同事、《穹顶之下》的总编导范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由于网友转发速度惊人,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已经超出预期,&感谢大家支持,但毕竟这个话题还是有敏感度,我们内部已经开了一个会,大家一致决定,柴静本人和我们团队都不会再接受采访,也不会再把话题转移到幕后。&   雾霾调查引爆两会话题   这条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激发了各类人群的表达欲,有人从中看到了十面&霾伏&、有人看到了大爱无疆,有人看到了责任操守,有人看到了政府缺位,也有人看到了营销案例&&毋庸置疑,柴静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中国舆论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成功地在两会前夕引爆并且引领了治霾这一热点话题。   对于视频发布于两会即将开幕前夕的时间选择,柴静本人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说明,但从当日唯一转发的一条网友微博评论或可窥见端倪。这条由@出息小e发布的微博评论在总结柴静视频要点的同时写道,&今天被柴静的纪录片刷屏了,我猜她是特意选在两会之前播出。这比港闹、裙子、duangduang的爆炸性传播有意义得多。&   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在其微博中写道,&谢谢柴靜,两会上应该让每个委员、代表、列席官员看一遍。&   毋庸置疑,柴静在视频中所揭示的中国环境问题令人揪心,也发人深省。在此前纷纷落幕的地方两会上,环境问题也是各地方两会的一大焦点。外界普遍预料,治霾话题将成为本届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