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工俭学的论文组口号 有气势的

一位老教师的人生回顾
& 16:11:24
几年以前看过这篇文章,颇有感触,发出来一起看看(文章很长的呵):
顾馥兰老师四十年教学生涯回顾    公元两千年的七月七日,是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四十年教学生涯结束的一天。早上我照例六点五十分左右到校,先来到办公室打开灯,把烧开水的壶冲洗干净,再提上两只暖瓶去自来水龙头处打自来水倒入壶中,以便早点把水烧开,给老师们来后吃早点时用。地面太脏,我先用扫帚清扫一遍,再用拖把拖干净,顺手打开电风扇,使其把地面吹干。趁此机会,我转身来到教室,把窗户打开,拿起扫把和簸箕,把值日生未尽责的地面补扫干净,然后把四十五套桌椅摆放整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会扫地,于是又去班级卫生包干区把垃圾,树叶清扫成几堆,学生来时,只需用垃圾袋装好就行了。  平日,七点二十分以后,学生陆续到校了,我便拿了红水笔,到教室检查学生的作业记录本(即家校联络本)家长签字情况,并签上“顾”字,以此表示一次联系的完成。七点三十分左右到包干区检查值日生清除垃圾的情况,七点四十分跟随学生整队做早操,八点钟回教室带领学生朝读,八点十五分正式上课。我每日要上正课2—3节,空堂时间赶紧批改作业或备课,如果不另加,每周一篇作文是必定的,每天还有随堂作业、家庭作业。批改量很大, 稍有干扰就批不完。每次课间我要站到教室门口,督促学生去文明游戏,不追跑打闹,保证安全。中午,先组织学生站队,送学生过马路,我再回校吃饭。有时候买饭盒,有时候吃方便面,饭后靠在办公室座椅打个盹。一点半学生进校,我要赶快去教室组织他们看报、背课文、改作业等,下午两节课后还有一个小时的作业班,边督促学生写作业边辅导。五点钟后给个别差的学生补课,处理班级事务,接待家长来访,一般要在5:30—6:00才能离校,如果是毕业班,七点钟下班也是有的。  今天要放假了,我的程序较简单,组织学生听完几个教导主任的讲话后,我把所有的本子,书及成绩册等发给学生,然后认真细致地进行假前安全教育,布置好假期作业,除学校统一订购的暑假作业外,我还另加了写生词两遍,(担心学生一个假期后会忘字)作文六篇(积累假期见闻的材料)读课外书3—5本,并写出简单的内容。这些作业让学生全部记下后,又介绍了假期安排时间的方法,然后站队,并亲自带队送过马路,再回到教室做了简单的清扫工作。  我的教学工作每天都是这样开始的,也都是这样结束的。这工作,平凡得让人觉得没有哪个人不会干,琐碎得让人觉得谁也没有耐心干。但其中的自我陶醉之处局外人却很难感受到,那就是当你每天亮起学校的第一盏灯,又经过一天的全力经营,再亲手关掉学校的最后一盏灯时,你会感到特别的充实,那种醉人的主人翁的感觉是在卡拉OK肯定无法享受到的。  我的一天是这样干的,我的四十二年(15300余天)的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干的。有人说A型血的人是实干家,一点也不假。这种干法绝对出于自愿,总觉得这就是程序,少掉一个环节就是运作中偷工减料了,于良心有愧。从来不知何为偷懒,也无需表扬,更不必馈赠,只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既然干了,就得这么干。记得我参加最后一次小组长会议时说过:教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只要一上讲台就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忘却了病痛,更不知有忧患,尽管疲惫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还在干;嗓子已经嘶哑了还在喊,这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的执着。  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我天天都像阿Q一样画圆圈,我要尽力把15300多个圈画圆,然后合成一个人生事业的大圈。”现在上帝保佑我平安地画完了四十二年的圈,也画完了人生事业的大圈,至于圆了与否,我不知道,只知道我是尽力了。  我的教学生涯就是这样度过的。  不少人认为,教师工作是安定的,平静的,有规律的,其实并非如此。特别是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几乎很难安定下来把精力投入教学,整天疲于八面应付。学校中的赛事很多,各种名堂的活动频繁,几乎天天都有事在冲击教学。学生工作方面:开学初要总结假期工作,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少先队活动计划,任课教学计划,教研活动计划。接下来是天天校卫生检查,一学期一次的身体检查,大扫除迎接省、市、区卫生大检查,学雷锋活动,手拉手学校写信捐款捐物活动,中队主题会比赛、黑板报比赛、体操比赛、运动会各项比赛、艺术节各项比赛、组词比赛、拼音比赛、作业比赛、阅读考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读比赛、教学比赛、英语比赛、大考、小考,春游、庆祝“六一”(或“十一”)活动。学期结束时写评语、填写成绩册、学籍册、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写班队工作总结、制订复习计划、填写各类统计表。小组长还有小组工作总结,教研活动记录,再加平日里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孩子中的鸡毛蒜皮…… 教师本身还有语文比赛、基本功比赛、演讲比赛、公开课比赛、电脑学习……这其中除了比赛被安排在上下两个学期分年级进行外,其它每学期都少不了。这么繁多的活动往往是同步进行或是交叉进行,实在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这些赛事或活动往往是天平秤,看起来是在丰富学生生活,而实际是以此来衡量一个教师乃至一个学校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上上下下各级领导再排列名次给予一定的压力,就更是诚惶诚恐。因而尽管组织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布置,却牵动着每位班主任和学生的心。敷衍是可以的,但难甘心而又谁敢甘心!要想取得成绩都必须动脑筹划,认真训练学生。于是班主任各显神通,自任“编剧”、“导演”和“教练”,利用早、午、晚或牺牲副课的时间,见缝插针,突击准备。  大学、中学、小学,小学教师的位置最小,但活儿却真不轻松。他们天天面对着四、五十个调皮的,娇惯成性的懵懵懂懂的雏鸟儿,承受这么沉重的压力,怎么会不呕心沥血,怎么会不面容憔悴?  我清晰地感觉到,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都被纷繁错杂的事务所左右,很难找到真正的自我。有时真想静下来从事点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但总也不能如愿,只能靠那点固有的基本功、经验的悟性和一时的灵感去对付每学期的三十几篇课文和八个基础训练。因而如果把流水比作教学过程,把渠道比作理论经验,那么我的教学点滴是水怎样冲成渠道,而不是渠道中怎样流水。  应该承认,教学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小学教学。经常有人轻薄地说:“小学还不好教吗?教学不就是‘1+1=2’吗?语文不就是‘大、小、人、口、手’嘛!谁还不会?”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人是门外汉,绝对不能从事教学工作,哪怕他是大学生。  单从知识的角度讲,小学课本确实不难,一般人都会,但难就难在如何把这些知识变成活的有生命的东西,使其钻到学生的机体里融入大脑并焕化出新的创造体。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就必须有这个娴熟的本事,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教出灵敏睿智、活泼奔放、富有憧憬精神的学生。同样一课书,有的教师上起来含金量大,丰富、清晰而充满趣味,听完课后使人觉得如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游了一次,是那么酣畅淋漓,而又真真实实地捞到了“金子”;而有的老师上起来干巴巴的,苦涩涩,时间用了一半就认为完成教学任务了,手足无措,再也不知干什么好,听完这样的课肯定会觉得如同站在一个干涸的塘底,那么难受而又哭笑不得。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中师生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非常陶醉,而一个大学生的课堂上却乱哄哄一片,只能为上不了小学的课而吃尽苦头。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小学教师不需要大学生,恰恰相反,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养,丰富的内涵,灵敏的思维,活泼的性格,刻苦钻研的毅力,务实的精神。几十年来我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但肯定差得很远。不过如果沿着我走过的教学历程左顾右盼那些残留下来的凋花散果,也会有一些自慰自悦的感觉。    我真正的教学生涯是1961年九月份开始的。掖县的师范毕业后,由于我优异的成绩单和良好的品德评语,被教育局选中去省城学习,回县留局工作。同学羡慕我,家乡人夸奖我,领导赞美我,甚至连听到消息的掖县师范老师也以我为榜样教育后者,我也误认为灿烂的人生开始了,只要努力,定会攀上高峰。其实人生之路哪会那么平坦,61年春天家乡搞民主革命补课,我家由中农改划为地主,我也在峰回路转中跌下深谷。教育局不能呆了,只好下到第一线去当一名最普通的小学教师。  跌落的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粉身碎骨,从此爬不起来,幸喜我没有这样;另一种是一下子醒悟,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一向是悬空在云雾之中,今日才真实地踏着地面,尝到了脚踏实地的味道,从此以后,自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人生漫长的路,要学习、生活、工作。于是我不再虚无缥缈了,我很清楚,我的政治生命到此为止,这是客观的东西,我无法获得。那么什么是主观努力可以得到的呢?学问,只有学问,我可以获得,而且能够获得。那年我刚奔向二十岁,虽然年轻,但心态老了许多,或者说成熟了很多。我也很难相信,我竟能把经纬分得那么清,由此看来,跌落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使人走向成熟的催化剂。看来我真还得感谢民主革命补课了,是它改变了我的人生,是它把我推向教学第一线。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我最好的选择。  二十岁,是个令多少人嫉妒和觊觎的年华,用现在的话说那是花季雨季。我来到距离墨城八里的营上小学,这儿的老师和群众都以艳羡的目光遥看着我,那些小伙子哪怕在农田里干活,只要看到我从近处的路上经过,他们也要停下来故意高声说些似懂非懂的暗语或黑话给我听,那儿人称为“耍贫嘴子”。如:“你看这个怎么样?”“要脸蛋有脸蛋,要身高有身高,大辫子一甩你就受不了……”“谁往上冲?真狗熊,怎么一点勇气也没有?” ……对这些,我拿定主意,不理不睬。没想到这也不行,时间久了,群众反映我高傲,很难接近。老师们对我也各怀心态,校长觉得我来自教育局,用我时要格外陪着小心;同事中有的想方设法抵住我,怕我占据她积极分子的位置,有些还莫名其妙地妒忌我所谓的“才气”,有的则敬而远之,处观望态度。周围冷言冷语不时出现,我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社会原来这么复杂。在教育局时,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顾”,把我当成小妹子,因为那时我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的利益,想不到一来营上就闯进了风刀霜剑的环境,这使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后来我想通了,不管他们怎样对待我,我只有一个念头:正正派派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让事实与时间来填平这大大小小的沟吧。这样一想,反而轻松了许多。我很庆幸自己总能找到自我解脱的办法。  营上办学,虽然地处公社所在地,又是中心小学,但条件极差,这儿原来是举人家的房舍,大门是用篱笆扎成,门两边是用碎石垒成的矮墙。进门是较大的土院子,西边是一排低矮的厢房,这就是教室。东南边是石墙围起的土坑厕所,东北边有一个单独的厢房,被隔壁公社开了一个门,大约做仓库用。只有正北边的一处房子较高大,那就是老师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兼校长宿舍。办公室的左边和后边也有一些低屋做教室用,伙房在西北边的一个小角落里,仅容一人进出。  各教室的房顶是瓦盖的,但墙壁是泥巴糊成,时不时地往下脱落,每个教室在正面墙上用水泥加烟灰砌上一块黑板,颜色并不黑,确切地说是灰白色。因为技术的问题,黑板中间会时不时跳下一块,留下一个个疤痕,教学时需特别向学生说明:“这儿不是字中的一点,而是水泥坑。”有时每班能分上一块小黑板,这就很好了。再就是粉笔了,每学期、每星期的例会校长都会嘱咐,要节约开支、节约用粉笔。学生的“桌凳”更奇特,中年级全部都是用泥巴砌成桌墩,中间放上一块不到一尺宽的长木板就算是一张长桌了。这样一排可坐五、六个人,一个教室顶多七、八块木板就打发了。至于凳子,都是学生自己从家中扛来的,高高低低、五花八门。小厢房的门十分低矮,老师进出需弯腰低头才行,我经常因不小心碰得头发晕。这样的教室冬冷夏热,无情的风雨也会钻进去捣乱。高年级条件好一些,每个教室有三四十张桌子和长条凳。那桌子看不清是什么颜色,桌面尽是“山脉”、“盆地”、“溶洞”和“丘陵”,不用东西垫着是无法写字的,有些调皮的学生考试时就透过“溶洞”看桌下手中的书,桌子都是无屉的,书包有的挂在旁边,有的放在地下。这些桌子因桌腿松动,稍大的风一吹,它就会吱吱咯咯地跳起摇摆舞,唱起苦涩难听的歌。即使这样,学生还会因争“领地”而打起来。那凳子更有意思,因为断腿少榫,每次坐前要小心架好,然后两人一齐坐下,一不小心就会“哗”的一声,连人带凳子一齐倒下去,教室里一片轰笑。记得那时有好些学生在作文里表扬班级中主动来修桌凳的同学,说他们是活雷锋。一、二年级最惨,他们连长木板桌子也没有。他们的“桌子”就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高凳,他们的“凳子”是从家里带来的小草墩,每当放假时,小孩子每人肩扛高凳,手提小草墩回家,教室就变得空空的了,任何一个小偷都不会光顾。这一切就是营上小学的硬件,软件就是十几个老师。  这样简陋的条件,真够苦的,但奇怪的是那时师生并没有觉得苦,教者兴趣盎然,学者津津有味。现在看来,这简直是原始社会,所有的设施再也没办法超过它的原始水平了,如果师生再穿上树叶,简直可以拍原始社会的电影了。这似乎有点夸张,但对于幸福的现代孩子来讲,有这种感受是不足为奇的。  营上是一所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一个班,周围的小村庄设有初小,往往都是复式班,即一个班中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都有,高年级时学生便进营上学校。那时孩子们很多读完村小就失学了,坚持上高小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小宝塔式的教育模式。  一到营上,我被分配教三年级。那时要求老师要全面发展,要能围着桌子转,意思是什么都要会教。教三年级一个班就意味着担任该班班主任,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甚至高年级还要教历史、地理、自然等,(不过这三门功课大都被校长和教导主任兼任了)记得我班的体育课是从部队转业不久的教导主任代的,其它的课基本我全包,一天下来,连同自习课要上五六节,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和备课,学校要求早晨和晚上都要上班,这是法定的。(早晨一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  乡村的孩子很质朴,非常尊敬老师,教起来也很有情趣,似乎一点不觉得累。语文课我突出三抓:一抓字词,要求听写必须人人过关;二抓读书,要求熟读成诵;三抓作文,要求写得通顺、具体、生动。记得这儿一出校门就能见到田野,我喜欢把学生带出去,春天用一望无垠的绿,田边路旁的花陶冶他们;秋天用金黄的庄稼,累累的果实去感染他们;冬天让他们到雪地里一边扫雪,一边欢腾打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给的佳肴美味。这些功没有白用,因时间久远,不敢妄言有多大成绩,只依稀记得有个小女孩叫胡家燕,长得瘦瘦甜甜的,扎着两条小辫子,三年级开始就不只一次地在全校大会上宣读她的文章或发言稿,那是我第一次尝到教学甜头。我的数学课上得也很认真,我记得学校为了检查老师的水平,用六年级最难的卷子考试老师,我答得很轻松,取得满分。而有的老师考场上抓耳挠腮、大汗淋漓想偷看又不好意思,用胳膊触我,想让我告诉做法和答案,我见校长监考那虎视眈眈的样子,又不敢出示,他那一副狼狈相,实在可怜。在进行总结发言时,我记得教材中一共出现几次“零”的概念我都一清二楚,校长也佩服得赞不绝口。上音乐课时,学校只有一架破风琴,根本无法用。我在济南幼师学过手风琴,虽因学的时间短,技术不精,但配简单的曲子没问题,于是学校特花了两百多元买了一架小型手风琴,那时别的老师都还不会用,我背着它上音乐课也颇有情调。每当学校出演节目时,我班必定有独到之处,质量上乘。那时学校东面有一大块空场地,农忙时农民用来作晒谷场,农闲时会在这儿演节目。场地一角叠了一个土台子,专做演节目用。不管白天或晚上,只要听说学校有节目出演,村里的老百姓一齐来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坐的、有站的、拥拥挤挤,热闹非凡。节目中不仅有学生的,还有老师的,我经常背着手风琴给独唱者配乐,这小小的玩艺儿,竟也使我有一种得意感。平日每天傍晚或假日,我们这些年轻老师也会又唱又拉又跳地乐上一会儿,虽然没有现在年轻人的高雅,但也有一些质朴的情趣。我的美术课也说得过去,因为我在师范一直是获“5”分的成绩,画三年级的鸡、鸭、树、花、草、山、水之类的不成问题。我施展了这些小小的本领,再加上我的为人,校长、老师、学生、群众的目光柔和了,亲切了,关系融洽了。  这个班一直教到六年级毕业,我就成了高年级教师了,所以第二次接班从五年级教起了。几年下来,老百姓都愿把孩子送到我班,口碑较好。我去教育局探望老同事时,他们也把听来的赞语讲给我听,原来他们也在为我骄傲呢。  人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而那个年代更是离奇,刚刚还是好人好事,几天后就会被说成是时代的罪人,而那些好事也就变成了铁的罪证,这大概就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飓风刮到了营上,开始时搞四旧我有点懵懵懂懂,跟着大队人马出去了几次,觉得有些不对头,既至转入了批判当权派,我就彻底糊涂了。其实大家都没搞清什么是当权派,因为当时搞革命的大部分是学生,学生就把自己的老师当成当权派,纷纷给教师扣上纸帽子游街。营上学校教师中我的家庭成分最差,是地主,再加上我平日教学抓得较紧,有人到我班煽风点火,动员学生给我写大字报。小孩子自然容易上当,果然写出了一张张大字报。说我是“臭老九”、“走白专道路”。这时学校完全停课了,我的情绪也糟透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第二次跌落低谷。那时是有些恐怖,人们见面不敢跟我说多少话,但我发现很多家长会偷偷地安慰我,给了我希望之光。幸亏这种做法很快纠正了,中央明确表态,教师不是当权派,我才慢慢被解放,这次跌落也有好处,我明白了,原来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揪出个刘少奇,要揪个刘少奇还要费这么大的事干什么。这样搞得全国上下鸡犬不宁,再像五八年那样饿死老百姓,怎么得了!所以我是不会再去参加什么批斗了,于是我选择了逍遥派。公社看我无所事事,又有点小才,浪费了可惜,正逢各村各单位在大小墙上写毛主席语录,就临时成立了公社写语录三人小组,有我,有付云九,还有杨头小学的邰泉兴教师。  这语录是用水泥砌在墙上的,大小随墙而定,水泥干后再用红油漆涂上底色,要反复涂两三遍才能红艳,四周勾上黄边。然后用黄白混合漆写上毛主席语录。小的牌子一般用毛笔直接写仿宋体,大的牌子就要先用铅笔打底稿,再用油漆细心描画出,一般也是仿宋或老宋体。这些牌子都比较高,需爬梯子或搭台子写,油漆容易挥发,浓度大,每一笔都要慢慢地均匀地拖,写一会后脖子仰得直不起来,手臂酸痛难受。就这样从秋写到冬,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写下去,每个村少则几十块,多则几百块。如果这些语录不毁坏,也成古物了。这一部分在《人生篇》已写过,这里我要补充点小花絮。  那住邰老师是旧知识份子,非常胆小谨慎,画和写的基本功都很好,经常被县文化馆请去帮忙搞展览。我和付老师都是初次学写美术字,但都有一定基础。邰老师总是笑嘻嘻的,话不多,也不着急教我们。只记得他慢条斯理地说过一句话:“有的人写的字并不好,但自己左看右看找不出毛病,这就是水平不高的原因。什么时候自己能找出字的毛病在哪儿,那就说明你有些水平了。”这句话我牢牢记着,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哲理。  我和付老师仔细端详他怎样写,然后去领会去实践,就像旧社会的学徒工,虽然没有理论指导,但也很快就上手,虽然是从不好到好,最后竟然也达到无多少可挑剔的程度了,这大概能说明模仿也能学成技术。  邰老师写起字来很有意思,他年龄大了些,再加上各种运动受过刺激,有点摇头症,所以他写字时头总是一摇一摇的。起初我不知道,从背后看,以为他在端详自己的字找毛病呢,后来相处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这是一种病,他也以自己这个缺陷跟我们开玩笑。  付云九老师很有趣,他会时不时地诙谐几句,逗逗乐,细想文化大革命经历的十年中,这阶段心情是最轻松愉快了。  写完毛主席语录牌回校后,我真的学成手艺了,我可以大笔一挥写就大幅黑体字标语口号,我可以把公社各机关的大木牌子写得如同买来的一般秀美,我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十几种字体,我也由此又一次出名了,甚至连家乡的人也在为我自豪。  谁说这不是坏事变好事呢?我虽然被写过大字报,受了一些冲击,但它使我选择逍遥派,使我学会了写美术字,更重要的是逃避了停课闹革命大揪斗大批判那个最疯狂年代的最疯狂时期,这是最好的避风港。我相信,这是上帝给我的恩惠。  学会一种本领可以一生受用,就这点写美术字的雕虫小技,后来在营上联中、南京长江厂子弟学校和蛇口育才一小的教学工作中都成为我的一大特长,引得不少人叹服。  大约是1969年,山东王效禹在教育战线迈大步,全省在外地教学的教师一律回家乡学校教书,这一来我们学校走了几个也回来了几个。我的家在南京无法可走,于是仍留此处。& &&&& 营上成立了联合中学,我被公社选中调到中学部教书,这是我多年坚持自学进修的结果。也是领导对我的赏识。我是中学部唯一的女教师,那时已经有了孩子,大家在生活上,工作上都很照顾我,尽管早晚都要上班,但大家闲暇时有唱有说有笑,也很有乐趣。&&&& 领导分配我接的是转手班,该班本来是由从五蓬县回校的学历较高的刘老师担任,但学生欺负这位老师老实,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尽人意,所以课无法上下去,便决定由我接班。&&&& 我接班一个星期后就有一次全校合唱比赛,时间紧迫,学生一盘散沙,训练来不及。我只好先从精神面貌抓起。记得那时一周中有几个下午去野外拾草,名为劳动锻炼,实为勤工俭学。各班把拾来的草晒干,卖掉作为学校一笔经济来源。为了训练学生,在做好动员的前提下,利用拾草的休息时间全班列队训练,学生劲头很大效果很好。比赛那天,队伍整齐精神抖擞,歌唱有力,一举获得第一名。这个班的转变如此迅速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大家不得不佩服我的管理能力,那位刘老师也笑嘻嘻地说:“顾老师,为什么这群家伙听你的而不听我的,真是怪事。”由此可见,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不等于能力。&&&& 这个班我教了三年,可能是一九七二年,完全中学开始通过考试招收高中生了,我班学生正好赶上这班车。我除在基础知识方面扎实教好外,作文水平个个提高很大。但毕竟刚开始强调学生以学为主,我没有十分把握,便让他们每人背诵几篇自己写出的好文章,考场上可以灵活机动地选用。这届学生是报考灵山四中的,考完后反馈的消息是可喜的,一是考中的学生很多,二是作文水平受到表扬。这是我送走的唯一一届初中毕业生,我的工作又一次被认可。&&&& 在营上联中,校长为了培养各班的写黑板报人才,让我兼任两个班的美术课,并责定只教美术字和板报设计。那时学生好栽培,半年后就出人才了。有两个男孩子写出的美术字人人称赞,居然被公社看中,每次劳动课他们就去公社写黑板报,这往路人无不伸出拇指称赞。美术字由我而及他,在营上影响颇广。&&&& 营上教学十三年,我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无法验证我的教学成果,但它在我的心底里却占据了很大的位置。&&&& 1974年7月,我要调往南京了,学生、老师、领导、群众一个个来探望送行。他们那朴实、真诚的话语不乏赞美和肯定。一天晚上,学校为我饯行,做了些蔬菜和鱼肉,我自己从宿舍里带去了两个凉菜,我记得其中一个是凉拌海蜇皮。虽然桌子上的东西很简单,却表达了大家的深情,我当时很激动,曾说过:“我在故乡只住了十五年,可营上一干就是十三年,营上是我第二故乡,我永远忘不了营上。”是的,营上十三年,我从一个稚嫩的刚满二十岁的女孩子成长为三十多岁的壮年老师,全是它的功劳,它是我事业的实验田、磨刀石、加油站,它训练了我,栽培了我,武装了我,丰富了我。十三年后,当我踏进南京城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内心充实、教学老练、识破人生、能进能退、谦和稳重的顾馥兰了,这是我的感觉,也是别人的称道。这既说明营上对我影响之大,也说明我走向成熟了。谢谢,营上。&&&& &&&& 南京长江厂子弟学校准备办中学,那时工厂正处在顶峰时期,与南汽同霸北半城。小学部建在厂东南角芦席营街对面,与长江厂幼儿园相邻。学校新建了两层楼房,又把培训中心的大楼分了一层给学校。一进校门,中间一大水泥操场,教室、办公室座落在四周,看起来既严谨又宽敞。单就外观,要比营上联中气魄大多了,约十五个班级。初中部另立分校,是在厂西大门外一排房子里,有三个班,我就在初中部上班。因为厌烦语文科的纷繁杂乱,我自作主张改教数学。一年下来,尝试的结果还真不错,数学头绪少,批改容易,教材固定,教起来轻松多了,学生反映我教得思路清晰,容易听懂,我真想就这样教下去。后来不小心,我在语文方面小才气外露了,领导发现我原来教语文的,而语文老师缺额大,就对我说:“顾老师,学校培养个数学老师容易,但培养个语文教师很难,你是现成的好语文老师,还教语文吧。”于是我又被推回语文教师队伍。这一回头就再也没有机会跳开,只好老老实实干一辈子语文教师,这大概就叫不解之缘吧。&&&& 企业办学本来就很难,学校是企业的沉重负担,所以办不办中学厂里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交给地方办,合并到南京二中去。厂里挽留了部分得力的老师,我也被选中留到厂里进了小学部,因为那时工厂办的学校颇有诱惑力,大家也不在乎中、小学老师的区别,甘愿留厂办学校。&&&& 从七五年九月到八二年七月,我先后送走三届毕业生。第一次我与刘老师带平行班,她是本科生,我那时尚未拿到大专文凭。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她总要把两个班的分数比一比,结果每次都是我班领先,甚至差别较大。她很不服气。我一向注重的是平时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和考前的扎实复习,不太注重结果,所以我从来也没想起去与别的班级比较,况且那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学校也不大重视分数。可是万没想到背后传得飞飞扬扬,说我考试前可能耍了什么鬼把戏,且把情况反映给领导。真是天知道,卷子是学校统一出的题目,事先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说这种话伤害我?这些传说我都没听到,后来学校领导找同办公室的老师了解,有的老师才告诉我,当时我很坦然,老师也如实地反映了情况,他们说:“两个老师的教法绝对不是一回事,考试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完全应该的,非常正常的。”这就叫旁观者清,刘老师虽然是大学生,但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走过场,抓而不实、漏洞很多,学生成绩不能凭着虚无的想象来判断。从此后,她莫名其妙地不理不睬我,我也无所谓。&&&& 这届毕业生送走后,我接了一个快班,那时是五年制,我从四年级教起。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恢复了中考和高考,家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重视,对老师的希望越来越大,我也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些孩子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上学的,学习质量总会受到影响,更何况是来自不同水平的班级,虽素质较好,但基础参差不齐。我必须在两年的时间内把他们的成绩拔上去,毕业时考重点学校才有竞争力。说句老实话,我教学中主要的压力大都来自于自己的良心,我总在想:把快班交给我,体现着领导多少信任,寄托着学生、家长多少希望,绝不能误人子弟。怀着这样的信念我狠下功夫,从最基本的字词抓起,半年以后,学生成绩大有起色,家长高兴地说:“我的孩子有点小文人的风度了,见花赞花,见草颂草,见到那圆圆的月亮还会背上一大段华丽的词藻,真不知他们哪儿学来的。”一年以后,我的作文教学在学校已有反响,领导让我在全校大会上介绍经验,我写了一篇总结,讲述后听了很多赞扬的话,当时这篇总结写得很丰富,有理论、有做法,有学生的好文章。但这份材料没有留下,很遗憾。下面我想把记得的点滴内容连同后来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一并写出来,作为弥补。&&&& (学生作文收入《春苗集》,在此不抄录)&&&& &&&& 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成果的的综合体现,是千头万绪的语文教学的集合体,绝不是孤立的。如果把整个的作文教学视作一个奇伟的建筑物,那么它应该具备三大部分,建筑材料部分,建筑思路部分,建筑技巧部分。&&&& 建筑材料部分:这一部分是写作文的基本需要,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忘字,写一个较长的句子往往会有好几个错别字或用拼音代,意思无法表达;见到好的景物真想描述一下,但苦于没有词语,只能用“好看、好大”“好人、坏蛋”空洞地、笨拙地写上几句,这就叫有欲望而没有本领,对于建筑物来讲,就是缺少最基本的建筑材料。&&&& 这部分主要包括字形字义的扎实记忆,词意的深透理解,丰富的词汇量,流畅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能力,逻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生活,敏锐而有序的观察能力。&&&& 这些能力的来源主要是天天的课堂教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分秒都不能浪费,每个环节都要为提高这些能力服务。千万不能念念有辞、轻描淡写走过场。正因为我认识了这一点,所以我在上课时都是以“训练”为主,讲述为辅,上完一堂课,绝对要让学生有收获。有时我觉得课堂就是狩猎场,猎人就是学生,老师只是向导。必须看到小猎人高举手中猎物向你显示,向导才能觉得尽职。&&&& 我在课堂上突出两个字:活、实。&&&& 大自然的植物大多无根不活,这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知识也是有根的。老师上课不仅要把知识移植到学生脑海里,而且必须让它扎下根,当然是根扎得越深越好,这样才能保证让知识变活。活了自然就有生气,有了生气自然就达到贯通灵活的程度。所以如何扎根植活知识经常是我备课设计的重点。&&&& 字词教学我一向给予足够的重视,哪怕到了高年级,我也没有马虎过。学生可以借助拼音、字典等自学字音,字形和字义,但这并非学习过程的完成,我还必须发动全班进行类比。好教“优”这个字:&&&& 字音类比:优、油、有、又&&&& 字形类比:优、尤、忧、犹、扰&&&& 字义类比:优、尤、忧、犹&& 以上这些都让学生自己找出,然后自己分析异同,还进一步要求用自己组的词造句,再互相交流订正。此时学生必然思维活跃、情绪亢奋,这是学生接受能力最佳时机,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不仅“优”这个字植活了,而且被拿来类比的字根也越扎越深。每教一新课,我都要抓出2-3个重点字类比一下,工夫多了,收获也就大了。另外要经常听写,以便巩固记忆。  词意的理解在于“透”,解词有五步曲,每课书我会找出几个重点词领着学生走这条路子,即:一、弄清每个字义;二、词的字面意思;三、词在句中的意思;四、一般使用范围;五、试着口头造句。这种做法用时多、很烦,但贵在坚持,领着学生走多了,路子也熟了,学生也就形成本领了。  读破句子是小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有了这样的毛病就无法理解句意及课文意思,更无法背诵,这样的学生肯定无法写出好文章。所以流畅的朗读是最基本的读书要求,每次接班我都在这方面用了不少精力。  接班开始,每课书我都亲自领读一遍到两遍,有些长句子还要多领读几遍,培养一个阶段,我就让读书能力好的同学领读,这样做可使全班同学收到字音正确,语句流畅,初步领会感情的效果。同时鼓励了好生,照顾了差生。这成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每课书我要保证学生读十五、六遍,这么多遍我是分散进行的,上课时间和早读可读十来遍,回家读六遍(分二步进行的)每天下午的作业我都布置笔头和口头两部分,笔头作业力争在学校完成,口头作业一般要回家完成。为了落实回家的口头作业,每个学期开始我就给每人一本作业记录本,督促学生天天记下所有作业,回家请家长检查,读书后请家长签字证明,第二天早晨回校教师再检查签字。据了解,采取这种做法后,学生回家一般都坚持读书。为了使差生读书能力迅速提高,我经常利用朝读,自习课或课间,把他们一个个叫到跟前,一遍一遍地指导。工夫不负有心人,一般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的读书能力就会普遍提高,随后我提高要求,规定每课书都要熟读成诵。一年以后,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新课文只读几遍就能基本背出;有时连我也不相信他们的小脑袋会有那么聪明,可把他们请到讲台上试背,还真的不成问题,我只好称赞他们是“小机器人”。为了鼓励他们,我还耐心地在他们背过的课文上印小红花,每背过一段印一朵花,学生兴趣可大了,每课书都来争红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小学十二本语文书,约有360篇课文,如果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写篇一般的小短文又有何难!这种做法我一直在坚持,也真的尝到甜头。  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反馈是老师的悲哀,老师经常埋怨学生上课不肯发言,即使发言也嗫嚅着,声音很小让人很难听清。有人介绍经验时说,要想让学生大胆发言,就要多表扬和鼓励,其实这仅是一方面,根本问题是要给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发言的本领。  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贵在训练。我在教学中除重视惯常的教学方式:从课题入手展开思索,板书的推导,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性、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等,还特别注重的是每课书设计一到两个训练思维的题目,让全班同学参与。  《黄河象》一文学完后,我设计的题目是:两千万年前的事,作者是怎样知道的?开始学生愣住了,不知怎样回答。接着我出示文中的一句话:  “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我问:假如同学们就是在场的人员,你看到了些什么?可以推导出什么?学生讨论慢慢活跃起来并深入下去,他们边说我边在黑板上列出如下提纲:  沙土——说明原来是河,后来干涸了。  踩石头——说明身子探到河里喝水,石头下面的泥沙支撑不住大象的重量,下陷下去,身子也倾斜了。  一头大象的骨架——说明很完整,是整体埋没,没有移动过。  这时学生的思维开始调动起来,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上个启发性题目:大象是在怎样的天气和生活环境下来喝水的。陷水的一瞬间是什么情况?请你根据板书的条件,加以想象,编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要求比课文里写得详细、生动。  学生想好了一定要让他们表达出来,凡这样的题目由思维到表达我一般要经过三到五步。即:自己准备,两人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依照叙述好的学生自述。把说过的内容写下来。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人人得到训练,才算扎扎实实。治学在骨不在肤,这很重要。  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般人教完六次划火柴的过程就意味着结束了,我则不然。这课书我先由最后两个自然段开始,然后师生共同向前推导。课文后面交待,作者在大年夜的第二天清晨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围观的人很多,有的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这是描述,说明作者当时观察得非常仔细,并肯定联想了很多,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一下子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境界展开联想,发言面很广,内容很多,老师在黑板上归纳为五点:  1、小女孩是一个人孤单单地上街卖火柴的。  2、大年夜应该吃好的,穿漂亮衣服,而小女孩却要出来卖火柴,说明她家里非常穷困,无法过年。  3、小女孩冻死了,死前肯定又冷又饿,又不敢回家。  4、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肯定死前想到过许多美丽幸福的事。  5、小女孩手里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肯定是冻得实在没办法想烤火。  正在大家谈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要把握时机把话题导向课文。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再分析作者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上面的联想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设想她划了六次火柴。  接下来就是一番讨论、发言、争执、朗读,将感情推向高潮。记得当时因同情小女孩遭遇而流眼泪的学生有不少。  这种讲述方法是先把学生推到作者的高度去思考和设想,再引导学生钻进课文学内容,验证自己的推理,讲完后再从课文中跳出来端详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入文而泣,出文而思。  教学中经常不断进行从思考到口述到练笔到课讲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孩子们有了本领总想表现自己,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人有言可发,争先恐后,而且由于自信心强,讲起话来也有气势,课堂上的僵局逐渐被打破了,相应地训练了作文的基本功。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开始时问题要简单些,而且给他们些词语做拐棍,让他们自己练、小组练、仿照别人的练,再后来就是脱离拐棍,题目难度逐渐加大,最后达到综合性题目能说一段流畅的话,这种做法可解除学生的恐怕心理,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只要把班级学生简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喜欢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孩子和课余时间全力玩耍的孩子差别很大。前者出言不俗,用词老练,知识面广,老师稍加引导就会写出较好的文章,而后者语言干涩,内容枯燥,虽皱眉顿足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所以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学初我给学生开列书目,请家长帮着给学生买书,家长很乐意。平时我让学生天天带课外书,中午在教室督促他们读,有时也会布置回家读,为了不落空,我还让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建立好词好句集锦本。每当假期我总要布置此项作业,开学后还要认真检查总结。因为读课外书一般是利用课余时间,所以家长会上我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大议题提出,真诚地讲明道理,恳请家长帮助督促并合理安排时间,家长都很支持。  实践中发现,喜读书和贪玩耍是很不相融的两种兴趣表现,这似乎是两股相反的力在拔河。喜欢读书的同学有时会忘却休息,以至于眼睛受伤害;贪玩耍的同学什么书也看不进去,手拿书眼发呆,有人说:这不是人看书,而是书看人。此话一点不假。前者好办些,只要教给他们合理运用时间即可,而后者始终是老大难,关键是读书兴趣培养不起来。高年级相对好些,中年级问题特别突出,无奈,只能通过“写”或开读书交流会来给点小压力,因为不读是说不出更写不出内容的。明明知道这方法有点笨,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招术。  只有生活丰富,写作的材料才能丰富,但生活丰富又不等于材料丰富,因为材料是要靠洞察力攫取的。城市的孩子条件都较好,不仅家庭生活内容丰富而且家长经常带孩子外出活动,再加上学校生活多彩,学生只要留意就会有写不完的素材。可是学生往往是只追求经历而很少去记忆,更谈不上思考,所以每当写作文时仍为没有材料而苦思冥想。我要求学生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建立小小记事本,每次三言两语写几句,特别是即时的灵感更要录下,这样积累多了,材料可以顺手拈来。  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一般分为室内看图学文训练和室外实地训练。除教给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从景到人,由主到次,由近及远……”这些一般规律外,我主要抓住三要素:看、听、想。  每学期的看图学文课我绝不会轻描淡写地错过机会。一般我不让学生急于看课文,我会不惜代价地带领学生学习完整的观察过程。先从画面开始,按照规律一部分一部分地看,边看边口头描述,然后根据图意联想。最后把各部分连贯起来综合叙述自己想出来的文章,如果指导得好学生说出的文章往往比课文中写的还详细、具体,学生也有自豪感。我要求个个学生都要说,时而自说自话,时而两人交谈,时而全班发言,时而模仿榜样叙述。一次看图学文课上完后,就能发现学生的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组织学生室外观察很频繁,每当花开花落带领学生找特点,叶落叶长找不同,还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观察大自然,观察建筑物。指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象。不少学生还会随手记下佳词佳句。回到教室便写片断,每次保证有一、二十篇小佳作涌现。  以上各种能力是写作文的“砖头”“钢筋”“水泥”,是缺一不可的最基本的材料。&& 建筑思路部分:世界上有很多建筑物是出类拔萃的,各其特色的,这是因为那些设计师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写作文也是这样,如果学生思路狭窄,不管有多少材料摆在他们面前,也会咬着铅笔头,苦苦写不出。这是最常见的老大难问题,如果能使学生开了这个窍,无疑就是神医了,对此,我也尝试了一些做法,有一定的效果。  1、设计基本练习开思路。  我经常设计一些填空让学生填写,这样的练习书上很多,但我的形式与书上的略有区别。一般是三个程序:一是照书上填空;二是用自己想到的词语填空;三是自己觉得还有词语可加,就自己加空填,鼓励学生填得越多越好。这样做就会将一个本来空乏的句子,经过你填,我填就成了生动具体的一段话了,回头再把前后两句话加以比较,学生就能悟到一些做法。  2、通过欣赏和仿写开思路。  我经常指导学生欣赏一些课内或课外的好片断,领会其中的思路,让学生仿写。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描述大榕树的茂盛一段,作者主要抓住叶多、叶绿写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让学生仔细欣赏写法后,鼓励他们说:“这是巴金先生仔细观察后想出来的巧妙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来表现树的茂盛呢?校园里有很多榕树,其中一棵特别大而生长旺盛,我们称它为树王。我让学生先走出教室去看看、想一想,回来再讨论。学生兴致很高,有的说可着重描写树冠大来表现茂盛;有的说可用树枝伸展很长、叶子很大来表现其茂盛;也有的说用枝叶挡住太阳来表现其茂盛……说法很多,我便趁热打铁,要求学生用自己找到的特点详细描写校园内大榕树的茂盛样子。  学生写出后,自己读读,觉得似乎可以跟巴金爷爷比美了,很得意。这样的片断经常练,练多了,学生的思路逐渐开阔,写出的小片断读起来度朗朗上口,老师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3、由造句打开思路。&&&& 造句练习最容易被人忽视,往往会认为学生能把句子造对就可以了,其实指导好造句,也是打开学生思路的金钥匙。&&&& 第六册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是连用三个“有的”写出荷花的三种姿态美。课文后边有这样一个要求: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我是不加指导让学生自己造,结果大约有60%的学生写的是: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路踢毽子,有的玩游戏。虽然用词不尽相同,但内容类似。为了借此打开思路,我上了一堂专题课。  我先把书上的原句用投影打出来,原文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和想,分析出三个“有的”是几句话?每句话是怎样刻画描写荷花美的?为什么互相之间用句号而不用逗号,与自己的句子有什么差别?  接着我把学生选的类同的几个句子打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发现。最后他们给自己的句子下的定论是:各句内容大同小异、呆板空乏,因为没有刻画和描写,所以句与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没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造好此句呢?我列出了个表格,边讨论、边试造、边评论、边补充。&&&& 有的……有的……有的……&&&& 在校园里找材料:&&& &&&&&&&&&&&&&&&&&&&&&&&& 从大小的角度造——&&&&&&&&&&& 树、花、草&& 从形状的角度造——&&&&&&&&&&&&&&&&&&&&&&&& 从颜色的角度造——&&&&&&&&&&& &&&&&&&&&&&&&&&&&&&&&&&& 从高低的角度造——       楼房&&&&&& 从形状的角度造——&&&&&&&&&&&&&&&&&&&&&&&& 从用途的角度造——         &&&&&&&&&&&&&&&&&&&&&&&& 从穿着的角度造——       同学&&&&&& 从长相的角度造——&&&&&&&&&&&&&&&&&&&&&&&& 从性格的角度造——&&&&&&&&&&&&&&&&&&&&&&&& 从……的角度造——&&&&&&&&&&&&&&&&&&&&&&&& &&&&&&&&&&&&&&&&&&&&&&&& 从任课角度造——       老师&&&&&& 从性格角度造——&&&&&&&&&&&&&&&&&&&&&&&& 从年龄角度造——&&&&&&&&&&&&&&&&&&&&&&&& ……& 到校外找材料:街道、商店、车辆、楼房……各自找角度选。& 天空有材料:&&&&&& 鸟类、云彩、飞机……&&&&&&&&&&&&&&&&&&&& 各自找角度造。& 水中有材料:&&&&&& 鱼类、藻类、海兽类……&&&&&&&&&&&&&&&&&&&& 各自找角度造。& 祖国是个大材料库:山、河、湖、海、民族……&&&&&&&&&&&&&&&&&&&& 可以无数的角度造。& 世界的材料更丰富:你愿意造永远造不完。&&& 表格列出后开头还需要指点引导,课上到后半部分,学生不要老师说了,因为他们的思路打开了,有说不完的句子要展示,最后要下课了,学生只好各自抢着说给自己听了。说了一节课,兴奋了一节课,紧张了一节课。&&& 这节课看起来只教了个用“有的”造句,但收获绝对是丰厚的。这种课我经常上,但大概谁也没听过这种课。我有时会自我解嘲地想:这样的课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从实效看,也算是我的创举。  由此可见衡量一个句子绝不是一个对号或错号的简单判断,应该关注其中实质性的东西。  4、以情感教学打开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怎样“驱遣”呢?我觉得驱遣必须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实现。情感往往被深埋在心底里,很难调动起来。而情感与形象思维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一件事,必须把每个学生的心神调动到此情此境之中,使其在脑中勾勒出一个形象的画面,让情感被画面所牵动。思路也就敞开了。情感是一种素养,绝不可能速成,必须在日常中不断地陶冶培养才行。我经常说:“要想学生有感情,老师首先要有感情,要想学生有十分感情,老师必须具有十二分的感情。”意思是说,老师在讲课中必须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冲动去推动学生。我备课一般注意着意设计一至二处情感的高峰,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到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路在其中驰骋。《葡萄沟》一文我设计了两处,一处是“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是个多么美好的画面,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情感抒发的最好机会。我先让学生理解它的美:为什么文中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有哪些光?二年级学生竟能回答说:“因为葡萄都有水分,阳光一照闪闪发光。”“这些葡萄像人的眼睛那么反光,你中照我,我中照你,所以有多少颜色的葡萄就有多少种光。”再让学生欣赏它的美:我说假设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葡萄沟,坐在葡萄架下,眼前出现的是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象。听着听着,学生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亲临其境。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抒发它的美:让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叙述刚才“看到”的美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原文。这样就把学生的情感推上了高峰。  第二处是:“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学生把两个重点词理解后,我找了几个学生到前边当好客的维族老乡,另外几个当客人,亲身演示一下“热情好客”的样子,尝一尝“吃个够”的味道,其中的语言动作由自己去设想。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最后大家总结了一句话:这儿的葡萄真美,这儿的人更美。  《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有这么几句话,“小丽紧走几步,拨开眼前的芦苇。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一段我不仅让学生理解、朗读、想象,还让他们画出一条小河,河中要荡漾着你能想到的所有美景,然后手举彩画向大家介绍,让大家互相享受其中之美(具体教学过程见开课部分)。这一段描写学生的印象深极了,不管什么时候讲起,学生都那么深情,那么憧憬,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说:“我能去看看该多好啊!”  《草原》一课,汉蒙两族人民会面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虽然不懂,但意思一样,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也很能引起读者的遐想。我首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情景之中,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尽情握手畅谈,学生还真激动起来了。当时有的老师就说:“顾老师,你上课师生特有激情。”是的,没有激情怎样去理解作者的感情,没有激情怎能被生活所感动,没有激情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没有激情思路又怎能被冲开。  我常对学生讲,杜甫赞扬李白: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想而知,李白在落笔前是多么冲动,可以说满肚子都是情,最后千言万语凝聚在笔头上,一挥而就的诗能使黄河天上来,能使长江日行千里。  “月缺花残,黯然泪下”, 这是文人的特点,因为文人感情最丰富。当然这也有点太脆弱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情感与作文关系的密切。  形象思维会引出情感,而情感又会推动形象思维,作文思路也就因势打开了。  5、多读好文章打开思路。  学生读书往往食而不知其味,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奥妙在何处。教学中我会见缝插针读一些好文章给学生听。其实只读也是没有用的,确切地讲应该是分析。精彩处我会咬文嚼字地讲,边读边把学生中的问题拿来对比,这样每读完一篇时,学生明白了很多,悟性好的学生会立杆见影。其实这也是开发学生思路的好处方。  每次作文指导,我会围绕题目罗列出一大串的材料,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想出的材料,学生会觉得虽没下笔但心里很充实,这也想写,那也想写,似乎有写不完的材料。有的家长说:“孩子在顾老师班,作文不愁没话写。”&& 建筑技巧部分。  有人问我:“顾老师,你班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你作文课上是怎么指导的?”其实作文指导课我并没把它看得那么重要,因为在小学生中讲那么多理论东西,他们根本不理解,全靠平时的感悟。假如老师平时给学生的是许多石头,那么作文课上,要把这些石头搬来,选择精美的点化成金。比如材料安排的方法:我会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课文或章节,提示材料的安排技巧,然后读几篇课外选来的同类型的佳作,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便心中有数。  至于文章立意、谋篇布局、遣词成句、详略得当、修辞运用、刻画描写……这些都是随着讲课去完成,作文课仅需提示强调就可以了。  当然在作文课上我也会有一些必要的系统化的指导。如:  选材要求:选材要新颖,不要重复陈旧的东西;  &&&&&&&&& 选材不要贪大,要以小见大,学会洞察世界;       选材要真实,要立足于周围的事物和人。&& 描写要求:描写要具体,如果写人物要围绕中心刻画人物此时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要生动。情节要有起伏,要运用学过的可用的修辞方法,要有一定的想象力。&&&&&&&&&&&&& 描写要注意刻画。一般不要简单叙述,而是通过刻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写你喜欢某个电影故事,不要只说“我真喜欢,我可喜欢啦”,要在你的字里行间里体现出来。可以这样说:“电影里的人物笑了,笑得那么甜,我也禁不住乐了起来。”“或”电影结束了,我坐在那儿好一会儿,我的心沉浸在热烈的场面之中。”主题要深化:文章要通过议论,把主题深化,使其深刻地感染人,又能让别人回味无穷。如赞扬一个人的高贵品质,在叙述完事例后,可以这样议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啊,雨下得那么大,道路那么艰难,我自己往家走都累得直喘气,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可是就是她,一个不满七岁的一年级小同学,他做到了,我的脸红了起来……  以上这些技巧性的指导,我都是结合学生作文进行,让学生由感情上升到理性。使文章慢慢上层次。    作文教学除了上面写的三大块外,还有一些基本做法,我觉得也是必不可少的。  1、从仿写作文开始。学生刚学作文我经常让他们仿写。首先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要抓住。如《小兴安岭》春天的景物描写,《美丽的西沙群岛》中总分关系的段落仿写,《少年闰土》中外貌的仿写。然后就是典型的课文,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三棵银杏树》、《小木船》等。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例文,我会亲自写出范文让学生仿写,如看图写文章。这样的仿写很有好处,一是起步较稳,二是学生有信心,三是消除作文难的想法。当学生作文已上路后就要逐渐减少仿写,最后全部放手。所以我觉得仿现实性是学生作文的学步车,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2、多写多练。古人说:熟能生巧。有人曾问过鲁迅,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他回答的其中一方面是要多看多写。这是非常精辟的回答。要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多操手术刀,同样,要成为一个好的文学工作者肯定要多写多练,多写多练并不意味着增添学生的学习负担,只能在学生应尽的学习责任的范围之内布置。一般情况下周六、周日布置一篇大作文或日记,平时间或写些小片断练笔,如果加上测验和大考中的作文,一学期下来大作文三十余篇。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因为一直是这样做的,学生习以为常,一般都能认真完成。&& 3、及时批改与评讲。&& 学生交上作文后,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早点知道老师对他文章的评价,因此会时时企盼,经常追问:“老师,我这次作文写得怎么样?”很天真,很动人,也很能鞭策我。我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也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只要作文交上来,我会抓紧分秒批改,并限定自己周二一定要批完,还要全批全改。周二下午,我要公布等级,大面积地表扬写作认真或有点滴进步的同学,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评讲。这样做,学生一周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同时产生一种再写作的欲望。周三和周四老师可以有意布置一篇与下次作文要求有关的小片断作为练笔,等到周五一切酝酿成熟再指导布置写新作文。这样操作老师确实紧张,长期坚持需要毅力。但看到好的作文不断涌现,老师和学生都有憧憬感,又觉得是一种乐趣,这种感觉又会冲掉自己的懒惰心理。我经常这样假设:如果学生交上作文,老师长期滞留不批,如石沉大海,这对学生那颗刚刚热起来的心将是多么大的打击。我要小心保护这点热度并使它产生动力。三年级学生朱怡璇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盼望的星期二下午又到了,我的心砰砰直跳,最近几次老师都没点名表扬我了,这一次会是什么结果呢?上课了,老师点了很多名字,就是没有我,我泄气了,心里很不好受。忽然听到“朱怡旋”,啊,终于叫我的名字了,老师表扬了我其中的一段话写得好,我顿时兴奋起来,要知道这全是我独立完成的,我相信了,我可以把作文写好,因为写作文并不难。”这是学生的真切感受,它又反过来激励了我。&& 4、多表扬是老师的法宝。&& 小孩子喜欢听表扬这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老师不能迎合孩子的心理多表扬呢?为此我给自己定下原则;绝不吝啬表扬。但表扬要起到切实的作用,老师还要做到四点:一是真心实意地表扬。有时我想,老师批评起学生来往往觉得越狠而有力越过瘾,直到学生哭了,才觉得学生已经刻骨铭心。表扬为什么不能多用点心思达到彻骨的程度呢?于是我要求自己表扬学生时要动真情,语言上要火辣辣的,时间上也不要过分顾惜,直到学生笑了,脸兴奋得红了,其它同学都羡慕了为止,这样的表扬可能会影响学生终生。二是表扬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表扬往往只限于口头,这太单调。可以是热烈的掌声,老师与被表扬者亲切地握手,甚至有时抱一抱小孩子表示衷心感谢,有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得意的文章,请小组同学帮助找优点,有时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自己宣读文章并谈谈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开家长会时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读给全体家长听。那份自豪,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尽情地享受到了。三是表扬要有真切的标志。如果只是口头表扬,不管形式花样是多少,但总觉得是虚的,激励是短暂的,所以还要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时时鼓励。批改时只要发现佳词、佳句、佳段我都用红波浪线标出,再随手写上几句赞扬的话,批完了再在结尾处印上几朵花,画上几颗五角星,还经常发些小奖状、小奖品等,这些既不费劲又不费钱的小标志,学生喜欢得很,其鼓励作用也是久远的。四是表扬要重视差生的点滴。经常受表扬的往往是中上学生,差生听起来没有劲,所以老师要格外重视。差生作文中哪怕有点滴进步都要当作大事去表扬,有时候一个标点符号平日怎么教都不会,但偶尔在作文中用对一次,就要立即抓住机会真诚表扬,这样会使他以后每次用标点符号时加倍重视。&& 我不愿意在班级宣读差的作文,因为这种做法使学生很难堪,往往起反作用,倒不如用这些时间多讲一些正面的作文,让大家去吸取,去琢磨。&& 作文教学容量大,头绪繁,随我怎样写,也只能述其一斑。我只谈了些自己独到的做法,其它类同的做法多得说不完。作文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最根本的是:极端负责,不惜付出。而老师只要勤奋耕耘,就会有大收获。&& 多少年来,每届学生都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只是积累不多,偶尔留下来的篇章,我将整理到一起,命名为《春苗集》附后。  我所担任的快班毕业了,学生大部分升入重点中学,家长学生都对老师表示感谢,这成绩也被大部分老师认可。可事隔不久有人又有微辞,说什么学生素质那么好,谁教都会出成绩,这样的做法不能说服人,所以后来就没有快慢班之分了。我又要接一个新四年级班了。  因为长江子小教学有了些小名气,所以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转到子小。那时三年级两个班,人数很多,开四年级时决定再分出一个班,由我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分班时校长找到我说:“顾老师,原班的小干部,那两个班主任说用习惯了,最好不动,仍留原班,你这个新班就自己另培养吧。”不知为什么那么傻,根本就没想到这是别人一个小的招术,我竟欣然同意了。哪曾想各班的小干部八、九个,都是学习尖子,原班主任单列名单,不参加分班。结果分到我班最多是中等学生,差生倒是分到不少。后来好不容易从外校转来几个中上等学生成了我班的骨干,想起来也很好笑,人已经三十岁了,心却是那么单纯。  两年后,这个班又涌现出一批不凡的学生,我手边的好文章就是从他们开始收存的,现在翻翻,还感快慰。  在南京长江厂子弟学校执教这些年,我经常被选中对全校或全区开课。记得有一次把我班学生拉到进修学校对外开课,课后当场评议,领导及教师们着实地夸了半个多小时,再加上我为人正派,对人诚恳,厂里的领导选中了我,委任我担任副校长。  那时是子弟小学最辉煌的时期,书记抓思想,校长抓行政,我抓教学。人们说我们是最佳搭配。这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我已在《人生篇》中叙过,在此不再赘述。  
&&& 1989年我激流勇退,来到蛇口育才一小。多年来,我习惯于高年级的教学。来到蛇口求职时,据说这儿的老师不太愿意教低年级,所以我只能从一年级教起。我近50岁了。第一次接这么些哇哇叫的孩子,真有些手足无措,他们要说话,要打闹,要跑,要跳,要不择时间的大小便。有时还会满身大便,等待我去洗干净。他们互相之间只有我,不知相让更吃不得一点亏,稍稍触痛一下就嚎啕大哭,好象发生了何等大事,弄得人苦笑不得。课堂上教一个拼音字母师生累得满头大汗,还不一定学会。手中的铅笔像握着一根大木棍,用上吃奶力气,写不出个像样的字母,甚至写着写着会哇的一声哭起来。原来因为写了擦,擦了写,纸头被写成了洞。一个班上四十多个孩子,意想不到的突发事情此起彼伏,让人无暇顾及。不到一个月,老师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在冒火,好象周围环境乃至空气中都充满躁气。  还是“规矩”这两个字有威力,她能治理一个人也能治理一个集体,它能治理小孩也能治理大人,所以立规很重要。应该承认,无论是家规班规或校规,甚至是国法,都是人们走向正路的支柱。很有效,通过各种规矩的实施和不断训练,孩子们慢慢走向轨道了,而这一切全凭一张嘴,要不停地说,反复地讲,所以有人说,不管什么样的嘴,只要当上几年老师,就变成婆婆嘴了,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老师。当时非常有感触,不久我写了一份总结,题目叫“从一字说起”(收入《鳞爪集》),曾受到不少人的好评,被大部分节选在育才学校的校刊上。  我刚来,学校领导经常听我的课,一方面检查督促,另一方面也在进行教学研究。第一个学期我主要是对校内或组内开课,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每次对校外开课大都少不了我。  说实在话,开课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因为一堂出色的公开课,意味着教师必须是个科学的设计家,天才的表演艺术家,机灵的玩偶家。  开课前,钻研教材,独立的全盘的有创见的设计教案,这需要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水平,科学而严密的态度,敏锐而深刻的悟性。如果仅走别人走过的路,让人听了如同嚼蜡。  有了好的教案没有天才的表演才能也会前功尽弃。要求“演员”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逻辑、抑扬顿挫适当、感情充沛,教态自然大方,动作干练流畅,绘图自如、板书苍劲隽永。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教学不是教师单一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驾驭四、五十个学生甚至在座听课的老师。要把一个个小木偶似的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在太难了。老师就要有这个本事,要让在座的人都跟着你转,而且要转得生动、活泼、有创见,要转出最好的效果。  正因为公开课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所以谁都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除非是硬压到身上无法推掉。我教学这么多年了,一提起开课也觉得头大,因为我喜欢随心设计、自由教学,而开一次课要耗去很大精力。有人说,你就像平常一样上课就行了,其实这绝对不是一回事。固然公开课是平时工夫的集中表现,但绝不是平时教学的翻板。平时可以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讲,学生一点一点地训练,有些知识点一节课上不完可以上两节,漏了可以下节课补上……可是公开课却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第二学期期初(大约是月初)中山、潮汕一带的校长,一行十几人来我校听课,我开的是《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突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我先做了个瓶水中加入石子水位上涨的实验,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就理解了乌鸦后来喝到水的道理,接着随手画图,用新颖的教法把学生引入境地,再加上充满激情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情绪步步上推。一张张小脸笑咪咪,一双双小眼睛极其专注,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像一片小树林,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答案获得阵阵掌声。孩子们好象自己就是文中的角色——小乌鸦。乌鸦着急,大家都很着急;乌鸦想办法,大家都在想办法;乌鸦喝到水了,大家也都像喝到了甜液,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了我,我也一直在激动之中,一节课我觉得脸一直是阵阵发热。那天外来校长有十几个,本校领导及老师二十几个,有坐有站、室内室外一大片,听众非常入神,时不时地点头,不由自主地发出笑声和赞叹声。下课后,我校校长激动地走到我眼前说:“顾老师,客人们说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好的课。如果没有丰富的内涵和扎实的基本功是上不出这样的好课的。”不久,我到深圳市去参加一个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当着全市的有关领导和语文老师,我就以此为例发了言,获得在座的人的由衷赞许。  二年级时,我对南山区的语文老师开了《葡萄沟》这一课。我记得我用笔娴熟地在黑板一角勾出了中国地图,点出了葡萄沟的位置,导入新课,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向往之中,接下来学生对凉棚似的绿绿的葡萄架的美好想象及“五光十色”葡萄“光”的理解,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记得有个学生说:葡萄水分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人的眼珠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除各种葡萄本身的颜色外,还会反射出很多颜色,所以是五光十色,这五光十色的葡萄多美丽啊!这是他发言的大体意思。这一天听课的人也有五、六十个,学生那富有感情的朗读,那按捺不住的情绪,那高昂而准确的发言,使在场的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学生鼓掌了。三年后,我任另一届的高年级上公开课时,忽然有一男青年老师走过来帮我拿小黑板,并真诚地说:“顾老师,三年前我听过你的《葡萄沟》,那是我来深圳至今听到的第一堂好课,当时我就佩服得很,没想到深圳人也能上出这样的好课,今天我看到开课表上有你的名字,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跑来听,果不出所料,今天又是一堂出色的课……”。当时我不认识他,也不知是哪所学校的,说得我很不好意思。但他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很遗憾,这届学生我只教到二年级就交给别人了。那时,有一个六年级班,因班主任家中出事,学生乱了很长时间无人管理,领导决定让我顶上。这确实是个老大难班,由于长期缺乏管理,散漫成性,思想复杂,同学之间男男女女的事特多,学习荒疏,且傲气十足,一般的老师看不起。现在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基础、要求和时间之间的反差和矛盾很大,我就是神仙也难以出成果啊!无奈,既然接了任务,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干。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宗旨:尽上最大努力干,至于成果如何,我不去理会。可是好心往往不一定被理解。我接手后刚一抓紧些,学生受不了啦,一个个神通广大,找校长告我的状,甚至有些家长也在投诉,说孩子回家叫苦不迭。我教学四十余年,大概这是唯一一次被投诉。记得数学老师是市人大代表,经常外出开会不能上课,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不来,虽然安排让学生自学,但我估计学生是不会安分地学那么长时间,其它科的老师也会有事不能上课,每逢此时我都说:“我来上,我来上。”大概往常这样的课学生都放纵惯了,现在这种机会要来上课,哪里忍受得了呢!有一次班会交流思想时,一个学生毫不客气地责怪我:“老师,你就知道上课,上课,别的老师不来上,你就连忙说‘我来上,我来上’,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让我们自学呢?”这些不懂事的孩子,竟然以为我占了便宜,真是叫人苦笑不得。我只好问他:“我不来上,谁来上?你们家的家长愿意你们上空课吗?这是时间啊,时间就是生命,你愿意浪费吗?你要明白,我是义务代课,我若不来上课工资不少一分而且坐在办公室干什么都比上课轻松。我甘愿付出完全出自老师对学生的感情,对工作的责任心……”听了这些话,全班学生好像一下子愣在那儿,然后似有所悟。我当时也很惊讶,六年级学生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明白,说明他们多么幼稚,又说明他们脑子里缺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因为学生去校长那儿告状,校长找我了解情况,我便向校长摊牌:你既然把这个烂摊子交给我,我就要采取措施抓好,你们领导班子就要支持我。至于学生和家长的投诉要分析并要耐心解释,不能认为一有投诉就是老师的错,如果迁就了这些无知的孩子和不明情况的家长,只能害了他们,我也无法教下去。果然,校长支持了我,在一次全校性活动中,这个班表现得懒散浮躁,活动结束后,校长特为把该班留下来训导并明确表态支持我,从此才慢慢走向平静。开始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首先规定了制度,严密安排班级事务,然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讲人生道理,引经据典,让他们口服心服。不到一个月,孩子们由佩服走向尊敬,我也有心思实实在在地抓教学。半年后该班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家长也开始感激不尽。记得有一个女孩子因男女同学之间的事受过处分,在班级抬不起头来,接班后我没有把这些事放在眼里,对她很亲近,并告诉她:过去的事错了,那时你们年小无知,我不想了解。我只想看你的现在,你尽管抬起头,正正当当做人,全身心投入学习。果然,这孩子精力集中了,学习提高很快,作文多次获表扬,同学也另眼相看了。她哥哥还不相信妹妹的进步,特为到学校来了解我,我如实说了该生的进步,一家人都为之高兴。她的父亲在国外,我根本就不知道。假期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来自澳大利亚的信,原来是该生的父亲听说孩子转好了,特为来信表示对老师的感谢,这使我也很感动,因为这件事对我来说仅仅是转变了一个学生,对社会而言却挽救了一个家庭。  另一女生党丽伟,因为父母离婚,与继母相处不够融洽,经常出走不回家,学习也很差。我了解了情况,主要是孩子不懂事。我多次找她谈话,主动关心她,在处理家庭关系上教导她,帮她出点子,久而久之她懂事多了,还在作文中亲切地喊我“老师妈妈”。学习也有了提高。我与她继母关系也不错,甚至成了好朋友。  那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开2-3节课,有时是小组研究课,有时是对外开课。这个班虽然接班不久,但我也按要求开过几次课,效果颇佳。《草原》一课开过后,就引起老师那番议论:顾老师,你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那么富有激情。这是她多次看了我上课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  一年后这班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我给他们系统地进行复习,该补的补,该练的练,一项一项踏踏实实地过,最后考试成绩是平均92分以上,名列年级第一。  毕业班送走后,我又接了一个一年级班,这次我决心一直带到毕业,一方面系统地熟悉教材,另一方面想摸索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路子。  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话一点不假。新生家长入学前特别喜欢挑选老师,有门路的人便千方百计把孩子分到看好的老师班级,领导也只能照办,还要把面试中大把差生搭配上,这样组合成的班级往往是畸形的,上等学生寥寥,差生却很多。再加上平时转学来的学生凡学习差些的,领导见我不会过多责难,也往往送到我班。记得开学两两天后的下午,陆主任领着留级生杨文宇到我班来,说该生本来分配在隔壁班级,但那位老师坚决不要,希望我接收。我先觉得实在不应该这样处理,所以也推辞。陆主任只好再跟隔壁的老师商量,只几分钟又被顶了回来。此时家长哭了,我见陆主任太为难,家长和孩子都令人同情,便只好收留了。半年后,曾教过学前班的老师问我:“顾老师,吴振华和肖明生你怎么教的?在学前班,他俩什么都不懂,傻呆呆地坐着不说话。”由此可见,这些学生教起来该多难。这种组合的班级,真有点不尽人意,我本想以此班为试验田,在我人生最后几年的教学历程中捕捉到些许灵感,可是这么多的差生集中在一起,能搞出点什么名堂呢?我有些不自信了。  不管怎样,既然接了,我只好又硬着头皮干下去,我这人是不会偷懒的。这一干就是五年。我较好地调整了心理,从第一天起就花大力气,一字字地学扎实,一项项地学透,一个个学生过关。工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下来,师生都有满意的收获,那些过程很值得回顾。  拼音是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关,虽然仅是一个半月的教学,但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多年的经验证明,凡这一个多月拼音未过关的学生,今后无论怎么补,都很难突破。我深知这一点,也真做到了不遗余力。  拼音教学有拼读和直呼两种教法,直呼的难度大,但一旦掌握,学生见拼音就像见汉字一样,一口读出,不需试拼。那时育才一小还没有搞过直呼的教法,我考虑再三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应知难而上。我决定用直呼教拼音。这种教法确实困难很大,学生刚进校,坐不住,不会听课,不会用笔,不会发音,每教一个字母都大汗淋漓。每天下午还要留下那些没过关的学生一个个指导。一个月下来,我的嗓子喊哑了,人也筋疲力尽。可是学生却全都过关了,学校检查时,全班成绩不错。后来在五年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所以毕业时这个班的拼音已达到熟练的程度,无差生好生之别。  经常,我教过大部分班级是从高年级接班,尝尽了因低年级教学的漏洞而造成的高年级教学层层障碍的痛苦。仅就以错别字而言,就够令人头痛的了。学生的错别字多,而且特别难以纠正。追究其原因很多,我发现笔顺错乱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学生的书写,便会发现他们写字就像玩魔术般地东画一笔,西圈一笔就凑成了,不分上下左右,有时就像画图一样,从中间往回四下里生出笔画,写到最后才知道是个什么字。因为没有书写规律,所以就容易多一笔少一笔,字型模糊,记忆混乱,字体丑陋。这种习惯形成后,改起来非常难,个别纠正时,他会了,等到自己写时又是一团糟。这显然是低年级教学的后遗症。这次我既然从一年级教起,下决心一个个把关,教每个字我都要让学生或在本子上或在黑板上,亲自写给我看,特别是差生,必须写到我满意为止。一年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书写规律,而且字体大方,结构严谨,错别字也就很少见了。由此我体会到,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大多是老师造成的,只要老师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绝不会出现漏洞,这就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关于字体教学,我觉得田字格的充分运用很重要。这项专利不知是谁的,令我很佩服。从教第一个汉字开始,我都要严格训练学生观察田字格,弄清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再准确地写到本子上的田字格内,从观察到使用田字格的过程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直到三年级才慢慢脱离田字格。这种严格的要求和步步到位的训练,使学生写出的字大方、有力,结构合理。经常在班级或校报上展出,引得家长们啧啧称赞。田字格教学看起来是个小小的环节,但运用得认真,出现的效果也会令我心灵上得到满足。  既然作文教学是由句子教学开始的,所以这第一步必须迈得踏实。一年级时教每个句子都把它分解成词,抓住重点词从字义开始理解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理解句意,然后读句子、背句子、改句子、造句子,教师绝不能自认为句子很简单就淡淡地放过去。由于这个班学生作文起步很早,所以一年级下半年就可以写一段话,二年级时很多学生就能写二、三百字的日记或短文,三年级时已出现了出色的文章。特别是陈志锋,几乎篇篇文章都占鳌头。五年级上半年教师节前后,南山区举办“敬爱的老师”征文比赛。稿件是请专家参与评选的。虽然我班是五年㓡,其它学校均是六年制,但最后在《南山报》上登出的一、二、三等名额中,我班4名学生获奖,并囊括了同等级的前一名(复印件附后),我自己也觉得这是个奇迹,这也是对我作文教学的最好验证。  这个班的说话能力也辉煌过。三年级时,我开了《小珊迪》一课。本课课后练习中有复述课文的要求,我想这样的练习在三年级不多,我便把这项训练作为此次开课的专题。那天听课的是本校的领导和老师,大约十几个人。先教了复述方法,再一段段指导训练,然后指导综合复述。学生那充满感情的语言使教室静静的,大家的眼圈红红的,特别是综合复述时,学生的眼泪流出来了,听课的老师们不时用手擦着抑制不住的泪滴,全场沉浸在同情和悲愤之中。我想参加这次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不管相隔多少年都不会忘记这一幕。这样的效果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很可惜没有录像。为了弥补这一点,第三天我又上了同样的演示课,请学校电化教学老师来录相,显然气氛差距较大,但放给家里人看一遍,还说效果不错。四年级上学期工业区举行本区中小学学生讲故事比赛,我把《小珊迪》一文进行了改编,让李江歌参加比赛。这天我也去参加了,地点在蛇口海娃剧场。中小学生在一起,大约有五、六所学校把本校尖子送来参赛,济济一堂。工业区请来了南山区的语言学专家打分和评讲。李江歌在台上讲着,下面鸦雀无声,有的两腮垂泪,有的正在抽泣,这场面显然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场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只是从语言学的高度看尚有欠缺。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专门的语言学校,那天的第一名好象是参加过专门广播训练过的外校同学,李江歌仅以一分之差居第二名。李江歌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折射出该班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这又是对我教学的一次验证。  五年级下半年,学生面临毕业。三月下旬的一天,我带领学生做完早操后,夹在学生之中往楼上走,由于上一层台阶上摆满了学生的脚,我抬起的右脚一下子无处落地,扑通一声摔了下去,膝盖骨断裂了。当时我没想得那么严重,爬起来忍痛去上课。朱德果主任偶尔看到我那痛楚的样子,他估计我是腿有损伤,催我立即去医院检查。学校派汽车送我去了联合医院,钟主任陪我拍了片子,结果是骨裂,但因下班时间到了,就让我回家,等第二天再去医院诊治。晚上李荷着急,找回小于把我送到南山医院。南山医院态度截然不同,当即又拍了片子,确诊后打了石膏,晚上十点钟左右才回家。两家医院,同一病例,处理方法差别如此之大,作为病人感觉最清楚,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才是好医生好医院。  我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家里了,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种享受,可以放心地躺在床上看几本书,彻底得到休息。谁知两天以后,我这种想法就被证明是错的了。首先是我的右腿动不得弯不得,总是一个姿势,时间久了,实在酸痛难熬,下床时就要拄着拐杖单脚跳。看到别人走来走去,不知有多羡慕。第二是躺在床上要别人伺候,太多的不方便,家里乱乱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是无可奈何。第三是领导、老师、学生来看我,我觉得愧对他们。唉,平时人没觉得有多幸福,一旦有了病痛,才真正体会到原来无病无灾就是上帝赐给的幸福,每分每秒都应特别珍惜。  因为我较长时间不能上班,学校只得请了一个代课老师,这位老师人很好,但因为没教过语文,摸不着头绪。学生觉得这下子自由了,作业几乎没有,浑身好轻松,轰轰闹闹颇得意。谁知他们玩过一些日子后,突然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特别是面临毕业,关系到前途大事不可儿戏,于是盼望我快回学校,来看望我时感情浓浓的,那么殷切而又充满期待,我很感动。学生家长也着急,有的来看我,有的向学校施加压力,让学校另请老师。这太为难学校了,临时到哪里去请合适的老师,鉴于这种情况,我更躺不住了。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就是告诉人们一旦筋骨受伤,恢复起来是很缓慢的。我的情况还不错,28天就拆去石膏,三十天就去上班了,可能是中西药一齐运用出现的好现象。  刚上班时行走很艰难,从家里到学校本来只有六、七分钟的路,而我要走近半个小时。我从楼上扶梯移到楼下,然后一拐一拐地走到学校,每走一步都有一阵痛楚,我真怕留下此后遗症。有的老师背后说:“看来,顾老师的腿很难恢复到原来那样了。”谁知一个多月后,我的腿基本恢复了,不怎么痛了,可能提前上班也起了锻炼作用。真够幸运的,要知道腿对人有多么重要!  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学生跳啊,蹦啊,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的到来,这在陈志锋的一篇《盼》的作文里最生动地记叙了这一幕。当时代课的陈老师在场,我很不好意思,对学生讲:“同学们,我接受大家这份感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陈老师辛苦代课一个月,除了我向陈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外,你们也应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牢记她为你们付出的一切。”学生一下领悟了,又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陈老师的感谢。  这件事情使孩子们懂事多了,乖巧多了。下楼做操或放学路队全由他们自己组织,虽然老师不陪同,但都有自觉性,秩序井然。  我上班后既要赶进度,又要把前面四周陈老师教过的课全面补漏,时间很紧张。我只好用了三、四个星期日的时间,抓住重点课及重点项目,给学生系统地讲解,家长和学生都放心了,学校要给我的补贴我不受,理由是课是由我给学生耽误的,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勤工俭学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